舒洛地特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治疗效果
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症状及治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症状及治疗
1.常见原因
手臂(和其他身体部位一样)血管损伤可能引发血栓(血块)的形成。
当血栓在深静脉形成时,这种病症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血栓可从血管壁脱离流动到肺部或脑部,造成严重损伤,甚至在极少数情况下会导致死亡。
2.识别方法
如果运动员出现隐约的肩膀或颈部不适、肢体肿胀而且可能有轻微的发烧,就必须考虑深静脉血栓形成。
如果怀疑是这种情况,运动员必须立即就医。
3.治疗方法
取决于基本病因,深静脉血栓形成一般需要进行抗凝治疗至少3~6个月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运动员在初期要使用抗凝药物,比如肝素(静脉注射)或低分子量肝素(LMW),每日皮下注射1次或2次。
然后改为服用华法令阻凝剂(香豆素)。
在服用华法令阻凝剂期间监测运动员血液情况非常重要,因为这种药物在血液中的水平可能会波动,需要调整剂量。
在达到适当的抗凝效果之前(通常是开始治疗后的3~7天),运动员不应使用患肢。
4.重返体育运动
运动员在完成抗凝治疗之前不应重返接触类体育运动。
在治疗期间,碰撞有导致大出血的风险。
只要运动员的血液完全抗凝(通常在
开始治疗后的3~7天)且恢复了无痛全范围活动,应该可以重返非接触类体育运动(比如跑步)。
在达到适当的抗凝效果之前,运动员不应使用患肢,以降低血块脱落循环至肺部或大脑的风险。
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在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

注:与对照组 比较 ,‘ P < O . 0 5 。
3 讨 论
糖尿病下肢赢管病变是2 型糖尿病 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其病变 的病理基础是 糖尿病 的糖类及脂类代谢异常所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 中小动脉硬化 、 管腔狭窄、 局部缺 血缺氧坏死 以及高凝所致 的微循环灌注障碍 。笔者认为 ,糖尿病下肢血 管病 变救治 的关键在于改善微循环障碍 ,有效促进血液循环 。
双相抑郁为躁狂抑郁症的发作形式之一 。所谓双相抑郁 ,指的是病人既有 躁狂表现 , 又有抑郁症症状 。 患者的心情可能会 由极度亢奋突然转变为极度忧伤 抑郁 , 即在两极间波动 , 平时患者又是正 常的 , 双 向抑郁症患者处于抑郁期的时
间 比处于兴奋期的时间要长。 本组研究对观察组患者予以米氮平联用碳 酸锂 , 对 照组予以丙米嚷联用碳酸治疗 ,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无 明显差异 , 但观察组 B R M 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 说 明观察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 此结果与卓永 宁 、陈彩芳 、郑晖、周涵辉等人研究结论一致 。此外 ,观察组药物不 良反应率
药物 ・ 临床
对照组
3讨 论
F 家 庭 心 理 医 生 a m i I Y p s y c h o I o g i c a I d o c t o r
2 0 1 5 年 4月第 4期
4 0 6( 2 0 . 0 )4( 1 3 . 3 ) 4( 1 3 . 3 ) 5( 1 6 . 7 ) 0( 0 ) 1 9( 6 3 . 3)
关键词 :舒洛地特 ;辛伐他汀;糖尿病 下肢血 管病 变;疗效 【 中图分类号】R 5 8 7 . 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6 7 2 - 8 6 0 2( 2 0 1 5 )0 4 - 0 2 3 6 - 0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治疗李靖

辅助检查
(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目前诊断DVT的首选 检查,诊断准确率高,可准确诊断出DVT的范围、 部位、程度和血流阻力等指标。在急性DVT的诊断 方面,可取代静脉造影作为最后确诊的手段。 (二)静脉造影:是诊断DVT的金标准,能使静脉 直接显像,可有效地判断有无血栓,能确定血栓的 大小、位置、形态及测支循环情况。后期行逆行造 影,还可了解静脉瓣膜功能情况。 (三)其它: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放射性核 素检查亦具有优越性。
(三)血液高凝状态
• 各种大型手术是引起高凝状血小板粘聚能 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 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剂水平均有升 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脾切除术 后,由于血小板骤然增加,可增加血液凝 固性;烧伤或严重脱水,使血液浓缩也可 增加血液凝固性。晚期癌肿如肺癌胰腺癌 其它如卵巢前列腺胃或结肠癌,当癌细胞 破坏组织同时常释放许多物质,如粘蛋白 凝血活素等。某些酶的活性增高,也可使 血凝固。避孕药可降低抗凝血酶Ⅲ的水平 ,从而增加血液的凝固度。大剂量应用止 血药物,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4、静脉腔内成形术:左髂静脉解剖异常在血栓形成中的 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已作为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 及血栓复发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只有解除髂静脉的狭 窄,才能有效地治疗深静脉血栓和防止其复发。
Page 24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
LOGO
5、下腔静脉滤器:肺动脉栓塞是急性下肢DVT后的严重 并发症,病死率达30%。目前,对于那些存在高度肺栓塞 危险的DVT患者、有抗凝禁忌的DVT患者、有症状或无症 状的肺栓塞患者等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有效拦截下肢深 静脉血栓脱落,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或进展的意义毋庸置疑 。
(2) 出血:溶栓治疗中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出血,特
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评价

