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内镜鼻窦手术PPT
合集下载
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避免接触过敏原
02
对于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应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
等,以减少病情复发的风险。
保持鼻腔清洁
03
建议患者定期清洗鼻腔,保持鼻腔清洁,防止病原体滋生和感
染。
随访计划
定期随访
制定定期随访计划,如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等进行随访, 以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症状观察
随访过程中关注患者症状变化,如鼻塞、流涕、头痛等,评估手 术效果及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3. 鼻内镜插入
通过鼻孔插入鼻内 镜,观察病变情况 。
5. 止血和包扎
术毕进行止血处理 ,并包扎鼻孔。
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手术风险:包括术中出血、感染等。
并发症:可能出现鼻塞、头痛、眼部不适等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和观察。
在护理查房中,需要重点关注患者的术前准备情况、术中麻醉和微创操作情况,以及术后的 止血、包扎和并发症预防情况。同时,要为患者提供详细的术前术后宣教,帮助患者了解手 术过程和自我护理方法,促进术后康复。
手术原理和适应症
手术原理
通过鼻内镜的导引,利用微创技术直接作用于病变鼻窦,清除病变组织,恢复鼻 窦正常生理功能。
适应症
适用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窦囊肿等鼻窦疾病。
手术步骤和流程
2. 麻醉
一般采用局部麻醉 或全身麻醉。
4. 微创操作
利用微创器械清除 病变组织。
1. 术前准备
包括鼻腔清洁、抗 生素预防感染等。
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护理查房
汇报人:XXX 2023-11-20
目录
• 护理查房目的 • 病例概述 • 术前护理 • 术后护理 • 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
01 护理查房目的
评估患者术后状况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

2020/7/25
84
鼻中隔偏曲与鼻内窥镜鼻窦手术
鼻中隔偏曲是鼻腔最常见的解剖异常,因 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不同,其发生率统计差 异较大。国人发生率约为11.1%—67.6%。 有研究表明在发育期鼻中隔偏曲的发生率 随年龄而增长。就性别而言,男性多于女 性。
2020/7/25
85
鼻中隔偏曲与鼻内窥镜鼻窦手术
2020/7/25
81
手术标志:
May认为泪骨后缘形成的膨隆、中鼻道 前穹窿、上颌窦自然口及眶下嵴、纸样板、、 后鼻孔上穹窿、鼻中隔6个解剖部位为修正 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解剖学标志。我们认 为以中鼻道前穹窿、上颌窦自然口、额窦口 和后鼻孔上穹窿最为重要,纸样板和眶下嵴 均可通过上颌窦自然口加以确认。上颌窦后 壁标志着冠状位上蝶窦前壁的水平。
Lanza最早报道了鼻内窥镜下的鼻中隔矫正术 (1991)和局限性的棘突切除术(1993)。
赵守琴(1995)报道了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 膜下切除术。
马有祥(1998)报道了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成 形术。
2020/7/25
95
鼻中隔偏曲与鼻内窥镜鼻窦手术
2020/7/25
96
鼻中隔偏曲与鼻内窥镜鼻窦手术
中鼻甲与下鼻甲之间的距离>5mm
2020/7/25
10
2020/7/25
11
2020/7/25
12
2020/7/25
13
2020/7/25
14
钩突切除
•前上附着部—额隐窝开放 •尾端的完整切除—扩大上颌窦口
2020/7/25
15
2020/7/25
16
2020/7/25
17
钩突
钩突内偏伴息肉
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护理查房课件

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护理查房 课件
汇报人: 2023-12-23
目录
• 鼻内镜鼻窦手术概述 • 术前护理准备 • 术中护理配合 • 术后护理重点 • 出院指导与随访 • 典型病例分享
01
鼻内镜鼻窦手术概述
手术定义与目的
手术定义
鼻内镜鼻窦手术是一种通过内镜 技术进行的微创手术,用于治疗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鼻部疾病 。
护理措施。
疼痛缓解方法
02
采取适当的疼痛缓解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支持
等,减轻患者痛苦。
疼痛护理效果评价
03
定期评价疼痛护理效果,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护理方案。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 2
