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泉映月说课稿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李堡镇中心小学顾慧辉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二泉映月》。

一、教材简解首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二、目标预设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拟定用两课时教学。

下面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根据课标、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从中积累关于月色、流水和音乐旋律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通过欣赏《二泉映月》,联系课文内容,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和韵律美。

3.情感目标:了解《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诞生过程,初步感知其表达的内涵和意境。

三、重点、难点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认为“了解《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诞生过程,初步感知其表达的内涵和意境。

借助《二泉映月》这首名曲,通过朗读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和韵律美。

”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设计理念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教法:1.情境体验法。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民主、优雅的氛围中走进文中主人公阿炳生活的年代,让学生入情入境。

2.朗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品读,读出滋味,读出情味,读出韵味,读懂课文,感悟真情。

学法:1.合作探究法。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2.圈画勾点法。

仔细琢磨文章的字、词、句,体味其中的含义,揣摩作者的观点,用“圈、画、勾、点”法做上标记。

我的设计思路分五个板块:(手势)板块一:欣赏名曲,初步质疑。

二泉映月说课稿

二泉映月说课稿

《二泉映月》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下面,我将对早上我的公开课《二泉映月》,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二泉映月》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有志者,事竞成”,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去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敢于同逆境、命运抗争的精神。

这篇文章文质兼美,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阿炳虽身处逆境,但内心充满了爱,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基于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五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的7个一类生字,能认读8个二类生字,掌握多音字“强”。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感受名曲《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感受乐曲丰富的内涵。

难点: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法与学法;二、说教法遵循语文新课标提出“积极倡导自言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实施时,我想主要抓住这样几个词语:创设情境、以读代讲、置疑、探究等方法。

三、说学法借助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运用自悟交流、说写结合、情感朗读的方法,充分与文本对话,走近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使情感感受到撞击。

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与课文中语言文字相对应的表象,激活形象思维,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将书面语内化为自已的语言,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表述的思路,丰富叙述的内容。

四、说过程(一)复习导入子曰:“温故而知新。

”温习旧知识,可以获得新知识,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因此,课的初始,我选择谈话式的复习导入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学习;借“一句话总结全文。

”和“回顾写景好词。

”两个小问题上,让学生快速回顾上节课重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泉映月》说课稿(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二泉映月》说课稿(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二泉映月》说课稿(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一、说教材《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9课,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这篇文情皆美的文章,适宜朗读感悟。

因此,教师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披文入情入境。

同时,学生的观点与想法也能在课堂上交流,可以激发他们对话交流的渴望,更能激起他们的成就感。

二、说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我预设了如下三维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2、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三、说重难点了解阿炳坎坷的人生,关注《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孕育”过程。

四、说教法学法先是利用下载的音乐、图片等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

因为学生们都来自山区,信息资源渠道狭窄、闭塞,所以学生对阿炳的生平、乐曲的内涵了解很少。

而课文呈现给学生的又只是文字符号,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

因此,教师通过远程教育资源辅助,再现情景,让学生形象感知,从内心深处先唤起他们对阿炳那坎坷的经历之情。

再通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读透,以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五、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感情引入。

先投影播放惠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二泉的美景。

再以这样的语境过渡:同学们,在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

《二泉映月》说课稿

《二泉映月》说课稿

《二泉映月》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文章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1.通过创设具体的语言情境使学生理解并感悟“坎坷”、“卖艺度日”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3.在对文本的逐步解读中感受和体会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理解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造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

教学难点: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三、说教法学法乐曲柔中带刚,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这是一位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学生不易产生共鸣阿炳生活的年代距学生较远,学生对其坎坷经历及情感的理解是难点对乐曲内涵的理解是重点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物是人非,经历就是财富苦难也许是人生为我们打开的另一扇窗,苦难也许就是一笔财富可通过三点解决:1品读文字,在研读文字的过程中,领悟阿炳借“乐声”倾吐自己的“心声”2听曲子,在鉴赏中体味韵律美,与语文的审美功能相结合3读中悟,悟中读,在批注中静思,在与同学交流中引发思维碰撞四、教学过程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1、读课题,复习巩固(导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二泉映月》启发:这么美的题目该读美一点!再美一点!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一)发现一处美景实际上,在我们的课文中就有不少地方在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打开课文,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把你能够发现,能够找到的描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的话找出来,用笔画出来。

