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三娘娘
西王母传奇神话电视50集

西王母传奇神话电视50集西王母传说(50集神话电视延续剧剧本;依照本人由巴蜀书社出版的同名小说改编)编剧唐世贵内容简介:本剧把《封神演义》中的几个闻名人物编入此剧中,让这些差不多贴了金的人物别但具有凡人的七情六欲,而且爱情纠葛,醋海兴波,煞是喧闹。
全剧情节起伏危险,并颇具趣味性,比如悲欢离合到头来在蟠桃会上那些仙风道骨的人面前,一具大团圆竟成了揭老底的大结局。
该剧反映了贪官污吏算是应该下地狱的主题。
剧情简介:西王母本是开天辟地之神元始天尊与太元玉女人女儿,后为西部羌人母系王国国王,因在昆仑炼成别死之药,成为主管人类的瑶池一位女神,她共有七个女儿,即七仙女:青衣仙女、橙衣仙女、红衣仙女、蓝衣仙女、绿衣仙女、紫衣仙女、绛衣仙女。
后嫁与玉皇大帝又生有小女龙吉公主。
乾坤初开之时,姜子牙受其师元始天尊之命封神。
西王母向姜子牙通融,她满以为自己是上苍的女儿一定会被封为玉皇大帝,竟没有想到那崇高的地位却被一具无懒之徒--姜子牙的侄子罗倮钻了空子而占有了,她一气之下重新回到了她的瑶池宫殿。
后来请大羿箭射九日,才得使天下得以安宁,然后别断地加强她的母系而王国的统治,以此来与玉皇大帝抗衡。
玉帝面对西王母的对抗,便派太白金星多次说合,她便嫁给了玉皇大帝做了天后,从此承认了父权制的确立。
但玉皇大帝确立父权制是对女的而言的,因此,玉皇大帝又与西王母的的大女儿青衣仙女背地偷情,被她发现,夫妻翻脸,后经太白金星调解,她又临时回到天宫。
此时她已怀孕。
为上帝生一女儿,取名龙吉公主。
但玉皇大帝并别改其本性,下凡与西陵国一杨姓女子西陵美女生有一三只眼的亲孩子,取名杨戬。
由此,西王母与玉帝决裂,她便开始追捕玉帝老儿的情妇杨氏,并把杨氏打入十八层地狱变成一头母驴在那儿进行煎熬,她便带着女儿龙吉公主重回瑶池。
由于,玉皇大帝企图命女娲和后土重造一具新天后,再次激怒了西王母,便开始追查老公的私生子杨戬,最后在她生日的蟠桃宴会上,把老公的情妇杨氏变成的母驴及其私生子杨戬作为一道活菜,弄了出来,致使玉皇大帝当着众仙之面出丑丢人现眼。
灶王爷的传说

民间有关灶王爷的传说?传说,玉皇大帝派王母娘娘到人间视察民情,玉皇大帝的小女儿在天上呆久了觉得闷,也跟随母亲下到了凡间。
她看到民间百姓的疾苦,非常同情。
同时看到人间有那么多的恩爱夫妻,她也很向往真挚的爱情。
后来她看上了一个给人烧火帮灶的小伙子,她觉得这个人心地善良、勤劳朴实,于是决定留在凡间和他一起生活。
玉皇大帝闻听后非常生气,把小女儿打下凡间,不许她再回天庭。
王母娘娘心疼女儿,百般求情,玉帝才勉强答应给那个烧火的穷小子一个灶王的职位。
从此,人们就称那个“穷烧火的”为“灶王爷”,而玉帝的小女儿就是“灶王奶奶”了。
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
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
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
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
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
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
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
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
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
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
