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word精品
(word完整版)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汇总,推荐文档

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
(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
(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2、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
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
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
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
(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
(完全无弹性)(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
(无弹性)(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
(单位弹性)(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弹性较大)(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
(完全无弹性)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工资的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
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
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8、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
其中微观因素包括:(1)企业生产规模、(2)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3)企业利润量、(4)工资变化、(5)其他要素价格、(6)预期等。
宏观因素包括:(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2)国家经济体制、(3)产业结构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5)对外开放程度、(6)相应的市场环境、(7)政府政策等。
9、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C.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2.用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B )A.客观事实B.价值判断C.经济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D.经济现象运动的内在逻辑3.规范研究方法要说明的是( C )A.研究对象或现象“是什么”的问题B.如何认识研究对象或现象的客观事实C.研究对象或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D.研究如何规范的问题4.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 D)A.相对稀缺性B.绝对稀缺性C.普遍稀缺性D.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5.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
经济学将此种力量定义为( B )A.需求弹性B.资源的稀缺性C.机会成本D.边际生产力6.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中的一种功能,体现为( B )A.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B.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C.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D.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7.根据主体均衡的条件,主体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C )A.工资率大于边际替代率B.工资率小于边际替代率C.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D.工资率等于边际技术替代率8.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 D)A.就业率B.失业率C.劳动力供给弹性D.劳动力参与率9.一般来说,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 D)A.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B.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折线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折线D.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10.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是(A )A.劳动者家庭或个人B.政府或公共部门C.行业工会D.企业或雇主11.下列对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B )A.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低B.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C.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值、凸向原点D.即使主体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会有区别12.有关最低劳动供给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 B )A.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即为市场最低工资标准B.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因家庭而异C.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实质上是闲暇的效用与劳动收入的效用的互补关系D.不同家庭的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呈斜线分布13.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供给会减少,原因是( A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C.收入效应大于规模效应D.替代效应小于规模效应14.下列最能准确体现“劳动力供给”含义的是( D )A.中国具有13亿以上人口B.张三家里18岁以上成员有3人C.李四今年大学毕业,正在寻找工作D.王五来到人才市场应聘,要求最低工资不低于1万元/年15.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指( A )A.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B.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收入C.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品价值D.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工资投入16.等成本线的斜率取决于(D )A.劳动投入的数量B.资本投入的数量C.科技投入的数量D.劳动与资本要素的价格17.如果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始终为固定不变,则劳动力需求( B )A.缺乏弹性B.无弹性C.为单位弹性D.富有弹性18.如果某种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大于l,说明该劳动力需求弹性是( C )A.无弹性B.无限弹性C.富有弹性D.缺乏弹性19.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关于劳动力需求正确的说法是( A )A.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减少B.