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德州文化

德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抬花杠武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城架鼓武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船工号子武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城旋饼武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女寺的传说武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贝春酒传统酿造技艺武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姑嫂坟的传说夏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堤吹腔庆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吴忠八极拳宁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津杂技宁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津剪纸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蹦鼓舞临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勾勾”乐陵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唢呐吹咔齐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号子禹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禹治水在禹城的传说现代德州文化名人宋清渭,原名宋清湖,德州陵县人,时任济南军区政委。
1945年6月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获三级解放勋章。
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5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是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委员。
周子玉,德州武城人,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兼军委纪委书记。
1951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1996年1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满文军原籍德州,生于北京郊区,1998年满文军异军突起,获得了各地传媒颁发的诸多奖项,包括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音乐电视大赛最佳新人奖,《懂你》获得金奖;他的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和纯情激越的嗓音给歌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健康、朴实、诚恳,也许正是这份来自乡土的清新使他获得了成功。
杨传堂,德州禹城人,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
在职研究生学历。
先后担任齐鲁石化公司党委副书记兼乙烯指挥部党委书记、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兼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院长、青海省省长李敏,德州市人,山东电视台主任播音员,首席主持人。
荣获第十届"山东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95年,1997年分别获第二届、第三届"金话筒"奖银奖(均获金奖提名),被授予"全国百优栏目主持人"称号:1999年,获第四届"金话筒"奖金奖,被授予"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称号。
浅析神头墓群的价值与保护

浅析神头墓群的价值与保护作者:别晓燕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年第10期摘要:神头墓群位于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神头镇西北,是一处汉代古墓葬,1977年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墓群分布密集,范围较广,主要分布于笃马河南北两岸。
2017年对其进行考古勘探,明确了这一古墓葬的具体分布情况,为下一步进行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
