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错题记录及分析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小马虎错题本》第三单元测量

三年级上册数学《小马虎错题本》第三单元测量

小马虎错题本(小学三年级上)第三单元测量错例1、1厘米=(1)毫米错因分析:此案例错在没有掌握毫米和厘米的进率。

正确答案:1厘米=10毫米2、1米=(100)分米错因分析:此案例错在没有掌握米和分米的进率。

正确答案:1米=10分米3、2厘米=200毫米错因分析:此案例忘记了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是10,因为1厘米=10毫米,所以2厘米=20 毫米。

4、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米)错因分析:没有形成米、千米的直观表象,错误的选择了用米做单位,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用千米做单位比较合适。

正确答案: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千米)。

5、3千米=(30)米错因分析:此案例误认为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正确答案:3千米=(3000)米6、从我家到学校大约有5米。

错因分析:此案例错在估计时,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计方法进行估计。

正确答案:从我家到学校大约有50米。

7、1吨=(100)千克错因分析:此案例错在没有形成吨、千克的质量观念,没有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

正确答案:1吨=(1000)千克8、4吨=(400)千克错因分析:此案例误认为1吨=100千克,把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按100来计算了正确答案:4吨=(4000)千克9、派载质量3吨的车运3次,能恰好运完8吨煤。

错因分析:此案例错在没有正确理解题意,导致出错。

“恰好”的意思是正好,把这8吨煤运完,不能多也不能少。

而派3吨的车运3次会运9吨煤,这里只有8吨媒。

正确答案:派载质量3吨的车运3次,能恰好运完9吨煤。

10、比较大小:4000千克--2吨=3998吨错因分析:计算时没有统一单位,应先将4000千克换算成4吨,再计算4吨--2吨,所以左边算式的计算结果为2吨。

正确答案:4000千克--2吨<3998吨11、判断: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错因分析:忽略较长的长度单位“千米”,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而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竖式除法错题措施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竖式除法错题措施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竖式除法错题措施一、竖式除法计算常见错误类型竖式除法计算常见错误类型根据以往教学中的经验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把学生除法计算中常见的几种错误归纳如下:(1)、对位值和运算形式理解的困难;(2)、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除时,商的首位数写错位置;(3)、商中有0时,漏写0的错误;(4)、被除数的末位不够除时,漏写商末尾的0;(5)、确定余数的错误;(6)、试商错误。

从以上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小学生在竖式除法计算中的错误类型主要体现在商0的问题上,商中间有0、商末尾有0的情况是其中比较突出的,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除的情况其实也是有关0的问题,而有关0的问题正是对位值的理解困难造成的。

二、常见错误原因分析从知识角度来看,学生在竖式除法计算中的困难主要是由于竖式除法计算过程本身的难度所致,学生对除法本身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四则运算当中,除法竖式计算的难度无疑是最大的。

在除法竖式计算中除了除法本身的特点外,学生对减法、乘法甚至加法的理解及应用的困难将不可避免的影响到除法的计算。

从表面看,错误是由于采取了不正确的计算顺序或计算法则造成的,但是错误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研究者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分析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必要的知识、概念理解不到位面错误联系或思维僵化,就会使自主建构自己特有的概念程式过程中出现某些部分缺失或不正确,从而在头脑中建立起了错误的观念,但是自身对这种错误没有任何意识。

学习者对错误是无意识的,即学生在“犯错"的过程中始终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如果某一部分遇到困难,通常不会立刻放弃,而会去寻找一个自己认为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

采取的办法取决于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并且会对后继的学习产生影响。

三、教育对策小学生的计算学习依赖于一定的情境,因此教学要以一定的情境作为切人点。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人计算教学。

各种类型的除法竖式计算题目没有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材中按照一定顺序来呈现,如果单纯遵循教材来上课,势必会给学生对除法竖式的系统学习造成混乱。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错题小报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错题小报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错题小报
一、题目理解及应用能力类错题
1. 购物场景问题
小明去商店买了一盒饼干,一瓶果汁,他付了10元。