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增加C.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减少D.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增加20.企业经营中的“长期”的含义是( D )A.仅资本投入可变B.劳动投入可变,资本投入不可变C.其他因素不变仅有劳动投入可变D.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21.如果两类劳动力存在总互补关系,则这两类劳动力需求的( C )A.自身需求弹性为负值B.自身需求弹性为正值C.交叉工资弹性为负值D.交叉工资弹性为正值22.反映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是( B )A.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弹性B.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C.劳动力供给的自身工资弹性D.劳动力供给的交叉弹性23.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蛛网不稳定条件”是指( B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边际替代率24.下列哪种情况劳动力资源能实现最优分配?( A)A.当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的时候B.当劳动力市场偏离均衡的时候C.当生产效率高的行业向生产效率低的行业转移劳动力时D.当不同行业出现不同的工资率时25.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模型成立的条件是( A)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边际替代率26.在动态均衡模型中,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所形成的蛛网模型是( B )A.收敛型B.发散型C.封闭型D.直线型27.经济学中的均衡状态指的是( B )A.市场分析中假定各种力量都不变的状态B.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处于力量相当或稳定的状态C.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同时处于变动的状态D.运动着的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零时所处的相对静止状态28.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通过竞争达到均衡时,将导致( A )A.充分就业B.劳动力供给过剩C.劳动力供给不足D.劳动力需求不足29.在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形成的前提条件是(A )A. 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工资弹性30.劳动力流动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之一的原因在于( D)A.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形成人力资本存量B.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C.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抵销人力资本存量D.劳动力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31.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 B )A.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B.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D.培训教材费用32.在劳动力市场上,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最优分配的做法是( B )A.低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B.高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C.高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低的工资率D.低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高的工资率33.下列属于企业雇用成本中直接成本的是( C )A.企业员工的年度工资总额B.企业员工的年度奖金C.招聘员工的广告费用D.参与雇用人员的工资34.企业对员工进行特殊培训所花费成本的补偿方式是( B )A.由受训员工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B.由企业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C.用低于员工的VMP水平支付员工工资D.用高于员工的VMP水平支付员工工资35.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是指人力资本投资预期收益的现值( C )A.大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B.小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C.等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D.等于银行利息时的折现率36.根据人力资本预期投资净现值计算公式,下列因素中影响净现值的是( B)A.投资的方式B.投资的期限C.投资的客体D.投资的主体37.在下列企业提供的培训中,属于一般培训的是( D )A.生产知识培训B.产品知识培训C.专业技能培训D.普通话培训38.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产生的原因是( C )A.劳动数量的增加B.劳动时间的延长C.劳动需要特定的知识技能D.劳动条件的改善39.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C)A.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B.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C.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D.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40.下列选项中,属于延期支付方式的是(D )A.带薪休假B.免费工作午餐C.折价优惠商品D.失业保险二多项选择题1.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ABCDE)A.劳动力的生产是通过消费社会劳动为条件的B.劳动力形成周期长,在现代社会至少需要16年C.劳动力不能储存D.必须保证劳动力维持生命的最起码的收入或物质生活条件E.劳动力具有生命周期和生理间歇周期2.劳动力的特点主要有( ABD )A.劳动力与劳动力所有者不可分割B.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特征C.劳动力可以储存并转移D.劳动力具有能动性作用E.劳动力的形成周期较短,一般为1年3.一般来说,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主要有(ABCDE )A.宏观经济状况B.人口性别构成C.家庭的和谐程度D.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E.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等的完善程度4.等成本线反映了企业实现一定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其斜率( CDE)A.等于零B.为正值C.为负值D.等于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E.取决于劳动和资本要素的价格5.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的正确理解有(ACD )A.工资率上升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减少B.工资率上升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增加C.劳动力需求量变动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的变动引起的D.劳动力需求量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需求曲线上的移动E.