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青松(公开课)
青松古诗幼儿教案

《青松古诗幼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2. 了解并掌握常见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格律特点;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4. 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古诗的基本知识,包括古诗的定义、特点和分类;2. 选取一些通俗易懂的古诗,如《青松》《登鹳雀楼》等,向幼儿朗读;3.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押韵规律,引导幼儿感受古诗的美感;4. 向幼儿介绍古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故事,增加对古诗的了解和兴趣;5. 鼓励幼儿进行古诗背诵和创作,提高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 教学难点:学习古诗的韵律和押韵规律,激发幼儿的创作潜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播放一段与古诗有关的音乐,引起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基础知识讲解:a. 介绍古诗的定义和特点,给出例子进行讲解。
b. 分类介绍古诗的种类,如七言绝句、五言绝句、七言律诗等。
3. 古诗赏析:a. 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古诗朗读给幼儿听,让幼儿感受古诗的美感。
b. 以《青松》为例,介绍其背景、作者和意境,并让幼儿一起倾听和欣赏。
4. 学习韵律和押韵:a. 通过唱歌的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押韵规律。
b. 引导幼儿辨别古诗中的韵脚和押韵的地方,并进行小组操练。
5. 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a. 图片展示古诗的创作背景,引导幼儿猜想和表达对古诗的理解;b. 讲述古诗作者的生平故事,增加幼儿对古诗的认同感和兴趣。
6. 古诗创作:a. 分发绘本《青松》给幼儿,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将绘本内容用古诗形式表达出来;b. 鼓励幼儿朗读和表演自己创作的古诗,分享给其他同学欣赏。
7. 总结回顾:通过小组分享和讨论的方式,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古诗的接受度和参与度;2. 评价幼儿的古诗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 考核幼儿对古诗基本知识和韵律押韵规律的掌握程度。
《青松》教案 (实用)

《青松》教案《青松》教案 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3、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初步体会青松的品格。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兴趣1、出示青松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2、板书:青松你们见过青松吗?你认识的青松是怎样的?出示:松竹梅岁寒三友指导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3、你们喜欢青松吗?陈毅爷爷也非常喜欢青松,你们知道陈毅爷爷吗?陈毅爷爷不但会带兵打仗,还非常有才华。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大雪纷飞,陈毅披着衣服走到屋外,看到灯光下的青松,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师饱含深情朗读古诗)二、初读古诗求流利1、生自由读古诗,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谁来做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读生字。
3、诗中的生字都认识了。
读古诗肯定不成问题了,谁来试一试?学生朗读,师相机正音。
4、要想读好诗,不仅要正确流利,还要读出韵味,也就是要读好诗的节奏诗的停顿。
那么这首诗该怎样读出它的节奏和停顿呢?你们做老师来读,我来画好吗?(生读师画)再次练读,读出诗的味道。
三、再读古诗会诗意小朋友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书读多了,自然就领会其中的意思了。
刚才我们已经把这首诗读了好多遍了,你知道这首诗的意思了吗?1、自由读读,边读边想每句诗的意思,同桌之间再互相说一说。
2、指名回答,你读懂了哪一句,就先说哪一句,不懂的句子或词儿也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
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这是怎样一场大雪呢?看图想象一下大雪的场景,指名学生说。
是呀,那雪多大呀!每片雪花儿都有鹅毛般大,不一会儿,世界就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我们能想象得到,当时的积雪一定(很厚很厚),天气一定(很冷很冷)。
可是,就在这冰天雪地里,在这寒风暴雪里,却挺立着一棵青松。
(指第一句)谁来读好这一句诗?(指名读。
《青松》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青松》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青松》,背诵古诗。
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体会青松不畏严寒、高洁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青松的坚韧和高洁,激发学生对青松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青松的品质,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领悟诗人借青松表达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在大屏幕上展示青松在风雪中挺立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看到的景象。
2、提问引导:同学们,看到这样的青松,你们有什么感受?青松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依然挺立,它具有怎样的品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青松的古诗——《青松》。
(二)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让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读: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请几位学生朗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朗读情况。
4、正音指导: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字音错误进行纠正,如“挺”“且”等字的读音。
(三)理解诗意1、讲解字词(1)结合图片和诗句,讲解“青松”“高洁”“待”“化”等重点字词的意思。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字词在诗中的含义。
2、理解诗句(1)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例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这句诗,让学生想象大雪纷纷扬扬地压在青松上,青松却依然挺拔直立的情景。
3、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和青松的品质。
(2)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四)体会情感1、引导思考(1)提问:诗人为什么要赞美青松?(2)让学生结合诗人的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思考。
《青松》优 公开课获奖课件