如果饼干和果汁的价钱相同,那么饼干和果汁的价格各是多少元?
答案:饼干和果汁的价格各是5元。

2. 分数问题
50家店中的40家卖化妆品,30家卖护肤品,20家既卖化妆品又卖护肤品。

问这50家店中有多少家只卖化妆品?
答案:只卖化妆品的店铺数为10家。

二、计算能力类错题
1. 加减混合运算
计算:745-63+89-199=?
答案:572。

2. 乘除混合运算
计算:256÷8×4+60-3×5=?
答案:85。

三、思维能力及推理类错题
1. 奇偶性判断
观察下列数字,填写问号:68、71、74、77、80、?
答案:83。

2. 推理判断问题
用适当的数字填空,使等式成立。

1+1=2,2+2=6,3+3=12,4+4=20,5+5=?
答案:30。

四、图形空间及几何类错题
1. 直角三角形周长问题
一个直角三角形,另外两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和4厘米,求斜边的长度。

答案:5厘米。

2. 面积问题
有一个平行四边形,其底边长为10毫米,高为5毫米,求其面积。

答案:25平方毫米。

以上是本次的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错题小报,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认真分析自己犯错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常见错题集:第5单元.面积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常见错题集:第5单元.面积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常见错题集:第5单元.面积第5单元面积(周长)本单元知识点分析:①.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理解常见的量”——面积——平方米(m2)、平方分米(dm2)、平方厘米(cm2)(及平方毫米(mm2))②.“面积”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把握度量的数学结构,为“体积”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③.面积单位换算a、不但要知道、理解“大化小”: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也要知道、理解“小化大”:1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引申关系: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10000平方厘米=1平方米)b、面积单位换算中单位采用“汉字”还是“符号”:课本上和同步练习上都采用“汉字”,口算题卡上采用“符号”。

建议刚开始采用“汉字”较好,熟悉后、大量的题采用“符号”较为合适。

c、学习面积单位的同时也要复习“长度单位”及其换算,二者的应用也要同时进行。

主要关注两个:1分米=10厘米(10厘米=1分米),1米=10分米(10分米=1米)。

以及1厘米=10毫米(10毫米=1厘米),1千米=1000米(1000米=1千米),在此可不关注。

引申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④.“拼图形”问题,拼的图形的“周长”变短(小),但拼的图形的“面积”不变。

⑤.面积、周长的“极值”问题。

这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在太难了,但课本上的确有这样的题,而且还不少。

a、面积一定时,两边长越接近,则周长越短(小);通俗的说,越接近正方形,周长越短,越长方形、越“扁”,周长越长。

三年级数学错题本整理范例

三年级数学错题本整理范例

三年级数学错题本整理范例
整理三年级数学错题本的范例可以包括以下要素:
学生信息:
-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 学校:[学校名称]
- 班级:[班级]
- 日期:[整理日期]
错题列表:
1. 题目编号/名称:[题目编号或名称]
- 错误描述:描述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犯的错误。

- 错误原因:分析学生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可能是概念不清晰、计算错误等。

- 纠正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做这道题,提供正确的解答或步骤。

2. 题目编号/名称:[题目编号或名称]
- 错误描述:描述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犯的错误。

- 错误原因:分析学生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可能是概念不清晰、计算错误等。

- 纠正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做这道题,提供正确的解答或步骤。

3. 题目编号/名称:[题目编号或名称]
- 错误描述:描述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犯的错误。

- 错误原因:分析学生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可能是概念不清晰、计算错误等。

- 纠正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做这道题,提供正确的解答或步骤。

继续列出学生错题的编号/名称、错误描述、错误原因和纠正方法,直到所有错题都有清晰的记录和纠正建议。

这样的整理可以帮助学生和老师一起分析学生的错误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改进。

三年级上册数学错题卡

三年级上册数学错题卡

三年级上册数学错题卡一、计算类错题1. 题目:公式错误答案:71题目解析:在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个位上公式,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公式,再加上进位的1,结果应该是81。

2. 题目:公式错误答案:575题目解析: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时,个位上公式不够减,要从十位借1当10,公式;十位上被借走1剩 1,不够减3,再从百位借1当10,公式;百位上7被借走1剩6,公式,所以结果应该是465。

3. 题目:公式错误答案:42题目解析:根据四则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公式,然后公式,这个答案看似正确,但很多同学容易先算加法再算乘法。

按照正确顺序计算是正确的,如果先算加法得到公式就是错误的,要牢记四则运算顺序。

二、测量类错题1. 题目:一根铅笔长约2(),括号里填“厘米”。

错误答案:厘米题目解析:通常情况下,一根铅笔的长度大约是20厘米左右,2厘米太短了,不符合实际情况,这里应该填“分米”。

2. 题目:1千米 300米=()米错误答案:1300米题目解析:因为1千米 = 1000米,1000米-300米 = 700米,很多同学没有先将单位统一就直接进行计算,导致出错。

