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教案
第六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题放飞思维的双翼——联想和想象课标分析《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关于“写作”要“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联想和想象不管看起来多么夸张荒诞,乃至天马行空,都是具有现实基础,包含特定的内涵的。
想象性文本的内涵是多层次的,可以是某个概念、某种感情,也可以是审美体验。
因此,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深入文本,获得更深的体会,从而提高欣赏和写作能力。
一要运用发散思维,不拘泥于眼前的实景和惯常的表达手段,大胆想,放笔写;二要注意联想和想象的合理性与适切性,要从现实出发,最后又回到现实。
教材分析《发挥联想和想象》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写作训练,对于写作进行系统的训练是中学语文部编版教材的一大亮点。
本次写作训练是在“说真话抒真情、文从字顺、突出中心、条理清楚”的基础上对作文的进一步提升,地位至关重要,学会发挥联想和想象,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使文章更生动丰富学情分析处在春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但是对于写作存有畏难情绪,对于联想和想象这两种写作手法缺乏实际运用。
不过,学生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已经对联想、想象及其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开展了相关的写作实践,为本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课型新授课活动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联想和想象两种思维方式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了解联想和想象两种思维方式的特点。
2.学习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教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启发式,谈话交流法教材分析作文是一项复杂的思维活动,思维活动的灵活性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掌握并恰当运用联想与想象。
本次写作训练主要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文章更加生动丰富。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穿云望月——开启思维之窗1.由“嫦娥奔月”传说视频引入。
第6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联想和想象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在写作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联想和想象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应用,包括如何运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创意构思,以及如何将想象融入写作过程,使文章内容丰富、生动。
-学会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进行构思,培养结构化思考能力。
-通过对单元课文的深入分析,总结出联想和想象在文本中的具体运用,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举例解释:
-在分析《春》一文时,重点讲解作者如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想象,将春天描绘得栩栩如生,强调学生应在写作中运用感官体验来增强描述的生动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联想和想象的基本概念。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而想象是在脑海中创造新形象的能力。它们在写作中是丰富内容、拓展思路的重要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本单元的课文《春》。这篇文章展示了作者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来描绘春天的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2.教学难点
-创意思维的激发,帮助学生克服写作时的思维僵化,能够自由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将联想和想象有效地转化为文字表达,避免空泛和不着边际的描述。
-在写作实践中,如何平衡联想和想象的自由发挥与文章的逻辑结构,使文章既有创意又不失条理。
举例解释:
-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难点在于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将虚构的情节与现实的道德寓意相结合。学生需要学会在自己的写作中,将想象与实际结合,创作出富有深意的故事。
《发挥联想和想象》教学设计

《发挥联想和想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链接名家素材,帮助学生了解联想和想象两种思维方式及特点。
