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名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名词词类活用

D
B、公子怒,欲鞭之。
C、乃使从者衣褐
ABC、名词作动词
D名词作状语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随堂测试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 是( )
D
A、刑人如恐不胜
B、沛公欲王关中
C、沛公军霸上
ABC、名词作动词
D名词作状语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字,并翻译。 1、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2、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4、侣鱼虾而友麋鹿 5、道芷阳间行 6、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7、邹忌朝服衣冠 8、徐孺下陈蕃之榻
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 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 “臣”,就是名词作动词,使……臣服的意思, 动作发出者应是“天下之主”。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 ③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使……为将 ④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而
东
东:向东行进
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⑦质于秦。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缟素:穿孝服
质: 做人质
逐字翻译下列句子?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 市,适鬻(yù)金者之所,因攫(jué) 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 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对曰:“取 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从前,齐国有一个想要金子的人, (有一天)清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 子就到市场去。他到出售金子的人住 的地方,乘机拿了金子就离开了。差 役把他逮住,当官的审问他:“人都 在那里,你为什么还要拿金子?”齐 人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没看 见人,只看到了金子。”
掌握方法
如何判别词类活用
一﹑划分句子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语 二﹑“以今律古”原则。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 是否和现代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活 用。 如: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和形容词的活用等。
其中,名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作动词:用木匣子装 (《伶官传序》中的“函”字)、坚持正义 (《六国论》中的“义”字)、筑舍定居 (《游褒禅山记》中的“舍”字) 等。
2. 作状语:一天天地 (《六国论》中的“日”字)、乘船 (《石钟山记》中的“舟”字) 等。
3. 名词 + 宾语: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如“渔人甚异之”中的“渔人”字。
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动词 + 名词:表示这个动作行为的主语,如“吾射而不精”中的“射”字。
2. 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如“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中的“舟”字。
形容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形容词 + 名词:表示这个形容词修饰的名词,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的“利”字和“强”字。
2. 形容词作定语:表示这个形容词修饰的名词,如“山多石,少土”中的“石”字和“土”字。
3. 形容词 + 宾语:表示这个动作行为的主语,如“可烧而走也”中的“走”字。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
在学习中,需要重视对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文言文名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词类活用教师版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名词的词类活用具体而言,它包括:1. 名词作状语。
2. 名词作动词。
3. 名词意动用法。
4. 名词使动用法。
教学内容:一.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中“犬”,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犬一样”。
名词作状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像北斗七星那样地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地弯曲,或隐或现,隐约或见。
②(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项伯)常常用身子像鸟的翅膀那样遮蔽沛公。
(2)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把……当作……来怎么样”,“像对待……那样如何”。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您替我把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他。
③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国大将田忌很赞赏孙膑,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3)表动作使用的工具、处所、方式等。
翻译时可补出适当的介词或动词。
①箕畚运于渤之尾。
(《愚公移山》)—用箕畚将泥土运到渤海边上。
②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中山狼传》)—狼快快走开,如果不走,就用手杖打死你。
③两峰秀色,俱可手揽。
(《游黄山记》)—两座山峰秀丽的景色,都可以用手接过来。
以上例句都是表示动作为所使用的工具,翻译时可在作状语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或“拿”,使之变成一个介词结构。
④草行露宿。
(《〈指南录〉后序》)—在草丛中赶路,在露天里住宿。
⑤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沛公已经离去,从小路回到军营中。
文言文的词 类 活 用

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名词+宾语] 例如: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2、[副词作状语+名词] 例如: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3、[能愿动词+名词] 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4、[名词+补语] 例如:今王鼓乐于此。
(《孟子·梁惠王下》)5、[所+名词] 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6、[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 例如: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赤壁之战》)8、[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例如: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9、[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人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10、[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例如:权,然后知轻重。
(《孟子梁·惠王上》)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例如: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候张良。
(《鸿门宴》)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有时,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也活用为一般性动词。
如:3、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促织》)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例如: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褒禅山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例如:(《赤壁之战》)2、将军身披坚执锐。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动用的七个规律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动用的七个规律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尤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
想要正确地理解以及正确地翻译古文,掌握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要解决的就是名词动用的七个规律。
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