三、几何图形类错题1. 题目: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

错误答案:26厘米题目解析:长方形的周长=(长 + 宽)×2,即公式(厘米),这里答案看似正确,但有些同学可能是用长+宽得到13厘米,忘记乘2了。

正确计算应该是先算公式,再乘2得到26厘米。

2. 题目:正方形的边长是4分米,它的面积是()。

错误答案:16分米题目解析: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平方分米),很多同学把面积单位写成了长度单位,要区分清楚面积和长度的概念。

小学三年级(上)错题整理

小学三年级(上)错题整理

⼩学三年级(上)错题整理错题整理数学(三上)⼀、基础题1、⼩胖的妈妈做了⼀些蛋糕,每盒蛋糕可以装8块,装了7盒后还剩下4块,⼩胖妈妈⼀共做了多少块蛋糕?2、⼀共有64罐⼋宝粥,4罐⼋宝粥装⼀盒,2盒装⼀箱,⼀共装了多少箱?3、2台织布机⼀天⼯作8⼩时,共织布48⽶,⼀台织布机每⼩时可织布多少⽶?⼆、递等式计算1、599-133-2482、2459-263+9883、528+323-60×84、644-44÷25、7×1896、2001-1998÷3三、综合应⽤1、⼩亚原先已经集了158张邮票,这个学期她打算将邮票总数增加到220张,那么这个学期她要收集多少张邮票,才能完成计划?2、⼩胖集了258张邮票全部放⼊三本集邮簿,第⼀本中放⼊86张邮票,第⼆本中放⼊了94张邮票,那么最后⼀本集邮簿放了多少张邮票?3、⼩胖挑选了⼀些邮票放在新的集邮簿中参加展⽰活动,如果每页装9张邮票,装满8页后,还剩下78张邮票,这次⼩胖共选出多少张邮票参加展⽰活动?4、⼩丁也选了180张邮票参加展⽰活动,如果每页装8张邮票,装满8页后,还剩下多少张邮票?5、⼀块空闲地块的占地⾯积为2450平⽅⽶,建了6个仓库,每个仓库占地⾯积为260平⽅⽶,这块地块还剩下多少平⽅⽶空地?6、⼩巧今年10岁了,可是她只过了两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7、学校图书馆每天开放时间是上午8:00~11:30,下午2:00~6:30,每天开放多少时间?8、⼀辆汽车从上午7时到下午4时共⾏驶405千⽶,这辆汽车的速度是多少?9、亮亮是1998年4⽉25⽇出⽣的,到2010年4⽉25⽇,亮亮是⼏周岁?他妈妈恰好⽐他⼤25岁,亮亮妈妈是哪年出⽣的?10、⼩华到⼩城家,每分钟⾛85⽶,⾛了9分钟,正好⾏了全程的⼀半,两家相距多少⽶?11、码头上有30只重2吨的集装箱,⽤载重量为5吨的卡车运,需要多少次运完?12、学校买来2箱粉笔,每箱50盒,每盒3元,⼀共⽤了多少钱?13、三(3)班有43个学⽣,⽼师带了350元钱到商场买学习⽤品,铅笔每⽀2元,圆规每付6元,如果每⼈买2⽀铅笔和⼀付圆规,那么⽼师带的350元钱够不够?如果够,多多少元?如果不够,缺多少元?14、⼀堆钢管总共有174根,要⽤货车运⾛,货车每次可载8根,⾄少要⽤多少次才能把这堆钢管全部运⾛?15、学校每订⼀辆⼤客车需付费300元,这次郊游学校共需付车费多少元?16、⼤客车每⼩时⾏60千⽶,它的速度是⾃⾏车的4倍,⾃⾏车每⼩时⽐⼤客车少⾏多少千⽶?17、⼩丁每天看同样多,正好花了⼀星期。

三年级数学将错就错题

三年级数学将错就错题

三年级数学将错就错题
(最新版)
目录
1.题目背景介绍
2.题目分析和解答
3.题目的启示和教训
正文
【题目背景介绍】
这是一道来自三年级数学的错题,题目内容是:小明有 10 个苹果,他先吃了 2 个,又拿 3 个给小红,然后又吃了 1 个,最后他还剩下多少个苹果?
【题目分析和解答】
这道题目的答案应该是小明最后剩下了 4 个苹果。

