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工时公式
CAPP中焊接工时及焊料定额计算

CAPP中焊接工时及焊料定额计算利用工艺编制软件CAPP,经二次开发编制容器焊接工艺的意义在于:根据标准化的容器焊接工艺,开发出焊接工艺资源库及典型工艺库,重复利用典型工艺的计算功能,实现容器焊接工艺的工时及焊料定额的自动计算功能。
减少了容器焊接工艺人员工作量,缩短了容器焊接工艺的编制时间,提高了容器焊接工艺编制的工作效率。
CAPP是总厂信息化的一部分,CAPP能够在编制焊接工艺过程中,利用典型工艺自动计算工时及焊料定额。
利用CAPP软件编制工艺流程见图1.图1 软件编制工艺流程实现容器焊接工艺人员要求的工时及焊料定额自动计算功能,就需要建立典型工艺。
经过我们焊接所领导及焊接工艺人员多年努力及研究,已经把容器的焊接工艺标准化、参数化。
在此基础上CAPP软件建立焊接工艺资源库,从而生成典型工艺库,实现容器焊接工艺工时及焊料定额的自动计算。
1 焊接工艺资源库焊接工艺资源库包含很多子库,它是把以前标准化总结出来的可用资源保存到CAPP资源库中,是可以多次利用的资源库,是生成典型工艺的支持库。
1.1 "焊接类型"资源库在实际的焊接生产过程中,有很多种焊接方法,不同的焊接方法有不同的焊接工艺,不同焊接方法的焊接工艺统一定义为焊接类型。
不同种类的焊接类型组成了"焊接类型"资源库,包含了堆焊、组焊等。
它是生成典型工艺的基础。
1.2 "焊接工艺计算公式"资源库在焊接工艺标准化过程中,整理不同焊接类型中焊接工艺数据,提取出计算的参数,形成一种焊接类型多个计算公式,输人不同参数,计算出此焊接类型的焊接工艺工时及材料定额。
所有的焊接类型计算公式就形成了"焊接工艺计算公式"资源库。
按照公式代码为唯一标示排列。
它是生成能够自动计算的典型工艺的根本。
2 典型工艺库典型工艺库就是多个典型工艺按照产品类型、母材、焊接型式、焊接材料树型结构组成。
一个典型工艺,包含了唯一的标识码及典型工艺特征说明及文档。
产品工时定额计算公式

产品工时定额计算公式产品工时定额的计算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考量呢。
咱们先来说说什么是产品工时定额。
简单来讲,它就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项工作所规定的劳动时间消耗标准。
这就好比你要跑一场马拉松,规定好你每公里大概要跑多长时间一样。
那怎么来计算这个产品工时定额呢?这就有一个基本的公式啦。
产品工时定额 = 作业时间 + 布置工作地时间 + 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 + 准备与结束时间。
作业时间呢,就是工人直接用于加工产品,使之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所消耗的时间。
比如说,一个工人在车床上加工一个零件,车削这个动作所花费的时间就是作业时间。
布置工作地时间,就像是你做完作业要收拾好桌子一样。
工人在工作过程中,用于照管工作地,使工作地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和秩序所消耗的时间。
比如整理工具、清扫工作场地等等。
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这个好理解吧?就像我们学习累了要休息一会儿,喝点水、上个厕所啥的。
工人在工作中为恢复体力和满足生理上的需要所消耗的时间。
准备与结束时间,这是指工人为了生产一批产品或完成一项工作,事先进行准备和事后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
比如加工一批零件之前,要调试设备、准备工具等;完成这批零件之后,要收拾工具、关闭设备等。
给您讲个我曾经在工厂里的事儿吧。
有一次,我们要生产一批新的零件,我负责计算工时定额。
其中有一道工序是焊接,工人师傅焊接一个零件的动作非常熟练,我掐表计算,他纯焊接的作业时间大概是15 分钟。
但是他每焊接完 5 个零件,就要花 5 分钟整理一下焊接台,更换一下焊条,这就是布置工作地时间。
工作两个小时左右,他会休息 15 分钟,喝点水,活动活动身体,这 15 分钟就是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
在开始这批零件的焊接之前,他花了 30 分钟调试焊接设备,准备各种工具,这就是准备时间;全部零件焊接完成后,又花了 15 分钟清理现场,收拾工具,这就是结束时间。
通过这样详细的观察和记录,我把这些时间加起来,再根据这批零件的数量,就能够比较准确地计算出每个零件焊接工序的工时定额啦。
工时计算公式范文

