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D-水溶液化学
2025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4节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课时作业

第三章第四节第1课时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硫酸钡放入水中不导电,则硫酸钡是非电解质B.物质溶于水达到饱和时,溶解过程就停止了C.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D.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解析:A项,硫酸钡是强电解质,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小,错误;B项,溶解平衡为动态平衡,错误;D项,残留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1时,则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错误。
2.已知K sp(AgCl)=1.8×10-10,K sp(AgI)=8.5×10-17,K sp(Ag2CrO4)=2.0×10-12,则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C )A.AgCl>AgI>Ag2CrO4B.AgCl>Ag2CrO4>AgIC.Ag2CrO4>AgCl>AgID.Ag2CrO4>AgI>AgCl解析:设Ag2CrO4饱和溶液中Ag+的浓度为x,则CrO2-4的浓度为0.5x,则有K sp(Ag2CrO4)=x2×0.5x=0.5x3=2.0×10-12,则有x=34×10-12≈1×10-4,因为AgCl饱和溶液中c(Ag+)= 1.8×10-10≈1×10-5,所以Ag+浓度Ag2CrO4>AgCl,化学式相似的AgCl和AgI的K sp 越小,c(Ag+)越小,即AgCl>AgI,Ag+浓度大小顺序为Ag2CrO4>AgCl>AgI,故选C。
3.磷酸钙用于制造乳色玻璃、陶瓷、涂料、媒染剂、药物、肥料、家畜饲料添加剂、糖浆澄清剂、塑料稳定剂等。
磷酸钙容易形成结石。
已知在Ca3(PO4)2的饱和溶液中c(Ca2+)=2.0×10-6mol·L-1,c(PO3-4)=2.0×10-6mol·L-1,则Ca3(PO4)2的K sp为( B )A.2.0×10-29B.3.2×10-29C.6.3×10-18D.5.1×10-27解析:Ca3(PO4)2的饱和溶液中存在Ca3(PO4)2(s)3Ca2+(aq)+2PO3-4(aq),c(Ca2+)=2.0×10-6mol·L-1,c(PO3-4)=2.0×10-6mol·L-1,则K sp[Ca3(PO4)2]=(2.0×10-6mol·L-1)3×(2.0×10-6mol·L-1)2=3.2×10-29。
第3章 第1节 第2课时-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教学PPT

返回目录 19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针对训练】 1.高氯酸、硫酸、硝酸和盐酸都是强酸,其酸性在水溶液中相差不大。以下是 某温度下这四种酸在冰醋酸中的电离平衡常数,根据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判断以下说法 中不正确的是( )
酸
HClO4
H2SO4
HCl
HNO3
Ka
结合课本附录Ⅱ,以H3PO4为例,分析多元弱酸电离规律及其原因。 提示:H3PO4 是三元酸,其三级电离常数分别为 Ka1=6.9×10-3、Ka2=6.2×10- 8、Ka3=4.8×10-13,故多元弱酸逐级电离能力减弱。从电离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 前一步电离出的 H+对后面的电离有抑制作用;从粒子的电荷情况分析,带电粒子 (H2PO- 4 、HPO24- )再电离出 H+,需要克服这些阴离子对 H+的吸引,所需的能量高, 故多元弱酸的分步电离一步比一步困难。
返回目录 10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3.在一定温度下,加水逐渐稀释 1 mol·L-1 氨水的过程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请
说明溶液中下列含量的变化:
(1)n(OH-)______________(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下同)。
c(OH-) (2)c(NH3·H2O)
mol·L - 1 , 溶 液 中 的 氢 离 子 浓 度 约 为
Ka·c(HClO4) ≈ 1.6×10-5×1 mol·L-1=0.004 mol·L-1,则高氯酸的电离度
约为0.010m4 oml·ol·L-L1-1 ×100%=0.4%,故 C 正确;题给四种酸在冰醋酸中的电离平衡
