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汽车发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汽车发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汽车发动机通用技术条件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汽车发动机的通用技术条件,以确保发动机的性能和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本文档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汽车发动机,包括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和混合动力发动机。

2. 技术要求2.1 性能指标- 最大功率: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不得低于指定数值。

- 最大扭矩:发动机最大输出扭矩不得低于指定数值。

- 燃油经济性: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应在合理范围内。

- 排放标准:发动机排放的废气污染物应符合国家标准。

- 噪音标准:发动机在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应符合国家标准。

2.2 结构设计- 发动机结构应合理,方便维修和保养。

- 冷却系统设计应确保发动机在正常运行温度范围内。

- 润滑系统设计应确保发动机各部分的润滑充分可靠。

- 燃油供给系统应能够满足发动机的需求,并确保燃油的供给稳定。

2.3 材料选择- 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应采用优质材料,确保其强度和耐久性。

- 材料选择应考虑环境因素,如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

- 使用的密封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耐久性。

2.4 工艺要求- 发动机的生产工艺应符合标准要求,确保生产过程可控。

- 各个工艺环节应严格按照设计规范操作,确保质量稳定可靠。

3. 测试和验收3.1 静态测试- 发动机应通过相关的静态测试,如性能测试和耐久性测试。

- 静态测试应覆盖发动机的各个性能指标,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3.2 动态测试- 发动机应通过相关的动态测试,如加速测试、怠速测试和低温启动测试。

- 动态测试应模拟实际使用场景,确保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性能稳定可靠。

3.3 验收标准- 发动机的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关的验收标准,确保发动机质量可靠。

- 各项指标的测试结果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

4.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汽车发动机的通用技术条件,涵盖了性能指标、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工艺要求以及测试和验收等方面的要求。

按照本文档的要求设计、生产和测试发动机,将有助于确保发动机的性能和质量达到标准要求,提高汽车整体品质和性能。

通用技术要求

通用技术要求
2.H7销孔位置度Φ0.04mm,轴线和基准面垂直度0.05mm,销孔粗糙度1.6.
技术要求:
1.棱边倒钝
2.发黑处理
3.淬火处理HRC42-48
技术要求:
1.棱边倒钝
2.发黑处理
3.调质处理217-256HB
技术要求:
1.淬火处理HRC42-48
2.尖角倒钝,表面镀锌处理
3.未住公差IT12级。
技术要求:(装配)
1.各零件,外购件须经检验合格方可装配
2.装配前将各零件清除焊渣和毛刺并清洗干净,配合面不能有任务杂物
3.各运动件运转灵活,不得有阻滞现象
4.紧固处应牢固可靠,不得松动。
技术要求:
1.
技术要求:
1.安装面涂防锈油,其余喷漆处理:
2.未注公差IT12
3喷漆时做好螺纹保护。
技术要求:
1.尖角倒钝,未注倒角C1
2.保证焊接强度和外观,不得有焊接缺陷
3.焊后去应力处理,然后机加工
4.非安装面喷漆处理: ,安装面涂防锈油
1

通用技术作品设计要求

通用技术作品设计要求

通用技术作品设计要求
通用技术作品设计要求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需求:明确作品的基本功能和特点,包括需要实现的功能模块、交互界面等。

2.技术要求:根据作品的性质和功能需求,确定所需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标准,例如软件、硬件、网络等。

3.界面设计:设计作品的用户界面,包括界面布局、交互方式、图标和颜色等要素,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操作使用。

4.性能要求:对作品的性能进行明确要求,例如响应时间、速度、稳定性、可靠性等。

5.安全要求:确保作品的安全性,例如用户信息保护、权限管理、防止黑客入侵等。

6.可扩展性:考虑作品的可扩展性,以便在后续开发中能够添加新功能或适应不同的环境需求。

7.可维护性:设计作品结构合理,易于维护和修复bug,以提高作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8.使用性要求:将用户体验放在首位,确保作品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易于学习和使用。

9.法律合规性:作品的设计和实施要遵守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权益和违反相关司法政策。

以上是通用技术作品设计的一些基本要求,具体还需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进行细化和规划。

机械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机械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机械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1. 引言
机械设备通用技术条件是指适用于各种机械设备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指导,帮助制定机械设备的通用技术条件。

2. 技术要求
以下是机械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的主要技术要求:
- 可靠性要求:机械设备应具备稳定的性能和可靠的操作,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 安全要求:机械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规,确保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 效率要求:机械设备应具备高效的工作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

- 环境要求:机械设备应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并具备必要的防尘、防水和防腐蚀能力。

- 维护要求:机械设备应易于进行维护和保养,减少故障和停机时间。

3. 技术规范
为了确保机械设备的质量和性能,以下是通用技术条件的技术规范:
- 设计要求:机械设备的设计应合理、可行,并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 材料要求:机械设备所使用的材料应具备足够的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能力。

- 制造要求:机械设备的制造过程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工艺和制造标准,确保产品质量。

