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用韵
第一节音韵学简介《诗经》的用韵与上古音系

参考资料: ①《实用汉语音韵学》第235页至266页。沈 祥源、杨子仪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②《实用音韵学》第296页至329页 殷焕先, 董绍克编,齐鲁书社1990年 ③《反切概说》第211页至268页 林序达。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第三节 上古音(古音学)
一、《诗经》用韵——上古音韵部
遥韵:章与章之间押韵,一般放在句末,也 有放在句首的。 《周南· 麟之趾》: ①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②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③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一、二、三章,章末“麟”押韵,遥韵。 近来西方学者以为“麟兮”二字一起押韵, 称“富韵”。
课堂练习:分析《静女》各章的韵例
条件:主要元音必须相同。来自《诗· 豳风· 七月》 七月流火, 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入 二之日栗烈,--入 无衣无褐,--入 何以卒岁。--阴
形声字: 肃(觉部uk )—萧(幽部u ) 叔(觉部uk )—椒(幽部u) 溥(鱼部a) —缚、搏、博 (铎部ak)
3、阳入对转 阳声韵也可以同入声韵对转而相通, 条件有两个:一是主要元音相同; 二是辅音韵尾必须是同一发音部位。 也就是说,只有[k]同[ŋ]对转,[p] 与[m]对转,[t]与[n]对转。
交韵:奇句和奇句押韵,偶句和偶句押韵。
《静女》第三章(P913): 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 一、三句脂部 匪女之为美, 二、四句之、职部 美人之贻。
抱韵:四句两韵,第一句与第四句押韵,第 二句与第三句押韵。如: 《周颂· 思文》: 思文后稷, 克配彼天。 一、四句职部 立我丞民, 二、三句真部 莫非尔极。
上古音三十部分甲、乙、丙三类。
甲类的共同特点是阴声韵是由单元音构
成,入声韵收舌根塞韵尾-K,阳声韵收舌 根鼻韵尾-ng。
诗经的用韵

F注文。在小韵的代表字下首先注出词义,末尾用反切注音,最后标出这个 小韵包括多少字。小韵中的其它字主要是注出词义, 如果该字有又音,注文末尾 标出又音。
广韵206韵一览表上平一东韵上声一重韵去声一送韵入声一屋韵上声二肿韵去声三用韵入声三烛韵上平四江韵上声三讲韵去声四绛韵入声四觉韵上声四纸韵去声五寘韵上声五旨韵去声六至韵上声六止韵去声七志韵上声七尾韵去声八未韵上声八语韵去声九御韵上声九麌韵去声十遇韵上平十一模韵上声十姥韵去声上平十二齐韵上声十一荠韵去声十二霁韵去声十三祭韵去声十四泰韵上平十三佳韵上声十二蟹韵去声十五卦韵上平十四皆韵上声十三骇韵去声十六怪韵去声十七夬韵上平十五灰韵上声十四贿韵去声十八队韵上平十六咍韵上声十五海韵去声十九代韵去声二十废韵上平十七真韵上声十六轸韵去声二一震韵入声五质韵上平十八谆韵上声十七准韵去声二十二稕韵入声六术韵上平十九臻韵入声七栉韵上平二十文韵上声十八吻韵去声二十三问韵入声八物韵上声十九隐韵去声二十四焮韵入声九迄韵上平二十二元韵上声二十阮韵去声二十五愿韵入声十月韵上平二十三魂韵上声二一混韵去声二十六慁韵入声一没韵上平二十四痕韵上声二十二很韵去声二十七恨韵上平二十五寒韵上声二十三旱韵去声二十八翰韵入声十二曷韵上平二十六桓韵上声二十四缓韵去声二十九换韵入声十三末韵上平二十七删韵上声二十五潸韵去声三十谏韵入声十四黠韵上平二十八山韵上声二十六产韵去声三十一裥韵入声十五辖韵下平一先韵上声二十七铣韵去声三十二霰韵入声十六屑韵上声二十八狝韵去声三十三线韵入声十七薛韵上声二十九筱韵去声三十四啸韵下平四宵韵上声三十小韵去声三十五笑韵上声三一巧韵去声三十六效韵上声三十二皓韵去声三十七号韵上声三十三哿韵去声三十八个韵上声三十四果韵去声三十九过韵上声三十五马韵去声四十祃韵下平十阳韵上声三十八养韵去声四十一漾韵入声十八药韵下平一唐韵上声三十七荡韵去声四十二宕韵入声十九铎韵下平十二庚韵上声三十八梗韵去声四十三映韵入声二十陌韵下平十三耕韵上声三十九耿韵去声四十四诤韵入声二十下平十四清韵上声四十静韵去声四十五劲韵入声二十二昔韵下平十五青韵上声四十一迥韵去声四十六径韵入声二十三锡韵下平十六蒸韵上声四十二拯韵去声四十七证韵入声二十四职韵下平十七登韵上声四十三等韵去声四十八瞪韵入声二十五德韵下平十八尤韵上声四十四有韵去声四十九有韵下平十九侯韵上声四十五厚韵去声五十候韵下平二十幽韵上声四十六黝韵去声五一幼韵上声四十七寝韵去声五十二沁韵入声二十六缉韵下平二十二谈韵上声四十八感韵去声五十三勘韵入声二十七合韵下平二十三覃韵上声四十九敢韵去声五十四鬫韵入声二十八盍韵下平二十四盐韵上
七、诗经的用韵

