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团聚体测定方法
土壤―大团聚体组成的测定―筛分法(精)

FHZDZTR0009 土壤大团聚体组成的测定筛分法F-HZ-DZ-TR-0009土壤—大团聚体组成的测定—筛分法1 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土壤大团聚体组成的测定。
2 原理土壤团聚体是指土壤中大小、形状不一、具有不同孔隙度和机械稳定性、水稳定性的结构单位,通常将粒径 >0.25mm的结构单位称为大团聚体。
大团聚体分为非水稳定性和水稳定性两种,非水稳定性大团聚体组成用干筛法测定,水稳定性大团聚体组成用湿筛法测定。
筛分法根据土壤大团聚体在水中的崩解情况识别其水稳定性程度,测定分干筛和湿筛两个程序进行,最后筛分出各级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分别称其质量,再换算为占土样的质量百分数。
注 1:湿筛法不适用于一般有机质含量少的、结构性差的土壤,因这些土壤在水中振荡后,除了筛内留下一些已被水冲洗干净的石块、砾石和砂粒外,其他部分几乎全部通过筛孔进入水中。
注 2:粘重的土壤风干后会结成紧实的硬块, 即使用干筛法将其分成不同直径的粒级, 也不能代表它们是非水稳定性大团聚体。
3 仪器3.1 平口沉降筒, 1000mL ,带有橡皮塞。
3.2 水桶(搪瓷桶或铁桶 ,直径不小于 40cm ,高不小于 45cm 。
3.3 套筛, 高 5cm , 直径 20cm , 孔径分别为 10mm 、 7mm 、 5mm 、 3mm 、2mm 、 1mm 、 0.5mm 、 0.25mm ,共 8个,有底和盖,并附有能装 5个套筛的铁架子1个。
3.4 团聚体分析仪,手摇或电动,含 4套筛子,每套有 6个筛子,孔径分别为 5mm 、3mm 、 2mm 、 1mm 、 0.5mm 、 0.25mm ,电动团聚体分析仪在水中上下振荡速度为每分钟 30次。
3.5 白铁盒或铝制盒, 10cm ×10cm ×10cm 。
4 操作步骤4.1 采样:通常是采耕层土壤,根据需要也可分层采样。
采样时要注意土壤的湿度,最好在土不沾铲,接触不变形时为宜。
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测定方法综述

d r gw tn n ldn l ig ( ra d w a sd b h o pes n o nrp e i i h o ui et gic ig s kn bek o n cue y te cm rsi fe t p d ar n te si n i u a o a l
用 的研 究 目的也不 同 。
笔 者 主要对 湿筛 法 团聚体 稳定 性及 粒径 分 析 中
土样 预处理 及筛 分 方 法进 行综 述 , 土壤 团 聚体 的 为
粒径 分 布及水 稳 性分 析提 供参 考 。
团聚体 对 于外来 破 坏 性 作用 力 的脆 弱 性 的度 量 ,
影 响着 土壤 的 一系 列 物 理 性 质 , 别 是 人 渗 和 土壤 特
常 压 湿 润 和 高 真 空 湿 润 。常 压 快 速 湿 润 过 程 中 , 分 沿 毛 管 快 速 渗 入 土 体 , 壤 内部 封 闭 的空 气 被 压 缩 , 生 微 型 水 土 产 爆 炸 , 团 聚体 破 坏 较 大 ; 速 湿 润 和 真 空 湿 润 能 使 团 聚 体 稳 定 性 显 著 增 大 。 如 果 是 为 全 面 了解 土 壤 团 聚 体 稳 定 对 慢 性及粒 径分布的信息 , 对土样采用常压快速湿润 和常压慢速湿润 ( 真空湿润 ) 可 或 2种 预 湿 润 。 湿 筛 的 作 用 在 于 区
21 0 1年 6月 9( 3):0 一t 3 1 6 1
中 国 水 土 保 持 科 学
S i n e o ola d W ae ns r a c e c fS i n t rC0 e v on
V0 . N0. 19 3
J n. O1l u 2
土壤 水 稳 性 大 团聚体 测 定 方 法综 述
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分析

