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激素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的影响
红豆杉属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影响因素研究进展_李健

第33卷 第10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 l.33N o.10 2005年10月Jour.o f No rt hw est Sci-T ech U niv.of A g ri.and F or.(N at.Sci.Ed.)Oct.2005红豆杉属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影响因素研究进展X李 健,宋晓平,陈树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 要] 红豆杉中的紫杉醇具有抗肿瘤活性,直接从植物中提取紫杉醇的传统生产方法,不仅产量低,而且会对红豆杉野生资源造成严重破坏,而组织与细胞培养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紫杉醇生产技术。
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红豆杉属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工作中的培养基、培养条件、外植体选择、诱导子以及褐变等影响因素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综述。
[关键词] 红豆杉;培养基;培养条件;外植体;诱导子;褐变现象[中图分类号] S791.490.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9387(2005)10-0042-05 紫杉醇(taxo l)是20世纪70年代由Wani从短叶红豆杉(T ax us brev if olia)树皮中提取出来的具有独特抗癌作用的天然产物。
自1992-12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将其用于治疗卵巢癌以来,紫杉醇已在多个国家获准上市,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和海口制药厂已于1995-10获得其新药证书。
但红豆杉属植物的野生资源十分有限,且生长缓慢,体内紫杉醇含量亦很低,所以紫杉醇的药源问题一直颇受关注,而且至今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红豆杉属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技术,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紫杉醇生产方法。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红豆杉属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方面的研究作以综述。
1 培养基的种类与组成成分1.1 培养基的种类 刘佳佳等[1]从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保存、生长和紫杉醇的生产等4个不同方面对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在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诱导方面,M S培养基优于B5,N6,SHN(Schenk&Hilde-br andt New)等培养基,以当年生嫩茎为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100%;继代培养时以B5培养基为好;愈伤组织的生长以B5和SHN培养基为好;而紫杉醇的生产以M S培养基为好。
小陇山林区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试验初探

2016年第6期现代园艺红豆杉()为红豆杉属常绿乔木或灌木,小枝不规则互生,基部有多数或少数宿存的芽鳞,稀全部脱落,冬芽芽鳞覆瓦状排列,背部纵脊明显或不明显。
叶条形,螺旋状着生,基部扭转排成二列,直或镰状,下延生长,上面中脉隆起,下面有2条淡灰色、灰绿色或淡黄色的气孔带,叶内无树脂道。
雌雄异株,球花单生叶腋;雄球花圆球形,有梗,基部具覆瓦状排列的苞片,雄蕊6~14枚,盾状,花药4~9,辐射排列;雌球花几无梗,基部有多数覆瓦状排列的苞片,上端2~3对苞片交叉对生,胚珠直立,单生于总花轴上部侧生短轴之顶端的苞腋,基部托以圆盘状的珠托,受精后珠托发育成肉质、杯状、红色的假种皮。
种子坚果状,当年成熟,生于杯状肉质的假种皮中,稀生于近膜质盘状的种托(即未发育成肉质假种皮的珠托)之上,种脐明显,成熟时肉质假种皮红色,有短梗或几无梗,子叶2枚,发芽时出土。
