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地质学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地质学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地质学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暖层。

B、平流层;C、中间层;D、对流层;正确答案:D2、下列属于化学风化的产物的是( )。

A、倒石堆B、岩石碎块C、土壤D、铁帽正确答案:D3、裸蕨植物繁盛的时代是()A、寒武纪;B、志留纪。

C、泥盆纪;D、奥陶纪;正确答案:B4、下列岩浆中温度最高的是()A、基性岩浆B、酸性岩浆C、超基性岩浆D、中性岩浆正确答案:A5、岩浆矿床是( )。

A、变质矿床B、外生矿床C、内生矿床D、多成因矿床正确答案:C6、下列属于按照平面形态进行褶皱分类的是()A、水平褶皱B、穹隆构造C、平卧褶皱D、倾斜褶皱正确答案:D7、下列不是矿物的是()A、石英;B、自然金。

C、煤;D、冰;正确答案:C8、沉积岩的成分成熟度高,表明下列哪个矿物含量的相对增加()。

A、石英B、辉石C、角闪石D、橄榄石正确答案:A9、倾斜岩层是野外常见的一种岩层,当岩层厚度不变且地形水平时,岩层出露的宽度取决于岩层的倾角,倾角越大,出露宽度()A、越宽B、越窄C、不变D、要考虑其他因素正确答案:B10、寒武纪最重要的标准化石是()A、三叶虫。

B、笔石;C、珊瑚;D、半淡水鱼;正确答案:A11、下列矿物中不能用钢刀划动的是()A、金刚石B、石膏C、滑石D、方解石正确答案:A12、地层的走向为120°,倾向为50度,倾角为35°,用符号表示该地层的产状为()。

A、120°∠50°B、120°∠35°C、50°∠35°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C13、上盘下降.下盘上升为()A、逆断层B、正断层C、地堑D、平移断层正确答案:B14、下列属于基性岩的是()A、科马提岩B、橄榄岩C、金伯利岩D、玄武岩正确答案:D15、下列不属于影响岩浆岩的结构的因素是()A、时间B、温度C、压力D、粘度正确答案:A16、下列矿物中属于单质矿物的是()A、石英B、石墨C、钾长石D、黑云母正确答案:B17、石英在摩氏硬度计中属于哪一级别()A、7B、6C、5D、8正确答案:A18、地壳运动主要受垂直运动所控制,水平运动是次要的,是下列哪种学生的基本观点。

地质学复习资料

地质学复习资料

地质学复习资料地质学复习资料⽬录第⼀章地质学概论 (2)第⼆章地球的基本特征 (4)第三章矿物与岩⽯ (8)第四章⽕成岩 (11)第五章沉积岩 (16)第六章变质岩 (20)第七章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 (21)第⼋章地槽与地台 (30)第九章地球演化 (31)地质学复习资料第⼀章地质学概论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化的⼀门⾃然科学,主要研究地球的组成、构造、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

其研究对象涉及地球的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和外部圈层(⼤⽓圈、⽔圈、⽣物圈、岩⽯圈等)。

由于受现阶段观测研究条件的限制,当前的地质学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约厚70~150km),特别是平均厚度约20km的地壳部分。

2、地质学的特点是什么?①研究对象涉及悠久的时间和⼴阔的空间。

②地质现象具有多因素相互制约的复杂性。

③地质学是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科学。

④地质学在地理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3、地质学研究⽅法主要有哪些?地质学的研究⽅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运⽤演绎(⼀般原理推出特殊情况)或归纳(⼀系列具体事实概括出⼀般原理)的⽅法进⾏推理论证。

①野外调查—岩⽯、沉积物等类型、产状、分布情况、剖⾯描述、样品采集等。

②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岩⽯矿物的鉴定、化⽯的鉴定、同位素年龄测定、各种理化指标(粒度、化学元素、碳酸钙、有机质、磁化率、碳氧同位素等)测试和现代地表过程或地理环境的室内模拟。

③历史⽐较法(现实类⽐法)—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采⽤“以今证古”、“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的原理,同时考虑到地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要根据具体情况,历史地、辩证地和综合地来研究地球的历史。