劳动力需求量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6.决定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因素为(ABCD )A.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B.产品的需求弹性C.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D.资本的供给弹性E.劳动力供给弹性7.劳动力市场的一般性属性有(ABCD )A.通过对立的两个主体——劳动者个体与企业之间的交换行为形成新的生产力B.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是一种等价交换行为C.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形成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D.通过交换实现了高效的生产要素的结合E.通过劳动力市场调节了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8.对于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理解正确的有(AC )A.经济中各种对立变动着的力量处于相对稳定不变的状态B.经济中各种对立变动着的力量处于持续变动中的状态C.揭示经济变量之间实现均衡的条件和如何调整实现均衡的分析方法D.揭示经济变量之间不稳定关系的分析方法E.是一种物理意义上的均衡9.当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率和就业量的波动趋于均衡点时,应具备的条件有( AD)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更为陡峭E.劳动力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更为平缓10.内部劳动力市场有利于降低雇用调整的成本,雇用调整对策的具体形式有(DE )A.存货调整B.商品数量调整C.商品价格调整D.变更劳动关系调整E.劳动投入量调整11.用净现值法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正确的做法有( BCE)A.把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与成本直接比较B.把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和成本按一定折现率折现后比较C.当净现值为正时说明投资决策在经济上合理D.当净现值为负时说明投资决策在经济上合理E.当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现值大于投资成本现值时说明投资决策在经济上合理12.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主要有(ABCD )A.普通教育B.职业技术培训C.健康保健D.劳动力流动E.增加设备13.人力资本的特点主要有( ABCDE )A.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B.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风险性C.人力资本能够为其所有者带来持久性的收入D.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并积累的E.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创造性14.劳动经济学家把引起补偿性工资差别的非工资性因素归纳为(ABC )A.恶劣的劳动条件与伤害危险B.职业的社会声望与社会评价C.职业和收入的稳定性D.劳动的时间长度E.劳动的数量与质量15.下列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中,属于福利种类的有( ACD)A.失业保险B.加班工资C.带薪休假D.免费工作餐E.年终奖16.企业采取延期支付的形式支付福利具有的优势有(BCDE )A.有利于减少企业在福利上的支出B.有利于企业获得稳定的生产经营外部条件C.延期支付的灵活多样可以增强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多种适应性D.有利于企业发挥分配的激励功能E.可以使若干保险基金在免税的基础上获得积累17.在集体谈判决定工资模型中,确定双方坚持点的主要因素有( ABCDE )A.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供求状况B.经济的景气程度C.企业货币工资的支付能力D.其他工会组织的集体谈判结果的影响效应E.双方的谈判技巧18.在劳动力市场中,卖方垄断的范围和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ABCD )A.工人的组织程度B.工会的组织规模C.工会的财政状况D.以往惯例E.企业的支付能力19.解决摩擦性失业的方法有(ADE )A.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情报工作B.对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C.增加就业机会D.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E.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20.有关充分就业的描述,正确的有( ACDE)A.凡是接受市场工资率愿意就业的人均能实现就业B.充分就业的实现,意味着失业现象的消失C.摩擦性失业及其他类型的自然失业与充分就业并行不悖D.充分就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E.充分就业是一个理想状态三、判断1、人力资源在社会中总是创造财富的。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用)

A、人口因素;B、经济因素(决定因素):a.经济发展水平b产业结构;
C、制度因素:a.经济体制对就业的决定作用b劳动制度对就业的直接影响;D、心理因素。
15.萨伊的就业理论主要内容是什么?P273
A、在正常情况下,依靠价格机制,国家内部的经济推敲会迅速地被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的自行运动所消灭;
B、在正常情况下,市场经济会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偏离均衡的现象是暂时的,是不正常的,因此失业不是内在的;
C、萨伊法则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16.马歇尔继承了萨伊的衣钵。
17.凯恩斯的就业观点是什么?P274
凯恩斯理论从总体来说,是把失业归结为“总需求不足”。
A、由于婚姻所形成的夫妻共同生活,两人的平均生活费用与独身一人时期相比可能有所下降;B、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两性在家庭内外的生产率上存在着很大差距。在共同生活中,夫妻双方很容易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C、与过去相比,女性受雇机会大大增加,在经济上不再依赖丈夫已成为可能,男女工资收入差距和家庭生产率的差距缩小,婚姻所带来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少。)
12.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妇女和青少年劳动者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他们不断地进入劳动力市场,又不断地离开劳动力市场,这样较频繁地变换工作,使得失业率逐步上升。
13.研究就业与失业状况有什么重要意义?P267
总述:劳动者的就业和失业状况,不但涉及劳动者劳动权利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各国政府均把促进充分就业、降低失业率作为主要的宏观经济目标之一,并通过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相关的就业服务措施,对影响劳动力供求的因素进行调控,以实现充分就业。
3.自然失业率:又叫均衡失业率,是指在整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也不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
劳动经济学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二章劳动需求分析1 派生需求原理:生产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不同性质: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所谓“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
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是来自厂商,满足“利润”的需求。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具有“共同性”,即企业对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具有相互依赖的特点。
