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病理学
细胞病理学概论

五、细胞病理学的应用价值
2.应用研究范围广泛
全身各系统器官几乎都能应用细胞学检查方 法。鼻咽刮片、食管拉网、溢乳涂片、宫内膜吸 片、宫颈和阴道刮片、痰检、尿检、内镜刷片等; 以及甲状腺、纵隔和肺、胸膜、肝、胰腺、腹膜 后肿物、前列腺、骨、皮肤和软组织肿物等,针 吸均可用细胞病理学方法进行诊断。
细胞病理学概论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细胞(cell-C) 组织(tissue) 器官(organ)
系统(system)
细胞病理学概论
细胞病理学的概念 细胞病理学的内容及任务 细胞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细胞病理学标本采集和处理方法 细胞病理学涂片固定和染色方法 人体正常细胞的基本结构、分类及形态
细胞病理学标本的制备
涂片方法:
A、直接涂片(direct smear)是将新鲜标本直接 涂在载玻片上。 B、间接涂片(indirect smear)是将各种液体标 本(如生理盐水或运送培养基)进行浓缩处理, 适用于细胞少的标本。
直接涂片法
间接涂片法
CELL TRANSFER METHOD
SurePath™ Slide
Representative Homogenous Sample (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100% collected cells transferred
细胞涂片的制备:
细胞病理学标本的固定方法; 细胞病理学标本的浓缩技术; 细胞病理学标本的染色方法。
细胞标本的固定方法:
②、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能直接从器官内部获取标本。
③、细胞成分保存良好,但在结果解释时,不能采 用与自行脱落细胞相同的标准。
细胞病理学名词解释

细胞病理学名词解释
1. 细胞病理学:细胞病理学是研究细胞异常的科学分支,包括研究细胞形态、功能、代谢和生长等因素。
2. 细胞增生:指体内细胞数量的增加,通常是由于细胞分裂过多或死亡过少而引起的。
3. 细胞凋亡:指细胞自我死亡的过程,通常是为了维持机体的平衡和健康。
4. 癌症:癌症是一种由恶性细胞组成的疾病,它可以在身体任何部位形成肿瘤。
5. 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重要部分之一,其中包含着DNA,负责细胞的遗传信息和控制细胞分裂过程。
6. 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核外的所有细胞成分,包括细胞膜、粒状内质网、线状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溶酶体等组成部分。
7.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层,它包裹着细胞质和细胞核,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
8. 炎症:炎症是由于机体受到某种物理、化学、生物刺激或感染引起的一种受体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反应和组织反应。
9. 化学物质:化学物质是指一种或多种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它
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细胞、组织和身体系统的功能。
10. 细胞结构:细胞结构是指细胞内部的组织结构和组成部分,包括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等组成。
细胞病理学

细胞病理学电子书内容简介
细胞病理学是病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病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门通过细致观察细胞的变化来诊断疾病的一门科学。查阅国内外资料,追溯历史,发现在100多年前,即1838年,Miiller首先描述了从肿瘤组织中取下的细胞的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变化。1847年Pouehet介绍了用阴道细胞涂片的方法,观察月经周期的细胞学改变。1860年Beale首次报告了咽喉癌患者的痰中发现癌细胞。1864年Sanders从膀胱癌患者尿中发现癌细胞。1904年Dufour在脑脊液中发现恶性细胞。1909年Marissi用碱性溶液插管冲洗法,成功地从胃和食管癌中发现了癌细胞。然而,由于当时细胞学染色技术不佳,诊断的差错率较高,因此并未受到临床上的重视和广泛采用。1928年Papanicolaou用阴道细胞涂片的方法诊断宫颈癌,创建了巴氏染色法,并在1954年编著了《脱落细胞学图谱》,为细胞学奠定了基础,使其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1930年Martin和Ellis首先应用粗针(16~18号)吸取组织进行活检,并采用病理组织学和细胞学的方法诊断肿瘤性疾病。