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资料盛唐气象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第三课盛唐气象笔记

七年级历史第三课盛唐气象笔记

七年级历史第三课盛唐气象笔记
七年级历史第三课《盛唐气象》笔记可以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这是盛唐气象的首要条件。

唐太宗和武则天能任人唯贤,重视教育,使得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秩序良好。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唐玄宗统治前期,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了社会的繁荣发展,国力强盛。

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

盛唐时期社会风气开放、包容,各种文化交流频繁,文化艺术也因此发展迅速。

科技发达,文化繁荣。

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

民族关系和谐。

唐朝实行民族平等政策,使得各民族之间关系和谐,共同推动了国家的繁荣发展。

边疆稳定,对外开放。

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稳定了边疆地区,促进了与外国的交流与合作。

以上内容可根据课堂老师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增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盛唐时期的历史背景。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

商业
1、大都市出现:水路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唐都长安)
民族 关系
文成公主入藏 唐时期的民族交融
唐太宗时期:唐蕃和亲(文成公主VS松赞干布) 汉族与少数民族进一步交融发展,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民族首领把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社会
社会风气开明, 人民呈现积极进取风貌
妇女受到诗书礼仪教育,参加娱乐活动,人们在衣食住行上受到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 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第3课
盛唐气象
BY:大梦老师
目录
01
经济的繁荣
02
民族间的交往与交融
03
开放的社会风气
04
多彩的文学艺术
方面
内容
表现
农业
1、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2、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被发明和推广(曲辕犁和筒车) 3、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经济
手工业
1、纺织业:品种繁多,尤其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蜀锦) 2、陶瓷业: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造船业、矿冶业、造船业等都颇具规模
商业
1、大都市出现:水路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唐都长安)
民族 关系
文成公主入藏 唐时期的民族交融
唐太宗时期:唐蕃和亲(文成公主VS松赞干布) 汉族与少数民族进一步交融发展,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民族首领把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社会
社会风气开明, 人民呈现积极进取风貌
妇女受到诗书礼仪教育,参加娱乐活动,人们在衣食住行上受到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 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唐诗
诗仙—李白(浪漫主义) 诗圣—杜甫(现实主义,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诗王/诗魔—白居易

第3课《盛唐气象》

第3课《盛唐气象》
——《太平广记》
种水果,养蜜蜂
免费让放羊 野草被吃光
官至正三品
第3课 《盛唐气象》
在长安打拼的人们,创造着大唐的盛世,也实现着自己的“大唐梦”
升道坊里有一个专做毕罗饼的回鹘老头,他选的芝麻粒很大,所以饼刚出炉时味道 极香。我从前当差,都会一早赶过去守在坊门,一开门就买几个。
东市的阿罗约是个驯骆驼的好手,他的毕生梦想是在安邑坊置个 产业,娶妻生子,彻底扎根在长安。
谢振瓯《长安西市图》
第3课 《盛唐气象》
故事1:《“破烂王”裴明礼的草根逆袭记》
——(宋)李昉《太平广记》
第3课 《盛唐气象》 故事1:《“破烂王”裴明礼的草根逆袭记》
拾荒赚得第一桶金
长安城金光门买不毛之地
瓦砾投入小筐, 赏铜钱百文
河东人裴明礼,善于理业, 收人间所弃物,积而鬻之, 以此家产巨万。
第3课 《盛唐气象》
统编教材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3课 《盛唐气象》
敦煌莫高窟壁画 第23 窟《雨中耕作图》
摘自统编教材第12页
乌云密布,时雨普降, 一农夫正在挥鞭策牛,雨中 耕作;地头上坐三人——农 夫、农妇、小儿,父子捧碗 吃饭,农妇关切地注视着他 们。这一田头小景妙趣横生。 在另一块地上,有一农夫, 肩挑庄稼往回走。……整个 画面恰似一幅从耕作到丰收 的连环画。
——姜伯勤《敦煌吐鲁番文书 与丝绸之路》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3课 《盛唐气象》
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推动生产力发展
曲 辕 犁汉代 直辕犁