《诗经》的用韵《诗经》常见的韵例,韵脚,如韵、韵脚、韵部、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韵转、叶韵等等,《诗经》三十韵部的排列原则及各韵部之间的关系,先秦古韵的三十部表。
【重点及难点】:韵和韵母、先秦古韵的三十部表、韵转汉语诗歌从一开始就是有韵的。
《诗经》属于古风,[1[1]]不讲究平仄对仗,句式句数自由,但有押韵。
《诗经》305篇,除了《周颂》有8篇诗无韵以外,[2[2]]其余297篇篇篇有韵。
要想了解诗歌的内容,必须要了解它是怎样用韵的。
[3[3]]本节主要探讨《诗经》的韵例及其韵部。
一、基本概念谈到韵例和韵部,首先就必须把韵和韵母分别开来。
因为韵例和韵部都是韵的问题,而不是韵母的问题。
(一)韵母:指一个音节中声母以外的部分,包括韵头、韵腹和韵尾。
韵头:指韵腹之前的高元音或半元音,因常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故又称介音或介母。
现代汉语的韵头有[i][u][y]三个,中古汉语的韵头只有[i][u]两个,[y]韵头直到在明代才开始出现。
韵腹:指韵母的主要元音。
中古汉语的韵腹比现代汉语复杂,有些韵腹的差别很小,例如[a]与[ɑ]等。
中古汉语的韵母比现代汉语多得多,韵腹复杂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韵尾:韵腹后面的收尾音叫做韵尾,包括母音韵尾和辅音韵尾(鼻辅音或口辅音)两类。
中古汉语的韵尾也比现代汉语复杂,主要表现在辅音韵尾上。
除了[n][?]外,还有[m][p][t][k]四个。
如liang中之iang为韵母,i为韵头,a为韵腹,ng为韵尾。
(二)韵:即韵母中的韵腹和韵尾。
押韵时,有无韵头或韵头是否相同不论。
如《氓》的“怨、岸、宴”等字,韵母分别为üan、an、ian,并不一样,但韵是相同的。
又如《伐檀》中的檀tán、干gān、涟lián、廛chán、貆huán、餐cān,韵头不同,也是可以互相押韵的。
互相押韵的字多放在同样的位置上,这就构成了诗韵。
韵脚:汉语诗韵一般是放在句尾的,所以习惯上叫做韵脚。
《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

《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中国和外国古代的诗歌,差不多都有一定的格律;用韵是构成诗歌格律的主要手段之一。
汉族人民的诗歌从一开始就是有韵的。
《诗经》三百零五篇中只有七篇没有韵,这七篇都在祭祀诗里(《周颂》《商颂》)。
至於国风、《小雅》和《大雅》,就没有一篇是没有韵的。
要彻底了解诗歌的内容,必须了解它的格律,当然也就要了解它怎样用韵。
在本节里,我们主要谈两点。
第一是《诗经》的韵例,第二是《诗经》的韵部。
谈到韵例和韵部,首先就必须把韵和韵母分别开来。
因为韵例和韵部都是韵的问题,而不是韵母的问题。
韵母是指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而韵则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韵尾的话)。
韵头不同的字如檀tán干gān涟lián廛chán貆huán 餐cān是可以互相押韵的。
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
汉语诗韵一般是放在句尾的,习惯上叫做韵脚。
(一)《诗经》的韵例韵例就是关於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我们举几首诗作例子来说明《诗经》的韵例。
字的下面加△号、○号、*号的都是韵脚。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关雎)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祮△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周南?芣苢)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邶风?静女)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
诗经的用韵情况