2 .借助写作支架,训练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力求联想和想象自然贴切、合情合理、富有新意。
3 .展开联想和想象,放飞思想,进行写作实践,发现生活、自然之美【教学重点】把握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要求:自然贴切,合情合理,富有新意。
【教学难点】能灵活自如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实践,感受生活、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神秘嘉宾,大家猜猜,他是谁?掌声欢迎今天的神秘嘉宾——"云"。
下面,我们就随着这片云走进联想和想象的世界。
(二)回顾知识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
想象:则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形象。
参照示例,列举我们课文中的联想和想象。
示例:郭沫若由街灯想到明星,是联想。
预设:郭沫若由明星想到街灯,是联想。
郭沫若由星空想到天上的街市,是想象。
郭沫若由星空想到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是想象。
郭沫若由流星想到灯笼,是联想。
朱自清由桃花、杏花、梨花,想到火、霞、雪,是联想。
谢道福由白雪想到柳絮纷飞,是联想。
老舍由矮松上的雪联想到顶着一髻儿白花的日本看护妇。
归纳:联想是由此及彼,想象是无中生有。
联想是关联,想象是创造。
联想是想象的初级阶段,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升华。
其实,联想和想象就像一对如影随行的好朋友,总是结伴而行。
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对想象有这样的描述: 【链接材料】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倘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大意是:写作的构思,它的想象往往飞向遥远的地方。
所以作家默默地凝神思考时,他就会想象到千年之前的生活;悄悄地改变面部表情时,他的眼睛似乎看见了万里之外的情景;他吟咏文章时,好像听到了珠圆玉润的悦耳声音;眼睛闪动时,就出现了风云变幻的景色。
可见,想象对于文学创作有很重要的意义。
初中语文联想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语文联想训练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联想的基本方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联想进行创造性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1. 联想的概念与方法2. 联想训练实例3. 联想写作实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联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运用联想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联想经历,教师总结联想的定义和作用。
二、联想方法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联想的基本方法: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
2. 举例说明各种联想方法的运用。
三、联想训练实例(2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主题,如“春天”,要求学生运用联想方法进行思考。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联想成果。
3. 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联想方法及运用。
2. 强调联想在写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联想写作实践(2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主题,如“梦想”,要求学生运用联想方法进行写作。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写作实践及评价。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联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联想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运用联想的情况。
3. 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参与度。
联想和想象教案

放飞思维的双翼——联想想象的运用教学目标:1由点到面,触发联想,学习发散思维的方法。
2拓展学生思维,多角度、多方位思路立意。
3、掌握并运用联想感悟人生,进行作文。
教学重难点:1、联想的讲解师侧重点。
拓展思维,多角度、多方位思路立意。
2、运用联想感悟人生。
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通过点拔,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说、读、写能力。
设计思维:点——句子——段落——文章。
教学过程一、导入趣味导入:假设情景想歌词面对邪恶不要害怕退缩,要:“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朋友考试失败非常沮丧,你会这样鼓励他:“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或者“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某班运气不好,每逢上体育课都下雨,几个月后终于等到体育课出太阳,同学们高呼:千年等一回,等一回啊。