预防感染
保持鼻腔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预防感染发生。
预防出血
避免剧烈运动和用力擤鼻,防止鼻腔出血。
3
处理并发症
预防感冒
加强保暖,避免感冒和 感染。
随访计划
01
02
03
04
术后1周
进行首次随访,检查伤口愈合 情况,评估恢复情况。
术后1个月
进行第二次随访,了解患者的 生活习惯和恢复情况,评估治
疗效果。
术后3个月
进行第三次随访,全面评估治 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术后6个月
进行第四次随访,再次全面评 估治疗效果,确定后续治疗计
护理措施:术后定期换药,清理 鼻腔分泌物,指导患者进行鼻腔 冲洗,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回诊 复查。
病例三: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手术治疗与护理
详细描述
总结词:鼻中隔偏曲是一种常见 的鼻部畸形,手术治疗是主要的 治疗方法,术后护理对患者的恢 复至关重要。
患者基本信息:患者男性,32岁 ,因长期鼻塞、头痛就诊。
汇报人: 2023-12-23
目录
• 鼻内镜鼻窦手术概述 • 术前护理准备 • 术中护理配合 • 术后护理重点 • 出院指导与随访 • 典型病例分享
01
鼻内镜鼻窦手术概述
手术定义与目的
手术定义
鼻内镜鼻窦手术是一种通过内镜 技术进行的微创手术,用于治疗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鼻部疾病 。
护理措施。
疼痛缓解方法
02
采取适当的疼痛缓解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支持
等,减轻患者痛苦。
疼痛护理效果评价
03
定期评价疼痛护理效果,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护理方案。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 2
预防感染
保持鼻腔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预防感染发生。
预防出血
避免剧烈运动和用力擤鼻,防止鼻腔出血。
3
处理并发症
预防感冒
加强保暖,避免感冒和 感染。
随访计划
01
02
03
04
术后1周
进行首次随访,检查伤口愈合 情况,评估恢复情况。
术后1个月
进行第二次随访,了解患者的 生活习惯和恢复情况,评估治
疗效果。
术后3个月
进行第三次随访,全面评估治 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术后6个月
进行第四次随访,再次全面评 估治疗效果,确定后续治疗计
护理措施:术后定期换药,清理 鼻腔分泌物,指导患者进行鼻腔 冲洗,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回诊 复查。
病例三: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手术治疗与护理
详细描述
总结词:鼻中隔偏曲是一种常见 的鼻部畸形,手术治疗是主要的 治疗方法,术后护理对患者的恢 复至关重要。
患者基本信息:患者男性,32岁 ,因长期鼻塞、头痛就诊。
最新内窥镜鼻窦手术的麻醉(ppt x页ppt课件

钩突前缘(切口位置)
中鼻甲后端附着部(蝶腭神经)
对不同病变范围 麻醉效果的观察
不同病变范围 的麻醉效果观察
内窥镜鼻窦手术的麻醉(6)
针对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仍以局部麻醉为 主要方式的现状,提出局部麻醉的适应症
总观察例数:60例(1996)
内窥镜鼻窦手术的麻醉(7)
甲组:
病例:30 男18、女12,年龄17-42 病变:中鼻甲基板前的前组鼻窦 CT: 空泡型或蜂窝型筛窦 术史:全部为初次手术 手术:钩突切除、前筛开放、
失败:术中剧痛,无法忍受,手术被迫中 途停止。
内窥镜鼻窦手术的麻醉(12)
局部麻醉效果的比较
————————————————————— 组别 优良 较好 较差 失败 成功率 ————————————————————— 甲组30 26 4 0 0 30(100%) 乙组20 14 3 2 1 17( 80%) 丙组10 2 3 4 1 5 (50%) —————————————————————
二 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与文件组成
(一)分类Leabharlann 设计阶段 :施 工 方 案——初步设计阶段 修正施工方案——技术设计阶段 施工组织计划——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阶段: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一)分类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总设计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二)文件组成
1 施工方案
额隐窝开放、上颌窦自然口开放
内窥镜鼻窦手术的麻醉(8)
乙组:
病例:20 男19、女11,年龄17-42 病变:越过中鼻甲基板或全鼻窦 CT: 空泡型或蜂窝型筛窦 术史:初次手术 16,重复手术 4 手术:可涉及全筛房切除和全鼻窦开放
内窥镜鼻窦手术的麻醉(9)
中鼻甲后端附着部(蝶腭神经)
对不同病变范围 麻醉效果的观察
不同病变范围 的麻醉效果观察
内窥镜鼻窦手术的麻醉(6)
针对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仍以局部麻醉为 主要方式的现状,提出局部麻醉的适应症