2 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技术、厂商的经济目标、时间的长短、社会制度环境3 等产量曲线与要素投入选择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以常数Q0表示既定的产量水平,则与等产量曲线相对应的生产函数为:Q=f(L,K)=Q0等产量线的特征特征:(1)等产量线斜率为负(2)位置较高的等产量曲线具有较高的产量(3)等产量曲线是连续的(4)等产量图中的等产量曲线在左边较陡直,而在右边较平坦。
4 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曲线的推导•工资率的上升导致企业调整的两个效应,即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
•替代效应是由于工资率的提高,企业如果仍然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上,则会采用增加资本,减少劳动的生产方法。
•规模效应是由于工资率的提高,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产量,产量的下降将会导致使用的劳动数量下降。
•企业因工资率上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的减少是这两种效应的变化之和。
5 弹性的一般含义:一般用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动的百分比的比例来表示弹性。
公式:因变量的变动比例弹性系数=————————————自变量的变动比例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
6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述情况将使得某类劳动需求曲线具有很高的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
1、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可替代性越大2、对利用该类劳动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4、该类劳动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越大。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2、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比的数值。
3、互补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对生产要素B的需求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
4、替代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生产要素B的数量下降,则生产要素A是生产要素B的替代性生产要素5、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
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6、替代效应: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闲暇的相对价格(工资),当闲暇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对闲暇的需求应该下降,导致劳动者每周工作更多的工作时数。
替代效应 = △H/△W > 07、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不变(W)的条件下,收入变动(△Y)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H)的比例。
如果闲暇是正常品,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
收入效应=△H/△Y<08、家庭等产量曲线:就是指在生产同样家庭商品产量的家庭生产时间和购买物品的不同要素组合的轨迹。
9、交叉替代弹性:就是指在保持家庭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家庭成员i的工资率变化所引起的家庭成员j的工作时数的变化。
10、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11、人力资本投资:是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
12、劳动力流动:即地域性流动、行业性流动和职业间流动。
13、职业流动率:是某年中改变职业的就业人数与总的就业人数之比。
14、前市场差别:社会使得有些成员只能接受较少的教育或者得到较差的健康照顾,由此而造成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上的差别我们称为前市场差别。
15、劳动力市场歧视:指在现行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相同生产率的劳动力,由于在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上有所不同,如种族、性别、年龄等,而影响了他们获得同等报酬或获取同等就业机会。
劳动经济学的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的复习资料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劳动经济学的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有生命的个人总和。
年度统计的年末人口数是指每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数。
2. 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与面积之比,即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
一般以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来表示。
3. 人口年结构:人口年龄构成是指把一定时点的人口数量排列起来,得出一岁一组的年龄构成资料,在此基础上可以计算各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4. 个人劳动力供给:所谓个人劳动力供给,系指劳动者个人在一定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向市场提供的劳动数量。
5.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参与率也称劳动力参与率,是与劳动力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衡量的是一个社会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的相对规模,是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
6. 就业人口:就业人口是指正在工作的人口7. 失业人口:失业人口是指被临时解雇等待原来雇主将他们召回,或没有工作但正在积极寻找工作,而且一旦找到工作后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上岗的人口。
8. 退出劳动力市场人口:退出劳动力市场人口是指没有工作而且不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口。
9.摩擦性失业:即使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也会存在一些失业,例如,一些人正处于从上一个工作向下一个工作转换的过程中,等等。
这种类型的失业被称为摩擦性失业。
10. 同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也称需求不足性失业,是与商业活动的波动即“商业周期”联系在一起的失业。
11.工资:工资是指劳动者向企业或其他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经济报酬12.广义工资:广义的工资,是指员工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所有货币和实物报酬,包括直接的经济报酬如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贴等,以及间接的经济报酬如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和企业福利等。
13. 狭义工资:狭义的工资,仅指劳动者得到的货币报酬,主要由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贴构成。
劳动经济学重点整理word精品

的风是有灵性的,依着风的眼眸,我看到了那一株株桃花读信的倩影,在桃林深处,紫色的青藤爬满那个小屋。