实验报告2009111720 杜洋2009111719 万鹏鹏一.实验名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分析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使用土壤团聚体分析仪测定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含量。
三.实验原理土壤团聚体,是指土壤中大小、形状不一、具有不同孔隙度和机械稳定性、水稳定性的结构单位,通常将粒径>0.25mm的结构单位成为大团聚体。
大团聚体分为水稳性和非水稳性两种,非水稳性大团聚体组成用干筛法测定,水稳性大团聚体组成用湿筛法测定。
筛分法根据土壤大团聚体在水中的崩解情况识别其水稳性程度,测定分干筛和湿筛两个程序进行,最后筛分出各级水稳性大团聚体,分别称其风干后质量,再换算为占原风干土样总质量的百分比。
四.实验材料和仪器(1)土壤:褐土(2)白铁盒:10cm*10cm*10cm(3)套筛,高5cm,直径20cm,孔径分别为8mm、5mm、2mm、1mm、0.5mm、0.25mm,共七个。
(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我们没有使用8mm的筛子)(4)团聚体分析仪,含四套筛子,每套有五个筛子,孔径分别为5mm、2mm、1mm、0.5mm、0.25mm,另含有4个配套的水桶,电动团聚体分析仪在水中上下震动的速度为每分钟30次(可调节,一般设定为30次每分钟),振幅为4cm(日本为3.8cm)。
(5)直径12cm的蒸发皿,5个/组(6)喷雾器、胶头滴管(这次试验我没并没有用到这两样实验器材,因为我们选择直接放入水中而不是先润湿,这样的结果是实验误差相比之下较大)。
五.操作步骤(1)采样:通常是采耕层土壤,根据需要也可以分层采样。
采样是要注意土壤的湿度,最好在土不粘铲,接触不变形为宜。
用饭盒在田间多点采集有代表性的原状土样。
以保持原来的结构状态。
从原土样剥去与铲面接触变形部分,采样量为1.5-2.0Kg。
运输时要避免震动和翻倒。
(2)干筛分析:将风干土样混匀,取其一少部分(一般不小于1kg,精确至0.1g)。
永孔径为5mm、2mm、1mm、0.5mm、0.25mm筛子进行筛分。
土壤大团聚体组成的测定—筛分法

土壤大团聚体组成的测定—筛分法1 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土壤大团聚体组成的测定。
2 原理土壤团聚体是指土壤中大小、形状不一、具有不同孔隙度和机械稳定性、水稳定性的结构单位,通常将粒径>0.25mm的结构单位称为大团聚体。
大团聚体分为非水稳定性和水稳定性两种,非水稳定性大团聚体组成用干筛法测定,水稳定性大团聚体组成用湿筛法测定。
筛分法根据土壤大团聚体在水中的崩解情况识别其水稳定性程度,测定分干筛和湿筛两个程序进行,最后筛分出各级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分别称其质量,再换算为占土样的质量百分数。
注1:湿筛法不适用于一般有机质含量少的、结构性差的土壤,因这些土壤在水中振荡后,除了筛内留下一些已被水冲洗干净的石块、砾石和砂粒外,其他部分几乎全部通过筛孔进入水中。
注2:粘重的土壤风干后会结成紧实的硬块,即使用干筛法将其分成不同直径的粒级,也不能代表它们是非水稳定性大团聚体。
3 仪器3.1 平口沉降筒,1000 mL,带有橡皮塞。
3.2 水桶(搪瓷桶或铁桶),直径不小于40 cm,高不小于45 cm。
3.3 套筛,5 cm高,直径20 cm,孔径分别为10 mm、7mm、5mm、3mm、2mm、1mm、0.5 mm、0.25 mm,共8个,有底和盖,并附有能装5个套筛的铁架子1个。
3.4 团聚体分析仪,手摇或电动,含4套筛子,每套有6个筛子,孔径分别为5 mm、3 mm、2 mm、1 mm、0.5 mm、0.25 mm,电动团聚体分析仪在水中上下振荡速度为每分钟30次。
3.5 白铁盒或铝制盒,10 cm × 10 cm × 10 cm。
4 操作步骤4.1 采样:通常是采耕层土壤,根据需要也可分层采样。
采样时要注意土壤的湿度,最好在土不沾铲,接触不变形时为宜。
用白铁盒或铝制盒在田间多点(3~5点)采集有代表性的原状土样,以保持原来的结构状态。
运输时要避免震动和翻倒。
运回实验室内,沿土壤的自然结构轻轻地剥开,将原状土剥成直径为10 mm ~ 12 mm 的小土块,同时防止外力的作用而变形,并剔去粗根和小石块。
团聚体测定方法