常数越大,酸性越强,由题表数据知,高氯酸的电离常数最大,酸性最强,故 D 错 误。]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4节基次时15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学习任务1.能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理解沉淀的溶解与生成、沉淀转化的实质,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化学核心素养。
2.能举例说明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核心素养。
1.沉淀的生成(1)调节pH法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除去氯化铵中的杂质氯化铁。
反应离子方程式:Fe3++3NH3·H2O===Fe(OH)3↓+3NH+4。
(2)加沉淀剂法以Na2S、H2S等作沉淀剂,使Cu2+、Hg2+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CuS、HgS等沉淀。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Cu2++S2-===CuS↓、Cu2++H2S===CuS↓+2H+、Hg2++S2-===HgS↓、Hg2++H2S===HgS↓+2H+。
(3)化学沉淀法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水垢中含有CaCO3和Mg(OH)2为什么不是MgCO3和Ca(OH)2?[提示]CaCO3和Mg(OH)2都是难溶物,它们的溶解度都很小,而MgCO3和Ca(OH)2都是微溶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比CaCO3和Mg(OH)2大。
要使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Pb2+沉淀,可用硫酸盐、碳酸盐、硫化物等作沉淀剂,已知Pb2+与这些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的溶解度如下:化合物PbSO4PbCO3PbS溶解度×10-4×10-7×10-14/g由上述数据可知,选用的沉淀剂最好是( )A.硫化物B.硫酸盐C.碳酸盐D.以上沉淀剂均可A[产生的沉淀的溶解度越小,沉淀反应进行的越完全。
在某种沉淀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可使原来的沉淀溶解而转化为另一种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2.沉淀的溶解(1)原理: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如果能设法不断地除去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就可以使沉淀溶解。
(2)溶解沉淀的试剂类型①用强酸溶解:例如,溶解CaCO3、FeS、Al(OH)3、Cu(OH)2等难溶电解质。
2022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第一节电离平衡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一节电离平衡基础巩固1.能说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的事实是()。
A.CH3COOH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弱B.CH3COOH溶液与碳酸钙反应,缓慢放出二氧化碳C.CH3COOH溶液用水稀释后,氢离子浓度下降D.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约为0.001 mol·L-1答案:D解析:D项中氢离子浓度仅为溶液中CH3COOH浓度的1%,说明CH3COOH只有1%发生了电离,从而证明CH3COOH是弱酸。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离平衡常数受溶液浓度的影响B.电离平衡常数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C.电离常数大的酸溶液中c(H+)一定比电离常数小的酸溶液中的c(H+)大D.可用CH3COOH和H2CO3的电离常数比较其酸性强弱,其中H2CO3的电离常数为K=c 2(H+)·c(CO32-) c(H2CO3)答案:B解析:影响K的因素只有温度,A项错误;酸溶液中c(H+)的大小除了与K有关外,还与酸的浓度有关,C项错误;比较酸的相对强弱时,多元弱酸要用第一步的电离常数,即K a1,D 项错误。
3.H2S是二元弱酸。
在其水溶液中,通入或加入少量的下列物质:①HCl②NH3③NaHS固体④Na固体。
能使溶液中的c(H+)增大的是()。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答案:D解析:在H2S溶液中存在平衡:H2S H++HS-,HS-H++S2-。
当通入HCl时,溶液中n(H+)增大,虽然平衡逆向移动,但c(H+)仍增大;通入NH3或加入金属钠,溶液中c(H+)减小,虽然平衡向右移动,但c(H+)仍减小;加入NaHS固体,使平衡H2S H++HS-逆向移动,故c(H+)减小,故选D。
4.在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3.1 水溶液(第2课时)溶液pH的计算学案 鲁科版选修4