糖尿病是目前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代谢疾病,且体征主要表现为高血糖,患者血糖升高与胰岛素分泌障碍、生物作用受损等相关,部分患者会同时出现这两种情况[1]。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目前已经达到3%,部分地区发病率甚至超过5%[2]。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调整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数量正在DOI:10.16662/ki.1674-0742.2019.02.101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评价张玉,刘胜全,谷红涛黑龙江省安达市利达医院内科,黑龙江安达151400[摘要]目的分析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患者同时接受舒洛地特与辛伐他汀治疗的具体效果。
方法方便选择该院在2017年2月—2018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临床诊治的76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相关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服用舒洛地特,研究组患者则在上述基础上联合接受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行走情况、下肢血流指标、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无痛行走距离为(413.4±7.8)m,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无痛行走距离为(213.5±10.1)m,对比后(t=96.563,P=0.000<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最大行走距离为(647.1±12.4)m,对照组患者为(408.4±6.7)m,对比后(t=104.399,P=0.000<0.05)。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例数为1例,对照组患者为6例,数据对比后(χ2=3.934,P=0.047<0.05)。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为(3.1±0.2)分,对照组患者为(5.6±0.5)分,对比后(t=28.618, P=0.000<0.05。
结论针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患者同时服用舒洛地特与辛伐他汀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舒洛地特注射液临床合理应用考核试题

舒洛地特注射液临床合理应用考试一、选择题1. 舒洛地特注射液在人体平均滞留时间是几个小时?[单选题] *A.12hB.13hC.14hD.15h√2. 舒洛地特注射液的成份包含?[单选题] *A.肝素和皮肤素B.低分子硫酸乙酰肝素和皮肤素C.低分子硫酸乙酰肝素和硫酸皮肤素√D.硫酸乙酰皮肤素和硫酸肝素3. 舒洛地特注射液可()抗凝血酶活性,从而发挥抗凝作用。
[单选题] *A.激活√B.抑制4. 舒洛地特注射液通过()从而发挥血栓溶解作用。
[单选题] *A.升高t-PA与PAI-1水平B.降低t-PA与PAI-1水平C.升高t-PA并降低PAI-1水平√D.降低t-PA并升高PAI-1水平5. 内皮细胞糖胺聚糖有()种类型。
[单选题] *A.1B.2C.3D.4E.5√6. 以下哪种不属于内皮细胞糖萼中的糖胺聚糖成分?[单选题] *A.硫酸乙酰肝素B.硫酸皮肤素C.硫酸角质素D.肝素√E.硫酸软骨素7.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多选题] *A.糖萼仅存在于毛细血管B.糖萼为带正电荷的绒毛状结构C.糖萼为带负电荷的绒毛状结构√D.糖萼存在于所有血管内皮细胞√8. 正常内皮细胞糖萼的功能包括?[多选题] *A.抗氧化应激√B.抗栓√C.调节血管张力√D.维持血管通透性√9、舒洛地特修护血管内皮的机制是? [多选题] *A、补充糖萼层,保护血管内皮√B、抑制类肝素酶等,阻止糖萼降解及内皮受损√C、作用于凝血因子D、改善血液流变学10、舒洛地特在骨科使用的优势是哪些? [多选题] *A、一支伟素(舒洛地特注射液)的抗Xa强度相当于4000单位低分子肝素,可用于一般手术患者进行VTE预防√B、降低出血风险,肌肉注射出血风险与安慰剂相当√C、相较于低分子肝素HIT(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更低√D、临床应用未发生骨质疏松不良反应报道√E、额外具有修复糖萼,保护内皮的获益√11、舒洛地特静脉滴注推荐用法用量是?[单选题] *A、100ml生理盐水,1h滴毕√B、100ml生理盐水,30min滴毕C、100ml生理盐水,20min滴毕D、100ml生理盐水,10min滴毕12、在体外试验中,伟素抗Xa强度与以下哪类药物相当?[单选题] *A、普通肝素B、依诺肝素√C、那屈肝素13、舒洛地特在脊柱手术患者首选使用方法是?[单选题] *A、静脉缓滴B、肌肉注射√C、静脉推注14、舒洛地特可()血小板聚集和活化。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现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现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血管内血凝块形成的疾病,通常发生在下肢深静脉。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十分重要。
目前,抗凝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那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现状如何呢?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的基本原理。
抗凝治疗的目的是通过药物干预,阻止血栓的进一步生长和减小血栓的形成。
抗凝药物可以阻止新的血栓形成,减少血栓的发生率。
目前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利伐罗班、达比加群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来发挥抗凝作用,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抗凝治疗通常会分为两个阶段:急性期和慢性期。
在急性期,首选的药物是低分子肝素(LMWH)或者生物利尿剂,这些药物可以迅速发挥抗凝作用,减少血栓的进一步生长。
而在慢性期,华法林是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患者需要长期服用,以预防血栓的再发。
