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天膜帘式膜使用手册(06版)
光学式膜厚计 OPM-Z1(M06-A03AJ)

OPM-Z1取扱説明書来歴Rev 日付 内容 1.0 2006.02.24 初版目次1. 使用上のご注意 (1)2. 特長 (2)3. 性能 (3)4. システム構成図 (4)5. 設置 (6)5-1 設置場所 (6)5-2 盤内の取り付け位置 (6)5-3 接続 (7)5-3-1 電源配線 (7)5-3-2 接地 (8)6. 各コンポーネントの説明 (9)6-1 ファイバ投光器 (9)6-1-1 外観 (9)6-1-2 各部の名称 (9)6-1-2-1 投光器両側面 (9)6-1-2-2 投光器内部 (10)6-1-3 ランプ仕様 (11)6-1-4 チョッパモータ仕様 (12)6-1-5 内部配線図 (13)6-1-6 消耗品の交換方法 (14)6-1-6-1 ランプの交換方法 (14)6-1-6-2 ランプソケットの交換方法 (15)6-1-6-3 チョッパモータの交換方法 (16)6-1-6-4 チョッパ板の交換 (19)6-1-7 ランプ使用上の注意 (21)6-2 CDS-Z1 (23)6-2-1 外観 (23)6-2-2 各部の名称 (23)6-2-2-1 フロントパネルの説明 (23)6-2-2-2 リアパネルの説明 (24)6-2-3 仕様 (25)6-2-4 制御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26)6-3 ランプ電源 (29)6-3-1 各部の名称 (29)6-3-1-1フロントパネルの説明 (29)6-3-1-2 リアパネルの説明 (30)6-3-2 制御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31)6-4 光ファイバ (33)6-4-1 外観及び名称 (33)6-5 OPM-Z1 (34)6-5-1 外観図 (34)6-5-2 各部の名称 (34)6-5-2-1 フロントパネルの説明 (34)6-5-2-2 リアパネルの説明 (35)6-5-2-3 内部の説明 (36)6-5-3 仕様 (37)6-5-4 制御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38)6-5-5 各パラメータのデフォルト値 (39)6-5-6 光量の測定処理 (39)6-5-7 電源投入時の処理(イニシャライズ) (39)6-5-8 LED制御 (40)6-5-9 エラー発生時の処理 (40)6-5-9-1 システムエラー (40)6-5-9-2 コマンドエラー (41)6-5-10 エラー番号と発生要因 (42)6-6 膜厚制御コントローラ (44)6-6-1 外観図 (44)6-6-2 各部の名称 (45)6-6-2-1 フロントパネルの説明 (45)6-6-2-2 リアパネルの説明 (46)7. トラブルシューティング (47)7-1 メインチェックフロー (47)7-2 通信のチェックフロー (48)7-3 OPM-Z1の電源チェックフロー (49)7-4 OPM-Z1のエラーチェックフロー (50)7-5 CDS-Z1の電源チェックフロー (51)7-6 PS20-18の電源チェックフロー (52)7-7 投光器電源チェックフロー (53)7-8 外部環境チェックフロー (54)7-9 OPM-Z1エラー時の対処方法 (55)7-10 投光器電源エラー時の対処方法 (57)8. 保守・点検 (58)8-1 点検項目 (58)9. 保証 (59)9-1 保証期間と保証範囲 (59)9-2 サービスの範囲 (59)1. 使用上のご注意設置場所は、下記の場所を避けてください。
YS-ZB-06-Ⅰ单通道膜包机使用说明书

