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翻译成现代文也很美

合集下载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标签:标题]篇一:我见青山多妩媚“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是宋词名句,它内蕴丰富,可以引发我们很多的联想与思索。

(附译文:我看青山,秀美可爱;猜想青山看我,也应该是这样的感觉吧。

)请根据你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理解:“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本来是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

这与李白《敬亭独坐》“相看两不厌”是同一艺术手法。

讲的是词人观赏青山风景时,景与人合化为一的境界。

词人不仅从青山的俊美中获得了很深很强烈的审美快感体验,还自比风景,料想青山此刻的想法应该和自己一样。

审题:以诗句为材料的作文写作中,诗句是喻体。

因此,考生在写作之前,须从材料推导出本体来,而本体就是文章的大范围,之后再从中确定出自己文章的中心。

这句诗的本体是什么呢?这里涉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我”是主体,“青山”是客体。

因此,如果我们正说材料的话,那就是“主体看到客体很美丽,料想客体肯定会以美丽的姿态回报给主体,所以主体也就变得美丽起来”。

一言以蔽之,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的对话。

例如,有考生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这就是说,你和生活之间可以存在着平等的对话。

如果我们反说材料的话,就是“我见青山多妩媚,但是青山见我未必如此”,主体在客体面前仅仅是一厢情愿。

比如,有考生说,他看到了牧场中羊妈妈和小羊羔的和谐之美,在自己用相机留下这种美丽的瞬间时,闪光灯惊吓了羊妈妈,结果小羊羔被踩伤。

作者由此看到了人类的自私。

正因此,这句诗的本体就是,主体对客体的态度是怎样的,而客体会不会以这种态度反馈给主体。

客体会包括哪些内容呢?包括自然、社会、他人,还有自我。

例如,就“自我”而言,“主体”我对自我的认知,如果是一种积极态度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把这称为“自信”。

杂诗明丰坊翻译成现代文大全

杂诗明丰坊翻译成现代文大全

杂诗明丰坊翻译成现代文大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杂诗明丰坊翻译成现代文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杂诗明丰坊翻译成现代文诗文内容,由本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杂诗明丰坊翻译成现代文杂诗丰坊孤松挺穹壁,下临万里波。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翻译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翻译

七年级下册语⽂古诗及翻译 七年级语⽂古诗词中有很多景物是常客,理解诗意时若能抓住这些景物的代表含义,则很容易进⼊诗词意境。

⼩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册语⽂的古诗及翻译,希望对⼤家有帮助! 七年级下册语⽂古诗及翻译 七年级下册语⽂古诗:⼭中杂诗 吴均 ⼭际见来烟①,⽵中窥落⽇②。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出。

注释 ①⼭际:⼭与天相接的地⽅。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译⽂: ⼭边飘来的烟霭,从⽵林的缝隙⾥看到落⽇。

鸟⼉向屋檐上飞着,远远看去天边的云⽓好象是从窗⾥流出来的⼀样 题解: 本篇是《⼭中杂诗》的三⾸之⼀。

是写⼭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情。

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成⼀格”。

七年级下册语⽂古诗:⽵⾥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①⾥,弹琴复长啸②。

深林③⼈不知,明⽉来相照。

诗词注释: ①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林。

②啸:嘬⼝发出长⽽清脆的声⾳, 类似于打⼝哨。

③深林:指“幽篁”。

《⽵⾥馆》 译⽂: ⽉夜,独坐幽静的⽵林⼦⾥, 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哨。

⽵林⾥僻静幽深,⽆⼈知晓, 却有明⽉陪伴,殷勤来相照。

七年级下册语⽂古诗:峨眉⼭⽉歌 唐. 李⽩ 峨眉⼭⽉半轮秋,影⼊平羌江⽔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 之⼀: 峨眉⼭上,半轮明⽉⾼⾼地挂在⼭头。

⽉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

夜⾥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上的⽉亮)了,多么思念啊! 之⼆: 在⼀个秋⾼⽓爽、⽉⾊明朗的夜⾥,我乘着⼩船,从清溪驿顺流⽽下。

⽉影映在江⽔之中,像⼀个好朋友⼀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亮总被两岸的⾼⼭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 1.峨眉⼭: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江,在峨眉⼭东北。

3.发:出发。

4.君:指峨眉⼭⽉。

⼀说指作者的友⼈。

5.下:顺流⽽下。

6.渝州:今重庆⼀带。

翻译诗词的三美原则

翻译诗词的三美原则

翻译诗词的三美原则鲁迅提出来的“三美论”指“意美、音美、形美”,即“意境美,音韵美,形式美”。

鲁迅强调翻译要达到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三美之中,意美第一,音美第二,形美第三。

在英译诗词和日常翻译教学中,译者尽可能达到意美、音美、形美中的一个美、两个美或者三个美,使译文对仗工整、形式简洁、形神合一、赏心悦目,从而触动读者心灵,留下美不胜收的难忘印象。