总观察例数:60例(1996)
内窥镜鼻窦手术的麻醉(7)
甲组:
病例:30 男18、女12,年龄17-42 病变:中鼻甲基板前的前组鼻窦 CT: 空泡型或蜂窝型筛窦 术史:全部为初次手术 手术:钩突切除、前筛开放、
失败:术中剧痛,无法忍受,手术被迫中 途停止。
内窥镜鼻窦手术的麻醉(12)
局部麻醉效果的比较
————————————————————— 组别 优良 较好 较差 失败 成功率 ————————————————————— 甲组30 26 4 0 0 30(100%) 乙组20 14 3 2 1 17( 80%) 丙组10 2 3 4 1 5 (50%) —————————————————————
二 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与文件组成
(一)分类Leabharlann 设计阶段 :施 工 方 案——初步设计阶段 修正施工方案——技术设计阶段 施工组织计划——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阶段: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一)分类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总设计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二)文件组成
1 施工方案
额隐窝开放、上颌窦自然口开放
内窥镜鼻窦手术的麻醉(8)
乙组:
病例:20 男19、女11,年龄17-42 病变:越过中鼻甲基板或全鼻窦 CT: 空泡型或蜂窝型筛窦 术史:初次手术 16,重复手术 4 手术:可涉及全筛房切除和全鼻窦开放
内窥镜鼻窦手术的麻醉(9)
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练,促进康复
设备管理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设备检查:确 保手术设备性 能良好,无安 全隐患
设备消毒:对 手术设备进行 严格消毒,防 止交叉感染
设备摆放:合 理摆放手术设 备,便于医生 和护士操作
设备使用:正 确使用手术设 备,确保手术 顺利进行
术后观察
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 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 等生命体征
术前准备:沐浴更衣, 保持身体清洁
心理准备:保持良好 的心态,减轻焦虑和
恐惧
术后注意事项:遵医 嘱,按时服药,注意 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手术配合
01
术前准备:了解手 术方案,准备手术
器械和设备
02
术中配合:协助医 生进行手术操作,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03
术后护理:观察患 者病情,及时处理
并发症
04
术后康复:指导患 者进行术后康复训
安全
术后护理:加强病 情观察,预防并发
症
护士培训
01
培训目标:提高护士
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确保手术护理质量
02
培训内容:手术流程、
器械准备、术前术后
护理、并发症处理等
03
培训方式:理论授课、
实践操作、案例分析
等
04
考核方式:笔试、操
作考核、临床实践等
患者满意度调查
调查目的:了解患 者对护理服务的满 意程度
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 提高免疫力
定期复查, 监测病情恢 复情况
饮食清淡, 避免刺激性 食物
避免剧烈运 动,防止伤 口裂开
保持良好的 心态,积极 面对生活
护理流程优化
01
设备管理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设备检查:确 保手术设备性 能良好,无安 全隐患
设备消毒:对 手术设备进行 严格消毒,防 止交叉感染
设备摆放:合 理摆放手术设 备,便于医生 和护士操作
设备使用:正 确使用手术设 备,确保手术 顺利进行
术后观察
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 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 等生命体征
术前准备:沐浴更衣, 保持身体清洁
心理准备:保持良好 的心态,减轻焦虑和
恐惧
术后注意事项:遵医 嘱,按时服药,注意 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手术配合
01
术前准备:了解手 术方案,准备手术
器械和设备
02
术中配合:协助医 生进行手术操作,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03
术后护理:观察患 者病情,及时处理
并发症
04
术后康复:指导患 者进行术后康复训
安全
术后护理:加强病 情观察,预防并发
症
护士培训
01
培训目标:提高护士
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确保手术护理质量
02
培训内容:手术流程、
器械准备、术前术后
护理、并发症处理等
03
培训方式:理论授课、
实践操作、案例分析
等
04
考核方式:笔试、操
作考核、临床实践等
患者满意度调查
调查目的:了解患 者对护理服务的满 意程度
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 提高免疫力
定期复查, 监测病情恢 复情况
