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测试题(附解析)

合集下载

高二生物生态工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生态工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生态工程试题答案及解析1.珊瑚礁当所处环境恶化时,失去了共生藻类的珊瑚虫会因为死亡而导致珊瑚礁逐渐“白化”,失去其鲜艳的色彩,那里生物多样性也锐减。

这体现了生态工程什么原理()A.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B.整体性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D.协调与平衡原理【答案】C【解析】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比例关系,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为生态工程的系统整体性原理,题意体现的就是就是该原理,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效果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2.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措施是()。

A.从现在起,严禁砍伐森林B.大量开采矿产资源,发展工业生产,提高综合国力C.保护与人类共存的各种生物D.各国独立处理酸雨、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答案】C【解析】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根本原则,酸雨气候已成全球问题,不可能由一个国家单独治理完成,同时可持续发展,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实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如图是某生态工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C.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的原理D.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答案】C【解析】该人工生态工程是依据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的生态学原理设计的,图中人的因素是非常突出的,在人的管理下,使物质和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如木糖醇、食用菌和禽畜等都能增加经济效益,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再生。

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实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

4.下列实例与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匹配最恰当的是()A.中国传统农业物种多样性原理B.在养分稀少的深海有物种丰富的珊瑚礁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包孕吴越的太湖中水葫芦泛滥协调与平衡原理D.水乡的桑基鱼塘整体性原理【答案】C【解析】中国传统农业主要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错误;在养分稀少的深海有物种丰富的珊瑚礁,主要体现物种多样性原理,B错误;包孕吴越的太湖中水葫芦泛滥主要体现协调与平衡原理,C正确;水乡的桑基鱼塘主要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错误。

生态工程练习题带解析

生态工程练习题带解析

第五章训练一答案1-6------------7-12------------13-18--------------1.下面哪种情况,生物数量金字塔是倒置的A.9平方米的草地上生活着几只蝗虫B.90平方公里范围内生活着一只老虎C.一棵花椒树上生活着几万只蚜虫D.一座山上生活着十几只野兔2.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传递示意图。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由B到C的能量传递率是15%C.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食物网D.生态系统的功能只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4.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6.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示结构中所有成分可以组成生态系统B.图中可能组成三条食物链C.“鸟”属于生态系统的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D.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图中腐生微生物相同8.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B.⑤中包含了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C.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生态系统中,①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100%9.如图为Ⅰ和Ⅱ两种生物在温度变化时消耗氧气量变化情况,则两种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最可能的情况是( )A.Ⅰ是生产者,Ⅱ是消费者B.Ⅱ是生产者,Ⅰ是消费者C.Ⅰ和Ⅱ都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D.Ⅱ只能是生产者10.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B.蛇处于2个不同的营养级C.青蛙和蜘蛛的关系不只是捕食D.蝗虫→青蛙→蛇,这条食物链有三个营养级11.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生态工程原理考试题及答案

生态工程原理考试题及答案

生态工程原理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B. 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C. 物种多样性原理D. 经济最大化原理2. 生态工程中,以下哪项不是生态工程的设计原则?A. 整体性原则B. 协调性原则C. 可持续性原则D. 单一性原则3.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工程的类型?A. 土地生态工程B. 水生态工程C. 城市生态工程D. 工业生态工程4. 生态工程在实际应用中,主要解决什么问题?A. 经济问题B. 环境问题C. 社会问题D. 军事问题5. 在生态工程设计中,以下哪项不是生态工程的实施步骤?A. 问题识别B. 方案设计C. 工程实施D. 环境评价6. 生态工程的目的是实现生态系统的什么?A. 经济利益最大化B. 社会稳定C. 可持续发展D. 技术革新7. 生态工程在农业中应用时,以下哪项不是其主要作用?A. 改善土壤结构B. 提高作物产量C. 增加化肥使用量D. 保护生物多样性8.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工程中常用的生态修复技术?A. 人工湿地B. 植被恢复C. 化学处理D. 土壤改良9. 生态工程在城市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城市绿化B. 城市交通C. 城市经济D. 城市文化10. 生态工程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主要采用哪些技术?A. 物理沉降B. 化学氧化C. 生物处理D. 以上都是答案:1-5 DDDDC 6-10 CCAC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生态工程的基本原则。