文章立足于这一古墓葬群体的保护利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保护利用模式,为同类型古墓葬的保护利用提供范例。
关键词:神头墓群;古墓葬;文物价值;保护与利用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4.10.011神头镇隶属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地处陵城区东北,是“智圣”东方朔故里。
神头墓群,俗称“七十二冢”,据民国《陵县志》载,墓群“为秦汉以来名公巨卿之墓”。
神头墓群自1977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以來,基本保持原有风貌,但周边环境日新月异,加之处于郊野,保护管理力度不够,保存状况堪忧,展示利用的前景亦不容乐观。
1 文物保护单位概况据1978年实测,该墓群留存古墓共计38座,封土较大的直径近40米,高约9米,封土小者直径10米左右,高3米以上。
该墓群内遭到破坏的3座墓葬已进行了清理,因被盗掘时间较早,墓葬内残留尸骨凌乱,出土陶器有灯、仓、井、灶、罐等,铜器有弩机、铜环、五铢钱等,另有汉白玉石猪、石蝉各1件。
2017年,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对其实施了考古调查勘探,对古墓葬的地下遗存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填补此处墓葬分布信息的空白,基本搞清了墓葬群的大致分布范围,明确了墓葬的大致时代,并在保护范围内新发现了几座大小不一的墓葬。
至此,神头墓群已探明的墓葬共计121座,按分布特点可分为北区和南区。
墓群北区位于笃马河北岸,分布在东西2.5千米、南北1千米的范围内,共计80座墓葬,其中封土23处(内含墓葬29座),无封土墓葬51座。
平原著名景点

Hale Waihona Puke “龙门石刻”是一青石刻的龙门碑, 嵌在洞楣之上,异常醒目。这块碑高 152厘米,宽64厘米,厚17厘米。碑无 花边,质朴无华,中间刻有高100厘米、 宽50厘米一笔而就、龙飞凤舞的狂草 “龙门”两个大字。起笔之处形似“龙 头”,笔力苍劲,气势恢宏,别具特色。 早在200多年前,除四方游人拓印远 携之外,当地有不少人将其拓捶下来, 四处售卖。十数年前,由工艺美术单位 将“龙门碑”拓片请北京“荣宝斋”用 细绢裱衬后,在广州交易会上展销,不 但国人争购,并且流入日本。由此可见, “龙门”二字,确是一件碑刻书法中的 艺术珍品。
三国文化广场位于平原县新城区的核心区, 占地面积18.3万平方米,该广场渲染了独特的 三国文化色彩,红色的汉风牌坊反映的是汉代 劳动人民采桑、狩猎、捕鱼、宴乐等劳作生活 风俗场景。牌坊后面是“桃园三结义”刘、关、 张脸谱造型,广场西南部安放的汉代铜鼎。三 国文化广场的建设为平原人民提供了一处以传 统文化为依托、适合现代人民生活方式、审美 方式的文化休闲广场。
德州市市级非遗名录

德州市市级非遗名录德州市,位于我国山东省西北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涵盖了多个门类,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技艺、戏剧、美术、医药和民间文学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德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传统音乐:悠远流长的民间旋律德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音乐项目包括齐河民歌。
齐河民歌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流传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这些民歌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间风味。
二、传统舞蹈: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舞蹈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舞蹈项目有武城大祁庄地秧歌和乐陵战鼓秧歌。
这两种舞蹈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展现了德州人民英勇、热情、开朗的性格。
三、传统技艺:匠心独具的民间工艺德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技艺项目丰富多样,包括英翔眼镜手工制作技艺、德州窑红绿彩木质杆秤制作技艺等。
这些传统技艺项目代表了德州民间工艺的高峰,展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工匠精神。
四、传统戏剧:传承千年的舞台艺术德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戏剧项目为西仓东路梆子。
这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剧目,传承着德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间风情。
