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的原因有哪些呢
颈动脉狭窄及药物治疗

颈动脉狭窄及药物治疗一、疾病简介颈动脉狭窄(carotid atery stenosis,CAS)是一类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颅外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疾病。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颈动脉狭窄导致的卒中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8%~11%。
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年卒中发生率约为13.4/10万人。
药物治疗及外科干预的目的是减少卒中的发生率。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颈动脉狭窄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约占90%,其他病因还包括大动脉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外伤、颈动脉迁曲、先天性动脉闭锁、肿瘤、夹层、动脉炎、放疗后纤维化等。
受到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主要好发于颈动脉分叉部位。
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可能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颈动脉粥样斑块脱落或斑块破裂形成栓塞或血栓形成,二是严重的狭窄或闭塞造成的直接脑灌注减少。
因为颅内外存在广泛的代偿机制,因此由低灌注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较为少见。
颈动脉狭窄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大小与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斑块的性质有关。
通常认为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较稳定斑块更容易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二)临床表现颈动脉狭窄可以是无症状的,患者只有在做体格检查时才被发现。
也有部分颈动脉狭窄是症状性的,主要症状包括局灶性脑缺血表现、全脑缺血、腔隙性脑梗死或者认知功能障碍。
局灶性脑缺血表现主要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和脑卒中。
患者可以出现单眼失明或黑蒙、单侧肢体或偏侧肢体无力、麻木、构音障碍、语言障碍、偏盲、霍纳综合征等表现。
TIA被认为是一次小的缺血事件,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
TIA的患者在后续5年发生脑卒中的风险约为30%。
脑卒中患者由于大脑局灶梗死,其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脑梗死的面积相关。
NIHSS评分常用于评估脑卒中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颈动脉狭窄的简介与护理措施PPT课件

