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文字版

合集下载

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寓言故事的成语狐假虎威、三顾茅庐、叶公好龙、入吾彀中、天衣无缝、侃侃而谈、买椟还珠、老马识途、必恭必敬、沉鱼落雁、草船借箭、七步之才、千人所指、覆水难收、门庭若市、开天辟地、不寒而栗、门可罗雀、滥竽充数、坐井观天、一衣带水、程门立雪、人人自危、千金市骨、大腹便便、三令五申、各得其所、背水一战、不堪回首、南辕北辙、别有天地、乘人之危、如释重负、九牛一毛、不可救药、一暴十寒、东施效颦、马革裹尸、开卷有益、一鸣惊人、一字千金、病入膏肓、不名一钱、困兽犹斗、后生可畏、牛鼎烹鸡、毛遂自荐、拔山举鼎、曲突徙薪、梁上君子、怒发冲冠、伤风败俗、囫囵吞枣、奉公守法、画龙点睛、双管齐下、博士买驴、名落孙山、克勤克俭、博而不精、不遗余力、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刻舟求剑、滥竽充数、亡羊补牢、井底之蛙、自相矛盾、买椟还珠历史故事移花接木从前有个花匠辛苦一年赚不到什么钱,一天他突发奇想,他把两种普通花的枝条嫁接起来培育出一种漂亮的花,卖了一个好的价钱。

一哄而散清朝时杭州府仁和县财主袁凤宾的儿子袁绍芬是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公子哥儿,他生性好赌,与赌家沈七欠下272银圆。

薏苡明珠东汉初年大将马援率军远征越南,在交趾采了很多薏苡果子,该果子可以强身健体,抵抗瘴气的侵袭,形状像夜明珠一样。

一团和气宋代洛阳理学家程颢倡导“主敬存诚”的观念,表面上宣扬孔孟之道,实际上兼采佛老之学,他死后,文彦博给他题墓碑“明道先生之墓”。

一挥而就公元1256年,20岁的'文天祥到临安参加进士考试,题目是评论当时的政治问题,文天祥作文时连草稿也不打,一动笔就写,洋洋洒洒,因祸得福古代塞北的一老汉家的马跑到长城外面胡人那边去了,乡亲们安慰他,他说这不一定是坏事,几天后走失的马带回几匹烈马回来。

言归于好三国时期,曹丕称帝,东吴孙权也想成就帝业就投靠他,曹丕封他为吴王,还想立他的儿子孙登为太子。

孙权派沈珩送去很多珠宝与香料。

异军突起秦朝末年,东阳狱吏陈婴杀了东阳县令宣布起义,迅速壮大到二万多人。

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

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

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夸张但又独具幽默讽刺意味,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

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1:噤若寒蝉东汉末期,有一个叫杜密的人,为人厚道,做官清廉,刚正不阿,依法办事。

他任太守等职期间,参加打击宦官集团斗争时,执法严明,对宦官子弟有恶必罚,有罪必惩。

随着年岁渐高,杜密告老还乡。

常言道“无官一身轻”,但杜密仍十分关注国事,他经常去拜访颍川的太守和阳城县令等地方官员,一起议论天下大事,并不断向官方举荐本地官吏民众的好人好事,批评和揭发坏人坏事。

当时,有个叫刘胜的官吏是杜密的同乡好友,刘胜原任蜀郡太守,后来也辞官还乡。

刘胜的为人与杜密迥然相反。

这个人辞官回到家乡以后,便奉行明哲保身的思想,整日里闭门谢客,不问政事,对好人坏人一概不闻不问。

有一次,杜密又来到颍川太守王昱的府上,反映乡间的一些情况。

言谈话语间,王昱向杜密谈起刘胜的情况,称赞刘胜是个“清高之士”,是个“好好先生”,他对乡里的事情不闻不问的晚年生活方式颇受地方官员们的称赞。

杜密听出来王昱这番话的用意,名为表扬刘胜,实则批评自己“好管闲事”。

杜密便直言道:“刘胜原本是一位大夫,像他这样地位很高的人,应当为国为民多做些事情。

但是他对好人不予举荐,对恶人坏事不敢揭露批评,明哲保身,就像冷天的知了一声不吭。

他只求自己平安无事,却对国家不负责任。

这样的人实际上是个罪人,有什么可称赞的呢?!而我与他相反,我发现贤人就向你们推举,发现坏人坏事就向你们揭发,使你们能够惩罚分明,扬善除恶,这不也是为国家尽了一点个人的微薄之力嘛!”听了这番话,王昱这才看出了杜密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在惭愧之余,十分敬佩杜密的高风亮节,此后,对杜密就更加敬重和厚待了。