我的小城,桃花已然开成海,像是一场粉色的春梦。
是否,可以赴一场最美的相逢,如是,便不负曾经许下的约定。
守住心底最美风景,是一种风度,一种期望。
让心,随花儿轻舞,让梦,随蝶儿翩跹。
等一缕柔风载满诗意,落满我的小院,好想,牵着你的手走在花开的路上,临摹又一个春的相遇,陌上绿色蔓延,让深情的诗句落在眉弯,打开灵魂的心门,写尽情意绵绵。
春雨如丝,暖了一季寒凉露出温暖,碧水映蓝天,云朵儿似乎摸到嫩草尖尖。
花香十里,暗香盈袖。
我们微笑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生命里,总会有一些人,渐行渐远,偶尔想起,却只是停留在文字里,那一抹淡淡的回忆。
唯有春天,总那么诗意明亮,始终晕染着眉心,让涩涩的往事随风,让一些温暖的记忆温润着心房。
珍惜眼前的幸福,紧握手中的暖意,面向青山绿水,一路微笑,一路行走……情暖山水间,盈一份诗意于心田,以云的飘逸轻盈过往,以花的姿态拥馨香满怀,以文字的杯盏邀约一曲细水长流。
煮一壶春色,与时光对语。
窗前,柳枝儿发芽,玉兰含苞,时光一直绕指馨香。
心念如这徐徐春风,荡漾成一片流云。
春落人间,一种别样的景致美了心境,所有的疲惫与忧愁也随风而去,微笑着面对生活,用内心的那份热情,那份纯真来经营生活,来创造幸福,何尝不是一种快乐?我的流年,风过,红尘入画;雨落,缠绵入心。
行走在春天里,眼里满是明丽与清澈,一树一树的花开,细碎而芬芳;一片一片的绿地,静美而清新。
嗅着阳光的味道,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真好!只要心足够明媚,纵然有小小的阴霾也无妨。
我们一路走来,沿途总会有美丽的风景。
于喧嚣红尘中,守着心灵的一方山水。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春水初生,耐人寻味。
春雨如丝,丝如媚,绵绵的不着一点儿声息。
踏春而去,不知是哪一处的红尘山水在心间已布满了雅致,心如花开,一朵娴雅的光阴,柔软着眼角的笑意,置身于安暖的春天,一抹浅喜,一怀深爱。
劳动经济学的复习

劳动经济学得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就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有生命得个人总与。
年度统计得年末人口数就是指每年12月31日24时得人口数。
2、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就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国家或地区得人口数量与面积之比,即单位面积上得人口数量。
一般以每平方公里得人口数来表示。
3、人口年结构:人口年龄构成就是指把一定时点得人口数量排列起来,得出一岁一组得年龄构成资料,在此基础上可以计算各年龄人口占总人口得比例。
4、个人劳动力供给:所谓个人劳动力供给,系指劳动者个人在一定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向市场提供得劳动数量。
5、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参与率也称劳动力参与率,就是与劳动力供给相关得一个重要概念,它衡量得就是一个社会从事经济活动得人口得相对规模,就是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得重要指标。
6、就业人口:就业人口就是指正在工作得人口7、失业人口:失业人口就是指被临时解雇等待原来雇主将她们召回,或没有工作但正在积极寻找工作,而且一旦找到工作后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上岗得人口。
8、退出劳动力市场人口:退出劳动力市场人口就是指没有工作而且不积极寻找工作得人口。
9.摩擦性失业:即使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也会存在一些失业,例如,一些人正处于从上一个工作向下一个工作转换得过程中,等等。
这种类型得失业被称为摩擦性失业。
10、同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也称需求不足性失业,就是与商业活动得波动即“商业周期”联系在一起得失业。
11、工资:工资就是指劳动者向企业或其她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得经济报酬12、广义工资:广义得工资,就是指员工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得所有货币与实物报酬,包括直接得经济报酬如基本工资、奖金与津贴等,以及间接得经济报酬如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与企业福利等。
13、狭义工资:狭义得工资,仅指劳动者得到得货币报酬,主要由基本工资、奖金与津贴构成。
二简答题1、简述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由什么因素决定?答:人口中得每一个人都经历着出生、成长与死亡得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单选题1.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D )A. 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B. 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C. 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2. 用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B )A. 客观事实B. 价值判断C. 经济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D. 经济现象运动的内在逻辑3. 规范研究方法要说明的是( C )A. 研究对象或现象“是什么”的问题B. 如何认识研究对象或现象的客观事实C .研究对象或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D. 研究如何规范的问题4. 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 D)A. 相对稀缺性B. 绝对稀缺性C. 普遍稀缺性D.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5.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
经济学将此种力量定义为( B )A. 需求弹性B. 资源的稀缺性C. 机会成本D. 边际生产力6.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中的一种功能,体现为( B )A. 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B. 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C. 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D. 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7. 根据主体均衡的条件,主体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C )A. 工资率大于边际替代率B. 工资率小于边际替代率C. 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D. 工资率等于边际技术替代率8. 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 D)A. 就业率B.失业率C. 劳动力供给弹性D.劳动力参与率9. 一般来说,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 D)A. 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B. 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折线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折线D.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10.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是(A )A. 劳动者家庭或个人B. 政府或公共部门C. 行业工会D. 企业或雇主11. 下列对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B )A.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低B. 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C .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值、凸向原点D .即使主体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会有区别12. 有关最低劳动供给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 B )A. 