1974年J.Zajicek出版了针吸细胞学的专著《Aspiration Biopsy Cytolo-gy》,使细胞学从单纯脱落细胞学(Exfoliative Cytology)发展成为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的一门学科。1961年L.G.Koss编写的《诊断细胞学及其病理基础》一书的问世,使细胞学和病理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逐步发展成为病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细胞病理学(Cytopathology)。
第四章 肿瘤的病理学及细胞学
第一节 肿瘤的概述
一、肿瘤的病因学
二、肿瘤的形态
三、肿瘤的异型性
四、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细胞病理学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由于细胞学检查简便、安 全、容易接受,故能进行大规 模普查,是癌症普查的最主要 方法。我国在防治宫颈癌和食 管癌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果,其 中本法起到了主要作用。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近几十年的发展
1 不再局限于脱落细胞学; 2 不再仅是上皮性肿瘤; 3 不再是单纯的肿瘤细胞学; 4不再是单纯的诊断方法; 5 可部分代替冰冻切片技术。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示意图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2.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团 细胞常紧密聚 合成堆,细胞间界线不清楚,呈融合体 样。细胞核互相重叠,形成核团。在核团 周围为胞浆融合而成的“胞浆带”。整个细 胞团的边缘可见纤毛。 3.粘液柱状上皮细胞团 呈蜂窝状结构 ,但胞浆内富含粘液,故整个细胞较大, 核与核的距离较远。 以上3种细胞团有时会误认为癌细胞,应 予注意。
正常细胞学
一、上皮细胞
正常上皮细胞主要来自复 层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兹 分述如下。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细胞病理学

细胞病理学:基本概念与临床应用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细胞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细胞病理学的发展历程与研究领域
细胞病理学的发展历程
• 细胞病理学起源于19世纪中期
• 20世纪初,细胞病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细胞病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
05
细胞病理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细胞病理学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细胞病理学研究的新技术
• 细胞病理学研究的新技术包括高通量测序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细胞成像技术等
• 这些新技术有助于揭示细胞水平的疾病变化,提高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
细胞病理学研究的新方法
• 细胞病理学研究的新方法包括系统生物学方法、生物信息学方法、定量生物学方法
• 感染性疾病细胞病理学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 感染性疾病细胞病理学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指导
04
细胞病理学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细胞病理学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细胞病理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 细胞病理学为肿瘤的诊断提供了直接依据
• 细胞病理学有助于提高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细胞病理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细胞病理学有助于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02