无 人 包 装 完 美 系 统YS-ZB-06-I单通道膜包机使用说明书杭州永创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HangZhou YoungSu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目 录一、开箱检查 (2)二、安全注意事项 (3)三、概述及本机特点 (4)四、开关功能 (5)五、主要技术参数 (7)六、操作说明 (10)七、工作原理 (22)八、维护及保养 (23)九、常见停机故障及排除 (24)十、随机工具及备品、备件清单 (27)十一、机器简图及零部件图 (28)十二、电气接线图与原理图 (48)一、开箱检查用户在打开产品的包装后,请取出装箱清单,并逐项检查清单所列内容与实物是否一致,并核对主机型号与你们的订购单是否相同,如果发现有不一致的地方,请与本公司或本公司的授权代理商联系。
所有的附件和文件,请妥善保管,以便日后操作和维护之用。
本套设备的配件和资料包括:1.说明书1本2.产品合格证1份二、安全注意事项在操作本机前,请阅读下列事项以确保安全操作及保持机器最佳状态◆请确认机器所使用的电源,勿插错电源;◆机器运转时,切勿把手伸入切刀下;!◆紧急情况时,可按急停开关,断开电机电源,使机器紧急停转;◆工作中切勿将手触及加热丝部位,以免烫伤;◆机器使用后,请务必关掉电源及气压源,并进行清擦;◆机器检修时,请务必关掉电源及气压源,并进行清擦;◆在机器的内部及上面,请勿放置工具或其它物品;◆为保证安全,请不要随意拆开电器设备;◆只有电气技术人员才能对电器设备进行检修;◆切不能用水清洗机器,工作场所如果是潮湿的情况时,操作人员请勿赤脚工作;◆请勿必做好接地电线工作,以防不测;◆请将本手册保存机器旁。
三、概述及本机特点本机是以PE薄膜作为材料的自动套袋设备。
本机采用电气化控制,设计合理,灵活耐用,自动化程度高,易操作,具有手动、自动功能。
套袋速度快,封口美观。
可与热收缩机、打包机、封箱机、堆码机、称重装置、输送线等连成一体实现高速度生产线无人化流水作业,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膜天超滤膜技术手册

膜天超滤膜技术手册膜天超滤膜技术手册
目录:
1.引言
2.膜天超滤膜的原理
2.1 膜天超滤膜的定义
2.2 膜天超滤膜的分类
2.3 膜天超滤膜的工作原理
3.膜天超滤膜的性能参数
3.1 分离效率
3.2 通量
3.3 支撑层
3.4 膜孔径
4.膜天超滤膜的应用领域
4.1 饮用水处理
4.2 工业废水处理
4.3 食品饮料加工
4.4 生物制药
4.5 其他领域
5.膜天超滤膜的安装和维护
5.1 安装步骤
5.2 维护方法
5.3 常见问题解答
6.膜天超滤膜的市场前景
6.1 行业发展趋势
6.2 市场需求分析
6.3 竞争格局分析
7.结论
8.附件
附件一:膜天超滤膜产品规格表附件二:膜天超滤膜安装示意图附件三:膜天超滤膜维护手册附录:
1.法律名词及注释:
- 膜天超滤膜:具有精细孔径的膜材料,可用于分离溶液中大小不同的悬浮物或溶质。
- 分离效率:膜天超滤膜对悬浮物或溶质的分离效果。
- 通量:单位面积上膜天超滤膜通过溶液的速率。
- 支撑层:膜天超滤膜的一部分,用于增强膜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 膜孔径:膜天超滤膜中的孔洞大小,用于控制溶液中物质的分离效果。
2.本文档涉及附件:
本文档附带了如下三个附件:
附件一:膜天超滤膜产品规格表,详细描述了各型号膜天超滤膜的规格参数。
附件二:膜天超滤膜安装示意图,提供了膜天超滤膜的正确安装示意图以及相关说明。
附件三:膜天超滤膜维护手册,详细描述了膜天超滤膜的维护方法和常见问题解答。
帘式膜组件使用导则

以通常运转时最低水位为准,设计本组件的断面布局,以确保上下空间。 对于膜组件的上下部,确保以下空间:(1)膜组件的上面至水面(最低水位)的 距离,最低 500mm。(2)曝气管与组件下部之间的距离最低不能小于 180 mm。 (3)曝气管与曝气池(箱)底面之间的距离 150-250 mm 之间,最低不能小于 150 mm。断面布局建议如下图所示。
FMAX: 最大膜通量 0.36 (m3/(m2/帘)
表 1-2 原水水量
m3/d
m3/h
日平均污水量
Q
Q/24
m3/min Q/1440
日最大污水量
Qmax
------
-------
时最大污水量
------
3 Q/24
3 Q/1440
② 工业废水处理的场合
膜的使用数量 n(帘)=Qmax ÷ S ÷ F
