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龙瀑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说明书

合集下载

九龙瀑景区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

九龙瀑景区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

九龙瀑景区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录一、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1)(一)发展现状 (1)(二)存在问题 (2)二、规划原则与设计理念 (4)(一)规划原则 (4)(二)设计理念 (5)三、目标定位与功能分区 (6)(一)目标定位 (6)(二)功能分区 (8)四、土地利用规划与控制 (12)(一)土地利用现状 (12)(二)土地利用规划 (13)(三)地块性质及指标控制 (14)五、项目建设与产品策划 (16)(一)项目建设 (16)(二)旅游产品策划 (25)六、游览规划及容量控制 (29)(一)旅游区内游览线路设计 (29)(二)旅游容量预测及控制 (30)七、道路交通与设施规划 (32)(一)道路交通规划 (32)(二)旅游商店规划 (33)八、意境营造与环境建设 (34)(一)意境营造规划 (34)(二)环境建设规划 (36)九、运营管理与规划实施 (38)(一)运营管理建议 (38)(二)规划实施建议 (39)附图:九龙瀑景区旅游规划图九龙瀑景区土地利用规划图九龙瀑景区东出入口规划图梅林书屋设计方案(1)梅林书屋设计方案(2)电梯景观意向图滑道景观意向图生态停车场景观意向图九龙瀑景区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一、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一)发展现状自2002年实施规划以来,在镇政府及九龙瀑景区的共同努力下,景区得到较快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接待人数稳步增加通过镇政府及山岔村两村民组等的共同努力,原九龙瀑旅游服务部和九龙瀑旅游管理处合并注册成立黄山九龙瀑旅游服务有限公司,2003年8月1日正式挂牌营业。

此公司为集体所有,通过积极引进专业人才,统一规范景区管理,加大投资建设及对外宣传促销力度,旅游接待人数及门票收入递增(见表1)。

表1 2004年-2008年九龙瀑景区旅游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资料来源:九龙瀑旅游服务有限公司从表中可以得出,九龙瀑景区在2004-2008年间发展势头良好,年接待人数平均增长速度为12.5%,年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5%。

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规划说明书

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规划说明书

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规划说明书附件一: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规划说明书目录前言 (6)第一章修编背景 (6)1.1上轮总规评析 (6)1.2修编动因 (12)1.3本次总规修编的主要内容 (13)第二章现状概况与发展分析 (13)2.1区位关系 (13)2.2历史沿革 (14)2.3资源与社会现状 (18)第三章资源与评价 (23)3.1风景资源构成及特色 (23)3.2风景资源的分布 (25)3.3 景点评价 (27)3.4景区评价 (37)第四章规划总则 (40)4.1规划依据 (40)4.2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41)4.3规划期限 (42)4.4发展目标 (42)第五章规划范围与性质 (42)5.1规划范围 (42)5.2风景区性质 (45)第六章功能分区与布局 (45)6.1功能分区 (45)6.2景区分区 (45)6.3规划布局结构 (47)6.4职能结构 (47)第七章容量与规模 (48)7.1游人容量计算 (48)7.2 游人规模预测 (50)7.3床位估算与分布 (51)7.4居民人口预测 (53)7.5 居民容量测定 (53)8.1保护原则 (54)8.2保护区划分与保护措施 (54) 8.3核心景区保护 (58)8.4专项保护规划 (59)第九章典型景观规划 (62)9.1 典型景观特征 (62)9.2 规划内容 (62)第十章风景游赏规划 (64) 10.1 游览方式 (64)10.2游览系统规划 (64)10.3游程及游线安排 (67) 10.4导游设施 (68)第十一章旅游设施规划 (69) 11.1现状概况 (69)11.2客源市场选择 (69)11.3设施布局 (70)11.4旅游床位及用地规划 (71) 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 (73) 12.1 道路交通规划 (73)12.2电力工程规划 (74)12.3 电信工程规划 (76)12.4 燃气工程规划 (77)12.5 给水工程规划 (77)12.6排水工程规划 (79)13.1 防灾体系建设 (81)13.2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81)13.3 游人安全 (84)13.4 景区安全 (84)13.5 消防规划 (85)第十四章环境影响评价 (85)14.1 环境影响预测 (85)14.2 减缓措施 (87)第十五章居民社会调控与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87)15.1人口分布现状 (87)15.2居民分布控制 (88)15.3 居民新村建设 (88)15.4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89)15.5 风景区与城镇的协调发展 (90)第十六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90)16.1 规划原则 (90)16.2规划目标 (91)16.3 土地利用分区 (91)16.4土地利用布局 (91)16.5建设强度控制 (93)第十七章近期建设规划 (93)第十八章管理与实施措施 (97)前言我院受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委托,于2009年3月接受《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以下简称《总规修编》)任务,接受该任务后,我院迅速成立了总规修编项目组,根据工作安排,2009年7月开始项目组完成了基础资料收集,进行了现场调查3次,并到北碚区和合川区汇报共5次。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地方社会经济状况某景区(以下简称景区)所属的泽州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东与陵川县相邻,西与阳城县、沁水县接壤,南与豫北平原的济源、沁阳、博爱、焦作交界,北连高平市。

