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的含义和特点发明与现实技术
技术创新的概念 特点

熊彼特的创新观
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 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熊彼特所说的 “新组合” ,包括以下五种情况: (1)引入新产品; (2)引用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 (3)开辟新市场; (4)开拓并利用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 (5)实现企业的新组织。
二、技术创新的内涵
3、技术创新强调研究与发展部门、生产制造部门与 营销部门的有效整合。 根据世界上许多学者研究的结果,绝大部分技术 创新的失败不是由于技术上的失败,而是由于在 市场调查、销售和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缺点。 因而,要搞好技术创新,必须把研究与开发、市 场和生产三方面很好地协调和组织起来。这是技 术创新获得成功
【案例】工艺创新
CCTV《新闻联播》 播出李少杰事迹: 海尔冰箱中二事业 部订单经理将钣金 线节拍从25秒/台提 升到19秒/台,提升 了生产效率。相当于
增加了1/4条生产线 (当 时,进口一条国外设备 生产线需要 1000多万元 ,购买周期最快也要两 三个月 )
图片来源: 海尔冰箱:新浪网 科技时代
熊彼特所描绘的五种创新,大致可归纳 为三大类:
一是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的开发,老产品 的改造,新生产方式的采用,新供给来源的 获得,以及新原材料的利用;
二是市场创新,包括扩大原有市场的份额及 开拓新的市场;
三是组织创新,包括变革原有组织形式及建 立新的经营组织。
一、什么是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新思想来源和后阶段发展 (索罗,1951) 技术创新就是一种新的思想的产生,到 研究、发展、试制、生产制造到首次商 业化的过程。 技术创新就是发明+开发+商业化。
根本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的特点
刘大椿《自然辩证法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技术创新的理解及其实现)【圣才出品】

第11章技术创新的理解及其实现11.1 复习笔记一、市场经济架构下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它主要是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
技术创新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它是技术进步的基本形式。
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是当前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所在,国家创新系统是市场经济架构下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环境。
1.创新与技术创新(1)创新①含义在技术创新论和经济学中,创新特指一种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活动。
任何使现有资源的财富创造能力发生改变的行为和活动都可以称为创新。
创新并非一个主意,只有创新的主意或构想寻找到新的商业用途之后才是真正的创新。
创新可能改变资源的产出水平和利用效率,增加消费者对其所获资源的价值和满足程度,因而它是企业家或者创业家改变社会经济的有力杠杆。
②约瑟夫·熊彼特的观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将创新视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并将其定义为“生产函数的变动。
1928年,他在《资本主义的非稳定性》中首次提出创新是一个过程的概念,并全面地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和理论。
创新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是人们“用他们的智慧去改进生产方法和商业方法,也就是说……改进生产技术,占领新的市场,投入新的产品等等”。
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
这种新组合包括以下内容:a.采用一种新的产品或者一种产品的新特性。
b.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c.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d.控制原材料或制成品的一个新的供应来源。
e.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
总之,在生产体系中能够做到推陈出新就是一种创新。
在熊彼特看来,创新概念不仅包括产品、工艺的创新,也包括市场、供应和组织的创新。
(2)技术的发明和技术创新的区别①技术发明指的是完成一种设计构想、一种技术方案或一种新的改进了的装置、产品、工艺或系统的模型,必须包含着新的构想或者新的技术设计方案。
技术创新的理解

技术创新的理解姓名:李国瑞学号:2002011058技术创新的理解技术创新实际上是一种使科学与经济一体化,加速技术应用速度,提高技术应用效率与效益的发展模式,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是以技术为基础导向的完整过程,是以技术为基础与导向的创新活动。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技术上的新发明不断涌现,而当这一进程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则会产生科学技术上的质的飞跃和重大突破,从而推动社会生产、经济和生活领域发生深刻的变革,我们把人类社会的这一历史现象称为科技革命。
一般地说,从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它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力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
人类面临的这一新科技革命,将使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
1912年奥地利经济史学家约·阿·能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体系,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以获得潜在的利润。
”技术创新的要领既不同于科技革命,也不同于一般的技术发明,而是泛指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某种创新活动。
如创造新产品、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拓新的市场或材料来源,以及实行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等。
技术创新的含义非常丰富,它是技术与经济的某种联系,并贯穿于科技、经济、社会诸多领域的社会现象/。
一个国家的技术创新活动,与社会体制、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金融、教育以及国际合作等都有密切联系。
自然辩证法之浅谈科技创新

