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芜湖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总结报告(1128)

5芜湖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总结报告(1128)
5芜湖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总结报告(1128)

5芜湖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总结报告(1128)

芜湖技师学院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

总结报告

2014年11月

芜湖技师学院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一、学院概况

安徽芜湖技师学院是安徽省政府首批批准的公办技师学院,是一所专门培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国家重点技工类高职院校,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

学校和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学校。芜湖汽车工程学校和芜湖县职教中心是学院附属中专学校,均为省级示范中职学校。

学院始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480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其中新校区占地面积370亩。全日制教育分为中专和高职(五年制高职、高级技工、技师)两个层次。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实训条件优越,拥有各级各类教师300余人,建有标准化实训中心2万平方米,教学设备总值达8000万元,拥有模具制作与维修、汽车维修两大国家级实训基地。学院现设有八个教学系部,开设近30个专业,涵盖一、二、三产业,办学领域广泛、优势明显,近年来,学院学生在省、市各类技能竞赛中成绩骄人,荣获多项大奖。学院设有国家开放大学机械工业学院安徽芜湖技师学院学习中心、安徽省电大芜湖县工作站、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函授站,与安徽工程大学、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多层次教育合作。

目前,学院已形成全日制在校生1万人,年短期培训学员1万人的办学能力,校园环境优美,办学理念先进,设施一流,是理想的学习生活场所。

二、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2012年5月份以来,我院严格按照《关于实施2012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和具体

要求,根据我院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扎实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工作,围绕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主,展开了以培训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建设、培训装备和能力评价等为内容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大大提升了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和校企合作能力。项目总投入268万元,各项目建设进度符合任务书规定,现已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资金完成度100%。

表1 项目建设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组织与管理项目

组织

设立专门组织机

成立了项目领导小

组,下设项目办公室人员分工安排

制定了人员分工,4

个重点专业建设人与

学院签订责任状

项目

管理

制度建设情况

新出台制度11个,运

行记录完整。

项目档案及相关

资料

资料完整

培训能场地

条件

所报各专业培训

场所总面积

17000平方米装备实训教学仪器设100台/套

力设备备数

实训教学仪器设

备总值

300万元

师资条件

师生比1:16—1:18 高级工以上的专

职培训教师比例

要求100 % 高级实习指导教

师(高级技师)占

实训教师总数比

要求45 %

项目产出高技

培训

规模

学制教育年培训

人数

社会培训年培训

人数

评价

反馈

用人单位满意率要求85%

培训学员满意率要求85%

表2 四个建设专业任务完成情况表

项目名称单

建设目

完成

情况

完成

率(%)

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培

训方案个 1 1 100 一体化课程标

准套 4 4 100 校本教材、讲

义本 6 6 100

培训体系 正式出版教材 本 1 1 100 专业带头人培养 人 2 2 100 骨干教师培养 人 24 24 聘请企业高技术人员 人 8 8 100 改扩建实训场地 个 13 14 新增设备数

台/套 560 新增设备值

万元 200 制定评价方案 个 4 4 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 高技能培训协议 个 9 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人 20 20 100 校外实习基地(新增) 个 9 提炼培训基地建设工作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个 4 4 100 典型案例 个 4 4 100

三、项目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项目建设中,我院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安排部署,统一管理程序,统一工作进度,积极推进高技能人才基地项目建设。

(一)强化领导,全员激发

成立了由学院副院长任顾问,汽电系书记任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项目建设办公室、汽车维修专业建设项目小组和专业建设委员会,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和要求。以项目建设为推力,统筹安排和协调,整体联动,全系所有教职员工参与了项目建设。

(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建设中,我院一方面紧紧抓住汽车维修这个重点专业,以

点带面,推动了汽车维修与检测、汽车底盘维修、汽车车身喷涂等相关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以培训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为重点建设内容,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改革在全系各个专业中全面铺开。全院两年来共完成10项培训课程体系改革,培训教师50人次,深化校企合作12家。充分发挥项目建设效益,与国家中职示范校、省级精品专业等项目的建设成果共建共享,全面提升了我院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