是“晋豫之咽喉、山西南大门”,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

全县辖10镇16乡,639个行政村,1204个自然村,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

主要民族为汉族、回族。

除此之外,还有为数不多的蒙、满、朝鲜、布依、苗、白、土、壮等民族。

早在20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泽州就有先民集居。

3500多年前的夏末,夏桀王曾迁都于高都的垂棘山。

春秋战国后期,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这里为高都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始设晋城县。

新中国成立后至1983年,晋城县先后归山西省长治专区、晋东南专区管辖。

1983年,晋城县改为县级市。

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改革,县级晋城市划分为城郊两区。

从原县级晋城市的30个乡(镇)中划出26个乡(镇)组成晋城市郊区,归新建的晋城市管辖。

1996年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城市郊区撤区设为泽州县。

泽州县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地质储量44亿吨,铁矿储量5亿吨,铝土矿储量在1亿吨以上,大理石储量300万吨。

林牧资源相对丰富,有各类果树7.2万株,果园面积1508公顷,林地面积74.5万亩,森林覆盖率20.6%。

牧坡草地14.81万亩。

泽州全县有耕地72万亩,土壤多为碳酸盐褐土,自然肥力较高。

主要产业有:种植、养殖、林果业等。

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红果、苹果、黄梨、核桃、花椒、猪牛羊肉、鸡蛋、蜂蜜等。

泽州是全国8大红果生产基地之一。

泽州主要产业有煤炭、冶炼、铸造、机械、化工、建材等,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生铁产量居全省之首。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15.85亿元,同比增长10.1%;财政总收入20.76亿元,同比增长20.2%;一般预算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26.53%;农民人均纯收入5517元,同比增长9.03%。

旅游区总体规划

旅游区总体规划

第一章旅游业现状1.规划范围与现状三峡小峰旅游区(以下简称小峰旅游区)规划范围东起黄花乡与分乡镇分界线,西到白马大峡谷,北到雾渡河烧香岩,南到小溪塔街太阳山。

规划区主要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中部黄花乡境内,包括雾渡河烧香岩、夷陵区小溪塔街的金狮洞和太阳山三个景区,总面积约300 km2。

小峰旅游区所在的黄花乡地处宜昌市夷陵区西北近郊,与小溪塔街道办事处、雾渡河、乐天溪、下堡坪、分乡、龙泉等乡镇以及远安、当阳等县(市)相邻。

省道宜秭(宜昌——秭归)公路、宜保(宜昌——保康)公路交叉穿境而过,乡政府与区政府所在地小溪塔距离12km。

黄花乡2001年由原黄花乡、上洋乡8个村、小峰乡21个村合并而成,现辖39个村,312个村民小组,12688户3938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94户2499人。

全乡国土面积352 km2,其中森林管护面积25.8万亩,耕地面积3.5万亩。

乡域内平均海拔550m,最高海拔1224m,最低海拔150m。

小峰旅游区区位优良,南接旅游名城宜昌市,北通昭君屈原故里和神农架林区,旅游区距世界第一大坝——三峡大坝约30km。

本旅游区交通便利,省二级公路宜秭线(宜昌——秭归)、宜保线(宜昌——保康)穿境而过。

小峰旅游区始建于1990年,拟开发景点68处,已经开发巴人悬棺、情人泉、银谷度假村、白果树瀑布、马铃岩、夏令营、贵苑山庄、野人谷漂流、古龙溪漂流、三峡古兵寨等景点10处,已形成景区面积50 km2,形成了日接待游客近万人的能力。

