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劳动力流动讲义

合集下载

劳动力流动迁移移民课件

劳动力流动迁移移民课件
• 此后的十五年间,外出打工的农民数量持续增加,给中国 这个“世界工厂”提供了源源不断、低廉的劳动力。
第16页/共87页
第17页/共87页
• 珠三角地区在2004年初现民 工荒之时,更多人相信,这 仅仅是局部和暂时的结构性 劳动力短缺。
• 但是后来发现,这是全国性 的短缺,甚至在劳工力供应 大省的江西、安徽,都不同 程度的出现了用工紧张。
第11页/共87页
美国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流动
第12页/共87页
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区域间劳动力供求不平衡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同质 劳动力的工资差异
人力资本 投资理论
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强化工作匹配的意愿
第13页/共87页
案例:中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
• 民工潮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1989年几百万农民的自发性南下 流动,被认为是当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波民工潮。那一年的初春 ,中国的南方到处可见三三两两的乡下人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 落。习惯了计划的人们把大批农民的这种“计划外”自发外出 ,称为“盲流”。不少人为之担忧甚至恐慌,当年3月8日,新 华社发表文章规劝农民朋友“城里找活难,农村天地广”。
第36页/共87页
• 迁移的距离:
距离弹性=流动量%变化 / 流动距离的%变化 距离对劳动力流动的人数存着直接的反比关系
随着流动成本的上升,流动的劳动者数量就会随之下
降。原因如下
–距离越远,可能流动的劳动者获得工作机会的信息就越 有限。
–与迁移本身以及迁移之后回去看望朋友、亲戚的交通问 题有关的货币成本以及迁移的心理成本,都会随着距离 的增加而上升。
第18页/共87页
❖ 劳动力流动模型

劳动力需求函数ppt课件

劳动力需求函数ppt课件
在既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曲线下,工资率与均衡的就业
量呈反向变动关系。
8
8
2. 资本价格 假设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资本价格的变
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当资本价格下降时,厂商生产成本
会下降,从而生产规模会扩张,生产规模 的扩张引起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二是资 本价格的下降,厂商可能以资本替代劳动, 从而减少对劳动的需求。(规模效应和替 代效应)
产品的边际效益或者简称边际效益通常 是针对产量而言的,是每增加一单位的产 量而所带来的额外收益,故称为产品的边 际收益。
边际产品价值是针对劳动要素而言的, 是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是每增加一单位 的劳动要素所带来的额外收益价值。
24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 根据VMP=MP×P,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
19
本节内容脉络
首先
完全竞争 下的短期 劳动需求
然后
完全竞争 下的长期 劳动需求
最后
长期劳动 需求曲线 与短期劳 动需求曲 线的区别
20
20
一、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短期劳动需求
(一)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要求任何经济活动的“边际收
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 这一点不仅适用于产品数量的决定,也适
第五章 劳动力需求
财税分院
1
内容概要
1
劳动力需求概述
2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3 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4
劳动力需求弹性
2
第一节 劳动力需求概述
3
一、劳动力需求的概念
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 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的需求方按照市场 上的劳动力价格雇佣劳动力的行为。

企业物流管理概述--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第五章第一节讲义

企业物流管理概述--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第五章第一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职业培训教育网职业人的网上家园
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第五章第一节讲义
现代生产管理与控制的方法
●本章思维导图
第一节企业物流管理概述
一、物流、企业物流的基本概念
(一)物流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定义如下: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物流是一个物品的实体流动过程,在流通过程中创造价值、满足顾客及社会性需求。

●物流的本质是服务。

(二)企业物流的概念
企业物流主要是指制造业物流,即企业在生产运作过程中,物品从供应、生产、销售以及废弃物的回收及再利用所发生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

企业物流是继降低劳动力成本和物资消耗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

●第一利润源泉:降低资源消耗
●第二利润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企业物流的内容、分类和作业目标
(一)企业物流的内容
“物”: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和物流服务。