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2:竭泽而渔春秋时期,晋国为了援助宋国,和楚国在城淄(今山东淄县南)打了一仗。

当时,论实力楚国占着明显的优势。

晋文公见楚军来势汹汹,就问他的舅舅狐偃说:“楚兵多,我兵少,这一仗该怎样打才能取胜呢?”狐偃回答说:“我听说善于打仗的人,不厌欺诈。

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通用16篇)_1

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通用16篇)_1

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通用16篇)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1惊弓之鸟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出名的射箭能手叫更羸(genglei)。

有一天,更羸跟随魏王到郊外去游玩。

玩着玩着看见天上有一群鸟从他们头上飞过,在这群鸟的后面,有一只鸟吃力地在追赶着它的同伴,也向这边飞来。

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飞着的鸟射下来。

”“会有这样的事?”魏王真有点不相信地问。

更羸说道:“可以试一试。

”过了一会儿,那只掉了队的鸟飞过来了,它飞的.速度比前面几只鸟要慢得多,飞的高度也要低一些。

这只鸟飞近了——原来是只掉了队的大雁,只见更羸这时用左手托着弓,用右手拉着弦,弦上也不搭箭。

他面对着这只正飞着的大雁拉满了弓。

只听得“当”的一声响,那只掉了队正飞着的大雁便应声从半空中掉了下来。

魏王看到后大吃一惊,连声说:“真有这样的事情!”便问更羸不用箭是凭什么将空中飞着的鸟射下来的。

更羸笑着对魏王讲:“没什么,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

”“你是怎么知道这只大雁是受过了箭伤的呢?”魏王更加惊奇了,不等更羸说完就问。

更羸笑着连续对魏王说:“从这只大雁飞的姿态和叫的声音中知道的。

”更羸接着讲:“这只大雁飞得慢是它身上的箭伤在作痛,叫的声音很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已很久了。

旧的伤口在作痛,还没有好,它心里很可怕。

当听到弓弦声响后,更可怕再次被箭射中,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

它心里原来就可怕,加上拼命一用劲,原来未愈的伤口又裂开了,痛苦难忍,翅膀再也飞不动了,它就从空中掉了下来。

”故事中的大雁听到弓弦声响后就惊惶万分,是因为它身上受过箭伤。

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2一叶障目楚国有个穷书生,在家闲居时,读了《淮南子》,看见上面记载:“得到了螳螂捕蝉时遮挡自己的树叶,可以用来隐身。

”于是,他就到树下仰着头查找这种叶子。

他看见一只螳螂正躲在一片叶子后面伺机捕蝉,就去采摘这片叶子。

突然叶子落到了树下,和树下原有的落叶混在一起,分辨不清了,他只好扫了几斗落叶带回家里,然后一片一片地拿起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的妻子:“你看得见我吗?”他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

四字寓言故事大全

四字寓言故事大全

四字寓言故事大全
四字寓言故事有:疑邻盗斧、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叶公好龙、亡羊补牢、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井底之蛙、刻舟求剑、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对牛弹琴、画龙点睛、画蛇添足、打草惊蛇、指鹿为马、守株待兔、买椟还珠、南辕北辙、滥竽充数、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守株待兔、亡羊补牢、杯弓蛇影、鹤立鸡群、叶公好龙、狐假虎威、画龙点睛、井底之蛙、黔驴技穷、邯郸学步、班门弄斧、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塞翁失马、庖丁解牛、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南辕北辙、望洋兴叹、守株待兔、掩耳盗铃、自相矛盾、画蛇添足、引狼入室、亡羊补牢、买椟还珠、刻舟求剑、叶公好龙、狐假虎威、画龙点睛、井底之蛙、黔驴技穷、滥竽充数、对牛弹琴、买椟还珠、打草惊蛇、南辕北辙、画蛇添足、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塞翁失马、庖丁解牛、东施效颦等。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四字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精准、生动的形式,传达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而当这些成语配以故事时,就变成了更为生动形象的寓言,更便于我们理解和记忆。

