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铁路能力
物流管理2 第二章 铁路运输

货物计费重量:整车是以吨为单位,吨以下四舍 五入;零担是以10千克(10公斤)为单位,不足10千克 进为10千克;集装箱是以箱为单位。每项运费的尾数 不足1角时,按四舍五入处理;每项杂费不满1个计算 单位,均按1个计算单位计算。零担货物的起码运费每 批为2元 。
(三)《价规》所附几项运输费用核收方法
行洗刷消毒。
♣ 保管和交付 铁路组织卸车和发站由铁路装车、到站由收 货人组织卸车的货物,在向收货人点交货物后, 即为交付完毕;发站由发货人组织装车,到站由 收货人组织卸车的货物在货车交接地点交接完毕, 即为交付完毕。
3、运输货物计量
①、重量
运输货物的重量以公斤为单位。整车货物和集装箱货 物的重量由托运人确定,零担货物的重量由承运人确定, 但下列情况亦可由托运人确定:
四、铁路运输的优缺点
1、优点有:
从技术性能上看
运行速度快, 运输能力大 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小 时间准确性较高从经Biblioteka 指标上看: 成本较低能耗较低
安全可靠
污染性较低
缺点是:
投资太高,
建设周期长
因此,铁路适于在内陆地区运送中、长 距离、大运量,时间性强、可靠性要求高的 一般货物和特种货物;从投资效果看,在运 输量比较大的地区之间建设铁路比较合理。
②、途中作业
在货物运输途中进行的各项作业,主 要包括货物的交接检查、零担货物的中转、 货物运输变更以及货物的换装和整理等业 务活动。
♣ 交接检查
为了保证货物运输的安全和质量,划清运输 责任,运输中的货物(车)应由车站人员和列车 乘务员之间或列车乘务员相互之间,在铁路局或 分局指定的地点、时间办理货物的交接检查。
元 / 箱公里
元 / 箱公里 元 / 箱公里 元 / 箱公里 元 / 箱公里
2铁路能力与建设标准

铁路等级划分方法
轴重划分法、速度划分法、运量划分法 和多指标划分法 客运专线铁路、客货共线铁路和货运专 线铁路
客运专线铁路
200km/h以上准轨 200km/h以上准轨
(1)高速铁路——在客运专线网中起骨干 作用,或最高设计行车速度250km/h及以 上的客专,称为高速铁路 (2)快速铁路——联络、辅助作用,速度 不高于250km/h。 快速客运干线 城际铁路
影响因素:正线数目、区间长度、线路 平纵断面,牵引机车类型、信联闭设备、 维修、行车组织方式等。
一、列车运行图
单线非平行运行图
单线平行运行图
二、列车运行速度
1、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确定设计线各种与客车速度有关的建筑物和设 备标准的基本参数。 设计线各路段中的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的最 大值称为设计线旅客列车最高设计行车速度 设计线旅客列车最高设计行车速度,以 设计线旅客列车最高设计行车速度 Vmax表示。 2、走行速度 Vz 走行速度 列车在区段内运行,按所有中间车站不停车通 所有中间车站不停车通 过所计算的区段平均速度,可由牵引计算得到。
货流示意图
(三)、客运量的调查和预测 )、客运量的调查和预测
客运量预测针对既有线和新线有不同的模型: 客运量预测针对既有线和新线有不同的模型: 既有线: 既有线: (1)年递增率法; )年递增率法; (2)时间序列直线拟合法; )时间序列直线拟合法; (3) 相关因素法 ) 新线: 新线: (1)乘车率法; )乘车率法; (2)多元回归法 )
客货共线铁路
客≦160km/h,货≦120km/h 160km/h,货≦ Ⅰ级铁路 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或近 期年客货运量大于或等于20Mt者; Ⅱ级铁路 铁路网中起联络、辅助作用的铁路, 或近期年客货运量小于20Mt且大于或等于l0Mt 者; Ⅲ级铁路 为某一地区或企业服务的铁路,近 期年客货运量小于l0Mt且大于或等于5Mt者; Ⅳ级铁路 为某一地区或企业服务的铁路,近 期年客货运量小于5Mt者。 每日一对旅客列车按照1.0Mt年货运量折算
铁道概论复习思考题

铁道概论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简述运输业的作用、种类作用:(1)运输是工农业、城乡、地区、企业之间经济活动的纽带。