团聚体测定
一、称取样品
(1)将从冰箱中取出的样品平衡至室温(大约1h),在样品袋中混匀并缓慢倒在牛皮纸上;
(2)左右晃动牛皮纸将样品混匀,重复三次。
将混匀样品用四分法划分为四等分,取对角线两份装入原样品袋中;
(3)将剩余样品按上述方法在牛皮纸上混匀,重复三次。
将混匀样品用四分法划分为四等分后依次取样放入已知质量的容器中并记录数据。
二、团聚体测定
(1)将已称取的样品缓慢倒在套筛的第一层筛子上,将容器中残留的样品用小刷子完全转移到筛子上,轻轻晃动套筛使样品平铺在第一层筛子上;(2)用三角支架固定套筛;
(3)将套筛放于桶中,按住套筛用橡皮管沿桶壁缓慢加水以便套筛中空气逸出,将水加至事先画好的水位线即可(注:往桶中加水时不可将水加到样品上,加水量应加到使套筛升到最顶端时第一层筛子的样品不暴露在水面上为止;若套筛没有完全排净空气,可适当倾斜桶使得空气逸出,并注意加水的速度,不可使水从套筛第一层边缘溢入土层)。
(4)将准备好的四个套筛在桶中加完水后挂于团聚体分析仪的挂钩上,开启仪器开关筛半小时。
三、洗涤套筛并转移样品
筛完半小时以后将套筛从桶中取出,将套筛每一层筛子的样品全部转移到铝盆中,可使用高压喷头清洗套筛,保证套筛完全洗净。
再从铝盆中转移到铝盒或者坩埚中。
(注:铝盆用蒸馏水清洗三次)
四、结果计算
(1)将容器放于烘箱中105℃烘干(烘干时间8~10h)。
(2)取出样品,冷却至室温,称取坩埚和样品的质量,并计算。
大团聚体测定方法

大团聚体的测定方法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姓名:高强伟 学号:S2*******摘要:土壤团聚体是指土壤中大小、形状不一、具有不同孔隙度和机械稳定性的结构单位,通常将粒径>0.25mm 的结构单位称为大团聚体。
按水稳定性可把大团聚体分为非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和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是评价土壤结构性的重要指标,团聚体的测定有利于了解土壤水分的众多方面,如径流、人渗、再分布、通气以及根系生长。
而本文介绍用干筛法测定非水稳定性大团聚体,湿筛法、Le Bissonnais (LB)法测定水稳定性团聚体。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水稳性;测定方法;结果计算土壤团聚体是指一组黏结在一起的多个基本土壤颗粒,这些土壤颗粒之间的黏结力比其与周围土壤颗粒的黏结力更强,是土壤的结构单位[1-3]。
土壤团聚体对于外来破坏性作用力的脆弱性的度量[4],影响着土壤的一系列物理性质,特别是入渗和土壤侵蚀 [5-6],决定土壤对风和水的搬运作用的敏感性,还影响着耕作土壤孔隙的大小,进而影响土壤入渗、产流、侵蚀及肥力状况[1]。
从农学意义上讲,适于植物生长的良好结构主要依赖于直径为1—10mm 的水稳性团聚体,因为这种团聚体有利于调节通气、持水、养分的保持和释放[7]。
1 干筛法测定非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国家标准法)1.1 测定步骤第一步:在野外采取土样时,要求不破坏土壤结构,一个样品采集1. 5-2. 0 kg ,采回来的土样,将大的土块按其结构轻轻剥开,成直径10 mm 左右的团块,挑去石块、石砾及明显的有机物质,放在纸上风干(不宜太干)。
第二步:将团粒分析仪的筛组按筛孔大的在上、小的在下顺序套好,将土样倒在筛组的最上层,加盖,用手摇动筛组.使土壤团聚体按其大小筛到下面的筛子内。
当小于5 mm 团聚体全部被筛到下面的筛子内后,拿去5 mm 筛,用手摇动其他四个筛。
当小于2 mm 团聚体全部被筛下去后,拿去2 mm 的筛子。
大团聚体