溶液pH 的计算学习目标: 1. 了解pH 的含义。
2. 了解溶液稀释时pH 的变化规律,会计算各类混合溶液的pH 。
学习重难点:各类混合溶液的pH 的计算方法。
自主学习 【学问回顾】依据pH =-lg[H +]计算溶液pH 的关键是先推断溶液的酸碱性,然后再确定溶液的[H +]。
(1)若为强酸溶液:可由强酸的浓度直接求[H +],再计算其pH 。
如: ①常温下,1.0×10-4mol·L -1盐酸溶液的pH 为4;②常温下,5.0×10-3 mol·L -1硫酸溶液的pH 为2。
(2)若为强碱溶液:先确定溶液中的[OH -],由K w 求出[H +],再计算其pH 。
如: ①常温下,将0.4 g NaOH 固体溶于水得到1 L 溶液,该溶液的pH 为12; ②常温下,b mol·L -1强碱B(OH)n 溶液的pH 为14+lg(nb )。
【学习探究】探究点一 酸、碱溶液混合后pH 计算方法1.室温下pH =2的盐酸与pH =4的盐酸,若按1∶10的体积比混合后,溶液的[H +]为1.0×10-3_mol·L -1,pH 为3;若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为2.3。
2.室温下将200 mL 5×10-3mol·L -1NaOH 溶液与100 mL 2×10-2mol·L -1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OH -]为1.0×10-2_mol·L -1,[H +]为1.0×10-12_mol·L -1,pH 为12。
3.室温下pH =12的NaOH 溶液与pH =2的硫酸,若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为7;若按9∶11的体积比混合后,溶液的pH 为3;若按11∶9的体积比混合后,溶液的pH 为11。
[归纳总结] 溶液pH 的计算方法1.强酸、强碱溶液的pH 计算方法先求出强酸、强碱溶液中的[H +],强酸直接由酸的浓度求出,强碱先由碱的浓度求出[OH -],再依据水的离子积换算出[H +],然后用公式pH =-lg[H +]求出pH 。
第3章第3节第3课时-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教学PPT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3课时(能力课时) 水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图像
返回目录 1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文本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目
录
CONTENTS
01 关 键 能 力 提 升 02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返回目录 20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A.由图可推测,H2X为弱酸 B.滴加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有H2X+OH-═══HX-+H2O,HX-+OH-═══X2- +H2O C.水的电离程度:a点与b点大致相等 D . 若 常 温 下 Ka(HY) = 1.1×10 - 2 , HY 与 少 量 Na2X 发 生 的 反 应 是 2HY + X2 - ═══H2X+2Y-
返回目录 10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A.X 曲线代表草酸,Y 曲线代表醋酸,c1<c2 B.醋酸在滴定过程中始终有 n(CH3COOH)=0.02c1+n(OH-)+n(Na+)-n(H+) C.若 b 点时 c(H+)=Ka(CH3COOH),则 b 点溶液中 c(CH3COOH)=c(CH3COO-) >c(Na+) D.若 a 点 V[NaOH(aq)]=7.95 mL,则 a 点有 c(C2O24- )+2c(OH-)=c(HC2O- 4 ) +2c(H+)+c(H2C2O4)
点,判断是哪种溶质的等量 粒子浓度大小关系:c(A-)>c(Na+)>c(HA)>c(H+)
混合
>c(OH-)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四节第1课时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

【解析】选 C。沉淀溶解平衡是平衡的一种,也是一种动态平衡;难溶电解质的 Ksp 的大小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它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 有关,而与沉淀的量无关,溶液中离子浓度改变只能使平衡移动,并不改变溶度 积,在一定温度下,Ksp 为一常数,Ksp 数值大小比较只能是同种类型物质(即组成 的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间比较来确定溶解能力的大小,C 错误。
Ag+(aq)+Cl-(aq)
B.Na2S===2Na++S2-
C.Ag2S(s)
2Ag+(aq)+S2-(aq)
D.PbI2(s)
Pb2+(aq)+2I-(aq)
【解析】选 C。根据表达式可知方程式应为 A2B(s)
