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研究院:2018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

合集下载

腾讯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腾讯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腾讯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目录1绪论 (2)2互联网行业分析及概况 (2)2.1互联网行业盈利模式介绍 (2)2.2腾讯公司简介 (3)2.2.1腾讯公司发展历程 (3)2.2.2腾讯公司组织架构 (3)3腾讯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4)3.1腾讯公司盈利能力评价体系 (4)3.2腾讯公司利润形成分析 (4)3.3腾讯公司盈利能力质量分析 (5)3.4腾讯公司成长性分析 (6)3.4.1腾讯公司增值业务成长性分析 (6)3.4.2腾讯公司网络广告业务成长性分析 (6)3.4.3腾讯公司其他业务成长性分析 (7)4互联网行业盈利能力对比分析 (8)5腾讯公司盈利能力评价及建议 (9)5.1腾讯公司盈利能力评价 (9)5.2提高腾讯公司盈利能力的建议 (10)6结论 (10)参考文献: (11)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企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也深刻影响着其他行业的发展,同时互联网企业关系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社会渐渐地由互联网企业主导。

本文是以BAT代表企业腾讯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其作为互联网普及以来的龙头企业,在短短十几年内实现快速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盈利模式和经营模式,因此分析其财务报表具有重要意义,而盈利能力分析又是报表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本文首先利用各项盈利指标对其2018年到2013年的财务数据做出深度分析,再将其与同行业企业之间做对比分析;并基于对前面进行的横纵向的分析,提出提高腾讯公司盈利能力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腾讯公司;盈利能力;会计报表;影响因素Analysis of Tencent's Profitability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 era" and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ociety, Internet enterprises have become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society and economy, and they have also profoundly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industries. At the same time, Internet enterprises are related to all aspects of people's lives. The current society is gradually dominated by Internet companies. This article is to take BA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n behalf of Tencent Corporation. As the leading enterprise since the popularity of theInternet, it has achieved rapid growth in just a dozen years and gradually formed its own unique profit model and business model. It is unique. Therefore, the analysis of its financial statem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the analysis of profitability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analysis of reports, which affects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irst uses various profit indicators to make in-depth analysis of its financial data from 2018 to 2013. Then mak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it and the same industry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encent's profitability.Key words: Tencent , Profitability , Accounting statements , Influence factors1绪论互联网企业在过去发展的二十几年里,不同的互联网企业层出不穷,面对着互联网发展的格局的变化和竞争格局的不稳定性,一些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好景不长,出现企业兴起快,衰落也快的客观现象。