目前,小峰旅游区有接待能力的大小饭店68家,可供数千人食宿;有中小型会议室16个,最大会议室可容纳150人会务;有天然、人工游泳池3处,水域面积50000 m2;有大小停车场18处,最大的占地面积4000m2,最小的占地面积400 m2;固定资产已达8千万元人民币。

小峰旅游区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三条旅游线路:寻悬棺古谜——探情人奇泉——观白果树瀑布一日游;访巴人——登兵寨——游天河——宿银谷两日游;探情人——访巴人——观马铃——住银谷——游古龙——宿贵苑三日游。

九龙瀑布群旅游景点介绍

九龙瀑布群旅游景点介绍

九龙瀑布群旅游景点介绍欢迎各位游客来到九龙瀑布群风景区参观,九龙瀑布群是新近开发的一处以山水风景、奇石珍木为主体的省级自然风景旅游区。

以山青、水秀、石奇、林幽四绝著称于世。

九龙瀑布群位于南阳市南召县马市坪乡北7公里的伏牛山东南麓,东临佛教圣地丹霞寺,西连嵩县白云山,北接南召真武顶,南界“长城之父——楚长城遗址”。

面积约18平方公里。

是伏牛山水旅游中一颗摧烂的明珠,被专家誉为“全国罕见,中原独有”的我国瀑布最为集中,落差最大的瀑布景观。

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九龙瀑布群距南召县城仅28公里,距镇平县城60公里,距南阳市100公里,景区紧邻207国道,焦枝铁路。

北接鲁山,直达省会郑州,南邻镇平,可下荆襄,西至洛阳,与秦晋为邻,东达方城,直通苏皖,辐射全国。

景点集中,风光如画,在不到5公里的河谷中,依次分布着白龙瀑、祥龙瀑、彩龙瀑、青龙瀑、飞龙瀑、黑龙瀑、龙凤瀑、四莲瀑、悬龙瀑等十一级瀑布,又有“白龙迎宾石”、“天工描绘”“指路仙翁”、“伏牛山神”、“神龟望月”、“鹦鹉石”、“神笔峰”等奇石。

可谓是“乱石渐欲迷人眼,清溪才能出山间”。

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的九龙瀑布群景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景色如画。

阳春三月,百花齐放,群鸟争鸣,散发出勃勃生机;酷署盛夏,绿树成荫,飞瀑纳凉,游人置此倍感清爽;金秋十月,秋叶如丹,层林尽染,看万山红遍;寒冬腊月,银装素裹,飞瀑成冰,一片北国风光。

巍巍群山孕育了金、银、铜、铁、石墨、大理石等多种矿产资源,飞瀑流泉养育了山茱萸、莘荑、灵芝等名贵中药材。

景区内奇花满山,古树参天,有百合、紫荆、杜娟、水曲柳、红豆杉、梧桐等国家级保护植物,景区内花红柳绿,四时常青。

-1- 历史悠久,人杰地录,这里地处中原腹地,山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早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就在这里修建了楚长城,以攘夷国,两汉之交,光武帝刘秀带领二十八星宿曾在此抗击王莽政权,成就了东汉中兴。

长春市双阳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长春市双阳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了促进长春市双阳区旅游业的发展,避免无序开发和破坏性建设,保障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故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性质本规划为地方级旅游规划,即对双阳区的旅游业发展进行战略性规划,尤其是对风景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进行规划。

本规划处于总体策划阶段。

第三条规划范围本规划的地域范围是双阳区行政管辖区,包括平湖、云山、鹿乡、奢岭、新安、山河、土顶、太平、佟家、宋家、大营子、石溪共12个街道、乡镇。

关联区域为长春市其他行政区及双阳周边地区的伊通、磐石、永吉几个县市。

规划区域与关联区域协调发展。

第四条规划期限本规划的期限是18年,划分为三个阶段:近期为2003-2005年中期为2006-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由于中期时间较长,又分为中前期(2006—2010)、中后期(2011—2015)两个阶段。