解析如下:
小明开始有 10 个苹果,他先吃了 2 个,剩下 8 个。

然后,他又拿 3 个给小红,剩下 5 个。

最后,他再吃了 1 个,剩下 4 个。

所以,小明最后剩下了 4 个苹果。

【题目的启示和教训】
这道题目虽然简单,但是蕴含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借位”。

小明在拿 3 个苹果给小红后,他的苹果数量从 8 个变成了 5 个,这就是“借位”的思想。

同时,这道题目也提醒我们在做题时要仔细,不能因为粗心大意而做错题。

通过这道错题,我们可以学到,数学不仅仅是计算,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数学思想。

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游刃有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错题记录及分析三年级数学错题记录及分析错误,未必都是不好的, 有时错误真的就是一种美丽。

只要我们正确认识了它,我们离成功就又近了一步!!编号研究内容来源错题呈现原因分析对策或建议1 作业本109 ×6=604对进位乘法算理掌握的不够清楚,个位与个位相乘积满几十向十位进位,但是在计算十位与个位相乘时,知道0×6=0,但是却漏加“进位”的数,导致计算错误。

1、将错例与正确计算比较,找出出现错误的地方,引起学生的注意,强调在计算时,“进位”的数绝不可漏加。

2、多进行简单口算进位乘法的练习,比如2×8+5 3×9+62 作业本一根绳子长19米,剪8米做一根长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

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19÷2=9(根)……1(米)或19÷8=2(根) (3)(米)由于平时接触的“解决问题”中信息相对简单,方法单一,“解决问题”一般安排每一单元的后面,学生遇到时经常能“猜出”其方法。

一到期末的综合性试题,在解决问题时也需要综合运用,导致有些学生“不会”。

“剪8米做一根长跳绳”是什么意思要先理解。

要求学生先仔细读题,然后可以画一画图,理解“剪8米做一根长跳绳”的意思。

帮助学生理解是求“剩下的部分”里有几个2米,从而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

3 练习册学生只知道1吨=1000kg,而不知道1000里面有几个50,几个25,从而导致错误。

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内容后,这类错误会相应减少。

4 作业本时间的计算历来是教学的难点。

一般采用分块计时的方法让学生理解:10月:1天11月:30天12月:26天一共航行:1+30+26=57天5 测试卷学生解题方法不对,根据要填的量的单位,即化成千米再计算学生注意了算式中两个量的单位不同,要统一单位。

6 练习册平时说话不严密,考虑问题简单。

判断题就要鸡蛋里挑骨头,只要找到一个反例就可判错7 练习册在学习了毫米、分米这两个较小长度单位的认识之后,在学生的印象中米是比较大的单位了,因此用在大树上是完全可以的教师在教学分米时也可复习米,分米和米进行比较,还可以用手比一比1米有多长,1米有多高,让学生对米也建立比较形象的认识。

8 测试卷学生在计算退位减法时,个位、十位相减都正确,但百位相减时,忘了被减数已经退了1。

让学生多练,点上退位点。

9 测试卷个别学生就会想从一楼到二楼要10在黑板上先画一个三层楼的示意图,秒,那样一楼到六楼就可以用10×6来做就可以了。

让学生思考:从一楼到二楼走一卷楼梯需要10秒,那么从一楼到三楼需要走几卷楼梯,需要几秒?以此再来思考从一楼到六楼要走多少卷楼梯?需要多少时间?10 练习册用两个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拼成的大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学生只做了一种拼法。

一是空间概念有限,二是,审题不清。

画图,提示“还有那种拼法?”或者“有不同的答案嘛?你是怎样拼的?”11 练习册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现价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手机:原价924元现价745元便宜了(200 )元。

这些学生审题有误,填了估算的结果;“先估一估”指口头估算,而要填的是计算的结果。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

12 作业本805-397=397805 验算: 805- 397 -408408397 把验算的结果397当做计算的结果。

不够仔细,连谁是计算结果都搞不清楚13 练习册小红家距离学校300米,小明家距离学校500米。

小红家和小明家的距离有多少米?请画出示意图。

学生往往只想到了小红家和小明家在学校一侧的情况,而忽视了小红家和小明家在学校两侧的情况。

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学生看到示意图后就会恍然大悟。

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年级数学错题记录及分析错误是一种学习资源,只要我们老师能够合理、有效利用,相信它能给我们的课堂画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相信它能给我们老师,给我们学生带来一笔无形的财富。

编号研究内容来源错题呈现原因分析对策或建议1 作业本50000406读作:五千万零四零六五千万四百零六学生刚接触亿以内的读数,对数位顺表还不是很熟,顾上了万级,却顾不了个级。