(2)运输业中的交通网络,就好像是布满祖国各地的脉络,把全国联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为各民族的团结,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运输业把国民经济中各生产部分的产、供、销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工农业现代化的先导。
(4)运输业对巩固国防,实现国防现代化以及在反侵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甚至是用经济尺度所不能衡量的。
(5)运输业在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和发展各民族间的友好往来以及在国家间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一种不能缺少的需求,它使人和物发生所在位置的变化,是人类社会生产、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工业、农业、旅游业等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的继续,它参与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
种类:(1)按运输设各或工具不同,可以将运输划分为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运、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2) 按运输线路不同,可以将运输划分为干线运输、支线运输、城市运输和生产企业厂内运输。
(3) 按照运输作用不同,可以将运输划分为集货运输和配货运输。
(4) 按照运输地理范围不同,可将运输划分为市内运输、省际运输、国内运输以及国际运输。
(5) 按照运输的协作程度不同,可以将运输划分为一般运输、联合运输和多式联运2.什么是运输业的产品?叙述运输业产品的特殊性?现代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具有物质生产和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多重属性,是一个具有明显服务功能的物质生产部门。
交通运输是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中的继续,是独立的物质生产部门,它参与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
运输生产的产品不是改变劳动对象的性质和形态,而只是改变其他在空间的位置(位移),也就是以运送旅客所产生的“人·km”和运送货物所生产的“t·km”计量的。
3.简述世界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历史。
完整高速铁路第二章

结果分析加试验表明
缓和曲线类型 并不是制约行车运行速度的决定性因素, 缓和 曲线的长度 也就是缓和曲线的动力学参数取值,才是影响行 车速度的关键。
考虑到三次抛物线线形简单、设计方便、现场运用经验丰富等特 点,高铁仍以 三次抛物线为首选线型 。困难条件下,缓和曲线不 能保证足够长度时,可采用 三次抛物线圆改善型缓和曲线 。
? 11.8
v2 max
[h ? hq ]
最高速度
(km/h)
200 250 300 350
纯高速线最小圆曲线半径(m)
第二章铁路能力

1440- TT 1440- TT 半自动闭塞(连发):N= ———— = ———— (列/d) TZ t+ tL 1440- TT 1440- TT 自动闭塞(追踪):N= ———— = ———— (列/d) TZ I
铁路通过能力与输送能力
铁路输送能力: 铁路输送能力
铁路单方向每年能运送的货物吨数。 铁路单方向每年能运送的货物吨数。设计线各设计年度 的输送能力不应小于经济调查得到的相应年度的货运量 • 输送能力计算
铁路通过能力与输送能力
铁路通过能力
通过能力计算
单线铁路通过能力: 单线铁路通过能力:按平行成对运行图考虑,用一对普通 货物列车占用站间总时分(运行图周期TZ)来计算。 运行图周期:一对普通货物列车占用站间总时分,包括 运行图周期 一对列车在站间的往返走行时分tW、tF和两端车站接发列车 的车站作业间隔时分tB、tH。 1440- TT 1440- TT N= ———— = —————— (对/d) TZ tW+ tF+ tB+ tH TT——日均综合维修天窗时间,电力:90min,内燃:30min 控制站间:运行图周期最大的,通过能力最小的站间;全线或区段 的通过能力应按控制站间的运行图周期计算.
