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农业生态工程基础的复习题

农业生态工程基础的复习题

农业生态工程基础的复习题农业生态工程是一门研究农业生产系统中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农业生态工程基础的复习题,供同学们复习参考:1. 农业生态工程的定义:农业生态工程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生态学原理和工程技术,优化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 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农业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作物、家畜、微生物等)、非生物成分(土壤、水、气候等)和人类活动组成。

3. 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数量和比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4. 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目标:- 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5. 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农业污染控制与环境治理- 生态农业模式的设计与实践6. 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则:- 整体性原则:考虑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相互关联性- 可持续性原则:确保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 循环利用原则: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浪费7. 农业生态工程的技术措施:- 土壤改良与肥力提升-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8. 生态农业模式:- 有机农业: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依靠自然循环和生物多样性 - 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土壤结构和生物多样性- 循环农业: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形成循环经济9. 农业生态工程的实践案例:- 稻田养鱼:利用鱼类控制害虫和杂草,同时鱼类的排泄物为水稻提供养分- 林下经济:在林地下种植作物或养殖动物,提高土地利用率10. 农业生态工程面临的挑战:-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土地退化和水资源短缺问题- 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通过这些问题的复习,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方法,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业生态工程基础的复习题

农业生态工程基础的复习题

农业生态工程基础的复习题农业生态工程基础的复习题农业生态工程是一门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通过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下面是一些农业生态工程基础的复习题,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农业生态工程?2. 农业生态工程的目标是什么?3. 农业生态工程的原则有哪些?4. 请简要介绍一下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5. 农业生态工程中,有哪些常见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6. 请简要介绍一下农业生态工程中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7. 农业生态工程中,有哪些常见的土壤保护措施?8. 请简要介绍一下农业生态工程中的农田面源污染治理措施。

9. 农业生态工程中,有哪些常见的农作物种植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10. 请简要介绍一下农业生态工程中的农业废弃物处理措施。

1. 农业生态工程是一门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通过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农业生态工程的目标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农业生态工程的原则包括生态原则、经济原则和社会原则。

生态原则是指在农业生产中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经济原则是指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社会原则是指要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 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田、农作物、农业生产要素和生态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自我调节能力的特点。

5. 农业生态工程中常见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土壤侵蚀、水资源污染、农田面源污染、农业废弃物处理等。

6. 农业生态工程中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包括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资源污染等。

7. 农业生态工程中的土壤保护措施包括合理施肥、轮作休耕、保护耕层土壤等。

8. 农业生态工程中的农田面源污染治理措施包括建立农田面源污染监测体系、加强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研究等。

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农业生态学主要研究的是()。

A. 农业生产技术B. 农业生物多样性C.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 农业经济学答案:C2. 下列哪个不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A. 土壤B. 作物C. 农民D. 微生物答案:C3. 生态农业的核心理念是()。

A. 提高产量B. 增加农民收入C. 可持续发展D. 减少农业投入答案:C4. 农业生态系统中,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生物因素()。

A. 气候B. 作物C. 害虫D. 土壤动物答案:A5.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A. 实验模拟B. 统计分析C. 历史文献研究D. 市场调研答案:D二、填空题1. 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组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______整体。

答案:动态2. 生态农业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模拟______的自然生态系统,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关系协调的新型农业生态系统。

答案:自然3.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生物链或食物链,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答案:太阳4.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是为了实现______、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的目的。

答案:生物多样性保护5. 农业生态学的实践意义在于促进农业生产与______的和谐发展。

答案:生态环境三、简答题1. 简述农业生态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

答: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等。

研究内容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等。

2. 阐述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

答: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包括:(1) 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利用原理,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2) 强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3) 减少化学物质的投入,降低环境污染和农产品残留;(4) 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标准答案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标准答案一、选择题1、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下列哪一项不是常见的食物链?(C) A. 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B. 植物→昆虫→鸟类 C. 植物→人类→熊 D. 植物→昆虫→寄生虫2、下列哪一种农业模式符合生态农业的理念?(A) A. 养殖业和种植业相结合 B. 大面积单一作物种植 C. 使用大量化肥和农药 D.大量使用外来物种3、农业生态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解决哪一类问题?(A) A.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B. 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C. 农业生态系统的运行和管理 D. 农业生态环境的评估和评价二、简答题 4. 简述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5.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它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6. 阐述化肥和农药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三、论述题 7. 请论述如何通过合理的农业生态模式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保护环境。

