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病理学基本检验
细胞病理学基本检验精品PPT课件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13
可编辑
27
(2)病毒感染:EBV和HIV感染常伴淋巴结肿大,偶 见于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在细胞学涂片上,显示混合性变化: 可见大或小转化淋巴细胞、免疫母细胞、巨噬细胞、浆 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增生的免疫母细胞易被误诊为淋巴瘤细胞。 但淋巴瘤不会见到各成熟阶段的浆细胞样淋巴母细胞。 双核淋巴细胞类似Reed-Sternberg细胞,但形态不典型。 多核巨细胞类似于破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
4.角化型鳞癌 分化好的角化型鳞癌很容易识别,但 罕见于积液,如角化型肺鳞癌、咽或食管鳞癌等。细胞学 特点:①角化型鳞癌,无论细胞核结构如何,积液中可出 现类似正常鳞状上皮细胞的癌细胞。②出现无核鳞状上皮 细胞、细胞核阴影、淡化或消失。③鳞状细胞珠形成是诊 断角化型鳞癌的标志之一。
积液中原发性肿瘤不多见,主要是转移性肿瘤。 在缺乏临床病史的情况下,表8-16的信息可提示原 发肿瘤最可能发生的部位。
2.积液 脱落的间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见 图8-47、表8-14-1。
图8-47 间皮细胞(积液标本)
(二)巨噬细胞 所有积液中都可出现巨噬细胞,最高达85%, 且女性比男性高,与癌症无关。巨噬细胞易被误认 为间皮细胞,特别是具有大空泡的细胞,大部分应 为巨噬细胞。 其形态学特征见图8-48、表8-14-2。
2.大细胞型分化差的癌 积液出现分化差的 肿瘤细胞常容易判断,但难以鉴别肿瘤类型,如 分化差的肺鳞癌、胰腺导管癌、膀胱上皮癌、软 组织和骨肉瘤等。细胞学特点 见表8-15-3。
3.小细胞肿瘤 常见为肺燕麦细胞癌、小细胞乳腺肿 瘤、儿童小细胞恶性肿瘤或恶性淋巴瘤。积液中小型癌细 胞易误被认为炎症细胞。
脱落细胞学

1.细胞病理学:是检验医学的一个分支,是通过检查细胞的形态结构,进行健康和疾病的筛查、诊断和研究,即对无症状个体进行癌前病变的筛检,对有症状或有体征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2.带湿固定:涂片后标本尚未干燥即行固定的方法称带湿固定。
3.干燥固定:涂片后待其自然干燥,再进行固定。
4.液基细胞学(LBC)技术:是一种半自动或全自动标本处理新技术,是将刷取或灌洗法采集的标本,放在特殊的运送液或保存液中,制成细胞悬液,经过进一步处理,出去血液、蛋白和炎性渗出物,制成分布均匀的薄片.5.核多形性:细胞的核大小、形态和染色异常又称为核多形性,6.肿瘤素质:浸润性肿瘤常伴有血性、炎症坏死性、变性细胞碎片。
7.Langhans细胞:是由单个核细胞的融合而成的多核巨噬细胞,胞体巨大,细胞核常偏位,分散在细胞质周边,称之为Langhans细胞.8.坏死:是细胞受到严重损伤,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9.凋亡:是指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
10.核固缩(核匀化):坏死细胞常缺乏典型的形态学表现,,通常先是细胞质空泡形成,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致密,称为核固缩.11.化生:是一种分化成熟的上皮转化成另一种分化成熟上皮的过程。
12.增生:为组织或单个细胞过度生长。
13. 萎缩:为器官体积减小,可见器官或组织的细胞数量减少,细胞体积减小。
14.癌:源于上皮组织或腺体的恶性肿瘤称为癌。
15.肉瘤:源于中胚层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
16.不典型增生:细胞增生伴细胞组成异常,称为不典型增生。
17.细胞质空泡:在放疗、某些微生物感染(沙眼衣原体)、细胞内脂肪储存时,可见细胞质形成多个大小不一透明的圆形包涵体,内含水分或水溶性物质.称为细胞质空泡。
18.Barr小体:女性性染色质小体,呈致密的半圆形结构,靠近核膜,实质是失活的女性X染色体。
19.大圆点细胞:为表层鳞状上皮细胞,大而扁平的多角形细胞,胞质内含深褐色的小颗粒,常位于核周,偶见大的、球形的、淡褐色包涵体。
第八章细胞病理学基本检验

第八章细胞病理学基本检验细胞病理学基本检验通过本章学习,你将能回答关于“细胞病理学基本检验”的下列问题:细胞学是一门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细胞病理学(cytopathology)是检验医学的一个分支,通过检查细胞的形态学特点,进行健康和疾病的筛查、诊断和研究,即对无症状个体进行癌前病变的筛检,细胞病理学基本检验对有症状或有体征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标本采集方法不同,分为脱落细胞学(exfoliative cytology)和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第一节细胞病理学基本检验技术细胞病理学诊断多基于光学显微镜观察,在作出诊断前,不仅应仔细考虑相关的组织学变化,而且应考虑标本的质量。
所获细胞能否代表病变靶组织或器官的细胞群体,是细胞病理学诊断结果准确和可靠的前提。
一、标本采集(一)脱落细胞标本细胞标本脱落自上皮表面,包括:①咳出:如痰液。
②排泄、导尿或膀胱镜:如尿液。
③挤压:如乳头分泌物等。
自行脱落的细胞与采用机械方法取得的细胞不同,前者常单个散在,后者常聚集成群。
脱落细胞常呈球形,与细胞膜僵硬、细胞骨架力、表面张力、局部微环境和脱落时间长短有关,细胞质和细胞核会出现一系列退化性改变。
其适用范围见表8-1。
表8-1 脱落细胞适用范围主要特点有:①宜从临床病变器官获取标本。
②标本内常含大量各种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细胞。
