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歌诀

合集下载

古代文化常识歌诀礼仪称谓科举官职

古代文化常识歌诀礼仪称谓科举官职

古代文化常识歌诀◆◆◆01三皇五帝古中国,六合八荒定九州。

炎黄二帝华夏肇,尧舜大禹禅让留。

土社谷稷有江山,左昭右穆宗庙修。

牺牲玉帛弗敢加,三牲总称猪羊牛。

少牢无牛诸侯祭,家祭祖道禊事修。

【注】1.三皇五帝:历史神话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具体所指有多种说法。

中学生知道“三皇五帝”是我们的老祖宗即可。

2.六合八荒:六合指“上、下、左、右、前、后”,八荒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北、西南”。

李白有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如果拿到现在说,就成了“秦王把上下左右前前后后都收拾完了,这是多牛掰的事!”可人家一个“六合”就代表了,古人词汇比如今多得多。

贾谊《过秦论》说秦王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四海”如今还用,“八荒”只存在于考试中了。

3.九州:汉族先民自古就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怎么记住这九州呢?给你编个“小故事,巧记忆”:雍正徐扬荆,鲫鱼两眼青。

至于是个什么故事,请你自己脑补吧!嘿嘿!4.炎黄:传说中上古中国的两个部落领袖,这老哥俩影响太大了,以至于汉族后来被称为“炎黄子孙”。

5.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社稷”合称指国家。

6.昭穆:宗庙、坟墓的左右位次,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之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称“穆”。

左昭右穆,一字排开,你看,死后也得这么讲规矩。

7.牺牲:这里是个名词,指祭祀或祭拜用品。

“牛羊豕”是最常见的祭礼,合称“三牲”(敲黑板:豕,读作“屎”,就是猪);祭祀时牛﹑羊﹑豕都用上,请老祖宗享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

前者天子用,后者诸侯用。

我们家祭拜祖宗,用的是猪肉、鸡蛋和豆腐,级别差远了。

8.祭祀活动:有“家祭”,指家庭举行祭祀,向先人表示哀悼;有“祖道”,指祭祀路神,为人践行;有“禊事”,指三月上巳临水洗濯、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动。

【高考专题】古代文化常识歌诀解析版PPT26页

【高考专题】古代文化常识歌诀解析版PPT26页
【高考专题】古代文化常识歌诀解析 版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歌谣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歌谣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歌谣介绍1、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300篇①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儒家《论语》和《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道家《老子》和《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乐府双璧” ②人称赞,建安文学推“三曹”③;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班固承续司马意④,《汉书》断代创新招;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学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

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

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边塞。

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

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后衰败如尘烟。

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

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4、宋代文学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

《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

5、元明清文学元代散曲分两种,小令、套数各不同。

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窦娥悲剧传千古,人物形象最鲜明;其余三家郑马白⑥,还有《西厢》留美名。

古代文化常识歌诀(含注释)

古代文化常识歌诀(含注释)

古代文化常识歌诀(一)三皇五帝古中国,六合八荒定九州。

关中关西函谷关,山东山西崤山分。

河南河北地方大,星野京畿道路军。

炎黄二帝华夏肇,承天景命行禅让。

土社谷稷有江山,左昭右穆建宗庙。

牺牲玉帛弗敢加,三牲总称牛羊猪。

少牢无牛诸侯祭,谒庙家祭祖道禊。

1.三皇五帝:历史神话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有多种说法。

原始的“三皇”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

五帝指:东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

2.六合八荒:六合指“上、下、左、右、前、后”,八荒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北、西南”。

3.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巧记忆:雍正徐扬荆,鲫鱼两眼青。

4.分野:古代占星家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晋书·天文志》记载了十二州乃兖州、豫州、幽州、扬州、青州、并州、徐州、冀州、益州、雍州、三河、荆州。

5.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6.道路:道,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

两宋的行政区划中还出现一些新单位——军、监。

7.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社稷”合称指国家。

8.左昭右穆:昭穆是我国古代的宗法制度,指宗庙、墓地或神主的辈次排列。

以始祖居中,东向;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朝南,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朝北,称穆。