4、灾变论与均变论的代表⼈物(很⼤机会考)及其主要思想(不考)?灾变论:地球上的绝⼤多数变化是突然、迅速和灾难性地发⽣的。

代表⼈物:法国地质学家、古⽣物学家居维叶均变论:地球表⾯的所有特征都是由难以觉察的、作⽤时间较长的⾃然过程形成的。

地质学复习资料

地质学复习资料

地质学复习资料地质学期末复习资料⼀共三⼤类题⽬,分别是简答题,名词解释,以及填空题⼀、简答题⾃然地理学I课程说明1、简述《⾃然地理I》的主要学习内容。

1)岩⽯圈的物质组成;2)地质作⽤类型、相互作⽤关系、作⽤过程;3)地质作⽤引起的岩⽯圈内部、表层的形变与改造;4)岩⽯圈的地壳表层演化历史。

《地质学简介》作业题1、简述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其资料来源。

2、简述基础地质学的学科体系构成。

3、简述地质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地球的结构1、请描述磁倾⾓的地表变化规律。

2、请简述地球重⼒的变化规律。

地壳概述1、简述地壳的结构以及⼤陆地壳与海洋地壳的区别。

2、简述确定地质年代的基本⽅法。

矿物的概念1、简述矿物的化学组成类型。

岩浆岩、岩浆的概念1、简述岩浆的类型(依据岩浆中SiO2含量)。

喷出作⽤1、简述⽕⼭活动给⼈类活动带来的影响。

2、简述⽕⼭喷发物的物态构成。

3、简述近代⽕⼭分布规律及世界⽕⼭分布。

侵⼊作⽤1、简述岩浆体与围岩间的接触关系。

1、简述什么是矿物共⽣组合及研究矿物共⽣组合的意义。

岩浆的演化2、简述鲍温反应原理及其实践教义。

沉积岩概述1、简述外⼒地质作⽤因素及其所起的作⽤。

2、简述沉积岩的物质来源。

沉积岩的形成与块体坡移1、简述风化作⽤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2、简述影响风化作⽤的主要因素。

3、简述风化作⽤的产物4、简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沉积岩的特征1、简述沉积岩的基本特征富含氧化物、氢氧化物、含⽔矿物、次⽣矿物、有机质和化⽯;具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物结构等;具有层理、层⾯构造,如:波痕、⾬痕、⼲裂等等;具有锯齿状缝合线或结核等。

变质岩1、简述化学流体在变质作⽤中的主要作⽤。

(1)可以作为化学反应的媒介;(2)也直接参与化学反应;(3)降低岩⽯的熔点;(4)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参与,⼤⼤加快变质作⽤的进⾏。

2、简述变质作⽤的主要⽅式。

(1)重结晶作⽤——岩⽯在固态条件下发⽣重结晶使⼩晶体变为⼤晶体,但成分不变。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节蚆羅芆芈蚅肇膈薇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V4XgP。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FKTrD。

第一章地球概述一、名词解释1、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2、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sng7T。

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 米升高的温度。

4、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V3Grs。

5、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二、选择1、地球的形状为(D)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下列单元不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A)A、岛弧;B、丘陵;C、裂谷;D盆地。

3、下列单元不属于海底地表形态的是(B)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

4、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A、赤道;B、南极;C、北回归线;D北京。

5、根据磁异常的范围大小,下面不属于地磁异常分类的是(C)A、大陆磁异常;B、区域磁异常;C、全球磁异常;D局部磁异常。

6 、下列地区中热流值最高的地区是(B)A、大陆区;B、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

7、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

8、下列地区中,发生地震机率最小的地区是(D)A、日本;B、台湾;C、阿拉斯加;D广州。

9、地磁要素包括(ABD)A、磁偏角;B、磁倾角;C、磁异常;D磁场强度。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1、地堑:主要有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相向倾斜的正断层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下降盘。

P2712、地垒:主要由条走向基本一致、倾斜方向相反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早升盘。

P2723、地温级:以℃表示,而把温度每增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

P224、地温率:我们把深度每增加100米素增高的温度。

P225、叠层构造:即叠层石,它是由蓝绿藻分泌的粘液将细屑物质粘结再变硬而成。

它的生长由于季节变化而形成两种基本纹层:第一种是富藻纹层,又称暗层或暗带,藻类组分含量多、富含有机质故色暗;另一种富碳酸盐纹层、藻类含量少、有机质少故色浅。

两种基本纹层交替出现,组成叠层构造。

P207地堑地垒6、变质作用:是指在底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上在固定状态下发生成分与结构、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

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作用的原岩可以是沉积岩、岩浆岩及变质岩。

P1857、造岩矿物:矿物的化学成分中以含氧盐类矿物中的硅酸盐矿物(斜长石、钾长石、辉石、角闪石、云母、橄榄石和粘土矿物等)及石英最多,约占矿物总量的91%,这些矿物是组成岩石的主要常见矿物,称为自造岩矿物。