红豆杉属约11种,分布于北半球,我国有4种1变种。
小陇山林区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湿润、物种丰富,区内有许多珍稀濒危树种,如国内分布较少的红豆杉()、连香树()、金钱槭()、庙台槭()等。
红豆杉一般通过种子播种、组织培养、扦插繁殖,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用红豆杉植株的嫩茎、针叶、树皮、形成层、假种皮、胚等做为外植体进行培养研究。
本试验以红豆杉的成熟种子、顶芽和茎段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及萌发,为进一步研究快速繁殖红豆杉提供理论基础。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以小陇山林区红豆杉树种的1年生枝萌发的嫩芽及种子作为外植体。
1.2方法1.2.1诱导培养基。
分别选用1/4MS 、1/2MS 、MS 作为诱导培养基及继代生长培养基。
培养基添加激素种类为NAA (0.2~2.0)、GA (1.0)、KT (0.1~1.0),附加0.1%的活性炭,0.7%~0.8%琼脂和3%的蔗糖,培养基pH 值为5.8。
1.2.2接种。
对带芽茎段和顶芽,先用洗涤剂清洗,自来水流水冲洗1~2h 。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红豆杉种子萌发的影响

江、 安徽 相邻 , 位 于 E1 1 6 。 5 7 ~ 1 1 7 。 4 2 , N 2 8 。 4 4 ~ 2 9 。 5 6
2 结果与分析
2 . 1 不 同赤霉素溶液浓度 对种子开裂 比率 的影
响
的范围 ,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 雨量充沛 , 温和湿润 , 东
南、 西 南 部 多 丘 陵 和平 原 , 年平均气温 1 7℃ , 年均 日 照 时数 2 0 0 9 . 8 h , 年平 均 降雨量 1 7 6 3 . 5 m m, 最高 海拔
在沙 藏过程 中 ,每一个 月对 红豆 杉种 子 的开裂情
江西林业科技
2 0 1 3 年第 1 期
不 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红豆杉种 子萌发 的影响
张 志强 , 占刽 峰 , 华 波
( 景德 镇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 江西景德镇 3 3 3 0 0 0 )
摘
要: 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浸泡红豆杉( T a x u s ma i r e i ) 种子 , 研 究 了不同处理对红豆杉种子开裂及 出苗率的影响 。
箱低 温处理 后 的红豆 杉种子 ,可 以更好 提高 红 豆杉种
子的开裂比率 , 促进红豆杉种子的萌发。其中 9 5 m g / L
2 4 ・
浓度下 , 种子开裂 比率 为 7 2 . 9 3 %, 与其他 3 个浓度处
为: 4 7 . 7 1 %、 4 9 . 5 7 %、 4 3 . 9 %, 这 3个浓 度处 理 后 的结 果
4 5 . 6 a
9 5 7 " 5 8 ~ 鲫 9 8 8 9 9 I 二 2 1 1 叭
激素对2种红豆杉离体胚培养的影响

眠期 , 自然状态下种子须几年才能萌发 , 在 且种子萌 箱保存 。 发率、 出苗率很低 , 是造林 、 引种 、 繁殖和育种的重要 1 培养基 . 2 障碍。离体胚培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破除种子的休
采用 培养基 。除特殊说明外 , 培养基 中蔗糖
眠, 缩短萌发期 , 提高萌发率和成苗率。近年来 , 添加浓度为 2 / 琼脂浓度为 8gI,H值为 58 国 OgI , / p .。 内外学者对短叶红豆杉 ( a u eioi)欧洲红 13 方 法 T x s rv l 、 b f a .
继续培养并无丛生芽发生 , 这与 P ua 【报道的 a l PC印
不一致 。细胞分裂素在种胚 的生理后熟期及种胚萌 发时相当活跃 , 研究表明 , 细胞分裂素一方面参与种
胚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物质 和能量代谢过程 的调节;
另一方面, 通过与其它激素的相互作用 , 与基因表 参 达的调控 , 在转录和 翻译水平上影响着植物种子的
离体胚培养和植株再生 系统 。 果表明 ,-A对 2 结 6B 种红 豆杉种胚的萌发促进 作用最 大,R次之 , 最小 。南 B G
方红豆杉种胚萌发的最佳激素组合为 15m / -A+ 17 O n/ R+ 2 gLG 。短叶红豆杉种胚 . gL6 B . ×l。 gLB / m
( c i ni vrm i i和短 叶红豆杉 的成 熟胚 hn s a ar ) e s o e