●物质资料包括物资、物料和货物。

●物流服务包括货物代理和物流网络服务。

“流”:是物品的实体位移和时间的流转。

5劳动力流动迁移移民

5劳动力流动迁移移民

• 任何发达国家或地区公民还是愿意从
非法流动与移民
• 考虑最低工资法带来的影响
工资 A
需求 S1(国内供给)
如果需求曲线在B点 右边与国内供给相交
E
最低工资
S2(总供给)
B
F
C
通过最低工资法可 以驱逐外来人员
对比E、F,即将有无 移民进行对比,发现 可能导致工资上升, 工作机会减少
N
N′ 驱逐的外 来人数
珠海 29.6 21.3 14.1 9.2 5.7 5.1 8.7
• 表5-2 调查城市与其他数据分年龄组工作单位变动次数 均值比较(城市与国家)
中国的劳动力流动
中国的劳动力流动
美国劳动力在不同职业间流动
美国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流动
美国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流动
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区域间劳动力供求不平衡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出现在1989年的民工潮并非农民们的一时兴起所为。1978 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潜能到了1988年已几 乎释放殆尽,那一年的中国粮食产量的增长出现了停滞, 与此同时,“卖粮难”则屡现报端。再进一步加大对农田 的劳动力投入已无任何意义,在种田之外寻找就业门路早 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需求。而一度风起云涌的乡镇企业在 1980年代后期也迎来了一轮自我调整,这令此前人们津津 乐道的“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农村劳动力就地转 化模式难以为继。1989年,全国外出务工人员已达3000多 万人,很多地方开始有组织、成规模地向外输送劳动力。 • 此后的十五年间,外出打工的农民数量持续增加,给中国 这个“世界工厂”提供了源源不断、低廉的劳动力。
• 社会依靠劳动者在雇主之间的自由流动来 进行劳动力的配置。 • 这种配置方式可以同时使劳动者通过流动 预期得到更高的收入,选择更好或稳定的 职业等,同时消费者有满足也达到最大化。

第五章劳动力流动资料

第五章劳动力流动资料

二、人口流动规律
(一)拉文斯坦对人口流动规律的初步概括 英 国 统 计 学 家 拉 文 斯 坦 (E.G.Ravenstein) 于1885 年 6 月在英国皇家 统计学杂志第 48 期上发表了《人口迁移规 律》一文,对英国 1871 年至 1881 年的人口 迁移做了分析。
人口迁移规律:
(1)人口迁移的主体是短距离的迁移 (2)在一定时期里,有人从某地迁出,马上 又会有人迁入该地,填补因人口迁出形成的空缺。 (3)每个主要迁移流会造成一个补偿性反迁 移流。 (4)长距离的迁移者通常是迁往大城市 (5)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迁移的倾向弱 (6)迁移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
• 年轻人自身财物较少,携带方便,容易流动 • 年轻人资历和养老金损失较少 • 年轻人心理成本较低
2018/10/24
20
(2)教育
• 一般情况下,教育水平越高,越容易流动。
2018/10/24
21
30-34 岁的美国公民迁移率(%) :1993-1994
教育水平(年) 9-11 12 13-15 16 17 及其以上 在同一州内部各县之间 迁移人员的比率 3.9 4.4 4.8 4.9 6.7 在各州之间迁移的人员比率 2.7 2.6 3.3 4.4 5.0
资料来源: G.Ehrenberg & S.Smith:《现代劳动经济学》,P313,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1999
2018/10/24
22
(3)流动的距离与迁移成本
• 距离越远,越不容易流动
– 信息不容易获得 – 流动成本较高
2018/10/24
23
(4)家庭
• 家庭规模越大,越难流动
– 未婚比已婚容易流动 – 妻子就业阻碍流动 – 妻子就业时间越长,家庭越不容易流动 – 有学龄儿童的家庭不宜流动

发展经济学第五章 人口流动

发展经济学第五章 人口流动
“当资本赶上劳动供给时,经济就进入了第二个发展 阶段,古典经济学就不再适用了,我们就处在新古典 经济学的世界里,在这里,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稀缺 的,即是说,他们的供给是无弹性的。当资本积累进 行时,工资不再不变,技术变革的利益不会完全归于 利润,利润额不一定总是增加”。刘易斯认为,当今 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第一阶段。
按照刘易斯的观点,当剩余劳动消失时,农业的边际 生产率就会提高,从而,农村劳动者的收入也会相应增 加。这时,工业部门要想得到更多的劳动力,就不得 不提高工资水平,以与农业部门相竞争。在图中,假 设一个国家的剩余劳动总量为OLn,超过OLn劳动供给 曲线开始上升,如虚线SS'所示。
整理课件
刘易斯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 个阶段为无限的劳动供给阶段,如图1中的劳动供给 曲线的水平部分所示。在这个阶段中,资本是稀缺的, 劳动是丰富的,资本积累所产生的剩余全部归资本家 所有。
整理课件
从以上劳动力转移过程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刘易斯把 资本积累看成是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的唯一动力。 在这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没有单独作为一 个因素。但刘易斯注意到了技术知识增进对经济增长 的积极意义。他认为资本积累包含了技术进步,这两 者是密不可分的。在他的分析中,“生产资本的增长 与技术知识的增长被看成是单一现象”。
整理课件
第一节 刘易斯模式
第一个人口流动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 学奖获得者阿瑟·刘易斯(Arthur Lewis)在50年代中 期创立的。这个模型的提出很快引起了发展经济学家 的兴趣和争论。之后,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产生了各 种各样的人口流动模型。
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 一个是以传统生产方法进行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极低 的非资本主义部门(noncapitalist sector),以农 业部门或农村部门作为代表;另一个是以现代方法进 行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相对高的资本主义 部门,以工业部门和城市作为代表。经济发展依赖现 代工业部门扩张,而农业部门为工业部门的扩张提供 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流动 PPT课件