或者太阳出来罗儿,喜洋洋啊罗喂等朋友将要远行,你为他送行,会唱:“朋友别哭,我依然是你心灵的归宿”。
或者“我只能深深地祝福你,祝福你最亲爱的朋友,祝你一路顺风”。
或者“朋友你今天就要远走,干了这杯酒”。
谈起友情,你们会想到?——老师:我们由此情景想到一些歌词,这就是人类思维方式的一种——联想。
那么什么是联想呢?(请一学生作答,如不能回答正确,老师可提示。
提示方式:老师造句:我由……想到了……)明确: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就叫做联想。
老师: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创造思维能力之一———联想能力。
我给我们这节课取了一个游戏名字,叫“谁是联想王”。
分成几个大组竞赛。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每组同学如果表现良好的话就画一个苹果。
)二、教学板块一发挥联想造句(点到点)老师:爱因斯坦说过:联想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而联想可以概括世界一切。
联想有多种形式,但它并非高深莫测,只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掌握一定的形式,定可运用自如,左右逢源。
《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写作训练教案

《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写作训练教案章节一:联想与写作的关系1. 引入:讲解联想在写作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联想对于丰富写作内容的作用。
2. 讲解联想的定义和类型:直接联想、间接联想、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等。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中如何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4. 练习:让学生运用联想写一段话,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
章节二:扩展联想的技巧1. 引入:讲解扩展联想在写作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扩展联想的方法。
2. 讲解扩展联想的技巧:寻找共同点、寻找相关点、寻找相似点等。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中如何运用扩展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扩展联想写一段话,描述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
章节三:逆向联想的运用1. 引入:讲解逆向联想在写作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逆向联想的方法。
2. 讲解逆向联想的技巧:反向思考、对比思考、因果思考等。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中如何运用逆向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4. 练习:让学生运用逆向联想写一段话,描述一次失败的经历及其教训。
章节四:联想与创意的关系1. 引入:讲解联想与创意在写作中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联想对于提升写作创意的重要性。
2. 讲解如何通过联想产生创意:组合联想、交叉联想、拓展联想等。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中如何运用联想产生创意。
4. 练习:让学生运用联想产生创意,创作一个有趣的故事。
章节五:联想在写作中的实战演练1. 引入:讲解联想在写作中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中如何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4. 练习:让学生运用联想写一篇以“梦想”为主题的作文。
章节六:观察与联想的结合1. 引入:讲解观察与联想在写作中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运用联想。
2. 讲解观察的技巧:细致观察、捕捉细节、观察与感悟等。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中如何结合观察与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4. 练习:让学生结合观察与联想写一段话,描述一次日出或日落的景象。
初中语文作文课件: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看到 門鎖 我想到 心鎖 我體會到:要進到房內,就先要把打開門鎖; 要深入了解一個人的內心,就要把心鎖打開。 (黃富源) 看到 破裂的水管 我想到 發洩情緒的人 我體會到:一個人的忍耐太久,情緒就會像 爆裂的水管一樣爆發出來。
看到 擴音器 我想到 洩密的人 我體會到:擴音器就像一個大嘴巴, 動不動就把別人的秘密說出去,令人討厭。 (卓修弘)
粉笔
粉笔——粉碎了自己,为了 人们播种知识。
圆规
圆规——无论转多少圈,总会给你 一个圆满; ——自以为了不起,其实只是原地 踏步。
参考上述高考例文对联想的应用,将自己 已完成的小片段拓展成为一篇不少于500 字的托物抒情的短文。
葉子上的水珠好像流露 一些透明的心事
落叶