8. 阐述农业生态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性。

参考标准答案:1、C 选项违反了食物链的常见规律,即食物链中的生物种类应该是逐步减少的,从植物开始,到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而人类并不属于食物链中的一环。

2、A 选项符合生态农业的理念,即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相结合,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达到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

而 B 选项的大面积单一作物种植容易导致生态失衡和病虫害;C 选项的使用大量化肥和农药会破坏生态环境;D 选项的大量使用外来物种可能会破坏本地生态平衡。

3、A 选项正确,农业生态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解决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即通过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能流和物质循环、互利共生和竞争等。

在农业生产中,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合理的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等。

《农业生态学》试卷及答案

《农业生态学》试卷及答案

《农业生态学》试题一、是非题(15分)1、人是农业生态系统组成的中心成分。

()2、鸟类啄食有蹄类动物身上寄生虫并为该动物提供报警属于原始合作的关系。

()3、学生和椅子就组成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

()4、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与经济双重规律的支配。

()5、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环境污染基本上是由工业造成的。

()6、科技发展是农业生态学近30年大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7、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第二层次是经营者的直接调控。

()8、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

()9、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充足的营养物质。

()10、森林砍伐后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11、自然资源的种类、范围和用途通常是一成不变的。

()12、同一生境中没有任何两个物种会占据同一个生态位。

()13、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充分满足子孙后代的其需求能力。

()14、自然资源受人的影响较大,社会资源受人的影响较小。

()15、稻草→牛→蚯蚓→鸡→猪→鱼属于混合食物链类型。

()二、单项选择(15分)1、晚稻、中稻、早稻为()生态型A、温度B、光照C、土壤D、水分2、全球绿色植物光能利用率平均为()A、0.01%B、0.4%C、0.2%D、0.1%3、N、P、B、Mg等元素对油菜的生长具有()A、同等重要性B、有主次之分C、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之分D、可替代性4、马—蛔虫—原生动物属于()类型食物链A、捕食B、腐食C、混合D、寄生5、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不符合下列哪条定律()A、热力学第一定律B、热力学第二定律C、十分之一定律D、限制因子定律6、农业生态系统是()A、自然生态系统B、人工生态系统C、驯化的自然生态系统D、人工的生态经济系统7、构成生态系统的核心是()A、人B、生物群落C、大气D、太阳辐射8、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A、原始协作B、偏利共生C、互利共生D、寄生9、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A、高生物产量B、高经济产量C、高生物多样D、输入输出特点10、能够决定地球上动物和人口生存数量的是()A、初级生产量B、次级生产量C、热量D、净生产量11、捕食性天敌的引入这一环节属于()A、生产环B、增益环C、减耗环D、复合环12、高投入、高能耗的农业为()A、有机农业B、生物农业C、石油农业D、自然农业13、金属矿产资源属于()A、可更新资源B、不可更新资源C、社会资源D、工业产品资源14、进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主要是解决()的严重失调问题。

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本科)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本科)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106317--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本科)期末备考题库106317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单选题:(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海洋生态系统B.陆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生物圈正确答案:D(2)农业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A.农业微生物B.农业植物C.农地D.农田生态系统正确答案:D(3)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出现,出现了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就是A.群落波动B.群落效应C.群落演替D.群落优势正确答案:C(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次生演替的速度,一般快于相同地段上的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的起点环境是完全没有土壤的C.生物对环境是不会有改造作用的D.原生演替只会从水体开始正确答案:A(5)光照强度影响植物的生长,使其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上发生变异,而分化为A.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B.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C.中日性植物和日中性植物D.湿生植物和旱生植物正确答案:B(6)下列哪种波长的光能抑制植物的伸长生长,使植物矮化:A.红光B.黄光C.绿光D.蓝紫光正确答案:D(7)美国著名的生态学家林德曼研究发现,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大致有多少转移到下一营养级,组成生物量?A.二分之一B.四分之一C.八分之一D.十分之一正确答案:D(8)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地上部分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其中第二层是:A.乔木层B.苔藓层C.草本层D.灌木层正确答案:D(9)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出现的相互影响,称为A.群落效应B.边缘效应C.邻接效应D.衰减效应正确答案:C(10)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允许短波光通过而不允许红外光通过,会使什么地方的温度升高?A.对流层B.平流层C.扩散层D.电离层正确答案:A。