③细胞成分保存较差。
④标本内可含有炎症细胞、巨噬细胞、微生物和外源性污染物。
⑤能进行多次采样。
(二)刮擦细胞标本指通过物理作用刮擦取得的细胞标本,包括:①刷取(brushings):如气管、子宫颈。
②刮取(scrapings):如乳头、皮肤、子宫颈。
③灌洗(lavage):用等渗生理盐水溶液冲洗所得液体,如支气管。
其适用范围见表8-2。
表8-2 刮擦细胞适用范围细胞病理学基本检验内部获取标本。
③细胞成分保存良好,但在结果解释时,不能采用与脱落细胞相同的标准。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是一种通过研究骨髓组织中的细胞形态学和功能特征来诊断和分析疾病的方法。
骨髓是人体重要的造血器官,其中含有各种类型的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前体细胞。
通过对骨髓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进行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患有骨髓疾病,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包括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骨髓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和分子遗传学检查。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大小、核仁、染色质密度等特征,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种类和程度。
骨髓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则是通过使用特定抗体对骨髓细胞进行染色和分析,帮助鉴定细胞的来源和类型。
而分子遗传学检查则是通过对骨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进行分析,寻找异常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帮助诊断疾病和评估预后。
除了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还在预后评估和治疗监测中发挥作用。
通过定期检查骨髓细胞,可以跟踪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对于骨髓疾病患者来说,及时接受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篇示例: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临床检验检查手段,通过检查骨髓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数量,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各种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风湿性疾病、肿瘤等。
骨髓液是一种重要的造血器官,其中细胞成分非常复杂,包括造血干细胞、成熟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前体细胞等。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是通过显微镜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现其异常改变,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估。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主要包括骨髓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和骨髓组织学检查两种方法。
骨髓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是通过骨髓穿刺或抽吸获取骨髓液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骨髓干细胞等。
通过观察这些细胞的数量、形态和颜色等特征,可以对疾病进行初步的诊断和鉴别。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第八篇-脱落细胞和针吸细胞病理学检验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第二十七章 脱落细胞查的主要目的 是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涂片上细胞数量和组成具有重要 意义。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第二十七章 脱落细胞病理学检验
(2)非肿瘤病变和恶性肿瘤的TBS分级及评价见表。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第二十七章 脱落细胞病理学检验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第二十七章 脱落细胞病理学检验
(二)鳞癌和癌前病变的的脱落细胞形态
1、低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 低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LSIL) 多发生于表层细胞,胞体大,胞质较多显“成熟”,核增大。
低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细胞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第二十七章 脱落细胞病理学检验