(三)规范管理,落实责任

学院制定了《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等专项工作管理办法,落实工作责任,规范工作程序,严格效果考核。建立了工作例会制度、专家论证制度、验收考核办法等16项管理制度。对项目建设的实施过程实行全程监控,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按期达标。学院与汽车维修专业负责人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并明确了多项奖惩措施,从而激发和调动了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对照问题,有的放矢

我院对照《实施方案》要求,加强过程监控管理,确保了建设质量。同时,我们针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和分析,制定和实施整改方案。为保证建设成果达到预期目标,专门出台了相关的技术规范文件《芜湖技师学院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技术规范》,做到了各方面建设有章有循。我们还虚心学习其他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工作经验,先

后赴各兄弟院校学习项目建设经验,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确保了项目建设各项任务的完成。

四、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和成效

(一)重点建设专业项目

在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期间,汽车检测与维修重点建设专业开展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员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将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块式一体化改革;探索构建了以职业活动和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新型课程体系;着力提高师资的专业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建设“双师型”队伍;对各专业培训装备逐步完善,科学管理;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基本规律和科学方法,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奠定了基础。现已全面达成了《实施方案》中重点建设专业的相关预期目标。

1.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1)创新人才培训模式

各重点专业均成立了由企业技术人员、专家、学院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联合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方案,评价培训效果。两年来汽车维修重点建设专业,派出24名教师到芜湖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大陆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岗位与职业能力需求开展调研,通过与本地区行业企业的高管、技术人员座谈、问卷调查,以及

对企业一线员工、学校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形成问卷调查表550份;还到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等5家同类院校的相同或相近专业就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情况开展调研,共形成调研报告4份。对汽车维修专业进行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形成职业能力分析报告。

在此基础上,汽车维修专业结合本行业和专业特点,形成了个性鲜明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形成了“校中厂”的高技能人才学制教育培训模式和开展模块式、培训包短期人才培训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培训,教学内容与企业高度融合,在学校依照企业的生产情景建设“校中厂”,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融“教、学、做”为一体。我们根据汽修行业岗位分工,将培训内容开发出培训包,再依据学员工作需要选择模块进行短期培训。

(2)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学院紧扣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两个关键点,在人才需求调研和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模块,优化课程设置、更新培训内容,以确保各专业的技能要求标准、知识结构能够适应岗位最新技能要求。通过两年的建设实践,汽车维修专业共形成了2个学制教育高技能人才培训方案,2个短期培训方案,6套一体化课程标准(大纲),建设了6门精品课程。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设计课程体系,要求课程体系的构建彰显“工学结合、校企合

作”的理念,坚持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具体做法为:一是建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高技能项目课程体系,制定新的培养方案、培训计划和培训大纲;二是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重组、整合课程内容,删除或减弱部分文化课和职业基础课的课时和内容,加重专业课程的份量;三是专业技能教学发挥现有循序渐进的优势,改革以理论教学为主,技能训练为辅的教学方式,探讨理论与实操一体化教学模式,全面改革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形成一体化教学体系。四是进一步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汽车维修专业构建了与培养高技能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培训课程体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构建了“技能模块化”和“培训包”,“模块式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引入职业资格标准或企业认证标准,按照岗位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及企业认证标准的技能培养要求,对应设置专业主干课程。

(3)开发特色校本教材

为提高培训质量和突出学校特色,采取了教师自主开发、校企联合开发等多种方式进行了校本教材(讲义)的开发。两年来,各专业针对企业岗位的具体要求,结合校内实训基地的设施条件,总共开发校本教材(讲义)6本。

(4)强化师资团队建设

学院通过采取内培外引、专兼并重、多形式培养教师的措施,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着力提高师资的培训教学能力和