二泉映月说课稿15篇

二泉映月说课稿15篇

二泉映月说课稿15篇二泉映月说课稿1一、教材简析1、说教材《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是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阿炳创作这首名曲的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整篇__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体验。

我计划用两课时来讲这篇课文,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学会课文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阿炳的不幸遭遇、《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

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2、说教学目标第二课时我设下两个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②感受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与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说教学重、难点①在第五自然段中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理解文字内涵,熟读成诵。

②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及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二、教学方法《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

由于文中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历的小学生来说领悟__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我将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来进行本课时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材料中的情感内涵读懂、悟透,以此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体会,从而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通过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揣摩__的写作意图,体会__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三、教学准备1、二胡曲《二泉映月》。

2、课文朗读录音。

3、第五自然段内容投影。

四、教学过程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一)导入新课程,创设情境。

(二)品读琴声,体会内涵。

(三)总结内容,课外延伸。

《二泉映月》说课稿

《二泉映月》说课稿

《二泉映月》说课稿烽火镇中心小学刘采利尊敬的各位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二泉映月》。

下面我将从教材简介,目标预设、重难点、教法、学法、设计理念、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简介《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有志者事竟成”。

这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二、目标预设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拟定用两课时教学。

根据课标、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制定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并从中积累关于月光和音乐旋律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能通过欣赏《二泉映月》,联系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韵律美。

3.情感目标:了解《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诞生过程,感知其表达的内涵和意境及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三、重点、难点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认为“了解《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诞生过程,初步感知其表达的内涵和意境。

借助《二泉映月》这首名曲,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韵律美。

”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设计理念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教法:情境体验法、朗读感悟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圈画勾点法。

我的设计思路分四步走:初识阿炳,用心领悟音乐;初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美;读中感悟,走近阿炳苦难生活;倾听琴声,理解阿炳同喜同悲。

五、教学过程A、初识阿炳,用心领悟音乐课堂开始直接引出课题《二泉映月》。

再追问:这首二胡曲是谁创作的?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阿炳生平及代表作等,我再运用多媒体出示部分资料作适当补充。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这种舒缓连绵、涵义深刻的曲调中情怀激荡,也初步奠定了本堂课的情感基调。

)B、初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美通过学生自读课文,屏幕显示描写风景,阿炳生世和乐曲旋律的词,我再指导学生读出:月色的柔美和不同音乐旋律的特点。

二泉映月说课稿

二泉映月说课稿

二泉映月说课稿二泉映月说课稿二泉映月说课稿1 一、说教材《二泉映月》是一篇精读课文,安排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主题为“有志竟成”。

本单元课文中,无论是海伦凯勒不畏艰辛,刻苦学习,还是司马迁忍辱负重,发奋著书,还有郑和顽强探究、七下西洋,都在给我们读教材的人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强者的声音——敢于同命运____,追求美妙理想。

在这样一个主题单元里,选编《二泉映月》这样的文章,更有非凡的意义。

《二泉映月》是世界十大经典名曲之一,是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是人间绝唱,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

这样的民族瑰宝,我们的孩子应该理解;再说到“二泉映月”的创作者阿炳,他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身患残疾的民间艺人,他是千千万万社会最底层的人的代表。

他所生活的年代是我国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时期。

阿炳的苦难人生是当时社会的缩影,但阿炳的音乐透露着一中来自底层的安康而深沉的气息,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

我想这是编者所选文章的意义所在。

《二泉映月》一文文质兼美。

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____的精神。

阿炳以自己辛酸痛苦的人生体验,经过长期的积淀创作出这首动人心弦的乐曲,乐曲向人们倾诉了他坎坷的一生,既有对人生的无奈,又有对痛苦生活无尽的愤怒与____,其中缠绵不尽的愁思、慨叹、动人心弦。

