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栀子
38 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

38 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根据提供的参考信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商品规格标准:1. 人参:无芦头、须毛、杂质、虫蛀、霉变。
2. 西洋参:无芦头、毛须、杂质、虫蛀、霉变。
3. 党参:无芦头、根尾、焦枯、杂质、虫蛀、霉变。
4. 黄芪:无芦头、空心、黑心、芦头、油条、杂质、虫蛀、霉变。
5. 当归: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6. 川芎:无芦头、须毛、杂质、虫蛀、霉变。
7. 白芍: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8. 赤芍: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9. 丹参:无芦头、空心、黑心、芦头、油条、杂质、虫蛀、霉变。
10. 甘草: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11. 防风: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12. 柴胡: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13. 地黄: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14. 山药: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15. 麦冬: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16. 牡丹皮: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17. 银杏叶:无杂质、虫蛀、霉变。
18. 黄连: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19. 黄芩: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20. 栀子: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21. 杜仲: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22. 厚朴: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23. 附子: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24. 肉桂: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25. 花椒: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26. 干姜: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27. 木香: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28. 玄参: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29. 太子参:无芦头、根尾、焦枯、杂质、虫蛀、霉变。
30. 苦参:无芦头、空心、黑心、芦头、油条、杂质、虫蛀、霉变。
31. 远志: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32. 石菖蒲: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33. 茯芩: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34. 枣仁: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35. 薏苡仁: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36. 杏仁: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成品药材栀子质量标准

文件编号
起草
审核
批准
部门
质保部
质控部
质保部
技术部
质量技术副总
姓名
签名
日期
分发部门
质保部、质控部
【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和杂质,蒸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
【主要产地】浙江、江西、湖南、福建、湖北、江苏等地。
【检查】 水分不得过8.5%(附录Ⅸ H第一法)。
杂质、灰屑检查不得过3.0%。
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过150mg/kg。
总灰分不得过6.0%(附录 Ⅸ K)。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nm。理论板数按栀子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炮制】 栀子除去杂质。
