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合集下载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汇总大全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汇总大全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汇总大全寓言故事在宏观语义结构上具有转喻特征,这使得同一则寓言故事能够生成不同的变体,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它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方便大家学习。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1【农夫献曝】从前,宋国有个农夫,家里很穷,一年到头、从早到晚在田地里忙忙碌碌地劳动,从来不曾出过远门。

他既不知道世上的富人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也从未见过本乡以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因为家里十分贫穷,这个农夫经常穿着乱麻编织的衣服,艰难地熬过严寒的冬天。

好不容易春天来了。

冰雪融化了,太阳温暖地照着大地,农夫也因此而像田地里的禾苗一样焕发了生机。

有一天,天气格外晴朗,没有一丝风。

农夫在田地里干了半晌,觉得有些劳累,便坐在田埂上休息晒太阳。

暖融融的阳光照在农夫身上,他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的温暖和舒服,简直像到了云里雾里一样,他觉得晒太阳取暖简直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享受。

他全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暖和的高楼大厦、华宅深院,也不知道有温软的丝棉袍子和贵重的狐皮大衣。

可怜的农夫回过头对妻子说:“晒太阳的暖和,真是舒服极了,世上只怕还没有什么人知道这种好处。

我们如果把晒太阳取暖的舒服享受献给国君,一定会得到一笔重赏。

你看怎么样?”农夫的妻子觉得丈夫说的有道理,也同意去向国君敬献晒太阳的办法。

于是夫妻俩抛下田间的农活回家,打算去献计领赏。

可惜的是,这夫妻二人不但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甚至连出门进城的路怎么走都不知道。

有些人被见识所局限,常常以为自己觉得了不起的事情,别人也都会认为了不起,其实他们自以为了不起的事,可能往往都是尽人皆知的微不足道的小事。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2【高枕无忧】春秋的时候,齐国有一位叫做孟尝君的人,他在家里养了三千个客人,孟尝君把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种等级!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鱼大肉、出门的时候还有车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鱼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

15个寓言故事成语

15个寓言故事成语

15个寓言故事成语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1、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

指极珍贵的东西。

2、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3、有名无实: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4、下笔成章: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

形容写文思敏捷。

5、以管窥天: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

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

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6、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

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7、羽毛未丰:丰:丰满。

指小鸟没长成,身上的毛还很稀疏。

比喻年纪轻,经历少,不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8、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

仰望海神而兴叹。

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9、异军突起:异军:另外一支军队。

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

10、以强凌弱: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11、饮醇自醉:醇:浓酒。

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

12、一鸣惊人:鸣:鸟叫。

一叫就使人震惊。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13、有备无患:患:祸患,灾难。

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14、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

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15、饮鸩止渴: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

喝毒酒解渴。

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寓言故事成语:涸泽之蛇那年夏季,久旱不雨。

严重的缺水使庄稼地裂开一道道又宽又深的口子,不少的池沼也干涸了。

原来栖息在水沼中的一些虫、鱼、蟹、蛙,能够搬迁的都搬走了。

最后还剩下两条花蛇。

它们眼看着池沼边的杂草全部枯槁,也准备另找一处安身之地。

临行之前,那小蛇对大蛇说:“你身强力壮走得快。

如果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这样目标太大。

人们一看到蛇在行动,肯定会来捕杀。

你走在我的前面,必然先遭祸殃。

因此,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

你最好背着我走。

寓言故事的成语

寓言故事的成语

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寓言故事的成语好好先生、三顾茅庐、叶公好龙、入吾彀中、天衣无缝、侃侃而谈、买椟还珠、老马识途必恭必敬、沉鱼落雁、草船借箭、七步之才、千人所指、覆水难收、门庭若市、开天辟地不寒而栗、门可罗雀、滥竽充数、坐井观天、成语故事、一衣带水、程门立雪、人人自危千金市骨、大腹便便、三令五申、各得其所、背水一战、不堪回首、南辕北辙、别有天地乘人之危、如释重负、九牛一毛、不可救药、一暴十寒、东施效颦、马革裹尸、开卷有益一鸣惊人、一字千金、病入膏肓、狐假虎威、不名一钱、困兽犹斗、后生可畏、牛鼎烹鸡毛遂自荐、拔山举鼎、曲突徙薪、梁上君子、怒发冲冠、伤风败俗、囫囵吞枣、奉公守法别开生面、力不从心、人言可畏、雕虫小技、坚壁清野、对牛弹琴、分崩离析、劳而无功画龙点睛、双管齐下、博士买驴、名落孙山、克勤克俭、博而不精、不遗余力、口蜜腹剑以邻为壑、塞翁失马、拔帜易帜、瓜田李下、克己奉公、孺子可教、人杰地灵、返老还童兵贵神速、宾至如归、风吹草动、乘兴而来、人心如面、掩耳盗铃、人琴俱亡、不远千里刻舟求剑、三折其肱、揠苗助长、分道扬镳、拔苗助长、老牛舐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给家足、妄自尊大、不自量力寓言故事的成语晏安鸩毒春秋时期,邢国遭到北方的狄人的侵略,其向齐国求救。