饮食清淡, 避免刺激性 食物
避免剧烈运 动,防止伤 口裂开
保持良好的 心态,积极 面对生活
护理流程优化
01
鼻内镜鼻眼相关手术PPT演示课件

眼部功能
眼睛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光线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皮层进 行处理,实现视觉感知。
鼻眼相关疾病介绍
01
鼻窦炎
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鼻窦感染性疾病,可导致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
状,严重时可影响眼部健康,引起眼部感染。
02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由过敏原引起的鼻腔炎症,可引起鼻塞、流清涕、打
联合治疗
结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多
新型材料的应用
研究开发更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功 能性的新型材料,用于手术植入
和修复。
基因治疗
探索基因治疗在鼻眼相关疾病中 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
疗方案。
免疫疗法
研究免疫疗法在鼻眼相关疾病中 的疗效和机制,为患者提供新的
治疗手段。
手术目的
通过手术清除病灶,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促进鼻眼相 关疾病的康复。
手术适用范围
01 慢性鼻窦炎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鼻 内镜鼻眼相关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02 鼻息肉
对于较大的鼻息肉或复发性鼻息肉,手术切除是 必要的治疗方式。
03 鼻腔狭窄
对于因炎症、外伤等原因导致的鼻腔狭窄,鼻内 镜手术可以帮助扩大鼻腔通道。
鼻腔清洁
定期清洁鼻腔,保持鼻腔通畅,预防感染。
随访观察
定期随访观察,评估手术效果,及时处理 并发症和复发情况。
鼻内镜鼻眼相关手术并发症
04
及处理
出血及处理
01
02
03
总结词
鼻内镜鼻眼相关手术可能 导致出血,需及时采取措 施进行处理。
出血原因
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 导致出血。
处理方法
采用止血药物、填塞止血、 电凝止血等方法进行止血, 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眼睛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光线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皮层进 行处理,实现视觉感知。
鼻眼相关疾病介绍
01
鼻窦炎
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鼻窦感染性疾病,可导致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
状,严重时可影响眼部健康,引起眼部感染。
02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由过敏原引起的鼻腔炎症,可引起鼻塞、流清涕、打
联合治疗
结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多
新型材料的应用
研究开发更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功 能性的新型材料,用于手术植入
和修复。
基因治疗
探索基因治疗在鼻眼相关疾病中 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
疗方案。
免疫疗法
研究免疫疗法在鼻眼相关疾病中 的疗效和机制,为患者提供新的
治疗手段。
手术目的
通过手术清除病灶,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促进鼻眼相 关疾病的康复。
手术适用范围
01 慢性鼻窦炎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鼻 内镜鼻眼相关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02 鼻息肉
对于较大的鼻息肉或复发性鼻息肉,手术切除是 必要的治疗方式。
03 鼻腔狭窄
对于因炎症、外伤等原因导致的鼻腔狭窄,鼻内 镜手术可以帮助扩大鼻腔通道。
鼻腔清洁
定期清洁鼻腔,保持鼻腔通畅,预防感染。
随访观察
定期随访观察,评估手术效果,及时处理 并发症和复发情况。
鼻内镜鼻眼相关手术并发症
04
及处理
出血及处理
01
02
03
总结词
鼻内镜鼻眼相关手术可能 导致出血,需及时采取措 施进行处理。
出血原因
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 导致出血。
处理方法
采用止血药物、填塞止血、 电凝止血等方法进行止血, 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ppt课件

.
33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对额窦引流通道解剖的深入研究以及手 术器械的现代化,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水 平已经有了质的提高。
.