9.牺牲:指祭祀或祭拜用品。

祭礼牛羊豕合称“三牲”;祭祀时牛﹑羊﹑豕都用上,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

前者天子用,后者诸侯用。

10.祭祀活动:有“家祭”,指家庭举行祭祀,哀悼先人;有“祖道”,指祭祀路神,为人践行;有“禊xì事”,指三月上巳临水洗濯、祓除不祥。

古代文化常识歌诀(二)夏商周朝立宗法,公侯伯子男五爵。

妻生嫡子妾生庶,嫡承王爵庶分封。

100句歌谣,熟记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100句歌谣,熟记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100句歌谣,熟记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先秦文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三百篇。

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

儒家《论语》及《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

道家《老子》及《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

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

“乐府双壁”人称赞,建安文学推“三曹”。

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

班固承续司马意,《汉书》断代创新招。

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

“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唐代文学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

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

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塞边。

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

晚唐崛起“小李杜”;此后衰败如尘烟。

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

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宋代文学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

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

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

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

《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

元明清文学元代散曲分两种,小令、套数各不同。

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

歌谣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歌谣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歌谣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歌谣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常识1.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三百篇;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叫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兵杂名,阴阳纵横小说农。

儒家《论语》及《孟子》,墨家《墨子》传世间。

道家《老子》及《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作“国别”和“编年”。

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

“乐府双璧”人称赞,建安文学推“三曹”。

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

班固承续司马意,《汉书》断代创新招。

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

“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易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学。

唐诗鼎盛巍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高考学习方法。

王杨卢骆溢华彩,律诗、绝句形初现。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

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

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塞边。

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天下传。

晚唐崛起“小李杜”,此后衰败如尘烟。

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

唐代传奇已成熟,名作当推《柳毅传》。

4.宋代文学。

宋词如海甚汪洋,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柔肠。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

磊落坦荡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作华章。

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

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

《梦溪笔谈》小百科,沈括从此美名扬。

5.元明清文学。

元代散曲分两种,小令、套数各不同。

古代文学常识顺口溜

古代文学常识顺口溜

古代文学常识顺口溜一、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三百篇。

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

儒家《论语》及《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

道家《老子》及《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

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

“乐府双壁”人称赞,建安七子推“三曹”。

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

班固承续司马意,《汉书》断代创新招。

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

“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三、唐代文学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

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

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塞边。

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

晚唐崛起“小李杜”;此后衰败如尘烟。

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

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四、宋代文学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

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

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

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

《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

五、元明清文学元代散曲分两种,小令、套数各不同。

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

古代文学常识歌谣

古代文学常识歌谣

古代文学常识歌谣一、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三百篇①;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儒家《论语》及《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道家《老子》及《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乐府双壁”人称赞②,建安文学推“三曹”;③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班固承续司马意④,《汉书》断代创新招;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三、唐代文学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

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

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塞边。

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

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后衰败如尘烟。

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

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四、宋代文学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

《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

五、元明清文学元代散曲分两种,小令、套数各不同。

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窦娥悲剧传千古,人物形象最鲜明;其余三家郑马白⑥,还有《西厢》留美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化常识歌诀(上)三皇五帝古中国,六合八荒定九州。