2018年微信互联网生态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微信互联网生态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微信互联网生态深度分析报告正文目录1、为什么微信在这个时点上出现了新的流量红利? (6)1.1 微信作为流量枢纽持续下沉,小镇中年被新卷入移动互联网 (6)1.2 微信生态圈工具箱日趋完善,小程序打造了生态闭环 (10)1.3 旧有微信公众号生态体系内,长尾内容创作者的变现需求迫切 (13)1.4 这次的流量红利并非来自用户增长而是社交流量再循环红利 (17)2、微信红利:更低廉的获客成本和更流畅的变现场景 (19)2.1 概述:沿获客方式和变现场景对产品进行分类 (19)2.2 按照获客方式分类:微信生态下新获取流量的4种打法 (20)2.2.1 拼团模式:类似于之前兴起的团购,拼团场景主要是微信群 (22)2.2.2 社交裂变:用户自发形成的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的大范围传播 (22)2.2.3 现金奖励:平台对老用户带新用户进行奖励鼓励社交拉新 (24)2.2.4 B端聚合&服务:可分为电商服务和CPS分销两类 (26)2.3 按照落地场景分类:目前以电商、游戏、内容付费为主 (30)3、未来:小游戏是下一个风口,关注公众号新玩法 (32)3.1 小游戏前景巨大:增强用户粘性,落地场景变现顺畅 (32)3.2 电商和知识付费将逐渐经历客单价的升级 (36)3.3 CPS模式接入的SKU将扩容 (38)4、典型代表产品浅析 (40)4.1 拼多多:新晋崛起电商平台,主要传播场景在微信群和公众号 (41)4.2 薄荷阅读:知识付费代表产品,主传播场景在微信群和朋友圈 (43)4.3 有赞:定位B端服务平台,伴随微信体系电商起航 (44)4.4 趣头条:资讯领域新晋黑马,主要传播场景为微信群和短信 (48)4.5 平治信息:移动阅读分发能力进一步加强,主要传播场景在公众号 .. 504.6 量子云:公众号累计粉丝超过2.4亿,广告+付费阅读多元变现 (53)5.风险提示 (56)图目录图1:微信月活发展历程 (6)图2:微信日活发展历程 (7)图3:移动互联网总月度总时长和单人日均使用时长 (8)图4:各类头部应用的时长占比情况统计 (8)图5:微信的总使用时间占移动互联网总时长的比重约为25%左右 (9)图6:2014和2017年度微信百度搜索指数年龄分布 (9)图7:2017年12月新网民正在“下沉”和“变老” (10)图8:2015年微信在各线城市的用户渗透率一览 (10)图9:微信小程序成为微信生态当中的基础工具箱 (11)图10:微信小程序成为微信生态当中的基础工具箱 (12)图11:微信小程序月活的增长情况 (12)图12:微信公众号的主要变现模式一览 (14)图13:微信公众号月活粉丝数2017年达到近8亿 (15)图14: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的平台诉求 (15)图15:公众号阅读量向头部集中趋势明显 (16)图16:公众号广告收入向头部集中也非常明显 (16)图17:微信公众号的粉丝分布情况 (17)图18:微信公众号的粉丝分布情况 (17)图19:微信最新的流量红利不同于流量的二次分发 (18)图20:2017年5月和11月微信小程序的留存情况 (19)图21:微信生态下各个新崛起的产品分类 (20)图22:微信小程序的粉丝和客户主要的获取渠道方式 (21)图23:酷客多的披露显示商家更加倾向于优惠券和社交分享的获客方式 . 21 图24:拼团模式的主要获客方式 (22)图25:社交裂变效果取决于分享频次、效率和转换 (24)图26:连咖啡的社交裂变过程 (24)图27:趣头条典型的现金奖励机制设计 (25)图28:趣头条的奖励规则一览 (26)图29:有赞微商城模式专注店主的后端服务 (27)图30:云集除了后端服务还提供供应链服务 (27)图31:微盟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情况 (28)图32:微盟提供的电商一揽子解决方案的部分功能 (28)图33:微信公众号主要的5种变现模式 (29)图34:微信公众号文末插入“阅读原文”跳链实现CPS分成 (29)图35:微信小程序的主要三大变现场景 (30)图36:微信小程序2017年12月Top200的行业分布 (31)图37:微信小程序形成的生态系统和各个环节的厂商概览 (32)图38:2018年1-2月小游戏已经明显占据小程序主力 (34)图39:Top50小程序当中小游戏占比约为38% (34)图40:17Q2到2018年1-2月Top200各个领域小程序的分布趋势 (35)图41:跳一跳改版后上线了多人对战功能 (36)图42:网购小程序用户目前30岁以上人群占据主力 (37)图43:拼多多目前仍以1-50元的低价商品居多 (37)图44:微榜统计的Top10原文应用文章阅读数合计维持在20亿次左右 (39)图45:2017年11月Top30原文应用种类一览 (40)图46:2018年4月Top30原文应用种类一览 (40)图47:拼多多发展历程简单回顾 (41)图48:2015年-2018年3月拼多多的月活和日活推移图 (42)图49:2015年-2018年3月拼多多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 (42)图50:微信公众号的粉丝分布情况 (43)图51:薄荷阅读的分享机制设计 (44)图52:2014-2017年有赞GMV增速较快 (47)图53:2014-2016年有赞收入增速较快 (47)图54:趣头条重要事件时间轴 (49)图55:2017年至今趣头条iOS新闻榜单(免费)排名 (50)图56:2017年至今趣头条安卓端下载量 (50)图57:平治主要原文应用接入帐号数和阅读数提升 (53)图58:平治主要原文应用接入帐号数和阅读数提升 (53)图59:量子云“流量聚集-流量运营-流量变现”业务闭环 (54)图60:量子云2016-2017年营收和利润情况 (55)表目录表1:罗辑思维和得到产品线逐渐向客单价更高的课程、出版、线下体验升级 (38)表2:有赞集团经2014年-2016年的运营数据 (45)表3:有赞集团财务数据 (46)表4:有赞集团2014年到2017年1-10月的财务数据 (48)表5:平治信息2014-2017年经营业绩 (51)表6:平治信息主营构成 (52)表7:量子云财务数据 (54)表8:量子云旗下粉丝人数前五的公众号 (56)1、为什么微信在这个时点上出现了新的流量红利?1.1 微信作为流量枢纽持续下沉,小镇中年被新卷入移动互联网微信正逐渐成为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