在抗凝治疗中,药物的剂量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LMWH和华法林,都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性别等因素来确定用药的剂量。
药物的剂量过高或者过低都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因此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除了传统的华法林和LMWH,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也逐渐成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的选择。
NOACs相对于传统的华法林具有较快的起效时间和无需常规监测的优点,受到了患者和医生的青睐。
目前常用的NOACs包括达比加群、阿哌沙班、依地酮等,这些药物已经在一些大型临床试验中证实了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凝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避免受伤和创伤,因为这有可能导致出血,增加药物的副作用和风险。
一些患者可能存在着高出血风险的情况,比如肝功能损害、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等,这些情况下需要慎重选择抗凝药物和调整药物的剂量。
除了药物治疗,机械抗凝治疗也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方案

-改善血液循环药物:使用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药物等,辅助改善患肢血液循环。
2.非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患肢抬高,使用梯度压力袜(GCS)以促进静脉回流。
-间歇性气压治疗:应用间歇性气压装置,通过周期性压迫肢体,促进血液流动,减少血栓形成。
-功能锻炼: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步行和腿部运动,以增强肌力,促进血液循环。
3.手术治疗
-腔静脉滤器植入:对于有抗凝禁忌症或已发生肺栓塞的患者,可考虑植入腔静脉滤器以拦截脱落血栓。
-静脉血栓抽吸或取栓术:对于急性DVT,尤其是髂静脉血栓形成,可采取手术治疗以迅速缓解症状。
4.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普及: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下肢静脉血栓的成因、症状、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生活方式调整:指导患者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期进行适度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饮食建议:推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四、治疗周期与监测
1.治疗周期:药物治疗通常持续3-6个月,根据血栓负荷、患者风险因素和临床反应调整。
2.监测:定期进行临床评估,包括症状、体征的监测,以及实验室检查(如INR、D-二聚体)和影像学检查(如静脉超声)。
二、治疗原则
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
3.综合治疗,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
4.预防血栓再发和并发症。
抗凝治疗:抗凝药物是下肢静脉血栓治疗的基础,主要作用是防止血栓扩大和新的血栓形成,降低肺栓塞风险。常用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调整药物剂量。
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指南

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指南简介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档将介绍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指南,帮助医务人员了解如何进行治疗。
治疗策略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策略应该简单明了,避免法律纠纷和复杂的操作。
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简单策略:1.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下肢静脉血栓的首选治疗方法。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和华法林。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使用何种抗凝药物以及剂量。
2. 压缩疗法:压缩循环,减轻下肢静脉血栓的症状。
医务人员可以使用弹力袜等压缩装置,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3.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下肢静脉血栓病例,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手术治疗可以包括血栓切除术、血栓摘除术等。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4. 并发症管理: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还需要及时管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如出现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注意事项在进行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患者监测: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血凝指标、疼痛症状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个体化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医务人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合并症等因素,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3. 预防措施:医务人员应提醒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注意预防血栓再次发生。