农业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农业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生态金字塔包括、和。

2、农业生态系统中反馈调控通常分为和。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和。

4、氮循环的主要过程包括:生物固氮、、、。

5、环境污染分为和。

6、根据人类干预程度,生态系统划分为:、、。

7、环境包括和。

8、种群的营养特征包括:、和三个方面。

二、选择题1、晚稻、中稻、早稻为()生态型A温度 B 水分 C 光照 D时间2、马-蛔虫-原生动物属于()类型食物链。

A捕食 B 共生 C 混合D寄生3、能够决定地球上动物和人口生存数量的是()A、初级生产量B、次级生产量C、热量D、净生产量4、捕食性天敌的引入这一环节属于()A、生产环B、增益环C、减耗环D、复合环5、高投入、高能耗的农业为()A、有机农业B、生物农业C、石油农业D、自然农业6、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气候生态型 B土壤生态型 C生物生态型7、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是()。

A生存因子B生态因子C环境因子D生物因子8、温带地区的典型地带性森林植被为()。

A常绿针叶林B落叶针叶林C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9、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

A次生演替B快速演替C原生演替D水生演替10、影响我国植被分布经度地带性的主要因子是()。

A光B温度C水D土壤三、判断题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中,如果螳螂所在营养级的能量为10个单位,那么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为100。

()2、枯树上生出蘑菇属于腐生食物链。

()3、次生演替比原生演替周期短。

()4、蚂蚁与蚜虫的关系属于原始合作。

()5、苹果小麦的间作套种依赖于生态因子的周期性变化。

()6、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生物学基础分支学科。

()7、能流特征主要是能量的逐级减少与流动的单方向性。

()8、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可以按功能区分为:以绿色植物为主的生产者、以动物为主的大型消费者、以微生物为主的小型消费者。

()9、生物生态型:主要是在生物因子的作用下形成的。

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复习题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海克尔的生态学概念: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机理的科学。

▲奥德姆的生态学概念: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农业生态学: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学科。

简答题:▲简述农业生态学的特点:答.理论实用性。

2.学科交叉性。

3.研究统一性.4.宏观层次性。

论述题▲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答: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

2.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3.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4.农业生态系统的人工调控与优化。

5.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生态学的任务:1.基础性的理论研究。

2.为发展农业生产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

第二章 农业生态系统名词解释:▲系统: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

▲生态系统:在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或者说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农业生态系统: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简答题:▲组成系统需要哪三个条件?答:1.必须具备两个以上都的构成要素。

2.各要素之间必须有某种联系。

3.以整体的形式完成特定的功能。

▲系统有哪三个基本特征?答:1.系统的有序性,包括系统的边界和系统的层次。

2.系统的整体性。

3.系统功能的整体性。

▲生态系统是由哪些基本子系统构成的?4生态系统有哪三大功能?答: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论述题▲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生态系统非生物组成 生物组成非生物环境 物质代谢原料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第三章生物种群名词解释:▲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复习题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海克尔的生态学概念: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机理的科学。

▲奥德姆的生态学概念: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农业生态学: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学科。

简答题:▲简述农业生态学的特点:答.理论实用性。

2.学科交叉性。

3.研究统一性.4.宏观层次性。

论述题▲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答: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

2.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3.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4.农业生态系统的人工调控与优化。

5.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资料word▲农业生态学的任务:1.基础性的理论研究。

2.为发展农业生产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

资料word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名词解释:▲系统: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

▲生态系统:在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或者说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农业生态系统: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简答题:▲组成系统需要哪三个条件?答:1.必须具备两个以上都的构成要素。