答:生态工程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和区域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需要从整体出发进行设计和实施。

协调性原则要求生态工程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协调。

可持续性原则强调生态工程应有利于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发展。

区域性原则则强调生态工程应考虑地域特点和条件。

2. 请简述生态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答:生态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和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如通过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等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建立生态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走廊;治理污染,如采用人工湿地和生物处理技术进行水污染治理;以及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通过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模式。

课时作业39 生态工程(含答案详解)

课时作业39 生态工程(含答案详解)

(3)某养殖户把自己的养鸡场、养猪场、鱼塘和桑园也纳入该生态工程,并把多个 单个的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改善了系统的功能,这体现了生态 工程中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 原理。
(4)生态农业是一个在生态上能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 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 续发展。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6.(2021·银川一中模拟)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生态经济的重 要性日益突显。综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这一成就遵循的基本 原理是 物质循环再生 原理。生态经济改变了人类能征服自然的错误观念,其所遵循 的主要原则是 循环经济 ,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 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的特点 是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
(3)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如小流 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针对这种问题我国甘肃陇南地区总结出了 “九子登科”的治理模式,而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是 植被恢复 和土壤 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解析:(1)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 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 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2)引种植物时需考虑其与当地气候等条件相适应,应 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应遵循整体性原理。(3)小流域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而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是植被恢复,以 及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高三生物生态工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生态工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生态工程试题答案及解析1.图中表示含有大量藻类、底层水草及挺水植物(芦蒿、香莲)的池塘生态系统模式图。

请据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含有食物链的数量是 ____ 。

(2)图中未呈现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 ____ 。

(3)可采用 ____ 法调查芦蒿的种群密度。

若要调查单细胞藻类的种群密度,应当将单细胞藻类培养液滴在上进行计数。

若要描绘出藻类的群体生长的S型曲线,应该将单细胞藻类放在温度适宜浓度的全营养液和 ____ 条件下培养,并每天 ____ 随机取样。

(4)蘑菇可以从猪粪中获得 ____ (物质、能量、物质和能量);水草可通过细菌的分解获得猪粪中的____ (物质、能量、物质和能量)。

【答案】(1)8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样方法血球计数板光照定时(4)物质和能量物质【解析】(1)图中含有食物链的数量是8。

(2)图中未呈现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芦蒿的种群密度。

若要调查单细胞藻类的种群密度,应当将单细胞藻类培养液滴在血球计数板上进行计数。

若要描绘出藻类的群体生长的S型曲线,应该将单细胞藻类放在温度适宜浓度的全营养液和光照条件下培养,并每天定时随机取样。

(4)蘑菇属于分解者,可以从猪粪中获得物质和能量;水草属于生产者,不能直接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可通过细菌的分解获得猪粪中的物质。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和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工程要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B.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C.建立不同的生态工程时要因地制宜,所依据的原理都相同D.生态工程是一类少耗能、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答案】C【解析】建立不同的生态工程时要因地制宜,所依据的原理不尽相同,C错误。

生态工程测试题

生态工程测试题

生态工程测试题一.单选题:(38分)1.“石油农业”是指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使用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需要大量的石油、煤、天然气等作为原料或动力而得名。

该生产模式的缺点不包括A.高投入B.高污染C.不符合可持续发展D.高产出2.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①能量的多级利用②物质循环再生③废物资源化④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⑤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结合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3.“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综合”体现在A.改变单纯造林、蓄水、减沙等工程模式,同时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B.采用多种植物进行生态工程恢复C.运用了多种生物措施D.运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4.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主要的治理对象为A.山甸B.草原C.荒漠D.湖泊5.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和工程学的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和生态的双赢C.生态工程的原理是整体、协调、循环和再生D.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6.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

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A.系统整体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以上都不是7.下列关于“生物圈2号”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建立“生物圈2号”的目的是制造一个人工模拟的生命支持系统B.“生物圈2号”中设置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C.“生物圈2号”完全模拟地球条件D.“生物圈2号”实验的失败,使人们认识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8.下列对城市垃圾的处理办法不妥当的是A.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B.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C.利用热解方法使垃圾分解 D.垃圾堆放在一块,通过微生物自然分解9.在植树造林工程中,应当特别注意运用的生态工程原理是A.物种多样性原理和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系统工程学原理10.豆科植物和固氮菌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的生长都要受到损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系统结构功能的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系统整体性原理 D.协调与平衡原理11.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A.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 B.整体性原则和生态工程C.循环经济和工程学手段 D.无污染原则和生态工程12.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