培训实践能力,建设“双师型”队伍。在具体做法上,一是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组建了数控技术应用等四个重点建设专业的优质教学团队;二是以提升技能教学能力为重点,通过下企业全脱产顶岗实践、短期培训和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等方式,安排教师承担“产、学、研”工作重任;三是以提升教师职业化能力水平为落脚点,促使专业课教师的技能等级向技师、高级技师水平提升;四是以优胜劣汰为推动力,通过采取竞争上岗、资格筛选、考核定级的方式选拔院级名师、骨干教师、合格教师,淘汰部分不合格教师,并将其待遇与所定级别挂钩,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不断高移。五是从行业企业中聘请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在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期间,遴选出汽车维修重点建设专业的学科带头人2名,另吴友林、宋翼飞、胡成等7名教师被定为专业带头人;共选派20名教师外出参加高等院校、国家、省级人社部门和教育部门所组织的骨干教师短期培训;邀请专家教授来校开展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专题培训及业务指导,全校教师和中层以上干部均参加了专题培训;共选派10名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践、挂职锻炼、短期培训或课题研究。如今,在汽车维修重点建设专业中,原有高级讲师、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和高级工程师 5 名,新增3名;高级技师、技师10名,新增8名;“双师型”教师占91.5%,新增7%。通过

引进、聘用等途径,聘请了各大企业包括技术能手、技术骨干8名。

经过项目建设实践,专业教师对本专业的建设思路更为清晰,课程开发能力得到增强,一体化课程教学技巧更为娴熟。基础课教师对所任教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晰,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教学结合更加密切。目前,一支专业结构较为合理、发展梯次较为齐全、“双师型”教师阵容较为强大,教学团队较为完善的师资队伍已经形成。

(5)完善能力评价体系

通过项目建设,我院已逐步建立了政府支持、企业认可、较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评价体系。我院近几年的考证一次通过率达95%以上,学员和企业的满意率均在95%以上。

①成立由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组建的高技能评价机构。主要贯彻国家高技能人才建设的有关政策,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企业岗位要求、学院培训特点制定考评标准,审批考评内容及考评方式。

②完善考评内容。考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职业能力考核,工作业绩评定,职业道德评价,理论笔试。其中职业能力考核和工作业绩评定各以50%计入操作技能成绩,职业道德评价和理论知识考试分别以20%、80%计入理论知识成绩。

③改进评价办法。改革了评价方式,建立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引入企业、教师、考评员三方共同完成评

价。对考核程序做出了规范,只有过程考核通过的学员才能有资格参加结果考核。各类职业技能大赛结果可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获奖选手可以在原职业资格等级基础上晋升一级。

④加强题库建设。题库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试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基本要求,是推进教考分离,客观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现已完成3门课程题库建设,另有2多门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初可完成。

2.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

(1)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本着“校企共建,互惠双赢”的原则,积极与本区域内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与汽车维修建设专业的相关行业企业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学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合作机制,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制定了《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芜湖技师学院校企合作规章制度》等7个相关制度,以确保校企合作事宜健康、有效地运行。

(2)开展校企合作活动。

一是项目建设期间,还通过聘请合作企业的有关专家为校企合作委员会理事,定期进行校企合作交流,对学生的教学内容、技能要求、教学评价等方面及时沟通,共同拟定招生计划,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开发专业课程,承担教学任务,组织教学考核。还聘请企业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10人次担任兼职教师,共承担450学时的教学任务;此外,学院共安排教师

16人次,到协议企业全脱产顶岗实践、挂职锻炼、短期培训或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

二是加强实训项目开发,进一步完善能力训练体系和实训管理质量保证体系。在四个重点建设专业中,按照“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要求,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按照“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的能力训练要求,改造和优化校内实训室、使校内实训室达到39个;完善了“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校内车间(企业)”三级配套,并向校外产业基地延伸的实践教学和学员能力训练体系,校外实训基地达到3个。同时,还制定和完善包括《芜湖技师学院实习基地管理办法》、《芜湖技师学院防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顶岗实习协议》、《顶岗实习报告》在内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以规范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活动。

(3)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是巩固强化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大陆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芜湖市内的福特本田4S 店、等单位校企合作关系。二是新增了芜湖市亚夏汽车4s店等3个校外实训基地。

(二)社会化和区域服务能力成效突显

发挥实训基地的教育培训功能,开展企业员工岗位培训、对外师资培训和技能鉴定等各类短期培训服务。近几年来,汽车维修建设专业开展了包括奇瑞职工培训、芜湖县退伍军人就业培训等各类短期培训20期。为学院争取到专项培训资金30