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
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
画师说:“我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
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
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
”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
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
玉皇大帝的妈妈--西王母

⽟皇⼤帝的妈妈--西王母西王母是谁西王母是谁王母娘娘【简介】传说中的⼥神。
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怪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性化与温和化,⽽成为年⽼慈祥的⼥神。
相传王母住在昆仑⼭的瑶池,园⾥种有蟠桃,⾷之可长⽣不⽼。
亦称为⾦母、瑶池⾦母、西王母。
【历史记载】根据古书《⼭海西王母是谁王母娘娘【简介】传说中的⼥神。
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怪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性化与温和化,⽽成为年⽼慈祥的⼥神。
相传王母住在昆仑⼭的瑶池,园⾥种有蟠桃,⾷之可长⽣不⽼。
亦称为⾦母、瑶池⾦母、西王母。
【历史记载】根据古书《⼭海经》的描写:“西王母其状如⼈,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意思好像是说:西王母的外形“像⼈”,长着⼀条像豹⼦那样的尾巴,⼀⼝⽼虎那样的⽛齿,很会⽤⾼频率的声⾳吼叫。
满头乱发,还戴着⼀顶⽅形帽⼦。
是上天派来负责传布病毒和各种灾难的神)。
可见外形很恐怖,⽽且是位散发灾疫的煞神!他住在「昆仑之丘」的绝顶之上,有三只叫做“青鸟”的巨型猛禽,每天替他叼来⾷物和⽇⽤品。
但是在《穆天⼦传》⾥,西王母的⾔⾏却⼜像是⼀位温⽂儒雅的统治者。
当周穆王乘坐由造⽗驾驭的⼋骏周游天下,西巡到了昆仑⼭区,他拿出⽩圭⽞壁等⽟器去拜见西王母。
第⼆天,穆王在瑶池宴请西王母,两⼈都清唱了⼀些诗句相互祝福。
《汉武帝内传》谓其为容貌绝世的⼥神,并赐汉武帝三千年结⼀次果的蟠桃。
道教在每年的三⽉初三定为王母娘娘的诞⾠,并于此⽇盛会,俗称蟠桃盛会。
【西王母神话的演化】西王母的神话故事历经了两次演化。
汉代是西王母神话传说演化的第⼀个阶段。
这个时期,西王母居住在西⽅⽟⼭(⼜称昆仑⼭)的⽯洞中,是⼀个⼈⾯兽⾝的怪物形象,另外,⼭上有长着⽜⾓、满⾝豹纹、声⾳如⽝吠的怪兽——狡,还有长着红⾊⽻⽑、喜好⾷鱼的三青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西王母神话传说演化的第⼆个阶段。
此时,⼈们把西王母神话传说和周穆王西征、汉武帝西巡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西王母形象⼈格化、神化传说故事化,其中周穆王和西王母在瑶池相会的故事⼴为流传,影响很⼤。
西王母的简介

西王母的简介总体简历西王母,尊称王母娘娘。
在道教神仙体系中,西王母是所有女仙及天地间一切阴气的首领。
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上古女神,现多传为护佑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的女神。
全真教的祖师。
王母娘娘在汉代时成为重要的汉族民间信仰,西王母信仰中包含的长生不老理念也投合了道教对长生的追求。