唐朝 曲辕犁
筒车
手工业:蜀锦、青瓷、白瓷、唐三彩大放异彩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3课 盛唐气象 (共22张PPT)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3课 盛唐气象 (共22张PPT)
代表作:《颜氏家庙碑》;
书法特点: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书画
柳公权:字 诚悬,陕西耀县 人,他的书法方 折峻丽,骨力劲 健,人称“柳 体”。代表作有 《玄秘塔碑》等。
农业方面
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 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 后人称为“茶圣”。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 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手工业方面
商业方面 文学方面
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 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诗歌: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流传至今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 首诗歌。 书法、绘画成就突出。
第3课 盛唐气象
经济的繁荣
农业 (1)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 并推广了曲辕犁、筒车等生产工具。 (2)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曲 辕 犁
筒 车
手工业 (1)纺织业:品种繁多,丝 织工艺水平最高,蜀锦是典 型代表。 (2)陶瓷业:生产水平很高,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 彩最为有名。 (3)其他:造船业、矿冶业、 造纸业等颇具规模。
唐蕃和亲与汉藏交融
唐朝前期的疆域和边疆各族分 布图 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 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 (今拉萨),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 改革制度的措施。


这是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画的《步辇图》。 此画以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这一 重要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李世民坐步辇接见松赞干 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

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知识点盛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气象方面也有很多研究和记录。

在学习盛唐时期的历史过程中,也可以顺带了解一些盛唐气象知识点。

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知识点。

一、盛唐气象概述盛唐时期一般气温高而稳定,雨量充沛。

据研究,气候差异主要表现在春季和夏季。

春季高气压系统比较活跃,导致盛唐时期的春季偏干;夏季低气压系统比较活跃,导致盛唐时期的夏季偏湿。

总体来说,盛唐时期气候比较适宜农业生产。

二、盛唐时期的气象灾害1.风灾盛唐时期广大地区常常受到风灾的袭击。

其中最常见的是台风,袭击的频率和地区均与现今相似。

盛唐时期的台风往往导致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

2.旱灾盛唐时期旱灾频繁,尤其是夏季出现干旱更为普遍。

据记载,盛唐时期的旱灾在地区、时间和影响范围上都比较严重。

3.洪涝灾害盛唐时期的洪灾和涝灾一样都很常见,但由于缺乏现代科技手段,灾害时往往导致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

三、盛唐时期气象科学发展盛唐时期,对气象现象的研究不断深入。

随着天文学和历法学的发展,中国技术人员能够预测降雨和寒冷天气的发生,并制作气象仪器和器材。

在应对天气变化、农作物种植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盛唐时期气象科学发挥了巨大作用。

四、盛唐时期气象记载盛唐时期有很多气象大事和天文事件被记录在历史书籍中,如禹贡和昌物记等。

这些古籍中所记载的气象数据和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盛唐时期的气象现象和相关应对手段。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知识点的简单介绍。

通过了解盛唐时期的气象现象和历史上对气象科学的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当下的气候变化。

七下盛唐气象归纳总结

七下盛唐气象归纳总结

七下盛唐气象归纳总结盛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其气象方面有着丰富多样的特点。

本文将对盛唐时期的气象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带您一窥盛唐时代的天气变化和气象风貌。

一、春盛唐时期的春季天气温暖宜人,春雨绵绵。

万物复苏,百花齐放。

春日晴朗的天空下,牡丹花开的景象格外壮观。

阳光明媚,微风徐徐,花香四溢,仿佛走进了一个花的海洋。

春季气温适中,适合人们外出游玩和郊游踏青。

二、夏盛唐时期的夏季炎热潮湿,多雷雨和豪雨。

夏季的盛唐是一个繁华的时光,白天阳光灿烂,夜晚繁星点点。

夏天高温的气候使得人们喜欢在湖泊和河流中消暑,嬉戏玩水。

夏日的夜晚,月明星稀,美丽的星空下人们清凉地躺在竹席上,美酒佳肴共享快乐。

三、秋盛唐时期的秋季干燥凉爽,天空湛蓝,微风吹拂。

秋季是盛产水果的季节,各种水果香甜可口。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稻谷金黄,果实累累。

秋高气爽,天空湛蓝,白云朵朵,阳光明媚,人们喜欢在田间地头举办一些游园和赏花的活动。

四、冬盛唐时期的冬季寒冷干燥,多雪。

冬季是一个雪的季节,大雪纷飞时尤其美丽。

寒冷的冬天,人们喜欢在室内取暖。

冬天的夜晚,满天繁星点点,寒冷的空气中弥漫着温馨的气息。

五、气候的影响盛唐时期不同季节的气象特点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季温暖湿润的天气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保证了丰收。

夏季的炎热潮湿有助于水稻的生长,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秋季干燥凉爽的天气为农民的收割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冬季的寒冷干燥对粮食储存和农田的休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六、总结盛唐时期的气象多样而稳定,给人以舒适和愉悦的感觉。

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在盛唐的气象之下,人们享受着宜人的四季,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这是一个对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气象多样的时代。