大家都知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
请看下面的例子: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句中划线处“非能水也”中的“水”,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它的前面因为有“非”这个副词,又有“能”这个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所以,它活用作动词了,意思也变成了“游水”。
②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
(《采草药》)句中加线处“草已芽”中的“芽”,因为它的前面有副词“已”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意思变成了“发芽”。
③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
(《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未花时采”中的“花”,也因为在它的前面有“未”这个副词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
译为“没有开花的时候采集”。
④则粪概者先芽。
(《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先芽”中的“芽”,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因为在它的前面有“先”这个带有副词性的词语的限制;所以应该翻译成“先发芽”。
⑤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
(《察今》)句中加线的句子中的“表”,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标记”,因为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先”字,所以也属于名词动用,翻译后的意思是“设立标记”。
二、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
一般的说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作动词了。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句中划线处的“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豆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句中划线处的“函”,也是因为带了宾语,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思也是“用木匣子装”。
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讲解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名词用在动词前,又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语,这时名词活用为状语。
1、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时间或处所。
例:(1)早.出暮.归。
《促织》(2)草.行露.宿。
(成语)《晋书•谢玄传》(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4)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
《勾践灭吴》2、表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
例:(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3、表示动作行为(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方式。
例: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4、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
例:(1)其一犬.坐于前。
《狼》(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占据谓语的位置时,就活用为动词。
1、【名词+宾语】例:(1)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2)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2、【名词+补语】例:(1)今王鼓乐..于此。
《庄暴见孟子》(2)上.于盆而养之。
《促织》3、【副词作状语+名词】例:⑴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⑵直上.载公子上坐。
《信陵君窃符救赵》4、【能愿动词+名词】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5、【所+名词】例:(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桃花源记》(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6、名词充当并列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
例: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孙讨虏聪明仁慧,敬贤礼.士。
《赤壁之战》8、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采草药》9、同一名词叠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并列、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齐桓晋文之事》(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文言文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 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口技》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满井游记》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名词用在动词前,又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语,这时名词活用为状语。
1、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时间或处所。
例:(1)早.出暮.归。
《促织》(2)草.行露.宿。
(成语)《晋书•谢玄传》(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4)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
《勾践灭吴》2、表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
例:(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3、表示动作行为(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方式。
例: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4、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
例:(1)其一犬.坐于前。
《狼》(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占据谓语的位置时,就活用为动词。
1、【名词+宾语】例:(1)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2)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2、【名词+补语】例:(1)今王鼓乐..于此。
《庄暴见孟子》(2)上.于盆而养之。
《促织》3、【副词作状语+名词】例:⑴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⑵直上.载公子上坐。
《信陵君窃符救赵》4、【能愿动词+名词】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5、【所+名词】例:(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桃花源记》(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6、名词充当并列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
例: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孙讨虏聪明仁慧,敬贤礼.士。
《赤壁之战》8、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采草药》9、同一名词叠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并列、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齐桓晋文之事》(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全国卷翻译题:
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 之。 沛公欲王关中 译文:我只知道我们的君主可以在中原称帝
,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
得分点:帝:名作动,称帝,统治,1分;
苟:如果,倘若,1分;
死:为...而死,1分。大意2分。
2、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 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 。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 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 闲散官员),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 妻侃子瞻。(5分)(广东高考题)
【答案】B【分析】B 名作动“学习”, ACD意动, A“把...当作客人”,C “以...为鉴”,D“把...当 老师”。
3、选出下列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汉王方食,曰:“子房前!”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 C、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D、晋灵公不君。