1、落叶——无私奉献自己的生命,去创 造别人的幸福。而经不起严寒的考验, 决定了它短暂的一生。 2、落叶——奉献和无私的先驱,使来年 更显繁荣。匆匆离去,使秋天更显孤独。 3、落叶——为花儿更美丽,牺牲了自己 全部的能量。只是满足于配角,注定了它 一生的碌碌无为。
看到 膠水 我想到 真摯的友情 我體會到:膠水 讓兩樣東西合而為一,就 像友情讓不同的兩人形影不離。(吳書豪)
看到 橡皮擦 我想到 頭腦 我體會到:靜置一段時間的橡皮擦再拿起擦 拭時,會變硬而不好用,就如人的頭腦,愈用 愈靈活,相反的如果你都不去思考腦力,就會 退化而變的遲鈍。(邱雅笛)
相关联想
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 知,而引起跟它在时 间或空间上有相近或 相关关系的其他事物 的联想。
实例:
由红花想到绿叶 由土地想到庄稼 由春天想到夏天 由江河想到海洋 由蓝天想到白云 由荷塘想到采莲 由秋天想到累累的果实
相反联 想
初一语文《发挥联想和想象》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

初一语文《发挥联想和想象》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发挥联想和想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温故知新,回顾单元学习主要内容:联想和想象2.进一步了解写作中联想和想象的特点。
3.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的尝试。
【课前学习任务】1.再读《天上的街市》,回顾诗歌中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的。
2.思考:写作中的想象会有什么特点,在写作中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再读《天上的街市》,回顾诗歌中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的。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学习任务二:1.小试牛刀观察这幅图片,你会想到什么?2.请阅读这首诗,关于联想和想象要有新意,你能获得什么启示呢?秋晚的江上刘大白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著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3.初露头角——小小故事会在之前联想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给老师和身边的伙伴们口头讲述一个关于它的故事。
评价标准:1、想象:(1)想象要合情合理,思路清晰。
(2)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故事的情节发展出人意外,新颖有趣,大胆新奇则更好。
(3)体现一定的思想内涵。
2、表达:自然流畅,声情并茂则更好。
学习任务三:同学们有没有憧憬过未来的生活呢?能否大胆想象一下十年以后的你是什么样子呢?在做什么?你又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呢? 请以《十年后的我》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作文。
写作提示:1、联想要自然恰切。
2、想象要合情合理。
3、联想和想象力求有新意。
【推荐学习资源】1.教科书2.网络资源内容提示:【课后练习】同学们有没有憧憬过未来的生活呢?能否大胆想象一下十年以后的你是什么样子呢?在做什么?你又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呢? 请以《十年后的我》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作文。
内容提纲:发挥联想和想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根据要求,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教案教学设计4苏教版语文八下第一单元写作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一【知识导航】[广告导入]大家一定熟悉这样一句广告词:“假如失去联想,人类将会……”这句著名的广告词说出了联想的重要性。
联想与想象是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
也是作者主观色彩的两种手段,它们能由此及彼、从已知到未知的思想活动,从而产生新的感知、新的意象或形成对某一问题的多种视角,打开写作的思路。
[技法点拨]联想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把联想运用到写作中,可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表达生动、形象。
在作文中,怎样展开联想呢?我们可按照下列三种思路培养和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
一、从“相近”“相关”的方面去联想。
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时间或空间上有相近或相关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
七年级时学的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由人间独酌,起舞弄清影写起,联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这些都是由相近、相关的事物而引起的联想。
二、抓住“相似”的特点展开联想。
它是指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性质或形态上有某种相似的事物的联想。
如七年级学的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抓住街灯和明月的相似之处,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从明星写到街灯。
