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合集下载

沪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

沪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

Shanghai Qiu Shi Continuation School 英才乐园Shanghai Qiu Shi Continuation School 英才乐园Shanghai Qiu Shi Continuation School 英才乐园Shanghai Qiu Shi Continuation School 英才乐园今天清早,雪停了,天也晴了。

一轮红日升起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分外耀眼。

茫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三)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段意段落中没有直接表述中心的语句就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步骤:1. 段落中共有几句话。

2. 每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

3. 可以分为几层意思4. 每层讲的是什么内容。

5. 归纳每层的意思,进而概括出段的主要意思。

例4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摸进“三九一”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

太阳渐渐地爬上山头。

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讲话都听得见。

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

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为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

我又看了看伏在身边不远的邱少云。

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总结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第一,段意应该是一段文章中的主要内容,而不应该是思想内容的概括。

第二,段意一般我们用陈述句表达。

每段段意连起来应当反映出全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三,认真读懂段的主要内容,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才能抓住段的主要内容,准确地概括出段落大意。

练习:爸爸错怪了我语文课上,倪老师正在有感情地朗读《冬眠》。

她的语调十分动人,我们班上每一个同学都非常喜欢听,我还常常模仿她的语调朗读课文呢。

忽然,我听到倪老师把惊蛰的“蛰”读成了第四声。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名言古诗解释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名言古诗解释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名言1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2.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

——臧克家3.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

——高尔基4.如果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怎样获得成功时,他会告诉你:“跌倒了,爬起来。

”这就是成功。

——牛顿5.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爱迪生6.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点成就,都是从勤学、勤思、勤问中得来的。

——夏衍7.在惊涛骇浪中,拿稳着舵,虽千转百折,仍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终有达到彼岸的时候。

——邹韬奋8.看哪!世界不是劳动的艺术品吗?没有劳动,就没有世界。

——邓中夏9.世界是一本书,从不旅行的人等于只看了这本书的一页而已。

——奥古斯狄尼斯10.谁要想出国远游,谁就得先把祖国的山山水水装在心里。

——托·富勒11.能使你所爱的人快乐,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

——罗曼·罗兰12.给青年人最好的忠告是让他们谦逊谨慎,孝敬父母,爱戴亲友。

——西塞罗13.谁要是不会爱,谁就不能理解生活。

——高尔基14.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闻一多15.只有看到每个人的长处,才能有权得到朋友们最真挚的友谊。

——泰戈尔16.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

——萧伯纳17.朋友间也需要有劝告和责备,只要从善意出发的,我们就应友善地接受。

——西塞罗18.所有的果实,都曾经是鲜花;然而,却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成为果实。

——佚名19.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奥斯特洛夫斯基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作者简介]白居易(公元772-846),字乐天,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

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 5爸爸和书 课文预习练习和课后练习及答案 编制者 复旦中学 陆增堂

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 5爸爸和书 课文预习练习和课后练习及答案   编制者 复旦中学 陆增堂

5 爸爸和书1 我和姐姐有个书架,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一百来本书,有童话,有历史故事,还有关于作文的。

其中有一本薄薄的童话集,叫《皇帝的悲哀》。

2 小伙伴常常来我们这儿借书,从来没有谁翻过这本《皇帝的悲哀》,因为它太破旧了。

但是对我来说,这本书却比任何一本都要珍贵。

只要一翻开这本书,当年买书的情景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

3 那时候我还小,爸爸所在的那家公司倒闭了。

爸爸只好去做临时工,妈妈也要出去干零活。

爸爸天天带着我,他干活,我就在一边玩。

4 有一天下班回家,经过一家旧书店,爸爸突然停住了脚步,对我说“给你买本书吧!”我高兴极了。

5 “不过,给你买一本书,今天就不能乘汽车回家了。

你愿意走路,就给你买。

”6 “好,咱们走回去!”我说。

7 爸爸走进旧书店,从一堆书里给我挑了这本《皇帝的悲哀》。

尽管这本书很薄很薄,我捧着它还是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

8 我跟着爸爸往回走。

路真远哪!我有些走不动了,爸爸把我背了起来。

过荒山大桥时,寒风呼啸,我冷得直发抖。

爸爸问我:“怎么样,乘汽车比买书强-巴?”9 我紧紧地伏在爸爸的背上,忍受着刺骨的寒冷,大声说:“不,买书比坐汽车强!”10 爸爸点了点头,用他的上衣把我襄得严严实实的。