例如,避免长时间静脉注射、积极参与运动等。
结论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需要简单明了的策略,并且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同时,患者也应注意预防血栓再次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6《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6年7月 第2卷 第4期舒洛地特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治疗效果汪 涛 赵 珺* 梅家才 邵明哲 潘 烨 张 健 吴海生 于 敏 杨文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糖尿病足病多学科协作组,上海 200233
*通信作者:赵珺,E-mail:junnzhao@126.com
摘要:目的 观察舒洛地特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2013—2015年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组(n=22)患者予以舒洛
地特(500 LSU,BID)持续治疗3个月;对照组(n=20)予常规剂量华法林(1.5~7.5 mg,QD)治疗3个月然后随
访3个月,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好转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6,无效4,总有效率为80.0%。舒洛地特可以明显缩小大腿周径差,(6.9±1.3)cm vs (2.7±1.4)cm,P=0.019,并且明显减小治疗组VAS评分(7.3±1.4)分 vs (5.2±1.7)分,P=0.048。同时
在随访期治疗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舒洛地特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明显优于华法林,缓解下肢疼痛症状,并且安全性好。
关键词:舒洛地特;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543.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46.2016.02.04.14
•临床论著 •
Clinical efficacy of Sulodexid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WANG Tao ZHAO Jun* MEI Jia-cai SHAO Ming-zhe PAN Ye ZHANG Jian WU Hai-sheng YU Min YANG Wen-chao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 Six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hai, Shanghai Clinical Medical Center of Diabetes,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Group of Diabetic Foot, Shanghai 20023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s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ecurity of Sulodexide in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Methods Forty-two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between the year 2013 to 2015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cluding treatment group which treated with Sulodexide (500 LSU, BID) last for 3 months (n=22), and the controlled group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dose warfarin (1.5~7.5 mg, QD) last for 3 months
(n=20). Then the improved rate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recorded and analysed by using the chi-square analysis.
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markedly effective: 14 cases; effective: 6 cases; no effective: 2 case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9%. In the control group, markedly effective: 10 cases; effective: 6 cases; no effective: 4 cases, the total 327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 Vol.2, No.4, July 2016effective rate was 80.0%. The circumference gap of thigh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6.9±1.3) cm vs (2.7±1.4) cm, P=0.019] and the VAS scores in treatment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7.3±1.4) vs (5.2±1.7), P=0.048]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Meanwhile the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Conclusions Sulodexide therapy in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was obviously superior compared with warfarin, relieved crura ache and possessed security property.
