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 好读书读好书》教学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说课稿

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求知和读书为主题,“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与阅读部分相照应的,主题内容是“好读书,读好书”。
针对这一主题,我本课的选题是《读好书吧,和平实的生活对话!——〈读者〉交流课》。
《课标》中在“综合性学习”部分提出“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部分又明确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根据《课标》以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提高对读书的认识,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力求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
2.认识到读书要有选择,提高对书籍的辨别能力,养成读书的良好趣味。
3.寻找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和读书方法。
4.学会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的喜悦,共同提高读书水平。
5.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口头发表关于读书的意见,能达到一定水平。
教学重点:通过有指导的阅读活动,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获得审美体验,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自主组织活动,以多种方式交流展示读书体会,提高读书水平。
二.说教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次活动课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和展示。
具体做法如下:①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利用多媒体)②合作法——拓展资料,交流心得。
③演示法——个别展示,丰富体验。
其中,演示法是本课最主要的方法。
在课前大量资料积累准备的前提下,让学生以丰富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来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新人教版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好读书_读好书》ppt课件

看名人怎样读书
凿囊壁萤偷映光雪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 所来匡 安以衡晋 良 读 “ 虫他心他心书好在夏代的读白 痛。的低天时邻为天 这书学空的,此居习中一车必 浪。,家环飞个胤须 费不他境舞晚从里干 的过只上小。。很许 时,能好为 , 一富多间他利学了 闪他有活,又用不维 一正,,内买这倦持 闪在一挣心不个温 的院,到钱非起时饱 光子但晚间糊常蜡点里因,背上口痛烛背家没 ,诵好。苦,一有境在诗几只。天篇多黑贫文间有一文余暗困。屋晚黑章的中,子上,钱显父,都,买得亲忽就点灯有然无他无油些见法起才法供耀许为蜡能看他眼多他烛坐书晚萤。提,下了上火他供。 把屋想子,照如得果把通许亮多。萤匡火衡虫有集一中天在鼓一起起勇,气不,就对成邻为居一盏说灯:了“吗我:晚于上是, 想读他书去,找可了一买只不白起绢蜡口烛袋,,能随否即借抓用了你几们十家只的萤一火寸虫放之在地里呢面?,”再邻扎 居一住向袋瞧口不,把起它比吊他起们来家。穷虽的然人不,怎就么恶明毒亮地,挖但苦可说勉:强用“来既看然书穷了得。 买不从起此蜡,烛只要,有还萤读火什虫么,书他呢就!”去匡抓衡一听把后来非当常作气灯愤用,。不由于过他他勤更学下苦 定决练心,,后来一终定于要做把了书职读位好很。高的官。 就书 从来“ 进 是 地这。他上一一匡洞倦映丝天衡中意出半光回顿的夜亮透到失雪,。过家光他原,来中从来立,了,睡即, 比。悄穿梦屋那他悄好里中是借地衣要大醒着在服亮雪来这墙多映, ,微上了出把 取弱凿来头 出。的了的侧 书孙光个向 籍康,线小窗不可 ,,户顾以来洞如时寒利到,饥冷用屋,邻外它发,似居来现。立渴家看窗即宽地的书缝看阔品是现代生活中的 语言,反映出现代人的生活、思 想感情,读起来很有兴趣。很多 同学都喜欢。
好读书 读好书 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一、教学目标:1、认识读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喜欢读书,勤于读书习惯。
2、了解名人读书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读书方法。
3、阅读好的书籍,积淀文化底蕴,健全自身人格。
4、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喜悦,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树立远大的读书目标。
三、教学难点通过有目的的交流探讨,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启发他们从中获得审美享受,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
教学准备搜集材料,广泛地从图书、网上或采访中搜集有关名人读书的名言,经验故事,并作好记录。
四、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他人的智慧,通过你的眼睛使它成为可见的,然后通过感觉的门廊,经过想象力的天井,进入你心灵的空间,激起你心中的波浪。
因为读书,你狭窄的心灵逐渐变大,变的丰富多彩,以至变成一个大的心灵宇宙。
热爱读书吧!让书陪伴你的一生……2、名人读书故事:囊萤映雪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
家贫,灯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凿壁借光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韦编三绝“韦编三绝”是孔子勤读《易易》书的一则典故。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读《易》,韦编三绝。
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3、读书名言阅读不过是给大脑提供知识材料,只有经过思考,这些知识才有可能变为自己的思想。
-----(英)洛克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同时也不能有什么鉴别力。