2、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 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 HSIL)多发生于中、底层细胞,细胞大小不一,核深染明显, 胞质多为不“成熟”淡染或化生性致密浓染,核增大。
1、吞噬细胞 可见于月经末期、绝经后、子宫颈炎症、子宫内膜 癌、宫颈癌或盆腔接受放射治疗后。 2、血细胞 可见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 3、其他 阴道内常有细菌寄生,常见的有阴道杆菌、葡萄球菌、 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还常见真菌、滴虫、精子、粘液等。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第二十七章 脱落细胞病理学检验
(一)巴氏(Papanicolaou)分类和Bethesda系统分类 1、巴氏分类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第二十七章 脱落细胞病理学检验
2、Bethesda系统分类
1988年,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发布了《Bethesda 系统:国 家癌症研究所宫颈 / 阴道细胞学术语和分类》(The Bethesda system:the NCI terminology and classification of cervical/vaginal cytology,TBS),后 经1991年和2001年两次修订,使该分类报告系统更加完善。
淋巴结细胞病理学检查,

淋巴结针吸细胞病理学诊断价值
1.该项新技术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安 全可靠、经济实用、简单快速、准确率高 等优点,深受欢迎,便于推广。 2.对结核性淋巴腺炎,可免遭手术切除做 病理引起伤口不愈合及瘘道形成的痛苦 3.针吸细胞病理学检验诊断是最好的选择
霍奇金淋巴瘤
细胞学诊断主要依据是出现典型的 R-S 细胞( Reed-Sternberg cell,RS cell )及其变异型 R - S 细胞,背 景是各种反应性增生样淋巴细胞。
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Hodgkin's Lymphoma NHL)
细胞学特征是肿瘤细胞形态单一,多以 一种细胞为主。细胞丰富,多弥散分布, 细胞核有异型性,可见核膜皱褶,核沟 深浅不一。
针吸细胞学检查优点:
1.简便易行,无需特殊设备,利于普及。 2.操作安全,副作用小,诊断周期短。 3. 如有多个肿物,可同时取材,或同一 肿物多点取材,便于比较。 4.应用范围广泛。 5.创伤小,穿刺部位不需缝合 。
针吸细胞学检查缺点:
1. 仅能观察病变组织的细胞形态特征, 没有组织结构,更不能观察肿瘤细胞 对周围组织的浸润及破坏。 2. 在取材部位不准确或取样量较少的 情况下,易出现假阴性假阳性。 3. 可以鉴别肿瘤的良恶性,但对肿瘤 的分型和分类不够准确。
1)生发中心的增生 2) 套区增生:厚度增加
3) 边缘区增生:厚度增加
3.副皮质区的病变
4.淋巴窦的病变
主要病症 :
淋巴结肿大 结核性淋巴结炎 巨大淋巴结增生 假性淋巴瘤 血清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慢性淋巴结炎 恶性淋巴瘤 结节病 淋巴结转移瘤
检查方法分类
淋巴结针吸活检
※淋巴结针吸活检
是用细针穿刺病灶吸出少量的细胞成分 作涂片观察病灶部位肿瘤性或非肿瘤性 组织细胞形态改变的诊断细胞学
病理学检查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病理学检查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病理学是医学领域中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的科学。
病理学检查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诊断病理组织学、细胞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变化来辅助医学诊断。
本文将介绍病理学检查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帮助读者了解病理检查的过程与意义。
一、病理学检查的基本原理病理学检查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观察病理变化来诊断疾病。
病理检查可分为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两大类,其中组织病理学主要以活体组织检查和尸体解剖为基础,而细胞病理学则通过细胞学检查对细胞进行分析。
1. 组织病理学检查原理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研究组织器官疾病的基础。
它通过对活体组织或尸体进行解剖、取样,经过一系列的检测和处理,最终观察和分析组织的病理变化。
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切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等步骤,以获取病理诊断的依据。
常见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方法有石蜡切片染色法、免疫组化染色法和原位杂交等。
2. 细胞病理学检查原理细胞病理学检查是研究细胞异常变化的方法。
它通过对患者的细胞材料(如细胞涂片、穿刺等)进行采集,并经过特殊处理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异常变化。
细胞病理学检查可用于早期癌症筛查、病毒感染判定等。