【性状】本品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cm,直径1~1.5c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面色较浅,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
【鉴别】 (1)本品粉末红棕色。内果皮石细胞类长方形、类圆形或类三角形,常上下层交错排列或与纤维连结,直径14~34µm,长约至75µm,壁厚4~13µm,胞腔内常含草酸钙方晶。内果皮纤维细长,梭形,直径约10µm,长约至110µm,常交错、斜向镶嵌状排列。种皮石细胞黄色或淡棕色,长多角形、长方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60~112µm,长至230µm,壁厚,纹孔甚大,胞腔棕红色。草酸钙簇晶直径19~34µm。
栀子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栀子药材名称:栀子拼音名称:ZHIZI别名:木丹、鲜支、卮子、支子、越桃、山栀子、枝子、小卮子、黄鸡子、黄荑子、黄栀子、黄栀、山黄栀、山栀科属: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果实。
产地: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性味、归经]苦、寒。
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利湿热,凉血解毒。
焦栀子:凉血止血。
中成药:共有449种中成药使用栀子:国公酒京万红祛伤消肿酊追风壮骨膏拔毒膏骨增生镇痛膏炎热清胶囊牛黄消炎灵胶囊牛黄清热散泻肝安神丸等。
应用:1、热病心烦。
该品苦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可与淡豆豉同用,如栀子豉汤《伤寒论》;若配黄芩、黄连、黄柏等,可用治热病火毒炽盛,三焦俱热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者,如黄连解毒汤《外栀子台秘要》。
2、湿热黄疸。
该品有清利下焦肝胆湿热之功效,可用治肝胆湿热郁蒸之黄疸、小便短赤者,常配茵陈、大黄等药用,如茵陈蒿汤《伤寒论》,或配黄柏用,如栀子柏皮汤《金匮要略》。
3、血淋涩痛。
该品善清利下焦湿热而通淋,清热凉血以止血,故可治血淋涩痛或热淋证,常配木通、车前子、滑石等药用,如八正散《和剂局方》。
4、血热吐衄。
该品功能清热凉血,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常配白茅根、大黄、侧柏叶等药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该品若配黄芩、黄连、黄柏用,可治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5、目赤肿痛。
该品清泻三焦热邪,可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配大黄用,如栀子汤《圣济总录》。
6、火毒疮疡。
该品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可用治火毒疮疡、红肿热痛者,常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用;或配白芷以助消肿,如缩毒散《普济方》。
7、焦栀子功专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
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脾虚便溏者忌服。
采收加工:于10月中、下旬,当果皮由绿色转为黄绿色时采收,除去果柄杂物,置蒸笼内微蒸或放入明矾水中微煮,取出晒干或烘干。
栀子

栀子
栀子(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l批药食两用资源。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 、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主要价值
古代染料
因为其重要性,太史公在《史记。货殖列传》有“千亩栀、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载。
染色方法:新鲜的栀子果,捏碎泡水3小时,过滤,即可取染液。干栀子果,放入热水浸泡一夜,泡软后将果实剥开或捏碎,加火煎煮,煮沸续煮30分,熄火,过滤取第一次染液;可重复煎煮取3~4次染液。
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凉血。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栀子出自《本草图经》:栀子,今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
药材:栀子

药材:栀子药名:栀子别名:山栀子、枝子、小卮子、黄鸡子、黄荑子、黄栀子、黄栀、山黄栀、山栀、木丹、鲜支、卮子、支子、越桃。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归经:心经;肝经;肺经;胃经;三焦经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焦栀子:凉血止血。
主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疳;淋证;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未掺或调敷。