---赫尔岑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好读书读好书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合肥市第六十一中学吕红梅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求知和读书为主题,“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与阅读部分相照应的,主题内容是“好读书,读好书”。
同时,《课标》中在“综合性学习”部分提出“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部分又明确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活动目标:1.提高对读书的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力求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
2.认识到读书要有选择,提高对书籍的辨别能力,养成读书的良好趣味和读好书的习惯。
3.寻找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和读书方法。
4.学会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喜悦,共同提高读书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通过有指导的阅读活动,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获得审美体验,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
2、使学生能够自主组织活动,以多种方式交流展示读书体会,提高读书水平。
三、上课过程: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具体如下:导入:出示近年国人年平均阅读量与世界发达国家对比,引起足够的重视。
得出结论---好读书、读好书。
1、读书名言大家猜。
出示六句关于读书的名言,请同学小组合作,猜出是哪位大家之语。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与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书藉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2、名人论读书。
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⑵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⑶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⑷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作家故事大家猜。
本环节,在课件上出示名人的读书故事,请小组合作,派出代表回答本故事讲的是哪位作家。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教案设计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读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高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读书的好处,包括扩大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丰富情感等。
分享一些优秀的书籍推荐,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座、讨论、分享等形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二章:阅读的重要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阅读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分析阅读对于学习、思维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讲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和阅读方法。
2.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阅读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制定个人阅读计划,培养阅读习惯。
第三章:写作与阅读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写作与阅读之间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阅读对于写作的启发和帮助,包括语言表达、思维逻辑等方面。
分享一些有效的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技巧和方法。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解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写作与阅读的关系。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第四章:口语交际与阅读的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阅读对于口语交际的积极影响,包括语言表达、思维敏捷等方面。
讲解如何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
4.3 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实践口语交际技巧。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的知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第五章:阅读计划与分享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制定个人阅读计划的能力。
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
5.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制定个人阅读计划,包括选择书籍、设定目标等。
分享一些有效的阅读心得和体会,鼓励学生互相交流。
