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劳动经济学讲义第五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案例 5—2
国际人才大流动时代的到来
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国家人才流动的时代
洛杉矶的全球经济论坛上,有关国际人才流动的议题也成为大会 论坛上的热点话题,从美国教育部的官员到美国的前教育部长,在到 国际上的大企业,都十分关心人才培养问题。另外,还有如何管理全 球人才流动的话题,流动人才的竞争技能培养问题,以及全球人才流 动对祖籍国的贡献问题等。 德国政府的资料显示,在2005年,有145,000人离开德国去了其 他国家,例如去南非和西班牙等,是1954年以来的最高数据。法国 也是如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在1999年到2004年间,全世界出国留学 人员数量增长了141%。留学生们的目的地国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 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此7国共吸收全球67%的留 学生。其中,吸引外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是美国,而中国已成为世界 上出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
2.2 非法流动与移民
当前主要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非法流动或 移民剥夺了一个当地居民或 合法移民的工作机会。 另一个观点认为,非法流动 和移民从事的工作是任何发 达国家或地区公民所不愿干 的。 评述:上述两种观点都未免太 简单化,因为它们忽视了供给 和需求曲线的斜率。
图表 1 体力劳动者的需求与供给
16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5.1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5、1、3 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农村进城劳动力与城市剩余劳动力之间争夺就业岗位 的冲突。 农村进城劳动力成为社会管理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户籍障碍 信息障碍 成本障碍 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的流动转移 受阻,导致了我国三大产业间比较劳动生产率状况不 合理的格局。
很少。
职业之间 : 劳动力的居住地并未发生变动,但是职业发生了变
化.、
岗位之间 :劳动力依然从事以前所从事的职业,而且居住地也没
有发生变动,只是从一个单位换到另一个单位,或是从原来的单 位的某一个工作岗位换到了另一个工作岗位。
13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四节 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
4.2 劳动力流动的合理性
18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案例 5—1
从“五普”数据看我国劳动力流动
一、农村劳动力仍然是流动的主体,城镇劳动力流 动开始加速.
从跨区域流动看,跨县流动的劳动年龄人口中,农村劳动者占67.5%, 城镇劳动者占32.5%。 从流入地看,城镇是劳动力流动的主要目的地。在流向城镇的劳动 年龄人口中,来自农村的迁移人口大约为4791万人; 在流向农村的迁移人口中,来自其他农村地区者有2134万人。 从迁入率看,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内迁入率为11.8%,省际迁入率为 6.37%。
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的概念与成因
劳动力流动的概念:
劳动力流动(在某些情况下也被称为劳动力迁移)一般包 含多重涵义,即地域性流动、行业性流动和职业间流动。 劳动力流动主要有三种形式:1.劳动力在本地更换行业职 业;2.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 3.劳动力行业性流动 (易地在其它行业就业)。
两点说明:
劳动力流动和人口流动有区别
劳动力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影响
3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的概念与成因
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主要受经济动因的影响,表现为 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美国与欧洲)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 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别(国内外) 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裁员和辞职)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国际人才向国内的流动) 强化工作匹配的意愿 (中高层人员离职增加)
劳动力迁移的公式: 如果与流动相联系的收益现值超过
了与之相联系的货币成本和心理成本的总和,那么劳动力的 迁移就会发生。估计劳动力流动净收益的公式为:
净收益现值 = 解释: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两种工作之间的效用差 (Bjt-Bot)越大,净现值就越大,就越有可能流动。
6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4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模型
2.1 单个劳动者自愿流动的经济分析 2.2 非法流动与移民:外来劳动力对劳动力市 场的经济影响
5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2.1 单个劳动者自愿流动的经济分析
单个劳动者自愿流动的经济分析 :劳动力的流动实质上
是人力资本在地区之间的迁移。人力资本模型可以被用来理 解和预测自发的劳动力流动。
4.2.3 自愿流动的收益源自文库评价
14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5.1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5.1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5、1、1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四大流向
从农村、小城镇向大中城市流动 由内地落后城市向沿海发达城市流动 由各地传统经济部门向新技术、新产业开发区流动 由技术力量雄厚的部门和单位流向技术力量薄弱的部门和单位 或技术雄厚部门或单位之间的流动。
19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案例 5—1
从“五普”数据看我国劳动力流动
二、迁移者的人口学特征
从年龄结构上看,流向城镇的劳动年龄人口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 约占迁移者总数的77%;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和女性基本上相等;
从迁移者的受教育状况看,迁移者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高 中和中专等中等教育水平上; 当对城镇外来人口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来自其他城镇的劳动年龄 人口受教育水平最高
7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2.2 非法流动与移民
移民的经济影响:
由于移民有害于当地的体力劳动者,所以必然有害 于全体本地人的结论是错误的。 “廉价”劳动的移入显然有利于这类劳动的消费者。 重体力劳动的雇主显然受益,至少短期如此。 那些与非熟练移民没有密切替代性的劳动者,受益 于移民。
4.2.1 劳动力流动的意义
流动能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流动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能够保证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和效率
4.2.2 劳动力流动的代价
当一个有经验的工人离职而由一个缺乏经验的工人替代时,雇 主就要支付训练费用,并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承担新工人生产效 率低所带来的损失。对雇员来说,某些流动可能会造成失业。