相国管仲立即向齐桓公报告。

齐桓公有些犹豫不决。

雁足留书汉朝时期,苏武出使西域匈奴,被匈奴扣下。

汉昭帝与匈奴和亲,要求放回苏武等,匈奴假称苏武已死。

汉使又到匈奴,常惠买通守卫趁夜与汉使见面。

眼中之钉五代时期,后唐效节指挥使赵在礼起兵反后唐庄宗,拥立明宗,被任命为义成军节度使,他滥用职权,欺压民众,经常搜刮民脂民膏。

一举千里西汉时期,刘邦当上皇帝后立吕后的儿子刘盈为太子,因为宠幸戚夫人而想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吕后听从张良的主意。

驿寄梅花南北朝时期,陆凯与范晔是很好的朋友,两人经常书信往来。

一年早春,陆凯遇到去长安的驿使,就折下一枝盛开的'梅花,托信使带给远在长安的范晔。

与寓言故事有关的成语42个

与寓言故事有关的成语42个

与寓言故事的成语42个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容。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与寓言故事有关的42个成语,欢迎大家阅读!疑邻盗斧:做人处事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能凭空猜想。

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自作聪明:自以为聪明而乱作主张。

指过高地估计自己,主观地办事。

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

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庖丁解牛: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

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起死回生:把快要死的人救活。

形容医术高明。

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杞人忧天: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

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黔驴技穷: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曲高和寡: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

旧指知音难得。

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人面兽心:面貌虽然是人,但心肠象野兽一样凶狠。

形容为人凶残卑鄙。

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不可救药:药治疗。

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

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痴人说梦:痴傻。

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

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

东施效颦:效仿效;颦皱眉头。

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

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塞翁失马: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

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

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随声附和:和声音相应。

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

寓言故事50个四字词语

寓言故事50个四字词语

寓言故事50个四字词语1. 安步当车:形容不慌不忙,从容不迫的态度。

2. 暗箭伤人: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他人。

3. 拔苗助长:比喻过于急功近利,反而坏事。

4. 拔山举鼎:形容力量巨大,英雄气概。

5. 拔帜树帜:比喻英勇善战,威震敌方。

6. 白面书生:形容文弱书生,缺乏英勇气概。

7. 白头如新:形容友情深厚,即使到老也不疏远。

8. 百发百中:形容射术精准,毫无差错。

9. 百感交集:形容心情复杂,感慨万千。

10. 百闻不如一见:形容听说的不如亲眼所见。

11. 百丈竿头:比喻修行到一定境界,仍需更进一步。

12. 百折不挠:形容意志坚定,不怕困难。

13. 败军之将:比喻失败者,难当大任。

14. 败也萧何:形容事情的结果可能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

15.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16. 半途而废:形容做事不能坚持到底。

17. 包藏祸心:形容怀着恶意,暗藏祸心。

18. 抱瓮灌畦:比喻因循守旧,不愿创新。

19. 抱薪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更严重。

20. 杯弓蛇影:形容因恐惧而产生错觉。

21. 杯水车薪:形容力量微薄,难以解决问题。

22. 背水一战:比喻不留退路,决一死战。

23. 比肩接踵: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

24. 比上不足:表示对自己的能力或成就感到不足。

25. 比下有余:表示自己的能力或成就比一般人好。

26. 鞭长莫及:比喻力量达不到或影响不到。

27. 宾至星槎落:形容客人到来,如同星星降落一般。

寓意稀客到来,格外珍贵。

28. 兵不厌权:形容作战需要权变,不必墨守成规。

29. 兵不血刃:形容作战无须流血,就获得胜利。

30. 冰消瓦解:比喻事物崩溃,消失不见。

31. 秉笔直书:形容写文章正直无私,不受外界干扰。

32. 病入膏肓:形容病情严重,无法救治。

比喻事情已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33. 拨云见日:形容除去迷雾,看清真相。

34. 拨乱反正:形容纠正混乱局面,回到正常轨道。

与寓言故事有关的词语4字成语

与寓言故事有关的词语4字成语

与寓言故事有关的词语4字成语摘要:一、寓言故事简介二、寓言故事中的成语及其含义1.掩耳盗铃2.守株待兔3.刻舟求剑4.狐假虎威三、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四、总结正文:寓言故事是通过对动物或其他生物的描绘,来表达某种道理或教训的短篇故事。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寓言故事丰富多彩,深受人们喜爱。