11 “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

但是,不这样做,爸爸就没法给你买这本书了!”12 我仿佛觉得爸爸是含着热泪说这番话的。

13 那时我还没上学,老缠着爸爸,让他一遍又一遍地给我念这本薄薄的童话集,大概念了好几十遍吧。

听着爸爸念书,我渐渐懂得了读书的乐趣。

14 后来,爸爸病了,我们的生活更苦了。

可是,爸爸的精神一直很好,只要有点儿钱,就一定会给姐姐和我买书看。

每一回买了书回来,他总要对我们说:“从明天起,咱们又得节衣缩食啦!”说着笑了起来。

15 “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和爸爸一同开心地笑起来。

16 我和姐姐的一百来本书,全是爸爸这样省吃俭用买来的。

他一心希望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预习练习】一、读准词语.pái liè qīng xīfú xiàn yuàn yìhán fēng hū xiào排列清晰浮现愿意寒风呼啸cì gǔyán yán shí shíjié yī suō shíshěng chī jiǎn yòng 刺骨严严实实节衣缩食省吃俭用yì kǒu tóng shēng异口同声二、了解词义。

沪教版语文下册课件ppt课件ppt课件

沪教版语文下册课件ppt课件ppt课件

反馈机制
即时反馈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测验和考试等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 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
定期反馈
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和进步情况。
针对性反馈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更 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激励性反馈
对学生的进步和优点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有效提问
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促进课堂互动。
课堂节奏把握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保持课堂节奏紧凑有序 ,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内容。
多媒体运用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个性化教学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 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04
课程评估与反馈
评估方式
课堂观察
作业与练习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 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布置和批改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 理解和巩固程度。
测验与考试
学生自评与互评
定期进行测验和考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 习状况和进步情况。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提高 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协作能力。
对课文的理解和感知。
任务驱动法
布置具体任务,让学生通过完 成这些任务来学习课文,培养 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心得,促 进彼此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启发式教学
通过启发式的问题和引导,引 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 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技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语文四年级下沪教版4《乌衣巷》课件

语文四年级下沪教版4《乌衣巷》课件

语文四年级下沪教版4《乌衣巷》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乌衣巷》。

该文选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描述了乌衣巷的沧桑变迁,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理解课文,学习生字词,体会作者情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古诗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味。

2. 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通过分析课文,了解乌衣巷的历史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了解古诗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乌衣巷的遗址,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变迁。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教师领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字词。

(3)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1)分析句子:“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讲解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生字词造句。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答案:(1)课文已熟读,并能背诵。

(2)例句:“他穿着一件乌衣,显得十分神秘。

”(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有对比、拟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掌握较好,但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了解刘禹锡的生平事迹,了解古诗创作背景。

(2)搜集其他描绘历史变迁的诗句,进行欣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乌衣巷》这篇课文,了解古诗背景,体会作者情感,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语文四年级下沪教版4《乌衣巷》课件

语文四年级下沪教版4《乌衣巷》课件

语文四年级下沪教版4《乌衣巷》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乌衣巷》。

该章节选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描绘了乌衣巷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荒凉,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

详细内容将围绕诗词的朗读、理解、赏析以及背景文化介绍展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乌衣巷》的诗意、韵律和修辞手法。

2. 通过学习《乌衣巷》,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背景文化。

2. 教学重点:朗读、理解和赏析《乌衣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乌衣巷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体会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3. 理解:分析诗词的字词、句子,讲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赏析: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乌衣巷》的理解和感受。

5. 例题讲解:结合诗词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和翻译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乌衣巷》2. 内容:a. 诗词背景b. 字词解释c. 意象分析d. 修辞手法e. 诗意赏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并背诵《乌衣巷》。

b. 根据课堂所学,用自己的话翻译《乌衣巷》。

c. 结合《乌衣巷》的背景,写一篇关于乌衣巷的短文。

2. 答案:a. 背诵内容略。

b. 翻译内容略。

c. 短文内容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邀请学生分享其他描写历史变迁的诗词。

b. 组织学生参观乌衣巷遗址,深入了解乌衣巷的历史文化。

c. 开展古典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将相和》教案【三篇】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将相和》教案【三篇】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将相和》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⑴ 能自主识字,读准字音“渑、荆、卿”,并能在详细语言环境中理解“负荆请罪、能耐、声色俱厉”等词语。