下面就为大家讲述几个有趣的四字成语寓言故事。

1. 井底之蛙在古代,有一只蛤蟆生活在一个很深的井里,井深无法爬出去。

这只蛤蟆因长期生活在井底,只看到了井口的一片天空,以为这就是整个世界的范围。

它不知道世界还有其他的景象,也不知道自己有多么的渺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井底之蛙是那些眼界狭窄、思维僵化的人的代表。

他们缺乏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而只看到自己熟悉的一小部分。

我们要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储备,才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

2. 杯弓蛇影小明喜欢喝茶,他拿着茶杯往嘴里一喝,发现一个弯曲的影子在杯子的底部。

他想象那是一条蛇,就赶紧把杯子扔了。

而这时,他回头一看,却发现影子是由杯子旁的一支弯曲的弓形花枝投射出来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杯弓蛇影是那些乱猜测、多想无凭的人的代表。

我们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不要过度解读事物,避免自己的想象成为了现实。

3. 狗急跳墙有一只贼偷了一块牛肉,被一只狗看到了。

因为跑不过狗,贼只好跳到了一堵墙上。

狗也跳上了墙,准备咬住贼。

可是,贼在墙上急匆匆地往下跳,而狗跳起来却到不了墙的另一边。

最后,狗不得已只好放弃了追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狗急跳墙是那些做事不慎重,忙于应付的人的代表。

遇到问题要冷静分析,不能因为一时的短视而做出错误的选择,否则会陷入更为被动的局面。

4. 纸上谈兵两个人在商量抵御敌人的方法,其中一人说:“我们可以打一张地图,分析敌军兵力和进攻路线,然后来个围魏救赵。

”另一个人却反驳道:“你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知道实战情况的复杂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纸上谈兵就是那些只会口舌,不会实际操作的人的代表。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我们要在实际操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进行空谈。

5. 纸贵洛阳古时候,洛阳是一座著名的大城市,文化底蕴丰厚。

寓言故事四字成语_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四字成语_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四字成语教材中的有着深厚的思想内容,包含着深刻的哲理,需要学生去思考其言外之意、领悟其真正的内涵,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寓言故事四字寓言故事四字成语:杞人忧天在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有一个杞国人,总是担心有一天会突然天塌地陷,自己无处安身。

他为此事而愁得成天吃饭不香,睡觉不宁。

后来,他的一个朋友得知他的忧虑之后,担心这样下去会损害他的健康,于是特意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一些积聚的气体而已。

而气体是无处不在的,比如你抬腿弯腰,说话呼吸,都是在天际间活动,为什么你还要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杞国人听了,仍然心有余悸地问:“如果天是一些积聚的气体,那么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不会掉下来呢?”开导他的朋友继续解释:“太阳、月亮、星星,也都只是一些会发光的气团,即使掉下来了,也不会伤人的。

”可是杞国人的忧虑还没有完,他接着问:“那要是地陷下去了呢?又该怎么办?”他的朋友又说:“地,不过是些堆积的石块而已,它填塞在东南西北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没有石块。

比如,你站着踩着,都是在地上行走,为什么要担心它会陷下去呢?”杞国人听了朋友的这一番开导之后,终于放下心来,十分高兴。

他的朋友也为他不再因无端的忧愁而伤身体,感到了欣慰。

其时,有位楚国的思想家名叫长卢子的,在听说了杞国人和朋友的对话之后,不以为然,他笑着评论道:“那些彩虹呀,云雾呀,风雨呀,一年四季的变化呀,所有这些积聚的气体共同构成了天;而那些山岳呀,河海呀,金木火石呀,所有这些堆积物共同构成了地。