细胞病理学的基本技术与方法
细胞制片与染色技术
细胞制片技术
• 细胞制片是细胞病理学的基本技术之一
• 细胞制片的方法有多种,如涂片、印片、刮片等
细胞染色技术
• 细胞染色是观察细胞形态的重要方法
• 细胞染色技术包括常规染色、特殊染色、免疫染色等
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的区别

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的区别
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之间存在显著的不同。
组织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病理性改变及其相关的病理生理过程的诊断学科,细胞病理学则是探讨细胞及其有机结构及功能及与慢性疾病的关联的学科。
具体来说,组织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病理性的改变,包括细胞、器官和组织及其他物质的一般状况或改变的一般性诊断学科,而细胞病理学则是探讨细胞的有机形态、细胞的微结构和过程,以及与不同病症的关系等。
从分析的角度来看,组织病理学侧重于组织和细胞改变的病理生理过程,而细胞病理学则侧重于细胞机制,涉及胞质、细胞形态和细胞代谢等过程。
因此,组织病理学是研究组织、细胞改变的总体概念,而细胞病理学则是研究细胞改变的细节过程。
此外,组织病理学是一门属于病理生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细胞的组织性变化,而细胞病理学则是一门医学学科,主要研究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以及细胞的功能性变化。
总之,组织病理学侧重于病理性的改变,而细胞病理学侧重于细胞的功能变化,探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 1 -。
细胞病理学

细胞病理学
细胞病理学是一门医学学科,主要关注疾病的微观变化,以解剖
学上的改变和细胞生物学上的改变为研究对象。
它利用多种显微镜技
术来检测细胞结构及其功能障碍而发生的病理变化,加以分析,为临
床诊断提供直接的证据及基础研究资料。
细胞病理学的内容和方法有
染色的技术、细胞检测、病理分析等。
染色技术可以用来观察细胞的各种特征,比如形态、位置、孔径、运动和细胞结构的变化。
细胞检测方面,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细胞的结构,分析细胞内外的表观和实质改变,以及细
胞和周围其它细胞之间的关系。
病理分析则是使用各种荧光和免疫检
测技术来研究细胞内的特异性核酸片段和蛋白质的变化,以及细胞表
面的表观变化,如标记蛋白、细胞内外信号传递机制等。
细胞病理学可以用于临床诊断,从而获得病情的决策,并改善治
疗效果。
此外,也可以将其用于基础研究中,观察细胞的变化,从而
发现新的药物作用机制,加快药物开发进程,为药物研发提供重要依据。
细胞病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细胞病理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细胞病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个方面?A. 细胞的形态结构B. 细胞的生理功能C. 细胞的遗传信息D. 细胞的代谢过程答案:A2. 细胞病理学中,哪种染色技术常用于观察细胞核?A. 苏木精-伊红染色B. 瑞特染色C. 吉姆萨染色D. 巴氏染色答案:A3.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不包括以下哪项?A. 细胞体积缩小B. 细胞核固缩C. 细胞质膨胀D. 细胞膜破裂答案:C4. 细胞病理学中,哪项不是细胞损伤的类型?A. 变性B. 坏死C. 再生D. 凋亡答案:C5. 细胞病理学中,细胞周期的G1期主要进行哪些活动?A. DNA复制B. RNA合成C. 蛋白质合成D. 细胞分裂答案:C6. 细胞病理学中,哪种细胞器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A. 线粒体B. 内质网C. 高尔基体D. 溶酶体答案:A7. 细胞病理学中,细胞衰老的特征包括以下哪项?A. 细胞核增大B. 细胞膜通透性增加C. 细胞内色素增多D. 细胞分裂能力增强答案:C8. 细胞病理学中,哪种类型的细胞死亡不依赖于细胞内凋亡程序?A. 凋亡B. 坏死C. 自噬D. 程序性细胞死亡答案:B9. 细胞病理学中,哪种染色技术可以显示细胞的三维结构?A. 免疫荧光染色B. 免疫组化染色C. 透射电镜染色D. 扫描电镜染色答案:C10. 细胞病理学中,细胞癌变的形态学变化不包括以下哪项?A. 细胞核异型B. 细胞大小不一C. 细胞膜糖蛋白减少D. 细胞内色素增多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细胞病理学中的“____”是指细胞在受到损伤后,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过程,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答案:凋亡2. 细胞病理学中,细胞周期的S期主要进行的活动是____。