2A+(aq)+B2-(aq),A、D
项错误;但 Na2S 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可逆过程,B 项错误,C 项正确。
【解析】选 C。A 项,温度不变,硫化汞的 Ksp 不变,错误;B 项,a 点在沉淀溶解 平衡曲线的下方,未达到饱和,错误;C 项,c 点对应溶液为饱和溶液,加入 Hg(NO3)2, Hg2+浓度增大,S2-浓度减小,正确;D 项,升高温度,c(S2-)与 c(Hg2+)的浓度应同时增大或者减小,错误。
【解析】选 B。Ag2SO4 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即使含有大量 SO24- 的溶液中也 会存在 Ag+,A 项错;由图中 b 点可计算 Ag2SO4 的溶度积常数为 Ksp=(2×10-2)2× 5×10-2=2×10-5,C 项错;0.02 mol·L-1 的 AgNO3 溶液与 0.02 mol·L-1 的 Na2SO4 溶液等体积混合,Ag2SO4 的离子积 Q=(0.01)2×0.01=1×10-6<Ksp,不会生成沉淀, B 项正确;蒸发 Ag2SO4 的不饱和溶液,c(Ag+)和 c(SO24- )都会增大,D 项错。
第3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4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学法指导】1.认识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2.了解离子积与Ksp 的相对大小跟沉淀溶解平衡的关系。
3.了解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
能结合实例说明pH 调控的沉淀生成、溶解与转化等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4.能综合运用离子反应和沉淀溶解平衡理论,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际问题 【基础梳理】一、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从固体溶解和沉淀生成的角度,AgCl 在溶液中存在两个过程:一方面,在水分子作用下,少量Ag +和Cl -脱离AgCl 的表面进入水中——;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 +和Cl -受AgCl 表面阴、阳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 的表面析出——。
()()()+-+Ag aq Cl aq AgCl s 溶解沉淀v 溶解 v 沉淀,固体; v 溶解 v 沉淀,溶解; v 溶解 v 沉淀,析出。
2.沉淀溶解平衡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时,即达到了沉淀溶解平衡。
(2)特征— —“逆”—— 反应—“动”——平衡时反应没有停止,是一种 平衡—“等”——v (正) v (逆)≠0—“定”——平衡时溶液中 保持不变—“变”——条件改变,电离平衡被破坏(3)表达式n m m n M A (s)mM aq)nA (aq)+-+(难溶电解质用“s ”标明状态,溶液中的离子用“ ”标明状态,并用 “”连接。
(4)生成难溶电解质的离子反应的限度 ①25 ℃时,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②反应完全的标志对于常量的化学反应来说,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时,沉淀就达完全。
(5)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沉淀溶解平衡属于化学平衡,外界因素对其的影响,同样遵守勒夏特列原理。
①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这是决定因素。
②外因温度——绝大多数难溶盐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方向移动;少量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如的沉淀溶解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溶液的渗透压
渗透现象 —— 溶剂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或溶剂从稀 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浓溶液的现象(单向扩散) 渗透压 —— 阻止渗透进行所施 加的最小外压,用П表示。在数 值上,
π
ΠV = nRT或 n Π = RT = cRT V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图3.3 溶液渗透压示意图 末页
WB / M B Δp = p A ⋅ WA / M A + WB / M B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干燥剂工作原理 CaCl2、NaOH、P2O5等易潮解的固态物质,常 用作干燥剂。因其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其表面形 成溶液,该溶液蒸气压较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小, 使空气中的水蒸气不断凝结进入溶液而达到消除空 气中水蒸气的目的。