既然你知道天就是积气,地就是积块,你怎么能断定天与地不会发生变化呢?依我看,所谓天地,不过是宇宙间的一付小小物体,但它在有形之物中又是最大的一种,其本身并未终结,难以穷尽;因此人们对这件事也很难想像,不易认识,这都是很自然的。

杞国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这确实有点想得太远;然而他的朋友却说天塌地陷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也不对。

天与地不可能不坏,而且终究是要坏的,有朝一日它真的要坏了,人们又怎么能不担心呢?”对于这场争论,战国时的郑人列御寇也有说法。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因为,每个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典故,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通过这一个个的成语故事,我们不仅理解了成语的意思,还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宝贵的文化遗产、高超的智慧.下面就是有关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四字成语寓言故事:诚心所致熊渠子是楚国人,从小决心要练就过硬的射箭本领。

15岁那年,熊渠子辞别父母外出,拜名师学射。

开始时,老师既不给他弓,又不给他箭,而是让他举石锁,熊渠子尽管不理解老师的用意,但是他想,既然老师让他这么做,那总是有道理的。

于是他十分认真地用两只手轮换着将50斤重的大石锁一次又一次举起来。

起初手还发抖,一年后,便举重若轻,50斤重的石锁在熊渠子手里已不算什么,老师便给他换成100斤的石锁继续苦练臂力。

5年后,当熊渠子能举起300斤重的大石锁时,老师交给他一把大硬弓,还是没给他箭,老师让他每天对着目标瞄准,拉开弦和放开弦时双手不能有丝毫的颤动。

熊渠子按照老师的教导又练了3年空弦,老师终于拿出箭来。

这时候的熊渠子除了有强大的臂力外,还练就了一副敏锐精细的眼力,他在老师的指导下,抬弓搭箭,对准目标,百发百中,不论是空中的飞禽还是地上的走兽,就连敏捷的野兔子,只要被熊渠子的弓箭瞄准,便都是箭飞靶落,飞禽走兽都不在话下。

更为精彩的是,熊渠子百步开外举箭穿杨的本领,使他成为远近闻名的神射手。

25岁那年,熊渠子告别师父回家乡,一路上晓行夜宿。

这一天走在路上,行至一片荒郊时已是夜问。

突然,他看见前面正有一只老虎伏在路边,熊渠子冷不防吓出一身汗,他立刻下意识地抽出箭来,拉开硬弓,奋力朝老虎射去,不偏不斜正好射中。

熊渠子赶紧爬下等待老虎作垂死挣扎。

好一会过去了,老虎一点声响也没有,熊渠子想,老虎怎么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死了呢?待他走近一看,哎呀,哪里是什么老虎,原来射中的竟是躺在路边的巨石,而且射出的箭有大半截已深深扎进石头中了。

带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_寓言故事

带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_寓言故事

带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脍炙人口,它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而动物寓言故事更耐人寻味,那么关于四字的寓言故事你知道的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带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带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篇一:一误再误宋太祖病危时,他果然按照的遗嘱,不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嘱咐把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即宋太宗。

仍是在宋太祖在位时,老四赵廷美就被封为魏王,宋太宗做了皇帝后,又让他做了开封府尹。

赵廷美从小就爱出风头,刚愎自用,跟着年纪的增加,他变得更加骄横专横,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也奈何不了他。

他也晓得母亲的遗言,当初见三哥赵光义做了天子,二心想三哥早点逝世掉,好把皇位传给他。

后来,他看宋太宗身体很好,短期内很少有继位的可能,便打算用诡计手腕篡夺皇位。

一天,宋太宗赵光义把宰相赵普找来磋商,咨询他对传位问题的见解,问他自己应当把皇位传给儿子呢还是服从他母亲的志愿,把皇位传结弟弟魏王。

赵普说:“陛下,太祖皇帝没有把皇位传给他儿子,而把皇位传给了你,这样做已经错了;假如您再把皇位传给魏王,而不传给自己的儿子,那不是一误再误,一错再错吗?”宋太宗听了,这才消除了把皇位传给魏王的动机。

