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交通运输》教案
第4课《交通运输》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4课《交通运输》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目前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
技能目标: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目前主要有哪些交通运输方式吗?它们各自拥有什么特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交通运输》;
二、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
师:课件出示我国交通运输情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我国目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师:通过学习,刚才我们了解了我国目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和它们的特点。
师:现在请同学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我们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教案

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教案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教案案例5篇地理教案的内容应该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相一致,涵盖了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概念。
教案中应该合理选择和组织地理内容,使其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应的地理认知和思维结构。
下面给大家分享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教案,欢迎阅读!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教案篇1一、设计思想通过实例和新闻材料及亲身体会等,让学生认识到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掌握科技、立志报国的思想以及环保观念。
三、教学重点: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四、教学难点:学会举例说明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五、教学方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六、课前准备:学生:搜集能说明交通运输重要性的信息和资料。
教师: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
七、教学课时 3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交通运输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什么是交通运输呢?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呢?【展示投影】这组投影片说明了什么?1.贵州有西南煤海之称,煤炭探明储量有几百亿吨,居南方各省区之首,然而,丰富的煤炭资源受交通限制,有些煤炭运不出去;贵州林木总蓄积量有1亿多立方米,由于交通不畅,有的地区采伐的木材,腐烂和运出的一样多。
因此,贵州民间流传这样的说法:“要致富,先修路。
”2.新中国成立以前,从成都到拉萨,翻山越岭,要走好几个月。
现在坐汽车只需几天,乘飞机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了。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同时形成感性认识──交通运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非常重要。
)【学生回答】说明交通运输业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教师小结】这两个事例分别从货运、客运两个方面说明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发展旅游事业,加强各地区、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等,都要优先发展运输业。
初中地理交通运输教案

初中地理交通运输教案【篇一:地理中图版2012新版七年级下册《交通运输》教案2】《交通》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种类,理解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特点. 2.记住主要的铁路干线;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二、过程与方法1.图像直观教学法、讲授法. 2.几种交通运输工具时速比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运输事业的发展现状、认识到运输业的建设在经济发展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2.通过了解运输事业的发展现状、认识到运输业的建设在经济发展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1.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 2.现代运输方式的各自特点.教学难点1.根据客货运输上不同要求,对现代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 2.我国主要的铁路干.教学方法图像直观教学法、讲授法,几种交通运输工具时速比较. 课前准备投影仪、录像资料、电脑、图片文字资料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以及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产业——交通运输业。
(提问)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什么是交通运输业吗?(学生根据感性知识回答)(展示课件并总结)交通运输业主要是运送旅客和货物,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提问)它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关系呢?二、新课学习1.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展示课件并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山西运煤;成都到拉萨的交通。
(提问)思考一下,这两个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需要交通运输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发展旅游事业,加强各地区、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都要首先创造便利的运输业等交通条件。
而且,交通运输业越发达,经济发展越快。
)(展示课件并总结)人们形象地称交通运输业是发展经济的“先行官”。
2.运输方式(讲述)交通事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发展,反过来,经济发展会不会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呢?(展示课件)从古至今各种运输方式(活动)请同学们看“运输方式”图,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古代运输方式怎样?2.现代运输方式有哪些?3.现代运输方式与古代运输相比有哪些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展示课件并总结)这说明了便利的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反过来经济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运输方式的改变,使交通运输工具越来越先进。
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教案

篇一: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交通运输》教案《交通运输》教案设计思想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并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交通运输线的建设成就和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2.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
教学难点“五纵三横”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练习法、讨论法课前准备学生:准备练习本,有条件的同学准备高速公路和铁路的特点等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播放“青藏铁路”录像,同时响起歌曲“花儿与少年”。
教师提问:刚才看到的是哪一条铁路的建设?这段音乐属于在这一带广为流传的什么歌调?它主要是我国哪个省的民歌?如今,我们中国人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修起了世界最高的铁路,这说明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第一课时【出示板书】一、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教师指导】读图4.1了解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了解现代运输方式包含哪些。
(学生自读,教师总结)【教师承转】学习了各种交通运输工具,那么我们来比较一下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劣,然后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有利于我们的生产与生活的出行方式和路线。
【教师引导】客运和货运根据需要在选择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呢?【学生活动】结合p85和图4.3讨论比较【归纳】学生归纳因素并列表:1.山东济南某公司的王经理,必须在两天内赶到北京签订一份合同。
2.刘晓和妈妈准备暑假从石家庄到香港旅游。
她们想选择比较经济的旅游方案。
3.500吨钢材从上海运往济南。
4.一吨活鱼从跋山水库运往沂水县城。
【学生活动】学生在各小组内进行热烈讨论,说出选择的方式并说明理由。
(从多角度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从客运和货运两方面引导。
)【分析归纳】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分析,选择货运与客运方式时应分别考虑的因素如下。
客运:人数、运费、速度、目的货运:运量、货物性质、运费、距离、时间要根据人们的要求和客观条件对运输工具做出选择。
【教学设计】《交通运输》教案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课程标准】: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教学目标】:1、通过列表比较,明确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结合生活实例或真实情境,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起讫地点及沿途主要的交通枢纽,并读图分析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4、能依据铁路干线分布图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线路。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2、读图分析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对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正是初二学生相对比较薄弱的。
因此,课上应尽可能地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并加强读图析图方面的指导,以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读教材P84图4.1 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说一说,从古至今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变化。
2、结合教材P84正文部分第二段,填空:现代运输是指使用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是主要的现代运输方式。