三 各测定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1.对于粘重的土壤一般不采用干筛法,因为粘重的土壤风干后 往往会结成非常结实的硬块,即使用干筛法将其分成不同直径的 粒级,也不能代表它们是非水稳性大团聚体。同时干筛法测定的 土样太干太湿都不适宜,以潮为适度,即土壤用铲挖时不粘在铲 子上,用手捻时土块能捻碎放在筛内时又不粘在筛子上为宜并且 应挑去石块和石砾,但结合在大团聚体中的砂粒与细砾不应挑出 去应包括在大团聚体中。 2.湿筛法对一般有机质含量少的土壤不适用,因这些土壤在水 中振荡后,除了筛内留一些已被水冲洗干净的石块、石砾、砂粒 外,其他部分几乎全都通过筛孔进人水中。湿筛的作用在于区分 不同粒级的土壤颗粒,应尽量减小对团聚体颗粒进一步的磨蚀作 用,因此湿筛过程中振动速度不能太快. 3.LB法是Le Bissonnais在系统总结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物理 学机制和测定方法基础上, 提出了新的测定团聚体的方法论, 该 法根据不同团聚体崩解的作用力采用不同的处理, 以区分团聚体 崩解的不同机制。卢升高等在用运LB法测定富铁土中团聚体时指 出LB法优于湿筛法,同时还可确定一些影响团聚体稳定性和形成 的因素。
论文题目
大团聚体的测定方法
报告内容
土壤团聚体的意义及国内外测定方 法的概述 介绍几种大团聚体的测定方法 各测定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一 土壤团聚体的意义及测定方法概述
土壤团聚体是指一组黏结在一起的多个基本土壤颗粒,这些 土壤颗粒之间的黏结力比其与周围土壤颗粒的黏结力更强,是 土壤的结构单位,按稳定性可将大团聚体分为非水稳定性大团 聚体和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粒径分布是团聚 体的2个重要特征,也是2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前者是指土壤团 聚体对于外来破坏性作用力的脆弱性的度量,影响着土壤的一 系列物理性质,特别是入渗和土壤侵蚀;后者则决定土壤对风 和水的搬运作用的敏感性,还影响着耕作土壤孔隙的大小,进 而影响土壤入渗、产流、侵蚀及肥力状况。从农学意义上讲, 适于植物生长的良好结构主要依赖于直径为1—10 mm的水稳性 团聚体,因为这种团聚体有利于调节通气、持水、养分的保持 和释放。 长期以来,人们设计了多种方法来分析团聚体粒径分布。团 聚体粒径分布的分析方法主要有W.S.Chepil的旋转干筛法、 根据Stokes定律的沉降法、L.D.Baver等叫的水析法以及R.
土壤大团聚体类型及测定方法

操作步骤
3.样品达到水分饱和后,用水沿沉降筒壁灌满,并 用橡皮塞塞住筒口,数秒钟内把沉降筒簸倒过来. 直至筒中样品完全沉下去,然后再把沉降筒倒转过 来,至样品全部沉到筒底,这样重复倒转10次。 4.将一套孔径为5、3、2、l、0.5、0.25毫米的筛子 ,用白铁(或其它金属)薄板夹住,放入盛有水的木 桶中,桶内的水层应该比上面筛子的边缘高出8-l0 厘米。
一、仪器:
1.沉降筒(1000毫升);水桶(直径33厘米,高43厘米)。 2.土壤筛一套(直径20厘米,高5厘米),并附有装待子的铁夹 子。 3.天平(感量0.0l克),铝盒、烘箱,电热板,干燥器等。 4.团聚体分析仪,手摇或电动,含4套筛子,每套有6个筛子 ,孔径分别为5mm、3mm、2mm、1mm、0.5mm、 0.25mm,电动团聚体分析仪在水中上下振荡速度为每分钟 30次。
THANK YOU
各级团聚体的烘干重(克) 100 烘干样品重(克)
有时为了方便,快速的测定水稳性和非水稳性团粒的 数量也可用下法:取九个直径为l50毫米的培养皿(内垫 同样大小的滤纸)顺序排列,贴上标签,分别将已过干 筛的各级团聚体,各任选50粒,放于皿中的滤纸上,用 皮头滴管加水(加水时要特别性意适量),直到滤纸上出 现亮水膜为止。开始记下时间,20分钟后,计算破碎的 土粒占所放土粒的百分数,此数即为非水稳住团聚体的 含量。将其乘以原来干筛后计算出的该粒级含量,则得 实际非水稳性团聚体含量。 将各级团聚体的总含量减去各级实际非水稳性团聚体 含量即为各该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
土壤大团聚体的测定方法
注: 1)湿筛法不适用于一般有机质含量少的、结构性差 的土壤,因这些土壤在水中振荡后,除了筛内留下 一些已被水冲洗干净的石块、砾石和砂粒外,其他 部分几乎全部通过筛孔进入水中。 2)粘重的土壤风干后会结成紧实的硬块,即使用干 筛法将其分成不同直径的粒级,也不能代表它们是 非水稳定性大团聚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团聚体的测定方法