炎黄二帝华夏肇,承天景命行禅让。

土社谷稷有江山,左昭右穆建宗庙。

牺牲玉帛弗敢加,三牲总称牛羊猪。

少牢无牛诸侯祭,谒庙家祭祖道禊。

夏商周朝立宗法,公侯伯子男五爵。

妻生嫡子妾生庶,嫡承王爵庶分封。

卿士大夫治一方,男臣女妾本奴隶。

借贷傅别明债权,质剂买卖立契约。

奴隶牛马质长券,兵器珍异剂短契。

庶人黎民是百姓,布衣黔首成编户。

巫医乐师和百工,褐夫韦带身贫贱。

褒衣博带儒生装,夷蛮戎狄看左衽。

春朝秋觐是定期,小聘年年大夫去。

大聘派卿去代劳,五年躬亲见天子。

古代朝仪有讲究,南面天子北面臣。

折腰膜拜心敬仰,稽首九拜最隆重。

作揖空首君还礼,揖让拱手宾主间。

褒拜再拜言两次,平辈等职作顿首。

虚左待客有规矩,长跪庄重莫箕踞。

坐西面东最尊贵,坐北向南是次位。

坐南面北位不高,最下坐东面西侍。

愚鄙卑敝仆窃微,伏惟陨首结草谨。

家大舍小令外人,谦恭有礼受教化。

殷序周庠到太学,三教九流出圣人。

国子监归祭酒管,博士教授是学官。

三纲定位君父夫,五常仁义礼智信。

孝悌忠义树家风,齐家治国平天下。

初度襁褓孩提幼,总角垂髫笑晏晏。

九龄黄口学指数,幼学十岁习句读。

金钗豆蔻女儿家,十五及笄已成年。

束发志学男十五,弱冠成人到二十。

取字方便平辈称,厌恶他人直呼名。

显示志趣号敬意,郡望籍贯不忘本。

斋名官爵可兼称,建功立业荫后人。

注释:三皇五帝: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是指太古时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

关于“三皇五帝”,自古以来就众说纷纭,小编整理了两种最普遍的说法,“三皇”一是指“天皇、地皇、人皇”,二是指“伏羲、女娲、神农”,至于五位古帝,说法也各异。

一般认为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

八荒:又称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九州:说法较多,一般为《禹贡》中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

左昭右穆:昭穆是我国古代的宗法制度,指宗庙、墓地或神主的辈次排列。

古人在室内座次以东向为上,其次才是南向、北向和西向。

故以始祖居中,东向;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朝南,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朝北,称穆,故亦称左昭右穆制。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若只有羊、豕,没有牛,则称为太牢。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

卿士大(dà)夫:古代官名。

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大夫世袭,有封地。

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

傅别:是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傅别,出处《周礼》“听称责以傅别”。

质剂:是指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这种契约写在简牍上。

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质”、“剂”由官府制作,并由“质人”专门管理。

春朝秋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

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家大舍小令外人:谦敬词的概括,对别人称比自己年龄大的家人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殷序周庠:“序、庠”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

夏称“校”,商称“序”,周称“庠”,都是民间办学的性质。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是国家的高等学府。

三教:指儒、释、道三教。

初度:指生日之时.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襁褓: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古代指2~3岁的儿童。

垂髫(tiáo):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一般指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

总角: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一般指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

黄口:泛指十岁以下儿童。

金钗:古人指女子十二岁的年龄。

豆蔻:古人指少女十三岁,现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及笄:古人指少女十六岁。

古代女子满16岁结发,用笄贯之,也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束发:古人用来指十五岁左右的男子。

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后多指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古代文化常识歌诀(中)剖符丹书不担忧,察举征辟被选荐。