CH.01 意美意境美“意美”指翻译时要将源语所包含的深层含义及其高深意境和艺术魂魄尽可能巧妙、贴切、到位地用目的语传神般再现。

“意美”是翻译中国古代诗词,也是翻译现代诗歌时首先要注意的方面,以给读者真切触动和启悟。

中国诗词用语凝练、含蓄、简约,音韵和谐;“意美”丰富,有双关义,情韵义,象征义,深层义,言外义。

与他国文化不同,中国诗词在结构和对仗方面独树一帜,特别是对偶、押韵方面更是独步天下,使之在韵律方面妙不可言,不可方物,简简单单十几个字就能勾画出一个唯美唯真境界,蕴含丰富的想象与韵味。

交汇相融、相映相照的“三美”客观上给翻译增添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翻译时,尽可能达到“形似”“神似”兼备,尽可能传达原诗意境、神韵和美感,举例分析如下。

例1:十里春风不如你。

直译:Ten miles of spring breeze is not as good as you;或Tenli spring breeze is inferior to you.这句诗文的两个直译显得生硬,平淡如水,毫无美感,就是一种明显的“翻译腔”,无法打动读者。

此诗句的意思是:春天十里地的风景都比不上你在我心中的美好。

中文的这个“十里”,其实是虚指,非实指。

“十里春风”指“斑斓多彩、芬芳满溢、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

若用英语直白译出这个“十里春风”,会显得非常僵硬。

我们可以对原诗句进行语言重组,提炼出其核心内涵,使译文“信、达、雅”:You are more beautiful than any fine view in spring﹙你比任何春天的景致都要美好﹚.或:Spring can’t cover the mind of missing you.﹙春天掩盖不了我对你的思念﹚或:Shall I compare you to a spring day.﹙能否把你比作春日璀璨?我应否把你和春天比美?﹚或:No matter how beautiful the spring is, you are a million times better.﹙春光再美好,也不及你的万分之一﹚或:Any beautiful scenery in spring pales in comparison to you.﹙与你相比,再美好的春色也显得暗淡无光﹚或:Your smile is just like spring breeze kissing my face.﹙你的笑容犹如春风拂面般温柔﹚。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1.小语想再次邀请外地好友文文来扬州。

请帮他编辑好微信,并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文文,美丽扬州既有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又有秀丽典雅的自然生态风韵,吸引着各地游客【甲】。

初春时节,我曾邀君来扬赏梅,望眼欲穿,君却未至,实为憾事。

彼时,扬州市区公园、古街区等地梅花竞相开放,【乙】生机盎然。

在梅花岭景区,青砖黛瓦旁,chán chán()溪水边……处处可见梅花,打朵的花苞挤成一颗颗粉粉的小脑袋蓄力待放;【丙】盛开的梅花,有的洁白如雪,有的粉红似霞,微风拂过,缤纷摇曳,暗香浮动,沁.()人心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高洁顽强、谦虚淡泊之品格,对濡养国人的精神极有裨益。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因为史可法是拥有梅花般品格的民族英雄,所以①梅花也成为了扬州人的钟爱之花,②爱“梅”、看“梅”、品“梅”,成为了扬州人生活的一部分。

文文,初春未及来扬,仲夏可否一至?(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chán chán( )溪水沁.( )人心脾(2)横线处【甲】填写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络绎不绝B.川流不息C.目眩神迷D.纷至沓来(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①句和①句无需相互对调。

B.【乙】处前的逗号和【丙】处前的分号运用不完全正确。

C.“竞相开放” “暗香浮动”“沁人心脾”“青砖黛瓦”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盛开的梅花,有的洁白如雪,有的粉红似霞,微风拂过,枝头缤纷摇曳,暗香浮动,沁人心脾”,运用明喻,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梅花色彩美丽,增添了画面感。

二、名句名篇默写2.文文如约而至,小语喜不自胜。

根据语境完成默写。

小语:总算把你盼来了,真是“一日不见,(1)”(《诗经·子衿》)!文文:这次我要去拜访朱自清先生故居,他有一身傲骨,满腔气节,从不随波逐流,像极了东坡笔下《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孤鸿:“(2),寂寞沙洲冷。

初中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全解翻译书

初中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全解翻译书

初中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全解翻译书初中语文的文言文和古诗词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深刻的哲理以及优美的艺术形式。

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这些古典文学作品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是一项挑战,但也是提升文学素养和语言能力的绝佳机会。

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文言文和古诗词的翻译与解析是必不可少的。

翻译不仅仅是将古文转换为现代汉语,更重要的是要传达原文的意境、情感和风格。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理解原文: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对原文有深入的理解,包括作者的背景、作品的历史背景、文章的主题和结构等。

2. 准确翻译:在翻译时,要力求准确,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和风格。

对于难以直译的词汇和句式,可以适当采用意译的方式,但要确保不偏离原文的本意。

3. 注意修辞:古文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如对仗、排比、比喻等,翻译时要尽可能保留这些修辞效果,使译文同样具有艺术魅力。