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姓名:高强伟 学号:S2*******
摘要:土壤团聚体是指土壤中大小、形状不一、具有不同孔隙度和机械稳定性的结构单位,通常将粒径>0.25mm 的结构单位称为大团聚体。
按水稳定性可把大团聚体分为非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和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是评价土壤结构性的重要指标,团聚体的测定有利于了解土壤水分的众多方面,如径流、人渗、再分布、通气以及根系生长。
而本文介绍用干筛法测定非水稳定性大团聚体,湿筛法、Le Bissonnais (LB)法测定水稳定性团聚体。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水稳性;测定方法;结果计算
土壤团聚体是指一组黏结在一起的多个基本土壤颗粒,这些土壤颗粒之间的黏结力比其与周围土壤颗粒的黏结力更强,是土壤的结构单位[1-3]。
土壤团聚体对于外来破坏性作用力的脆弱性的度量[4],影响着土壤的一系列物理性质,特别是入渗和土壤侵蚀 [5-6],决定土壤对风和水的搬运作用的敏感性,还影响着耕作土壤孔隙的大小,进而影响土壤入渗、产流、侵蚀及肥力状况[1]。
从农学意义上讲,适于植物生长的良好结构主要依赖于直径为1—10mm 的水稳性团聚体,因为这种团聚体有利于调节通气、持水、养分的保持和释放[7]。
1 干筛法测定非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国家标准法)
1.1 测定步骤
第一步:在野外采取土样时,要求不破坏土壤结构,一个样品采集1. 5-2. 0 kg ,采回来的土样,将大的土块按其结构轻轻剥开,成直径10 mm 左右的团块,挑去石块、石砾及明显的有机物质,放在纸上风干(不宜太干)。
第二步:将团粒分析仪的筛组按筛孔大的在上、小的在下顺序套好,将土样倒在筛组的最上层,加盖,用手摇动筛组.使土壤团聚体按其大小筛到下面的筛子内。
当小于5 mm 团聚体全部被筛到下面的筛子内后,拿去5 mm 筛,用手摇动其他四个筛。
当小于2 mm 团聚体全部被筛下去后,拿去2 mm 的筛子。
按上法继续干筛同一样品的其他粒级部分。
每次筛出来的各级大团聚体,把相同粒径的放在一起,分别称它们的风干质量(精确到0.01 g)。
1.2 结果计算
各级非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g/kg)=10001
1⨯'m m (1) 式中:m 1—风干土样质量,g ;
—1
m '各级非水稳性大团聚体风干质量,g 。
各级非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g/kg)的总和为总非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g/kg),各级非水稳性大团聚体含t 占总非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比例(%)
=100//⨯)
含量(总非水稳定性大团聚体)体含量(各级非水稳定性大团聚kg g kg g (2) 2 水稳定性团聚体的测定
2.1 湿筛法测定水稳定性团聚体(国家标准法)
2.1.1 测定步骤
第一步:根据干筛法求得的各级团聚体的含量(g/kg),把干筛分取的风干样品按比例配成50g 。
例如,若样品中5-3 mm 的粒级干筛法含200 g/kg ,则分配该级称样量为50g ⨯200g/kg=10g;若1-0.5mm 的粒级干筛法含量为50g/kg ,则分配该级称样量为50g ⨯50g/kg=2.5g ,依此类推。
第二步:为了防止在湿筛时堵塞筛孔,故不把小于0.25mm 的团聚体倒入准备湿筛的样品内,但在计算取样数量和其他计算中都需计算这一数值。
第三步:将孔径为5,2,1,0.5,0.25 mm 的筛组依次叠好,孔径大的在上面,将已称好的样品置于筛组上。
第四步:将筛组置于团粒分析仪的振荡架上,放人已加人水的水桶中,水的高度至筛组最上面一个筛子的上缘部分,在团粒分析仪工作时的整个振荡过程中,任何时候都不可超离水面。
开动马达,振荡时间为30 min,将振荡架慢慢升起,使筛组离开水面,待水淋干后,将留在各级筛上的团聚体洗人铝盒或称皿中,倾去上部清液.