本学期本单元学的茅盾的《白杨礼赞》,抓住白杨树干、枝、叶、皮及顽强生命力这一点,采用象征手法,由此及彼,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和白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北方农民;高尔基的《海燕》,由海燕联想到革命者,是因为两者都有勇敢搏击的相似之点;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由紫藤萝联想到瀑布,是因为两者都有“从空中垂下”,且“泛着点点银光”的相似之处。
再如,由波浪想到柔软的丝绸,由大花猫想到老虎,由天上的白云想到地上的棉花等,这些都是抓住事物的相似之处来展开联想的。
三、朝着“相对”“相反”的方向去联想。
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发起与它在性质特点上有相对或相反事物的联想。
如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较好运用了相对与相反联想的手法,设置了豆萁煮豆这一特写镜头,凸现了兄弟相残的主旨,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又如小学时学的许地山的《落花生》:“花生的好处很多。
它的果实深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在这里,作者由埋到地下的花生联想到同它相对的事物——挂在枝头上的桃子、石榴、苹果。
这些都是由相对或相反的事物,通过对比而产生的联想。
而郭沫若的《石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相对之处:他从石榴的枝干联想到梅树的枝干,从石榴的叶片联想到杨柳的叶片,是因为石榴与梅、柳既有相似(兼备了梅、柳之长),又相异(舍去了梅、柳之短),相异更加反衬了石榴之长。
如何培养联想的能力呢?一要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二要向生活学习,储备形象的画面;三要勤思精想,活跃思维。
同学们揣摩上述例证,就可以悟出关于“如何联想”的方法和途径。
正因为这些作家知识储备丰富,生活积累丰厚,有勤于并善于思考,才会写出联想丰富、生动形象的好文章来。
二【写作导引】[训练题目]1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事物,如“树根”小草”“海潮”“桥”等,展开联想,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咏物抒怀的作文。
既要具体描绘事物的形象,又要寄寓自己的感情,题目自拟。
[合作审题]1学生根据训练题目,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认识或想法。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解题。
(1)这是一篇自由命题作文,自拟题目,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个事物,不要受所提供的事物的限制,所选事物事物一经确定,文章的内容也就定下来了。
因而所选事物,一定要仔细思考,如:“树根”小草”“海潮”“桥”等。
(2)题目要求写“咏物抒怀”的作文,对所咏的“物”,要具体描绘它的形象,对于所抒的“怀”,要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展开联想”,要求同学们由眼前“物”的具体形象,联想到自己真挚的“怀”的抽象的感情。
(3)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构思点拨]思路一:“小草”——可以从“没有花香,没有树高”,联想到小草的优势不多:可以从“草不知名随意生”和“无人知道”,联想到小草的平凡与朴实;可以从“从不寂寞,从不烦恼”,联想到小草的不戚戚于个人得失;可以从“草不谢荣于春风”,不择地形、土质,不择气温、雨水,想到小草的旺盛生命力;可以从“草不随风偃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想到小草意志力的顽强。
可以由小草想到树木或人类,思路二:“海潮”——可以从“白马千群浪涌,银山万叠天高”,“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八月十五潮,壮观天下无”,联想到海潮的大气磅礴,可以从“早潮才落晚潮生,一月周流六十回”,“春去花无迹,潮归岸有痕”,“若知潮有汛,嫁与弄潮儿”,联想到海潮的坚守信义;从海潮奔腾,波涛汹涌,吞吐日月,气壮山河,联想到宏伟抱负,博大胸怀。
从横空跨越使壕堑变通途的勃发雄姿,联想到桥加强沟通的能耐;从长年累月立于冰冷或湍急的水中毫无怨言,联想到桥不畏艰难的精神,从挺直腰杆承载巨大压力从不退缩,联想到桥勇挑重担的品质。
[训练题目]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万物靠泥土孕育,人类在泥土上繁衍。
泥土是我们的立足之本,泥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无论是乡村、城市、农田、矿山,还是山脉、河流、森林、草原……无不与泥土息息相关。
泥土平凡而朴实,博大而厚重,默默奉献而不期回报,功高盖世而绝不张扬……然而,这弥足珍贵的泥土,常常被我们忽视、冷落。
面对泥土,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索呢?请你写一篇文章。
[训练要求](1)可以叙述事情,发表议论,说明事物,抒发感情。
(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标题中必须有“泥土”二字,如:“泥土的故事”、“想起那个泥土球场”、“家乡的泥土”、“小议泥土精神”、“泥土的启示”、“珍视泥土”、“泥土在呻吟”、“泥土的芬芳”等)。
[构思点拨]这段文字材料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挖掘了泥土的“本义”,是说泥土的作用,或者说是万物与泥土的关系。