4. 文化背景:在翻译时,要注意将原文中的文化元素和历史背景融入译文中,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5. 语言风格:文言文和古诗词的语言风格往往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要尽量模仿原文的语言风格,使译文读起来自然流畅。

例如,对于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时,可以这样表达:> 国家虽然破碎,但山河依旧存在,城池的春天,草木生长得更加茂盛。

> 感慨时光流逝,花朵似乎也在流泪,离别之情让鸟儿也感到惊慌。

> 战火连绵不绝,持续了三个月,一封家书的价值胜过万两黄金。

> 我的头发因为忧虑而变得稀疏,几乎连发簪都难以固定。

这样的翻译既保留了原文的意境,又使现代读者能够理解诗中的情感和意象。

通过这样的翻译和解析,初中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和古诗词的美,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英译本体现出的翻译美学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英译本体现出的翻译美学

2013.02学教育7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英译本体现出的翻译美学张婵(西安外国语大学高职部,陕西西安710061)[摘要]我国宋代著名文人苏轼的代表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北宋名词,近现代以来,经过国内外多位翻译大家的精心翻译已经在海内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研究苏轼的代表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各个不同版本的英译本,分别从语音美、形式美、意境美等三个方面分析和阐释其中蕴含的翻译美学,以及呈现出来的中国古典诗词在英译本中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从而为进一步探讨今后的翻译作品如何更好地展示出原诗词的艺术魅力寻找突破口。

[关键词]水调歌头;翻译美学;语音;形式;意象一、引言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具有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了让国外读者朋友们也能亲身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精髓和艺术魅力,不少翻译大家将其翻译为英语,让中国古典诗词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我国宋代著名文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北宋名词,不少海内外翻译大师倾其所力在保持原作的诗词魅力的基础上进行了英语翻译。

本文将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许渊冲、林语堂、John ·A ·Turner 等的英译本来分析翻译美学在其中的具体呈现,分别从语音美、形式美、意境美等三个方面分析和阐释其中蕴含的翻译美学,以及呈现出来的中国古典诗词在英译本中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从而为进一步探讨今后的翻译作品如何更好地展示出原诗词的艺术魅力寻找突破口。

二、翻译美学众所周知,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时,由于受到翻译者所处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以及译者主体性等多种差异性因素的影响,不可能使译文和原文在语言、文字、风格、意境、思想等方面完全一样。

译者只能通过各种翻译手法使得译文在最大程度上接近原文,并且仍然葆有诗词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古诗的今译与英译

古诗的今译与英译

古诗的今译与英译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加强 , 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 中国的诗歌 , 特别是唐诗宋词 ,也越来越为国外读者所喜爱 , 汉诗英译作品不断涌现 , 读一些古典诗歌的英译佳作 , 对文化交流、对提高英语水平和翻译能力都有帮助。

从一个严格的意义上说 , 诗歌是不可译的。

因为诗歌是一件高度浓缩、精炼的艺术品。

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 , 用一定的文字符号所写成的诗歌及其在读者头脑中所产生的声音效果、视觉效果以及想象效果 ,到了另一种语言中 , 可能会大不相同。

然而,从广义上来说 , 诗歌又是可译的。

但译出的诗歌必须在极大程度上接近原诗。

当然 , 译诗是很难的 , 译中国古诗则更难。

下面谈谈翻译古诗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 再评论一首短诗的多种译文。

现代翻译理论告诉我们 , 文学翻译不仅仅是技巧、是科学 , 它同时又是艺术。

文学作品 , 不论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本身就是艺术品。

译品也应该是艺术品。

“为此 , 翻译必须是对原作的一种艺术再创造。

一篇成功的译品应该是原作的艺术复制 , 应该保持原作的神韵和丰姿 , 应该具有原作的艺术魅力。

” [4] 这里说的“艺术再创造” 也就是艺术再现。

正如奈达所说的, “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 ( 所谓翻译 , 是指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 首先在语义上 , 其次是文体上。

)[5] 将这一定义套用到古诗英译上 , 我们不妨说 , ( 译诗 ) 就是要用“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 ( 英语) “再现” 原语的信息 ( 古诗中的内容); “首先在语义上 , 其次是文体上” , 可以解读为在“意境和风貌上” 都要再现原语的与翻译散文不同,译诗除了表达内容与形式以外 , 还要传达原诗的意境与风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路,走过一段,还有一段
山远天高处,云烟袅袅水气微寒
心里无处安放的想念
如这漫山红叶一般浓艳。

山菊已开,凉风过处满地残
秋鸟南飞时,你没在我身边
那一弯明月初现
凉凉的月光愿随风荡进你的心间。

长相思•一重山——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园子里的梧桐叶随风飘落
粉红的微黄的在地上铺了一层又一层
踩上去,簌簌作响。

水池边荷花褪去颜色现出颓样,再无昔日荣光。

这秋天啊,仿佛知道我的感伤让一片红叶随秋风落在脚旁
你可是特地飞来让我聊慰时光
《天净沙•秋》朱庭玉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解与诗人意同。

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