术后评估
疼痛 与手术有关
有皮肤完整性受 损的危险 与肢 端活活 动受限等有
关
活动无耐力 脑缺血有关
潜在并发症 过度 灌注脑损伤、脑缺血及 脑卒中、颅神经损伤等
知识缺乏 缺乏患肢 锻炼方法的知识及 本病的预防知识。
术后护理
• 1.卧位与活动:平卧6小时,避免头部剧烈活动,保持颈部中立位,翻身时动 作要轻柔。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早期下床活动,可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及下 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
2身体状况 (1)全身:TIA发作症状,频率,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如
眩晕,黑曚,失语,视力下降,昏迷等。
(2)辅助检查:了解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 影像学检查结果。
3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评估病人的心理反应,病人对反复出 现的TIA 产生的恐惧、焦虑和悲观心态的程度;病人对预 防本病发生的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了解病人的家庭及社 会支持系统对病人的支持帮助能力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 1 过度灌注脑损伤:当重度狭窄纠正后,脑部灌流增加,会导致脑水 肿头痛、脑出血,病人表现为头痛、抽搐、意识障碍。正确判断病人 头痛性质、早期发现癫痫的先兆等。有效控制血压在150mmHg以下。
• 2. 饮食护理:术后6小时进流食。次日进低盐低脂、含丰富纤维素饮食。避 免高脂肪饮食。
• 3.心理护理:给予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压力,配合治疗。 • 4.病情观察: 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术后早期高血
压发生率较高,遵医嘱 使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40~150) /(80~90)mmHg之间。 • 5. 切口护理: 每0.5—1小时观察创口有无出血(包括显性和隐性出血),有无疼 痛、观察患肢动脉搏动及肢体末稍循环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 采取有效措施。疼痛时遵医嘱给予镇痛剂。 • 6. 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严密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出血点,消化 道,泌尿道出血,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 7. 并发症的护理 • 7.1 过度灌注脑损伤;控制血压在150mmHg以下,有利于预防过度灌注损伤 的发生。 • 7.2 脑缺血及脑卒中:监测神经系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CTA显示颅内血管显影良好,但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中断,远端血管内尚有血流
病例2
图片7、左颈动脉造影 显示颈内动脉闭塞
图片8、椎动脉经通向左侧供血
根据DSA结果,判断颅内血运代偿较好,对于血管控制时间的要求较宽裕,术中可不使用转流管,但 要注意保护椎动脉与颈内动脉远端的交通支,故颈内动脉远端不能游离太高,并且血管夹及控制带不 能损伤交通支。
发生TIA的第一个月内的卒中危险约5%,一年内 为12%。
大脑半球TIA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大于视网膜 TIA的患者。
症状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取决于动脉闭塞的部位 、受累脑组织和视网膜组织的范围以及侧枝循 环建立情况。
临床表现
就诊原因: 1、体检发现颈部有杂音:约50%患者可听到杂音,
外科手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
手术指征:
二:无症状患者
1、对于狭窄程度大于70%的患者,可考虑进行手术,但需 结合患者合并症、预期寿命及其他个人因素综合考虑;
2、对于中度狭窄的患者,手术组同侧脑卒中的发生率低于 药物组,但没有统计学的显著差异。
外科手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
外科手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
2、伤口血肿 3、高血压 4、术后低血压 5、高灌注综合征 6、脑出血 7、癫痫
病例介绍
病例1:男,61岁。主诉头晕、肢体无力6个月。无神经 系统定位体征。
图片1、CT未见明显梗 塞灶
图片2、ECT显示双侧 基底节区灌注底下
图片3、MRA显示右颈 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
术前评估,患者无脑梗塞病灶,但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ECT显示双侧基底节区灌注低下,MRA显示 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故行进一步检查。
颈动脉狭窄PPT课件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原因 包括动脉炎、纤维肌发育不良等。
病理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脂质沉积、血小板聚集形成斑块, 使血管腔狭窄或闭塞。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脑缺血症状(如头痛、眩晕 、肢体乏力、视力模糊等)和脑梗死症状(如偏瘫、失语、 意识障碍等)。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
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用 药建议,按时按量服药, 不要自行更改剂量或停药。
监测不良反应
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应密 切关注身体反应,如出现 不适或异常症状,应及时 向医生报告。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在服用其他药物时,应告 知医生,避免因药物相互 作用而产生不良反应。
预后与复发风险
预后评估
脑卒中的严重后果
脑卒中可能导致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严重后遗症。
其他并发症
眼部并发症
颈动脉狭窄可能导致眼部缺血,出现 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等症状。
情绪与精神问题
颈动脉狭窄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 等情绪问题,以及精神萎靡、易疲劳 等症状。
03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颈动脉狭窄的早期 治疗方法,主要用于缓解症状 和预防狭窄加重。
手术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有 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需要严格
掌握手术适应症和时机。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通过植入支 架来扩张颈动脉狭窄部位的治疗方法。
支架植入后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 集药物,定期进行复查,以确保支架 通畅和脑部供血良好。
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不能 耐受手术或狭窄程度较轻的患者。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有哪些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有哪些颈动脉狭窄是指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导致颈动脉管腔狭窄,从而影响血液流动和供应大脑的血流。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根据狭窄程度和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可以采用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不同的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颈动脉狭窄,无明显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的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
这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来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2. 介入治疗:对于中度到重度的颈动脉狭窄,或有明显症状的患者,介入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S)。
经皮血管成形术是通过导丝和导管引导下,在麻醉或局部麻醉下,将扩张球囊导管置入狭窄的血管部位,然后扩张球囊,将狭窄的血管腔重新扩张。
这种方法可以改善血管通畅性,恢复血流,减少症状。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把颈动脉狭窄处的斑块切除,恢复血管畅通。
手术时,医生切开颈部的动脉,将导丝和导管引入狭窄部位,然后使用特殊的刀具将斑块切除,并植入支架来维持血管的通畅。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颈动脉狭窄,或在介入治疗失败的情况下,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颈动脉内膜剥离术(CEA)和颅颈动脉路桥术(EC-IC Bypass)。
颈动脉内膜剥离术是通过手术切口,将颈动脉内膜剥脱出来,并修复血管。
手术时,医生切开颈部的动脉,将斑块剥离出来,然后缝合血管恢复通畅。
颅颈动脉路桥术是通过手术切口,在颅内和颈内动脉之间建立一条桥梁,绕过狭窄处,恢复大脑的血流供应。
这种方法适用于狭窄处较长或病变严重的情况。
除了以上的治疗方法,还有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在不断发展和研究,如颈动脉支架植入术(AAA),通过支架植入的方式来扩张血管和恢复血流。
还有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能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和减少血管炎症反应等。
颈动脉狭窄分度及诊断标准

颈动脉狭窄分度及诊断标准
颈动脉狭窄是指颈部动脉内膜下斑块形成或狭窄导致动脉腔狭窄。
根据狭窄程度的不同,可以分成以下四个分度:
1. 第一分度:颈动脉腔直径狭窄小于30%。
2. 第二分度:颈动脉腔直径狭窄30%~50%。
3. 第三分度:颈动脉腔直径狭窄50%~70%。
4. 第四分度:颈动脉腔直径狭窄大于70%。
诊断颈动脉狭窄需要进行以下检查:
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手段,能够直接观察到颈动脉内膜下斑块和狭窄的程度。
2. CT或MRI:CT或MRI检查可以进一步了解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及其对脑部供血状态的影响。
3. 血流动力学检查:可通过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流成像等检查方法,对颈动脉狭窄前后的血流速度、阻力等参数进行测量,以评估其对脑部供血的影响。
总之,对于可能存在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综合检查以明确病情,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如何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狭窄