常见的细胞病理学检查方法有涂片染色法、细胞流式仪、鳞状上皮细胞分析等。
二、病理学检查的基本方法病理学检查的方法包括标本采集、标本处理和结果解读等步骤。
在进行病理学检查前,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临床情况,根据疾病类型和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1. 标本采集标本采集是病理学检查的第一步,它对于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至关重要。
标本采集包括活体组织采集和尸检,具体方法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和疾病类型而定。
在采集标本时,需要注意标本的保存和运输,以保证标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标本处理标本处理是指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固定、切片、染色等处理步骤,以便得到可供观察和分析的组织或细胞片。
在标本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检查要求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以保证得到清晰、可辨的病理图像。
第八章 细胞病理学基本检验

第八章细胞病理学基本检验通过本章学习,你将能回答关于“细胞病理学基本检验”的下列问题:1.细胞病理学标本采集和处理方法?2.细胞病理学涂片固定和染色方法?3.细胞病理学诊断原则和基本步骤?4.损伤细胞的细胞形态学改变?5.良恶性细胞的形态学区别?6.恶性细胞的细胞病理学诊断要点?7.女性生殖道正常上皮细胞的形态学特点?8.女性生殖道非炎症和反应变化的细胞形态学特点?9.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细胞病理学特点?10.正常呼吸道细胞的形态学特点?11.呼吸道良性病变细胞的形态学特点?12.各类型肺癌细胞的形态学特点?13.良性病变积液中常见细胞的形态学?14.恶性病变积液细胞的形态学特点?15.良性病变淋巴结肿大的细胞学涂片特点?16.恶性淋巴瘤细胞的形态学特点?17.常见淋巴结转移性肿瘤的形态学特点?细胞学是一门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细胞病理学(cytopathology)是检验医学的一个分支,通过检查细胞的形态学特点,进行健康和疾病的筛查、诊断和研究,即对无症状个体进行癌前病变的筛检,对有症状或有体征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标本采集方法不同,分为脱落细胞学(exfoliative cytology)和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第一节细胞病理学基本检验技术细胞病理学诊断多基于光学显微镜观察,在作出诊断前,不仅应仔细考虑相关的组织学变化,而且应考虑标本的质量。
所获细胞能否代表病变靶组织或器官的细胞群体,是细胞病理学诊断结果准确和可靠的前提。
一、标本采集(一)脱落细胞标本细胞标本脱落自上皮表面,包括:①咳出:如痰液。
②排泄、导尿或膀胱镜:如尿液。
③挤压:如乳头分泌物等。
自行脱落的细胞与采用机械方法取得的细胞不同,前者常单个散在,后者常聚集成群。
脱落细胞常呈球形,与细胞膜僵硬、细胞骨架力、表面张力、局部微环境和脱落时间长短有关,细胞质和细胞核会出现一系列退化性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个散在,并可见圆形聚集。聚集细胞呈三维结构,
常有扇贝样边界,类似桑椹。桑椹中央细胞互相堆
积,形成很复杂的外观。积液中出现三维桑椹 样乳头状聚集的细胞,
如果无原发性肿瘤,
应考虑诊断为癌性间
皮瘤。其形态学特点
见图8-49、表8-15-1。
图8-49 癌性间皮瘤(三维乳头状聚集)
.
(4)窦性淋巴结肿大: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的 罕见疾病,又称为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
在细胞学涂片上,可见巨噬细胞、Langerhans 细胞(细胞约10~12μm,细胞质呈弱嗜酸性,细胞 核致密或有切迹,呈圆形或卵圆形,核染色质细 致),伴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 和多核巨细胞。
.
2.积液 脱落的间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见 图8-47、表8-14-1。
图8-47 间皮细胞(积液标本)
.
.
(二)巨噬细胞 所有积液中都可出现巨噬细胞,最高达85%, 且女性比男性高,与癌症无关。巨噬细胞易被误认 为间皮细胞,特别是具有大空泡的细胞,大部分应 为巨噬细胞。 其形态学特征见图8-48、表8-14-2。
.
.
2.纤维肉瘤性间皮瘤 直接穿刺获取的标本, 其细胞呈梭形,类似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但细 胞体积大,细胞核深染,常成片或呈螺旋状。
3.混合性恶性间皮瘤 少见,由各种间皮瘤细 胞组成,可见成小片的梭形细胞,伴有立方形细胞, 形成腺腔样结构。积液中的细胞常呈梭形,伴有不 典型或典型的恶性间皮细胞特性。
4.角化型鳞癌 分化好的角化型鳞癌很容易识别,但 罕见于积液,如角化型肺鳞癌、咽或食管鳞癌等。细胞学 特点:①角化型鳞癌,无论细胞核结构如何,积液中可出 现类似正常鳞状上皮细胞的癌细胞。②出现无核鳞状上皮 细胞、细胞核阴影、淡化或消失。③鳞状细胞珠形成是诊 断角化型鳞癌的标志之一。
.
积液中原发性肿瘤不多见,主要是转移性肿瘤。 在缺乏临床病史的情况下,表8-16的信息可提示原 发肿瘤最可能发生的部位。
.
2.大细胞型分化差的癌 积液出现分化差的 肿瘤细胞常容易判断,但难以鉴别肿瘤类型,如 分化差的肺鳞癌、胰腺导管癌、膀胱上皮癌、软 组织和骨肉瘤等。细胞学特点 见表8-15-3。
.
.