第五条规划依据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家其他相关法律2、文件依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中国旅游业“十五”计划和2020年发展规划》《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基本思路》《长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长春市双阳区旅游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长春市双阳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长春市双阳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长春市鹿业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长春市双阳区城市总体规划》《吉林双阳湖旅游区总体规划设计修改方案》第六条规划的基本原则突出特色原则适度超前原则整体性原则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则第七条规划的指导思想依托长春市各城区资源综合优势,充分发掘本区资源特色,发挥“捆绑效应”。

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重点区域、突出优势产品、突出精品路线、突出重点项目,加大旅游投入,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

景区规划PPT课件

景区规划PPT课件

富溪天湖 桃花潭 龙源九龙瀑
EA 史前人类活动场所
EB 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 迹
EAA 人类活动遗址 EAB 文化层 EBA 历史事件发生地
古栈道遗址 宣纸文化园 皖南事变主战场标记物
FA 综合人文旅游地 FB 单体活动场馆 FC 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
FD 居住地与社区
FAI 军事观光地
新四军指挥所旧址
优化旅游产 加强推广保 深化区域合 加大资金投 品,完善红色 护,实施品牌 作,构筑红色 入,改善旅游
产业链条 系统管理 旅游共同体 基础设施
客源市场分析
核心客源市场
安徽省省内游客及周边城市包括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观光、 休闲、生态、文化旅游客源市场。
基本客源市场
通过市场营销措施,以吸引离安徽较远的省份,如湖北、江西、 福建等地的观光、休闲、生态、文化旅游客源市场。
2.利益追求。游客比较关注景点可游性、出 游费用和价格、交通便利程度、服务质量等, 而对于空间距离感觉不敏感,消费心态趋于 成熟。
3.购买时机。由于双休日和三个黄金周假日 政策的实施,三地居民倾向于在黄金周出游, 其次是周末出游,再次是平时出游
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SWOT)分析
优势:
利用思想:
Δ皖南事变烈士陵园、茂林皖南事 Δ发挥红色文化优势,打造高品质红色
机会客源市场
全国及全世界以观光、休闲、生态、文化旅游为目的的客源市 场
如何体现宣城市泾县茂林镇 红 色旅游综合体?
宗教
运动
疗养
娱乐
旅游综 合体
度假
康体
红色体 验
教育
总体发展目标
以山水资源为构架,以生态 保护为基础,以红色旅游为特 色,带动企业创收及人民经济 水平。将茂林建设成集观光、 红色体验、教育、度假、疗养、 运动等复合型的红色旅游经典 景区。 。 。

生态旅游休闲生态园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生态旅游休闲生态园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生态旅游休闲生态园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我的书桌上,我开始构思这个生态旅游休闲生态园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任务,我需要将我的经验和创意融入其中。

一、园区总体规划1.园区占地面积1000亩,分为五个区域:入口景观区、休闲娱乐区、生态体验区、特色餐饮区和户外活动区。

2.入口景观区设计成一个生态广场,广场中央设置一个大喷泉,周围种植各种花卉和绿植,形成美丽的景观效果。

3.休闲娱乐区包括休闲步道、儿童乐园、亲水平台等设施,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

4.生态体验区分为森林探险、湿地观鸟、生态科普等板块,让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5.特色餐饮区提供各种美食,包括绿色有机食品、特色小吃等,满足游客的味蕾需求。

6.户外活动区包括露营基地、烧烤区、徒步道等,让游客在户外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二、景观设计1.入口景观区:设计一个生态广场,以喷泉为核心,周围布置各种花卉和绿植,形成美丽的景观效果。

2.休闲娱乐区:休闲步道采用环保材料,沿途设置休息亭、座椅等设施。

儿童乐园设置各种游玩项目,如滑梯、秋千、沙池等。

3.生态体验区:森林探险设置多条探险路线,湿地观鸟区种植各种水生植物,吸引鸟类栖息。

生态科普区设置多个科普展馆,展示大自然的奥秘。

4.特色餐饮区:餐饮区采用木质结构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内部装饰简约大气,提供舒适的用餐环境。

