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

合集下载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习题汇编一、(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

(17分)[甲] 余幼时即嗜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wò浇)汤数次,后名(给…取名)读书之斋(书斋)曰:“七录”(七录斋)。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弗之怠.()(2)负.箧曳屣()(3)四支.僵劲不能动()(4)溥幼嗜.学()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余因得遍观群书21、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

(4分)22、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3分)二、(鄂州市2007){甲}余幼时即嗜学。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西汉)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dǎi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借,供给;资助)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

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

逮,及、到。

③大姓:大户人家。

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

⑥资:借。

⑦大学:大学问家。

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分)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②礼愈至.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④主人怪.问衡2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门人弟子填其.室B 弗之.怠或遇其.叱咄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C 邻舍有烛而.不逮D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甲文:乙文2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

八年级上下册文言文

八年级上下册文言文

一、《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余幼时即嗜学——卒获有所闻。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假:走: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粗字⑴①余因得遍观群书得: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③得鱼腹中书得:⑵①色愈恭,礼愈至至:②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至:③至理名言至:⑶①稍稍宾客其父稍:②不敢稍逾约稍:3、请写出一个表现作者读书刻苦的句子:4、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先达德隆/望尊B、益慕圣贤/之道C、门人弟子/填其室D、手指不可/屈伸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中的“稍”字的作用是_____,它照应了“_________”一句。

6、选出下面各句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门人弟子填其室B、或遇其叱咄C、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D、俟其欣悦7、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________(2)________ (3)________9、划分朗读节奏⑴余因得遍观群书⑵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10、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___”与“___”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摘录原文回答)11、“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你认为这种态度对吗?谈谈你的观点。

12、在原文中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13、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14、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二)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⑴同舍生皆被绮绣被:⑵缊袍敝衣敝: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的“以”字。

⑴①以中有足乐者以:②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五柳先生传》)以: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以:④计日以还以:⑤以衾拥覆以:⑥俯身倾耳以请以: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3、作者为什么对“同舍生”的优裕生活条件毫无羡慕之意。

4、选出带点字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A、媵人持汤沃灌B、有司业、博士为之C、县官日有D、腰白玉之环5、用两个字概括作者求学的经历,应是文章中的“__”和“___”;如用一句诗(或一副对联)给文章重拟一个标题的话,这句诗是____。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习题精选一、基础知识题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嗜学()②逾约()③俟()④叱咄()⑤皲裂()⑥媵人()⑦箧()⑧缊袍()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⑤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下列句子中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

____________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____________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或遇其叱咄一食或尽粟一石B、不敢稍逾约稍出近之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D、礼愈至至则无可用6、作者认为自己“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

7、翻译句子。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也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列句中的文言实词。

①又患无硕师________________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________________③俟其欣悦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无从致书以观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计日以还C、俯身耳以请3、下列选项中的文言句式与“弗之怠”一句相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何陋之有C、马之千里者4、翻译下列句子。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word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word含答案)

九下《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的字注音。

嗜.学()逾.约()俟.()叱咄..()()皲.裂()媵.人()箧.()缊.袍()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3.下列句子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

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绣()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以.中有足乐者以.其境过清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礼愈至.至.若春和景明6.作者认为自己“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15分)【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参考答案)《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参考答案)一、阅读: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岀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句子。

(3分)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 (2分)3、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2) (3) (3分)1、3分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

(原句中词语翻译错一个扣分,句子不通顺扣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2、2分因为我守信,按时还书。

3、3分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各1分)二、对比阅读:[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于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乎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②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皴裂而不知。

至舍③,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久而乃和。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注]①怠:懈怠。

②箧:书箱。

③舍:学舍,书馆。

④媵人:服侍的人。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 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 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 暗则缚麻蒿⑥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D任末:人名。

②笈: 书箱。

③或:有时。

④庵:茅草小屋。

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1.基础知识题1) 嗜学 (shì xué) 2) 逾约(yú yuē) 3) 俟 (sì) 4) 叱咄(chì duō)5) 皲裂(jūn liè) 6) 媵人 (yìng rén) 7) 箧 (jié) 8) 缊袍 (yùnpáo)2)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无从致书以观:没有钱买书来看)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不敢稍微超过借书的时间限制)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加冠:指成年,益慕:更加崇敬)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患:遇到困难,硕师:指大师,先达:指学问高深的人)⑤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欣悦:高兴)3) A4) ①僵(jiāng) ②舍 (shè)5) B6) “余缊袍敝衣,与黄巢齐名。