药材基源:栀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果实。
炮制方法1、生栀子:筛去灰屑,拣去杂质,碾碎过筛;或剪去两端。
2、山栀仁:取净栀子,用剪刀从中间对剖开,剥去外皮取仁。
3、山栀皮:即生栀子剥下的外果皮。
4、炒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金黄色,取出,放凉。
5、焦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糊色,取出,放凉。
6、栀子炭: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褐色,但须存性,取出,放凉。
7、凡使栀子,先去皮须了,取人,以甘草水浸一宿,漉出焙干,捣筛如赤金末用。
《雷公炮炙论》功效作用栀子的功效与作用1、栀子治火疮未起:栀子仁灰,麻油和封,惟厚为佳。
《千金方》2、栀子治热水肿:山栀子五钱,木香一钱半,白术二钱半。
细切,水煎服。
《丹溪心法》3、栀子治火丹毒:栀子,捣和水调敷之。
《梅师集验方》4、栀子治口疮、咽喉中塞痛,食不得:大青四两,山栀子、黄柏各一两,白蜜半斤。
上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下蜜更煎一两沸,含之。
《普济方》栀子汤5、栀子治湿热黄疸:山栀四钱,鸡骨草、田基黄各一两。
水煎,日分三次服。
《广西中草药》6、栀子治尿淋,血淋,鲜栀子二两,冰糖一两。
煎服。
《闽东本草》7、栀子,清少阴之热,则五内邪气自去,胃中热气亦除。
面赤酒疱皶鼻者,肺热之候也,肺主清肃,酒热客之,即见是证,于开窍之所延及于面也,肺得苦寒之气,则酒热自除而面鼻赤色皆退矣。
《本草经疏》8、栀子治伤寒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个剖),豉一升绵裹)。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除烦利湿解毒止痛说栀子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除烦利湿解毒止痛说栀子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的干燥成熟果实。
又名:山栀、支子、枝子、黄栀、小卮子、山枝子、山栀子、山黄栀、红枝子、黄栀子。
原植物栀子分布于中南及陕西、甘肃、新疆、江苏、上海、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四川、贵州、云南。
主产于江西、湖南、湖北、浙江。
商品中认为湖南、江西产者为佳。
本品药材性状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cm ,直径1~1.5cm。
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也有4、5、8条者,棱间常有1 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
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
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面色较浅,有光泽,具2~3 条侧膜,由侧膜向果腔中延伸分枝形成肉质的假隔膜。
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有1 条相当于种子全长4/5 的种脐,胚乳角质,胚长形,具心形子叶2 片,胚根直立。
浸入水中,可使水染成鲜黄色。
气微,味微酸而苦。
本品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
中医临床用于热病心烦,黄疸黄疸,淋症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保肝,利胆,凝血,镇静,镇痛,降温,降压,致泻,抗病原微生物,抗炎及治疗软组织损伤作用,对胃肠道和胰腺有影响。
体外试验表明,栀子多糖对S-180 肉瘤细胞及腹水肝癌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
其它药用部位:(1)栀子叶:味苦涩,性寒;功效消肿,理跌打伤,洗疳痔疮,散毒疮;(2)栀子花:用于肺热咳嗽,鼻衄;(3)栀子根:用于感冒高热,黄疸型肝炎,吐血,鼻衄,菌痢,淋病,肾炎水肿,疮痈肿毒。
栀子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谓“味苦,寒。
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皻鼻白癞,赤癞疮疡。
一名木丹。
”《本草图经》曰:“栀子,生南阳川谷,今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
中药材:栀子

中药材:栀子药材名称:栀子别名:木丹、鲜支、卮子、支子、越桃、山栀子采收加工:于10月中、下旬,当果皮由绿色转为黄绿色时采收,除去果柄杂物,置蒸笼内微蒸或放入明矾水中微煮,取出晒干或烘干。
亦可直接将果实晒干或烘干。
药用部位:成熟果实产地:中南、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科:茜草科原植物:山栀植物情况:常绿灌木高1-2m。
小枝绿色,幼时被毛,后近无毛。
单叶对生,或三叶轮生,叶柄短;托叶两片,生于叶柄内侧;叶片革质,椭圆形、阔倒披针形或倒卵形,长6-14cm,宽2-7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光泽,仅下面脉腋内簇生短毛;侧脉羽状。