3.小细胞肿瘤 常见为肺燕麦细胞癌、小细胞乳腺肿 瘤、儿童小细胞恶性肿瘤或恶性淋巴瘤。积液中小型癌细 胞易误被认为炎症细胞。
图8-48 各种巨噬细胞(. 单个核巨噬细胞)
.
(三)血细胞 积液中血细胞变化的意义见表8-14-3。 (四)非恶性疾病伴积液的细胞学 非恶性疾病伴积液的细胞学特征见表8-14-4。
.
.
.
二、恶性积液细胞病理学 (一)恶性细胞与疾病 积液中恶性细胞与疾病的关系见表8-15。
.
.
.
(二)原发性肿瘤 1994年,Battifora和McCaughey将间皮细胞或结 缔组织来源的肿瘤进行了新分类,分为: ①间皮细胞性肿瘤:良性包括反应性间皮细胞增 生、乳头状间皮瘤、多囊性间皮瘤;恶性包括癌性 (上皮性)间皮瘤和变异体。 ②结缔组织性肿瘤:良性包括纤维性斑块、纤维 瘤;恶性包括纤维肉瘤间皮瘤。 ③混合性肿瘤:滑膜瘤样间皮瘤。
.
(三)转移性肿瘤 积液中转移性肿瘤有腺癌、鳞癌、内分泌肿瘤、 恶性淋巴瘤等,最常见的类型为腺癌、分化差的癌和 小细胞肿瘤。有时可见角化型鳞癌。 1.腺癌 常见为肺腺癌、乳腺癌、浆液性卵巢癌、 子宫内膜腺癌、食管 腺癌、肾癌和甲状腺 癌等。其细胞学特点 见图8-50、表8-15-2。
.图8-50 转移性大肠癌的印戒样细胞
图8-51
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箭头指示为巨噬细胞)
.
.
(2)病毒感染:EBV和HIV感染常伴淋巴结肿大,偶 见于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在细胞学涂片上,显示混合性变化: 可见大或小转化淋巴细胞、免疫母细胞、巨噬细胞、浆 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增生的免疫母细胞易被误诊为淋巴瘤细胞。 但淋巴瘤不会见到各成熟阶段的浆细胞样淋巴母细胞。 双核淋巴细胞类似Reed-Sternberg细胞,但形态不典型。 多核巨细胞类似于破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
第八章 细胞病理学基本检验 部分四
.
第七节 浆膜腔积液细胞病理学检查 一、良性积液细胞形态学
(一)间皮细胞 1.穿刺和刷取标本 间皮细胞呈成片多角形,直 径约20μm,相互之间有透明区域,细胞表面充满微绒 毛,边界清晰。细胞质呈嗜碱性或嗜酸性。细胞核呈 圆形或卵圆形,常居中,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核仁明 显(1~2个),居中,偶见核皱褶。
.
第八节 淋巴结细胞病理学检查 一、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细胞形态学 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是一项传统技术,肿大淋 巴结的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常作为淋巴结病变的诊断 方法(表8-17)。 非肿瘤性病变有炎症、感染、自身免疫和超敏反 应性疾病。大多数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淋巴结。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能进一步鉴别原发性恶性淋巴 瘤的种类。
.
(3)肉芽肿性淋巴结肿大:在细胞学涂片上出
现上皮样细胞,背景可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上皮样
细胞呈长的多角形,细胞质淡染,细胞边界清晰,细
胞核呈椭圆形,有时呈逗点形,染色质呈细颗粒状、 淡染,常有切迹。细胞
多疏松聚集,吞噬外来
异物的多核巨细胞的胞
核多散开,类似
Langhans细胞(图852)。
图8-52 肉芽肿性淋巴结肿大的细胞学变化
嗜酸性粒细胞是诊断依据之一。
.
二、恶性淋巴瘤细胞病理学 1.恶性淋巴瘤诊断原则 早期,恶性淋巴瘤 的分类是根据组织学和细胞学特点,分为霍奇金淋 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随着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1998年WHO提出了形态学和免疫学分类,将恶性 淋巴瘤分为B细胞淋巴瘤、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
.
.
1.急性淋巴结炎 多因细菌或药物所致。病变 早期可见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后期可见中性粒细 胞、浆细胞和含有吞噬碎片的大巨噬细胞。
2.慢性淋巴结炎 淋巴结增生性反应是淋巴结 肿大的最常见原因。慢性病变引起淋巴结肿大、淋巴 结滤泡增大、反应性淋巴结增生,其细胞学特点是:
.
(1)滤泡性和副皮质性淋巴结增生:细胞成 分较多,散在分布,单个细胞形态和大小不一, 以小淋巴细胞为主(图8-51、表8-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