⑵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并能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络。

⑶ 品读重点语句,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中的智勇双全及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领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心。

教学过程:一、由简介《史记》引入,了解课文由三个故事组成,领会三者间的关系。

理解“负荆请罪”的含义,了解廉颇、蔺相如的身份。

⑴文学有部伟大著作《史记》,其中有一篇《廉颇.蔺相如列传》。

就是今天学习的课文——《将相和》。

⑵“将”指谁?“相”指谁?(廉颇、蔺相如)。

(板书)⑶“蔺”字怎么写,还记得吗?⑷这篇课文由三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一个是《完璧归赵》,一个是《渑池会见》,一个是《负荆请罪》。

(板书)⑸通过对《完璧归赵》的复习,初步了解蔺相如的品质。

(1)在三年级学过《完璧归赵》,你们一定对蔺相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一个词形容。

板书:有勇有谋⑹(读准“渑”mian)渑池是地名,在秦国境内。

⑺结合图片从字面上理解“负荆请罪”的意思,了解两人的身份。

(1)今天我们要学一个新的成语。

(负荆请罪)“荆”是后鼻音,谁能读准?(jing)指名读。

齐读。

(2)出示图片:这幅图画的就是“负荆请罪”的内容,你能借助图说说“负荆请罪”的意思吗?(3)指图:图上的这位赤身背着带刺的枝条的人是赵国的将军廉颇,他是一员武将。

他赴汤蹈火,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真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

(板书:英勇善战)(4)加上人名、身份说说“负荆请罪”的意思。

(大将军廉颇背着带刺的荆条向宰相蔺相如请罪。

)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⑴读课文思考: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关系?(1)、廉颇负荆请罪的原因是什么?读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语文四年级下沪教版4《乌衣巷》课件

语文四年级下沪教版4《乌衣巷》课件

语文四年级下沪教版4《乌衣巷》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沪教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乌衣巷》。

该文选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描述了南京乌衣巷的繁华景象及历史变迁。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生词、短语和句型;分析课文结构,领会古诗词的韵味。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乌衣巷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

2. 掌握生词、短语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 领悟古诗词的韵味,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古诗词的韵味把握。

重点:生词、短语和句型的学习,以及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作业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乌衣巷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乌衣巷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词的韵味。

3. 课文解析:a.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b. 学习生词、短语和句型。

c. 随堂练习:用新学的词语和句型造句。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讲解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巩固。

六、板书设计1. 《乌衣巷》2. 内容:a. 课文结构图解b. 生词、短语和句型c. 例句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词、短语,并解释其意义。

b. 用新学的词语和句型造句。

c. 课文朗读录音。

2. 答案:a. 生词、短语解释略。

b. 造句示例略。

c. 课文朗读录音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a. 带领学生参观乌衣巷,深入了解其历史文化。

b.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c. 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第1单元
1 燕子
2 小溪流的歌
3 笋芽儿
4 勤读
5 爸爸和书
第2单元
6 祖先的摇篮
7 鸟语
8 拥抱大树
9 神奇的机器人
10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第3单元
11 揭开雷电之谜
12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13 晏子使楚
14 哥伦布竖立鸡蛋
15 东郭先生和狼
第4单元
16 颐和园
17 秦陵兵马俑
18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19 音乐之都维也纳
20 天然动物园漫游记
第5单元
21 父亲的谜语
22 看不见的爱
23 我们家的男子汉
24 十年后的礼物
25 猎人海力布
第6单元
26 大仓老师
27 小珊迪
28 列车上的“人造屏障”
29 真正的愤怒
30 孙叔敖杀两头蛇
第7单元
31 一幅名画的诞生
32 推敲
33 苏武牧羊
34 笛声
35 将相和
第8单元
36 尊严
37 共同的秘密
38 中彩那天
39 狼和鹿
40 天才之路作文
词语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