花大,极芳香,顶生或腋生,具短梗;萼绿色,长2-3cm,裂片5-7,线状披针形,通常比萼简稍长;花冠高脚碟状,白色,后变乳黄色,基部合生成简,上部6-7裂,旋转排列,先端圆;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着生于花冠喉部,花丝极短,花药线形,纵裂,2室;雌官司1,子房下位,1室。
果实深黄色,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4cm,有5-9条翅状纵棱,先端有条状宿存之萼。
种子多数,鲜黄色,扁椭圆形。
花期5-7月,果期8-11月栀子药材性状:果实倒卵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4-3.5cm,直径0.8-1.8cm。
表面红棕色或红黄色,微有光泽,有翅状纵棱6-8条,每二翅棱间有纵脉1条,先端有暗黄绿色残存宿萼,先端有6-8条长形裂片,裂片长1-2.5cm,宽2-3mm,多碎断,果实基部收缩成果柄状,末端有圆形果柄痕。
果皮薄而脆,内表面鲜黄色或红黄色。
有光泽,具隆起的假隔膜2-3条。
折断面鲜黄色,种子多数,扁椭圆形或扁矩圆形,聚成球状团块,棕红色,表面有细而密的凹入小点;胚乳角质;胚长形,具心形子叶2片。
气微,味微酸苦。
优等品以皮薄、饱满、色红黄者为佳。
劣质品正品水试成黄色,伪品成棕红色栀子药性:【本经中品栀子味苦寒。
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栀子-常用中药详解

1栀子拼音:Zhizi英文:Cape Jasmine Fruit日文:サンシシ拉丁文:Fructus Gardeniae【异名】黄栀子,山枝子,大红栀(江苏),黄栀、山黄栀、山栀《浙江药用植物志》。
【品种考证】栀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名医别录》云:“栀子生南阳川谷,九月采实,暴干。
”《本草图经》云:“今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
木高七八尺,叶似李而厚硬,又似樗蒲子,二、三月生白花,花皆六出,甚芬香,俗说即西域詹匐也。
夏秋结实,如诃子2状,生青熟黄,中人深红..此亦有两三种,入药者山栀子,方书所谓越桃也。
皮薄而圆小,刻房七棱至九棱者为佳。
”《本草纲目》载:“卮子叶如免耳,厚而深绿。
春荣秋瘁,入夏开花,大如酒杯,白瓣黄蕊,随即结实,薄皮细子有须,霜后收之,蜀中有红栀子,花烂红色,其实染物则赭红色。
”《植物名实图考》亦有记载。
综上所述形态特征及可以染黄的特点,再参考《本草图经》“江陵府栀子”、“建州栀子”等图,古代栀子原植物与今药用商品栀子相符合。
【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果实。
【植物/动物形态】常绿灌木,高达2米。
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全缘;托叶2片,膜质,生于叶柄内侧,常连成筒状包围小枝。
花大,单生于枝端或叶腋,白色,芳香,花萼圆筒状,先端5~7裂,花冠高脚碟状;果3实卵形,黄色,革质或略带肉质,有纵棱5~8条,顶端有宿存花萼。
种子多数。
花期5~7月,果期8~11月。
分布于我国南部和中部。
喜生于低山坡温暖阴湿处;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产地】主产于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四川;河南、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亦产。
以湖南产量大,浙江质量佳,销全国。
其他地区一般自产自销。
【栽培】喜温暖湿润气候,能耐旱、忌涝渍,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质疏松、含腐殖质多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为佳。
用种子繁殖:春、秋两季播种,按行距30~33cm于苗床上开沟条播,深约3cm,播后覆草木灰和细土,再盖草保墒,每亩用种量2~3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栀子的商品规格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栀子中药材生产,流通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商品规格等级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栀子 Gardeniae Fructus 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 采收,除过果梗和杂质,烘干,或晒干,或蒸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低温(60℃) 干燥。 3.2 栀子规格 Gardeniae Fructus : standard 栀子药材在流通过程中用于区分不同交易品类的依据。 3.3 栀子等级 Gardeniae Fructus: grade 在栀子药材各规格下,用于区分栀子品质的交易品种的依据。 3.4
焦黑个 jiaoheige
4
因贮藏或加工不当,使其表面呈现焦黑色的药材。 3.4
青黄个 qinghuangge 由于采收时间不当等原因,在栀子果实尚未成熟仍为青绿色时就予以采收,其药材成品 表面呈青色或青黄色。 3.5 重量占比 The weight ratio 指该类药材的重量占总重量的比率。 3.6 道地药材 江栀子 Dao-Di herbs jiangzhizi 指产于江西省各地区的栀子。