5.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形式让学生制定个人阅读计划。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教学设计教案(★)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提高对读书的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力求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
2、认识到读书要有选择,提高对书籍的辨别能力,养成读书的良好趣味和读好书的习惯。
3、寻找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和读书方法。
4、学会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喜悦,共同提高读书水平。
5、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口头发表关于读书的意见,能达到一定水平。
2.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阅读活动,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获得审美体验,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
2、使学生能够自主组织活动,以多种方式交流展示读书体会,提高读书水平。
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一、看名人怎样读书1.名人名言:各小组从图书馆,从网上或其他渠道搜集一些名人名言,分组交流。
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名人名言。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普希金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惠普尔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2.名人与读书:同学们整理自己收集的名人读书经验,写上自己的评析和学习体会,办一期手抄报,比一比,看谁办得最精彩。
让我们看看一些名人怎样读书:朱熹“三到读书法”: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倡导“三到读书法”。
他说:“读书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是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不仅能加快阅读速度,而且记忆深刻。
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设计方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设计方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提高对读书的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力求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
2.认识到读书要有选择,提高对书籍的辨别能力,养成读书的良好趣味和读好书的习惯。
3.寻找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和读书方法。
4.学会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喜悦,共同提高读书水平。
5.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口头发表关于读书的意见,能达到一定水平。
二、活动创意教师提出活动的主题,语文科代表组织学生确定活动的主要内容。
按兴趣和条件,把学生划分为若干活动小组,由各组选出负责人,向负责人布置任务、提出要求。
本次综合性学习包括五项活动内容:名人读书名言收集、名人读书经验介绍、名人读书故事讲述、我的读书生活感言、我的读书观论坛,每项活动又包括若干小项,不要求每项都做,可以由各小组自行选择活动项目。
但写作和口语交际的项目,至少各做一项。
整个活动安排三周时间(11月13日至12月4日),在各个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展活动,12月4日下午第二节课集中展示。
展示课上由田虹同学和王爱琳同学担任主持(自荐的形式产生)三、活动过程:1、教师提出活动的主题,语文科代表组织学生确定活动的主要内容。
2、11月13日——12月3日,根据活动的内容按兴趣和条件将学生分为12个学习小组,由各组选出负责人,各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照任务和要求开展活动。
3、12月4日第六节集中展示:A、教师引言B、主持人登台C、名人读书名言收集:展示形式:小手册、解说词。
D、名人读书经验介绍:展示形式:手抄报、解说词。
E、名人读书故事讲述:展示形式:讲述F、我的读书生活感言:展示形式:黑板报、解说词;我的读书生活感言交流;向同学们推荐我心目中的好书。
G、我的读书观论坛:展示形式:读流行作品还是读古典名著好:电视访谈形式;读图与读文的关系:街头采访形式。
H、教师结语:了解世界读书日,鼓励学生热爱读书,在“让书陪伴我一生!”的朗读中结束。
九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好读书 读好书》教案(新人教版)

2、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全班齐读本词。
3、回过头来回答课堂开头的问题:这首词的“壮”体现在哪里?
归纳:景状,志壮,情壮——壮词
当堂训练
1.名人读书的故事
2.名人读书名言
总结巩固
辛弃疾的一生,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在那么艰难的历史环境下,遭受了那么多的不平、不公与坎坷,但他却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人的一生,难免会经历各种风雨,但是,只要我们始终以一颗饱满的心,去热爱生活,始终以昂扬的斗志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那么,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上,便会洒满阳光!
你能结合想象描述一下军营里面的情况吗?(将士们分食烤肉,奏响军歌…)你能猜想将士们此刻的心情吗?(欢欣鼓舞,跃跃欲试)“沙场秋点兵”该读出怎样的气势来?(雄壮之势)
朗读指导:读出热烈,雄壮之情
将军阅军结束后,早已摩拳擦掌的士兵了终于冲向了战场——画面三“杀敌”:
你认为这两句词该怎样读?(同学个别朗读)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通过对马和弓的描写,引导学生感受将士们英勇杀敌的激烈场面)
课题
好读书读好书
总课时
31
主备人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塑造健康、美好的心灵。