新版七年级历史下第3课盛唐气象

新版七年级历史下第3课盛唐气象

族的拥戴,各族首领尊奉
他为各族的领袖──“天
开放的社会风气
《弈棋仕女图》 吹排箫乐伎壁画 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教育
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受喜爱 社会风气开放,社会充满活力 人们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衣食住行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影响
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 塑
多彩的文学艺术——诗歌
㈠原因
⒈隋唐农业、手工业发达奠定商业繁荣的基础。
⒉隋唐统治者采取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措施。
㈡表现: 1、水陆交通 发达
①唐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驿传制度建立了 通达全国的驿道,驿道上有接待私家客 商的客店,备有“驿驴”供客商使用。 ②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方便,商船 往来不绝。
①隋铸五铢钱。 ⒉货币统一 ②唐通行“开元通 宝”。 ①城市里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政府 设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
李白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
诗人 李白 “诗仙”
生活年代
代表作作Biblioteka 主要特点盛唐《早发白帝城》 既豪迈又奔放,既 《蜀道难》 清新又飘逸,想象 《望庐山瀑布》 丰富,语言轻快 等 “三吏”“三 别”等 或气魄雄浑,或沉 郁悲怆,语言精炼 凝重
杜甫 盛唐转衰 “诗圣”
《赋得古草原 讽喻社会,同情人 送别》《秦中 白居易 唐朝中期 民,直白如话,通 吟》《新乐府》 俗易懂 等
昭陵六骏
秦王铁骑取天下,
六骏功高画亦优。
一是飒露紫、二是拳毛 三是青骓,四是什伐赤, 五是特勒骠,六是白蹄乌
《步辇图》
阎立本
《虢国夫人游春图》
张 萱
韩 幹
牧马图



敦 煌 壁 画
东 方 画 赞 碑 颜 真 卿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盛唐气象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盛唐气象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指唐朝时期的气候、天气、气象风貌。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灿烂辉煌的时期之一,其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气象方面也是如此。

在盛唐时期,气候适宜、天气晴好的日子居多,山川大河、草原、荒漠等各种地形景观在多样气象的映衬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

以下是七年级下册中涉及到的盛唐气象知识点。

一、盛唐时期的气候特征1. 气候适宜:盛唐时期,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适中,夏季炎热,冬季较冷,春秋季节温暖舒适,不易产生极端气象。

2. 降雨充沛:盛唐时期,江南、华南等地区降雨较多,水文丰富,农业发展得以迅速壮大。

3. 沙塵暴少:唐朝时期,黄河流域、华北地区地表水资源严重不足,沙漠化严重,但是由于气候稳定,沙塵暴不太常见。

二、盛唐时期的天气特征1. 雨量稳定:盛唐时期,江南地区常年较多雨水,形成水墨画中所说的“江南春雨”,这为水稻的大规模种植提供了便利。

2. 风光旖旎:唐朝时期,五岳、华山、泰山等名山秀水风光壮丽,气势恢宏,大有较之秦汉颓势的表现。

3. 春暖花开:春季是盛唐时期最为开满花朵的季节,各种花卉争相开放,同时春季气候宜人,季风无力,大气清新,是人们忙碌之余赏花踏青的最好时节。

三、盛唐时期的自然景观1. 长江三峡:唐代时期,长江三峡景色秀美,山水相映成趣。

2. 黄河河套:新丰水库建成以前,黄河在黄土高原上三起三伏,河滩似乎在挣扎,形成了壮观的景象并调动了当时人们居民的环境适应能力。

3. 古丝绸之路:古代的丝绸之路是文化和商业交流的重要途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体验,这得到了当时唐玄奘等史料记载。

总之,盛唐时期的气候、天气、自然景观等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也是古代文化、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代代相传并体现着人类生态文明的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唐气象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冰心《冰心》
漂市一中钱少锋
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

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等著作最推崇盛唐诗,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并对此在其诗话中多有阐述。

以后明清诗论家承严羽之说,常把雄壮、浑厚二者(有时合称雄浑)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

历史才子
雄壮浑厚确是盛唐诗的风貌特征。

南朝以至初唐诗风,大抵绮靡柔弱,雕琢词句,缺乏雄浑之气,它被盛唐诗人扬弃了。

盛唐以后的中晚唐诗,有的偏于平易柔弱,如大历十才子、白居易、贾岛、姚合等,缺乏雄壮;有的偏于雄健,如韩愈,但因刻意追求奇险,缺乏浑成自然,所以雄浑确是盛唐诗区别于初唐与中晚唐诗的突出特征。