2018年微信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微信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微信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2018年8月目录一、腾讯网络游戏增长或已至一定瓶颈 (4)二、广告变现潜力大,有望成为重要拉动力 (6)1、流量规模最大变现效率最低,广告收入潜力大 (6)2、完成广告平台整合,意在广告变现 (15)三、“微信互联网”商业价值加速释放全方位拉动收入增长 (16)1、触达低线人群,“微信互联网”触发新一轮人口红利 (16)2、小程序引发的下一轮平台级机会 (17)3、解锁广告变现,小程序应用变现迎来红利期 (21)(1)小游戏解锁广告变现,小游戏快速增长 (21)(2)分享、快捷入口成为小游戏最主要入口,社交场景下的小游戏潜力巨大 (23)4、小程序带来社交电商的发展春天 (25)(1)“微商”成为正规军 (25)(2)社交电商新玩法,从围绕货运营到围绕标准人运营 (26)5、头部APP利用小程序完善生态流量协同 (33)四、微信广告空间测算 (34)1、微信朋友圈广告广告空间测算 (35)2、微信公众号广告空间测算 (36)腾讯是一家以流量和资本为核心,当前以游戏为主要变现方式的互联网公司。

2018Q1腾讯营收达到735.28亿元,YoY+48.39%,其中,社交网络增值服务收入达到180.99亿元,YoY+47.18%,占比24.62%,营收占比近年稳定;网络游戏收入2017年达到978.83亿元,YoY+41.17%,营收占比41.2%,近年来营收占比总体有所下降;网络广告收入2017年达到404.39亿元,YoY+49.94%,占比17.01%有所上升;其他收入近年占比快速增长,主要由金融、云计算等业务贡献,此外投资收益占腾讯净利润比例已超30%。

从收入结构和主要业务来看,腾讯核心竞争力在于流量和资本,当前选择了游戏乃至大文娱板块作为主要的变现模式。

网络游戏增长或至一定瓶颈,广告变现潜力大,有望成为重要收入拉动力。

腾讯收入结构中网络游戏占比最高,但由于行业放缓和市占率较高,其增长或已至一定瓶颈。

2018年中国互联网趋势报告

2018年中国互联网趋势报告
2018年中国互联网趋势报告
中国互联网进入在线娱乐和共享出行的黄金时代
1) 中国宏观经济态势 = 稳中向好 2) 移动网民数 + 在线使用时长 = 持续增长;时长增速高于网民增速 3) 在线娱乐 = 产品创新驱动用户数量、使用时长、与变现能力的强劲增长 4) 共享出行 = 中国已经领先全球,成为规模最大的共享汽车和共享单车市场
5) 移动支付 = 扩展移动互联网使用场景及变现
6) 电子商务 + 在线广告 = 创新和增长引人瞩目
2
中国宏观经济态势 稳中向好
3
中国宏观经济: 2016年下半年以来消费者信心和制造业前景持续改善
115
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2014年1月-2017年3月
53%
110 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
52%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4
105
51%
100
50%
95 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 90 1/14 4/14 7/14 10/14 1/15 4/15 7/15 10/15 1/16 4/16 7/16 10/16 1/17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Bernstein Research.
49%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48%
200
150 100 50 0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40%
30% 20% 10%
互联网占比
0%
数据来源: Zenith Optimedia.
12
中国人均媒体消费时间为美国的56%,仍有巨大增长空间
中美人均每日媒体消费时间对比, 2006年 – 2016年
700 600
每日媒体消费时间(分钟)

201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上书房信息咨询

201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上书房信息咨询

201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移动互联网带动网民增长《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网民规模的增长。

2017年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手机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移动上网设备。

中国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人均周上网27个小时《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73%,其中20-29岁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

2017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7个小时。

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6.47亿人主流新闻网站更具公信力《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6.47亿人,网民覆盖率为83.8%,用户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在行业分布上,商业资讯媒体在影响力和流量上更具优势,该优势于移动端尤为明显。

在PC端市场,综合门户和传统新闻网站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其中主流新闻网站在公信力方面更胜一筹。