自然辩证法之浅谈科技创新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本文由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出发,结合自身经历和自然辩证法的知识,总结出产生这种状况的历史及现实原因,并对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技创新1. 引言2011年经合组织《科学、技术和企业计分牌》和2009年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测度报告认为,中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开放性与经合组织很接近。
近年中国科技实力的增强主要得益于研究与开发支出经费的增加,科技人力资源多集中于实验开发领域,而基础研究领域不足.中国有效发明专利中仅有8。
2%维持时间在10年以上,而国外达到32.8%,中国在自主创新领域形势非常严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201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世界科技论文总数为142.1万篇,其中中国科技论文14。
84万篇,占10.4%,位居世界第二。
根据汤森路透支持的科学观察网站2012年推出的2001-2011年10年间科技论文发表情况的国家排名,中国论文总引用数为5191358次,排名第七,美国以48862100次的引用数保持第一,是中国的9。
41倍。
同时,可以看到,中国论文引用数呈持续稳步增长态势,但是中国科技论文水平与真正的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2。
中国科技创新现状由上述报告和资料显示,虽然国家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中国的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状况仍然不容乐观.面对着科技创新的浪潮,我国既不是世界知识创新大国,也不是世界技术创新大国。
国家对企业的科技创新给以了高度重视,自90年代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来,各方面都比较重视,国家制定了“863"计划和“火炬”计划,先后建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的创新工作也在推进,科技型企业增加了不少,但总体上创新的质量不高。
技术创新的概念与特点

技术创新的概念与特点技术创新的概念与特点概念:技术创新指的是通过引入新的或改进现有技术,以解决现实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创造更多的价值。
技术创新是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它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提升企业竞争力,还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进步。
特点:1.前沿性:技术创新通常在科技前沿领域,面临的问题或需求是前所未有的,需要对现有知识和技术进行突破性的拓展。
2.实践性:技术创新不仅停留在理论探索的阶段,更加关注实际应用和市场需求。
只有将技术转化为创新产品或服务,才能够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风险性:技术创新本身带有一定的风险,包括技术可行性风险、市场需求风险、投资回报风险等。
创新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技术难题、资源不足、市场竞争等挑战,需要创新者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去面对和克服。
4.持续性: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仅是一次性的发明或改进,而是一个不断迭代、持续演化的过程。
创新者需要保持持续关注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5.多元化:技术创新来源于各个领域和维度,不仅仅是科学研究领域,还包括工程技术、管理创新、设计创新等。
创新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寻找创新切入点,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进行结合和转化。
6.协同性:技术创新通常需要不同领域、不同企业或个人间的合作与协同。
只有通过合作,共享资源和知识,才能够实现创新过程的高效进行。
7.改变性:技术创新不仅仅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进,更多是对现有模式和方式的改变。
技术创新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还能够改变产业结构、增加产业链附加值、提升经济效益和生活质量。
8.全球性:技术创新是全球性的。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技术创新的影响和推动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全球范围内的。
全球各地的企业和个人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达到全球资源整合、市场拓展和竞争优势的目标。
技术创新是使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它的概念和特点体现了技术创新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技术创新的概念特点及案例

技术创新的概念特点及案例技术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或者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从而在产品、生产过程、市场解决方案等方面带来重大的优化和变革。
技术创新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探讨技术创新的概念特点,并通过实际案例来加深我们对技术创新的理解。
一、技术创新的概念技术创新可以理解为通过引入新的科技成果,改善现有的技术或者开发和应用新的技术手段,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实践中。
技术创新通常涉及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制造加工等多个领域,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环境影响等。
二、技术创新的特点1. 紧跟科技发展:技术创新需要紧密关注科技前沿的发展动态,并结合市场需求实施技术变革。
例如,电子产品行业中的技术创新,始终紧跟着芯片技术、智能化等科技的发展步伐,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2. 高风险高收益:技术创新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会面临技术难题、市场风险以及投资风险等。
然而,成功的技术创新往往可以带来高额的经济收益和市场竞争优势。
3. 多学科交叉:技术创新需要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例如工程、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
不同学科的知识和专业领域的专长相互结合,从而形成创新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市场导向:技术创新需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通过研究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确定技术创新的方向和目标。
只有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才能获得持续的商业成功。
三、技术创新的案例1. 苹果公司的创新:苹果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一直处于业界的前沿。
从首个个人电脑Macintosh到iPhone、iPad等移动设备的推出,苹果公司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功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他们在用户体验设计、操作系统、硬件设计等方面的创新成果,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2. 特斯拉的电动汽车:特斯拉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成功开发了全电动汽车,颠覆了传统燃油汽车行业。
他们采用先进的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系统等创新技术,大大提高了汽车的能效和安全性能。
技术创新的五个特征及创新的对策