在中国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中,王母的全称即为西王母,中国几部最古老的著作中都有关于她的记载。
据说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上古女神。
《山海经》版本中的西王母的形象是:“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意思就是西王母样子像人,长着豹子尾巴和老虎牙齿,会用像野兽一样的声音吼叫呼啸,蓬散着头发,戴着胜这种头饰,是上天派来掌管瘟疫、疾病、死亡和刑杀的神,居玉山中。
但也有神话版本说,《山海经》中言西王母人身虎齿,豹尾蓬头云云,乃西王母使者西方白虎之神,非西王母之形。
历史学有说这是中国西部地区西王母国的一个部落首领或图腾的称号。
历史上可能不止一位西王母而是好几代西王母。
东汉末年,道教兴起,把作为上古先祖神祇的她纳入道教神话体系,并且逐渐演变为高贵的女神。
在后来的许多中国古代著作中,她开始成为天上的一位帝王,人类幸福和长寿之神,还传说她拥有能使人长生不老的神药,著名的月中仙女姮娥就是因为吃了她的神药而飞到月亮上的。
道教把王母娘娘的地位抬得很高,为道教统领三界所有女神仙的祖师,与东王公分别对男女神仙进行管理。
人物设定西王母“西王母”的称谓,始见于《山海经》,因所居昆仑山在西方,又叫西昆仑,故称西王母。
又称金母或金母元君,全称: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或白玉龟台九凤太真西王母或太灵九光龟台金母元君,总称: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瑶池大圣西王金母无上清灵元君统御群仙大天尊。
在道教中地位极高,后因历史演变,民间宗教对她作了新解释,故广受信仰。
在中华道教形成和发展之路上,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据《集仙录》载:西王母即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又号太虚九光龟台金母元君,系先天西华至妙之气化生!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王母娘娘”一词,出自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或称“瑶池金母”、“金母元君”、“西灵王母”、“九灵太妙龟山金母”、“西池极乐金慈圣母”、“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全称为“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瑶池大圣西王金母无上清灵元君统御群仙大天尊”)是道教上古神灵,也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位至高无上的女神。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皇后简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郭女王(魏文帝曹丕皇后):《二十五史》中称她郭嬛,女王是她的字,郭女王是南郡太守郭永与堂阳君董氏之女,出生时有异象,年幼时郭永赞叹其女说:「此乃吾女中王也。
」,遂以「女王」为女儿立字,嫁给曹丕后,曹丕对乖巧聪慧的郭女王很是宠爱,不顾她大自己3岁多,坚持立她为后,最近史学家新考证郭女王大名叫郭照*甄宓(一作甄洛)(魏文帝曹丕正妃):世称甄妃,是中国历史上极贤淑的美女之一,拥有传奇的身世和结局。
中山无极人(河北省无极县),东汉王朝宰相(太保)甄邯先生的后裔。
父亲甄逸先生,担任过上蔡(河南省上蔡县)县长(县令),生有三男五女。
三男的顺序是:甄豫、甄俨、甄尧。
五女的顺序是:甄姜、甄脱、甄道、甄荣、甄洛。
甄洛女士是甄家最幼的女儿。