微信仍是社交媒体领头羊自媒体发展迎来拐点《报告》显示,随着移动应用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延伸,社交平台的媒体属性更加明显,社交媒体生态链条持续变化。

2017年各大自媒体平台中,微信公众号以63.4%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

微信依然是社交媒体领域的领头羊,但其用户增长及用户活跃度已经大幅放慢。

移动社交应用成手机必备工具微信是用户最多社交网络平台《报告》显示,移动社交应用已成为中国网民手机中的必备工具,近一半的用户每日使用移动社交应用三次以上,80%的用户每天使用移动社交应用的时长在1小时以上。

截至2017年底,排名前三位的典型社交应用为微信朋友圈、QQ空间和新浪微博,使用率分别为87.3%、64.4%和40.9%。

截至2017年9月,微信日均登陆数量达到9.02亿人,较去年增长17%,成为中国当前使用人数最多的社交网络平台。

中国网游市场规模约2354.9亿元移动游戏用户规模趋于饱和《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约2354.9亿元,同比增长31.6%,预计到2021年,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2018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统计数据解读

2018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统计数据解读

2018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统计数据解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此篇文章将结合2018年的数据对这一行业进行解读。

首先,2018年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59.6%,其中移动端用户占比超过98.3%。

这意味着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无法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带动了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随着5G 的推广,估计会给互联网用户带来更快的体验和更高的效率,使得互联网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互联网产业链中的各环节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018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达到了4000亿元,同比增长了30%,成为互联网产业的重要收入来源。

同时,电商市场规模也有了快速的增长,2018年全年电商交易规模达到9.01万亿元,同比增长21.9%,电商的快速崛起在带动国内消费更快的增长,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2018年中国互联网向海外蓝海扩张的势头十分强劲。

截至2018年底,中国互联网企业在海外已经开设了1,418个网站、手机应用和社交媒体账号,覆盖23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海外实际用户数已达到5亿。

这一趋势不仅为中国互联网创业公司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中国文化向外传播提供了契机。

除了极为可观的广告和电商市场规模外,互联网产业链中的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随着智能语音技术的发展,语音智能已经成为智能家居的重要入口,达到5589.6亿笔次,同比增长141%。

再如,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优势,数字化城市管理引热,建设了一批基于互联网可视化的智慧城市管理平台,为城市提高治理能力、提供高效便民服务奠定了基础。

然而,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移动互联网下的信息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2018年,互联网行业严把自律和规范的底线,勇于主动承担责任,参与抗疫,为战胜疫情贡献力量,得到广大网民的高度评价。

成都VS重庆,谁才是西南AI第一城?

成都VS重庆,谁才是西南AI第一城?

成都VS重庆,谁才是西南AI第一城?当你和一个重庆人客套说:“你们四川真美?”他立刻会反驳说:“谁是四川人?我是重庆人!”当你和一个成都人赞叹道:“九宫格火锅真好吃!”他准会不屑的说道:“那也比不上成都火锅!”也许在国内已经很难找到方言、饮食习惯、风土人情等方面都如此相近的两座城市,但谈到川渝两地的不同点的话,成都人和重庆人都会找出一大堆来。

最近,有关“成都互联网已经落伍了”、“成都已经被重庆赶超”之类的帖子出现在网上,引起了两地人的关注。

对于成都人来说,被谁超过都行,但绝不能是重庆!事实上,两座曾经的兄弟城市之间相爱相杀由来已久,并且由于两地都曾为西南地区老大,彼此间的互相较劲、互不服气,似乎很难平息。

谁是西南老大?作为天府之国的中心,成都历来都是四川以及西南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然而到了清末,由于中西部贸易往来和人口流动的逐渐增多,地处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的重庆,从一个江边小城发展成长江上游水的水运和交通枢纽,逐步繁荣起来。

提到重庆对成都地位的威胁,就要从其开埠之后说起。

由于运输和交通的便利,重庆不仅成为新兴工业城市,也迎来了人口暴涨。

在1915年,重庆城市人口以51.7万超越成都的45万,成为四川省人口第一大的城市。

不过,重庆第一次当上西南地区老大,还是在抗战爆发之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成为陪都,大量工商企业和学校的相继涌入。

重庆在经受战争洗礼的同时,也暂时成为西南后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中工业是其主要的支柱产业。