图 1-7 有曝气池或脱氮池的场合 ② 过滤池内膜单元的布置 1) 旋回流 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中,利用生物处理所必需的供给微生物氧的曝气形成 旋回流,同时进行膜清洗。在此过程中由曝气管中供给的空气均匀吹向纤维膜, 使膜丝产生摆动,利用曝气形成的活性污泥流进行膜清洗,如下图所示
图 1-8 膜区曝气时的流体情况 (1) 膜下部产生的曝气,在膜组件内部发生上向流。使用上向流和空气气泡来
2) 膜组件和膜单元框架之间的固定,要便于拆卸,更换或维护膜组件。 3) 产水集合管的选择根据单个膜单元的大小进行设计,出于节约材料费
用的考虑,膜单元集成膜组件的数量在 5~15 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 膜安装架作为产水集合管。(见图纸 1-5)超出此范围的膜单元采用另 配产水集合管的方式。 4) 曝气管路一般独立设计,曝气干管和曝气支管都集成到膜单元内固 定,如图 1-2,1-3。也可以将膜支架的曝气管支撑梁作为曝气干管, 如图 1-5。曝气管路的材质一般以 UPVC 管材为主。 5) 所有的接口要密封良好,便于拆装。
帘式膜使用手册

目录一、膜的技术术语 (1)二、膜清洗 (3)2.1水反洗 (3)2.2维护性清洗 (4)2.3化学清洗 (4)2.4使用注意事项 (5)三、设计参数 (7)3.1 膜生物反应器(MBR )介绍 (7)3.2 MBR技术优势 (7)3.3 MBR系统的组成 (8)3.4活性污泥条件 (10)3.5产水方法 (11)3.6曝气方法 (12)3.7 膜系清洗统维护 (12)四、运行监控及故障分析 (13)4.1运行监控项目 (13)4.2药品清洗的种类、频率 (13)4.3膜组件的评价 (13)4.4使用过的膜组件的保存方法 (14)4.5 系统故障分析 (15)一、膜的技术术语1) 膜(Membrane)膜是一种采用物理方法的高效过滤单元,指在一种流体相内或是在两种流体相之间有一层薄的凝聚相,它把流体相分隔为互不相通的两部分,并能使这两部分之间产生传质作用。
2)中空纤维膜(Hollow Fiber Membrane)外型为纤维状、空心的具有自支撑作用的膜,也称作膜丝。
3)非对称膜(Asymmetric Membrane)膜孔结构随孔深度而变化的膜。
4)原水 (Raw Water)指未经过处理的地下水、地表水和海水,在膜法水处理中也包括城市自来水。
5)原水参数 (Feed Water Parameter )需要处理的污水水质,水量的参数,其中主要包括:污水的来源、水量、主-N, TP, 硬度,碱度,电导等。
如果是工业废水,要污染成份:COD, BOD, SS、NH4需要考核该工业单位的生产工艺和污水水体内的化学物质组成。
6)产水(Permeate Water)正常工作时透过滤膜的那部分水。
7)通量 (Flux)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膜面积透过膜的液体量,单位一般为L/m2·h.。
8)跨膜压差(Trans-membrane Pressure)跨膜压差简称TMP,被定义为驱动水透过膜所需的压力,为进水侧压力和过滤液侧压力的差值。
天津膜天 UOF4_Manual Book_CN

User’s Guide Ver.06/01
Page 5
MOTIMO MOFⅣB/UOF Ⅳ MEMBRANE MODULE
5.1 性能参数
UOF IV / MOF IVB 型膜组件性能参数表
性 纯水初始通量(25℃ 0.1MPa)
UOFⅣ 5000~7000L/h
User’s Guide Ver.06/01
Page 7
TMP (MPa)
2-21 3-4
3-15 3-26
4-6 4-17 4-28
5-9 5-20 5-31 6-11 6-22
7-3 7-14 7-25
8-5
MOTIMO MOFⅣB/UOF Ⅳ MEMBRANE MODULE
酸性阻垢剂,防止膜表面的污泥污染,从图 3 可看到,效果非常明显,经过近 8 周的 运行,跨膜压力平稳。每支膜的产水量 2 t/h 时,跨膜压力为 0.04MPa,处于比较低的 压力水平。CMF 处理系统跨膜压力稳定,说明该系统抗污染能力较强。
TransMembrane Press (MPa)
Flux (t/h)