建安年间,袁绍为次子袁熙取她为妻。
后来曹操与袁绍宣战,袁熙被外调出去守幽州,甄氏独身留在冀州照顾婆婆。
袁绍兵败,曹军将冀州踏平,曹丕对美貌的甄洛一见钟情,不顾她大自己4岁多,趁乱娶她为妻,很是宠爱,之后她为丕生下魏明帝曹睿及东乡公主。
后因曹丕得了新宠郭女王等人,郭女王趁机陷害,利用曹睿是不足月生下来的,诬称甄氏怀孕二月才与曹丕结婚,曹睿是否为曹家的骨肉,很值得怀疑,曹丕以此事询问甄氏,甄洛被曹丕冷落,后来郭女王又诬陷甄洛埋木偶诅咒曹丕并与曹植有感情,甄洛被曹丕赐死,也有人说她喜欢曹植,引起曹丕的嫉恨,被赐死,时年40岁。
死后以糠塞口,以发遮面,极为凄惨。
郭女王随即被立为皇后。
魏文帝对于甄妃和曹植错综复杂的关系难以释怀,因此仅封她为妃,所以甄妃始终未能得到母仪天下的皇后地位。
而曹植十分思念她,获得甄妃遗枕后感而生梦,梦见甄妃来对她说她已为洛水之神。
曹植醒来,感慨万分,遂作《感甄赋》,这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一般人欣赏其文字的优美,到处传抄,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
曹丕似乎不曾加以追究,但是四年以后,他的儿子曹睿继位为魏明帝时,反而脸上有些挂不住了,遂下令改《感甄妃》为《洛神赋》,欲借溺死于洛水的宠妃,以转移读者的思路,然而这一切都不重要了。
王母娘娘与周穆王的风流情事

王母娘娘与周穆王的风流情事《瑶池》--唐·李商隐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绝,是一首以神话传说为背景写成的诗。
诗里写到了两个很不一般的人物,一个是西王母,也就是中国老百姓熟知的王母娘娘,一个是周穆王,此人可称得上是历史上一位著名的“驴友”,他一路西行到了据说是黑海和里海之间的旷野之地。
这两个人一个是天上神仙,一个是人间君王,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呢?转载注意来源王母娘娘原来是人形豹尾的怪物西王母在中国民间被称为“王母娘娘”,在中国许多神话故事与文学作品中都有她的身影。
据说嫦娥就是吃了她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到了月亮上,牛郎织女因为她用发钗划出的银河只能鹊桥相会,《西游记》中孙猴子偷吃了她的蟠桃惹下大祸。
在人们惯常的想象中,西王母是一个风姿绰约、雍容华贵,但也有些多管闲事的女神。
其实,在最早记载西王母的《山海经》中,她“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是个神、人、兽合体的怪物。
有专家推测王母娘娘的原型是青海一带游牧部落的女酋长,只是后来在人们的传说中才变成美丽迷人的东方女神,并成了玉皇大帝的老婆。
浩学历史网在李商隐这首《瑶池》所讲的故事中,王母娘娘还没有成为玉皇大帝的老婆,但她也早已不是人形豹尾的怪物。
她住在昆仑山上的瑶池仙境,李商隐的诗就是以她所住的地方“瑶池”为题。
#,#周穆王也不简单,他是周朝第五代王,姓姬,名满,是我国历史上最富于神话色彩的君王,传说他活了一百零五岁。
他年轻时就喜欢修炼成仙的道术,一心要学黄帝乘车马游遍天下的名山大川。
他当国王时已经五十岁了,当时周王朝国力强盛,喜欢游山玩水的周穆王四处巡游,尤其很热闹地搞了一回“西游”。
传说他坐着八匹骏马拉的车,一日能行三万里。
为他驾车的是当时有名的驭手造父,周穆王这个首席马车夫的家世颇为显赫,可以一直追溯到黄帝的孙子颛顼的孙女——女修。
造父的祖上有好几位都是周王的马车夫,为了让周穆王的西游更有派头,造父专门跑到桃林,即那个追赶太阳的夸父死去的地方,为他挑选了八匹骏马。
沉香救母的故事-中国神话故事

有一年,王母娘娘寿诞,大摆蟠桃会,天上的各路神仙都来赴宴、拜寿。
玉皇大帝的小女儿三圣母和殿前的金童也来了。
拜寿期间,他俩由于以前认识,就客气地互相笑了一下。
可是,那是等级森严的天庭呀,庄严的蟠桃会,怎容得这种轻薄的行为?众仙议论纷纷。