铁路运量
客货运量的调查和预测
货运量的调查和预测
直通货运量根据国家计划部门制定的地区间物资交流规 划,分析直通吸引范围内的物资供求情况,分上、下行汇 总得到。 地方货运量可按产销运平衡法估算各运品的铁路运量。 设计线远期运量一般比照条件接近的既有铁路,结合设 计线近期的调查运量,用曲线拟合或多元回归等方法预测。
铁路通过能力与输送能力
铁路通过能力 通过能力计算 单线铁路通过能力
tB——对象列车不同时到达的间隔时 分(min),即一列车到达车站中心起到 对向列车到达或通过车站中心的最小间 隔时分。 tH——车站会车间隔时分(min);即一 列车到达或通过车站中心起到该车站向 原区间发出另一列车的最小间隔时分。
第2章 铁路线路《铁路运输设备》

路堤式路基
路堑式路基
(3)不填不挖式路基。指线路标高与天然地面相同,无需填方和挖方的路基。 4 半堤式路基。路基的一侧需在天然地面上填方修筑而成的路基。 5 半堑式路基。路基的一侧需在天然地面上挖方修筑而成的路基。 6 半堤半堑式路基。路基的一侧需在天然地面上填方修筑,而另一侧则需在天然地面上挖方修筑 而成的路基。
(四)路基排水及防护加固
1.路基排水
为保持路基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的状态,路基上应设置一套完整的排水设施,包括排地 面水设施和排地下水设施。
(1)地下水:当地下水埋藏浅或无固定含水层时,可采用明沟, 排水槽,渗水暗沟,边坡渗沟,支撑渗沟;当地下水埋藏深或为 固定含水层时,可采用渗水隧洞,渗井,渗管或仰斜式钻孔。渗 水暗沟和渗水隧洞的纵坡不应小于 5‰,条件困难时亦不应小于 2‰。地下排水系统如图所示。
1.隧道的组成
隧道一般由洞身、衬砌、洞门和避车洞、避人洞几部分组成。
隧道洞口及洞身
2.铁道隧道的种类
1 按隧道长度分: ① 特长隧道:全长 10 000 m 以上。 ② 长隧道:全长 3 000 m 以上至 10 000 m,含 10 000 m。 ③ 中隧道:全长 500 m 以上至 3 000 m,含 3 000 m。 ④ 短隧道:全长 500 m 及以下。
狮子洋隧道
函谷关隧道
(三)涵 洞
1.涵洞的结构
涵洞是埋设在路堤下部填土中,用以通过水流或行人的建筑物。涵洞主要由洞身、基础、端 墙、翼墙和出入口等部分组成其孔径一般为 0.75~6 m。洞身埋在路基中,从进口向出口有一定 的纵向坡度,以利排水。两端进出口处,可砌端墙和翼墙,便于水流进出涵洞,还可以保护路堤 边坡免受水流冲刷。
2.路基防护加固
交通运输概论 第二章01 铁路线路基本构成、铁路线路主要技术标准 图文

路基
隧道
桥梁
轨道
2.1.2 铁路等级
划分等级的意义
国家对铁路不同要求,有区别规划不同铁路能力,经济合理的制定技 术标准,达到资金合理利用。
铁路等级划分
客运专线 铁路
高速铁路 城际铁路
客、Ⅳ级铁路
客货共线铁路: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
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60km/h、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 于或小于120km/h的标准轨距铁路。
等级 Ⅰ级铁路
Ⅱ级铁路
Ⅲ级铁路 Ⅳ级铁路
铁路在路网中的意义 在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 在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 在路网中起联络、辅助的铁路 为某一区域服务,具有地区运输性质的铁路 为某一地区或企业服务的铁路
近期年客货运量 ≥20Mt <20Mt ≥10Mt <10Mt <5Mt
货运量:一年单方向需要运输的货物吨数 客运量:一年单方向需要运输旅客人数
第二章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工程1铁路线路基本构成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目录2铁路线路平纵断面contents3铁路线桥隧建筑物4铁路轨道5限界6铁路车站7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工程8其他交通运输概述21铁路线路基本构成和主要技术标准211铁路线路基本构成铁路线路是由路基桥隧建筑物和轨道组成的一个整体工程