0 .0 8
8
0 .0 7
0 .0 6
6
0 .0 5
0 .0 4
4
0 .0 3
0 .0 2
2
0 .0 1
0 .0 0
0
6-19 6-24 6-26 7-6 7-14 7-21 7-23 7-25 7-27 7-29 7-31 8-2 8-4 8-6 8-8 8-10 8-12
的膜组件能进行大水量处理。 3.2.2 能够进行高回收率运行。 3.2.3 MOF 膜可在低压下进行高流速运行,使单位膜面积处理量变得更大。 3.2.4 外压式全量过滤或错流过滤方式的运行操作简单易行,而且在低压下也能
07-09华为刚性PCB性能规范及验收标准

DKBA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技术标准DKBA3178.1-2007.09代替Q/DKBA3178.1-2006刚性PCB性能规范及验收标准2007年10月15日发布2007年11月01日实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版权所有侵权必究All rights reserved目录前言 (11)1范围 (13)1.1 范围 (13)1.2 简介 (13)1.3 关键词 (13)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3术语和定义 (13)4文件优先顺序 (14)5材料品质 (14)5.1 板材 (14)5.2 介质厚度公差 (14)5.3 PTH孔性能指标 (15)5.4 阻焊膜 (15)5.5 标记油墨 (15)5.6 最终表面处理 (15)5.6.1 热风整平 (15)5.6.2 化学镍金 (15)5.6.3 有机涂覆(OSP) (16)5.6.4 化学银 (16)5.6.5 化学锡 (16)5.6.6 电镀金手指 (17)2007-10-26 华为文档,未经许可不得扩散第2页,共2页Page2,Total26外观特性 (17)6.1 板边 (17)6.1.1 毛刺/毛头 (17)6.1.2 缺口/晕圈 (17)6.1.3 板角/板边损伤 (18)6.2 板面 (18)6.2.1 板面污渍 (18)6.2.2 水渍 (18)6.2.3 异物(非导体) (18)6.2.4 锡渣残留 (18)6.2.5 板面余铜 (18)6.2.6 划伤/擦花 (19)6.2.7 压痕 (19)6.2.8 凹坑 (19)6.2.9 GROUND面凹坑、铜粒 (19)6.2.10 露织物/显布纹 (20)6.3 次板面 (20)6.3.1 白斑/微裂纹 (20)6.3.2 分层/起泡 (21)6.3.3 外来杂物 (21)6.3.4 内层棕化或黑化层擦伤 (22)6.4 导线 (22)2007-10-26 华为文档,未经许可不得扩散第3页,共3页Page3,Total36.4.2 镀层缺损 (22)6.4.3 开路/短路 (22)6.4.4 导线压痕 (22)6.4.5 导线露铜 (22)6.4.6 铜箔浮离 (23)6.4.7 补线 (23)6.4.8 导线粗糙 (23)6.4.9 导线宽度 (24)6.4.10 阻抗 (24)6.5 金手指 (24)6.5.1 金手指光泽 (24)6.5.2 阻焊膜上金手指 (24)6.5.3 金手指铜箔浮离 (24)6.5.4 金手指表面 (25)6.5.5 板边接点毛刺 (25)6.5.6 金手指镀层附着力 (26)6.6 孔 (26)6.6.1 孔的公差 (26)6.6.2 铅锡堵孔 (26)6.6.3 异物堵孔 (27)6.6.4 PTH孔壁不良 (27)2007-10-26 华为文档,未经许可不得扩散第4页,共4页Page4,Total46.6.6 PTH孔壁破洞 (27)6.6.7 孔壁镀瘤 (28)6.6.8 晕圈 (28)6.6.9 粉红圈 (29)6.6.10 表层PTH孔环 (29)6.6.11 表层NPTH孔环 (29)6.7 焊盘 (30)6.7.1 焊盘露铜 (30)6.7.2 焊盘拒锡 (30)6.7.3 焊盘缩锡 (30)6.7.4 焊盘损伤 (31)6.7.5 焊盘脱落、浮离 (31)6.7.6 焊盘变形 (31)6.7.7 焊盘尺寸公差 (31)6.7.8 导体图形定位精度 (32)6.8 标记及基准点 (32)6.8.1 