严羽最推崇盛唐诗,于盛唐诗中最推崇李白、杜甫两大家。

《沧浪诗话•诗评》称道李杜等盛唐诗人诗“如金鳷〔鳷(zhī)传说中的异鸟、大鸟〕擘海,香象渡河”,是赞美其雄壮。

严羽又强调诗歌应写得浑然天成,不露文辞斧凿痕迹,即所谓“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沧浪诗话•诗辩》),并认为盛唐诗在这方面表现突出。

严羽大力推崇提倡盛唐诗风,不但因为盛唐诗的确写得好,还有其时代背景。

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其作品以杜甫晚年一部分刻意锤炼字句的篇章和韩愈、孟郊诗为学习对象,写得瘦硬刚健而缺乏自然浑成之美。

南宋后期流行的永嘉四灵诗派,取法贾岛、姚合,气局狭小,缺乏雄壮阔大的气象。

严羽竭力主张作诗应取法盛唐,寓有针砭当代诗风、补偏救弊之意。

盛唐诗
说盛唐诗雄壮浑厚,是就其总体风貌特征和主要倾向而言。

大致说来,盛唐诗绝大多数是浑厚的,但有一部分诗篇特别是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田园诗篇,风格冲淡闲逸,虽也自然浑成,但并不雄壮。

这类诗篇在盛唐诗中毕竟只占少数。

盛唐气象是一种宏观性的概括。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盛唐诗人的豪情壮志。

诗人们面对当时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的局面,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

他们喜欢描写祖国壮丽的山河,边陲奇伟的风光、紧张的战斗和自己的豪情壮志。

他们追求“鲸鱼碧海”(杜甫《戏为六绝句》语)的壮阔诗境。

这就形成了盛唐诗的雄壮风貌。

二是对前代优秀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盛唐诗人竭力扫除南朝至初唐的浮靡诗风,视向汉魏古诗、乐府诗学习,注意发扬汉末建时代明朗刚健的优良诗风。

从诗歌本身的继承关系说,盛唐诗的雄浑特征,得力于此。

盛唐
一部分盛唐诗,较充分地反映了唐帝国强盛期的时代面貌,但盛唐气象和盛唐时代面貌不是一回事。

文学史上的盛唐,指唐玄宗、肃宗两朝,约五十年。

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国势开始衰落,中经安史之乱,更是社会动荡,民生凋敝,但以杜甫为代表的盛唐后期诗,仍然富有雄浑的特征。

举例来说,杜甫的《望岳》诗写于盛唐前期,固然表现了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宏伟抱负。

他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写安史之乱前夕,表现了唐帝国岌岌可危的形和诗人的忧心忡忡,却仍然气象雄浑。

杜甫晚年所写的《登楼》《登高》两首七律,表现唐朝受外族侵凌的衰败局面和诗人的迟暮心情,境界仍然雄壮阔大。

此类的例子尚多。

杜甫晚年的这类诗篇,往往被明清诗论家誉为表现盛唐气象的佳作。

李白晚年在安史之乱后所写的不少诗篇,也具有雄浑风貌。

盛唐后期,时代面貌大变,但李、杜等人在前期所形成的心态没有消失,所追求的明朗刚健诗风也没消失,所以仍能写出不少雄浑的诗篇。

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盛唐诗是唐诗史上的高峰,以雄壮浑厚为特征的盛唐诗气,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素材积累
1、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我不知道将来会去何处但我知道我已经摘路上。

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摘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2为了做有效的生命潜能理,从消极为积极,你必须了解人的最终目的。

你到底想要什么?一生中哪些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你一生当中最想完成的事?或许,你从来没有认真思量过生命潜能管理旧是以有系统的方法管理自我及周边资源,达成。

1、成都,是一个微笑的城市,宁静而美丽。

几千年前的三星堆、金沙,是古蜀人智慧的结晶,难以忘怀的文明,静静地诉说着古人们的智慧……刘备,孟昶等,多少为都制造机会,创造美丽的人啊!武侯祠中诸葛亮摘悄悄的感叹成都的美……杜甫草堂,有多少千古名句,虽然简陋却给了杜甫一个温暖的港湾。

2、早上,晴空万里,云雾满天。

太阳公公把一切都搞得有一层薄薄的金黄色。

一群小鸟,摘老松树的枝头上欢蹦乱跳,叽叽喳喳地唱歌,这些小淘气们一跳上去,那些晶莹的小露珠旧滴一声,跳到了地上,继续进行它们的旅行。

空气摘早上也是非常的清新,你深深地吸一口气,仿佛可以把自己所有的心烦事都忘得一干二净,这旧是我家乡的早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