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Word版
四下语文教案 第三单元word精品文档1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9、自然之道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并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索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明白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渗透法制教育内容“野生动物保护法”。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生字词,并能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
板书课题,读题。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了解大自然,并益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才能更好的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今天学习的“自然之道”将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看看作者通过什么事例来说明“自然之道”的。
二、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读准字音。
幼龟沙滩侦察嘲鸫企图啄食愚不可及返回无遮无拦海鸥气喘吁吁响彻云霄2、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形容十分积极。
鱼贯而出——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来。
贯,连接,连续。
愚不可及——原指人为了应付不利局面而假装愚痴,以免祸患,为常人所不及。
文中指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做了坏事。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发在什么地点?课文写了我们好心救幼龟的事。
发生在太平洋加拉巴哥岛。
2、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作重写了些什么?结果是什么?事情的发生是由我们看到一只幼龟被嘲鸫啄食,我们要求向导救那只幼龟。
作重写了成群幼龟被食肉鸟啄食的过程。
结果我们明白了要遵循自然规律,遵循自然法则。
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怎样给课文分层次?课文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事情开始,看幼龟离巢入海。
第二部分:探险的幼龟遇危险,向导救援。
第三部分:群龟鱼贯而出,被啄食,我们极力拯救。
第四部分:我们后悔。
明白了要遵循“自然之道”。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作文范文(Word打印版)

2020年春季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语文园地三主题:大自然的启示要求:把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写下来,还可以谈谈自己的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或者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发。
提示:1本次习作内容广泛,可写自己的发现、活动经过或心得。
2读一读习作要求,考虑好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确定表达的顺序。
3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要写出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
4写好后,采用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的方式,和同学之间互相修改,最后整理好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
范文1花的奥秘太平区和平小学冯爽自然界赋予了花卉一个美丽的外表,而且与人类还有着特殊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花卉已经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当你置身于花海中,也许你会陶醉、享受着它们带来缤纷多彩和沁人心脾的芳香,可你了解它们外在的美对你的健康又如何吗?百合花象征着百年好合,虽然它的寓意很美,但是长时间闻百合的香味会使中枢神经过度兴奋引起失眠,与它相提并论的还有兰花。
月季花浪漫美丽,花味幽香,但它的味道会使过敏的人感到胸闷、呼吸困难,而竹桃所散发的气体易引起人患气管炎、肺炎,它给人们带来的弊远大于利。
洋绣球它与上述几种花有所不同,它散发的气味对人体刺激不是很大,可长时间接触它散发的微粒会使人出现皮肤痒痒。
我们在欣赏鲜花美丽外表的同时还要了解内在的奥秘,它虽然可以点缀装扮屋室,但是一定要科学地去选择它。
简评:作者对周围花卉观察仔细,深刻揭示花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语言生动形象,最后一句点名文章主旨。
范文2 小小的葡萄树太平区和平小学董雪飞去年春天,我们家喜迁新居。
在窗前的小院里,我意外地发现了一枝刚刚吐出嫩芽的新枝。
“这是什么呀?”我问妈妈。
妈妈看了看,说:“这是一棵葡萄树。
”一棵葡萄树!说真的,我从小长这么大,只吃过葡萄,却还不知道葡萄是怎样长出来的。
好奇心促使我对这棵葡萄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起初,小葡萄树像生了病一样,一枝干枯的小茎上,只有几片嫩嫩的小叶,非常可怜。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现代诗”为主题,引导学生走进现代诗的世界,感受诗歌的韵味与魅力。
二、课文内容。
- 作者:冰心。
- 诗歌特点。
- 诗歌形式短小精悍,节奏明快,朗朗上口。
- 作者:艾青。
- 诗歌特点。
- 这是一首描写“绿”的诗。
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将“绿”描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
如“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诗人把风、雨、水、阳光等都赋予了“绿”的色彩,从多个角度写出了“绿”的无处不在和充满生命力。
- 诗歌的语言富有节奏感,通过反复的手法,如“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强调了“绿”的动态美。
- 作者:叶赛宁。
- 诗歌特点。
- 诗中以白桦为描写对象,刻画了白桦的高洁、挺拔的形象。
如“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把白桦树比作披了一身雪花的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桦的洁白美丽。
- 诗歌采用了象征的手法,白桦象征着纯洁、正直的品质。
同时,诗中的描写富有画面感,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一棵亭亭玉立的白桦树。
- 作者:戴望舒。
- 诗歌特点。
- 这首诗描写了雨过天晴后的景象。
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径中泥路的柔软、小草的新绿、小白菊的绽放等景象,如“炫耀着新绿的小草,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把小草拟人化,写出了小草雨后的清新与生机。
- 诗歌节奏舒缓,充满了清新的气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语文要素。