【答案】 C 【分析】 C 名作状语“对内”, ABD名作动,A“到前面来”,B“向东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没有 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 得分点:岩居:在山岩上居住,1分
川观:在河岸上观察,1分 系:束缚,1分。大意2分。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1: 名+名
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登记
2、大楚兴,陈胜王 。
称王
规律2:副词/能愿动词+名词
唱歌 走上前
规律5:所+名词 置人所罾鱼腹中。
用网捕
直击高考
2015全国卷翻译题:(5分)
1、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孙)傅辅 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 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孙)傅大恸曰:“ 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 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 傅留太子不遣。
时陶侃为散吏,周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 女妻侃子瞻。
当时陶侃担任闲散官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的 官职,与他结为好友,周访把女儿嫁给陶侃的 儿子陶瞻。
得分点:荐:推荐,1分。
相:代词,他,1分。
妻:名作动,嫁给...做妻子,1分。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名词做谓语,主语使(让)宾语 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符合道义
2、二月草已芽。
发芽
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吃饭
4、左右欲刃相如。
用刀杀
副词:不、弗、皆、已、未 能愿动词:会、能、欲、敢、当、可
规律3:名+介词结构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建造房屋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捕鱼,砍柴
3、沛公军霸上。
驻扎
规律4:名词+而 1、扣舷而歌之 2、又前而为歌曰
2、(韩)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 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 歌舞、角抵,不亲万几。(韩)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 辄泣下。(2014全国卷2)
去,求见两位首领当面谴责他们,或许有可能
把事情办好。
得分点:不吾索:译成“不索吾”, 1分
面责:当面指责,1分;
庶或:或许,1分。大意2分。
直击高考
2、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 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 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 故其文章皆肖以出。(5分)(2015 福建卷)
文言文翻译
名词的词类活用
课前小练:解释下列标红字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命名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游泳
3、刑人如恐不胜
用刑,惩罚
4、侣鱼虾而友麋鹿 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5、不然,将杖杀汝
用木杖
见识高考
天大雨,烈风雷电,董槐起衣冠而坐。 (江苏卷)
译文: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 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
四、课堂检测
1、选出下列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B.公子怒,欲鞭之。 C.儿涕而去。
D.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答案】D 【分析】 ABC名作动。A养蚕
,B鞭打,C哭泣。D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选出下列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扁鹊过齐,齐桓公客之。 B、或师焉,或不焉。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孔子师郯子……
吾从而师之 当做
主 谓(名作动) 宾
把
1、粪土当年万户侯。 把......视为粪土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做宾客
规范翻译,字字落实: 译为:把......当做什么 以......为......
三、课堂小结
1、名作状:时间、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 2、名作动:名+名
名+介词结构 副词/能愿动词+名词 名+而 所+名 3、名词的使动用法 4、名词的意动用法
文言文阅读
4、请你找出下列句子里的名词活用
(1)幕天席地。
以…为幕,以…为席
作客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于)此。 (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遇 (4)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使…称臣
请你翻译下面标红的句子。(5分)
5、因令彻去坐椅,自据中坐,令整入。刘整 展拜起,侧立,(廉希宪)不予之一言。整 求退,谓曰:“此是我私宅,汝欲有所言, 明日当诣政事堂。”及出,愧赧无人色。 (湖北卷)
用手巾
5、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在朝廷上
6、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
乘船
规律二:一般情况,动词前的普通名词在意思上不能
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可以认为用作状语。
①比喻式: 像……一样
规范翻译
字字落实
③ 重叠式 岁:年年 日:天天
当…… 用…… 从……
向…… 往…… 在……
②介宾式
直击高考
2015全国卷翻译题:(5分)
齐威王欲将孙膑
成为 主 谓(名作动) 宾
使
1、舍相如广成传舍 。
让……住在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使……为王
3、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 使....复生 使....长肉
规范翻译,字字落实: 译为:使、令、叫、让、派
<四>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名词充当谓语,主语把宾语 当做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2、日夜望将军至。
日日夜夜地
3、东望夏口,西望武昌。 向东;向西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在夜里
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 用为状语。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像云/回声/影子 一样
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翅膀一样
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像兄长一样
4、手巾掩口啼。
学习目标
1、理解词类活用的概念。 2、掌握名词作状语和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类 型及基本规律,提高理解和翻译文言文的能 力。
何谓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 言环境中,改变原来的词性和意义的现 象。
一、如何判别词类活用
一﹑句子成分。 二﹑“以今律古”。
如:
名词活用作动词
范增 数目 项王
主 谓宾
1、孙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 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 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 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孙傅曰 :“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
庶或万一可济。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
刘整展拜起,侧立,(廉希宪)不予之一言。
译文:刘整行拜礼后起身,在旁边站立,廉希 宪不跟他讲一句话。 得分点:展:施行,做,1分;
侧:名作状,在侧面,1分 予:给,1分。大意2分。
作业:翻译下面两段话
1、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宴坐终日,如退 院僧。暇及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 丰台、草桥诸圣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 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2015年天津卷)
二、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作状语 2、名词活用为动词 3、名词的使动 4、名词的意动
<一>名词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为语: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 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该名词起修饰限 制作用,就可判断该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主语 + 【名词】+ 谓语
活用为状语
你能判断准确吗?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向上;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