- 检测要求:机械设备应通过相关的检测和测试,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符合规定标准。

- 标志要求:机械设备应标示清晰的产品标志和相关的技术信息,方便使用和维护。

4. 应用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各类机械设备的制造商、设计师和用户,以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

5. 结论
机械设备通用技术条件是制定机械设备的基本依据,通过遵守
相关的技术要求和规范,可以确保机械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达到预期。

制造商、设计师和用户应在制定和使用机械设备时参考本文档,提
高机械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

通用技术要求

通用技术要求
±
±
120-400
±
±
400-1000
±
±2
1000-2000
±
±3
2000-4000
±2
±4
4000-8000
±3
±5
8000-12000
±4
±6
±5
±7
±6
±8
圆角半径、倒角高度未注公差 mm
公称尺寸
加工方法
切削加工
冷作成形
(≤)
±
±
3-6
±
±1
6-30
±1
±2
30-120
±2
±4
120-400
15MnV
≤32
不预热
不处理或560-590,630-650回火
15MnTi
>32
≥ 100
不处理或560-590,630-650回火
14MnMoNb
>32
≥ 100
不处理或560-590,630-650回火
15MnVN
≤32
15MnVTiRE
>32
>100
18MnMoVNb

4.不封闭的箱形结构内表面, 在组焊前必须涂厚度60-80μm防锈漆, 封闭的箱体结构件内表面
不涂漆 .
5.溜槽、漏斗、裙板内表面、平衡的重箱内表面、安全罩内表面、封闭箱且在运输过程中是敞开
的内表面等,必须涂厚度60-80μm防锈漆.
6.涂层的检查项目及方法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5、切削加工件通用技术要求(JB/
滚动轴承装配修帮尺寸 mm
轴承外径D
bmax
hmax
≤120
10
120-260
15

国标材料通用技术要求

国标材料通用技术要求

国标材料通用技术要求1.Q245R、Q345R应满足GB/T 713-2014要求,热轧状态供货;壳体厚度大于36mm的供货状态为正火。

厚度大于60mm的钢板应每张热处理钢板进行拉伸和V型缺口冲击试验。

厚度大于80mm 正火或正火加回火状态使用的钢板应增加一组在厚度1/2处取样的V 型缺口冲击试验。

2.16MnDR应满足GB/T 3531-2014的要求,材料供货状态为正火,应进行-40°C夏比(V型缺口)低温冲击试验,三个标准试样平均冲击吸收能量不低于47J,允许有一个试样低于47J,但不得低于33J。

厚度大于20mm时,应逐张进行超声检测,按NB/T47013.3-2015 ,Ⅱ级合格。

厚度大于60mm的钢板应每张热处理钢板进行拉伸和V型缺口冲击试验。

厚度大于80mm正火或正火加回火状态使用的钢板应增加一组在厚度1/2处取样的V型缺口冲击试验。

3.09MnNiDR应满足GB/T 3531-2014的要求,材料厚度小于等于36mm时,供货状态为正火;厚度大于36mm时,供货状态为正火加回火。

应进行-70°C夏比(V型缺口)低温冲击试验,三个标准试样冲击吸收能量平均值不低于60J,允许有一个试样低于60J,但不得低于42J。

厚度大于20mm时,应逐张进行超声检测,按NB/T47013.3-2015 ,Ⅱ级合格。

厚度大于60mm的钢板应每张热处理钢板进行拉伸和V型缺口冲击试验。

厚度大于80mm正火或正火加回火状态使用的钢板应增加一组在厚度1/2处取样的V型缺口冲击试验。

4.15CrMoR应满足GB/T 713-2014的要求,材料供货状态为正火加回火;厚度大于25mm时,应逐张进行超声检测,按NB/T 47013.3-2015 ,Ⅱ级合格。

厚度大于60mm的钢板应每张热处理钢板进行拉伸和V型缺口冲击试验。

厚度大于80mm正火或正火加回火状态使用的钢板应增加一组在厚度1/2处取样的V型缺口冲击试验。

最新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基本要求(常规)13条

最新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基本要求(常规)13条

最新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的准备第1条认真学习教育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理解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第2条树立大学科理念、整合学校资源。

把各门科学知识、劳动教育的实施链接到技术课程中来,让课程更有灵动性、实践性和知识趣味性。

第3条充分走进学生、靠近学生,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伙伴。

通过与学生交谈、以及技术实验活动等拉近学生距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呵守孩子,支持和鼓励孩子对科学的探究。

第4条规划制定好学年和学期教学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合理规划学生的实践技术课程,做好相应的软件和硬件的准备。

二、教学的指导第5条收集本节相关的技术创新活动,用创新点亮课堂,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层层深入,不断抽丝剥茧,在任务的推进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第6条通用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工程思维和物化能力。

在理论知识学习时,最好准备与之相关的小制作、小发明,引导学生对生活思考,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来认识学习知识。