1. 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 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 整理资料的方法可以是制作简单的资料卡片,将作者、作品名称、重要信息等分别列出,方便查阅和记忆。
四、重点字词。
1. 会写的字。
- 繁星、藤萝、波涛、墨水瓶、交叉、指挥、白桦、潇洒、花穗、朦胧、寂静、朝霞等。
- 要注意“藤”字的结构,上中下结构,笔画较多;“潇”字的右边部分不要写错;“穗”字要注意与“惠”字的区别。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套教学课件精品PPT小学优秀完整课件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套教学课件【PPT完整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入一导入二导入一u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唐代诗人白居易这样评论诗:诗。
导入二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女作家、诗人、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
其诗歌作品大多短小精悍,以歌颂母爱、童年和自然为主。
主要作品: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小说集《超人》等。
者简介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思考:这三首短诗分别描绘了哪些事物?《繁星》(七一)《繁星》(一三一)《繁星》(一五九)园中、叶下、膝上星、花、波涛鸟巢、母亲的怀抱繁星 漫灭 藤萝膝上 波涛 躲避繁星 漫灭 藤萝膝上 波涛 躲避词学习我会读倦鸟归巢漫涛我会写繁漫灭藤萝膝涛躲重难点字书写指导繁 fán结构:上下部首:糸书写指导:“ ”下不出头,“攵”撇收捺伸。
结构:左右部首:身书写指导:左部第七笔撇不穿过横折钩;“朵”的横稍长。
词语解释漫灭:藤萝:思潮:清响:磨灭,模糊不清。
指紫藤,一种藤本植物,花多为紫色。
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清脆的响声。
再读课文反复朗读这三首短诗,思考下面的问题:u从每首短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繁星》(七一)课文精讲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幼时与母亲在一起的旧事。
强调印象十分深刻。
对童年的深深怀念、对母亲的深情。
u这首短诗是如何表现母爱的?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排比母亲的膝上。
诗人没有正面描写母亲的形象,而是列举了生活中的几个场景,抒发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眷恋之情。
对诗人来说,这些情景是值得回味一生的。
u“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我牵着母亲的手,同她一起在月下散步;坐在藤萝的叶下,和她一起乘凉;趴在母亲的膝头,听她讲故事……u从这首短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母亲的怀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三单元是一个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的单元,主要包含《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和《语文园地》四部分内容。
1. 《古诗三首》包括《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清平乐·村居》,分别描写了乡村田园风光和儿童生活趣事,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2.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观察日记,记录了作者观察爬山虎的过程,重点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过程,赞扬了蟋蟀的勤劳和智慧。
4. 《语文园地》则包含了一些有关观察与发现的小知识和活动,如“交流平台”和“识字加油站”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提高其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欣赏美丽的乡村风光和儿童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乐趣。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word文档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动物的启示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桨仿鳍。
相传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观察鱼在水中用尾巴的摇摆而游动、转弯,他们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桨。
通过反复的观察、模仿和实践,逐渐改成橹和舵,增加了船的动力,掌握了使船转弯的手段。
这样,即使在波涛滚滚的江河中,人们也能让船只航行自如。
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
这种仪器目前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
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O0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
“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作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
这种照相机已经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电子计算机的微小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质量。
“蝇眼透镜”是一种新型光学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鸟类的翅膀具有许多特殊功能和结构,使得它们不仅善于飞行,而且会表演许多“特技”,这些特技还是目前人类的技术难以达到的。
小小的蜂鸟是鸟中的“直升机”,它既可以垂直起落,又可以退着飞。
在吮花蜜时,它不像蜜蜂那样停落在花上,而是悬停于空中。
这是多么巧妙的飞行啊。
制造具有蜂鸟飞行特性的垂直起落飞机,已经成为许多飞机设计师梦寐以求的愿望。
在企鹅的启示下,人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汽车“企鹅牌极地越野汽车”。
这种汽车用宽阔的底部贴在雪面上,用轮勺推动前进,这样不仅解决了极地运输问题,而且也可以在泥泞地带行驶。
苍蝇的眼睛,发明了蝇眼摄象机。
苍蝇的灵敏感知,发明了危险探测仪,用在危险工作场所古时候人们看到鱼儿在水里游自由自在就根据鱼的胸、鳍发明了船和桨。
人们看到鸟在天上飞就发明了飞机实现了人们“飞向蓝天”的愿望。
以前坦克只有一层如果敌人在右边就要把整个坦克掉过来。