工时计算公式范文
一般来说,工时计算公式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
1.工作任务量:指完成一个具体工作任务所需的工作量或任务的详细描述。
2.工作效率:指员工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的效率,也可以描述为每个小时或每天完成的任务量。
3.工作时间:指员工实际工作的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利用以上要素,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种常见的工时计算公式:
1.简单工时计算公式:
工时=工作任务量/员工工作效率
这个公式适用于工作任务相对简单的情况,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
2.线性工时计算公式:
工时=工作任务量/(员工工作效率*员工个数)
这个公式适用于工作任务量与员工个数成正比的情况,例如搬运工、装配工等。
3.复杂工时计算公式:
工时=工作任务量/(员工工作效率*(员工个数+考虑的其他因素))这个公式适用于工作任务量与员工个数不成正比的情况,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工作环境、技能要求等。
4.超时工时计算公式:
工时=(工作任务量/(员工工作效率*员工个数))+加班时间
这个公式适用于需要加班完成的工作任务,考虑了员工的加班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工时计算公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计算工时的公式

计算工时的公式工时是指在工作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
在项目管理中,准确计算工时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项目进展、预测完成时间、合理安排资源等。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计算工时的公式。
工作时间 = (结束时间 - 开始时间) - 休息时间在这个公式中,工作时间是指实际用于工作的时间,不包括休息和非工作时间。
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是指工作的起始和结束时间。
休息时间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的休息或非工作时间。
我们需要确定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例如,一个项目从上午9点开始,下午5点结束,则开始时间为9:00,结束时间为17:00。
我们需要确定休息时间。
休息时间的长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通常,在一天的工作中,我们会有午餐时间和其他短暂的休息时间。
假设午餐时间为1小时,其他休息时间为30分钟,则总的休息时间为1小时30分钟。
我们将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休息时间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假设开始时间为9:00,结束时间为17:00,休息时间为1小时30分钟,则工作时间为:工作时间 = (17:00 - 9:00) - 1小时30分钟= 8小时 - 1小时30分钟= 6小时30分钟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到这个项目的工作时间为6小时30分钟。
这个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资源,评估项目进展以及预测完成时间。
除了计算工时,我们还可以应用这个公式来计算其他类似的时间。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这个公式来计算每天的工作时间,每周的工作时间,甚至是每个月或每年的工作时间。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一些调整。
例如,如果在工作过程中有特殊情况需要额外的休息时间,我们可以在公式中加入这部分休息时间。
又或者,如果在工作过程中有加班时间,我们也可以将这部分时间计入工作时间。
总结一下,计算工时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评估项目进展、预测完成时间以及合理安排资源。
通过确定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休息时间,并应用工时公式进行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工作时间的准确结果。
计算工时的函数公式

计算工时的函数公式
1 工时计算公式
工时计算是企业管理中的必要过程,可以帮助企业正确安排业务进度,提高工作效率。
工时计算也是管理者对员工进行合理绩效考核和奖励的重要依据。
那么如何准确计算工时呢?所谓计算工时,即企业采用某种方法,计算员工每一次完成任务所花费的时间,即为员工工时,一般采用每人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长或者每个项目的有效工作时长的计算公式表示:
工时(h)= 人数(人)× 工作效率(h/人)÷ 日工作时间(h/d)
其中:
人数(人):指参与工作的全部人员数目;
工作效率(h/人):指工作总量/时间;;
日工作时间(h/d):指一般工作日正常工作时长。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看出,要计算准确的工时,必须要正确对待改进效率和节省时间,这是企业采用计算工时的基本原则。
2 节省时间的措施
企业想要合理的安排工作,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节省时间,以提高效率,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准确地计算时间。
首先,要提高计划执行的效率,采用有效的组织模式并鼓励员工解决问题,及时解决突发情况,减少停工时间。
其次,应该尽量减少操作流程,清理和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完成效率。
此外,应该及时掌握信息,做好有效的信息收集,以及实施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检查,减少对检查质量的重复性投入,提高管理者收敛质量的精度、准确度,同时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能力,缩短员工的培训和归类的时间。
3 结论
正确的计算工时及节省时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若能有效地利用资源,有效地安排工作,减少操作流程,提高计划执行效率,掌握信息,强化质量管理,加强培训工作,确实可以帮助企业准确的计算工时,提高工作的质量。
计件工资计算标准--焊接