后来有人举报魏王赵廷美阴谋造反,赵普又对太宗说:“魏王心怀不轨,能够把他放逐到边远处所去,避免他动员叛乱。

”宋太宗服从了赵普的看法,削去了赵廷美魏王的封号,把他贬到边远的房州。

不久,赵廷美便郁郁死去。

带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篇二:两败俱伤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聪明、讲话幽默的人,名叫淳于,他知道齐宣王正准备要去攻打魏国。

便去晋见齐宣王,说:“大王,您听过韩子卢和东郭逡[qūn]的故事吗?韩子卢是天底下最棒的猎犬,东郭逡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狡兔。

有一天,韩子卢在追赶东郭逡,一只在前面拼命的逃,一只在后面拼命的追,结果呢!它们两个都跑到精疲力竭,动弹不得,全倒在山脚下死了。

这个时候,正好有个农夫经过,便毫不费力地把它们两个一齐带回家煮了吃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文字版【篇一】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文字版自相矛盾楚国有个人在集市上既卖盾又卖矛,为了招徕顾客,使自己的商品尽快出手,他不惜夸大其辞、言过其实地高声炒卖。

他首先举起了手中的盾,向着过往的行人大肆吹嘘:"列位看官,请瞧我手上的这块盾牌,这不过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锻造而成的好盾呀,质地特别坚固,任凭您用什么锋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话说得人们纷纷围拢来,仔细观看。

接着,这个楚人又拿起了靠在墙根的矛,更加肆无忌惮地夸口:"诸位豪杰,再请看我手上的这根长矛,它不过经过千锤百炼打制出来的好矛呀,矛头特别锋利,不论您用如何坚固的盾来抵挡,也会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话一经出口,听的人个个目瞪口呆。

过了一会儿,只见人群中站出来一条汉子,指着那位楚人问道:"你刚才说,你的盾坚固无比,无论什么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矛又是锋利无双,无论什么盾都不可抵挡。

那么请问:如果我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结果又将如何?"楚人听了,无言以对,只好涨红着脸,赶紧收拾好他的矛和盾,灰溜溜地逃离了集市。

楚人说话绝对化,前后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难免陷入尴尬境地。

要知道,戳不破的盾与戳无不破的矛是不可能并存于世的。

所以,我们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要做满说绝走极端。

【篇二】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文字版滥竽充数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

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

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

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不过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不过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

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

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

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

我们想要成功,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篇三】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文字版井底之蛙栖在井里的青蛙在井边碰上一只从东海而来的大鳖。

青蛙看见大鳖,便对它心满意足地吹嘘自己的惬意:"你瞧我住在这儿多么快乐呀!我从井栏上蹦进浅井,能够在井壁的缝隙里小憩。

在井水里游耍,水面就托住我的胳肢和下巴。

在软绵绵的泥地上漫步,淤泥就漫过脚背。

看看周围的红虫、小螃蟹,它们谁也不能比我自由自在。

"井蛙喋喋不休地夸耀自己的安乐:"我独自享受这口井儿,得意洋洋地站着,真是快乐极了。

"它对海鳖发话,"先生,请问您,为什么不常常来光临咱水井,游览观光一番呢?"海鳖经不住井蛙的怂恿,抵不住它的诱惑,也走到井边去瞧瞧。

谁知它的左足还没踏进井底,右足却被井栏绊住了。

它进退不得,迟疑了一会,回到了原处。

海鳖算是亲自领教了一番青蛙炫耀不已的井边环境。

它忍不住向井蛙介绍大海的景象:"我生活的大海用千里的遥远不足以形容海面的辽阔;用万尺深度不足以穷尽海底。

在大禹时代,10年中有9年遭水灾,海面也并不所以而上涨;商汤时代,8年中有7年遇旱灾,海水也并不所以而下降。

你要知道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而涨落。

这也就是我栖息在广阔东海的乐趣!"小小井蛙听了大海鳖对大海的描述,吃惊地瞪着圆圆的小眼睛,满脸涨得绯红,羞愧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人的生存环境决定人的思想理解。