年龄:年轻人工作调整的频率较高 工龄:工龄越长,工作调整频率越低 教育:教育程度越低,工作调整频率越高 性别:女性的工作调整的频率高于男性? 婚姻:已婚的人工作调整频率较低
3.4 工作搜寻
w
在简单的劳动力市场模型中,
当市场达到均衡时,所有劳
SL
动力应该在同一市场出清的
工资水平下就业,但现实的
w*
E
30-34 岁的美国公民迁移率(%):1993-1994
教育水平(年)
9-11 12
13-15 16
17 及其以上
在同一州内部各县之间 迁移人员的比率 3.9 4.4 4.8 4.9 6.7
在各州之间迁移的人员比率
2.7 2.6 3.3 4.4 5.0
资料来源: G.Ehrenberg & S.Smith:《现代劳动经济学》,P313,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1999
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 加快城市化进程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加强城市管理的效率和社区建设
3.5.2 劳动力国际迁移对 输入国的影响
对劳动力输入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对劳动力输入国的其他影响
(1)对输入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W
本国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总供给
B W1
D
C
W2
L0 L1
劳动力需求
L2
L
移民导致输入国劳动力总供 给上升(供给曲线右移), 工资水平下降,本国劳动力 工作岗位减少
清退移民导致输入国劳动力 供给减少,工资水平上升, 本国工作岗位的上升的数量 小于工作岗位减少的数量。
同质的劳动者可能获得不同 的工资
如果个人成为失业者的成本 下降,那么将导致WR上升。
3.4.3 工作搜寻与摩擦性失业

人民大2024劳动法(第二版) 教学课件第五章 劳动就业

新时期,我国就业工作面临新任务、新要求,应转变和更新观念,确立新战略新思路。 首先,更新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通过教育、咨询、培训、指导等环节 树立大就业观念和职业平等观念。就业观念决定着劳动者的求职目标和择业范围。其次,确立 就业新思路。具体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2)确立充分就业的目标,综合运用产业政策、税收财政政策、金融货币政策保证其实现 。 (3)合理有序促进劳动力跨地区、跨国流动。劳动力流动是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产物, 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 (4)强化就业歧视法律治理,保障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 (5)处理好就业工作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第一节 就业与失业
二、失业的概念及种类
与就业相对应的概念是失业。失业的本质就是有劳动能力的人未 能就业,呈现为与提供经济收入的社会职业相分离的状态。失业是 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回避的现象,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 失业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类型。按照表现形式的不同,失业可 以分为公开失业和隐蔽失业(隐形失业、半失业);按照失业原因的 不同,失业可以分为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第二节 就业的意义与原则
一、就业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具有多重意义: (1)从经济生活角度考察,就业是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是实现 社会生产的前提条件。 (2)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考察,就业可以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安居乐业。就 业是最基本的民生。 (3)从文化的角度考察,就业有助于实现个体成员的职业化和社会化,有助 于培养和塑造劳动者的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观念。 (4)从法律的角度考察,就业是实现劳动权的基础和保障。
第二节 就业的意义与原则
二、就业的原则
就业原则是劳动就业法律制度所应贯彻、体现和蕴含的基本精神,是整 个劳动就业工作的法律指导。 (一)促进就业原则 (二)平等就业原则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整理