新中国成立以后,重庆在短暂作为中央直辖市之后,1954年,降格为省辖市,地位又一次被成都超越。

之后,成都的定位从“省会、重要的科学文化中心到省会”到“西南地区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而重庆则只是重要的工业城市。

重庆的转机出现在1978年。

邓小平视察四川时提出,把重庆从四川的发展计划中分离出来,在国家计划中单列,进行改革试点。

这就给了重庆又一次与成都平起平坐的机会。

2018年中国互联网流量年度数据报告

2018年中国互联网流量年度数据报告
备数分别达3.17亿台、942万台,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9.6%、65.7%。
来源:研究院自主研究绘制。
5
摘要
201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基础数据
截至2018年12月,学习教育行业PC端月度覆盖人数2.92亿,同比增长-0.6%,行业渗透率为57.4%; 06 移动端月独立设备数达3.9亿台,同比增长18.2%,行业渗透率29.0%。
来源:。
2
前言
1994-2000 萌芽阶段
2001-2008 初生阶段
2009-2015 互联网3.0时代
2016年 至今

拨号上网时代;
度 关 键
搜狐、新浪、网易成立, BAT集结;

从门户网站到信息搜索
PC上网成本高
100
中 80
国 60
网 40
民 20
规 模
0
移动梦网时代
信息传输、网络游戏、社 区内容、电子商务、在线 视频等PC端应用百花齐 放;
11
u 2.中国网民上网时间
两端网民上网时间花费趋势同样相反,移动端超过PC端2倍
中国网民由PC端转向移动端的趋势在上网时长上同样表现明显, PC网民人均单日上网时长同比2017年减少5.9分钟,而 移动端的用户单日使用时长已达到186分钟,超过PC端2倍,约为看4集电视剧的时间。如果说互联网之初是PC端开启人 们线上网络生活,那么现在移动端则进入用户时间之争。
3.1 2018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喜好榜 3.2 2018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增速榜
5 9 22
100 4
摘要
201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基础数据
截至2018年12月,中国PC互联网月度覆盖人数达5.09亿人,同比下降3.9%;移动互联网月独立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腾讯研究院:2018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2018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
腾讯研究院发布了《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2018)》,对国内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全面展现,通过指数特征直观地反映了2017年数字经济在国内351个城市的发展情况,刻画出一幅“数字中国脉动地图”。

数字经济年增长17% 发展不均衡问题得到改善
报告指出,数字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17年全国数字经济体量较2016年增长17.24%,为26.70万亿元人民币。

相较2017全年6.9%的GDP增速,中国数字经济的增长速度迅猛。

而且,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也由2016年的占比30.61%上升至2017年的占比32.28%,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升。

由此可见,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p class="text">从指数排名来看,具体看“互联网+”指数的省份分布,珠三角地区的广东省连续三年排名第一,江苏省、浙江省紧随其后,三省总和占全国的33.1%。

北京市和山东省分列4、5位。

中部地区的河南省表现出色,从去年的11名上升至第8名。

具体到城市,深圳市、广州市、北京市位列三甲。

成都市、武汉市、重庆市与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差距逐渐缩小。

长沙市再接再砺,跻身全国前十。

可以看到,西南地区已成为新的增长极,在数字中国省份十强中,四川省位列第六,数字城市十强中,成都、重庆则占据了第五、第七位次。

从指数增速来看,内蒙古,河南增幅最大,分别为 97.03%以及 91.85%。

广西、山东增速也超过 80%,四个省、自治区的排名位次都上升 3 位以上。

从排名动态变化中可以看到,在全国经济社会整体快速数字化的背景下,中西部地区后起之秀不断涌现。

从城市增幅看,2017 年,数字中国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辐射效应。

以长三角地区,广深,厦门,川渝,武汉,长沙,济南,郑州,西安,沈阳这些城市为局部核心,其周边城市的增幅均表现良好,更为可喜的是,这些增长极正在由中部和沿海的人口大省,向西部延伸。

报告今年还首次引入了“数字基尼系数”概念. 根据“互联网+”指数估算的数字基尼系数为 0.59,属于相对不均衡的状态,但较去年的0.62有所缩小,
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

由于大城市带动小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辐射带逐步形成,在此趋势的带动之下,数字后线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增速也较快,它们与数字头部城市的数字鸿沟,已经开始呈现弥合的趋势。