. 生长过 程 进行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条件的探讨 , 旨在建 立有 21 离体 条件 下红 豆杉 成熟 胚 的萌发 、 接种 5 左右后 , d 有些红豆杉胚体积明显增大 ; 效的红豆杉植物离体胚培养及植株再生体 系, 用于 0d 子叶伸长、 分开 ; 优 良树种的离体快速 繁殖和反应器 的大规模 培养, 培养至 1 左右可见胚逐渐变绿 ,
曼地亚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伤 组 织 生 长质 量 好 。
【 关键词 】 曼地 亚红 豆杉 ; 愈伤组 织; 激素
随着升汞处理时间的延长 , 死亡率逐渐提高 . 当延长至 1m n , 8 i 时 死亡 率达到 了 5 . 0 %。愈伤组织诱导率 随着处理时 间延 长提高 ,处理 1 O 2 mn i 时最高 . 诱导率为 8. 处理 时间超 过 1 i. 3 %. 3 5 n 诱导率 又逐渐下 m 降 培养基颜色在处理 1m n 2 i 时基本无 明显变化 . 而在处理 1m n 6 i 和 1mn . 8 i 时 培养基变红 。 综上所述 . O1 %升汞处理曼地 亚红豆杉外植体 1m n是最合适 的。 2i 2 不同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 的影响 . 2 曼地亚红豆杉的幼茎 和叶均能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 但是茎形成愈 伤组织的能力 显著高于叶( 见表 2 。 种处理条件下。 )9 幼茎启动诱导时 间较 叶片早 . 幼茎的 出愈 时间为 l — 6天 . 41 而叶片 的出愈 时间为 2 — 2 2 天. 5 可能是 因为幼茎 的组织分化程度低 , 细胞分裂更加旺盛。在基 1 材 料 与 方 法 本培养基中 0 g 6 B 、. m . A 、. m . 2 一 . n . - A 1 g ~N A 3 g ~ , D条件下 , 3 aL 0 L 0 L 4 幼茎 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 9 . 3 %,显著高于叶的愈伤组织诱导率 。 3 11 材 料 . 对愈伤组织 的生 长状况调查发现 . 幼茎诱导的愈伤组织生 长状 在晴好天气 , 选取性状优 良、 无病虫害 、 生长健壮 的曼地亚红 豆杉 同时 . 况要明显好于叶片诱导 的愈伤组织 本研究说明幼茎更适合进行愈伤 新生 的嫩茎和 叶片为外植体 组织的诱导 1 方法 . 2 红 豆杉是天 然抗癌 化合物紫 杉醇 的唯~来 源 . 有极 高的 医疗 具 价值 . 而现 存的红 豆杉 植物 资源 数量极 为 有限 . 紫杉醇 在红 豆 然 且 杉植 物中 的含量 极低 , 要获得 1 g 杉醇需要 4 0 棵红 豆杉树剥 下 k紫 00 10 0 g的树 皮。预计 全世 界每年需 要 紫杉醇至 少 12 — 8 0 g 00k 9 0 4 0 k 左 右。 紫杉醇市场 供求关 系严重 失衡 。 曼地亚红豆杉为二十世纪末 引入 我 国的杂交 品种 . 其紫杉醇含量高并且稳定[ 1 】 。因此 , 研究利用曼地 亚 红豆 杉进行愈伤组织或 细胞培养生产 紫杉醇具有重 大的应用价值 和 良好 的生态效应 。本研 究对曼地 亚红豆杉愈伤组 织诱导进行相关 试 验 。 索曼地亚红豆杉 愈伤组织诱 导的最佳条件 。 探 为进一步 的研究 奠 定基础 1 . 外植体最佳灭菌方案筛选 .1 2 将嫩茎用 洗衣粉澄清液浸 泡 1 i . 5m n 自来水 冲洗 3 n 转 至无 0mi. 菌操作 台, 放人无菌烧杯先用 7 5%的酒精消毒 3 s无菌水清洗 3 , 0, 次 再用 O1%的 Hg . C1消毒 6 1 n 见表 1 , — 8mi( )无菌水清洗 8次 . 将茎 切 取长 约 1c m接 种在 培养 基 f + 一 A 02mg 一 A . m . 十 MS 6 B . . %N A10 gL L 2 一 2 g , , D . m . )每处理 接种 3 , 4 0 L 0瓶 每瓶接 种 1 个外植体 。 黑 暗 2 c 5 培养 。 接种 2 天后 , 2 统计诱导率 、 污染率 、 死亡率和培养基颜色变化情 况。外植体大部分变成深褐色或黑色者即判定为死亡 . 整个培养基 变 红记为+ + , + + 外植体周 围出现 红色记 为+ , 明显变化记为一 +无 1 . 不同激素配 比对曼地亚红豆杉愈伤组织诱 导的影响 .2 2 采用 3因素 3水平 ( 正交设计方案 , 3 3因素为 6 B - A、N A、 A 24 D, ,一 分别设 置 3个水 平 , 见表 2 详 。MS为愈 伤组织诱 导基本培 养 基, 其中蔗糖 3 . 1 0g - 琼脂 8g ,H调至 5 。 L, . p . 每处理分别接 种 3 个 8 O 幼茎和叶片 , 统计 出愈时间 ,2 后统计愈伤组织诱导率 。 3 d
三种抗氧化剂对曼地亚红豆杉愈伤组织褐化及相关物质含量的影响_郑超

植物生理学报 Plant Physiology Journal 2013, 49 (3): 259~263259收稿 2012-12-26 修定 2013-02-06资助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子课题(2011AA-10A206)、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12)2041]、江苏省苏北发展计划(BN2012078)。