第五步:将铝盒中各级水稳性大团聚体放在电热板上烘干,然后在大气中放置一昼夜,使呈风干状态,称量(精确到0.01g ).
2.1.2 结果计算
各级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g/kg)=10001
1⨯''m m (3) 式中:1m —风干土样质量,g ;
1
m ''—各级水稳性大团聚体风干质量,g 。
各级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g/kg)的总和为总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g/kg),各级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占总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比例(%)
=100//⨯)
量(总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含)含量(各级水稳定性大团聚体kg g kg g (4) 2.2 Le Bissonnais (LB)法测定水稳定性团聚体。
2.2.1 测定步骤
Le Bissonnais [ 8] 提出统一用干筛筛出5-3mm 的团聚体为测定样品, 这里修改为干筛法筛出
5-2,2-1,1-0.5mm 三级团聚体。
第一步:在40℃烘24 h, 统一初始含水量。
第二步:三级团聚体可用以下3种方法处理: (1)快速湿润( Fast wetting , FW):各级团聚体各取5g 轻轻放入装有50ml 去离子水的烧杯中, 静置10 min 后,用移液管吸干水分,用乙醇将团聚体洗入套筛内(套筛预先浸在乙醇中,筛孔大小依次为2,1,0.5,0.25,0.15,0.05mm)。
(2)慢速湿润( Slow wetting, SW):各级团聚体各取5g 轻放在滤纸上,在0.3kPa 吸力下湿润30min,用乙醇将团聚体洗入套筛内。
(3) 预湿后扰动(Wet stirring,WS ):各级团聚体各取5g 轻轻放入装有50ml 乙醇的烧杯中, 静置10min 后,用移液管吸干乙醇,再移入装有50ml 去离子水的刻度三角瓶,加去离子水至200ml,加塞,振荡20次,静置30min 后,吸干水分,用乙醇将团聚体洗入套筛内。
第三步:3种处理完后双手抓紧套筛, 均匀用力在乙醇中上下振荡5次, 将各筛上的团聚体洗入蒸发皿内,烘干,称重。
2.2.2 结果计算
各级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g/kg)=10001
1⨯'''m m (5) 式中:1m —在40℃烘24h 后各土样质量,g ;
1
m ''—各级水稳性大团聚体烘干质量,g 。
各级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g/kg)的总和为总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g/kg),各级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占总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比例(%)
=
100//⨯)
量(总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含)含量(各级水稳定性大团聚体kg g kg g (6) 参考文献
[1] Kemper W D ,Chepil W S .Size distribution of aggregation[M]//Black C A ,Evans D D ,Ensminger L E ,eta1.Methods of Soil Analysis .Part I .Physical and Mineralogical Properties ,Including Statistics of Measurement and Sampling .Madison ,Wisconsin ,USA :American Society of Agronomy ,lnc. 1965:499-510
[2] Kemper W D ,Rosenau R C .Aggregate stability and size distribution[M].2nded .//Klute A .Methods of soil analysis :Part 1.Madison ,WI :ASA and SSSA ,1986:425-442
[3] Ghildyal B P,Tripathi R P.Soil Physics[M].New Delhi,India:Wiley Eastern Limited,1987:87—116
[4] Hillel D.Environmental Soil Physics[M].London,UK:Academic Press,1998
[5] Bryan R B.The development,use and efficiency of indices of soil erodibility[J].Geoderma,1968,25-26
[6]De Ploey J,Poesen J.Aggregate stability,runoff generation and intenill erosion[M]//Richards K S。
Arnett R R,Ellis S.Geomorphology and Soils.London,UK:Allen and Unwin ,1985:99-120 [7]姚贤良,于德芬.赣中丘陵地区红壤的不同结构对某些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J].土壤学报,1966,14(1):65-72
[8] Le Bissonnais Y. Aggregate stability and assessment of soil crusta bility and erodibility: I.Theory and methodology[J]. Europ. J. Soil Sci.1996, 47:42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