基准点不良 (32)6.8.2 基准点禁布区 (32)6.8.3 基准点尺寸公差 (32)6.8.4 字符模糊 (32)6.8.5 标记错位 (33)2007-10-26 华为文档,未经许可不得扩散第5页,共5页Page5,Total56.8.6 标记油墨上焊盘 (33)6.8.7 其它形式的标记 (33)6.9 阻焊膜 (33)6.9.1 导体表面覆盖性 (33)6.9.2 阻焊膜厚度 (33)6.9.3 阻焊膜脱落 (34)6.9.4 阻焊膜起泡/分层 (34)6.9.5 阻焊塞孔 (35)6.9.6 阻焊膜波浪/起皱/纹路 (36)6.9.7 吸管式阻焊膜浮空 (36)6.9.8 阻焊膜的套准 (37)6.9.9 阻焊桥 (38)6.9.10 阻焊膜物化性能 (38)6.9.11 阻焊膜修补 (38)6.9.12 双层阻焊膜 (39)6.9.13 板边漏印阻焊膜 (39)6.9.14 颜色不均 (39)6.10 外形尺寸 (39)6.10.1 板厚公差 (39)6.10.2 外形尺寸公差 (39)6.10.3 翘曲度 (39)6.10.4 拼板 (40)2007-10-26 华为文档,未经许可不得扩散第6页,共6页Page6,Total67可观察到的内在特性 (40)7.1 介质材料 (41)7.1.1 压合空洞 (41)7.1.2 非金属化孔与电源/地层的空距 (41)7.1.3 分层/起泡 (41)7.1.4 过蚀/欠蚀 (42)7.1.5 介质层厚度 (43)7.1.6 树脂内缩 (43)7.2 内层导体 (43)7.2.1 孔壁与内层铜箔破裂 (43)7.2.2 镀层破裂 (44)7.2.3 表层导体厚度 (44)7.2.4 内层铜箔厚度 (45)7.2.5 地/电源层的缺口/针孔 (45)7.3 金属化孔 (45)7.3.1 内层孔环 (45)7.3.2 PTH孔偏 (45)7.3.3 孔壁镀层破裂 (46)7.3.4 孔角镀层破裂 (46)7.3.5 渗铜 (46)7.3.6 隔离环渗铜 (47)7.3.7 层间分离(垂直切片) (47)2007-10-26 华为文档,未经许可不得扩散第7页,共7页Page7,Total77.3.8 层间分离(水平切片) (48)7.3.9 孔壁镀层空洞 (49)7.3.10 孔壁腐蚀 (49)7.3.11 盲孔树脂填孔 (50)7.3.12 钉头 (50)8特殊板的其它特别要求 (50)8.1 背钻孔的特殊要求 (50)8.2 阶梯孔、阶梯板的特殊要求 (51)8.2.1 阶梯孔的要求 (51)8.2.2 阶梯板 (52)8.3 射频类PCB (52)8.3.1 外观 (52)8.3.2 铜厚 (52)8.3.3 粗糙度 (53)8.4 碳浆及银浆(线路及贯孔) (53)8.4.1 开路/短路 (53)8.4.2 导线宽度 (53)8.4.3 阻值要求 (53)8.4.4 银浆贯孔厚度要求 (53)9埋容PCB (53)10常规测试 (54)10.1 清洁度实验 (54)2007-10-26 华为文档,未经许可不得扩散第8页,共8页Page8,Total810.3 通断测试 (54)11结构完整性试验 (55)11.1 切片制作要求 (55)11.2 阻焊膜附着强度试验 (55)11.3 介质耐电压试验 (55)11.4 绝缘电阻试验 (56)11.5 热应力试验 (56)11.6 热冲击试验 (56)11.7 耐化学品试验 (56)11.8 IST测试 (57)12品质保证 (57)12.1 抽样 (57)12.2 检验责任 (57)12.3 外协加工 (57)12.4 原材料检验 (57)12.5 仲裁试验 (58)12.6 可靠性试验与评估 (58)12.7 制程控制 (58)12.8 改进计划 (58)13其他要求 (58)13.1 包装 (58)2007-10-26 华为文档,未经许可不得扩散第9页,共9页Page9,Total913.3返修 (58)13.4暂收 (59)13.5产品标识.........................................................四2007-10-26华为文档,未经许可不得扩散第10页,共10页P a ge10,TotallO密级:秘密DKBA3178.1-2007.09前言本标准的其他系列规范: Q/DKBA3178.2 高密度PCB(HDI)检验标准Q/DKBA3178.3 柔性印制板(FPC)检验标准与对应的国际标准或其他文件的一致性程度:本标准对应于“IPC-A-600GAcceptabilityof PrintedBoar ds”和“IPC-6012QualificationandPerformanceSpecificationforRigidPrinted Boards”。