P358、解理:矿物受外力后沿晶体格架规则裂开的现象。

解理的光滑平面称解理面。

可分一二三组。

在标本上如果见到晶粒的断裂面为闪光的小平面,即为解理面。

P3359、沉积相:是指一定的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沉积的沉积岩特征的综合。

P20910、相标志:沉积岩特征(如岩石类型、颜色、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性组合等)、古生物特征(如生物的属种和生态、生物遗迹等)以及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岩特征的这些要素是相应各环境条件的物质记录,是我们进行沉积相分析的物质基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相标志。

P2091、岩石定名原则P198碎屑岩多是由几个或多个粒级碎屑所组成。

分类命名是以含量≥50%的粒级定岩石类型。

普通地质学复习重点

普通地质学复习重点

1、基本概念地层层序律——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

这一原理称地层层序律,也称叠覆原理。

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中的相对平均含量。

又称元素丰度。

温度风化——由于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的影响造成岩石发生不均的热胀冷缩而导致岩石中矿物之间的结合力减弱,最终松弛崩解。

节理——断裂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形式,有时也称为裂隙。

地温梯——地球内部的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我们将单位深度内温度增加量称为地热梯度。

球状风化——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

这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

洋流——大洋水发生大规模的远距离的运动称为洋流。

溯源侵——指在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并使其向上游源侵头蚀后退的现象。

又称向源侵蚀。

风化壳——岩石圈上部的各种残积物的总和。

洪积扇——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

变质作用——岩石在深部受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气流等内动力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化和改造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河漫滩的二元结构——洪水期河漫滩上水流流速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主要是细沙和黏土,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

下层是由河床移动沉积的粗砂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

这样就组成了河漫滩的二元结构。

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侵蚀基准面——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

岩溶作用——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溶解与沉淀)为主。

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

岩石圈——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

地质学基础知识考试资料全

地质学基础知识考试资料全

《地质学基础知识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的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3、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4、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5、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6、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7、沉积作用:是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8、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9、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0、沉积相:是指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和。

11、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2、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3、地层:地壳上部成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14、岩层:由上下两个岩性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

15、地层层序:地层上下或新老关系16、地层划分:既要把地层整理出上下顺序,又要划分出不同等级的阶段和确定其时代,这就是地层划分17、平行不整合:地层内存在区域性剥蚀面,该面上、下地层在大范围内层面是平行的,但地层时代不连续,缺失部分时代地层;两套地层内化石显著变异,岩性、岩相有大的变化;在剥蚀面上常有古风化壳残余。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4、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5、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6、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7、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8、内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的内能引起的、作用在整个地壳甚至岩石圈的地质作用。

9、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10、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遭受破坏的作用。

11、剥蚀作用:各种外界地质营力对地面岩石及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称剥蚀作用。

12、搬运作用: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流水、冰川、海洋、风、重力等转移离开原来的位置的作用,叫做搬运作用。

13、沉积作用:母岩风化和剥蚀产物在外力的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便会导致搬运物质的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沉积作用。

14、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15、成岩作用: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以后,由疏松的沉积物变成固结岩石的作用。

16、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学复习资料————————————————————————————————作者:————————————————————————————————日期:绪论地质学概念:地质学是研究固体地球(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一门科学。

地质学研究对象:地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壌圈等外部圈层,岩石圈(地壳)、地幔、地核等内部圈层。

地球外部:太阳系、银河系等。

地质学的特点:空间广阔、时间按漫长、现象复杂、无法再现、研究方法:1、理论实践相结合2、室内室外相结合3、局部与整体相结合4、宏观与微观相结合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6、原始手段与新技术新装置相结合7、将今论古是地质学研究的指导方法研究内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特征,地球表面的形态,地质作用(内、外地质作用),矿物与岩石,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地层与地壳演化历史。

第1章地球与地址作用概述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名称圈层代号底界深度KM密度物态地壳 A 33 2.6-3.0 固态岩石莫霍面地幔上地幔B 60250 塑性软流圈(低速带)C 4003.32-5.7古登堡面下地幔D2898核外E液态过度F 9.7-13(16) 固态内G 6381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上部坚硬的岩石组成,平均厚度75km,是固体地球的真正外壳,组成岩石圈板块。

地壳类型:大陆(Si-Al花岗岩,复杂,褶皱断裂,较老)大洋(Si-Mg玄武岩,简单,无褶皱,较新)地壳物质组成元素克拉克丰度O Si Al Fe CaNa K Mg H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

岩石在各种地质作用下而在一定的纸质环境和物质条件下稳定纯在的矿物集合体。

地质作用:主要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地震作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第2章地球元素与矿物矿物概念:地质作用中产生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晶体结构的元素或化合物的均匀固体1、天然产出2、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3、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4、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晶质体与非晶质体晶体:结晶质点呈规则排列的固体。