五、传统美术:独具匠心的艺术创作德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美术项目有徐氏木雕和葫芦烙画。
这些美术作品充分展示了德州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为研究我国民间美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六、传统医药:世代相传的医术秘方德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医药项目包括宋氏针灸、善知堂黑膏药等。
这些医药项目世代相传,为人们的健康和福祉作出了巨大贡献。
七、民间文学:口耳相传的历史记忆德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间文学项目为“神头”的由来。
这是一个富含地方特色的民间故事,传承了德州地区的历史文化,激发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德州民间艺术

德州地区的宁津、乐陵、庆云、陵县不仅是民间杂技活动最为集中的地方,而且也是杂技艺术人才辈出的地方,素有“杂技之乡”之称。
早在《史记》和《汉书》中已有记载。
杂技门类齐全,具有表演类、魔术类、马戏类、驯兽类四个类别,其中表演类有60余个节目。
古老中幡、柔术叼花和滚灯、空中飞人、爬竿、钢丝高车、叠罗汉、走钢丝、蹬技、地圈、对口叼花等十余种节目多次在国内外演出中深受观众喜爱及业内人士赞誉。
吴桥还有一个以杂技为主题的公园“吴桥杂技大世界”。
近年来德州杂技也有一定创新,融入了舞蹈的一些元素。
杂技与舞蹈结合,不单单只是一种动作的结合,更能使杂技达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优雅和高贵,能和神韵结合在一起。
比较出名的节目有:《水流星》、《滚杯》、《蹬伞》、《千里云月》、《快乐的炊事员》、《京韵挥戈-飞叉》、《家乡》、《鼓悦童心》、《草帽》等。
德州剪纸剪纸是德州的特色民间艺术,剪纸中有人物、花鸟、山水风景、动物、现代艺术、脸谱、十二生肖、古典名著、吉祥娃娃、喜庆等各种剪纸,剪纸花样上千种。
另有各种剪纸册、剪纸装裱画、如轴画、横批。
镜片、手卷、剪纸工艺扇、剪纸贺卡、剪纸挂历等。
德州的建志较为出名的是:建志剪纸、宁津山花剪纸、朔之乡德州黑陶是一种无釉陶器,产于德州市。
德州黑陶德州陶器起源于龙山文化,距今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
德州黑陶由山东民间灰陶深化发展而来。
它的祖承可以追溯到大汶口——龙山文化中的陶器,在工艺、造型、色泽等方面,今天的黑陶产品,仍保持着浓厚的民间艺术特色,留存着大汶口——龙山文化陶器传统的轨迹。
德州黑陶经过传承创新出现了各种仿商绢简、仿青铜陶鼎,镂空花瓶、浮雕瓶、笔洗、笔筒、葫芦、香炉、烟壶、挂盘等,简洁酣畅,古朴典雅。
坯体刻花采用红雕、浅雕、透雕等多种表现手法。
纹饰多取材于自然景物,如松、竹、梅、菊、牡丹、鸟、蝶、鱼、虫,并汲取了剪纸、木雕、刺绣等艺术形式的特点。
现今德州黑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龙山黑陶、秦源黑陶、日照黑陶、遂昌黑陶。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9.27•【字号】鲁政字[2009]232号•【施行日期】2009.09.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鲁政字〔2009〕232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50项)和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21项),现予公布。
山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我省各族人民的创造力、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建设经济文化强省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对列入名录和其他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制定保护规划,明确责任,细化目标,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各项措施,切实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使之得以传承和发扬。