玉帝知道后,大发雷霆,把三圣母贬到了凡间。
人们都亲切地称三圣母为三娘娘。
她聪明美丽,心地善良,华美典丽,雍容大方。
天旱,她招风唤雨;遇涝,她施力排除。
乡亲们有了难处前来求她皆有求必应,抽签问卜无不灵验。
在她的关照下,这里风和雨顺,五谷丰登。
百姓们十分感激她,都尊称她为“华岳山娘娘”。
百姓们为了报答她的恩德,便合计给她修一座庙宇。
消息一传出,各方工匠都自告奋勇前来修庙。
然而谁也拿不出个施工图案来,大家正在发愁之际,忽觉天昏地暗,寒风呼啸,大雪纷飞。
就在此刻,不知何处跑出一只玉兔,在雪地上玩耍,大家纷纷前来捉拿这只玉兔,可也奇怪,那兔子忽然不见了。
而在它跑过的地方却留下一幅清晰的宫殿图样。
于是,工匠就按此图修建了雄伟的庙宇,起名“华岳庙”。
修三圣母雕像在西岳庙内的雪映宫,从此百姓求签问卜,异常灵验,所以宫内一年四季香火甚隆。
有年春天,一位姓刘名玺字彦昌的举子进京赶考,路过华阴。
听说西岳庙里的三娘娘慈怀普度,非常灵验,就恭恭敬敬地走进庙来。
在雪映宫的香案前,他备办了一些香表,理容整衣,诚惶诚恐地上了一柱香,叩了三个头。
殿内香雾绕绕,三圣母的雕像盘坐在供台上,端庄秀丽,栩栩如生,他不觉肃然起敬。
然而不巧的是刘彦连抽三签都是空签。
想到十载的寒窗苦读,九载的心灵煎熬,前程未卜,功名无望,不由悲从心生,便把一腔怨恨信口吟成一首打油诗,题在雪映宫的墙壁上。
诗是这样写的:“刘玺提笔怒满腔,怨乃圣母三娘娘,安居神龛心如铁,枉受香火在一方。
”题罢,刘彦昌好像是出了一口气,就拂了拂衣袖上的尘灰,昂首挺胸,扬长而去。
三圣母驾着祥云回到宫中,听看门的侍童将刚才发生的事情诉说一遍,又看了墙上的题诗,又羞又恼。
王母娘娘的传说

王母娘娘的传说*导读:王母娘娘,亦称金母、瑶池金母、西王母,人名叫做瑶琼;传说中的女神。
原是掌管刑罚和灾疫的怪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王母娘娘,亦称金母、瑶池金母、西王母,人名叫做瑶琼;传说中的女神。
原是掌管刑罚和灾疫的怪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神。
相传王母住在昆仑山的瑶池,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
道教在每年的三月初三定为王母娘娘的诞辰,并于此日盛会, 俗称蟠桃盛会。
根据古书《山海经》的描写: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意思是说:西王母的形状像人,却有豹子一样的尾巴,老虎一般的牙齿,很善于长呼短啸,头发蓬松,顶戴盔甲,是替天展现威猛严厉及降临五种灾害的神祗)。
她住在昆仑之丘的绝顶之上,有三只叫做青鸟的巨型猛禽,每天为她叼来食物和用品。
但是在《穆天子传》里,西王母的言行却又像是一位温文儒雅的统治者。
当周穆王乘坐由造父驾驭的八骏周游天下时,西巡到昆仑山区,他拿出白圭、玄壁等玉器去拜见西王母。
第二天,穆王在瑶池宴请西王母,两人都作了一些诗句相互祝福。
《汉武帝内传》谓她是容貌绝世的女神,并赐汉武帝三千年结一次果的蟠桃。
道教在每年的三月初三庆祝王母娘娘的诞辰,此日举行的隆重盛会,俗称为蟠桃盛会。
晋朝葛洪的《枕中书》中记载:混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
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
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
西王母的神话故事经历了两次演化。
汉代是西王母神话传说演化的第一个阶段。
这个时期,西王母居住在西方玉山(又称昆仑山)的石洞中,是一个人面兽身的怪物形象,另外,山上有长着牛角、满身豹纹、声音如犬吠的怪兽狡,还有长着红色羽毛、喜好食鱼的三青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西王母神话传说演化的第二个阶段。