综上,历代对于栀子的规格等级划分强调产地质量,以“小红栀子”为其道 地药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性状,如饱满度、色泽等进行评价,为制定栀子商品 规格等级标准提供了依据。
9
德、清远、翁源亦可”。 《新编中药志》云:“主产于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四川、湖北等省。
以湖南产量大,浙江品质佳”。 (三)道地药材产区 根据各家本草记载,古代栀子主要产于河南、四川、江苏、江西、湖北、福
建等地,道地产区为江西清江、福建建瓯、湖北江陵。近年来,江西和湖南逐渐 成为栀子的主要产区,其中江西产栀子被药界视为道地药材,具有品质纯正,体 圆、皮薄、色红、饱满的特点,誉为“小红栀子”、“江栀子”,行销全国,并出口 外销。江西新干及樟树所产栀子药材已成为国家原产地保护标注产品,其基地已 经过国家 GAP 认证。栀子是红壤土中典型的野生广布种,江西省人工栽培栀子 主要集中在宜春市的樟树市、丰城市等,吉安市的新干县、永丰县、峡江县、吉 安县、泰和县、永新县等,抚州市的金溪县、临川市、南城县等,以及九江市的 湖口县、星子县、武宁县等县市。
表 2 本草有关栀子产地的描述
典籍
产地描述
备注
神农本草经(汉) 生川谷 名医别录(魏晋) 生南阳川谷
本草经集注(南朝梁) 处处有
南阳,今河南修 武县 指江苏句容
证类本草(宋) 图经本草(宋)
同本草经集注 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
西蜀:今四川
本草纲目(明) 蜀中有红栀子 本草品汇精要(明) (道地)临江军、建州、江陵府
质,
味微
货
杂质、
棱,顶
略有
酸而
种子团与果
虫蛀、
端有宿
光泽
苦
表面呈深褐
壳空隙较大,
青黄个重量 霉变
存萼片
色、褐色、棕
种子团较瘦
占比≤
二等
黄色、棕色、
小,呈棕红
10%,果柄
淡棕色、枯黄
色、红黄色、
重量占比≤
色
暗棕色、棕褐
2%
色
干货。呈长圆形或椭圆形,具有纵棱,顶端有宿存萼片。表面呈红色、橙色、褐色、 统
棕黄色、棕色、枯黄色、青色。皮薄脆革质,略有光泽。气微,味微酸而苦。青黄个 货
重量占比≤10%,果柄重量占比≤2%。无焦黑个、杂质、虫蛀、霉变。
5
备注: (1)本品不包括长大型的水栀子。 (2)目前市场存在栽培和野生品,且栽培品果实普遍较野生品大,此外栽 培品产地较多,各地性状稍有差异,市场实际交易按产地区分,但不论野生和栽 培品均适用上述等级划分标准,即主要是以栀子果的成熟程度、果皮色泽深浅、 种子团饱满程度及含杂率来进行等级的划分。当前市场等级划分较多,本标准进 行了适当简化。 (3)无论何种栀子,均要防止抢青,严禁采收嫩果。
临江军:今江西 樟树、新余、新 干;建州:今福 建建瓯;江陵府: 今湖北江陵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 洛阳有卮茜园
(清)
药物出产辨(民国) 以广东北江、星子、连州产者佳, 其
次乐昌、英德、清远、翁源亦可
中药大辞典
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江苏、浙江、安
徽、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新编中药志
主产于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四
川、湖北等省。此外河南、江苏、安
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亦
产。
以上所述表明古代栀子产于河南、四川、江苏、江西、湖北、福建、浙江等 地,道地产区为江西樟树、新余、新干、福建建瓯、湖北江陵等地。现栽培栀子 主要在江西、湖南、重庆、四川、湖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市均产,
8
其中又以江西、湖南栽培最多,产量大,质量优。 (二)本草记述的产地及药材质量 《本草品汇精要》云:栀子道地产区为“临江军、建州、江陵府”。 《药物出产辨》云:栀子“以广东北江、星子、连州产者佳, 其次乐昌、英
4 规格等级
规格等级 形状
表1 栀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表 表面特征 质地 种子团 气味
其他
种子团与果
壳空隙较小,
表面呈红色、
青黄个重量
种子团饱满
棕红色、橙红
占比≤5%,
一等
充实,种子团
色、橙色、红
果柄重量占
呈深红色、紫
呈长圆
黄色
比≤1%
红色或淡红
干货,
形或椭
皮薄
气
色、棕黄色
无焦
圆形人民共和国药典 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SB/T 11094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 SB/T 11095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2号)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图 1 栀子果实一等品
6
图 2 栀子果实二等品
图 3 栀子果实统货 5 要求
应符合《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中第7章项下相关规定。
7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历史沿革
(一)本草记述的产地及变迁
传统本草有关栀子道地产区的记载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变化,参考相关本草 典籍,有关本草中栀子产区记载详见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