Hóng méi 红 梅 Shù 树
陈毅 青松诗文
shù lì 树 立
雪压青松
雪化青松
语文
小魔方站作品 盗版必究
谢谢您下载使用!
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
附赠 中高考状元 学习方法
前
言
高考状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许多 人的眼中,他们就如浩瀚宇宙里璀璨夺目 的星星那样遥不可及。但实际上他们和我 们每一个同学都一样平凡而普通,但他们 有是不平凡不普通的,他们的不平凡之处 就是在学习方面有一些独到的个性,又有 着一些共性,而这些对在校的同学尤其是 将参加高考的同学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高考总分:711分 毕业学校:北京八中 语文139分 数学140分 英语141分 理综291分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市理科状元杨蕙心
班主任 孙烨:杨蕙心是一个目标高远 的学生,而且具有很好的学习品质。学 习效率高是杨蕙心的一大特点,一般同 学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她一个 小时就能完成。杨蕙心分析问题的能力 很强,这一点在平常的考试中可以体现。 每当杨蕙心在某科考试中出现了问题, 她能很快找到问题的原因,并马上拿出 解决办法。
上海 2006 高考 理科 状元-武亦 文
武亦文 格致中学理科班学生 班级职务:学习委员 高考志愿:复旦经济 高考成绩:语文127分 数学142分 英语144分 物理145分 综合27分 总分585分
“一分也不能少”
“我坚持做好每天的预习、复习,每 天放学回家看半小时报纸,晚上10: 30休息,感觉很轻松地度过了三年 高中学习。”当得知自己的高考成 绩后,格致中学的武亦文遗憾地说 道,“平时模拟考试时,自己总有 一门满分,这次高考却没有出现, 有些遗憾。”
《青松》课文教案

《青松》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青松》。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青松”、“傲骨”、“风雪”等。
(3)掌握课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爱护之情。
(2)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青松》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青松》的文本。
2.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3. 修辞手法的参考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松树,引发对松树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松树的认知和印象,引导学生思考松树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朗读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青松》,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3.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的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其意思。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运用生词和短语。
4. 修辞手法的讲解:(1)教师介绍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将课文《青松》背诵给家长听。
2. 学生写一篇关于松树的小作文,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生词和短语以及修辞手法。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知识。
在作业布置中,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通过背诵和写作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小学二年级《青松》优秀教案

小学二年级《青松》优秀教案小学二年级《青松》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美观地书写教学难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青松的品质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预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美观地书写教学难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青松的品质教学过程:一、谈诗导入。
1、同学们学了很多的古诗,有些古诗的题目里面常常有这样一个字——板书“咏”。
(生齐读)。
2、知道这个“咏”是什么意思吗?3、是呀,诗人多感,看到眼前的景或物,就会产生许多这样那样的感受,有了感受就想表达出来呀,于是,一不小心就写下这么些诗来。
还记得哪些古诗的题目里就有这个字?(齐背提到的这几首诗)4、有些诗,题目中没有这个“咏”字,却也有歌咏之意。
比如《望庐山瀑布》。
5、这么多的诗都是这样啊。
我们虽不是诗人,可能也会有诗人想说说想夸夸想赞赞的冲动,比如,出去游玩的时候,你有过吗?6、如果,老师在咏字前加上一个字——板书“冬”。
(生连起来读“冬咏”)这回咱们把咏的范围定在冬天,你又想歌咏哪些景或物呢?7、我们在识字五中学到的三种植物你们都提到了。
怪不得人们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呢。
今天老师要跟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组新的诗,补充诗题——冬夜杂咏(生齐读)8、《冬夜杂咏》是陈毅元帅在1960年写的一组诗的总题。
里面包括三首诗,分别是《青松》、《红梅》、《秋菊》。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青松》。
(板书诗题——青松)二、初读古诗1、(生齐读课题后问)诗的题目往往就是诗的眼睛,你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又产生了哪些小问号呢?2、既然有了问号,就自己读一读吧,诗中有几个新的生字朋友,我们可要读准它的'名字。
《青松》第一课时