以下是四个与寓言故事有关的四字成语,并简要介绍它们的含义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故事讲述了一个盗贼为了掩人耳目,盗取铃铛时捂住自己的耳朵。

铃铛不响,盗贼以为别人听不见,但实际上掩耳盗铃的行为是自欺欺人。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些人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或缺点置若罔闻,企图掩饰,这时可以用“掩耳盗铃”来形容他们的自欺欺人。

二、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根上,便放弃了耕作,守着树根等待更多的兔子来撞死。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用来形容那些不想努力,只想靠运气获得成功的人。

警示人们不能指望运气,而应勤奋努力。

三、刻舟求剑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楚策一》。

故事讲述了一个楚国的人在船上不慎丢失了剑,他为了找回剑,在船舷上刻了记号,以便到达目的地时寻找。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用来形容那些不顾变化,拘泥于过去做法的人。

提醒人们要随着环境和情况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

四、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势,欺负其他动物。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用来形容那些借助别人的权势,欺压无辜的人。

警示人们要明辨是非,不要被表面的威势所迷惑。

总之,这些寓言故事中的成语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能给人们以启示。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些成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趣味性。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有: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滥竽充数、亡羊补牢、井底之蛙、自相矛盾、买椟还珠、后生可畏、程门立雪、别开生面、白头如新、不遗余力、髀肉复生、三人成虎、不贪为宝、一丘之貉、天经地义、为虎作伥、雕虫小技等。

扩展资料词语解释:1、狐假虎威:假:借。

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

后以“狐假虎威”来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战国时期《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白话翻译:荆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地区的诸侯都惧怕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没有能回答上来的。

江一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

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该吃我,上天派我做百兽的首领,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

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于是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

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2、叶公好龙: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

西晋史学家陈寿《三国志·蜀志·秦宓传》:“昔楚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天;何况于真?”白话翻译: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

寓言四字成语故事大全

寓言四字成语故事大全

寓言四字成语故事大全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有: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刻舟求剑、滥竽充数、亡羊补牢、井底之蛙、自相矛盾、买椟还珠、拔苗助长。

一、画蛇添足释义: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译文:蛇本来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它画上脚呢?二、拔苗助长释义: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

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

出处:先秦·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用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三、自相矛盾释义: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处:先秦·韩非子《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四、亡羊补牢释义: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译文:见到兔子回头叫狗去追,这不算晚;羊被偷走赶紧加固羊圈,也还不迟。

五、买椟还珠释义: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宋太祖病危时,他果然按照母亲的遗嘱,不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嘱咐把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即宋太宗。

仍是在宋太祖在位时,老四赵廷美就被封为魏王,宋太宗做了皇帝后,又让他做了开封府尹。

赵廷美从小就爱出风头,刚愎自用,跟着年纪的增加,他变得更加骄横专横,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也奈何不了他。

他也晓得母亲的遗言,当初见三哥赵光义做了天子,二心想三哥早点逝世掉,好把皇位传给他。

后来,他看宋太宗身体很好,短期内很少有继位的可能,便打算用诡计手腕篡夺皇位。

一天,宋太宗赵光义把宰相赵普找来磋商,咨询他对传位问题的见解,问他自己应当把皇位传给儿子呢还是服从他母亲的志愿,把皇位传结弟弟魏王。

赵普说:“陛下,太祖皇帝没有把皇位传给他儿子,而把皇位传给了你,这样做已经错了;假如您再把皇位传给魏王,而不传给自己的儿子,那不是一误再误,一错再错吗?”
宋太宗听了,这才消除了把皇位传给魏王的动机。

后来有人举报魏王赵廷美阴谋造反,赵普又对太宗说:“魏王心怀不轨,能够把他放逐到边远处所去,避免他动员叛乱。


宋太宗服从了赵普的看法,削去了赵廷美魏王的封号,把他贬到边远的房州。

不久,赵廷美便郁郁死去。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聪明、讲话幽默的人,名叫淳于,他知道齐宣王正准备要去攻打魏国。

便去晋见齐宣王,说:“大王,您听过韩子卢和东郭逡[qūn]的故事吗?韩子卢是天底下最棒的猎犬,东郭逡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狡兔。

有一天,韩子卢在追赶东郭逡,一只在前面拼命的逃,一只在后面拼命的追,结果呢!它们两个都跑到精疲力竭,动弹不得,全倒在山脚下死了。

这个时候,正好有个农夫经过,便毫不费力地把它们两个一齐带回家煮了吃掉。


齐宣王一听:“这跟我要去攻打魏国有什么关系呀?”
淳于:"大王,现在齐国发兵去攻打魏国,一定不是能在短期内
就可以打赢的。

到头来,双方都弄成民穷财尽,两败俱伤,不但老
百姓吃苦,国家的兵力也会大受损伤,万一秦国和楚国趁机来攻打
我们,那不是平白送给他们机会一并吞掉齐国和魏国吗?"齐宣王听
了淳于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就停止攻打魏国的计划。