2.各要素之间必须有某种联系。

3.以整体的形式完成特定的功能。

▲系统有哪三个基本特征?答:1.系统的有序性,包括系统的边界和系统的层次。

2.系统的整体性。

3.系统功能的整体性。

▲生态系统是由哪些基本子系统构成的?资料word生态系统生物组成非生物组成生产者非生物环境消费者物质代谢原料分解者生态系统有哪三大功能?4 答: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论述题▲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资料word资料word资料word第三章生物种群名词解释:▲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

▲种群密度: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个生物种的个体总数。

▲出生率:种群产生新个体的能力。

▲死亡率:种群内个体衰减的数量▲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种群的年龄结构:某一种群中,具有不同年龄级的个体生物的数量与个体总数的比例。

▲性别结构:种群中雌性与雄性占个体总数的比例。

▲邻接效应: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出现的相互影响。

▲迁移(和扩散):种群内个体因某种原因从分布区向外移动的现象。

迁移多用于动物,扩散多用于植物和微生物。

▲分散利用:以个体或家族方式生活的物种,占有特定的空间和领域,并不允许其他个体在空间内生活的空间利用方式。

▲共同利用:以集群为生活方式的种群对其空间资源的利用方式▲非密度制约:作用强弱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制约。

▲密度制约:作用强弱与种群密度有关的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制约。

▲生态对策: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互利共生: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并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流的一种相互关系。

▲偏利共生:种间相互作用只有一方获利,对另一方无影响。

▲原始协作:两个种群相互作用,双方获利,但协作是松散的,分离后仍能独立生活。

资料word▲种间竞争:围绕共同需要的资源进行的,两个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

▲狭义捕食:食肉动物捕食其他动物▲广义捕食:高一营养级动物取食或伤害低一营养级的动物和植物的种间关系。

▲寄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身体为定居空间,靠吸取其营养而生活。

▲化感作用:植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对其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

简答题:▲种群的三种空间分布格局有哪三种基本类型?举例说明答案:随机分布,例如风播种子发芽后形成的植物分布。

均匀分布,例如农作物成群分布,例如竹林▲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有哪些因素?答:季节、气候条件、食物储量、种间关系等。

▲影响出生率的主要有哪些因素?答:性成熟的时间;每次产生后代的数量;每年产生后代的次数。

▲种群数量波动有哪些基本形式?答:种群增长、季节消长、不规则波动、周期性波动、种群爆发、种群平衡、种群的衰落和死亡、生态入侵资料word▲导致种群迁移(和扩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1.种群密度过高,使随拥挤效应出现的种群压力和进攻行为加强。

2.种群内等级低的个体或领域性弱的个体被排挤,迁移到条件较差的栖息地。

3.幼体长大后被亲代逐出而引起迁移。

4.自然扩散。

▲种群共同利用空间有哪些基本方式?答:暂时性集群、季节性集群、稳定而经常性集群。

▲种群数量波动的密度制约因素主要有哪些?答:1.种群内竞争食物和领地。

2.种群密度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3.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天敌数量。

4.与种群密度相关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者的密度。

▲请比较r-对策者与K对策的差异。

答:r对策者:在环境变化不定,食物资源不稳定的生境中,生物进化的方向是在短时间内充分利用资源,并尽可能产生更多的后代(种子、卵、孢子、幼体等)以寻找后代在其他环境中存活并发展的机遇。

K对策者:在环境相对稳定,食物资源相对稳定的生境中,生物进化的方向是控制种群数量,个体体型较大寿命长,以能够持续利用资源并具有竞争能力。

▲请比较CSR三种选择的差异。

答:在高胁迫环境中,采取忍耐对策S;资料word在高干扰生境中,采取生殖对策R,以较多的小型的后代(种子、卵)度过不良季节;在资源丰富,干扰水平低的生境中,因为生物种类和数量都多,因此采用高竞争力对策C。

论述题▲请写出种群增长的几种模型,并解读各种模型的意义。

答案:(1)种群几何级数增长模型:N=Nλt t0该模型表达的是,世代不重叠的生物,在环境无限的条件下的增长,呈现出种群数量与增长时间的指数关系。

(2)种群的指数增长模型微分式dN/dT=rN积分式:N=Ne rt0t该模型表达的是,世代有重叠的生物,在环境无限的条件下的增长,呈现出种群数量与增长时间的指数关系。