第二章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工程
目录
CONTENTS
1 铁路线路基本构成、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2 铁路线路平纵断面 3 铁路线桥隧建筑物 4 铁路轨道 5 限界 6 铁路车站 7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工程 8 其他交通运输概述
2.1铁路线路基本构成和主要技术标准
2.1.1 铁路线路基本构成 铁路线路是由路基、桥隧建筑物和轨道组成的 一个整体工程。
重载铁路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版第二章20147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版第二章20147第二章线路、桥梁及隧道一般要求第30 条为了保证线路、桥隧、路基等设备质量,应设工务段等工务维修机构。
工务段管辖正线长度,应根据单线或双线、平原或山区等条件确定。
在工务段管辖范围内有枢纽或编组站时,应适当减少正线管辖长度。
铁路局根据需要和条件,设供铁路专用的采石场和林场。
第31 条工务维修机构应有机具检修、配件修理、辅助加工等设施,动力、机修、起重、试验等设备,以及轨道车和汽车等运输工具;根据养护维修需要还应有大型养路机械、工务专用机械设备、移动检测设备,以及检修、焊轨基地等。
铁路线路精心收集精心编辑精致阅读如需请下载!第32 条铁路线路分为正线、站线、段管线、岔线、安全线及避难线。
正线是指连接车站并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线路。
站线是指到发线、调车线、牵出线、货物线及站内指定用途的其他线路。
段管线是指机务、车辆、工务、电务、供电等段专用并由其管理的线路。
岔线是指在区间或站内接轨,通向路内外单位的专用线路。
安全线是为防止列车或机车车辆从一进路进入另一列车或机车车辆占用的进路而发生冲突的一种安全隔开设备。
避难线是在长大下坡道上能使失控列车安全进入的线路。
第33 条Ⅰ、Ⅱ级铁路区间线路最小曲线半径及最大限制坡度规定见第 2 表和第 3 表。
第 2 表铁路区间线路最小曲线半径( m) (P18)铁路等级ⅠⅡ路段设计行车速度200 160 120 120 80 一般 3 500 2 000 1 200 1 200 600困难 2 800 1 600 800 800 500精心收集精心编辑精致阅读如需请下载!) (P19)第3表铁路区间线路最大限制坡度(‰铁路等级Ⅰ Ⅱ一般困难一般困难电力6.015.0 6.020.0内燃6.012.0 6.015.0第34 条车站应设在线路平道、直线的宽阔处。
车站必须设在坡道上时,其坡度不应大于1‰;在地形特别困难的条件下,会让站、越行站可设在不大于6‰的坡道上,且不应连续设置,并保证列车的起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1为电力机车(或电传动内燃机车)的传动 部分示意图。机车动轴上装有牵引电动机,通过齿轮 传动装置将转矩传给动轴。图2-2表示蒸汽机车的传 动部分示意图。机车锅炉产生的蒸汽输入汽缸,汽缸 活塞受到蒸汽压力,通过传动机构使动轮获得产生牵 引力所必须的旋转力矩。
F是作用于机车上的唯一外力,也就是使机车前进的 牵引力。F是机车重力使动轮粘着于钢轨上而产生的作用 于动轮轮周上的力,故称为轮周牵引力。 我国《列车牵引计算规程》中规定:牵引计算中的 机车牵引力F,均按动轮轮周牵引力计算。机车车钩牵引 力(或称挽钩牵引力)是指机车用来牵引列车的牵引力 ,其值等于轮周牵引力减去机车全部运行阻力。
(3) 车辆单位基本阻力 ① 客车 V≤120km/h 21、22型 w”0=(1.66+0.0075V+0.000155V2 ) g(N/t) V≤140km/h 25B、25G型 w”0=(1.82+0.01V+0.000145V2 ) g(N/t) V≤160km/h 准高速单层车 w”0=(1.61+0.004V+0.000187V2 ) g(N/t) 准高速双层车 w”0=(1.24+0.0035V+0.000157V2 ) g(N/t) ② 货车 重车:滚动轴承 w”0=(0.92+0.0048V+0.000125V2 ) g(N/t) 滑动轴承 w”0=(1.07+0.0011V+0.000236V2 ) g(N/t) 空车: w”0=(2.23+0.0053V+0.000675V2 ) g(N/t)