5.户外活动区:露营基地设置帐篷、房车等露营设施,烧烤区提供烧烤工具和食材,徒步道设计成环形,沿途设置多个观景台。

三、设施配套1.交通:园区设置多个入口,方便游客进出。

内部交通采用环保电动车,减少污染。

2.停车:园区设置大型停车场,满足游客停车需求。

3.公共设施:园区内设置多个公共厕所、休息亭、座椅等设施,方便游客使用。

4.导览系统:设置电子导览系统,提供语音讲解、路线推荐等功能。

5.安全保障:加强园区安全管理,设置监控系统、救援队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群龙瀑旅游区基本情况1.1 位置与交通贺州群龙瀑旅游区位于北纬24°32′30″—24°35′,东经111°33—111°35′,地处广西贺州市北侧,距贺州市区约18km,有近年新建沥青公路相通。

广西东北部的贺州市自古以来即为湘粤桂边陲的陆路交通枢纽,是从中原到岭南的重要门户,经贺江下梧州入西江可达广州、香港,过鹰阳关经连山、连南可到粤北重镇连州、韶关。

现今,从内蒙锡林浩特到大陆最南端广东海安纵贯南北的207国道和从云南临沧到江西瑞金东西方向的323国道在贺州交汇,国家铁道路网规划的洛阳—湛江铁路和柳州—韶关铁路也经过贺州。

作为桂林—梧州二级公路的中间点,贺州北距著名旅游城市桂林216km,南距桂东门户梧州165km。

贺州与广西首府南宁市公路里程565km,距广州市325km。

正在建设中的桂梧高速公路与拟立项建设的贺州—怀集-广州高速公路将更为拉近城市之间的经济距离,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附图1)。

1.2自然概况广西贺州群龙瀑旅游区是一个拟开发的旅游区,处于贺州市八步区黄田镇路花村东北部的集体山地当中,规划区内现在无人居住,主要开发基础为自然旅游资源。

1.2.1 地质地貌贺州市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南褶皱系南岭褶皱带,其北部燕山期花岗岩发育,规划区就处于燕山期姑婆山岩体之内。

据区域地质资料,姑婆山岩体北东与北北西向线形构造发育,其中纵贯岩体的北北西向大断裂,正从规划区东侧通过(图1)图1 贺州姑婆山地区卫星照片与构造解释贺州市北部湘粤桂交界地区为南岭山脉中的萌诸岭余脉,属中山地区,地势总的来说是东北高,西南低。

但规划区已处于山脉西南缘低山-丘陵过渡地带,东临断裂所成北北西向山谷,北面最高山峰姑婆山1730.9米,所以规划区内又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北面大横冲—独冲一带周围山头可达900-1000米,而南面的杨梅冲周围山头只有300-500多米。

1.2.2 气候与水文贺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据贺州市气象局历年观测资料,贺州市年平均气温18.2℃,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4℃,年平均降雨量1704mm,年蒸发量1650mm,相对湿度80%以上,年平均无霜期299天。

但山区海拔较高,温度偏低,姑婆山顶年平均温度只有10℃,比本地年平均气温低约8℃。

一般情况下,山区温度也会比市区低2-4℃,冬春季节则会低6-8℃。

由于北北西向纵谷成为气流的良好通道,特别是规划区周围森林茂密,小气候明显,夏季比较凉爽,冬季则出现霜冻,有时也有降雪。

规划区属西江支流的贺江流域。

由姑婆山发源的姑婆江在大横冲-独冲东侧自北向南经过,并在独冲口附近形成“Ω”形蛇曲和一段数百米的峡谷。

在江流蛇曲以西,近北西方向的独冲山溪在末端折转两个90°以后,仍向南东方向在蛇曲顶部注入姑婆江(见附图3)。

据有关资料,姑婆江最大流量86m3/s,最小流量0.8m3/s。

大横冲-独冲西部,十八水近北南方向的山溪到大横冲汇合以后,转为近东西方向,流淌一公里多以后与姑婆江汇合。

由于下游1公里附近筑坝拦水发电的缘故,在公路以东形成一个小型人工湖姑婆山水库,春夏丰水季节,尾水可满到公路桥西的规划区东部。

类似地,南面的杨梅冲同样为近南北向的山溪略转北西,与近东西向的另一支系汇合以后转为近东西向,然后在外冲转为北西向流出(附图4),到龙洞以后汇入水华江的下游里松河,向南汇入贺江。