* 通讯作者(E-mail: jswangren@; Tel: 025-********)。
三种抗氧化剂对曼地亚红豆杉愈伤组织褐化及相关物质含量的影响郑超, 徐晟, 夏冰, 郑玉红, 贺佳, 彭峰, 汪仁*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210014摘要: 采用不同浓度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维生素C (VC)、柠檬酸3种抗氧化剂处理褐化的曼地亚红豆杉愈伤组织, 检测结果表明, 在柠檬酸5 mg·L -1、VC 10 mg·L -1或PVP 5 mg·L -1处理下总酚含量为最低, VC 、柠檬酸处理后总酚含量下降显著, 分别比对照减少77.8%、87.4%, 而PVP 处理后下降不显著; 与愈伤组织褐化相关的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 在PVP 浓度为2.5和10.0 mg·L -1时活性分别达到最低, 与对照相比下降72.6%和97.8%。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愈伤组织褐化程度与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而总酚含量与PPO 、POD 活性则呈负相关。
可见, 抗氧化剂VC 和柠檬酸处理红豆杉愈伤组织, 能有效抑制总酚的积累, 降低其褐化程度。
关键词: 曼地亚红豆杉; 愈伤组织褐化; 总酚含量; POD; PPOEffects of Three Antioxidants on Callus Browning and Its Related Substance Contents in Taxus media RehderZHENG Chao, XU Sheng, XIA Bing, ZHENG Yu-Hong, HE Jia, PENG Feng, WANG Ren *Institute of Botany, Jiangsu Province an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14, ChinaAbstrac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polyvinylpyrrolidone (PVP), vitamin C (VC) and citric acid were performed on callus browning of Taxus media .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total phenolic content was the lowest at 5 mg·L -1 of citric acid, 10 mg·L -1 of VC or 5 mg·L -1 of PV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total phenolic content was signi fi cantly decreased by 77.8% and 87.4% after treatment with VC and citric acid. Additionally, activities of callus browning-related enzymes PPO and POD were reduced by 72.6% and 97.8% at their lowest levels under treatments with 2.5 and 10.0 mg·L -1 PVP respectively.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among the browning degrees of callus, total phenolic content, PPO and POD activities was also carried out. A signi fi 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phenolic content and callus browning was found. But total phenolic content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PPO and POD activities. It indicates that VC and citric acid are more effective to inhibit total phenolic accumulation in T. media callus, and thus reducing callus browning. Key words: Taxus media ; callus browning; total phenolic content; POD; PPO 自在太平洋紫杉中发现紫杉醇(Wani 等1971)以来, 红豆杉的相关研究已成为植物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