第三章 劳动需求分析 (一)派生需求与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领会: ①对劳动力的派生需求;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 劳动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②约束劳动需求的制度因素分类; 正式制度: 一定的经济体制及其相应的就业制度、用人制度、工资制度、福利制度等 各项制度安排 非正式制度: 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潜在规范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伦理道德、习惯等
新工作带来的收益的净现值大于流动产生的成本,流动就会发生 新工作的收益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净收益现值越大,流动成本越低, 流动越可能发生
○2 城乡迁移决策模型; 1)托达罗模型 ①促进人口流动的基本经济力量,是相对收益和成本的理性经济考虑,
○3 在职培训的特征。 1.一般训练和特殊训练都涉及成本和收益 2.在两种情况下,人们对训练的支付都是通过在培训期间接受一个比市场
均衡工资更低的工资来进行的,这种成本是接受培训的机会成本 3.特殊训练工作,工人所得在训练期间大于其 VMP,此后则少于 VMP。
一般训练工作,工人所得等于 VMP,但其 VMP 随着训练时间增加而上升 4.风险的存在
○2 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因素。 1.每个家庭成员的工资率 2.家庭的非劳动收入 3.家庭可以判断的每周总的时间量
(四)劳动供给理论的政策应用 领会: ①工伤补偿计划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1.重新进入工作工资会降低,工作产生的工资报酬被津贴的减少而抵消, 妨碍人们工作,造成的替代效应会使劳动供给减少 2.受伤者不工作时的境况比工作时好(闲暇时间更多),造成的收入效应阻 碍人们尽早重返岗位,劳动供给减少
应用: ○1 劳动力参与率指标的意义; 1.在研究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 给时具有重要的作用。 2.这类数据可用来制定就业政策并确定培训需要。 3.这一指标也为计算男女人口的预期工作寿命和进入、退出经济活动的比