(3)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模型dN/dT=rN(K—N)/K该模型表达的是,世代有重叠的生物,在环境有限的条件下的增长。

增长表现出有极限K,在种群数量接近增长的极限时,增长率降低的趋势。

▲请举例谈谈种群间相互关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资料word答:1.建立人工混交林,林粮间作,农作物间套种。

2.稻田养鱼、养萍,稻鱼、稻萍混作。

3.蜜蜂与虫媒作物的互相利用。

4.生物防治病虫害及杂草。

资料word第四章生物群落名词解释:▲生物群落:生存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生态优势种:在群落中地位、作用比较突出,具有主要控制权或“统治权”的种类或类群。

▲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内由于环境因素在不同地点上的不均匀性和生物本身特性的差异,而在水平方向上分化形成不同的生物小型组合。

▲群落交错区:两个或多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

▲边缘效应: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比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交错的区域中,不但增加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

▲生态位: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是一个生物种群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

▲竞争排斥原理:为食物或生活资源而竞争,迟早会导致竞争力弱的物种部分灭亡或被取代。

▲生态位分异:对环境资源的不同利用使得不同物种同时存在于同一区域的现象。

▲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出现,出现了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

▲外因性演替:群落外部环境的改变所导致的生物群落演替。

▲内因性演替:在生物群落中,群落成员改变着群落的内部环境,而改变了的内部环境反过来又改变着群落成员。

这种循环往复的进程所引起的生物群落演替,就称为内因性演替。

▲原生演替:从从未有过任何生物的裸地上开始的演替。

资料word▲次生演替:原有生物群落破坏后的地段上进行的演替。

简答题:▲生物群落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2)具有一定的外貌(3)具有一定的结构(4)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5)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6)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7)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8)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为什么保护珍稀濒危生物的时候,要保护建群种和优势种?答:生态学上的优势种对整个群落具有控制性影响,如果把群落中的优势种去除,必然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的变化。

正是因为建群种和优势种对生态系统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不仅要保护濒危物种,也要保护建群种和优势种。

▲生物群落的成层性有什么意义?资料word答:生物群落的成层性,使单位面积内能够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产生更多的生物物质,同时以复杂的营养结构维持着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控制农业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有哪两种基本方式?答:(1)在不同的生境中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物种,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2)在同一生境中配置最佳密度,并通过饲养、栽培手段控制密度的发展。

▲请简述群落演替的三个特征定义。

答:(1)群落演替是群落发展有顺序的过程,这种变化是有规律地向一定方向的发展,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

(2)演替是生物与环境反复作用的结果,也是群落内种群之间竞争和共存的结果。

(3)演替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顶点。

▲从裸露的岩石上开始的旱生原生演替系列会经过哪些阶段?答:(1)地衣群落阶段(2)苔藓群落阶段(3)草本群落阶段(4)木本群落阶段资料word▲从淡水湖泊开始的水生原生演替系列会经过哪些阶段?答:(1)自由漂浮植物阶段、(2)沉水植物阶段(3)浮叶生根植物阶段(4)直立水生植物阶段(5)湿生草本植物阶段(6)木本植物阶段▲云杉林采伐迹地上,如果没有人为的持续干扰,次生演替会经过哪些阶段?答:(1)采伐迹地阶段(2)阔叶树种阶段(3)云杉林定居阶段(4)云杉林恢复阶段▲与原生演替相比较,次生演替有什么特点?答:(1)次生演替的速度,一般快于相同地段上的原生演替。

(2)次生演替的取向,一般趋向于恢复到受破坏前的原生群落的类型。

(3)次生演替经历的阶段,取决于外界因素作用的方式和作用的持续时间。

资料word论述题▲草原的放牧过程,对草原群落有什么样的影响?(1)在牧畜践踏下,草原植物不耐践踏的柔弱部分和丛生禾草逐渐减少以至完全消失。

(2)牧畜践踏和消灭地被,甚至表土消失。

(3)促使多刺植物和有毒植物繁盛,和适口性好的牧草消失。

(4)影响到草原群落中原有草类的正常发育,促使一年生植物和春季短生植物的发育,(5)外来杂草植物增多,引起草原群落组成上的混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