34
钩突前上部的附着方式
35
鼻丘气房
36
鼻丘气房
钩突
37
额突
额窦口 额隐窝顶
38
39
鼻内窥镜额窦手术的方式:
DrafⅠ型手术 DrafⅡ型手术
ⅡA和ⅡB DrafⅢ型手术
3
1985 Kennedy 创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一词 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ESS)
4
手术方式 Messerklinger 术式
(从前向后) Wigand 术式 (从后向前)
5
手术原则 清除不可逆病变 建立以筛窦为中心的引流通道 开放有阻塞的窦口 尽可能保留中鼻甲和窦内粘膜 纠正鼻腔解剖学异常 建立良好的鼻通气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
1
1972 Hofer 和 Messerklinger 钩突切除术、泡状中甲切除术、额 隐窝 开放术
1973 全筛开放术、全鼻窦开放术
2
Stammberger, Wolf 系统阐述了内窥镜鼻窦外科学的概
念、原则 、适应症、手术方式、提出改 善鼻腔通气和窦通气和引流,可促使病 变鼻粘膜恢复正常。
由于额窦和额隐窝区域狭小,解剖复杂, 同眶、颅关系密切,受额窦手术器械的限制 以及术后对该区域处理疏漏等因素,使得额 窦手术成为鼻窦手术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部分。
.
32
Joseph B. 100 Years of Frontal Sinus Surgery
Laryngoscope,107(Suppl.83):1-36,1997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通用课件

手术目的
通过手术清除病变组织,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促进鼻窦生理功 能的恢复,缓解症窦手术采用鼻腔外侧切开术,创伤较大, 术后恢复较慢。
鼻内窥镜技术引入
20世纪80年代,德国医生Messerklinger首先提出 鼻内窥镜技术的概念,随后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 到推广和应用。
采用鼻内窥镜手术,彻底 清除病变组织,恢复鼻腔 正常生理功能。
治疗效果
术后恢复良好,症状明显 改善,患者对治疗效果非 常满意。
成功案例二:鼻息肉摘除
患者情况
患者年龄62岁,患有鼻息 肉,出现鼻塞、流涕等症 状,影响日常生活。
治疗方案
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摘除鼻 息肉,缓解鼻塞等症状。
治疗效果
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 ,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患 者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鼻等行为。
03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优势与风险
手术优势
精准度高
鼻内窥镜手术通过高清晰度、 广角视野的观察,能够更精确 地定位病变部位,减少对周围
组织的损伤。
创伤小
鼻内窥镜手术通过鼻腔进行, 无需在面部做切口,术后恢复 较快,疤痕小。
恢复效果好
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感 较轻,患者恢复较快,可早期 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
新技术研发
多学科合作
加强耳鼻喉科、影像科、病理科等相 关学科的合作,形成综合治疗团队, 提高治疗效果。
研发新的手术设备、材料和药物,提 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5
典型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慢性鼻窦炎治疗
01
02
03
患者情况
患者年龄45岁,长期患有 慢性鼻窦炎,反复发作,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治疗方案