特别是零出现很多个的情况下,学生就容易写错。

让学生记住数位表,并分级读数。

2 练习册服装厂去年出口创汇一千万零一百美元。

写作:(1000100)学生对写数的方法还不够熟练,没有分级再读,不够仔细。

让学生对文字也进行分级,找到万字,再写数。

3 测试卷5个千亿和5个千组成的数写作(50000005000 )。

学生没有分级写数,导致漏了一个0。

让学生熟记数位表,左起右起都能记住。

再按数位写数。

4 测试89□0039079≈90亿学生没有理解题意,可让学生明白卷□里可以填的数是( 9 )。

以填的数不是唯一的。

省略的尾数是那一部分,最高位是什么,再判断填什么数。

5 课堂练习.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学生对角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画两幅图,一幅是从同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另一幅是从两个点引两条射线,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含义。

6 课堂练习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学生把角的概念忘记了,角是由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角,而直线上没有点,也就不存顶点。

让学生回忆角的概念,用概念来判断正误。

7 作业本1、画120°的角。

学生把“0”刻度线和射线对齐后,直接找120°,没有从右边找起,所以把60°当成了120°。

让学生找到射线所对的“0”刻度线,再从0°开始找120°。

8 作业本160×60=9601 6 0× 6 09 6 0学生对“因数”中有几个零中“因数”一词的理解不到位,漏数了一个零。

提醒学生注意两个因数中的0,不可以漏掉。

9 作业本205×67=16752 0 5× 6 71 7 51 5 01 6 7 5学生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忘记了,把0漏乘了。

一要学生学会估算,可以知道积的范围,根据范围来判断答案是否正确;二药提醒学生不要把0漏乘了,相同数位要对齐。

10 练习册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学生缺少空间想象力,对平面的认识不够,只能认识到一个平面。

用两把尺演示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线的位置,可以发现它们既不平行,也不垂直。

11 课堂练习梯形的腰一定比高长。

(×)个别学生没有想到直角梯形这个特殊的梯形,没有想到腰和高是同一条。

这题考的知识点其实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个别学生没有想到直角梯形这个特殊的梯形,没有想到腰和高是同一条。

这题考的知识点其实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12 练习册在除法算式中□92÷69中,当□中的数是()时,商是两位数;若商是一位数,□是()。

这样的题目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读题速度太快,经常把答案弄错,特别是和以下题目搞反:在除法算式中9□2÷69中,当□中的数是()时,商是两位数;若商是一位数,□是()。

可进行两者的对比教学,让学生学会区分,同时让学生仔细读题最好是在草稿本上把这道题目的竖式摆一摆。

13 练习册一辆货车的载重限额是2吨,那么货车最多可以运送()只85千克重的猪而不超载。

这一题目涉及到单位换算和去尾法,学生容易做错。

主要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要用去尾法,什么时候要用进一法,让学生在做题目时要联系生活来做。

14 测试卷从一点出发可以画( B )条射线。

学生错误地认为只有左右两边各一条了让学生回忆射线的概念,A、1B、2C、无数条回忆生活中的什么光线可以近似的看作射线。

15 练习册如果8□73÷87的商是两位数,那么□可以填(),□97÷29的商是两位数,那么□最小填().这类题目学生错误较多,主要是学生解题太过匆忙。

最好是让学生先在草稿本上把竖式先列好,根据竖式来考虑如何填数。

16 练习册1200÷24=()÷12=3600÷()本题为商不变性质的运用,主要错误在部分学生会把他单纯的看成一道除法算式。

让学生充分理解商不变性质的意义,做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每个算式下面画一画,并写上算式的答案。

17 课堂练习168÷18=8 (8)20 818 )1 6 81 6 08学生把试商用的20当成了除数去乘商,又没有养成验算的习惯,所以犯了错提醒学生看清除数,不要把20当成除数,还要验算,18 作业本一堆煤重75吨,运煤队一次可运20吨,这些煤要运多少次?最后一次运了多少吨?75÷20=3(次) (15)(吨)答:这些煤要运3次,最后一次运了15吨。

有部分学生只关注最后一次运几顿,没有详细思考;有部分学生没理解题意,忽视了“运完”这个词,所以犯错。

分析题意,理解运完需要几次!75÷20=3(次) (15)(吨)3+1=4(次)答:这些煤要运4次,最后一次运了15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