中心正离子
离子氛示意图
负离子
首页
中心负离子
正离子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活度
α =γc
α :活度,无量纲
C: 溶液的浓度
γ
:活度因子,即实际溶液与理想溶液的偏差, 无量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3.2
酸碱解离平衡
强电解质:溶液中完全电离
弱电解质:溶液中部分电离
水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一般分为酸、碱的解 离平衡及配离子的解离平衡两类。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等渗溶液与反渗透
等渗溶液 人体血液的渗透压约为 780kPa ,病人注射或输液 时,使用0.9%的NaCl溶液(0.16 mol·dm-3)或5% 的葡萄糖溶液 (0.28mol·dm-3) ,这两种溶液与红细 胞和血浆都是等渗溶液(即渗透压相等)。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 反渗透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3.1 溶液的通性 3.2 酸碱解离平衡 3.3 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 3.4 胶体与界面化学 3.5 水污染及其危害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3.1 溶液的通性
溶液有两大类性质: 1)与溶液中溶质的本性有关:溶液的颜色、密度、 酸碱性和导电性等; 2)与溶液中溶质的独立质点数有关:而与溶质的本 身性质无关————溶液的依数性,如溶液的蒸气压、 凝固点、沸点和渗透压等。
浓溶液中,稀溶液定律的定量关系产生偏差。对于电解质 溶液,稀溶液定律的定量关系不适用。 思考:相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的蒸气压与非电解质比如何变化? 答:其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以及溶液渗 透压的数值变化均比同浓度的非电解质大。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3.1.2
电解质溶液的通性
电离理论:电解质分子在水溶液中解离成离子, 使得溶液中的微粒数增大,故它们的蒸汽压、沸 点、熔点的改变和渗透压数值都比非电解质大。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酸碱质子理论
由丹麦化学家Brφnsted和英国化学家Lowry于1923年分别提出。
酸: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 碱:凡能结合质子的物质。
水溶液中 HCl(aq) HAc(aq) NH4+(aq) HCO3-(aq) Al(H2O)63+ 酸
首页
H+(aq) +Cl-(aq) H+(aq) +Acˉ(aq) H+(aq) +NH3(aq) H+(aq) + CO32-(aq) H+(aq)+ Al(H2O)5(OH-)2+ 质子 + 碱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
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沸腾 当液体饱和蒸气压力等于外界 而蒸发只在表面气化 沸点 液体沸腾过程中的温度。
的压力时,表面和内部同时气化的现象。
固体表面的分子也能蒸发,具有一定的蒸气压。 固体与其蒸气在密闭容器中可达到平衡。 凝固点 液体凝固成固体(严格说是晶 体)的温度。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Lewis酸碱概念的特点: 1) 酸碱反应不再是质子的转移而是电子的转移,是碱性物质提供 电子对与酸性物质生成配位共价键的反应。故Lewis酸碱概念又 称为酸碱电子论。 H HCl + • N • H H H
[H
N H
H
]
+ + Cl−
2) Lewis酸的概念扩大了酸的范围,因为能接受电子对作为Lewis 酸的物质不仅是质子(含氢的物质),也可以是金属离子或缺电 子的分子等。例如, Cu2+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酸、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酸给出质子后 可以再结合质子,因此酸给出质子后就变为碱: 酸 (质子给予体) 质子 + 碱
(质子接受体)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共轭酸碱概念