所以,这首世界名曲的孕育、创作过程自然就成了本课的一个学习重点。

二、说学情《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是阿炳的用心之作,凝聚着许多复杂的感情,这情感是阿炳在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和痛苦后的爆发,所以,不理解阿炳的人生,不理解阿炳的苦难,无法体会到此曲的无限内涵。

然而,我们的学生缺乏的正是这些体验,虽然文字很美,但要透过文字去领悟,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还是难以与作者,与阿炳产生情感共鸣。

课堂上,让学生读懂阿炳的人生经历,读懂乐曲的心声,读懂乐曲的内涵,就成了我们必需要打破的难点。

《二泉映月》五年级一等奖说课稿

《二泉映月》五年级一等奖说课稿

《二泉映月》五年级一等奖说课稿《《二泉映月》五年级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二泉映月》五年级一等奖说课稿《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有志竟成”。

一、教材分析这是江苏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的一篇讲读课文。

该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情感积淀,给学生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对陶冶学生的性格,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奋发向上有一股强有劲的动力。

二、学情分析《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

由于文中有很多音乐上的专业术语,而且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

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以读代讲、读种感悟”的方法进行本课教学。

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烈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五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课堂中“体会乐曲旋律变化及其乐曲丰富的内涵”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本堂课的教学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破题导入、揭示课题。

第二部分:了解坎坷、感悟情怀。

这一部分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走近阿炳,了解阿炳,为后面感悟琴声内涵定下感情基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二泉映月说课稿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二泉映月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

1、说教材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是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阿炳创作这首名曲的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整篇文章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体验。

我计划用两课时来讲这篇课文,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学会课文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阿炳的不幸遭遇、《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

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2、说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我设下两个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②感受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与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说教学重、难点
①在第五自然段中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理解文字内涵,熟读成诵。

②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及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

由于文中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历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我将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来进行本课时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材料中的情感内涵读懂、悟透,以此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体会,从而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通过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1、二胡曲《二泉映月》。

2、课文朗读录音。

3、第五自然段内容投影。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导入新课程,创设情境。

品读琴声,体会内涵。

总结内容,课外延伸。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在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

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泉声,勾起阿炳辛酸的往事,他心中百感交集,但纵有千言万语又将对谁说?他是个民间艺人,此时他要借琴声来倾吐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

品读琴声,体会内涵
1、当时的阿炳是怎么做的呢?。

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的前面三句话,把我们带入当时情景?。

2、随后,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琴声的旋律变化和其中包含的丰富内涵。

这段文字描写很有特色,请大家反复朗读比较,看谁能体会到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点。

5、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读书记号分别划出描写旋律变化和旋律内涵的句子。

6、指名读,完整体会这段文字。

7、引导质疑
①师:同学们,刚才读的这段文字,就是阿炳拉出的琴声旋律和表达的感情,课文写得清楚、明白,但你是否感觉还有哪些句子或词语体会还不够深呢?
②师:哪些词语写出了琴声旋律的变化及优美呢?乐曲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请再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有关语句。

③播放配音朗读,体会“委婉连绵”、“升腾跌岩”、“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等词语的意境。

8、开展朗读比赛
①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听读欣赏,我们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刻了?下面,开展一次朗读比赛,全班分四个组,每组推荐一名选手,看哪一组夺冠,其它同学都是评委,都有权发表你的观点。

老师建议,为赛出好成绩,大家各自先朗读一遍,作好充分准备。

②四位选手依次朗读,给予评价,评出冠军,对其他三位予鼓励,最后请冠军谈获胜经验。

9、师:同学们,刚刚精彩的阅读竞赛已暂时落幕,现在有更大的挑战,你们敢不敢接受?请把第五自然段练习朗读,试着背诵下来。

总结内容,课外延伸
1、师:同学们,第一课时的时候,老师让大家用“听了《二泉映月》,我想说——”的句式谈了第一次听《二泉映月》这首曲的感受,现在,通过学习课文,再来听这首《二泉映月》,你一定会说出更多的感想,阿炳把人生的体验和追求通过乐曲告诉了我们。

此时,你想对阿炳说些什么?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2、指名学生上台交流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