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即为市场最低工资标准B. 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因家庭而异C. 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实质上是闲暇的效用与劳动收入的效用的互补关系D. 不同家庭的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呈斜线分布13. 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供给会减少,原因是( A )A. 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B. 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C. 收入效应大于规模效应D. 替代效应小于规模效应14. 下列最能准确体现“劳动力供给”含义的是( D )A. 中国具有13 亿以上人口B. 张三家里18岁以上成员有3 人C. 李四今年大学毕业,正在寻找工作D. 王五来到人才市场应聘,要求最低工资不低于1万元/年15. 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指( A )A.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B.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收入C.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品价值D.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工资投入16. 等成本线的斜率取决于(D )A. 劳动投入的数量B. 资本投入的数量C.科技投入的数量D.劳动与资本要素的价格17. 如果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始终为固定不变,则劳动力需求( B )A. 缺乏弹性B. 无弹性C. 为单位弹性D. 富有弹性18. 如果某种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大于I,说明该劳动力需求弹性是(C )A. 无弹性B. 无限弹性C. 富有弹性D. 缺乏弹性19.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关于劳动力需求正确的说法是( A )A. 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减少B. 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增加C. 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减少D. 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增加20. 企业经营中的“长期”的含义是( D )A. 仅资本投入可变B. 劳动投入可变,资本投入不可变C. 其他因素不变仅有劳动投入可变D. 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21. 如果两类劳动力存在总互补关系,则这两类劳动力需求的( C )A. 自身需求弹性为负值B. 自身需求弹性为正值C. 交叉工资弹性为负值D. 交叉工资弹性为正值22. 反映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是( B )A.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弹性B.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C. 劳动力供给的自身工资弹性D. 劳动力供给的交叉弹性23. 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蛛网不稳定条件”是指( B )A. 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边际替代率24. 下列哪种情况劳动力资源能实现最优分配?( A)A. 当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的时候B. 当劳动力市场偏离均衡的时候C. 当生产效率高的行业向生产效率低的行业转移劳动力时D .当不同行业出现不同的工资率时25. 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模型成立的条件是( A)A. 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边际替代率26. 在动态均衡模型中,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所形成的蛛网模型是( B )A. 收敛型B. 发散型C. 封闭型D. 直线型27. 经济学中的均衡状态指的是( B )A. 市场分析中假定各种力量都不变的状态B. 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处于力量相当或稳定的状态C. 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同时处于变动的状态D. 运动着的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零时所处的相对静止状态28.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通过竞争达到均衡时,将导致( A )A. 充分就业B. 劳动力供给过剩C. 劳动力供给不足D. 劳动力需求不足29. 在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形成的前提条件是(A )A. 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工资弹性30. 劳动力流动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之一的原因在于( D)A. 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形成人力资本存量B. 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C. 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抵销人力资本存量D. 劳动力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31. 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 B )A. 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B. 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C. 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D .培训教材费用32. 在劳动力市场上,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最优分配的做法是( B )A. 低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B. 高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C. 高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低的工资率D. 低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高的工资率33. 下列属于企业雇用成本中直接成本的是( C )A. 企业员工的年度工资总额B. 企业员工的年度奖金C. 招聘员工的广告费用D. 参与雇用人员的工资34. 企业对员工进行特殊培训所花费成本的补偿方式是( B )A. 由受训员工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B. 由企业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C. 用低于员工的VMP水平支付员工工资D. 用高于员工的VMP水平支付员工工资35. 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是指人力资本投资预期收益的现值( C )A. 大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B. 小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C. 等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D. 等于银行利息时的折现率36. 根据人力资本预期投资净现值计算公式,下列因素中影响净现值的是( B)A. 投资的方式B. 投资的期限C. 投资的客体D. 投资的主体37. 在下列企业提供的培训中,属于一般培训的是( D )A. 生产知识培训B. 产品知识培训C. 专业技能培训D. 普通话培训38. 