2.借助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并通过活动的参与和成果的展示,使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好读书,读好书
一看名人怎样读书
二说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书
三与书籍结伴同行
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一、活动目标1.提高对读书的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力求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
2.认识到读书要有选择,提高对书籍的辨别能力,养成读书的良好趣味和读好书的习惯。
3.寻找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和读书方法。
4.学会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喜悦,共同提高读书水平。
5.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口头发表关于读书的意见,能达到一定水平。
二、教师准备1.向学生介绍关于读书的图书,提供有关读书的网址,联系饱读诗书的学者,让学生去阅读、检索和访问。
2.按兴趣和条件,把学生划分为若干活动小组,由各组选出负责人,向负责人布置任务、提出要求。
3.设计一张表格,发给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填写。
表格内容包括活动项目、内容、方式、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
三、活动指导本次综合性学习包括四项活动内容,多数活动又包括若干小项,不要求每项都做,可以由各小组自行选择活动项目。
但写作和口语交际的项目,至少各做一项。
1.关于“看名人怎样读书”。
这一活动主题包括三项具体内容。
第一项是编辑《名人读书名言》。
首先是搜集,其次是编辑,再次是仿写。
要求学生动手,参与全过程。
第二项是出有关“名人读书经验”的墙报。
上边是关于读书名言的,这里是关于读书经验的,内容不一样。
学生搜集,还要写出对读书经验的评析和体会,这就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有现实意义。
第三项是“名人读书故事”大家讲。
首先也是搜集,其次才是分头讲,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上述三项,都涉及名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活动向名人学习,追随名人踏入读书的殿堂。
2.关于“你说我说说读书”。
前一大项使学生认识读书的作用、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动人事迹,这一大项则是就当前有关读书的热点问题,让学生讨论,以提高认识。
第一个问题:怎样处理读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教科书上的两种看法各有一定道理,但对于初中生来说,读书是为了给一生的做人和运用语文打下底子,当然应该以读名著为主。
针对中学生中出现的“琼瑶热”“金庸热”,应该泼点冷水。
对所谓“韩流”“哈日族”更应保持距离。
不是说不能沾一点流行文化,但一定要适量,而且一定要选择其中的精华。
教师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但要有正确导向。
第二个问题:怎样看待“读图时代”?教科书上两种意见也是各有道理,但对于初中生来说,需要提高的主要是阅读书面文字的能力。
“读图”有它的好处,但毕竟是第二位的。
因此,无论如何,初中生要以读文为主。
学生也可以各说各的,但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
第三个问题:“下边的阅读模式好不好?为什么?”一般来说,作为一种阅读方法,阅读某些体裁的文章,例如议论文、说明文,适当运用它是无可厚非的。
问题是,作为一种模式,统治我国语文教学几十年,一切课文都毫无例外地运用它,就成为一种灾难了。
对待它的正确态度,一是让它与时俱进,渗透新的阅读理念;二是限制它的应用范围,只限于某些体裁的文章。
这样大概没有什么大的偏颇了。
希望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讨论中,能够达到这个共识,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出现新局面。
3.关于“‘网上阅读’大家谈”。
与书本阅读相比,网上阅读有如下特点:第一,网上提供了丰富、及时的信息资源,这远不是摊在面前的一两本书可以比拟的,它可以满足学生对信息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地选择信息。
第二,网上提供了富有想像力的、变化多端的交流功能。
凭借这些功能,学生可以访问许多人,与他们对话,获取信息。
第三,网络具有交互性,使学生积极参与。
书本阅读是与作者、作品对话,但限制不少。
网上却可以真正与作家对话,对作品发表评论。
第四,网络可以即时反馈。
书本阅读中的对话,学生发表了见解,很难立刻得到反馈,网上却能做到。
这使学生当时就知道自己认识的深浅正误,并由此获得了体验。
然而,网上也有色情暴力,游戏赌博,垃圾信息,侵犯性行为,“交互网瘾”等问题,需要学生自律,正确对待。
对上述这些,希望教师指导学生在讨论中达到共识。
4.关于“与书籍结伴而行”。
这些活动都很有意义,但轻重大小不一,不妨区别对待。
像举办“读书沙龙”、“给朋友推荐一些好书”、“轮流当小‘书探’”,相对比较简单,组织起来比较容易,布置学生活动起来就可以了。
制订自己的读书计划、撰写关于读书的作文,需要教师多作指导,读书计划力求切实可行,读书作文力求个性化、有创意。
对同学的读书情况作调查采访是比较大的活动,需要重点指导。
不妨分成若干小组,选出组长,分配组员任务,编写采访提纲,最后把得来的材料整理成书面报告,力求能客观地反映事实真相。
至于定期召开读书报告会,只要有了一次成功经验,然后形成为制度,以后再开展起来就不难了。
5.关于写作与口语交际。
(1)口语交际。
四大项活动都要求进行口语交际,教师要指导学生随时大胆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以便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2)写作。
这次活动中作文有好多次:写一则关于书的格言,就名人读书经验写评析和学习体会,整理关于“网上阅读”讨论的记录,写读书报告,制定读书计划,写关于读书的作文,写关于同学们读书情况的调查报告,给朋友写一封推荐好书的信。
除关于读书的作文外,其余的基本上都是应用文。
写作前,可以对这些应用文的格式和要求,作一简单介绍,或者介绍适宜的书,让学生阅读,以便写起来心中有数。
至于关于读书的作文,可以写成故事,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写起来难度大些,指导务必到位。