第7条“讲练结合”为理论知识学习的主要方式,而“做中学”是实践课程最有效的措施。

在进行课程结构设计时,要选择好案例,设置好任务,合理安排好时间,让学生都能体验“做中学”的乐趣。

第8条技术课程要有技术的味道,人文的情怀。

课堂的任务活动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一般3—6人为一组,让学生自己分工协作,共同完成。

通过作品的设计、制作、展示、解说等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精神,张扬学生特长优势。

第9条建议每次课程都有一个任务主线,在该主线的统领下完成课程的设计,从提出问题,确定任务始入,让学生顺着溪流进入大海,在分析与探究中生成智慧,形成影响其终生的学习源泉。

三、教学的评价第10条让课程起伏有序、张弛有度,一节课可设计3-4个反馈环节,及时了解学生状态,并作好记录,下课时多给予鼓励性的总结评价。

第11条理论知识的检测最好在线完成,不给学生增加课外作业。

如果有条件学校,可建议使用问卷星设计检测内容,学生当场作答,当场考核。

高中通用技术基本要求

高中通用技术基本要求

高中通用技术基本要求
1. 理论基础
- 熟悉通用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基本知识。

- 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 掌握科技创新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2. 实践能力
- 具备科学实验基本技能,能在实验中观察、记录数据和分析
实验结果。

- 熟悉一些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能正确操作仪器进行实验和
检测。

- 具备简单科技制作能力,能根据要求制作一些实用的科技产品。

3. 信息素养
- 具备信息检索能力,能有效获取和利用科技领域的相关信息。

- 能分辨和评价各种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 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处理和表达。

4. 创新思维
- 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提出创新的科技方案和
设计。

- 能运用科技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创新实践能力。

- 培养对科技创新的敏感性和兴趣,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和竞赛。

5. 伦理意识
- 理解科技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关系。

- 具备科学道德和安全意识,能在科技实践中遵守规范和法律。

- 积极关注科技发展的伦理和社会影响,提倡可持续发展和社
会责任。

以上是高中通用技术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
全面发展科技素养,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做好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115. 1品5 种 1. 115. 116. 1件6 和 能 进 1. 1品6 质 1. 117. 17
共9页 第4页
输 部 1. 1其7 它 许 散 1. 117. 117. 1其7 它 和 产 1. 1坯7 混 1. 1有7 关 1. 1装7 ) 材 及 1. 117. 1木7 材 1. 117/ 21. 1于7 者 1. 1分7 别 1. 127 机 2. 12. 2下 : 2. 21.1 8载0 荷
共9页 第9页







◇ 1. 71.. 71.. 71.. 71.. 81. 81.. 91. 91.. 91.. 91.. 91.. 91.. 9长. 方 1. 91.. 110. 110. 110. 1滑0 点 1. 111. 1其1 中 1. 1总1 厚
共9页 第3页
1. 1并1 作 1. 1试1 车 1. 111. 112. 1备2 需 1. 112. 113. 1题3 暴 1. 113. 113. 114. 1品4 标
一 通 1 设 1. 11. 1F. 级 1. 11.. 1有. 明 1. 1刨. 等 1. 1加. 工 1. 11.. 21. 21.. 21.. 21.. 2技. 术 1. 2术. 条 1. 2漆. 要 1. 31. 31.. 41. 41.. 41.. 51. 5生. 器 知 名 1. 5.
共9页 第1页
共9页 第5页
2. 22.. 2应. 采 2. 22.. 22.. 22.. 2测. , 2. 22.. 2质. 为 2. 22.. 2为. 126. 32. 4测 信 故 障 2. 5捕 捉 操 作 2. 6样 架 2. 72. 8具 备





设 2. 9
共9页 第6页
撑 开 80 02m. 1驱0 动 都 必 3 钢 3. 1栓 。 3. 2要 专 采 用 3. 3其 表 未 焊 剂 。 3. 4计 单 3. 5等 ) 准 的 3. 63. 7漆 在 3. 8规 定 3. 93. 9.◇量◇◇清◇
共9页 第7页
纹 ◇ ◇ ◇ 钢 ◇ ◇ 长 3. 9. ◇ ◇ 工 ◇ 的 ◇ ◇ 毛 ◇ 方 3. 9. ◇ ◇ ◇ 3. 9. ◇ ◇ 3. 9. ◇ ◇ 3. 9. ◇ 结 ◇
共9页 第8页
动 《 3. 9桁. 架 ◇ ◇ ◇ 装 4 安 ◇ ◇ ◇ ◇ ◇ ◇ ◇ ◇ ◇ ◇ ◇ ◇ ◇ ◇ ◇ ◇ ◇
1. 51.. 51.. 51.. 51.. 51.. 51.. 61. 6压. 力 士 乐 1. 6应. 用 1. 61.. 61.. 6便. 于 标 明 1. 6过. 滤 1. 6用. 法 1. 61.. 61.. 6测. 表 1. 61.. 61.. 61.. 61.. 71. 7.


共9页 第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