此时,人们把西王母神话传说和周穆王西征、汉武帝西巡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西王母形象人格化、神化传说故事化,其中周穆王和西王母在瑶池相会的故事广为流传,影响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皇三娘娘
在沂源县大张庄镇东部,有一座巍峨耸立的玉皇山。
山的东面隔一条河是曹家庄。
村里曹姓不多,却在曹姓人家出了一位神奇女子——玉皇三娘娘。
在很久以前,这里的百姓为了祈求玉皇大帝的庇佑,在玉皇山顶修了一座玉皇庙,庙内塑玉皇大帝金身,香火甚盛。
每遇旱灾年景,人们就抬着玉皇大帝的塑像走村串乡,让他视察人间灾情,然后回天宫降甘霖,解救黎民之苦。
有一年大旱,人们象往常一样,抬着玉皇大帝的塑像视察灾情。
就在村西过河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抬轿的几个棒小伙儿突然感到肩上象压了一座山一样沉重,玉帝的塑像象在地上生了根,纹丝不动。
后来经村里老人指点,才知道是玉皇大帝看中了河边这块风水宝地,不愿在山顶居高临下,而愿在此居住,与民同乐。
于是,人们又在村西河边建了一座高大的玉皇庙,为玉皇大帝做行宫,保佑这方百姓。
有一天,曹氏家族中一位芳龄十八的俊秀姑娘和嫂子到河边洗衣服。
来到玉皇庙前,姑嫂一起进庙给玉皇大帝叩头。
当姑娘抬头仰望玉帝塑像时,看到玉帝正默默含情向她微笑,并见金唇微动,象在喃喃地说什么。
姑娘看呆了,直到嫂子把她拉起,她才仿佛从梦中醒来。
出了玉皇庙,姑嫂边洗衣裳边谈笑。
嫂子问小姑刚才为什么发呆,姑娘说:“刚才玉帝问我,是否愿意嫁给他,做玉皇三娘娘。
”嫂子笑着骂她说胡话,并没有把这话放在心上。
第二天一早,姑娘一起床就找到嫂子说:“我夜里又梦见玉皇大帝了,他说到六月六日这一天,派人来迎娶我上天宫。
”嫂子听了一惊,这才认真起来,将小姑昨天和今天发生的事一并告诉了婆婆。
曹氏一家人既惊又喜,在忐忑不安中等到了六月六。
天刚亮,听得空中三声雷响,落下一阵细雨,五彩祥云笼罩了村子上空。
人们纷纷出门,仰望这奇异的天象。
这时,只听得祥云中传来喜庆的丝竹锣鼓声,然后出来一位天神,宣读玉皇圣旨:“册封曹姑娘为玉皇大帝的三妃子,即日娶回天宫。
”早已梳妆打扮好的曹姑娘面带笑容,躺在床上沉睡过去。
她的灵魂已被来迎亲的众神接上天宫,只留下了肉体凡身。
众神驾着祥云逐渐消失在遥远的天际。
村民跪了一地,这时才恍然省悟,爬起来奔走相告:“苍天有眼,曹家出了个玉皇三娘娘……”曹姑娘的肉体被村里人隆重地安葬在玉皇山下。
从此以后,玉皇三娘娘为乡民做了许多善事,民人念念不忘,所以故事越传越广,直至今天。
那时的年景是十年九旱,老百姓靠天吃饭。
旱灾来临时,各村都要举行求雨仪式,祈求玉帝大发慈悲,普降甘霖,救助众生。
但往往是十有九回不下,人们只能望天长叹!只有曹家庄曹氏家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带领村民跪拜焚香,供奉玉皇三娘娘的神位,向她祈雨,这才灵验。
因此,曹家庄便远近闻名了,曹氏族人也在周围村大有威望。
每当天旱时,其它村的人都来请曹氏族人去主持求雨仪式,每每灵验。
有时候按天意本不该降雨,但是善良的玉皇三娘娘见不得家乡人受苦受难,挺身抗旨为家乡人降雨,惹得玉帝龙颜大怒,于是将玉皇三娘娘贬出天庭。
曹氏族人梦见玉皇三娘娘的苦诉,就告知村民,村民纷纷捐款,重修玉皇庙,供奉玉皇三娘娘居住。
从此,有玉皇三娘娘护佑,这里风调雨顺,岁岁丰熟。
村民们来河边洗衣,也常把调皮的孩子放在玉皇庙,由玉皇三娘娘照看,再顽皮的孩子也会变得百依百顺。
玉皇三娘娘的善举由此而名扬天下。
以后,玉皇大帝和玉皇三娘娘又言归于好,将其接回天宫。
但是,曹氏族人仍然在玉皇庙供奉着玉皇三娘娘的金身。
每当炎热的夏天来临,曹氏家族都请玉皇三娘娘回娘家“过六
月”,这是当地的风俗。
每当请玉皇三娘娘回娘家“过六月”和送回天宫时,全村人都要举行隆重的迎送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