日本三菱(RAYON)MBR帘式膜组件使用手册-推荐下载

中间拿掉1片膜后,除了考虑強度问题外,还需要将集水管的口堵上,防止从
的预处理。
3.MBR生物反应槽设计
①处理槽容量:按停留时间和BOD容积负荷分别计算,取最大值。
一般处理生活污水时,
停留时间4小时以上
BOD容积负荷:1.2Kg/m3.日
当处理其他高浓度有机废水时,需经过实验确定各参数。
要求脱氮,脱磷时,除了考虑BOD外,还要考虑脱氮,脱磷所需的停留時間。
②活性污泥浓度
采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是用膜来进行固液分离,与通常的沉淀法不同MLSS能够保持高浓度。
通常MLSS浓度在3,000 ~ 15,000mg/l的范围内运转。
MLSS浓度的超过15,000mg/l或低于3,000mg/l时,膜的压差会急剧上升。
最好在5,000~6,000mg/l左右。
当试运转时,接种污泥的MLSS浓度低于3,000m g/l时,在进行正常运转之前,通过下面的操作来提高浓度。
·膜过滤通量的设定比通常低(0.1m3/(m2·d)以下)
·沉降分离后,利用水泵排出上澄液。
③温度
用一般活性污泥法进行生物处理时,为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曝气槽内的水温
最好保持在15 ~35℃以内。
活性污泥状态不良或MLSS值不在正常范围时,未处理的有机物附着在膜表
面,膜孔容易堵塞。
膜过滤前要先确认通过活性污泥进行生物处理是否处
于良好的稳定运转状态。
用活性污泥进行生物处理顺利与否是膜稳定运转的必要条件。
④水槽内膜的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1 污泥浓度 MLSS 建议适用范围 5000-8000mg/L(min:3000mg/L、max:10000mg/L)。
(1)根据膜分离活性污泥法,使用膜来进行固液分离,与通常的沉淀法不同 MLSS 能够保持高浓度,通常 MLSS 浓度在 5000-8000mg/L 的范围内运转。 (2)当污泥浓度超过上限时膜的压差会急剧上升。 (3)当确认接种污泥的 MLSS 浓度低于 3000mg/L 时,在正常运转之前,可用 以下的操作来提高浓度:
User’s Guide Ver.06/01
Page 4
MOTIMO FP MEMBRANE MODULE
3.1.2 中空纤维膜使用环境对消泡剂的要求 在 MBR 运转初期,污泥起泡时,有时需加入消泡剂。此时请使用高级乙醇
系列消泡剂。硅胶系列消泡剂不能使用。这是因为硅胶系列消泡剂被吸附到膜表 面时,会加快膜间压差的上升,而且硅胶引起的压差上升,属不可逆的膜污染, 无法恢复,所以严格杜绝使用硅胶系列消泡剂。 3.1.3 其它
Y
注:图中>0.3X 和>0.3Y 处不满 300mm 时,以 300mm 为标准 (2) 帘式膜组件要按膜丝垂直方向安装,上、下集水管的间距,要比膜组件自
然垂直的尺寸短一些(约短 10~30mm),为了保证膜丝具有较好的松弛 状态; (3) 膜单元中,建议每片膜组件之间距离不少于 100mm; (4) 采用多个单元时,每个膜单元之间都必须保证上述空间。 3.3.3 断面布局
一般说来此种布局目的是为了确保形成均匀的旋回流空间。布置时请确保膜组件 的上部和下部有足够的空间,使膜区内部的上向流和膜区外部的下向流处形成均 匀的旋回流。
3.4 产水方法
3.4.1 产水量设定
z 请设定为定流量过滤; z 过滤通量的标准设计值:[10~12L/(m2.h)]
(1) 过滤通量标准值中“m2”表示膜组件的有效过滤面积; (2) 正常运行时,建议采用定流量过滤方式; (3) 随着运转的继续,膜的压差会上升,对压差变动的监视是运转管理的关键。
请保持跨膜压差<50kpa; (4) 这里给出的过滤通量为时平均值。实际上,运行时由于要进行间歇出水,