附件: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山东省人民政府二○○九年九月二十七日附件1: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50项)一、民间文学(2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58I-18大舜传说济南市历下区、诸城市159I-19尧舜传说菏泽市牡丹区160I-20泰山传说泰安市161I-21秦始皇东巡传说荣成市162I-22徐福传说胶南市、青岛市黄岛区、龙口市163I-23扁鹊传说济南市长清区164I-24范蠡与陶山的故事肥城市165I-25颜文姜传说淄博市博山区166I-26庄子传说东明县167I-27奚仲造车传说枣庄市薛城区、滕州市168I-28公冶长传说诸城市、安丘市169I-29琅琊台传说胶南市170I-30柳毅传说潍坊市寒亭区171I-31鬼谷子传说淄博市淄川区172I-32牡丹传说菏泽市牡丹区173I-33伯乐传说成武县174I-34长勺之战传说莱芜市175I-35丘处机传说栖霞市176I-36刘备在平原的传说平原县177I-37凤凰山传说东阿县178I-38柳下惠传说兖州市、平阴县179I-39临淄成语典故淄博市临淄区180I-40大禹治水的传说宁阳县181I-41蒙山传说蒙阴县二、传统音乐(1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82II-15韶乐(箫韶乐舞、齐韶)曲阜市、淄博市临淄区183II-16博山锣鼓淄博市博山区184II-17商家大鼓淄博市淄川区185II-18石岛渔家大鼓荣成市186II-19黄河号子滨州市187II-20阳谷寿张黄河夯号阳谷县188II-21东平硪号子东平县189II-22挫琴青州市190II-23章丘扁鼓章丘市191II-24张氏吹打乐莱芜市莱城区192II-25牛屯鼓乐定陶县193II-26薛城唢呐枣庄市薛城区三、传统舞蹈(19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94III-22梆鼓秧歌济南市历城区195III-23地秧歌高密市196III-24德平大鞅歌临邑县197III-25莱西秧歌莱西市198III-26小章竹马昌邑县199III-27加古通平阴县200III-28月宫图寿光市201III-29火虎邹城市202III-30羊抵头鼓舞东明县203III-31担经鄄城县、成武县204III-32三皇舞鄄城县205III-33柳林降狮舞冠县206III-34蹉地舞莱芜市莱城区207III-35猴呱嗒鞭苍山县208III-36闹海寿光市209III-37独杆轿枣庄市峄城区210III-38四蟹抢船枣庄市市中区211III-39盐垛斗虎东营市东营区212III-40福山雷鼓烟台市福山区四、传统戏剧:(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13IV-24周姑戏莒县、临朐县214IV-25蛤蟆嗡冠县五、曲艺(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15V-11评词济南市216V-12山东渔鼓汶上县、单县217V-13东路大鼓安丘市、滨州市滨城区、沾化县218V-14西河大鼓无棣县、阳信县219V-15小曲子东明县220V-16枣木杠子乱弹广饶县221V-17临清时调临清市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9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22VI-8东阿杂技东阿县223VI-9梅花拳山东梅花拳学会、梁山县224VI-10文圣拳汶上县225VI-11子午门梁山县、东平县226VI-12徐家拳新泰市227VI-13孙膑拳青岛市市北区、青岛市李沧区、安丘市228VI-14大洪拳菏泽市牡丹区、郓城县、滕州市229VI-15二洪拳鄄城县、曹县230VI-16佛汉拳东明县231VI-17二郎拳巨野县232VI-18崂山道教武术青岛市崂山区233VI-19济南形意拳济南市234VI-20青州花毽青州市235VI-21傅士古短拳青岛市城阳区236VI-22临清肘捶临清市237VI-23临清潭腿临清市238VI-24吴式太极拳莱州市239VI-25戚家拳蓬莱市240VI-26牛郎棍乳山市七、传统美术(9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41VII-30济南面塑济南市242VII-31泰山泥塑泰安市岱岳区243VII-32曹县木雕曹县244VII-33威海剪纸威海市245VII-34茌平剪纸茌平县246VII-35黄县窗染花龙口市247VII-36莱芜吕家泥塑莱芜市248VII-37高密半印半画年画高密市249VII-38鲁绣济南市、文登市八、传统技艺(4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50VIII-23崔字小磨香油传统技艺潍坊市251VIII-24棒槌花边技艺(临淄花边、青州府花边大套)栖霞市、淄博市临淄区、青州市252VIII-25微山渔家虎头服饰微山县253VIII-26五莲割花技艺五莲县254VIII-27枣庄民间缝绣技艺枣庄市薛城区255VIII-28曹县戏文纸扎曹县256VIII-29长岛木帆船制造技艺长岛县257VIII-30潍坊仿古铜铸造技艺(潍坊仿古青铜器铸造技艺、潍坊市奎文区仿古铜印铸造技艺)潍坊市、潍坊市奎文区258VIII-31曹县龙灯制作技艺曹县259VIII-32曲阜大庄绢花制作技艺曲阜市260VIII-33威海锡镶技艺威海市环翠区261VIII-34即墨大欧鸟笼制作技艺即墨市262VIII-35聊城牛筋腰带制作技艺聊城市东昌府区263VIII-36高密菜刀工艺高密市264VIII-37德州古埙制作技艺德州市265VIII-38济南石家老陶烧制技艺济南市槐荫区266VIII-39曲阜尼山砚制作技艺曲阜市267VIII-40桑皮纸制作技艺曲阜市、临朐县268VIII-41柳编编织技艺博兴县、曹县269VIII-42胶南泊里红席编织技艺胶南市270VIII-43草编编织技艺(枣庄市薛城区庞庄麦秸手编技艺、垦利县黄河口民间草编技艺、博兴草编)枣庄市薛城区、垦利县、博兴县271VIII-44曲阜琉