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产生的原因是( C )A. 劳动数量的增加B. 劳动时间的延长C. 劳动需要特定的知识技能D. 劳动条件的改善39. 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C)A.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B. 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C. 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D. 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40. 下列选项中,属于延期支付方式的是(D )A. 带薪休假B. 免费工作午餐C. 折价优惠商品D. 失业保险二多项选择题1. 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ABCDE)A. 劳动力的生产是通过消费社会劳动为条件的B. 劳动力形成周期长,在现代社会至少需要16 年C. 劳动力不能储存D. 必须保证劳动力维持生命的最起码的收入或物质生活条件E. 劳动力具有生命周期和生理间歇周期2. 劳动力的特点主要有( ABD )A. 劳动力与劳动力所有者不可分割B. 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特征C.劳动力可以储存并转移D.劳动力具有能动性作用E. 劳动力的形成周期较短,一般为1 年3. 一般来说,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主要有(ABCDE )A. 宏观经济状况B. 人口性别构成C. 家庭的和谐程度D. 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E. 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等的完善程度4. 等成本线反映了企业实现一定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其斜率( CDE)A. 等于零B. 为正值C. 为负值D. 等于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E. 取决于劳动和资本要素的价格5. 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的正确理解有(ACD )A. 工资率上升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减少B. 工资率上升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增加C. 劳动力需求量变动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的变动引起的D. 劳动力需求量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需求曲线上的移动E. 劳动力需求量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6. 决定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因素为(ABCD )A. 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B. 产品的需求弹性C. 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D. 资本的供给弹性E. 劳动力供给弹性7. 劳动力市场的一般性属性有(ABCD )A. 通过对立的两个主体——劳动者个体与企业之间的交换行为形成新的生产力B. 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是一种等价交换行为C. 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形成劳动力的市场价值 - 工资D. 通过交换实现了高效的生产要素的结合E. 通过劳动力市场调节了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8. 对于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理解正确的有(AC )A. 经济中各种对立变动着的力量处于相对稳定不变的状态B. 经济中各种对立变动着的力量处于持续变动中的状态C. 揭示经济变量之间实现均衡的条件和如何调整实现均衡的分析方法D .揭示经济变量之间不稳定关系的分析方法E. 是一种物理意义上的均衡9. 当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率和就业量的波动趋于均衡点时,应具备的条件有( AD)A. 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 .劳动力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更为陡峭E. 劳动力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更为平缓10. 内部劳动力市场有利于降低雇用调整的成本,雇用调整对策的具体形式有(DE )A. 存货调整B. 商品数量调整C. 商品价格调整D. 变更劳动关系调整E. 劳动投入量调整11. 用净现值法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正确的做法有( BCE)A. 把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与成本直接比较B. 把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和成本按一定折现率折现后比较C. 当净现值为正时说明投资决策在经济上合理D. 当净现值为负时说明投资决策在经济上合理E. 当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现值大于投资成本现值时说明投资决策在经济上合理12. 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主要有(ABCD )A. 普通教育B. 职业技术培训C. 健康保健D. 劳动力流动E. 增加设备13. 人力资本的特点主要有( ABCDE )A. 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B. 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风险性C. 人力资本能够为其所有者带来持久性的收入D. 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并积累的E. 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创造性14. 劳动经济学家把引起补偿性工资差别的非工资性因素归纳为(ABC )A. 恶劣的劳动条件与伤害危险B. 职业的社会声望与社会评价C. 职业和收入的稳定性D. 劳动的时间长度E. 劳动的数量与质量15. 下列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中,属于福利种类的有( ACD)A. 失业保险B. 加班工资C. 带薪休假D. 免费工作餐E. 年终奖16. 企业采取延期支付的形式支付福利具有的优势有(BCDE )A. 有利于减少企业在福利上的支出B. 有利于企业获得稳定的生产经营外部条件C. 延期支付的灵活多样可以增强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多种适应性D. 有利于企业发挥分配的激励功能E. 可以使若干保险基金在免税的基础上获得积累17. 在集体谈判决定工资模型中,确定双方坚持点的主要因素有( ABCDE )A. 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供求状况B. 经济的景气程度C. 企业货币工资的支付能力D. 其他工会组织的集体谈判结果的影响效应E. 双方的谈判技巧18. 在劳动力市场中,卖方垄断的范围和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ABCD )A. 工人的组织程度B. 工会的组织规模C. 工会的财政状况D. 以往惯例E. 企业的支付能力19. 解决摩擦性失业的方法有(ADE )A. 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情报工作B. 对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C. 增加就业机会D. 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E. 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20. 有关充分就业的描述,正确的有( ACDE)A. 凡是接受市场工资率愿意就业的人均能实现就业B. 充分就业的实现,意味着失业现象的消失C. 摩擦性失业及其他类型的自然失业与充分就业并行不悖D. 充分就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E. 充分就业是一个理想状态三、判断1、人力资源在社会中总是创造财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