3.附加阻力
附加阻力决定于线路情况(坡道、曲线、隧道)及气候条件(大 风、严寒等)。气候条件引起的附加阻力因目前尚无可靠计算方法, 因此,附加阻力仅计算坡道附加阻力、曲线附加阻力、隧道空气附加 阻力。
(1) 坡道附加阻力
列车坡道附加阻力:列车在坡道上运行时,由其重力所产生 的平行于轨道的分力。列车上坡时,阻力是正值;列车下坡时, 阻力是负值。 因单位阻力的定义为单位质量阻力,故坡度单位附加阻力wi为: wi= q· g· i /i· g=i· g (N/t) 式中 i 坡度值(‰); 上坡为正值,下坡为负值。
h 0.356
3.6V 100 0.0007 (110 V0 ) 14V 100
3.电阻制动力计算 (1) 电阻制动原理: (2) 电阻制动特性曲线
图2-6
韶山3型电力机车电阻制动特 性曲线
图2-7
东风4B型蒸汽机车电阻制动特 性曲线
第三节、牵引质量计算及检查
牵引质量就是机车所牵引的车列质量,也称牵引吨数。在新线设计 以及运营线上,一般情况下均是按列车在限制坡道上以机车的计算速度作 等速运行为条件来确定牵引质量;快速线上,有时按列车在平直道上的最 高速度运行,并保有一定的加速度余量为条件来确定牵引质量。
图2-3
韶山3型电力机车特性曲线
图2-3
东风4B(货)型电力机车特性曲线
(二)列车运行阻力 1.概述
列车运行阻力(列车阻力):列车运行时,作用在列车上的阻止列车运行且 不受人力操纵的外力。列车阻力W=机车阻力W+车辆阻力W。 单位阻力:单位机车或车辆质量所受的阻力,单位为N/t。它乘以机车或 车辆质量(t),即得机车或车辆所受总阻力(N)。
(4) 附加阻力换算坡度及加算坡度
① 附加阻力换算坡度
曲线附加阻力的换算坡度(当量坡度)为:
ir = wr/g (‰) 隧道附加阻力的换算坡度(当量坡度)为:
is = ws/g (‰)
② 加算坡度
线路纵断面上每一坡段的坡度i与该坡道上的曲线、隧道等附加阻 力换算坡度之和称为加算坡度ii,即 ij=i+ir+is (‰)
(2) 机车单位基本阻力 我国常用机车的单位基本阻力试验公式如下。 ① 电力机车 韶山1、韶山3、韶山4 w’0=(2.25+0.019V+0.00032V2 ) g(N/t) 韶山8 w’0=(1.02+0.0035V+0.000426V2) g(N/t) ② 内燃机车 东风4(客、货)、东风4B(客、货)、东风4C (客、货) w’0=(2.28+0.0293V+0.000178V2 ) g(N/t) 东风8 w’0=(2.40+0.0022V+0.000391V2 ) g(N/t) 东风11 w’0=(2.40+0.0022V+0.000391V2 ) g(N/t)
(3) 隧道空气附加阻力
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作用于列车上的空气阻力远较 空旷地段为大,增加的空气阻力称为隧道附加空气阻 力。 产生原因:空气受隧道约束,不能向四周扩散,前面 空气压力增大,尾部空气稀薄,空气与列车表面及隧 道表面产生摩擦。 主要影响因素:行车速度、列车长度、列车迎风面积 、隧道长度、隧道净空面积、列车及隧道表面粗糙度 等。 计算方法:由试验公式确定,以ws表示。
第二节、列车上的各种作用力
列车纵向力分析是确定牵引质量的基础。 作用于列车上的纵向力有:
机车牵引力,
F(N),f(N/t) W, W’,W’’ ,w B, b
列车运行阻力, 列车制动力,
(一)机车牵引力
1.机车牵引的形成 机车牵引力是由机车动力装置传给机车动轮以旋 转力矩,通过动轮与钢轨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力的作 用方向与列车运动方向相同,力的大小可由司机根据 需要控制。
3.机车牵引特性曲线
机车牵引特性曲线是表示机车轮周牵引力(纵轴) 与运行速度(横轴)相互关系的曲线,通常由试验得到 。机车牵引性能曲线因牵引种类而异,牵引种类相同时 ,各种机车类型的牵引性能曲线大同小异。我国《牵规 》附录中,列有各类常用机车的牵引性能资料及牵引性 能曲线图。以下按电力、内燃机、蒸汽机车分述如下。
(3)起动阻力:列车起动时的阻力。
2.基本阻力 (1) 构成基本阻力的因素