”(缊袍:指质地粗糙的衣服)7)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作者遇到困难,想要寻找名师问学,不惜走远路。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有足够的乐趣,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㈡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寒暑易节,惟岁计之不暇。

或托疾于床笫,命曰“危”,则视死如归。

或乘醉于傍路,言曰“乐”,则以醉为常。

东篱菊庐,西藩石屏。

颍川赤壁,XXX。

《诗》云:“君子于役,不知疲倦。

”盖大丈夫之志,岂在物化之际乎!1、解释下列句中的文言实词。

①逆旅________________②岁计________________③托疾________________④归________________⑤疲倦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无从致书以观A、以中有足乐者B、录毕,走送之C、俯身耳以请3、下列选项中的文言句式与“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也出一言以复”一句相同的一项是()A、天大寒,XXX,手指不可屈伸,XXX。

送东阳马生序经典习题精选(附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经典习题精选(附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经典习题精选(附答案)篇一:《送东阳马生序》70练(附答案)《送东阳马生序》70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1)媵人持汤.沃灌()(2)同舍生皆被.绮绣()(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俟.其欣悦()(5)腰.白玉之环()(6)无从致.书以观()(7)以.衾拥覆,久而乃和()(8)录毕,走.送之.( ) (9)寓.逆旅主人 () (10)援疑质.理( ) (11)弗之怠.()(12)未尝稍降辞色.( ) (13)右备容臭..()(1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15)余幼时即嗜.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5)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8)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9)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

(10)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11)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1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1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1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5)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找出表现作者幼时守信用的句子。

(2分)答:。

4、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艰”告诉马生,用意是什么?(2分)答:。

5.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2分)我的概括:6.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2分)我的感悟:7.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2分)我的看法: 8.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3分)9.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的感受或体会。

10.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D.烨然/若神人11.第②段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作对比,体现作者的精神追求。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检测(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检测(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检测(满分:80分时间: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47分)1.文学常识填空。

(6分)本文选自《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字景濂,号潜溪,__________(朝代)初文学家。

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体裁),这是一种__________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__________之辞。

2.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弗之怠(dài) 既加冠(ɡuàn) 以乡人子谒余(yè)B.烨然(yè) 容臭(xiù) 言和而色夷(yí)C.朱缨(yīnɡ) 执经叩问(kòu) 有裘葛之遗(wèi)D.逾约(yú) 绮绣(qǐ) 主人日再食(sì)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先达德隆/望尊B.益慕圣贤/之道C.门人弟子/填其室D.手指不可/屈伸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录毕,走送之(完成)B.色愈恭,礼愈至(至于)C.尝趋百里外(曾经)D.无从致书以观(得到)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C.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D.岂他人之过哉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烨然若神人判若两人B.腰白玉之环腰缠万贯C.右备容臭臭味相投D.主人日再食再接再厉7.下列加点词的古今词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2分)A.不敢稍逾约B.媵人持汤沃灌C.主人日再食D.右备容臭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腰白玉之环A.有仙则名B.披发文身C.以乐其志D.一狼洞其中9.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译文: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

)B.未尝稍降辞色。

(译文:不曾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检测小卷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1~5题。

(18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或遇其叱咄.相形见绌.
B.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大义凛.然
C.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沧海遗.珠
D. 生以乡人子谒.余怒不可遏.
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1)益慕.圣贤之道慕:____________
(2)援疑质.理质:____________
(3)礼愈至.至:____________
(4)无冻馁.之患矣馁:____________
3. 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3)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 为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品质。

(4分)
(1)常常手借抄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________”。

(2)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礼节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________”。

(3)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________”。

(4)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________”。

A. 诚
B. 俭
C. 艰
D. 勤
5. 作者多次将自己与“太学生”进行对比,请任意找出两组,并简析其作用。

(3分)
群文汇读
(2019甘肃兰州)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4题。

(17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①卢植,事扶风马融。

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

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

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

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①,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

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

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注]①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

②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

1. 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

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4分)
(1)积累迁移法
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是__①______之意;由【甲】文“援疑质.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__①_____之意。

(2)查阅词典法
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素.骄贵”中“素”的意思是________(填序号)
素:①未经染色的生绢;②本然的,未加修饰的;③真情,后作“愫”;④蔬菜、瓜果类食品;⑤一向,平素;
⑥预先。

(3)语境推断法
根据语境,【乙】文“家贫,客.耕东莱”中“客”是________之意。

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将鼓之.
B.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屠惧,投以.骨
C. 乃召见于.楼上/所欲有甚于.生者
D. 乃.西入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4. 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各自是如何克服的?请简要概括。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