技术创新的五个特征及创新的对策首先,原创性是技术创新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技术创新需要具有独特的思维和创造力,能够提出全新的观点和方法,从而为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见解和途径。
其次,实用性是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之一、技术创新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产生实际价值,因此新的技术应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并且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第三,可行性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特征之一、技术创新需要考虑到技术的可行性,即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和条件来支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可行性分析包括市场调研、资源评估、技术可行性评估等,以确保技术创新的可行性。
第四,持续性是技术创新的追求。
技术创新不是一次性事件,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努力。
创新需要不断迭代和改进,以跟上市场和竞争的变化。
因此,技术创新需要具备持续追求和持续改进的精神。
最后,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技术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时间,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和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竞争风险等。
因此,创新者需要具备承担风险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针对技术创新的以上特征,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创新对策来应对。
首先,为了确保技术的原创性,我们需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
这包括加强知识产权的申请和保护,加强技术专利的掌握和管理,以及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和培训。
其次,为了确保技术的实用性,我们需要加强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
通过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确定技术的方向和目标,以及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第三,为了确保技术的可行性,我们需要加强技术可行性评估和资源评估。
技术可行性评估包括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技术实施的资源评估以及风险评估等,以确保技术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第四,为了确保技术的持续性,我们需要建立创新培训和创新文化。
创新培训可以提升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员工提出新的观点和建议。
创新文化可以鼓励员工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激发员工的创新潜力和积极性。
技术创新的涵义、特点及与相关概念辨析(创新策略29)