3、阅读教材P87阅读材料我国立体交通网络初具规模,了解我国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4、结合教材P86正文部分,填空并概括我国铁路运输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
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
发展变化:新中国成立前,里程短,分布零散。
新中国成立后,形成较为完整的铁路运输网络。
改革开放后,建设速度加快,铁路干线连通了全部省级行政中心,部分城市间还有高铁连接。
二、课堂导入:以前,南通的交通并不发达,与其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长江把南通阻隔在东方一角。
人们总说“南通难通”,“汽车跳,南通到”。
现在,南通的交通发展变化太快太大了,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交通运输》推荐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第1课时)【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教材分析】《交通运输》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材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
此前,学生已学习了大量中国自然地理内容,如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等基本国情,人文地理很少涉及。
本节内容具有很明显的承上启下作用,将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巧妙有机地联系起来。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完善。
本节知识比较直观形象,与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多分析,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悟自己的认识。
【课程标准】2011版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2022版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国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1.结合体会,并通过列表比较,明确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通过比较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结合生活实例和真实情境,能选择出最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关于“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会,总结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课堂上多用实例练习加以巩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谈一谈:你都到什么地方旅游过?怎么去的?直达还是中途有停转?引出交通运输方式,导入新课。
出示自主学习问题:1.什么是交通运输方式?2.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3.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工具有哪些?引导、点拨学生归纳交通运输的含义及交通运输方式。
假如没有便捷的运输工具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路,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谈谈交通运输对生活的影响。
教师引导点拨: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承转:你到外地探访亲友或旅游,在选择运输方式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任务1 结合体会,并通过列表比较,明确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思考:选择运输方式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生活经验说出5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交通运输》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2.依据铁路干线分布图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线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三、教学策略本节主要讲述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
交通运输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又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根据需要恰当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是提高生活、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
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了解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才能更好地为生产生活服务。
因此,本节教材在编排上,从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两个不同角度切入,从人们的需求出发,侧重人们对方式和线路的选择,强调知识的实际运用。
本节教材在结构上主要分成两部分:一是交通运输方式及其选择。
二是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课时分配上为2个课时。
此为第2课时。
在教学策略上,首先展示“吃货眼中的中国”和“驴友眼中的中国”为例,说明“享受这一切都离不开交通工具,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以此作为导入,引入正文,激发学生兴趣。
正文部分首先通过铁路干线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我国铁路分布格式,并解释原因,接着逐条了解我国南北主干线和东西主干线,最后通过读图活动了解我国主要的铁路枢纽。
四、教学流程1.我国铁路分布已形成网络,其分布特点是()A.东部稠密、西部稀疏B.全国分布较为均匀C.南部稠密、北部稀疏D.东南部稠密,西北部稀疏2.对下列铁路枢纽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为上海B.②为郑州C.③为成都D.④为济南3.京广线与陇海线交汇的铁路枢纽是()A.郑州B.兰州C.徐州D.株洲4.读“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铁路枢纽城市名称:A_______ B _______ C_______ D_______(2)填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铁路线名称:①_______线;②_______ 线;③_______线;④_______线。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堂好课】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现代的主要运输方式。
(2)学会根据运输需求选择最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过程和方法:(3)能够运用图标和相关资料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通过选择对交通方式,感受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1.重点: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难点: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练结合法,读图分析法。
【课时设计】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提问:哪位同学能说说今天早上你是怎么来的?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学生们回答后,教师引导过渡:大家早上来的时候选择了不同的交通工具,那么什么是交通呢?交通运输方式都有哪些呢?2.讲授:交通方式的发展从远古时代开始到车轮时代发展的漫长时期,人们的唯一交通方式就是步行,后来人们开始驯化动物,以及车轮的出现大大减轻了人力运输的负担节省了时间成本。
自行车在中国也不过才150年左右的历史。
1868年,中国第一辆自行车出现在了上海的街头,“一人坐于车上,一轮在前,一轮在后,人用两脚尖点地,引轮而走”。
从此改变了国人的出行方式。
中国历史上第一辆汽车是“民生牌75型载货汽车”,这款车诞生于1931年的5月31日。
据悉民生牌汽车是在张世刚的带领下组装完成的,张学良为这款车取名为民生牌。
龙号机车是中国第一辆火车,别名中国火箭号,始于清朝末期,开始使用时间是1881年6月9日。
这是我国第一台蒸汽机车,这列火车最开始修建的目的是为了运输煤炭,铁路是胥各庄至唐山矿煤场。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图片视频的穿插,让学生认识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二、新课讲授(一)交通方式活动:学生们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问题:现代交通运输工具有哪些?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交通运输
【课程标准】:
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教学目标】:
1、通过列表比较,明确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结合生活实例或真实情境,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起讫地点及沿途主要的交通枢纽,并读图分析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4、能依据铁路干线分布图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线路。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2、读图分析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对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正是初二学生相对比较薄弱的。
因此,课上应尽可能地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并加强读图析图方面的指导,以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读教材P84图4.1 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说一说,从古至今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变化。
2、结合教材P84正文部分第二段,填空:
现代运输是指使用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把人或物
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
管道运输是主要的现代运输方式。
3、阅读教材P87阅读材料我国立体交通网络初具规模,了解我国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4、结合教材P86正文部分,填空并概括我国铁路运输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
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
发展变化:新中国成立前,里程短,分布零散。
新中国成立后,形成较为完整的铁路运输网络。
改革开放后,建设速度加快,铁路干线连通了全部省级行政中心,部分城市间还有高铁连接。
二、课堂导入:
以前,南通的交通并不发达,与其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长江把南通阻隔在东方一角。
人们总说“南通难通”,“汽车跳,南通到”。
现在,南通的交通发展变化太快太大了,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章中国
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了解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学会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并读图分析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三、课堂研讨: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一)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观看有关南通交通发展的视频资料,思考下列问题:1、南通有哪几种交通运输方式?