如:石英晶体,石盐晶体。

非晶体:质点无规则排列。

如:玻璃质,胶体等。

自然界中以晶体矿物为主,也存在非晶质矿物。

格子构造:有序排列的质点按规律将几何点连接的三维空间格子晶形:晶体外部形态单形与聚形单形——由同形等大的晶面组成的晶体。

聚形——由两种以上的单形组成的晶体。

矿物的结晶习性:结晶环境和形成条件不同,使晶体在空间三个方向上的发育程度不同,在相同条件下形成的同种晶体具有的形态。

一向延伸:呈柱状、针状、纤维状等,如石膏、角闪石;二向延伸:呈片状、板状, 如石墨、云母;三向延伸:形成粒状、球状,如石榴石、黄铁矿、磁铁矿。

矿物集合体形态:同种矿物的多个单晶 (单形,聚形-多个单形构成) 聚集在一起成群产出,即构成集合体。

反映矿物的形成环境。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改变晶体结构.其物理性质差异一般不大.同质多像: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地质条件(P,T)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成为不同的矿物。

矿物的基本物理性质(一)矿物的光学性质颜色:表现为吸收光波的补色。

光泽:矿物反射光线的能力。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透明度:矿物允许光穿过的程度。

(二) 矿物的力学性质解理:矿物受力后破裂成规则平面的能力。

断口:矿物受力后,在任意方向上裂成的凹凸不平的面称为断口。

硬度:矿物抗刻划的能力。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平面裂开的性质,裂开的平面称为解理面。

•最完全解理:云母•完全解理:方解石•中等解理:角闪石,辉石白云母:一组极完全解理方解石(CaCO3)的三组斜交完全解理。

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画、压入、研磨的程度------摩氏10级硬度矿物相对硬度参考物矿物相对硬度参考物滑石 1 正长石6玻璃6石膏 2 指甲:2~2.5石英7方解石3铜线:~3黄玉8萤石4刚玉9磷灰石5小刀:5~5.5金刚石10第3章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岩浆作用方式岩浆的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

火山活动及火山分布规律死火山--史前曾经喷发,但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喷发活动的火山;活火山--现代正在活动或周期性活动的火山;休眠火山--在人类历史记载上曾经有过喷发活动而近代长期静止的火山。

火山构造侵入作用:岩浆由地下深处向上运移,未达到地表而在地下占据一定的空间并冷凝成岩的地质作用过程。

侵入岩岩浆岩的矿物成分造岩矿物:组成岩石的主体矿物。

共8种。

暗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浅色矿物:正长石、斜长石、石英鲍温反应序列一条是斜长石的固溶体系列,它从高温的富钙长石开始,连续渐变到低温的富钠长石。

一条是不连续系列,表明深色矿物(铁镁矿物)从岩浆中晶出的先后顺序,从高温的橄榄石,经辉石、角闪石到黑云母。

最后,上述两系列又联合成一个不连续的反应系列,依次形成钾长石、白云母和石英。

通常是在最后且温度最低时才晶出。

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

岩浆岩的结构特征,是岩浆成分和岩浆冷凝时物理环境的综合反映。

1、结晶程度半晶质结构:岩石由结晶的矿物颗粒和部分未结晶的玻璃质组成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结晶的矿物颗粒组成非晶质(玻璃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熔岩冷凝的玻璃质组成2、晶粒大小显晶:粗粒5mm中粒1mm细粒0.1mm隐形晶:晶粒小于0.1mm,岩石呈致密状,矿物颗粒用显微镜才能辨别。

3、晶粒相对大小等粒结构(全晶质):同一种矿物的结晶颗粒大小近似者似斑状结构(全晶质):岩石中的同一种主要矿物,其结晶颗粒如大小悬殊斑状结构(半晶质):由结晶颗粒和基质组成4、晶粒形状自形晶晶体发育成应有的形状。

半形晶晶体只发育成应有晶形的一部分。

他形晶晶体不能发育成应有的形状,而是决定于相邻晶体所遗留的空间形状,因此常是不规则的。

岩浆岩的构造:指矿物在岩石中的组合方式和空间分布情况。

构造的特征,主要取决于岩浆冷凝时的环境。

(1、块状构造2、流纹构造3、流动构造4、气孔状构造5、杏仁状构造)岩浆岩的分类原则主要根据是岩石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以及岩体产状进行分类。

第4章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沉积物:低洼处沉积的先成岩石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产物、生物遗体、生物碎屑以及火山作用产物。