东北红豆杉的愈伤组织诱导

生 物合 成途 径 、 导 、 诱 固定 化 及基 因修饰 等 方 面 的
研究 , 终 在反 应 器 中进 行放 大 生产 , 最 以及 过程 工 程 调控 。
程序 , 诱导 接种 前 进行 表 面 消毒 : 在 自来 水 反复 冲
些。以茎 和叶为外植体 , S为基础培养基 , M 采用 1 0种激素 配 比在 黑 暗条 件下诱 导愈 伤组织 。综合愈 伤 组织诱导率 、 伤组 织 生长 状态 和 愈伤 组织 传 代过 程 中 的褐 化情 况 , , 愈 2 4一D 1 0 m . g・ 和 6一B L A 10m L . g・ 为东北红 豆杉茎 愈伤诱导和传代 的最佳激素配 比。低 温预处理外植体有利于减 轻愈伤组 织
Ab ta t T x l o t ms a d l a e f T x s c s i a a h s b e x r ce n ee mi e sr c : a o f se n e v s o a u u p d t a e n e t t d a d d tr n d. a wh c h wst a o h s msa d l a e o t i r c a o ,w i h o tn fse S a l t ih s o h tb t t n e v sc n an ta e tx l h l t e c n e to tmsi i l e e te h g e h n t a fl a e . T k n s ms a d la e s e p a t .a d t k n MS b s lme i s ih rt a h to v s a e t n e v s a x l n s n a e a a d a a e e me i e i d f o o e c mb n t n a e b e p l d t n u e c l n d r .Ac o d n da,t n k n s o r n o i a i sh v e n a p i i d c al i a k hm o e o i c r ig
曼地亚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研究

长 迅 速 , 质 良好 , 于 继 代 培 养 ; 养 基 B + K .mg L+2 4D .mg L 品 利 培 。 T1 0 / ,- 2 O / +NAA1 0 / . mg L适 用 于 愈 伤 继 代 ,
每 3d增 殖 倍 数 5 2 ; 养 基 中 添加 活性 碳 50 / 维 生 素 C 1 0mg L或 水解 乳 蛋 白 10 mg L对 抑 制 材 0 .倍 培 0mg L、 0 0 / 00 / 料 褐化 有 一 定 的效 果 。
■ ● ■
me a a . di v r
Z C
黄宁珍 , 付传 明, 何成新 , 唐凤 鸾 , 李
锋
HUANG ng z e FU u n— i H E e — i TANG n —u n, n Ni — h n, Ch a m ng, Ch ng x n, Fe g l a LIFe g
( 广西植 物研究 所 , 西桂林 广
510 ) 4 0 6
( a g i n t u e o o a y, in, a g i 5 1 0 , i a Gu n x si t fB t n Gu l Gu n x , 4 0 6 Ch n ) I t i
摘要: 以曼 地 亚 红 豆 杉 ( x s davrhcs) 茎 和 嫩 叶 为 外 植 体 , 行 愈 伤 组 织 诱 导 和 继 代 培 养 研 究 。 伤 Ta u mei a.i s 嫩 k 进 愈 组 织诱 导 以 MS为基 本 培 养 基 , 代 培 养 以 MS和 B 为 基本 培 养 基 , 别 添 加 不 同 浓 度 和 组 合 的 细 胞 分 裂 素 (一 继 。 分 6 B T Z K 2i) 生 长 素类 激 素 ( A、 D 、 T、- 、 p NAA、 ,一 , 24D) 和水 解 乳 蛋 白 、 性 碳 等 抗 褐 化 试 剂 , 察 其 对 愈 伤 组 织 诱 导 活 考 和继 代 培 养 的 影 响 。 结 果 表 明 , 地 亚 红 豆 杉 嫩 茎 有 很 强 的分 生 能 力 , 曼 比嫩 叶更 易 于 诱 导 愈 伤 ; 培 养 基 MS 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 和浓 度 对 愈 伤 化 诱 导 及 其 愈 伤 组 织 继 代 增 殖 培 养 的 影响, 为 生产 红 豆 杉 试 管 苗 和 实 现 紫 杉 醇 工 业 化 生 产 提
供 一 定 的技 术 参 考 。
NA A5 . 0 mg / L分 别 进 行 愈 伤 诱 导 试 验 , 基 础 培 养 基 为 B, 5 ( 去掉 C u 抖的 B 5培 养 基 )+ AC O . 5 g / L+ 酪 蛋 白 l g / L +蔗 糖 2 0 g / L +琼脂 8 g / L , 每 个 处 理 接 种 愈 伤 组 织 l 6只 试 管 , 培养 3 0 d观 察 愈 伤 生 长情 况 并 称 其 鲜 重 , 并 计 算 愈 伤 组 织 生 长 值 和 愈 伤 组 织 生 长 指 数 。其 中 , 愈 伤组织生长值 ( mg ) =收 获鲜 重 一接种 鲜重 , 愈 伤 组 织