高二生物生态工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生态工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生态工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浙西某生态农场的系统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生态工程原理的叙述是()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B.每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C.能量损耗随食物链延长而增加,降低了能量利用率D.该生态农场属于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减少了污染【答案】C【解析】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A正确;根据图示分析,发现每一级都有减数分裂品输出,人类都能获得产品,从而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B正确;由于食物链延长,虽然能量逐级损耗,但每一级都有能量得到利用,所以系统总能量的利用效率反而增加了,C错误;由于各级产物都可利用,使废物变成了下一营养级的原料,从而减少了废物和污染,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原理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

2.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如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C.用蛆蛹排泄物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仍可以正常运转【答案】D【解析】用残渣培育食用菌和蛆蛹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故A正确。

用副产品生产木糖醇,能增加经济效益,故B正确。

用蛆蛹排泄物作有机肥还田,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故C正确。

该生态工程中人起到的是关键作用,如果离开人的管理条件,该生态工程运转可能会停止,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3.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小于450mm,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但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以致到处都是“杨家将”。

生态的不适应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的“小老头”状,远不如当地树种那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结果防护林成为残败的“灰色长城”。

人教版 生态工程 单元测试41

人教版 生态工程 单元测试41

生态工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的是()A.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B.工业用水的资源C.鸟类的栖息地D.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答案】B【解析】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鸟类的栖息地;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都是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

工业用水的资源属于经济效益。

2.“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浙江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下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

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又防止了环境污染B.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C.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D.上述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沼气池的建立使物质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故A正确;该生态农业调整食物链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没有改变能量传递效率,故B错;生态工程的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等,故C正确;生态农业可以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来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工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图文转化的能力。

3.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1+1>2”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B.太湖出现大面积水华,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生态农业的建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D.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可采用人工制造表土,种植农作物【答案】B【解析】“1+1>2”是指系统各组分组成的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是指生态工程的系统整体性原理,A错误;水华等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B正确;生态农业的建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可采用人工制造表土,种植当地适宜物种,不能种植农作物,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工程测试题(附解析)一、基础题点练1.下列实例与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匹配最恰当的是( )A.中国传统农业——物种多样性原理B.在养分稀少的深海有物种丰富的珊瑚礁——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包孕吴越的太湖中水葫芦泛滥——协调与平衡原理D.水乡的桑基鱼塘——整体性原理解析:选C 中国传统农业主要应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在养分稀少的深海有物种丰富的珊瑚礁主要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包孕吴越的太湖中水葫芦泛滥主要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桑基鱼塘主要应用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理解,错误的是( )A.我国“三北防护林”运用物种多样性原理,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B.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应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工程学原理等C.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可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恢复其生态功能D.在对城市进行规划和布局时,要进行城市生态分区解析:选A 我国“三北防护林”虽然取得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没有完全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办事,也产生了不少问题,例如最初进行林带建设时,没有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单一种植了大片的樟子松林,导致松毛虫肆虐,很多地方的樟子松因此奄奄一息。

3.(2019·徐州模拟)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和整体性原理B.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是运用系统整体性原理的典型实例C.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D.“环境友好技术”及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可以减少城市污染的产出解析:选B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改善了农村人民的生活环境,实现了多种物质的循环利用,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在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与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即要遵循整体性的原理;我国南方多水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主要体现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可减少污染的产出,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

4.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原理中,错误的是( )解析:选D 造成“前面造林,后面砍树”的原因是在追求生态效益时没有考虑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违反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5.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

如图是生物氧化塘内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流经生物氧化塘的总能量是藻类固定的全部太阳能B.生物氧化塘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C.图中体现了物理沉降、微生物分解两种消除污染的途径D.图中藻类和细菌是互利共生关系解析:选C 流经生物氧化塘的总能量是藻类等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与污水中含有的能量;生物氧化塘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不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由图中的“可沉固体”和“溶解性可降物质在O2的参与下被细菌分解”等信息可知:图中体现了物理沉降、微生物分解两种消除污染的途径;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分开之后,双方或一方不能生存,图中的藻类和细菌虽然生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但分开后,都能独立生存,因此二者并不是互利共生关系。