User’s Guide Ver.06/01
Page 8
MOTIMO FP MEMBRANE MODULE
瞬间的膜过滤通量会比此值大。
3.4.2 产水泵的设定
(1) 产水时出水管路中的吸引压力(负压)很低,一般在 5~30 kpa 左右,因
User’s Guide Ver.06/01
Page 7
MOTIMO FP MEMBRANE MODULE
以通常运转时最低水位为准,设计本组件的断面布局,以确保上下空间。 对于膜组件的上下部,确保以下空间:(1)膜组件的上面至水面(最低水位)的 距离,最低 500mm。(2)曝气管与组件下部之间的距离最低不能小于 180 mm。 (3)曝气管与曝气池(箱)底面之间的距离 150-250 mm 之间,最低不能小于 150 mm。断面布局建议如下图所示。
3.3.2 平面布局 (1)膜组件单元的平面布局尽可能位于曝气槽内的中央,并确保前后左右有足 够的空间。空间为膜组件外形尺寸的 30%以上。在膜生物反应池内设置膜组件 时平面布局建议如下图:
>0.3X
>0.3X >0.3X
>0.3X
X
X
膜组件
曝 气 槽
膜组件
膜组件 膜组件
>0.3Y Y
>0.3Y >0.3Y
MOTIMO FP MEMBRANE MODULE
一、 膜生物反应器简介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把膜技术与污水处理中的生化反应结合起来的一 门新兴技术,也称作膜分离活性污泥法。最早出现在 20 世纪 70 年代,目前在 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膜生物反应器(MBR)用膜对生化反应池内的含泥污水进行过滤,实现泥 水分离。一方面,膜截留了反应池中的微生物,使池中的活性污泥浓度大大增加, 达到很高的水平,使降解污水的生化反应进行得更迅速更彻底,另一方面,由于 膜的高过滤精度,保证了出水清澈透明,得到高质量的产水。
3.3 膜生物反应池内的配置
3.3.1 旋回流 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中,利用生物处理所必需的供给微生物氧的曝气形成
旋回流,同时进行膜清洗。在此过程中由曝气管中供给的空气均匀吹向纤维膜, 使膜丝产生摆动,利用曝气形成的活性污泥流进行膜清洗,如下图所示
User’s Guide Ver.06/01
Page 6
量 m3⁄d 帘
NTU
mg ⁄ L
FP-A I 534×450×1010 0.6⁄1.1
12.5
2.5~3.75
<1
<1
FP-AⅡ15 534×450×1510 0.6⁄1.1
20
4~6
<1
<1
FP-AⅣ 534×450×1510 0.6⁄1.1
25
5~7.5
<1
<1
FP—T0008 300×210×450 0.6⁄1.1
此出水泵通常设定为自吸泵。
(2) 在产水泵的出水侧设置流量传感器,通过变频控制流量,使出水泵的流量
一定,进行定流量过滤。
(3) 出水泵选定为自吸泵时,容易确保吸引压力。另外,运转停止后,再次进
行运转时,能够容易排出管中的空气
3.4.3 间歇出水的设定
z 用膜生物反应法处理污水时,建议按以下间隔进行间歇出水。
z 出水时间:8 分钟以内
空曝时间:2 分钟以上。
(1) 在膜过滤时,膜表面会堆积污泥的凝聚体和微粒子,在长时间连续出水时,
即使有曝气形成的空气气泡和上向流冲洗擦洗膜表面,膜表面仍会有污泥
进行生物处理时,为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生物曝气池内的水温最好保持在 15-35℃以内; (2) 活性污泥的状态★
活性污泥的状态恶劣或者 MLSS 的值偏离最佳值时(驯化污泥时等),未处 理的有机物等在过滤时附着到膜表面,并加快膜的压差上升,妨碍稳定运转。此 时,请把膜过滤通量设定得比通常低[如 4L/(m2.h) 左右],或停机驯养污泥或者 排泥,整顿生化状态。 (3) 恢复运行