1.2.3 土壤与植被由于规划区周围基岩均为花岗岩,区内主要土壤为红壤和黄红壤。

根据有关资料,区域内山坡上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具有垂直分布趋势:一般500m以下为红壤,500-800m为黄红壤,800m以上为黄壤。

土壤较为浅薄且多含石砾,质地疏松而易冲刷、崩塌,保水性差。

根据我们的现场观察,一般在比较潮湿的山沟边和低洼地带,土壤层较厚,而在曾经耕作的和仍在耕作的杨梅冲中,土壤层最厚。

本区天然植被主要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也有针阔混交林和人工杉林、马尾松林等。

由于历史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强弱程度不同,较远离村庄的大横冲-独冲景区以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而较接近村庄并在外冲曾有一户人家的杨梅冲周围则主要是针阔混交林和人工杉林、马尾松林。

由于国家林场和集体林场的长期管理与保护,区域内植物种群资源丰富。

根据有关资料,在包括规划区范围的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周围区域,现有各种植物160余科,1040种,其中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也有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从总的来说,森林植被呈较为明显的垂直分布: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常见甜椎、大叶栎、米椎、黄樟、木莲、荷木、拟赤杨等,林下有柃木、光叶海桐、杨梅、木羌子、杜鹃、冬青、荚迷、野糖梨,也有有苦竹、篱竹,特别是在沟谷边较为湿润地带这些竹类可以成片出现,从姑婆山公路到大横冲-独冲景区的路边就是这样。

而蕨类有东方乌毛蕨、狗脊、三叉蕨、华里白、铁芒箕及糙叶悬钩子、玉叶金花、海金沙等。

而500m以上的中山下部,常见的乔木建群种有金毛石栎、钩栗、光皮桦、粗皮桦、阿丁枫、绿樟、楠木等,林下有杨梅、鼠刺、柃木、野樱桃、虎皮楠、樟科等,也有成片苦竹和篱竹。

蕨类有韭蕨、铁丝蕨、卷柏、狗脊、东方乌毛蕨、光叶华里白等。

1.3社会经济概况旅游区所在地贺州市,下辖三县一区,原自治区属平桂矿务局、国营大桂山林场均分布于市域境内。

市政府驻地八步镇是桂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桂东区域的商贸中心和物资商品集散地。

2002年末全市总人口208.5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35万人,农村人口180.18万人。

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109.449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42.31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66%,第二产业29.718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15%,第三产业37.415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18%,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5748.61元,人均财政收入301元,在岗职工年均工资92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93元。

总体经济水平较高,有利于本项目的实施。

2 群龙瀑旅游区旅游资源及其评价2.1旅游资源概况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的基础,但景区旅游项目的策划与接待服务设施的建设,要以景区资源与环境条件作为基础。

广西贺州群龙瀑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是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中的瀑布和温泉,在景区内还有生物景观与地质形迹,详细的情况如下所述:2.1.1 瀑布贺州群龙瀑旅游区顾名思义,是以瀑布而得名。

旅游区内的瀑布全部发育于花岗岩区的山溪中,主要发育于大横冲-独冲,特别是十八水山溪流入大横冲的末段。

在十八水山溪流入大横冲末段,由于山势陡峻,岩石节理发育,形成多处断崖、节理槽,约200m的垂直距离内发育有多处跌水。

其中较明显且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有五级瀑布,两级跌水,它们原先均未有命名,自下往上是:1、一级瀑布位于十八水山溪流入大横冲最末端,海拔约510-525m处,近北南方向。

瀑高15m,宽4-5m,下部落入一宽约1m,深约3m、西侧敞开的节理槽中。

水量大时,瀑顶落下水帘一部分可跃过节理槽,溅落到前方(南侧)巨石上。

2、二级瀑布瀑底与一级瀑布瀑顶平台几乎相连,海拔约530-545m处。

瀑高约15m,上部宽10-12m,瀑布中部有一巨石阻挡,使瀑布分成两叉,加宽为12-15m。

3、三级瀑布海拔约635-645m处,高约10m,顺一宽约1.5-2m,深约1-2m的高角度节理槽发育,节理面产状:80°∠85°飞瀑收束于岩石槽中,冲击水声巨大,一直隆隆作响。