试 验 以南 方 红 豆 杉 的嫩 茎 为 外 植体 , 探讨 了 不 同 激 素 组
2 . 2 不同激素对红豆杉愈伤组织细胞继代增殖影响
2 . 2 . 1 探 讨 NAA 对 愈 伤 组 织 继 代 增 殖 的 影 响
在 试 验 基 础 上 ,提 高 NAA 浓 度 ,并 搭 配
KT O . 5 ag r / L, 选 用 NAA3 . 0 mg / L、 NAA4 . 0 mg / L、
由 于 红 豆 杉 生 长 极其 缓 慢 , 种 子 存 在 休 眠 与 后 熟 难
以繁 殖 , 内生 菌种 类 与 数 量 多 , 愈 伤 组 织 易 褐 变 及 生 长 不 稳 定 和 紫杉 醇市 场 需 求 大 、 利 润高 , 因 此 通 过 体 外 植
物 组 织 培养 获 得试 管 苗 运 用 于 观 赏 盆 景 、 工 业 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和 细 胞 悬 浮 培 养 高 产 紫杉 醇都 有 巨 大 的科 研 、 商 业 前 景 。本
2 0 1 3 年1 月
J o u r n a l o f G r e e n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绦 色料 技
第 1期
不 同激素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 的影 响
韩晓红, 李 磊, 段春红
( 武 汉 生物工 程 学院 生物 工程 系, 湖北 武 汉 4 3 0 4 1 5 )
2, 4 一 D 1 . 0 + 6 一 BA 1 . 0
( T a x u s ) 植 物 的 总称 ] , 从 中提取 的紫杉醇 以其独 特 的
治癌 机 理 和疗 效 显 著 而 风靡 全 球 , 从 而 促 成 了世 界 性 开 发 红 豆 杉 和提 取 紫杉 醇 的新 潮 流 。全 球 共 有 1 1种 红 豆
5 mg / L +蔗 糖 2 0 g / L +琼脂 8 g / L +AC l g / L +酪蛋 白 l g / L, 但 高浓度的 2 , 4 一D 易使 愈 伤 组 织褐 化 。为 了
减 缓 愈 伤 组 织 褐化 和使 细 胞 持 续 增 殖 , 继 代 时 选 用 NAA 替 代 2 , 4 一D, 继代培 养的最佳 培养基 为 : B, 5 ( 去 掉C u 2 +的 B 5培 养 基 ) +NAA 4 . O mg / L+ K TO . 5 mg / L+蔗 糖 2 0 g / L +琼 脂 8 g / L + AC 0 . 5 g / L +酪 蛋 白
l g / L。
关键词 : 南方红豆杉 ; 愈伤组 织; 诱导 ; 增 殖
中图 分 类 号 : Q9 4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9 4 4 ( 2 0 1 3 ) 0 1 — 0 1 7 3 — 0 3
1 引 言
红 豆杉 ( T a x u s ) 是 红 豆杉 科 ( Ta x a c e a e ) 红 豆 杉 属
杉, 分 布 于 北 半球 的 温 带 及 亚 热 带 地 区 , 在 我 国有 4个
品种 及 1个 变 种 : 东 北红豆杉 ( T. c u s p i d a t a ) 、 云 南 红 豆 杉( 丁. y u n n a n e n s i s ) 、 西 藏红豆杉 ( T. wa l l i c h i a n a ) 、 中 国 红 豆 杉 (丁 . c h i n e n s i ) 、 南 方红 豆杉 ( c h i n e n s i s v a r —
摘要 : 以 南方 红 豆 杉 ( T . c h i n e n s i s v a r m a i r e i ) 的嫩 茎 为 外 植 体 , 探 讨 了不 同激 素 对愈 伤 组 织 诱 导 及 继 代 增 殖 的影 响 。 结果 表 明 : 以嫩 茎 为 外 植 体 , 愈 伤组 织 诱导 的 最佳 培 养基 为 : B 5 +2 , 4 ~D 2 . 0 mg / I +6 一B A0 .
表 1 红 豆 杉 愈 伤 组 织诱 导 的激 素 设 计
培 养 基 编 号 激素水平/ ( mg / L )
2, 4一 D 1 . 0+ 6 一 BA 0 . 5 2, 4一 D 2 . 0+ 6 一 BA 0 . 5 2, 4一 D 3 . 0+ 6 一B A 0 . 5
2, 4 一 D 2 . 0+ 6 一 BA 1 . 0 2, 4一 D 3 . 0+ 6 一 BA 1 . 0
NAA 1 . 0+ 6 一 BA 0 . 5
ma i r e i ) , 其 中 中 国 红 豆 杉 和 南 方 红 豆 杉 为 我 国 所 特
有 。
NAA 2 . 0+ 6 BA 0 . 5 NAA 3 . 0 + 6一 BA 0 . 5 NAA 1 . 0 + 6一 BA 1 . 0 NAA 2 . 0 + 6一 BA 1 . 0 NAA 3 . 0 + 6一 BA 1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