万元,培训规模达300人。

1.加强对社会化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学院制定了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规划及实施办法,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强化目标责任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将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绩效评估考核的重要依据,切实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

由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支持和引导校企合作的发展。我院建立了芜湖市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培训平台,成立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协调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搭建好学校与优势企业合作对接的平台,吸引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

3.完善培养体系,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一是建立专家指导(咨询)委员会。由合作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学校讲师以上的专业教师、政府职业教育专家等组成。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教学大纲及合作企业的实际需求,提出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技能训练大纲、职业指导、咨询等。

二是建立了以职业能力为培训重点,兼顾文化知识和职业道德培养的培训体系;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方式,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培训效果;

三是合理调整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按照“任务驱动、教、学、做”教学模式组织教学,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及课程体系,职业能力课全部实行一体化教学,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采用“模块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培训方式,使理论和实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员能较快掌握所需知识和技能。

四是开展技能竞赛等活动,建立高技能人才开发交流机制。近几年我院每年主办全市技能大赛,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和技术攻关、观摩研讨等活动,使高技能人才能脱颖而出;建立了高技能人才信息库,为高技能人才提供交流的平台。

建设内资金总预算及来源合计五是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与管理机制。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全面推行职业技能鉴定机制,规范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和考核鉴定行为;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五、项目资金的管理及使用

汽车维修项目建设专项资金预算投入267.5万元,实际到位260万元,到位率97%;实际使用255万元,完成预算的93%。

表3 项目经费投入支出汇总表 单位:万元

表4 项目经费投入支出汇总表(按建设内容汇总):

中央财政投入 其它投入 预实完预实完预实完构建完善的高

170 165 97% 校企合作提升90 85 94% 提炼培训基地7.5 5 67% 合 计 267.5 255 93% 建设专业 资金总预算及来源 合计 中央财政投入 其它投入 预实完预实完预实完汽车运用与 170 165 97% 97.5

90 92% 267.5 255 93%

(二)资金管理规范

1.学院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制定了《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等财务制度,经费使用真实完整,充分发挥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专项资金的投向、年度资金调度安排、固定资产购置等实行全过程管理,强化经费审批限权与流程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2.按照统一预算的原则,专项经费单独建账,采用独立的记账凭证,凭证和账簿单独装订与归档。

3.经费拨付到各专业及子项目后实行封闭式管理,定期在汇报或公布使用情况;属于政府采购的实训器材及信息平台建设资金,按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统一管理。

4.建设专项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存储、专帐核算、专项使用”。严格执行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各项资金预算,合理使用资金。专款专用,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使用计划。严格按着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和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建设要求履行招投标等有关手续。严格执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每一笔支出都有经办人、项目负责人及主管财务的院长签字,严格把关,确保了项目资金安全和合理使用。

六、感受与体会

(一)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大幅提升

1.办学实力大为增强

通过两年的建设,我院创新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

式,基本形成了“教学车间”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教学团队教学教改能力大幅提升,教学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建成了教学、办公信息化平台,建立了一整套项目管理办法,积累了丰富的高技能人才培训经验,我系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

项目建设前,我系有多媒体教室4间。项目建设后,有多媒体教室10间,建有校园信息化网络平台,互联网络覆盖整个校园,办公楼、教室、学生宿舍均连接了网络。组织和鼓励教师开发多媒体课件资源,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势,极大提高了培训教学效果。

3.教学团队得到充实和提升

按照“内培外引、专兼并重”的原则,两年来,我系共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2人,4个重点建设专业引进兼职教师8名,兼职教师人数占教学团队的16.3%,有21名专职教师取得各类培训资格证书,教学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专业技能得到锻炼,培养“双师型”教师20名。选送10名教师到高等院校、合作企业进行专业技能培训,4个重点建设专业教学团队成为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队伍,在湘南地区乃至湘粤赣边际区域也是屈指可数的。

4.办学成果显著

办学吸引力不断增强,招生人数连年递增,2014年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