Key words: Sulodexide;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us
DVT是血管外科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 其发病率日益增加,并且具有严重的并发症,严重者可以导致肺栓塞而危及生命[1]。疾病恢复期因为血栓后综合征
(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舒洛地特作为抗血栓药物在全球大面积推广[2]。舒
洛地特是从猪肠道粘膜中提取的一类糖胺聚糖,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在降低出血的前提下具有更强的抗血栓潜能[3]。近年,舒洛地特在内皮修复、抗血栓和血液流变
学方面效果突出[4-6],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目前舒洛地
特在国内DVT患者中治疗的相关报道比较少。本研究分析近2年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应用舒洛地特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以探讨这种治疗方法与传统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入选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诊治的DVT患者42例。入选标准:⑴ 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制定的DVT诊断标准指南(第2版)[7];⑵ 无肝肾
功能异常和心脑血管疾病者;⑶ 年龄>18岁;⑷ 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⑴ 并发严重股青肿等综合征;⑵ 合并严重心、脑、肝功能和肾功能异常者;⑶ 对所涉及药物过敏的患者;⑷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⑸ 有精神等类疾病无法合作的患者。研究经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1.2.1 基础治疗2组患者均接收以下治疗:⑴ 卧床休息2周,患侧肢体抬高15~30°,忌挤压;⑵ 弹力袜支持治疗,根据患者患侧肢体具体情况,选用合适大小弹力袜,并且每日使用;⑶ 急性期2组患者均行低分子肝素4 000 IU皮下注射,1次/12 h,2组患者治疗1周后各自进行干预治疗方案。1.2.2 干预方法治疗组给予口服舒洛地特500 LSU(酯酶单位),250 LSU/次,2次/d,无需检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连续3个月;对照组给予口服常规剂量华法林1.5~7.5 mg,需要间隔2~4周检测INR、D-二聚体,根据结果调整INR在2~3,连续3个月;以后对2组患者进行3个月观察随访和治疗前后超声的对比。1.3 观察指标治疗效果评价:根据中国中西医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标准[8]。⑴ 显效:患者下肢肿胀疼痛明
显消退,患者周径与健侧相比<3 cm,站立15~20 min,肿胀比之前明显好转;⑵ 有效:肿胀疼痛比治疗前有所改善,周径比治疗前稍有好转,站立10 min,肿胀比之前好转;⑶ 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者患者水肿加重,并发肺栓塞。患侧肢体肿胀消退程度,通过双侧下肢治疗前后周径径差(测量点为膝上15 cm和膝下10 cm)反应患侧肢体328《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6年7月 第2卷 第4期的肿胀程度。通过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所监制的视觉模拟尺来进行血栓治疗前后患侧肢体疼痛感、麻木感和冷感等模拟评分(VAS)[9],统计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
统计学比较。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采用非配对t检验)。单向有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
2 结果2.1 2组患者治疗前数据的比较治疗组2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6.1±13.8)岁,男性12例,女性10例,病程为(5.2±3.5)d;对照组2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3.3±14.4)岁,男性8例,女性12例,病程为(6.4±3.1)d。2组患者年龄、性别、血白蛋白、空腹血糖、D-二聚体、INR、大腿周径差、小腿周
径差和DVT分型的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1),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超声检查提示2组患者治疗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静脉腔内血栓形成,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血栓再通明显,而对照组静脉腔内仍然存在一定的血栓(图1)。在随访期内,2组患者患侧肢体肿胀均出现明显消退。其中治疗组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基线情况项目对照组(n=20)治疗组(n=22)检验值P年龄(岁) 43.3±14.4 46.1±13.80.2430.820性别男性(n,%)8(40.0)12(54.5)0.8890.346
女性(n,%)12(60.0)10(45.5)0.889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