6.(2019·厦门期末)下图是某农户家庭种、养系统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设计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作物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其他生物所需物质和能量的来源C.该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因而提高了经济效益D.塘泥、粪等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离不开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解析:选C 该农业生态工程遵循的主要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等;农作物是该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其他生物所需物质和能量的来源;该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因而提高了经济效益,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塘泥、粪中的有机物,有机物需要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因此塘泥、粪等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离不开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二、高考题型练7.(2019·武汉模拟)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生态工程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修复重建,对不适宜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2)实现可持续发展,走生态经济之路,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实行“________”的原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3)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应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______________,使湿地依靠____________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4)生态工程的实施需要因地制宜,矿区生态破坏严重,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在于植被恢复,以及为植被恢复所必需的________________的重建。

植被恢复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而不是种植农作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生态工程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不适宜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2)生态工程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3)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应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4)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所以在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必须考虑恢复土壤微生物群落。

矿区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所以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中恢复植被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

答案:(1)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2)循环经济(3)人类的干扰自然演替(4)土壤微生物矿区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8.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绘出了如下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生态系统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2)氮元素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不断循环,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呢?________________。

(3)若农田内有害虫发生,采用何种措施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个)。

(4)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析,焚烧秸秆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做法主要违反了生态工程的哪一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提高了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轻了环境污染(或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该生态系统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体现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或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2)氮元素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不断循环,氮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故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

(3)若农田内有害虫发生,采用引入害虫天敌防治、激素防治、转基因培育抗害虫农作物等措施,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

(4)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析,焚烧秸秆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加大了物质的输出。

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析,焚烧秸秆的做法主要违反了生态工程中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答案:(1)提高了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轻了环境污染(或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系统学和工程学(或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2)氮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3)引入害虫天敌防治,激素防治,转基因培育抗害虫农作物等(4)加大了物质的输出物质循环再生原理9.马鞍山南山铁矿的凹山采矿场是华东第一大露天矿坑。

2017年底闭坑,停止开采。

这个功勋矿区将华丽转身成为生态乐园,生态修复的总体方案正在规划设计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1)废矿区的锌、铜等金属离子含量较高,一般植物无法正常生长。

为降低锌的含量,科研人员将酵母菌的锌转运子(ZAT)基因导入到拟南芥中,增强了拟南芥对锌的耐受性和吸收能力,这说明基因工程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南芥为双子叶植物,将重组质粒导入其细胞中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生态乐园的建设需要引入一些景观植物,其中重瓣榆叶梅是一种观赏价值较高的园林树种,但由于其雌蕊退化,一般很难用种子繁殖。

科研人员用微型繁殖技术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苗木。

微型繁殖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接种前需要对外植体消毒、对培养基灭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外植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过程形成胚状体或丛芽,诱导出试管苗,然后将试管苗移栽到大田,再培养成正常植株。

(3)实施生态工程时,需要考虑到矿工安置、市政建设、产业转型等问题,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

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

解析:(1)废矿区的锌、铜等金属离子含量较高,一般植物无法正常生长。

为降低锌的含量,科研人员将酵母菌的锌转运子(ZAT)基因导入拟南芥中,增强了拟南芥对锌的耐受性和吸收能力,这说明基因工程实现了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或定向改变了生物性状;拟南芥为双子叶植物,将重组质粒导入其细胞中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

(2)由于重瓣榆叶梅雌蕊退化,一般很难用种子繁殖。

科研人员用微型繁殖技术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苗木。

微型繁殖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全能性,接种前需要对外植体消毒、对培养基灭菌的原因是微生物能寄生于植物细胞中,与植物细胞竞争营养、释放有毒物质危害植物细胞。

外植体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形成胚状体或丛芽,诱导出试管苗,然后将试管苗移栽到大田,再培养成正常植株。

(3)实施生态工程时,需要考虑到矿工安置、市政建设、产业转型等问题,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遵循的是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的原理。

答案:(1)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或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或定向改变生物性状) 农杆菌转化法(2)植物细胞全能性微生物寄生于植物细胞中、与植物细胞竞争营养、释放有毒物质危害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3)整体性协调与平衡10.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