璃瓦制作技艺曲阜市272VIII-45青州井塘村石砌房民居建筑技艺青州市273VIII-46黄县民居雕刻技艺龙口市274VIII-47武定府酱菜制作技艺惠民县275VIII-48成武酱菜制作技艺成武县276VIII-49蠓子虾酱制作技艺荣成市277VIII-50强恕堂白酒传统酿造技艺桓台县278VIII-51兰陵美酒传统酿造技艺苍山县279VIII-52玉堂酱菜制作技艺济宁市280VIII-53王村醋传统酿造技艺淄博市周村区281VIII-54通德醋传统酿造技艺平原县282VIII-55仲宫白酒传统酿造技艺济南市283VIII-56宏源白酒传统酿造技艺寿光市284VIII-57扳倒井白酒传统酿造技艺高青县285VIII-58清梅居香酥牛肉干手工技艺淄博市博山区286VIII-59聊城铁公鸡制作技艺聊城市东昌府区287VIII-60济南油旋制作技艺济南市288VIII-61糖瓜制作技艺文登市、莱芜市莱城区289VIII-62滕州张汪竹木玩具制作技艺滕州市290VIII-63淄博陶瓷烧制技艺淄博市九、传统医药(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91IX-2宏济堂中医药文化济南市292IX-3赵培印面瘫膏药制作工艺淄博市张店区293IX-4扈氏鼻炎药膏制作工艺淄博市294IX-5接骨膏制作工艺(全鸡接骨膏、活血接骨膏)曹县295IX-6安驾庄梁氏正骨疗法肥城市296IX-7董家骨科正骨疗法安丘市297IX-8健脑补肾丸制作工艺临清市十、民俗(10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98X-14千佛山庙会济南市299X-15仿山山会定陶县300X-16桃源花供曹县301X-17长岛显应宫妈祖祭典长岛县302X-18宁阳斗蟋宁阳县303X-19周村古商城商贸习俗淄博市周村区304X-20章丘铁匠习俗章丘市305X-21转秋千会莒县306X-22胶东花饽饽习俗烟台市、文登市307X-23淄博花灯会淄博市张店区附件2: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21项)一、民间文学(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I-2孟姜女传说济南市长清区、莱芜市莱城区、莒县二、传统音乐(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9II-2鲁西南鼓吹乐巨野县、单县26II-9海洋渔号(荣成渔民号子)荣成市27II-10运河船工号子(枣庄运河号子)枣庄市三、传统舞蹈(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2III-1鼓子秧歌阳信县四、传统戏剧(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3IV-1柳子戏(马堤吹腔)定陶县、夏津县54IV-2五音戏章丘市55IV-3茂腔胶南市60IV-8吕剧滨州市62IV-10山东梆子(汶上梆子)汶上县67IV-15两夹弦(北词两夹弦)郓城县68IV-16大平调成武县五、曲艺(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76V-1山东大鼓夏津县77V-2山东琴书枣庄市山亭区、郓城县79V-4胶东大鼓栖霞市80V-5山东八角鼓(青州八角鼓)青州市81V-6山东落子、金乡县、巨野县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92VI-7螳螂拳栖霞市、青岛市崂山区七、传统技艺(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23VIII-2彩印花布印染技艺(嘉祥县马村镇李庄村彩印花布)嘉祥县124VIII-3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苍山县大仲村蓝印花布、东明县大屯镇蓝印花布、滨州市博兴县北关村蓝印花布、嘉祥县仲山乡山屯村蓝印花布)苍山县、东明县、滨州市、嘉祥县125VIII-4鲁锦聊城市东昌府区。
德州市名胜古迹游

德州市名胜古迹游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德州市名胜古迹众多,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以下将介绍德州市的几处著名名胜古迹。
德州文庙:德州文庙建于元代,是历代文化名人供奉儒家学宫的地方。
文庙内保留了大量古代建筑,如牌坊、照壁、神厅等,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文庙还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如碑刻、画像等,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九仙山风景区:九仙山是德州市的一处自然风景区,山峦起伏,林木葱茏。
登上九仙山,可以俯瞰整个德州市区的美丽风光。
山上有古寺庙、碑刻石刻等古迹,让人感叹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齐文化博物馆:齐文化博物馆是德州市的一座重要博物馆,展示了齐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文物。
馆内陈列着大量齐国时期的文物,如青铜器、陶器、玉器等,让人了解齐国的璀璨历史。