计件工资计算标准--焊接
为便于了解工时定额与计件工资的关系,特将山东某起重机制造公司【焊接计件工资计 算标准】列出供参考。
特别说明:1.该公司实行完全计件工资制度;即焊工工资仅由工龄工资(每满一年补贴20元)和计件工资组成。
2.经测算该公司焊接计件工资与焊接工时的关系为7.2元=一个工时。
焊接计件工资计算标准
为提高焊工计件工资计算的准确性和透明度,现将本公司焊接计件工资计算标准公布如下,今后有关焊接计件工资与此标准有抵触时,以此为准。
角焊缝焊接计件工资计算标准如表一
对接焊缝焊接计件工资计算标准如表二
有关说明
1.表一和表二均按不开破口列出计件工资,开坡口和坡口焊另计。
2.司机室、小车架、主梁、端梁、支腿、下横梁及所有重量40kg以上且需翻转焊的结构件应增加翻转工资。
翻转工时以重量为参数按【工件搬运工时定额计算公式】系数按翻转角度确定;主梁在自动焊生产线上焊接时除翻转外增加吊上吊下工资。
3.焊缝有超声波或X射线要求时工资系数1.2。
4.本计件工资标准包含设备和40kg以下工件吊运、翻转、焊材和辅助材料领取使用,焊缝两 侧各100mm范围飞溅清理,对场地清理和设备保养,做标识等。
5.电弧焊时系数1.25---表中数额乘1.25。
本焊接计件工资计算标准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山东xx起重机械有限公司2010-12-7
张贴公布发至所有部门和焊工班所有员工。
今后新招焊工进公司后人手一份。
单位工时计算公式

单位工时计算公式单位工时,这可真是个在工作和生产中常常会碰到的概念。
咱们就来好好唠唠单位工时的计算公式。
咱先说说啥是单位工时。
简单来讲,单位工时就是一个人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比如说,一个工人在一小时里能生产 5 个零件,那这一小时就是他的一个单位工时,而生产 5 个零件就是这个单位工时内的成果。
那单位工时的计算公式是啥呢?一般来说,单位工时 = 总工时 ÷总产量。
我给您举个细致的例子哈。
就说有个小工厂,专门生产手机壳。
一天工作 8 个小时,这一天下来,一共生产了 400 个手机壳。
那单位工时怎么算?总工时是 8 小时,总产量是 400 个,那单位工时就等于 8 ÷400 = 0.02 小时/个。
这就意味着,平均生产一个手机壳需要0.02 小时。
在实际的工作中,单位工时的计算可重要了。
比如说,老板想看看哪个生产线效率高,哪个工人干活儿快,就得靠这个单位工时的计算来比较。
再比如说,要给工人算工钱,有的是按工时算的,这也得搞清楚单位工时。
我之前在一家工厂里帮忙做管理的时候,就碰到过这么个事儿。
当时厂里有两条生产线,A 线和 B 线。
A 线的工人都觉得自己干得又快又好,可 B 线的工人不服气。
为了弄清楚到底谁厉害,我就用单位工时来计算。
结果发现,A 线的单位工时是 0.03 小时/个,B 线的单位工时是 0.025 小时/个。
这一对比,B 线的效率确实更高一些。
A 线的工人看到这个结果,也心服口服,后面大家都更努力地提高效率了。
单位工时的计算还能帮助企业发现生产中的问题。
比如说,如果单位工时突然变长了,那可能是设备出了故障,或者工人的操作方法不对,又或者是原材料的质量有问题。
这时候,就得赶紧找找原因,解决问题,不然就会影响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
而且啊,单位工时的计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技术的进步、工人熟练程度的提高,单位工时也会不断变化。
比如说,新来了一批工人,刚开始他们的单位工时可能比较长,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练习,熟练了之后,单位工时就会慢慢缩短。
机械零件加工工时计算公式

机械零件加工工时计算公式机械零件加工工时计算是制定有效的生产计划和工艺流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合理地计算机械零件加工工时可以预测出产量、确定生产周期和制定零件所需资源等,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管理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机械零件加工工时计算公式。
一、最基本的机械零件加工工时计算公式为:T=K×N其中,T为机械零件加工工时,单位为小时;K为加工零件的单位工时,单位为小时/个;N为加工零件数量,单位为个。
这个公式比较简单,适用于同类型零件的加工,且加工工时基本一致的情况。
但实际情况中,不同零件的加工工时会有较大的差异,这就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二、当考虑多个因素时,可以使用如下公式进行加工工时的计算:T=∑(mi×ti)其中,T为机械零件加工工时,单位为小时;mi为加工零件中第i个工序的单位工时,单位为小时/个;ti为加工零件中第i个工序的加工次数,单位为个。
这个公式比较适用于多工序、多工艺的加工过程。
根据实际情况,将加工过程分解成多个工序,计算每个工序的加工工时,并求和得到总的加工工时。
三、对于复杂机械零件的加工,可以使用如下公式:T=∑(αi×mi×ti)其中,T为机械零件加工工时,单位为小时;αi为加工零件中第i 个工序的调整系数,考虑到该工序加工的复杂程度,取值一般在0.8~1.2之间;mi为加工零件中第i个工序的单位工时,单位为小时/个;ti为加工零件中第i个工序的加工次数,单位为个。
这个公式更为精细地考虑了不同工序的复杂程度对加工工时的影响。
通过调整系数αi,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工序的难易程度进行量化,更准确地计算加工工时。
除了以上的几种常用的加工工时计算公式,实际情况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加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设备的性能等。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的机械零件加工工时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