如何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狭窄一、概述很多种原因会导致颈动脉狭窄,比如,最常见的有动脉粥样硬化,其他还有颈动脉夹层,及发育、炎症或与自身免疫有关的血管病变等。
如果不及时医治,严重时会引起脑栓塞。
颈动脉狭窄主要出现在长期吸烟,喝酒,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患有多种疾病的男性群体中。
颈动脉狭窄会导致缺血症状,会出现头晕,记忆力衰退,意识障碍等症状。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要根据具体的病情,采取适当的治疗方式,那么,关于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式有哪些呢?二、步骤/方法: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控制动脉硬化所造成的板块,不让其扩大,然而,药物治疗只能起到控制板块的作用,减少血斑的形成,而不能彻底治愈颈动脉狭窄这一疾病。
此外,由于颈动脉狭窄是由很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很多疾病都会引起颈动脉狭窄,因此在用药方面要非常小心。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对颈动脉内膜进行切除,这是唯一一个可以把颈动脉硬化造成的斑块去除从而达到控制血流正常,减少疾病复发的可能性的有效办法。
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家把这项手术作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首要考虑方法,事实证明,尽管手术会有比较的风险,但却比药物治疗管用,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手术治疗法。
3、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指颈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主要的作用是通过对狭窄段血管进行挤压,使血管破裂,扩张。
这项治疗最大的优点是,不用开刀,不会伤及神经,也不会引发各种因为手术而遗留下来的并发症,年龄较高的患者也适用。
三、注意事项:颈动脉狭窄必须严格控制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烟酒等,因此,为了预防患上或者控制颈动脉狭窄,必须控制自己的生活习惯,少烟少酒,适当的运动,控制血压,血糖等。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

颈动脉狭窄得诊断与治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刘悦一、颈动脉狭窄得病因动脉粥样硬化就是颈动脉狭窄得最常见病因;其她多个病因可导致颈动脉狭窄,但自然病史与临床过程迥异,这些病因包括:纤维肌发育不良、颈动脉夹层、动脉炎、放疗后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
(一)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就是累及全身动脉得系统性、退行性疾病。
其特征就是不断增大得斑块最终导致管腔狭窄、前向血流减少,动脉粥样硬化亦可波及颈动脉,增加了相关患者得卒中风险。
(二)纤维肌发育不良纤维肌营养不良 (FMD) 就是一种非动脉粥样硬化性退行性病变,可以累及中等直径动脉,比如:肾动脉、颈动脉,一般病变得长度较长,它得表现主要就是分为无症状得,还有就是短暂得脑缺血发作或者卒中、在女性患者中更为常见,颈动脉纤维肌发育不良典型表现就是多发得向心性得狭窄成“串珠征”。
(三)颈动脉夹层颈内动脉夹层就是由于钝性损伤或颈部突然伸展所致,少数情况可以自发出现,夹层引起得内膜撕裂可以导致管腔变窄或者继发血栓形成。
(四)血管炎虽然少见但也可以累及颈动脉或者颅内动脉。
(五)放疗后颈动脉狭窄放疗可以导致动脉得损伤,放疗后数年颈动脉可能发展成为狭窄甚至闭塞。
(六)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2年发生得再狭窄大多与内膜增生有关,发生率大约为5%,动脉粥样硬化复发也可以导致再狭窄,一般在内膜剥脱术后数年出现。
二、颈动脉狭窄得影响动脉颈动脉狭窄得影响可能与一些心脑血管疾患相关,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周围动脉疾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病。
(一)卒中与心脏病颈动脉狭窄就是缺血性卒中得主要危险因素,在发达国家,卒中就是第三大死亡原因与第一大致残原因,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缺血性心脏病与周围动脉疾病得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卒中风险较正常人高 3—4 倍。
(二)心肌梗死有卒中或者 TIA病史者有更高得心肌梗死或非卒中血管性死亡得风险。
(三)高血压高血压也就是卒中得重要得危险因素,降低舒张压5-6 mmHg 、降低收缩压10—12 mmHg 可以使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 33-50%,既往有脑血管事件者通过控制血压可以临床获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
颈动脉狭窄的原因有哪些呢
颈动脉狭窄的原因有哪些呢?颈动脉狭窄多是由于颈动脉的粥样斑块导致的颈动脉管腔的狭窄,其发病率较高,在60岁以上人群中患颈动脉狭窄者约占9%,多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起始段。
那么,产生颈动脉狭窄的原因有哪些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的专家为大家详细介绍:颈动脉狭窄的原因有哪些呢?主要有:
(1)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常多发,累及颈总动脉分叉、颈部及海绵窦内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中动脉(MCA)等。
在颈总动脉分叉的病变常同时累及颈总动脉(CCA)的远心端和颈内动脉的近心端,病变主要沿动脉后壁扩展,提示局部脑血流冲击血管内膜所致。
(2)颈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为一种非炎症血管病,以引起颈动脉和肾动脉狭窄为其特征。
好发于20~50岁白种女性。
常同时累及双侧颈动脉、椎动脉,但颈总动脉分叉常不受累(异于动脉粥样硬化)。
20%~40%病人伴颅内动脉瘤。
(3)颈动脉内膜剥离:有外伤和自发两种。
外伤者由于旋转暴力使颈过伸,颈动脉撞击于第二颈椎横突上。
自发者常伴动脉粥样硬化和纤维肌肉发育异常。
本病在血管造影上有下列典型表现:颈总动脉分叉远端颈部颈动脉呈鸟嘴状狭窄或阻塞,可延伸达颅底,有时伴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