基本阻力构成:轴颈与轴承间的摩擦阻力、车轮与钢轨的滚动摩 擦阻力、车轮在钢轨上的滑动摩擦阻力、轨道不平顺与车轮踏面 等引起的冲击和振动阻力以及空气阻力构成。 影响因素:轴承类型、轴颈与轴承所承受的单位轮踏面形状和误差以及列车外形与尺寸等。单位基本阻力0的形 式为: 表示方法: 难于用理论公式计算,一般采用试验公式计算: w0=a+bV+cV2(N/t) 式中 常数a、b、c由试验确定,由表2-2查表。 V为列车运行速度(km/h)。 注:我国的基本阻力公式是在运行速度不小于10km/h、外温不 低于-10℃、风速不大于5m/s的条件下试验得出的。
① 机车单位起动阻力
② 货车单位起动阻力
式中 iq 起动地点的加算坡度值(‰)。 当的计算结果小于5g(N/t)时,按5g(N/t)计算。
滚动轴承
w”q =3.5g(N/t)
(三)列车制动力
1.概 述 为了使列车减速或停车,必须施行制动。制动力是由司机操纵制动装 置产生的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反的力。
制动方式
① 机车车辆闸瓦摩擦制动 以机车上装置的空气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为动力,推动机车车辆上 的制动闸瓦压紧车轮轮箍,由摩擦产生制动,亦称空气制动。还有快速客 车上采用的盘形制动。
② 机车动力制动
动力制动是由机车产生的制动力,包括:
电阻制动 再生制动 液力制动
2.空气制动力计算 (1) 空气制动原理 空气制动是由机车车辆上装置的制动机实现的。如图2-4。
(2) 曲线附加阻力
① 引起曲线附加阻力的因素 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比在直线上运行的阻力大,增大的部分称为曲 线附加阻力。引起曲线附加阻力的因素主要有: a.使轮缘与钢轨之间产生额外摩擦。 b.在离心力作用下,车轮向外(内)侧移动,轮轨间产生额外 横向滑动。 c.由于曲线上内外轨长度不同,增加了车轮与钢轨间的纵向滑动 。 d.上下心盘之间产生的摩擦,轴瓦瓦头与轴颈之间摩擦加剧。 由这些原因增加的阻力与曲线半径、列车运行速度、外轨超高、 轨距加宽量、机车车辆的固定轴距和轴荷载等多因素有关。难于用理 论公式计算,通过采用试验方法,得出与曲线半径R为变量的函数的 试验公式。
(4) 列车基本阻力与列车平均单位基本阻力 列车基本阻力W0为机车基本阻力W’0与车辆基本阻力W”0之和, 即 W0= W’0 + W”0 =P w’0 +G w”0 (N) 式中 P、G 机车质量、牵引质量(t),P值见表2-1。 列车平均单位基本阻力w0是列车基本阻力W0与列车质量(P+G )之比值,即单位列车质量的列车基本阻力。按下式计算: w0 = W0 /(P+G)=(P w’0 +G w”0 )/(P+G)(N/t)
对应的单位加算阻力为: wj=wi+wr+ws(N/t)
(5) 起动阻力
产生原因:轴颈与轴承之间润滑油被挤出,油膜减薄;轴箱内温 度降低,油的粘度增大,轴颈与轴承的摩擦阻力增大;钢轨产生 凹形变形比运行时为大,增加滚动阻力;列车起动时的加速力。 根据我国试验结果,列车的起动阻力计算采用如下公式, 式中已 包括了起动时的基本阻力及起动附加阻力。 内燃和电力机车 w’q=5g(N/t) 蒸汽机车 滑动轴承 w’q =8g(N/t) w”q =(3+0.4iq )g (N/t)
图2-5 自动制动工作原理 (a)制动机缓解;(b)制动机制动
(2)列车单位制动力计算 列车单位制动力是指平均每吨列车质量的制动力,新线设计时取: b=1000hh (N/t) 式中 h 列车单位换算闸瓦压力( kN/t ),取值如下: 紧急制动:取全值。列车进站制动:一般取全值的0.5;计算固 定信号机的距离时,取全值的0.8。选线设计时可采用计算单位闸瓦 压力j,货物列车取j=2.6kN/t ,旅客列车取j=5.2kN/t。 h 换算摩擦系数,因闸瓦材质而异,为行车速度V的函 数,中磷闸瓦可按下式计算:
(一)牵引质量计算
1.按限制坡度上以机车计算速度等速运行为条件
根据列车运动方程式,列车作等速运行时合力为零。即 F-W=0 或 F=W 设机车计算速度为Vj,对应的计算牵引力为Fi,则列车在限制坡道ix 上的总阻力为:W=P (w’0+gix)+G (w”0+gix) (N),推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