答案:DNA复制3. 在细胞病理学中,细胞的____是指细胞在受到损伤后,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质膨胀,细胞膜破裂。
答案:坏死4. 细胞病理学中,细胞的____是指细胞在受到损伤后,细胞体积缩小,细胞核固缩,细胞膜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涂片中的背景成分
• • • • • • • • 1红细胞 2中性白细胞 3嗜酸性白细胞 4淋巴细胞 5浆细胞 6单核-巨噬细胞 7组织细胞 8巨细胞
其他背景成分
坏死组织碎屑
癌性坏死为红染无结构沉渣 样物 结核病变坏死 一般炎性坏死 多量粘液 染料沉渣 细菌团 多为非致病菌 较大的霉菌 污染 植物细胞
Figure 19-1 Sketch map of the normal squamous cells 1. internal basal layer 2 .exernal basal layer 3.middle-level cells 4.prekeratinocyte 5.parakeratosis cell 6.Keratinocyte
第二章 细胞病理学基础
角化不良
• 又称异常角化(dyskeratiosis) 表现为鳞状上皮非角化层,出现一些不连续的、程度不等的胞浆内角化,常伴 有上皮不典型增生。
第二章 细胞病理学基础
第四节 肿瘤细胞学
(一)恶性肿瘤细胞的一般形态特征 (二)常见癌细胞的形态特征第二章 细胞病理学基础
(一)恶性肿瘤细胞的一般形态特征 1.恶性肿瘤细胞核异型性表现 2.恶性肿瘤细胞与核异质细胞的鉴别
第二章 细胞病理学基础
(二) 常见癌细胞的形态特征 1.鳞状细胞癌 2.腺癌 3.未分化癌
1.鳞状细胞癌
(1)分化较好的鳞癌细胞 1)纤维形分化较好的鳞癌细胞
2)蝌蚪形分化较好的鳞癌细胞 3)癌珠:即癌性角化珠 (2)分化差的鳞癌细胞
第二章 细胞病理学基础
1)纤维形分化较好的鳞癌细胞
Figure19-1-10 Well-differentiated fibrous squamous carcinoma cells (Sputum smear) staining × 400
第二章 细胞病理学基础
中层细胞 位于鳞状上皮中部。细胞可呈圆形、菱形、多边形, 直径30-40um,核浆比例1:2-3. 表层细胞 ⑴角化前细胞:核直径6-8um,核浆比例1:3-5 ⑵不完全角化细胞 细胞核明显缩小,直径为4µm, 固缩、深染 ⑶完全角化细胞 细胞核消失,胞质极薄
第二章 细胞病理学基础
二 脱落上皮细胞的退化变性
• 分为肿胀性退变和固缩性退变
肿胀性退变(swelling degeneration )
Figure 19-1-4 The sketch map of the swelling degenerative process of cells Up: Changes of 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al cells Down: Changes of columnar epithelial cells The arrow means the change of the light swelling degeneration to severe from the normal condition
第二章 细胞病理学基础
Figure19-1-11 Well-differentiated tadpole-shaped squamous carcinoma Cells (Uterine neck) staining × 400
第二章 细胞病理学基础
即癌性角化珠
Figure19-1-12 Cancer pearl cell
第二章 细胞病理学基础
• 重度核异质
胞核体积比正常细胞增大1-2倍,核浆比例轻度增大。 染色质增多,呈粗颗粒状或粗网状,偶见染色质集结,分 布略有不均,核膜增厚,细胞核有中度以上畸形。偶见核 仁增大增多。
与癌细胞鉴别要点:虽有比较明显核的异型性,但 其大小形状染色的异型性尚未达到恶性标准,特 别是核浆比例尚无严重改变。 因部分可发展为癌,故又称癌前核异质。应结 合临床进行动态观察。
第二章 细胞病理学基础
1.恶性肿瘤细胞核异型性表现
• ⑴核增大 核胞质比失调 • ⑵核深染而粗糙 • ⑶核畸形 • ⑷大小不等 • ⑸核仁增大、增多 • ⑹核分裂增多及异常核分裂 • ⑺多核 • ⑻裸核 • 以上是恶性肿瘤核的改变,其中以核增大、核胞质比失调 核深染、核畸形、及染色质分布不均匀主要特征。
第二章 细胞病理学基础
(二)常见癌细胞的形态特征