创新策略技术创新的涵义、特点及与相关概念辨析
创新策略--
技术创新的涵义、特点及与相关概念辨析虽然创新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时间,关于“技术创新”
的研究也有多年,但迄今为止,尚未形成一个严格、统一的定义。
这主要是因为技术创新是一个涉及面很广,影响很大,而且又十分复杂的过程,因此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就会赋予技术创新以不同的定义。
下面关于“技术创新”的几种代表性定义:
一、技术创新的定义
(1)美国经济学家爱德温·曼斯菲尔德(Edwin Mansfield)将技术创新定义为“第一次引进一个新产品或新过程所包含的技术、设计、生产、财务、管理和市场诸步骤”。
(2)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将技术创新定义为“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
它包括新设想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的活动。
(3)美国工业调查协会认为,“技术创新是指实际应用新的材料、设备和工艺,或是某种已经存在的事物以新的方式在实践中的有效使用“。
(4)日本的森谷正规认为,“技术创新不是技术发明,确切地说,它是通过技术进行的革新(即创新),技术本身无须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对它进行衡量的根据是以下几方面:因技术的推广而开辟了新
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创造足以迅速改变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方式的
1/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指南针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 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有多种形体。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先民已用天然磁石制成指示 方向的司南之勺。 三国魏时,马钧利用磁铁和差速齿轮制造了能指 示方向的机械装置——指南车。 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制作 指向用的磁针的方法。 后来,又发展成磁针和方位盘联成一体的罗盘。 至晚在北宋后期,指南针已用于航海。
1923年 电视机
电视机的发明者是英国的电子工程师约翰· 贝尔德 ,1923年他为自己发明的能产生8线图像的装置 申请了专利。 1930年底卖出了第一台电视机。 1932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规范 的电视节目。 从此,人类开始步入了电视时代。今天,人们利 用卫星等途径,将电视信号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 角落。
发明与现实技术
发明区别于实际生产和工程中的现实技术或现 场技术。发明要有应用前景和可能应用的技术方案 和措施,一项发明能否被应用于生产过程或工程活 动,还取决于它是否能纳入已有的技术系统或引起 已有技术系统的革新,以及资金、设备、人力、材 料、管理和市场诸方面的条件。有了发明,未必就 一定有相应的产品或工艺,未必就能解决生产和工 程中的实际问题。只有把发明转化为产品研制、工 艺试验,转化为技术革新、试生产、批量生产和推 广应用,才能成为现实技术。
第三讲 技术创新概论
一、 技术创新的含义和特点
(一)发明与现实技术
何谓“发明”
发明是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 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的过程和成果。 产品之所以被发明出来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 活的需要而发明出来产品。分为有用发明和无 用发明。发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 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制作的新工艺、新 方法。机器设备、仪表装备和各种消费用品以 及有关制造工艺、生产流程和检测控制方法的 创新和改造,均属于发明。
火药
火药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类爆炸物,起源于中国 古代的炼丹术。 早在汉代就已掌握的金石药物硝、硫。 经过长期的炼丹实践,至迟在唐宪宗元和三年( 808)以前便已发明了火药 ,并在五代末北宋初 用以造出纵火用的火药兵器。 经宋、元、明各代,火箭、火毬(火聤)、火铳 等各发明
1901年 无线电
1901年12月12日,意大利人马可尼创造了 奇迹,他将无线电天线牢牢地系在高飞的风筝 上,发射了一个摩尔斯电码“S”。它穿行了约 2000英里,横跨了大西洋。这个信号从英国康 沃尔郡的波尔德胡镇发出,在不到1秒钟的时间 内就到达了接收地纽芬兰的圣约翰,马可尼听 到了三声微弱的滴答声。这是通讯事业宣告诞 生的声音,是电子时代到来的第一道冲击波。 这个时代包括了无线电广播、电视和蜂窝式电 话。
1903年 飞机
1903年12月17日,在太阳下山以前,奥维尔· 莱特和威尔布· 莱特已经能使他们用木头、电 线和布料制成的飞机飞行59秒钟了。 事实上,仅仅在15年后,所有现代飞机的各种 部件即使没有全都制造出来,那么至少关于它 们的想法已经诞生了。
1907年 塑料
1907年,比利时籍发明家利奥· 贝克兰无意中发 明了苯酚和甲醛的化合物。这种首创的纯合成 塑料——酚醛塑料,具有防热、防电和防腐蚀 的功能。 塑料的一大好处在于其用途的多面性,从电话 机到马桶,从烟灰缸到飞机零件,一切东西都 用得上塑料。
1928年 青霉素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 弗莱明在一次 细菌培养实验中偶然地发现有一种后来被称为青 霉素的霉菌正吞噬他在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菌。 根据弗莱明研究的成果,牛津大学的研究者们经 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找到了提炼这种霉菌的办法 ,并投入医学治疗试验。 1943年,为了医治在二战中负伤的战士,盟军 开始将青霉素投入工业生产。在半个多世纪中, 青霉素救活了无数人的生命,并促使人们开始重 视抗生素家族的研究开发。
活字印刷术
隋朝的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块块木板上雕刻成凸出来 的反写字,然后再上墨,印到纸上。每印一种新书,木板 就得从头雕起,速度很慢。 唐咸通九年(868)印制的《金刚经》 ,是世界上现存 最早的有刻印时间的印刷品。 宋仁宗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在雕版印刷业已普及的基础上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它是用胶泥刻字,每字一印,烧后 制成字印。将一颗颗字印排列、镶嵌于铁板之上,经烧烤 、压平等工艺制成印版后,便可印刷。印版上的字印可取 下反复使用。 继泥活字后,中国人又相继发明了磁活字、木活字、锡活 字、铜活字等印刷方法。
1942年 核武器
原子时代开始于1942年。为了打败轴心国法西 斯,美国最高当局决定启动旨在研制原子武器的 “曼哈顿工程”。1942年底,作为“曼哈顿工 程”的一部分,第一个核反应堆在芝加哥大学一 个体育设施下面建成并开始运行。 1945年的7月16日,一团蘑菇云从位于美国新墨 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原子能研究中心腾空而起 ,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将两颗取名为“ 胖子”和“小男孩”的原子弹投向日本的广岛和 长崎。
造纸术
大约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中国就有了刻在龟甲和兽骨 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到了春秋时,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龟甲和兽骨,称为竹简 和木牍。 西汉时在宫廷贵族中又用缣帛或绵纸写字。 公元前2世纪西汉初期已经有了纸 ,而蔡伦只是改造了 纸。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 织品的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 作为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改进了造 纸术,才使纸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被称为“ 蔡侯纸”。
专利
为了推动发明及其应用,国家以法律形式把 发明确认为专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发明,是指对 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是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成果,专利把发 明的商品属性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之成为 不得无偿占有的财产,从而保护发明者的利益 。专利还要求发明者公开其创造成果以利于他 人有偿使用,并把实施发明创造作为专利权人 的法律义务,以促进技术信息交流和发明的推 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