德州古城墙:德州古城墙是明代遗留下来的城墙,全长约3.5公里。
城墙高大坚固,曾经是德州古城的重要防御设施。
如今,城墙成为德州市的一道风景线,吸引着游客们感受古代城市的气息。
总的来说,德州市名胜古迹丰富多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游客们探寻历史、感受文化的绝佳去处。
德州文化

德州所处的位置
简介
德州在历史上就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码 头,素有“九达通衢,神京门户”之誉。 此处人杰地灵,物产富饶,当地所产的 德州扒鸡更是名噪天下。
文物古迹
历史文物 德州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可分为古遗 址、古墓葬、石刻碑碣、库存文物四大类。 古遗址是古代历史文化的遗存,反映着历史上不同 时期文明的程度。 德州的古遗址主要有禹王亭遗址、乐陵五里冢遗址等。 德州的古墓葬主要有苏禄东王墓和神头汉墓群等。 德州古迹众多,石刻,碑碣琳琅满目,从一个侧面展 现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比较重要的石刻、碑碣有北魏 高氏碑、东方朔画赞碑、龙门石刻等。 德州是一座“古城”,这里有“大禹治水”的古老传 说,静卧在这方土地上的“董子读书台”、“颜子 碑”、“苏禄王墓”等无不显示了德州历史的久远。
艺术特色
宁津杂技质朴粗犷、刚柔相济,凸显“惊、 险、奇、美、新”五大艺术特色,具有极高 的审美价值、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宁津杂 技门类齐全,具有表演类、魔术类、马戏类、 驯兽类四个类别,其中表演类有60余个节目。 古老中幡、柔术叼花和滚灯、空中飞人、爬 竿、钢丝高车、叠罗汉、走钢丝、蹬技、地 圈、对口叼花等十余种节目多次在国内外演 出中深受观众喜爱及业内人士赞誉。
美食文化节
1、德州著名美食:德州扒鸡 2、宁津美食:长官包子,大柳的面, 要吃驴肉到保店
其他小吃
宁津县继大柳面、保店驴肉和长官包子成为山东省名 小吃之后,又一村清真全羊宴、张记全猪宴、沈氏扒 鸡、杠子火烧、高记窝头5款小吃再获这一殊荣。为 让宁津名小吃走得更远,去年以来,该县投资4亿元 建起古色古香的中华美味小吃城,投资300万元对地 方名吃进行全方位包装、深层次开发,将与之相关的 传说和历史故事印成精美画册进行广泛宣传,并积极 筹办美食节、美食展等活动,靠文化卖美食、靠美食 增收入。如今,宁津大柳面已被列入“到山东不得不 吃的100种美食”,保店驴肉与张氏蟋蟀罐被列入 “到山东不得不买的100种商品”,它们的旗舰店已 开到了北京、天津、济南等大城市,成为该县对外宣 传的新名片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绣球灯
齐河县文化局
4
2—4
德平大秧歌
德平镇政府
5
2—5
跑驴
德城区文化局
6
2—6
蹦鼓舞
陵县文化局
7
2-7
高跷
德城区文化局
三、手工技艺(10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3—1
德州黑陶
德州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
2
3—2
德州扒鸡制作工艺
德州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
3
3—3
古埙制作工艺
德州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6—1
运河号子
武城县文化局
七、曲艺(1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7—1
木板大鼓
夏津县文化局
4
3—4
“德通”老字号
平原县文化局
5
3—5
武城旋饼制作工艺
武城县文化局
6
3—6
又一村包子制作工艺
德城区文化局
7
3-7
长官包子制作工艺
宁津县文化局
8
3-8
保店驴肉制作工艺
宁津县文化局
9
3-9
打柳面制作工艺
宁津县文化局
10
3-10
剪纸
宁津县文化局
四、杂技(1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4—1
宁津杂技
宁津县文化局
五、民间传说(6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5—1
大禹治水在禹城的传说
禹城市文化局
2
5—2
唐枣树的传说
庆云县文化局
3
5—3
海岛金山寺的传说
庆云县文化局
4
5—4
东方朔的民间传说
陵县文化局
5
5—5
刘备在平原的传说
平原县文化局
6
5—6
四女寺的传说
武城县文化局
六、民间音乐(1项)
序号
编号
德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专家评审会议初审入选项目名单
2007年5月16日
一、曲(3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1—1
一勾勾
临邑县文化局
2
1—2
吹腔
夏津县文化局
3
1-3
哈哈腔
宁津县文化局
二、民间舞蹈(7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2—1
抬花杠
武城县文化局
2
2—2
牛斗虎
平原县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