根据“数字中国脉动地图”,我国数字经济版图已经明显向中、西部地区拓展,增长极正在由中部和沿海的人口大省向西部延伸。

基于这些趋势可以判断,未来全国各地区的数字化经济发展,将更加的充分和均衡。

数字产业指数增速“西高东低”医疗教育爆发式增长
2017 年,全国数字产业增长迅速,不过细分产业的增长态势却也出现一定的分化。

报告分析显示,医疗、教育以及文化娱乐延续了去年的爆发式增长势头,产业指数增速继续领跑所有行业,分别达到 371.90%、226.09%和79.31%,成熟的移动支付技术,正在成为这些行业发展迅速的关键因素。

<p class="text">此外,产业指数的绝对值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但产业指数的增长却恰好相反,延续了 2016 年“西高东低”的局面。

东部、中部、西部产业指数的增速分别为 50.36%、67.37%和75.60%,而且报告还分析称,产业数字化速度西高东低的局面,未来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与产业数字化相对应的,是用云量的激增。

指数结果显示,2017 年全年全国用云量为 146.04 点,与2016年相比增幅达到 42.58%。

作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云计算对于数字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的作用,其使用量的加速提升,就意味着对数字产业发展的推动力正在加大。

数字政务连接更广用户满意度高
各地区产业迅速实现数字化的同时,2017年政府数字化的举措也在不断丰富和强化。

政务服务数字化取得快速发展,数字化促进了政民之间更强关系、更高密度的连接,其进展也正迈入更广的深水区。

其中,广州仍是全国数字政务指数值最高的城市,平台入口提供的服务项目数多达108项,深圳以微弱差距紧随其后,广佛同城化带动佛山也加快了数字化步伐,受益于深圳创新外溢和产业承接的东莞,移动政务发展同样亮眼,位于全国第四位。

重庆、成都、长沙的排名均进步两个名次,分列第五、第七和第八位。

山东潍坊、山西长治在数字政务分指数全国351个城市中增速最快,分别达到225.61%和202.29%。

从城市群增速来看,成渝的增速最快,2017年数字政务指
数同比增速达到40.52%,远超长三角的19.27%、京津冀的29.22%和珠三角的30.26%。

同时,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方式的不断创新,人们越发感受到了便利,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满意度也因此创下了新高。

2017 年,预约挂号、诉讼服务、交通缴罚、出入境、公积金、户政治安、车船票、加油充电、文化场馆预约等公共服务,用户满意度都达到了96分以上。

数字生活与数字文化折射智慧社会发展趋势
互联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日益密不可,智慧社会慢慢走近。

《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2018)》从数字生活和数字文化两个维度全面描绘了国人的日常生活。

在衡量一个城市或地区在在线数字社交行为总量的“社交指数”方面,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别为重庆、深圳、成都、广州和上海,而深圳、杭州、东莞、长沙、广州五座城市的“连接”密度最高,西双版纳、怒江、和田、临沧、果洛等地居民则是“互动”频率最高。

同时,“社交支付”也就成了中国人数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社交支付”排全国前五位的城市分别为深圳、广州、北京、上海和东莞。

从这一榜单中也可以看出,红包等社交支付在南方更为流行,进入全国前十的北方城市只有北京和西安。

为了衡量各个城市在数字时代文化和精神领域建设进展状况,报告汇总新闻客户端、视频、流媒体、在线文学、网游等多种数字文化产品的使用总量数据,形成“数字文化”分指数,排在全国前五位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重庆和广州。

而2017年打开新闻次数最多的城市前五位分别为深圳、广州、成都、武汉和长沙;看罢新闻留言评论次数最多的城市前五名分别为北京、深圳、合肥、成都和广州。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的深入,“互联网+指数”已成为衡量国民经济新的重要指标。

与此同时,以大数据为基础,“互联网+指数”的分析考核,也给了社会一个科学化重新审视发展水平的视角。

对于解决区域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以及研究低线城市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样本,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效能革新注射了“强心剂”。

目前,中国数字经济正处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上,在国家积极推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大背景下,各省市地区都将数字经济发展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此次峰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指数(2018)报告》,其中所呈现出的细分领域行业的数字经济发展态势,无疑将会为中国各地区提供科学化、数据化的辅助参考,更为推动“互联网+”战略从地区性的发展到全国性的落地,提供坚实而可靠的全方位研究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