沉积岩:地球演化中,地表岩石遭受外动力地质作用剥蚀与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经过成岩作用而成的岩石。

沉积岩形成过程(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过程1、风化作用---在大气、水、生物等的作用(包括地表温度变化)下使岩石在原地被分解破坏的过程。

2、剥蚀作用---流水、风、冰川、湖泊、海洋等在其介质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的破坏作用。

3、搬运作用---将剥蚀下来的产物搬离原地并使其继续迁移到其它地方去的作用。

4、沉积作用---被搬运的物质达到适当场所,由于介质条件的变化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5、成岩作用---松散的沉积物转化成为岩石的过程。

沉积岩的矿物成分(1)碎屑矿物:石英、长石、白云母等(母岩风化后继承下来的较稳定的矿物,属于继承矿物)。

具有适应温度变化的能力且化学性质较稳定,在地表条件下就能够作为碎屑物稳定存在。

(2)粘土矿物:高岭石、铝土等(母岩化学风后形成的矿物,属新生矿物)。

(3)化学和生物成因矿物:方解石、白云石、铁锰氧化物(各种铁矿等)、石膏、磷酸盐矿物、有机质等(从溶液或胶体溶液中沉淀出来的或经生物作用形成的矿物)。

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结构是指沉积岩组成物质的形状、大小和结晶程度。

1.碎屑结构:碎屑结构通常由两部分物质组成,即碎屑物质和胶结物质。

2.泥质结构:由极细小的碎屑和粘土矿物(粒度小于0.005mm)所组成的、比较致密均一和质地较软的结构。

3.化学结构(晶粒结构):在缓慢化学沉积作用过程中或成岩石结晶形成的一种结构。

4.生物结构:由生物遗体或生物碎屑组成的岩石所具体有的结构。

沉积岩的构造1. 层理构造(水平层理, 波状层理, 交错层理, 递变层理(粒序层理))2. 层面构造(波痕,干裂,盐晶假象,雨痕,生物痕迹)3. 结核(原生结核(结核体一般不穿过层理),后生结核(结核体穿过层理))沉积岩的分类原则1. 碎屑岩类(1)沉积碎屑岩亚类根据碎屑物颗粒大小分为:砾岩2mm砂岩0.05mm粉砂岩0.005mm粘土岩根据胶结物的成分划分为:硅质砂岩铁质砂岩钙质砂岩泥质砂岩(2)火山碎屑岩亚类火山碎屑岩是由火山喷发的碎屑物质在地表经短距离搬运,或就地沉积而成。

(颗粒的分选与磨圆度较差)2. 碳酸盐岩类具结晶粒结构、鲕状结构、豆状结构、生物结构或碎屑结构。

成因有:化学沉积、生物化学沉积、生物沉积、机械作用的碎屑沉积。

碎屑岩碳酸盐类第5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变质作用:在地壳一定深度内,由于温度、压力、应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和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来的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过程。

变质作用影响因素温度(T):200°C-1100°C,最高1150°C。

控制变质程度。

压力(P):围压(静压力),随深度变化。

控制变质矿物的形成。

应力(S):与定向压力有关。

决定变质岩的面状和线状构造。

流体(f) :H2O、CO2、气态物质、硅酸盐流体等,含量少,作用大。

变质岩的结构:指岩石中矿物颗粒形状、大小和相互关系等特征。

变晶结构——原岩重结晶形成的晶质结构。

变余结构——变质作用过程中,残留的原岩结构。

碎裂结构——岩石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碎裂形成(碎裂结构,糜棱结构)交代结构——发生交代变质作用时,原岩中的矿物被取代、消失,与此同时形成新生的矿物。

变质岩的构造岩石组分在空间上的排列和分布所反映的岩石构成方式,着重于矿物集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

变质作用类型1.片理构造:岩石中矿物定向排列所显示的构造.(板状构造——板岩,片状构造——片岩,千枚构造——千枚岩,片麻状构造——片麻岩,条带状构造——混合岩)2.块状构造:岩石中矿物颗粒无定向排列而表现的均一构造。

3. 变余构造:变质作用后保留下来的原岩构造。

变质作用的类型:动力,接触,区域,混合动力变质作用与地壳发生断裂有关,在浅部岩石发生脆性破裂,形成碎裂岩;在深部发生韧性变形,形成糜棱岩。

接触变质作用(热变质作用)包括:接触热变质作用和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发生在火成岩与围岩的接触带上,前者形成角岩、石英岩或大理岩,后者形成矽卡岩。

区域变质作用(动力热流变质作用)是在广大范围内发生的,由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变质作用,形成区域变质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