视频中提到了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
管道运输视频中并未提及。
结合PPT讲解。
2、谈一谈,交通运输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和南通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方便出行;
加强了与上海的交流与联系;
促进了南通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等。
教师小结:正因为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才会把交通运输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承转:现代交通运输多种多样,我们该如何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呢?(二)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活动:比较与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同时结合图 4.2 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应考虑的因素,我们可以看出,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旅客运输即客运,一般会根据旅客出行的目的,考虑运价的高低和运速的快慢,而货物运输即货运,一般则根据货物本身的性质,考虑运价的高低、运速的快慢和运量的多少。
由于管道运输比较特殊,只能运输气体和液体,如石油和天然气。
所以,下面主要对管道运输以外的四种运输方式进行比较。
1、分组:
每一大组代表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第一大组:铁路运输、第二大组:公路运输、第三大组:水路运输、第四大组:航空运输)
2、任务安排:
(1)比较四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明确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参考资料:教材P85图4.3 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的比较,正文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通过列表的方式能更清楚展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每种交通运输方式都有优缺点。
(2)根据需要选择正确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情境创设:教材P86活动所提供的情境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交通运输方式,除考虑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外,还需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如选择水路运输,必须满足沿江、沿河或沿海的条件,选择铁路运输则必须有铁路线经过等。
可结合中国政区图,中国主要铁路的分布图等。
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三)教师引导、学生读图: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
我国的铁路干线在空间上又有怎样的分布特点呢?读教材P87图 4.4 中国主要铁路分布,思考下列问题:
1、我国主要铁路的空间分布均衡吗?有什么特点?
不均衡。
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2、你能试着分析以上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吗?
人口分布:东多西少;
矿产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如“北煤南磷”;
农副产品的地区分布差异:如“北麦南稻”、“南菜北运”等;
地形影响:东部以平原为主,西部山区面积广大,交通建设的成本差异巨大;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经济发达,城市密集,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慢。
2、这样的分布格局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又是因为这样的格局,加剧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部地区的铁路运输网络也在不断完善。
西部地区正在通过大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以带动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与东部地区的优势互补。
(四)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活动: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1、认识铁路线的分布
分组在图中找出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
活动要求:
(1)根据起讫城市找出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按要求在图上画出。
南北铁路干线:(用蓝色或黑色笔画出)
①北京—上海②北京—九龙③北京—哈尔滨—广州
④太原—焦作—柳州⑤宝鸡—成都—昆明
东西向铁路干线:(用红色笔画出)
①北京—包头—兰州②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
③上海—杭州—株洲—贵阳—昆明
(2)将铁路线的名称按要求填入教材P89表4.1。
2、熟悉铁路干线的名称
分析京沪线、湘黔线、兰新线这三条铁路线的名称,看看是怎样给它们命名的?完成教材P88活动1、
3、找出以下铁路枢纽城市以及在此交会的铁路线
北京 __京包_线、__京广_线、__京沪_线、__京九_线、__京哈_线
郑州 __京广_线、__陇海_线
株洲 __京广_线、__浙赣__线、__湘黔_线
兰州 __包兰_线、__陇海_线、_兰新_线
成都 __宝成_线、__成昆_线
4、找出起讫点相同的铁路干线与高速铁路。
完成教材P89活动(3)
四、课堂小结:
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时间)发展变化(时间)发展变化
交通运输方式与交通线路选择
五、课堂反馈:《地理填充图册》P39-40
2、对号入座
3、读图判断
六、课后作业:
制作一份寒假到外地的旅行计划
要求:至少到达两个城市
时间:一周
交通费用:经济
参考材料:交通图、列车时刻表、有关地区的旅游介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