酸失去质子后形成的碱被称为该酸的共轭碱; 碱结合质子后形成的酸被称为该碱的共轭酸。 共轭酸与它的共轭碱一起称为共轭酸碱对。: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从部分电解质的0.1mol·kg-1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数值与理论 值的比较可以得到电解质溶液的偏差 i 值 电解质 实测ΔT’f / K 计算Δ Tf / K NaCl 0.348 0.186 HCl 0.355 0.186 K2SO4 0.458 0.186 CH3COOH 0.188 0.186 i= ΔT’f / Δ Tf 1.87 1.91 2.46 1.01
若把溶液和纯溶剂用 半透膜隔开,向溶液一 侧施加大于渗透压的压 力,溶剂分子则向纯溶 剂方向移动,这种现象 称为反渗透。可用于海 水淡化。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4. 稀溶液的依数性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性质(蒸气压下降,沸点 上升和凝固点下降,以及溶液渗透压)与一定量溶 剂中溶质分子的数目成正比,而与溶质本性无关的 现象,称为稀溶液的依数性,也称稀溶液定律。
+
OHˉ(水解)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酸碱质子理论是概念的一场革新: 两性物质: H2O, HCO3ˉ (所有酸式根) 无盐的概念: NH4Cl (酸碱复合物) 可用“有酸才有碱,有碱才有酸,酸中有 碱,碱可变酸”来描述酸碱关系。 酸碱质子理论扩大了酸碱的范围,比电离理论更广 泛,其酸碱的定义只以H+为判据,与溶剂无关,可以 解释NH3、Na2CO3以及NH4Cl等的酸碱性。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3.1.1 非电解质溶液的通性
1. 蒸气压下降
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及其蒸气达到相平衡时,蒸气所 具有的压力称为该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液体
首页
蒸 凝
上一页
发 聚
气体
下一页 末页
思考:蒸气压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答:不同溶剂蒸气压不同,相同溶剂温度升高, 蒸气压增大。例如: p(H2O, l , 298K)=3167 Pa p(H2O, l, 373K)=101.325kPa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难挥发物质的溶液的沸点总是高于纯溶剂的沸点, 二者之差为: △Tbp = Tbp – Tb = kbp•m kbp称为溶剂的摩尔沸点上升常数,单位为K·kg·mol-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溶液的凝固点总是低于纯溶剂的凝固点, 它们之差为:
△Tfp = Tfp-Tf = kfp m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酸碱电子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
酸:凡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 碱:凡能给出电子对的物质 H + ׃OH = H2O 酸 + 碱 = 酸碱加合物
Cu2+ + 4NH3 酸 碱 [Cu(NH3)4]2+ 深蓝色 加合物
酸碱电子理论摆脱了酸必须含有H的限制,包括的范围更广。
首页
可以看出,产生的偏差有以下规律: A2B(AB2)强电解质>AB强电解质>AB弱电解质>非电解质 思考:你还能举例说明电离理论的其他应用吗?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 离子氛:每一离子周 围被相反电荷离子包 围,由于离子间的相 互作用,使得离子在 溶液中不是均匀分 布,而是形成了球形 对称的离子氛。
解离度——溶液中已解离的电解质的分子数与电解质 总分子数之比。
已解离的电解质浓度 解离度α = × 100% 电解质的起始浓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例 将质量摩尔浓度均为0.10 mol·kg-1的BaCl2, HCl, HAc, 蔗糖水溶液的粒子数、蒸气压、沸点、凝固点 和渗透压按从大到小次序排序: 解:按从大到小次序排序如下: 粒子数 BaCl2 →HCl → HAc → 蔗糖 蒸气压 蔗糖 → HAc → HCl → BaCl2 沸点 BaCl2 → HCl → HAc → 蔗糖 凝固点 蔗糖→ HAc → HCl → BaCl2 渗透压 BaCl2 → HCl → HAc → 蔗糖
kfp 称为溶剂的摩尔凝固点下降常数。 特点 ¾Kfp, kbp只与溶剂种类有关 ¾同种溶剂:kfp >kbp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凝固点降低的应用
¾ 防冻剂 (冻梨,防冰冻撒盐)
冬天为防止汽车水箱结冰,可加入甘油、乙二醇等以降 低水的凝固点,避免因结冰,体积膨胀而使水箱破裂。 ¾ 冷冻剂工作原理 工业冷冻剂如在冰水中加氯化钙固体,由于溶液中水的蒸 气压小于冰的蒸气压,使冰迅速熔化而大量吸热,使周围 物质的温度降低。 食盐-冰 (30g NaCl + 100g H2O(s)) -22℃ CaCl2-冰(42.5g CaCl2 + 100g H2O(s)) -5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