8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三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
3.1 3.2 3.3 3.4 3.5 年龄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受教育水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迁移的距离与劳动力流动 职业和技术等级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9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三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
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对我国具有特殊意义,并将在长时期内在我国 多种劳动力流动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是研 究的重点。
15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5.1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5、1、2 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50—70年代末,这一阶段城市人口增长速度 较慢,人口和劳动力流动数量相对较少。 第二阶段是 80—90 年代末,这一阶段城市化速度较快, 不是以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为主要特征,而是以开放 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对户籍管理工作进行试验性改 革,积极引导农村工业化与小城镇结合等为主要特征。 第三阶段是2001—现在,在更为市场化的条件下推进, 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正在酝酿对户籍制度进行实 质性改革。
我们已经进入了全球人才流动的时代,联想公司的总部已经设在了纽 约,在中国受教育在美国上班,如杨元庆等,在美国受教育,在中国 上班,更是一种潮流。扁平化的全球已经进入了国际人才大流动的时 代。
23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复习思考题
1、试述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动因。 2、试述单个劳动力个人流动的经济模型及其含义。分析 非法流动和移民对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影响。 3、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影响 劳动力流动的? 4、怎样看待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和收益? 5 、你如何看待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改善我国劳动 力流动机制应采取什么对策? 6、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通常企业希望低辞职率, 但是,社会可能认为辞职率太低了。为什么企业希望低 辞职率呢?太低的的辞职率对社会的不利影响是什么? 7、如你所知道的,成千上万的外地民工在北京工作。假 如北京采取了限制外地劳动力进京的措施,试分析这些 措施对所有有关工人群体工资和就业水平的影响。
20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案例 5—1
从“五普”数据看我国劳动力流动
三、迁移的发生具有地域性
劳动年龄人口跨地区流动方向主要是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 在省际迁移的劳动者中间,从省际迁出率和迁出人口的绝对数量两个 方面看,一些省份是人口净流入省份,另一些省份则是人口净流出省 份; 迁移的出发地和流入地在城镇就业上显示出非常显著的差异; 城镇本地劳动者与外来劳动者在失业率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别; 保留工资不同可以通过劳动者进入的行业、职业和劳动时间特征侦测 出来; 目前,城镇外来人口已经占城镇劳动年龄人口的约19%。从外来劳动 者进入的行业和职业特征看,外来劳动者与城镇本地劳动者之间更可 能是一种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3.5
职业和技术等级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职业也是影响劳动力流动性大小的重要原因。 职业流动率与技术等级成反比。
12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四节 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
4.1 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形式
地域之间:指劳动力的职业没变,但可能是在地区之间或国家之
间进行流动。
行业之间:指劳动力从一个行业换到另一个行业。这种情况相对
22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案例 5—2
国际人才大流动时代的到来
中国对外人才流动的速度可观
2006年,中国出国留学的人数达到了134,000人,创历史纪录的新高。 据美国大学研究所协会统计,从2005年到2006年,申请赴美国攻读硕 士学位的中国大学生,增长了19%。2006年,约有565039名来自世界 各国的学生在美国大学研究所注册就读,其中来自印度的学生最多, 共有76503人;中国名列第二,共有62582人;名列第三的韩国学生为 58847人 。
17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5.2 改善我国劳动力流动机制的政策分析
改革措施:
加快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 加快城市化进程。 加强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 城市剩余劳动力应尽快从政府的保护中解脱出来,转变
就业观念,与外地或农村进城劳动力进行平等竞争。完
善法律法规制度 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的流出是在农村实施适度规模经营 的契机
10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三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
3.3 受教育水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较高的教育水平有较高迁移率。
30岁-34岁的美国公民的迁移率(%),1993-1994年
11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三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
3、4 迁移的距离与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流动的可能性与迁移的距离成反方向变动。统计结果表明, 随着流动成本的上升,流动的劳动者数量就会随之下降。 距离越远,可能流动的劳动者获得工作机会的信息就越有限。 与迁移本身以及迁移之后回去看望朋友、亲戚的交通问题有 关的货币成本以及迁移的心理成本,都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 上升。 距离弹性:距离弹性= 流动量%变化/流动距离的%变化
劳 动 经 济 学
曾湘泉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1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劳动力流动的概念与成因 劳动力流动模型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 我国劳动力流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3.1 年龄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一个人越年轻,那么他从人力资本投资中所能够获 得的潜在收益也就会越高。其次,年轻人的心理迁移成本 相对较低。 根据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可知:劳动力流 动的高峰年龄是在20岁-24岁之间。
3.2
家庭因素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许多经验研究发现:未婚比已婚更容易流动;妻子就 业阻碍流动;妻子就业时间越长,家庭越不容易流动;有 学龄儿童的家庭不易流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