瀑布下方,形成一方圆约20m2,深数米的水潭,潭水清澈,几可见底。

4、四级瀑布与三级瀑布相邻,海拔约650m-675m处,为该瀑布群最宽大的瀑布,瀑布顺一巨大宽缓节理面发育,高约25m,顶部宽达15米。

由于瀑布宽阔,瀑崖高大,水帘较薄,风吹落瀑,飞沫细散,崖底前方数米处,一片极细之毛毛细雨。

人在该处待上一阵,若无遮挡之物,身上衣服将会润湿。

瀑底东侧前方,山石向西伸出,顶部较为平缓,可登临上去,在比瀑底较高数米且视域较为开阔之处,对瀑布进行更好观赏。

5、五级跌水与四级瀑布紧连,海拔约680-700m处。

水流顺北西往南东方向节理所成,深约1m,宽2-3m,30°-40°倾角沟槽奔流,其底部一宽阔平台即是四级瀑布之顶。

该跌水上部,海拔约695-700m处,岩石呈黄色,西南侧形成一个10m2左右的平坦区域,可以容纳10人左右,观赏风光。

平台北东侧,溪中水奔流急,响声隆隆。

溪水流涌区域及无水较平坦处,多组节理发育,在金黄色岩石表面形成状似龙鳞般模样(附图5照片)。

6、六级跌水与五级跌水紧邻,但近南北方向,海拔703-705m处,高约2.5m,宽6-8m,水流顺一平整节理面而下,在岩石表面激溅起层层水珠(附图5照片)。

7、七级瀑布距六级跌水约15m,海拔710-720m处,宽4-5m,高约10m,呈北东-南西方向发育,下部归拢入槽。

瀑顶平台为一向北东方向缓倾(约5°)的节理面,外侧较高,将水流拦成内深外浅状,并在平面上急转为南东东-北西西方向较平缓溪流,约200m后又转为南西-北东方向,溪流坡降也略增大。

2004年5月22日勘察时草测,此段流速约1m/s,流量约0.9m3/s。

除了十八水山溪流入大横冲末段之外,贺州群龙瀑旅游区还有另外两个瀑布,即两毫半瀑布和杨梅冲瀑布,它们与大横冲的七个瀑布(跌水)一起。

凑足“九九”之数,使得贺州群龙瀑旅游区成为当之无愧的“桂东第一瀑布群”。

8、两毫半瀑布瀑布位于独冲,为贺州群龙瀑旅游区乃至整个姑婆山瀑布群当中最为壮观、最有气势的瀑布。

该瀑布高约40m,顺一巨型节理所成裂隙槽发育。

该节理方向即为独冲山沟所延伸之北西—南东方向,在瀑前所见,石槽深8-10m,瀑前两侧往外变得较开阔,是因另外方向的一组节理使石壁成“八”形展开,但在瀑布发育之石槽内,则只有2-3m宽。

瀑顶水流在石槽内自东向西倾落,大部收束在石槽之内,但也有部分水滴,因重力与风力作用向外飞洒。

瀑前水声隆隆,水花飞舞,瀑底数十平方米,如无高声说话不能交谈,无雨伞草帽,全身很快渗湿。

瀑底前方十余二十米,有西侧山崖滚落巨石,清理平整,可做观瀑所在。

9、杨梅冲瀑布杨梅冲瀑布发育于杨梅冲内冲西北方向一北西—南东方向发育的山溪上,海拔约365-375m处,瀑高约12m,宽约1.5m。

与大横冲—独冲发育的其他瀑布相比,虽然瀑布高度并不逊色,但由于山溪上游集雨面积较小,瀑布规模较小。

2.1.2 温泉贺州群龙瀑旅游区的温泉发育于南面的杨梅冲东侧的萝卜冲冲口,入姑婆山公路外侧路基的下方,萝卜冲口灰窑窑址北北西方向约120m处。

该温泉原有天然露头,当地农民在露头处曾修建一水池方便洗浴,后本项目委托方在此请人钻探,先后在原露头附近十余平方米范围钻井六口,以第五口井所得水温最热,达41℃,流量18-20T/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