第二句话由泥土的“本义”展开联想,揭示了泥土的精神品质。
而第三句话笔锋一转,对人应该怎样对待泥土进行了理性思索。
而文字中的两处省略号,又提供了更多的联想和思索的空间。
由此看来,完全切题的上乘之作,应该是紧扣上段文字材料,包容该段文字三句话中丰厚内涵的作文。
思路一:用童话的形式,拟题《玫瑰与泥土》,记叙泥土怎样辛勤地孕育出玫瑰那美丽的花朵,而面对骄傲的玫瑰的指责,他默默承受,无怨无悔。
当嫌弃泥土的玫瑰最终抛弃了泥土,如愿地走进了贵妇人漂亮的花瓶中时,它也就枯萎死亡了。
思路二:记叙文,拟题《泥土·父亲》,把父亲对自己的关爱与在阳台上一盆泥土中种花比照着写,当观察到阳台上那盆不事张扬的泥土终于孕育出了盛开的鲜艳花朵时,“我”也读懂了父亲,感受到了那厚重如土的父爱的弥足珍贵。
三【佳作展评】[佳作展示]1小草赞“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每当我念起这首诗时,我便会联想起小草。
是呀,它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只是一棵无人理睬的小草。
它是那样的渺小,令人瞧不上眼,可每当我看见它从墙缝、瓦砾、屋脊、甚至坚硬的石缝里钻出来的时候,就不能不为它那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发出由衷的赞叹!小草是绿色植物中顽强生命力的代表,在大自然的考验面前,它始终保持着强者的不屈姿态。
不论火烧、水淹、霜冻、干旱,都无法使它有丝毫的屈服。
特别使我敬佩的是:小草不择环境的优劣,始终如一,百折不挠,顽强生长。
在那酷热的沙漠中,时时可见小草不屈的身影,或是一株,或是一丛,即使那里水贵如油,小草却始终坚强地向下发展,纤细的根使劲地扎入地下5米、10米、15米,直到找到珍贵的水源。
朋友,难道你不觉得这坚强的意志十分可贵吗?小草的生命力很强!小草的意志更强!在春的来临,是它最先发芽,最早变绿,成为人们的第一个报春使者。
当每一朵姹紫嫣红的花儿都张开了灿烂的笑脸,在争奇斗妍,叽叽喳喳吵个不停的时候。
小草却在一旁低头不语,悄然向上生长。
盛夏之际,当每一朵娇艳的花儿为躲避骄阳而垂下脑袋,自私地将自己柔嫩的花瓣轻轻地合上。
小草却将腰挺得笔直,对面前的困难毫不畏惧、毫不屈服。
只有它经受住了骄阳下的暴晒,雷雨中的咆哮,也只有它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地方,老人们可以坐在草地上练拳、舞剑,下棋…孩子们可在草地上捉迷藏、晒太阳…在白雪皑皑的雪山上,小草同样顽强。
地生长着,迎着凛冽的寒风,抵抗着极度的严寒,孕育着新的生命。
当春风把雪水淙淙地拂下山去的时候,当春风把大地万物叫醒的时候,小草又萌发出了几株嫩绿的新芽……小草就是这样周而复始、不屈不挠地生长着。
说小草渺小吗?不,茫茫草原足以使人感到天地之广阔;说小草瞧不上眼吗?不,小草那坚强的意志可以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虽然小草没有青松的英姿,没有垂柳的婀娜,没有桃李的绚烂,没有芝兰的芳香,但小草浑身却充满大自然的活力,小草在我心里已深扎了根!这,不仅仅是因为小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更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无数具有小草精神的人!它——小草,把自己的一生都无私的奉献给了大地和人类,却从来都无所苛求,毫无怨言。
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默默无闻地培育着祖国未来的花朵;它多么像平凡的、战斗在祖国建设第一线的科学家、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为了伟大国家的强大而兢兢业业的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为国家的事业添砖瓦……我赞美小草,我更要高声赞美那些具有坚强革命意志的人。
[佳作简评]小作者抓住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意志展开丰富的联想,由物及人,自然地联想到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园丁以及科学家、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抒发了真挚的情怀。
而且小作者善于运用联想,开篇引用歌词巧妙地将小草与花、树反向对比联想;文末再次把小草与青松、垂柳、桃李、芝兰反向对比联想,突出小草的生命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佳作展示]2泥土赞走在幽美的山间小道上,欣赏着路边挺拔的树木,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庄稼,小野花伸开五彩的花瓣尽情的舒展,忘情而又羞涩。
这时,也许你被这一切深深地迷住了,但是,你可曾记起你脚下丑陋的不起眼的泥土?如果你爱自然中的一切,那你更有理由去爱泥土。
泥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总是无私地孕育着万物,万物的根都在泥土中。
春日里的泥土,显得更加不起眼,在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的花丛中,人们哪里还有心思去欣赏脚下这泥土?可是,人们忘了,忘了这春天虽然需要花朵来装扮,但是,没有了泥土,花儿将在何处开?树儿将在何处栽?我们美丽的春天,哪里才能寻找到她?我们无从知道。
泥土这丑陋的身躯下,隐藏的是善良圣洁的灵魂。
泥土从不抱怨花儿使它显得不起眼,不报怨树儿将它衬托的更加低俗,更不会报怨小草遮住了人们看到泥土的视野,它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世界上最芬香的便是雨后那阵阵湿润的泥土的芬香,那香气,没有桂花的浓郁,没有腊梅花的醉人,没有百合的清新,有的只是朴实的香,纯洁的香,淡淡的香,令人无限回味的香,这香泌透心脾,使你感到踏实、沉稳,更使你的灵魂得到升华,灵魂得以净化,心情感到愉悦,精神感到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