MBR 在运行中,跨膜压差的上升主要是由于溶解在原水中的未处理有机物 被吸附到膜表面引起的,有时会妨碍稳定运转。在处理前级使用絮凝剂时,末凝 聚的絮凝剂(如 PAM)有时同样会妨碍稳定运转,应注意不要让未凝聚的絮凝剂流 入膜生物反应池中。对于一般工业排水中的物质,通常事先需要进行充分的小型 运转实验进行确认,研究膜分离活性污泥法是否合适。需要确认的事项主要如下 所示: z 处理原水时,膜的压差上升是否急剧; z 用药液清洗后是否能恢复原来的通量; z 压差恢复后,能否再次进行稳定运转。 ★PAM:聚丙烯酰胺絮凝剂
不管被处理的污水类型如何,也不管采用何种商业化的 MBR 工艺,对于所 有的好氧 M的共同 特点是:有机物与营养物质的高速度和高效率去除、固体物质完全去除、优良的 消毒特性以及占地面积小。
膜生物反应器(MBR)由膜的使用状况不同分为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内 置式是将膜直接浸渍于生化反应池中,直接从膜元件中抽出净水,而外置式则是 用泵将生物反应池的水通过膜组件进行错流过滤循环,得到洁净的透过水。内置 式膜反应器由于操作压力低,使用的膜面积较大,而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由于是 在泵的压力下大流量循环错流过滤,膜的通量较大,使用的膜面积较小,但动力 消耗较大。
帘式膜代号
2.2 技术要求
2.2.1 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性能见表 1。
User’s Guide Ver.06/01
Page 2
MOTIMO FP MEMBRANE MODULE
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
表1
型号
外型尺寸 纤维内⁄
膜面积
a×b×c(mm) 外径(mm) m2⁄帘
标准设计产水 出水浊度 出水悬浮物
MOTIMO FP MEMBRANE MODULE
(1) 膜下部产生的曝气,在膜组件内部发生上向流。使用上向流和空气气泡来 清洗膜;
(2) 在膜部形成上向流很关键,因此必须确保与上向流相均衡的下向流区域。 这样形成均匀的上向流和下向流,并在膜生物反应池内形成大的旋回流, 这是稳定运转所必需的条件。
2.2.2 中空纤维帘式膜外观应清洁,无断丝,浇铸面与浇铸槽口基本相平。 2.2.3 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在 0.02MPa 压力下整体试压无渗漏。
2.3 包装
2.3.1 内包装
User’s Guide Ver.06/01
Page 3
MOTIMO FP MEMBRANE MODULE
每片帘式膜用塑料袋封装。 2.3.2 外包装
目前,世界上投入运营的膜生物反应器大约有 55%是内置式的。 我公司生产的 FP 系列帘式膜组件是专门适用于内置式膜生物反应器的膜组 件。而 MOF 系列膜组件则是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的首选组件。 本手册是专门讲述 FP 系列膜组件的使用说明。
User’s Guide Ver.06/01
Page 1
MOTIMO FP MEMBRANE MODULE
整顿生化状态后再启动膜过滤出水时,请事先确认活性污泥的生物处理是否 恢复到了良好稳定运行状态。同时应按照标准过滤通量[10~12L/(m2.h)]的设定 值再次运转。 ★测定污水实验方法所示的活性污泥沉淀率时,活性污泥的上层澄清液处于浑浊
状态,此时,活性污泥不好,处于恶劣状态。测定活性污泥沉淀率通常为 SV30, 使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时,由于 MLSS 浓度较高,一般添加 4 倍量的处理水来 稀释。
二、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
专用于 MBR 的 FP 系列膜组件由于外形象门帘而被称为帘式膜,是由中空 纤维微滤膜、集水管、树脂槽及封端树脂浇铸而成的膜分离单元。
2.1 产品分类、型号
FP
膜面积代号、Ⅰ型膜面积 12.5m2 Ⅱ15 型膜面积 20m2、Ⅳ型膜面积 25m2 0008 型膜面积 1 m2 型号代号:A 标准型 T 非标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