微创化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鼻内窥 镜鼻窦手术将更加微创,减少 手术创伤,降低术后恢复时间 。
通过手术清除病变组织,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促进鼻窦生理功 能的恢复,缓解症窦手术采用鼻腔外侧切开术,创伤较大, 术后恢复较慢。
鼻内窥镜技术引入
20世纪80年代,德国医生Messerklinger首先提出 鼻内窥镜技术的概念,随后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 到推广和应用。
采用鼻内窥镜手术,彻底 清除病变组织,恢复鼻腔 正常生理功能。
治疗效果
术后恢复良好,症状明显 改善,患者对治疗效果非 常满意。
成功案例二:鼻息肉摘除
患者情况
患者年龄62岁,患有鼻息 肉,出现鼻塞、流涕等症 状,影响日常生活。
治疗方案
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摘除鼻 息肉,缓解鼻塞等症状。
治疗效果
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 ,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患 者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鼻等行为。
03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优势与风险
手术优势
精准度高
鼻内窥镜手术通过高清晰度、 广角视野的观察,能够更精确 地定位病变部位,减少对周围
组织的损伤。
创伤小
鼻内窥镜手术通过鼻腔进行, 无需在面部做切口,术后恢复 较快,疤痕小。
恢复效果好
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感 较轻,患者恢复较快,可早期 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
新技术研发
多学科合作
加强耳鼻喉科、影像科、病理科等相 关学科的合作,形成综合治疗团队, 提高治疗效果。
研发新的手术设备、材料和药物,提 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5
典型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慢性鼻窦炎治疗
01
02
03
患者情况
患者年龄45岁,长期患有 慢性鼻窦炎,反复发作,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治疗方案
微创化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鼻内窥 镜鼻窦手术将更加微创,减少 手术创伤,降低术后恢复时间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与出院
6、哮喘并鼻息肉注意阿司匹林不耐受,尽量 不用非甾体抗炎药 7、出院前清理1次, 随诊术后1月每周或每2周1 次; 1-3个月每2周或1月1次; 3月后3月至半年复诊1次(鼻窦炎不伴 鼻息肉)或3月复诊1次(伴鼻息肉)。
手术麻醉
1、一律全麻,仰卧位 2、控制性低血压,异丙酚+瑞芬太尼,必要 时加吸入,一般血压控制90/50mmHg左右, 特别强调低血压,可加用硝甘+艾洛,血 压控制70-80/40-30mmHg 3、加用局麻/表麻,减少术中血压波动
注意避免向下扩大时损伤窦口下方蝶腭动脉分支。术 前细读CT区分蝶上筛房和蝶窦。
5、上颌窦开放
改30或70度镜,用剥离子或反张钳去钩突尾端骨质, 切吸转修平黏膜,注意保留上颌窦口后下缘自然引流 途径。
处理原则:上颌窦无明显病变,切除钩突即可暴露窦 口,无需向后囟扩大,以免额窦及前筛分泌物倾倒入 上颌窦内;有副口,反张钳或切吸转与自然口打通; 上颌窦内较多息肉、真菌或粘稠分泌物等病变,窦口 开放到后囟,有利于清除病变与术后观察。
内镜鼻窦手术 -同仁医院经验介绍
一、围手术常规处理
入院与术前
1、七大常规
2、鼻分泌物涂片、变应原皮试(皮肤点刺)、
IgE (总/过筛/特异性)/冠状/矢状位 W2000 L200
软组织窗 1张 冠状位 W350 L40
5、抗生素口服