氏明贵贱姓别婚,乌纱深衣科举得。

《论语》《大学》加《孟子》,“四书”《中庸》要牢记。

《诗》《书》《礼》《易》带《春秋》,儒家五经影响深。

找到《乐经》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会。

童生院试考秀才,生员第一称案首。

乡试秋闱出举人,举人还数解元棒。

会试春闱考贡士,院乡会殿层层考。

殿试皇帝来策问,殿试揭晓传胪仪。

金榜题名入仕途,进士及第分三甲。

一甲三人称鼎甲,状元榜眼加探花。

二甲三甲各若干,两甲第一曰传胪。

连中三元人不多,同榜进士皆同年。

脱褐易赭入班列,银鱼绯衣证身份。

吏部考功明陟镌,封赏除授拜官职。

升迁拔擢进加官,转迁徙改出调职。

兼领行摄署假权,一官两职人能干。

左迁贬谪窜放降,罢黜夺免回桑梓。

闾阎什伍到里甲,徭役丁税输朝廷。

北门南牙分曹治,北省南台设掾吏。

三省六部职责清,中书门下尚书省。

草拟诏旨中书令,中书舍人侍郎下。

审核诏书黄门监,黄门侍郎给事中。

诏命执行尚书令,左右仆射做副手。

吏部天官管文官,户部地官收赋税。

礼部春官看典章,祭祀科举加外交。

兵部夏官选武官,军饷钱粮户部给。

刑部秋官掌法律,刑狱诉讼他决断。

工部冬官兴土木,屯田水利工程多。

单门双户建房屋,堂前室后东西阁。

序牖北向开窗户,东阼西阶连厢榭。

宗庙皇宫观阙高,祸起萧墙是内乱。

接遇宾客大鸿胪,将作大匠建宫庙。

手工制造大司空,司马太尉主邦政。

租税钱谷大司农,均输盐引创收支。

大理寺卿平冤案,按察采访纠善恶。

皇帝顾问大学士,记录言行起居注。

谏官保氏文王创,规劝皇帝拾遗责。

禁宫守卫执金吾,翰林院里庶吉士。

刺史别驾乘传车,郡守俸禄二千石。

郡县督邮做佐吏,太子洗马侍东宫。

僚属从事经略使,侍中侍郎枢密使。

注释:符:封建时代的帝王在建国之后,就会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察举征辟:汉代的选拔官员制度。

所谓察举,就是由州,郡等地方官,在自己管辖区内进行考察,发现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以“孝廉”“茂才异等”“贤良方正”等名目,推荐给中央政府,经过一定的考核,任以相应的官职;所谓征辟,是由皇帝或地方长官直接进行征聘。

科举(制度):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其萌发于南北朝时期,真正成型是在唐朝。

明朝时期,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生试:也叫“院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考后被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考试由礼部主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

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

殿试分三甲录取。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平民老百姓。

里甲:明代社会基层组织。

城市中的里又称坊,近城者则称厢。

每里人户为一百一十户。

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

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堂阁、牖(yǒu):古院落由外而内的次序是门、庭、堂、室。

进了门是庭,庭后是堂,堂后是室。

牖,指开在墙壁上的窗“,现泛指窗。

观阙:一是指古代帝王宫门前的两座楼台,二指宫殿,三指庙宇。

萧墙:指古代宫室内作为屏障的矮墙。

古代文化常识歌诀(下)宦海沉浮经历过,乞身告老归故里。

解官致仕乞骸骨,请老移疾是婉辞。

不禄而卒填沟壑,活受封赏死得赠。

人去有谥显褒贬,不论官谥和私谥。

天子身殂山陵崩,皇后殡天诸侯薨。

尊号庙号加谥号,东宫践祚要改元。

肇始建元汉武帝,年号干支来纪年。

甲乙丙丁戊己庚,天干还有辛壬癸。

十二地支从子始,丑寅卯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后跟随,干支纪年立春起。

循环组合一甲子,度日如年最难熬。

朔朏望晦看月相,夜半鸡鸣到平旦。

日出食时升隅中,日中日昳到晡时。

日入黄昏人定后,三更五鼓又一天。

日旬月期满一年,元日新春换桃符。

上元灯节吃元宵,寒食清明思先人。

端午龙舟吊屈原,七夕乞巧望鹊桥。

中秋月圆多思念,重阳登高菊花酒。

春分社日祈丰收,除夕守岁又一年。

人生苦短悲迟暮,而立不惑倏忽间。

五十半百知天命,六十耳顺称花甲。

七十古稀悬车年,八十耄耋过伞寿。

百岁高寿是期颐,双稀双庆世难有。

殓窆攒宫葬死者,近亲斩衰穿三年。

齐衰如期穿一年,大功九月小功五。

缌麻五服礼最轻,袒免奔丧五服外。

五声八音十二律,黄钟大吕演宫调。

传统文化包罗广,细细品读巧记诵。

注释:践祚:指即位,登基。

朔:天文学名词,又称新月。

指每月农历初一。

朏:新月开始生明,亦用为阴历每月初三日的代称。

夜半: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夜半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以地支称其名为子时,与三更相对应,相当于前一日夜间11时正至次日凌晨1时正。

鸡鸣: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与四更相对应。

相当于凌晨1时正~3时正。

平旦: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寅时,相当于清晨3时正~5时正,即是我们古时讲的五更。

日出: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卯时,相当于清晨5时正~7时正。

食时:即古人吃早饭的时间,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辰时,相当于上午的7时正~9时正。

隅中:指临近中午的时候,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巳时,相当于每日的9时正~11时正。

日中:指日头正当午,又称中午,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午时,相当于每日的11时正~12时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