通过井蛙与海鳖的交往与对话,告诫人们:只有开阔眼界,才能解放思想。

自以为是,自鸣得意往往是"闭关自守"、孤陋寡闻的结果。

【篇四】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文字版狐假虎威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转悠,突然发现了一只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能够美美地享受一顿了。

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编出一个谎言,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来当百兽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

"老虎对狐狸的话将信将疑,便问:"你当百兽,有何证据?"狐狸赶紧说:"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能够随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让你亲眼看看百兽对我望而生畏的样子。

"老虎想这倒也是个办法,于是就让狐狸在前面带路,自己尾随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处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种兽类远远地看见老虎来了,一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逃命。

转了一圈之后,狐狸洋洋得意地对老虎说道:"现在你该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兽,有谁敢不怕我?"老虎并不知道百兽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所以相信了狐狸的谎言。

狐狸不但躲过了被吃的厄运,而且还在百兽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风。

对于那些像狐狸一样仗势欺人的人,我们理应学会识破他们的伎俩。

【篇五】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文字版画蛇添足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

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

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

不过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

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

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

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

"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

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

"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为是,喜欢节外生枝,卖弄自己,结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这个画蛇添足的人吗?【篇六】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文字版杞人忧天在我国历的春秋时代,有一个杞国人,总是担心有一天会突然天塌地陷,自己无处安身。

他为此事而愁得成天吃饭不香,睡觉不宁。

后来,他的一个朋友得知他的忧虑之后,担心这样下去会损害他的健康,于是特意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一些积聚的气体而已。

而气体是无处不在的,比如你抬腿弯腰,说话呼吸,都是在天际间活动,为什么你还要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杞国人听了,仍然心有余悸地问:"如果天是一些积聚的气体,那么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不会掉下来呢?"开导他的朋友继续解释:"太阳、月亮、星星,也都仅仅一些会发光的气团,即使掉下来了,也不会伤人的。

"不过杞国人的忧虑还没有完,他接着问:"那要是地陷下去了呢?又该怎么办?"他的朋友又说:"地,不过是些堆积的石块而已,它填塞在东南西北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没有石块。

比如,你站着踩着,都是在地上行走,为什么要担心它会陷下去呢?"杞国人听了朋友的这个番开导之后,终于放下心来,十分高兴。

他的朋友也为他不再因无端的忧愁而伤身体,感到了欣慰。

其时,有位楚国的思想家名叫长卢子的,在听说了杞国人和朋友的对话之后,不以为然,他笑着评论道:"那些彩虹呀,云雾呀,风雨呀,一年四季的变化呀,所有这些积聚的气体共同构成了天;而那些山岳呀,河海呀,金木火石呀,所有这些堆积物共同构成了地。

既然你知道天就是积气,地就是积块,你怎么能断定天与地不会发生变化呢?依我看,所谓天地,不过是宇宙间的一付小小物体,但它在有形之物中又是的一种,其本身并未终结,难以穷尽;所以人们对这件事也很难想像,不易理解,这都是很自然的。

杞国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这确实有点想得太远;不过他的朋友却说天塌地陷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也不对。

天与地不可能不坏,而且终究是要坏的,有朝一日它真的要坏了,人们又怎么能不担心呢?"对于这场争论,战国时的郑人列御寇也有说法。

他认为:"说天与地会坏,是荒谬的;说天与地不会坏,也是荒谬的。

天地到底会不会坏,我们当前尚不知道。

不过,说天地会坏是一种见解,说天地不会坏也是一种见解。

这就好像活人不知道死者的滋味,死者也不知道活人的情形;未来不晓得过去,过去也不能预测未来。

既然如此,天地究竟会不会坏,我又何必放在心上呢?"毫无疑问,如果用今天的科学常识来看待天和地,我们完全能够断言,那个杞国人和他的朋友,以及古代思想家长卢子和列御寇的观点都有偏颇。

但这则故事仍然说明:对于一个时代所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人们不应该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

人生还是要豁达些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