摇门式-用刀在中甲穹窿下方切开钩突, 反张钳做下方切口,钩突后方插入刮匙 或探针,将钩突从鼻腔外侧壁剔除45度 钳咬除。
3、筛窦开放
前组-咬开筛泡前壁,切吸转切除筛泡前内壁
后组-切吸转自中甲基板水平和垂直部穿透进 入上鼻道,辨认上鼻甲,从下向上,由内而外, 由前及后开放后组气房(避免损伤眶纸板与颅 底)。
鼻内镜手术器械
二、内镜鼻窦手术操作
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下手术
原则–在鼻内镜直视观察下,清除病灶、 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功能并 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结构为其前提, 达到治愈的鼻病的目的。
1、去息肉
分清根蒂,钳取少许送病理,用转切吸。
2、切钩突
常规法-球刀或剥离子沿钩突前缘切开 黏膜并剥离钩突骨质,中甲剪剪断上下 端,钳去钩突。
去后囟不可过分向后,易损伤蝶腭动脉鼻后外侧分支。 窦内轻微病变,窦口开放不宜过大(小于5mm,窦内
NO浓度过低,抑菌作用减弱)。
6、额窦开放
额隐窝-是前组筛窦靠前上的部分,与 额窦直接相连,外侧界为纸样板,内侧 界为中鼻甲,前界为鼻丘气房后上壁或 额鼻嵴,后界为筛泡前壁或筛泡前隐窝。
额隐窝分布多个前筛气房:
图1:冠状位(A、B 和C)、水平位(D 和E)和左侧矢状位(F)CT 示额 窦区域3 个气房,最内侧的是额窦间隔气房(*),向后与中间的额窦(*) 融合 最外侧的是眶上筛房(**)。ANC=鼻丘气房;EB=筛泡。
图 2:冠状位(A、B 和C)、左侧矢状位(D)、右侧矢状位(E)和水平位 (F)和CT 示额窦区域3 个气房,左侧的2 个气房(*)是2 个额窦气房,向后 融合在一起。左侧鼻丘气房(A)上方的单个气房为Ⅲ型额气房(*),右侧鼻丘 气房上方的气房是Ⅲ型额气房(箭头),其后上方的是额泡气房(**)。
额隐窝气房
额泡气房:筛泡上筛房沿颅底气化从额隐窝后 进入额窦,后壁是颅底的前颅窝,前界必须进 入额窦,位于真额窦气化通道后面。
上筛泡气房:筛泡上的气房,上壁颅底的前颅 窝,前界不能进入额窦。
额窦中隔气房:额窦中隔气化,与鸡冠气化有 关。
终末隐窝:钩突上缘向外附着于眶纸板时与之 形成的空间,位于钩突外侧,额窦口下方。
仅开前组筛窦,保留筛泡前下缘3-4mm以形 成共同引流通道的后上缘;如开后组,保留筛 泡前下缘1-2mm,以方便入后组筛窦。
术前细读CT判断有否颅底低位与Onodi气房
4、蝶窦开放
自然口判断:一般在上甲中下1/3交界处能找到,一般 需切除上甲下1/3以方便暴露;难辨认,可从后鼻孔上 缘向蝶筛隐窝处1.2cm处探查或穿刺。
额隐窝气房
鼻丘气房:“最前筛房”,鼻腔外侧壁中甲垂 直附着处前隆起,毗邻泪囊窝。
额气房:均位于鼻丘气房上方。单一气房未超 额鼻嵴为Ⅰ型;2个以上仍未超额鼻嵴为Ⅱ型; 超过额鼻嵴但未及额鼻嵴至额窦顶连线的一半 为Ⅲ型;超过额鼻嵴至额窦顶连线的一半为Ⅳ 型,Ⅲ.Ⅳ型可为单个也可多个。
眶上筛房:筛气房从额隐窝延伸至眶上进入额 隐窝外侧壁,可以是多个,开口于额窦口外后 侧。
可经自然口或后筛开放蝶窦,无病变可不扩大,有病 变需向上、内、外扩大。
处理原则: 取决于蝶窦有否病变,如蝶窦内有病变, 一般蝶筛隐窝也有病变,为不破坏中甲稳定性,尽量 经后筛开放蝶窦,窦口扩大约5mm以上,并尽量与后 筛相通;如蝶窦内没有明显病变,一般蝶筛隐窝可能 没有或有轻微病变,可经蝶筛隐窝探查蝶窦口或开放 蝶窦。
有一定作用,不能治愈哮喘。手术开放应充分,
多去筛房黏膜、骨隔,减少变应原接触。
高血压—测血压Bid
利血平(耗竭肾上腺素受体储备)、阿司匹林术
前停用1周,内科调整药物。
糖尿病-监测空腹及三餐后血糖
9、立止血 2Ku 术前30m im / 2Ku 术中 入壶
术后与出院
1、静脉抗生素3-5天后改口服10天 2、激素口服/鼻用(抽纱条后即用,中隔手 术术后1周用) 3、促排剂(抽纱条后即用) 4、鼻冲洗(抽纱条后,中隔矫正推迟1-2 天) 5、纱条2-3天取,中道硅胶短管1周以上 取,硅胶片2周取
6、激素 甲泼尼龙片24mg 或泼尼松片30mg 晨起顿服
短期治疗10-14天 维持治疗 根据病情每5天减1片
7、粘液促排剂 吉诺通 0.3 Tid
入院与术前
8、内科病:
哮喘-呼吸科、麻醉科会诊
肺功能正常(原则上急性发作3月后才考虑手术)
手术能控制鼻部症状,难彻底治愈;对哮喘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