05、劳动力流动


• 5.2.2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 • 1)年龄因素 • 2)教育程度 • 3)迁移距离
• 4)职业与技术等级
• 1)年龄因素
1975年-1980年美国县级间的迁移率
年龄组
男性(%)
女性(%)
25-34
33.3
பைடு நூலகம்31.6
35-44
21.2
16.9
45-54
12.9
11.4
为什么年轻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呢? 首先,他们有较长的工作年限,能享受到新的地区新的
而近年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积压的劳 动力得到释放 。
• 4)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地位
劳动力可以流动,是劳动者作为劳动力的所有者的根 本体现。劳动者是劳动力的所有者,最根本的是要承 认和允许劳动者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可以自由流动。 如果劳动者不能选择合适的职业,不能进行交流,那 就剥夺了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力的所有权和支配权, 劳动者就成为受人支配的、依附于他人、丧失独立人 格的人。
的消费方式,是消费需求更有弹性。
• 5.3.2 国内劳动力的地区流动
• 劳动力地区流动:中国社会转型期一个重要而
显著的特征
• 1)地区间劳动力流动的表现形式 • 2)投资对我国劳动力地区间流动的牵引 • 3)人力资本的地区转移 • 4)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 1)地区间劳动力流动的表现形式
一、城市服务业对农民开放。改革前,由于刚性的城乡二元结构, 农民几乎没有任何机会进城务工或经商。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 方面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成功,农村集贸市场空前活跃, 农产品迅速进入商品化轨道,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了流动的意愿了 可能性;另一方面,城市的商品业服务业体制松动,农村剩余劳 动力开始循环,农村劳动力突破城市封闭,大量进入城市,以填 补城市各种功能空缺的方式到城市寻求他们新的生存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假设
1.自愿性 2.自由选择性
劳动力流动的条件
1.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 2.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的 差异。 3.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享有充分的就业自主 权。 4.社会分工所造成的劳动技能和工作能力专门 化。
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区域间劳动力供求不平衡 自然因素:人口的绝对密度以及数量 排前五的人口大省: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社会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劳动力供求的不同。获得工作机会的 多少是该地区具有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 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别 同一质量的劳动力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工资收入不同,造成劳动 力的国际或地区间迁移,即从低工资地区向高工资地区移动。 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 繁荣时期:流入 衰退时期:流出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资本流入与流出 跨国公司(子公司、分公 司的建立) 强化工作匹配的意愿 雇主与雇员之间匹配不吻合:流动出现 10 2019/1/2
• “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 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 的人类大迁徙。在40天 左右的时间里,有30多 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 世界人口(约70亿人) 的3/7,相当于全国人民 进行两次大迁移。中国 春运入选世界纪录协会 世界上最大的周期性运 输高峰,创造了多项世 界之最。
2019/1/2 3
案例引入
在2000年3月,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 李昌平致信朱镕基总理反映,“开春以来,我们 这儿的农民快跑光了。连续二十多天来,东风大 卡车(坐不起客车)没日没夜的满载着外出打工 的农民奔向祖国四面八方的城市。我们乡有 40000人,其中劳力18000人。现在外出25000人, 其中劳力15000多人。”(《世纪中国》, 2001 年7月25日)。
1978-1987期间与1996-2003期间迁移人口对各省经济的贡献对比
2019/1/2 11
1978-1987期间与1996-2003期间迁移人口对地带经济的贡献对比 Q:西部地区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受惠地,他们是如何受惠的?
2019/1/2
12
具体以四川为例
• 射洪县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全县80万农村人口中,劳动力就有45 万个,占农村人口总数的56%以上。除当年农业耕地吸纳10多万个 外,有30多万个劳动力需要转移输出,占劳动力资源总数的67%以 上。近年来,尽管通过各种渠道就近就地向二、三产业年转移达6万 人左右、向县外劳务输出达20万人,目前仍有农村富余劳动力10多 万个,这个庞大的群体,如果开发利用充分,它将是一笔极大的社会 财富,如果强化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再予劳务输出,必将产生 可观的劳务经济。 • 射洪县劳动力资源普遍文化程度低,专业技术差,科技素质不高。全 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上不到50%,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不到40%, 初级职称以上技术人才不足3%。绝大部分是属于有一定的从业技能, 可以在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下从事种养殖业和二三产业以及县外以建 筑业为主的劳务输出工作(如砖、抹、架、水电安装、支模、混凝土 及装饰装修等技术)。 •
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概述
一、劳动力流动的的概念与类型 (一)劳动力流动的概念
定义: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劳动者 为了与生产资料结合的需要,在生产过 程之外,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范围和不同 的工作岗位之间的迁移和流动。 关键词 条件和原因 主要形式 流动规律
相关概念区别:
劳动力流动与一般商品流通: 一般的商品流通会发生所有权与使用权同时转移, 而劳动力流动只让渡自身的使用权并不让渡自身的 所有权。 劳动力迁移与劳动力转移: 前者改变常驻地户口,后者不一定改变常驻地户口 前者流向是单向性的,后者是多向性的 前者常驻时间和常驻地是一致的,而后者既可以是 一致的,也可以是分离的。
2019/1/2
14
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形式
1.企业组织及集团内部的流动 2.地域之间的流动 3.行业之间的流动 4.职业之间的流动 5.劳动力队伍本身的流动 6.就业与失业之间的流动
劳动力流动的规律
1.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 2.第一、第二产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流动。 3.体力劳动力向脑力劳动力流动。 4.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 5. 经济落后地区或国家的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 或国家流动。
三、劳动力流动的机制与劳动力流动的规律
(一)劳动力流动的机制
1.劳动力市场机制主要包括: (1)工资机制 (2)供求机制 (3)竞争机制 (4)风险机制 2.政府调节机制 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完全地解决劳动力资源 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国家还必须运用政府宏观调 控政策对劳动的流动进行调节,以解决劳动力资源 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2019/1/2 13
• 射洪县农村剩余劳动力技术培训不充分,缺乏市场竞争力。全县农村 劳动力,特别是二十多岁以下的青状年劳动力,他们都希望学到一 技之长后,离开家门到市场上去闯一闯、搏一搏,体现人生价值。尽 管在以县就业训练中心和职业学校为龙头、各主管部门和县、乡、 村级和社会力量培训、跟师学艺等形式,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年不 足30000人,仅占劳动力总数的6.6%。培训主要是以建筑行业为 主的工种占70%以上,其它行业培训工种比例很小,总体市场竞争 力弱。还有的人认为培训要花时间、花资金,不如直接外出挣现钱 好,缺乏培训学习积极性。特别是"4050"人员,他们对学习技术 的要求不高,认为年龄大了,学到技术也不如年青人,难有用武之 地,干脆不学。 • 劳动迁移的结果:劳务经济实力增强,社会效益显著。2004年底, 全县输出人数达25万多人,获劳务经济13亿元以上,相当于县级 财政收入的三倍以上;同时,"引凤筑巢,回乡创业 ",使劳务经济 得以升华,既发展了家乡经济,又解决而事
• 原意是指优秀的禽鸟 会选择理想的树木作 为自己栖息的地方, 多与“良臣择主而事” 连用,用来比喻贤臣 选择明主共事,现代 多用来比喻优秀的人 才应该选择能发挥自 己才能的好单位和善 用自己的好领导作为 自己效力的地方或者 人选。
2019/1/2 2
春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