四、活动建议1.读书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当前,要营造“读书社会”。
在这次活动之前,不妨组织一二位同学在班上作关于读书的演讲,以激起同学们参与这次活动的兴趣。
2.可以举办一次关于读书的讲座。
请当地学者、作家讲,学校语文老师和其他老师也可以讲。
3.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应要求学生做好活动记录,作为活动评价的依据之一。
五、活动评价1.不仅要评价参与活动的结果,而且要评价参与活动的过程。
注意评价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程度,是否全过程都是积极、主动地参与。
也要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否积极与同学交流。
平时就注意读书,这次活动又很积极的学生当然要表扬,对平时读书少,但这次活动中有进步的学生也勿忘给予鼓励。
2.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不妨用自我小结、自我反思来进行自我评价,用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来相互评价。
3.活动评价要紧密结合作文评价和口语交际评价。
作文评价和口语交际评价是活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提倡搞离开作文和口语交际的活动评价。
4.教师不妨对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进行再评价,也可以通过调阅小组长和每位学生的活动记录实施评价,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作文和口语交际情况给予全面评价。
六、有关资料1.鲁迅在知用中学的演讲1927年7月16日,鲁迅应邀到广州知用中学演讲,谈了谈他个人关于读书的意见。
鲁迅的这篇演讲,名为《读书杂谈》,不像他的一些名篇那样常被人提起;就是专门谈读书的人与文,也很少提及此文。
为什么呢?我想一个原因,是鲁迅谈得太朴实了,他没有告诉人读书的妙法和捷径,也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观念和理论,他谈得实实在在。
而很多人是不喜欢实话的,他们更愿意相信花哨的说法,相信省心省力的窍门,实话呢,不仅过于平淡,而且不给偷懒投机取巧之心以鼓励和希望。
但实话的好处是不会让人上当受骗。
鲁迅说,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拿书来读就是了,但并不这样简单。
接下来他区分了两种情形的读书: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
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
我想在坐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
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
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
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
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
嗜好的读书则不同,“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
”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是因为读者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
不过我的意思,并非说诸君应该都退了学,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去,这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也许终于不会到,至多,将来可以设法使人们对于非做不可的事发生较多的兴味罢了。
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但请不要误解,我并非说,譬如在国文讲堂上,应该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之类;乃是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
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现在中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最要紧的学问,而别的都无用,都不足道的,弄这些不足道东西的人,将来该当饿死。
其实是,世界还没有如此简单,学问都各有用处,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
鲁迅说,嗜好的读书,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因为随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觉得有趣。
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就容易疲劳,减掉兴味,甚至变成苦差事了。
常常有想要从事文学的青年问鲁迅,应该看什么书。
在这次演讲里,鲁迅说,这实在是一个极难回答的问题。
“先前也曾有几位先生给青年开过一大篇书目。
但从我看来,这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因为我觉得那都是开书目的先生自己想要看或者未必想要看的书目。
我以为倘要弄旧的呢,倒不如姑且靠着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去摸门径去。
倘是新的,研究文学,则自己先看看各种的小本子……然后自己再想想,再博览下去。
”“倘要看看文艺作品呢,则先看几种名家的选本,从中觉得谁的作品自己最爱看,然后再看这一个作者的专集,然后再从文学史上看看他在史上的位置;倘要知道得更详细,就看一两本这人的传记,那便可以大略了解了。
如果专是请教别人,则各人的嗜好不同,总是格不相入的。
”关于书目,鲁迅在别处曾经这样谈过:“不过我也曾用过正经工夫,如什么‘国学’之类,请过先生指教,留心过学者所开的参考书目。
结果都不满意。
有些书目开得太多,要十来年才能看完,我还疑心他自己就没有看;只开几部的较好,可是这须看这位开书目的先生了,如果他是一位糊涂虫,那么,开出来的几部一定也是极顶糊涂书,不看还好,一看就糊涂。
”演讲里鲁迅特别谈到读书不要盲从各种各样的意见,他讲了一个故事:一个老头和一个孩子用驴驮着货物去卖,卖完回来,孩子骑在驴上,老头跟着走。
路上的人见了,就责备孩子不懂事,怎么可以让老人步行呢?于是孩子和老头换了一下,又有人看见了,说这个老头竟然忍心让小孩子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