人们又从大乌龟背小乌龟身上得到启示小乌龟在大乌龟的背上可以朝任何方向因此人类又发明了转动型大炮。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电子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电子版9 短诗三首繁星(七一)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繁星(一三一)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繁星(一五九)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冰心,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10 绿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艾青,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11 白桦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是苏联的叶赛宁,译者顾蕴璞,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12 * 在天晴了的时候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结合自己喜欢的诗句,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有兴趣的同学,还可能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在天晴了的时候,请到小径中去走走: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到小径中去走走吧,在天晴了的时候: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新阳推开了阴霾了,溪水在温风中晕皱,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主题,通过不同的课文展现了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从而在生活中合理利用大自然的规律。
二、重点课文。
- 字词。
- 易错字:“幼”(与“幻”区分)、“啄”(注意右半部分的写法)。
- 重点词语:旅游、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蝙蝠等。
- 主要内容。
- 课文讲述了“我”和同伴们在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时,因救了一只幼龟而导致众多幼龟成为食肉鸟口中之食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 启示。
- 人类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能自作聪明地去干预自然。
- 字词。
- 易错字:“蝇”(注意右半部分的写法)。
- 重点词语: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等。
- 主要内容。
- 科学家通过对蝙蝠飞行情况的研究,发现了蝙蝠夜间飞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进而发明了雷达。
- 启示。
- 大自然中生物的奇特本领能为人类的发明创造提供启示,人类要善于从生物身上学习。
- 字词。
- 易错字:“祸”(与“锅”区分)。
- 重点词语:摇篮、媲美、侵蚀、开垦、折腾、忧患、茂密、关键、不折不扣等。
- 主要内容。
- 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让人们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 启示。
- 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利用土地等资源。
三、语文园地三。
1. 口语交际。
- 话题:大自然的启示。
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示,如根据荷叶发明了伞,根据狗鼻子发明了电子鼻等。
2. 习作。
- 要求:可以写自己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也可以写自己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在写作过程中,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
3. 日积月累。
- 关于农业气象的谚语:-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本课两首古诗都是写花的,从不同角度赞美了春天。
学情分析:学生能自己预习课文,并解决生字词的学习。
学习总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交流感受的能力。
3、体会春景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学习重难点:1、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交流感受的能力。
2、体会春景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学习准备:课件
导学方法:自主导学
总课时:2
第一课时导学案序号16
第二课时导学案序号17
课后附记:
课题:种一片太阳花
教材分析:本课写了我们院子里的劳动者们对太阳花的喜爱和生活的热爱。
学情分析:学生能自己预习课文,解决字词疑难,能自己借助工具书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总目标:1、作者细致观察抓住事物(太阳花)特点描述的写法。
知道太阳花花期的特点体会太阳花顽强向上,把有限的精力尽情绽放的品格。
理解个人与集体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关系。
2、品味语言,体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增强语感。
3、复述课文重点章节,积累语言。
学习重难点: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仔细体会课文内
容,思考花与人的关系。
学习准备:课件
导学方法:自主探究
总课时:2
第一课时导学案序号18
第二课时导学案序号19
课后附记:
课题:花之咏
教材分析:本文以散文诗的形式赞美了花。
学情分析:学生能自己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
学习总目标:1、理解课文深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学生的理解和
需要,背诵喜欢的段落。
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仿写一段。
3、学习本文的结构和语言,与“笔下生花”结合,写一篇关于花的想象作文。
4、掌握课文中出
现的生字。
学习重难点:目标2、3
学习准备:课件
导学方法:自主导学
总课时:2
第一课时导学案序号20
第二课时导学案序号21
课后附记:
导学案序号22
语文天地
授课时数
2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摘录笔记,积累带“花”字的成语,诵读古诗。
2、学习短文《朱德与兰花》。
3、收集“花”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
有条理地完成习作。
教学难点
以“花”为题进行阅读、积累和习作。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1、我的摘录笔记。
(1)经久不衰、偃旗息鼓、短促……
(2)湛蓝、孕育、啜饮……
(3)我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上。
(4)……
交流一、二单元你的摘录笔记。
2、带“花”字的成语。
(1)读一读这些词语,观察他们的特点。
(2)你理解他们中的那些词语?
(3)选用你理解的词造句。
(4)你还知道那些带花的成语。
3、读《吴兴杂诗》,知道诗中描绘的是田园风光。
诵读这首小诗并摘抄下来。
二、学习短文《朱德与兰花》
1、读短文,标出自然段。
2、读一读短文上的小诗,说一说赞扬了兰花什么精神。
3、回忆本单元写花的文章,分别借花说明了什么。
4、小结:看似写花,实为映人的方法叫借物喻人。
三、初显身手
四、课堂作业。
导学案序号23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交际主题:你最喜欢那种花?向同学们和老师介绍。
交际提纲:注意交际时条例要清。
交际方法:小组交流。
二、笔下生花
1、审题
2、思考方法
3、逐题抓关键
三、学生动笔写作。
板书设计
花
你最喜欢什么花?
为什么喜欢它?
它有什么特点?(形、色、味)
从它身上或成长特点上,你受到的启发。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