《青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诗的意思,体会青松不畏严寒、高尚纯洁的品质,并能初步领悟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质,并能初步领悟诗人的情感。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知诗人。
1、同学们,现在是冬天了,天气十分寒冷,在这寒冷的冬天,你知道有哪些植物不怕冷?小朋友们真棒!我们在识字五中学到的三种植物你们都提到了。
人们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
2、在这岁寒三友中,老师最喜欢青松。
你们喜欢吗?为什么?我喜欢青松,是因为它不畏严寒!陈毅爷爷啊,他也很喜欢这岁寒三友中的青松,你们知道陈毅爷爷吗?出示:学古诗要求一:知诗人陈毅简介。
陈毅爷爷不但会带兵打仗,还非常有才华。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大雪纷飞,陈毅披着衣服走到屋外,看到灯光下的青松,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师饱含深情朗读古诗)3、出示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青松》。
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求流利。
1、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教师板书诗句。
2、谁来做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读生字。
出示提示3、诗中的生字都认识了。
读古诗肯定不成问题了,谁来试一试?学生朗读,师相机正音。
4、要想读好诗,不仅要正确流利,还要读出韵味,也就是要读好诗的节奏诗的停顿。
那么这首诗该怎样读出它的节奏和停顿呢?出示提示再次练读,读出诗的味道。
三、学习前两句1、“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我们先来看第一句,“大雪压青松”,这是怎样一场大雪呢?出示大雪中的青松。
虽然这是雪后的情景,但是从地上的雪我们也能猜想到,这雪下的时候,一定很(大),下的时间也一定很(长)。
用一个成语来,这真是(生:鹅毛大雪)。
是呀,那雪多大呀!每片雪花儿都有鹅毛般大,不一会儿,世界就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我们能想象得到,当时的积雪一定——(很厚很厚),天气一定——(很冷很冷)。
可是,就在这冰天雪地里,在这寒风暴雪里,却挺立着一棵—青松。
《青松》教案(二年级上册)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的亮点与不足
亮点 01
课堂氛围良好,学生积极参与,互动频繁。 02
教师对青松的象征意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03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本节课的亮点与不足
•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 ·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青松》教案(二年 级上册)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教学评价 • 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生字词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理解其在句子中的意思 。
了解诗歌内容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青松》所描述的景象和主题,掌握 诗歌的基本内容。
02
教学内容
课文背景
01 历史背景
介绍《青松》的创作背景,阐述其时代意义和历 史地位。
02 作者介绍
简要介绍作者,包括其生平、主要作品和创作风 格等。
03 文化内涵
分析《青松》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探 讨其与中华文化的联系。
课文内容解析
01 主题思想
概括《青松》的主题思想,分析其表达的情感和 意境。
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内容深度
评估教学内容的深度是否合适,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 平,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方法有效性
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如讲解、演示、小组讨 论等,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点。
教学效果评价
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上的松树种类将近八 十余种,常绿针叶乔木,雌雄 同株。松树可以生长在各种不 同的土壤上。人们自古就把松 树作为坚定、贞洁、长寿的象 征。松、竹、梅世称“岁寒三 友”,比喻不畏逆境、战胜困 难的坚韧精神。
陈毅(1901年8月26日 -1972年1月6日),四川乐 至人,中国共产党员,中国 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 者之一,曾任新四军军长, 上海市市长,外交部部长。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 国元帅军衔,是党和国家的 卓越领导人。
18.青松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更美了,更挺拔了,更有男子汉的气概了,也更加惹人
喜爱了。
写作背景
《青松》这首诗是陈毅元帅1960年冬天写成的。 当时,我国的经济遇到了严重的困难,但在共产党 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很快渡过了难关。陈毅元帅 通过写青松傲霜斗雪的品格,歌颂了在困难面前不 屈服的中国人民 。青松也是对陈毅元帅最恰当的 比喻。
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诗句,不错读,不 漏读,不结巴。 3.想想词义:压、挺且直、 高洁、待
yā
tǐng
qiě
dà i
huà
压 挺 且 待 化
理解字词
压: 重压(指雪大,雪厚)。
挺 (直 ): 挺直(在重压下不屈不挠)。
高洁: 待: 化:
高尚纯洁。
等待,等到。
融化。
理解诗句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大雪重重地压在青 松上。 青松却更加的挺直。
因为青松不怕压力,无比坚强。
要知道青松是怎样 高尚纯洁, 请等到冰消雪融的 时候。
那时的青松会越发挺拔,更加 苍翠。
想象意境
一场鹅毛大雪过后,冰天雪地,天寒地冻,那又厚
又重的雪压在青松上,可是,青松却挺起胸,直起腰,
挺出了自信和勇气,像一个坚强刚毅的男子汉。雪后阳 光普照,被大雪压来自,洗过的青松,在阳光下更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