后来,大家在形容二个能力差不多的人互相争斗,不但谁也没赢还彼此都受了伤,就说是“两败俱伤”。

魏国的一个农夫有一次在犁田时突然听到一声震响。

他喝住耕牛,刨开土层一看,原来是犁铧撞上了一块直径一尺、光泽碧透的异石。

农夫不知是玉,所以跑到附近田里请邻人过来观看。

那邻人一看是
块罕见的玉石,于是起了歹心。

他编了一套谎话对农夫说:“这是
个不祥之物,留着它迟早会生祸患。

你不如把它扔掉。

”农夫一时
还拿不定主意。

他心想:“这么漂亮的一块石头,假如不是怪石,
扔掉了多么可惜。

”农夫犹豫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决定把它拿回家去,先摆在屋外的走廊上观察一下,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天夜里,宝玉忽然光芒四射,把整个屋子照得像白昼一样。

农夫全家人被这种神奇的景象惊呆了。

农夫又跑去找那邻人。

邻人趁
机吓唬他说:“这就是石头里的妖魔在作怪。

你只有马上把这块怪
石扔掉才能消灾除祸!”听了这话以后,农夫急忙把玉石扔到了野地里。

时隔不久,那邻人跑到野外把玉石搬回了自己的家。

第二天,那邻人拿这块玉石去献给魏王。

魏王把玉工召来品评其价值。

那玉工一见这块玉石,不觉大吃一惊。

他急忙朝魏王跪下,
连连叩头,然后起身对魏王说:“恭喜圣上洪福,您得到了一块稀
世珍宝。

我虽然当了这么多年的玉工,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大、这
样好的玉石。

”魏王问:“这块玉石值多少钱?”玉工说:“这是一
件无价之宝,难以用金钱计算它的价值。

世上的繁华都市里有各种
各样的玉石,但没有哪一块能与它媲美。

”魏王听了这话以后大喜,当即赏给献玉者一千斤黄金,同时还赐予他终生享用大夫俸禄的待遇。

狡诈的人因骗取的玉石而受赏食禄,而善良的穷苦人却还蒙在鼓里一点也不知道。

有一户人家住着婆媳两人,儿子经常外出,很长时间才能回家一次。

这个婆婆在家专横跋扈,经常对媳妇横挑鼻子竖挑眼,媳妇不能申辩,更不敢反抗,总是偷偷地伤心。

幸亏隔壁有位好心的大妈,
十分同情这位媳妇,常常安慰这位媳妇并暗中帮助她。

一次,婆婆外出走亲戚,下午回到家里,忽然发现家里的肉少了。

婆婆心里顿时来了气,她怎么想也觉得是媳妇偷吃了。

于是不问青
红皂白就劈头盖脑地骂起来:“你这个好吃懒做的贱女人,我不在
家你就无法无天了,竟敢在家偷吃东西!”
媳妇觉得实在冤枉,忍不住说:“老天爷在上,我偷没偷吃东西,他看得最清楚。


还没等媳妇说完,婆婆早就气得要跳起来,她指着媳妇大声喊道:“这还了得,敢顶撞我!算是我冤枉了你,我瞎了眼睛!我家养不起
你这个媳妇了,你马上给我滚回你娘家去,我家不要你了!”就这样,婆婆把媳妇给休弃了。

媳妇无可奈何,只得服从婆婆的命令。

她在回娘家之前,去向隔壁的大妈告别,哭着向大妈讲了这件事。

大妈听了,很替这位媳妇
难过,但大妈也知道那位婆婆的为人,如果现在马上去替媳妇解释,恐怕婆婆是不会听的。

于是大妈安慰了媳妇一阵后,对她说:“你
先慢慢地走,我这就去想办法让你婆婆把你叫回来。

”媳妇擦了擦
眼泪,慢慢朝村外走去。

大妈待媳妇一走,马上在家里搜寻了一把乱麻,她将乱麻扎在一个小棍上做了一个火引子,然后到这个媳妇家里去找婆婆借火。

婆婆问:“现在不是做饭的时候,借火做什么?”大妈对婆婆说:“我家的狗不知从哪里叼来一块肉,几条狗为争这块肉,互相咬得
很凶,我想借个火回去治治它们。


婆婆一听,恍然大悟,肉原来是被狗叼走了。

她心里感到有几分愧疚。

因此赶紧找来一个人,让他马上去追赶媳妇,把她接回来。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有心计的人,在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纠纷时,必须讲究策略。

要想弄明真相、息事宁人,既要抓住问题的症结,又不可急于求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