Figure19-1-9 The sketch map of squamous carcinoma cells,adenocarcinoma cells and 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cells 1. Well-differentiated squamous carcinoma cells 2. Poorly- differentiated squamous carcinoma cells 3. Better-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cells 4. Poorly-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cells 5. small cell 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cells
第二章 细胞病理学基础
基底层细胞 分为内底层和外底层 ⑴内底层细胞 紧贴基底膜,为一层低柱状或立方形 细胞。核与胞质比(即核的直径与细胞质幅缘之 比,简称核胞质比)为1:0.5~1; ⑵外底层细胞 在内层细胞之上,有2-3层。核浆比 例1:1~2。 底层细胞在正常涂片中不易见到,在粘膜炎症、 溃疡或糜烂时可见。
(Vagina)
staining × 400
第二章 细胞病理学基础
Figure19-1-13 Poorly- differentiated squamous carcinoma cells (Lung) staining × 400
第二章 细胞病理学基础
2.腺癌
(1)分化较好的腺癌细胞
(2)分化差的腺癌细胞
4.涂片背景特点
第二章 细胞病理学基础
Table 19-1-1, 癌细胞与核异质细胞的鉴别
鉴别要点 核增大 核大小不一 核畸形 核膜 染色质结构 核仁 病理性核分裂 核胞质比 胞浆 癌细胞 显著增大(1~5倍) 大小不一显著 显著畸形 明显增厚,厚薄不均 染色质显著增多、增粗, 分布不均匀,凝结似煤块 易见,增多、增大并有异形 有 显著增大 细胞大小形态不一 核异质细胞 轻度增大(1倍左右) 大小近似,相差不大 轻度至中度畸形 轻度增厚 染色质轻度增多,可形成染色 质结,除固缩时核小深染外,大 多呈细颗粒状,分布均匀 1~2个,轻度增大 无 无明显变化,或轻度增大 胞浆质和量正常
第二章 细胞病理学基础
根据核异质细胞形态改变程度,可分为轻度核异质、 中度核异质和重度核异质: • ⑴轻度核异质 核轻度增大,比正常大半倍左右。核染色质轻 度增粗,染色加深,核形有轻至中度畸形。 多由慢性炎症细胞刺激而引起,又称炎症核异 质。 • ⑵中度核异质 细胞分界尚清,核大小不一,形态略畸形,核 明显增大,染色质浓密不均,深染,异型性明显。
核大小不一
核畸形
明显大小不一
显著
大小较不一致
一般为圆形,退变时可见轻 度畸形
核染色
核排列 胞质
很深,且深浅不一
有镶嵌现象
深染,但深浅一致
核可重叠,无镶嵌状
量极少,呈裸核状 可有少量淡蓝或淡红色胞质 少数呈裸核状
第二章 细胞病理学基础
分布不均 核仁 细胞排列 少见,低分化可见 但不紧密,可有癌珠 增大而明显
分布不均
有时可见 密紊乱呈镶嵌样 结构
多单个散在,也可成群 多成群,呈不规则腺腔状 多成群,排列紧
第二章 细胞病理学基础
小细胞未分化癌细胞与淋巴细胞鉴别
小细胞未分化癌
核大小 比淋巴细胞大0.5~1倍
淋巴细胞
核小,大淋巴细胞略大
Figure19-1-15 Poorly-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cells(Uterine neck)staining×400
第二章 细胞病理学基础
3.未分化癌
小细胞未分化癌
Figure19-1-16 Small cell 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cells (Lung) staining×400
第二章 细胞病理学基础
Figure 19-1-2 The sketch map of the normal ciliated columnar epithelial cells
Figure 19-1-3 The sketch map of the normal mucous columnar epithelial cells
第二章 细胞病理学基础
三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核异质)
• 核异质 (dyskaryosis) 是指细胞的核异常 核异质细胞:细胞为处于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的异常细胞。 细胞病理学特点: 核增大,大小不一,核浆比例增大 染色质增多、深染,分布不均匀 核膜增厚,核的边界不整齐, 可出现双核多核 核仁增多或增大 核分裂像增多 胞质尚正常 相当于组织病理学的不典型增生或间变。
2.柱状上皮细胞(columnar
epithelium)
柱状上皮在组织学上分为复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
状上皮和单层柱状上皮3种常见类型。主要覆盖在胃肠、鼻 腔、鼻咽、支气管树、子宫颈管、子宫内膜及输卵管等部位。 柱状上皮脱落细胞在涂片中有下列几种:
(1)纤毛柱状上皮细胞 (ciliated columnar epithelium cell) (2)粘液柱状上皮细胞 (mucus columnar epithelium cell) (3)储备细胞 (reseue cells)
一正常脱落的上皮细胞
1.复层鳞状上皮细胞
2.柱状上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