诗经的用韵情况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首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的用韵情况是其艺术成就之一,下面将对诗经的用韵情况进行简要描述。
一、用韵的部位诗经的用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句尾韵:诗经中大多数诗歌都在句尾用韵,这种用法最为常见。
如《周南·关雎》:“雎鸠、洲洲、秋千、齿齿、发发”就是在句尾用韵。
2.句中韵:诗经中有些诗歌在句中使用韵脚,这种用法相对较少。
如《周南·汉广》:“楚楚、雨雨、炬炬、斧斧、父父”就是在句中使用韵脚。
3.隔句韵:诗经中有些诗歌在两句之间使用韵脚,这种用法也比较常见。
如《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就是在两句之间使用韵脚。
二、用韵的方式诗经的用韵方式多样,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用韵方式:1.平声韵:诗经中大多数诗歌使用平声韵,这种用法最为常见。
如《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都是平声韵。
2.上声韵:诗经中有些诗歌使用上声韵,这种用法相对较少。
如《周南·汉广》:“楚楚、雨雨、炬炬、斧斧、父父”中的“楚”、“雨”、“炬”、“斧”、“父”都是上声韵。
3.去声韵:诗经中有些诗歌使用去声韵,这种用法也比较常见。
如《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中的“夭”、“华”、“家”都是去声韵。
4.入声韵:诗经中有些诗歌使用入声韵,这种用法比较少见。
如《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荆、之子于归、敬析佩绥”中的“薪”、“荆”、“归”、“绥”都是入声韵。
三、用韵的规律诗经的用韵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用韵的位置相对固定:诗经中大多数诗歌的用韵位置都比较固定,如句尾韵一般都在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字上,而隔句韵一般都在每两句的最后一个字上。
2.用韵的方式相对稳定:诗经中同一首诗歌中的用韵方式一般都比较稳定,如某首诗歌中所有的句子都使用平声韵,那么整首诗歌都会使用平声韵。
03《诗经》的用韵

课件 18
守温36字母
全清 次请 全浊 次浊 全清 全浊 重唇(双唇): 帮 滂 并 明 轻唇(唇齿): 非 敷 奉 微 舌头(舌尖中): 端 透 定 泥 舌上(舌尖后): 知 彻 澄 娘 齿头(舌尖前): 精 清 从 心 邪 正齿(舌面): 照 穿 床 审 禅 牙音(舌根): 见 溪 群 疑 喉音: 影 晓 匣 喻 半舌音(舌尖中): 来 半齿音(舌尖后): 日
课件 23
前人研究上古声母的成就
曾运乾《喻母古读考》 《广韵》喻纽的反切上字包括两类: 反切上字:于、羽、雨、云、云、王、韦、永、 有、远、荣、为、洧(wěi)、筠 —— 喻三。
反切上字:余、馀予、夷、以、羊、弋、翼、 与、营、移、悦 —— 喻四。
曾运乾分析喻三、喻四两类字在上古的读法是不 同的——喻三隶匣,喻四归定。
课件
2
(一)《诗经》的韵例
“韵例”包括三种情况:1、用韵的地方;2、 用韵的数量;3、用韵的方式。 1、用韵的地方:《诗经》有两种情况—— 句尾韵、句中韵。 2、用韵的数量: 《诗经》也有两种情 况——一韵到底、换韵。 3、用韵的方式: 《诗经》有三种情况— —句句押韵、隔句押韵、交叉押韵。
课件 3
课件 19
前人由 36 字母出发,采用逆推法, 研究出上古的声母。研究的材料是: 异文、通假、上古音注、形声字、 方言。
古代文献《诗经》的韵律与情感表达

古代文献《诗 经》的韵律与 情感表达
THEME TEMPLATE
目录
CONTENTS
诗经的韵律特点
01
诗经的情感表达方式
02
诗经中的情感主题
03
诗经的创作背景和影响
04
诗经的现代解读和价值
05
01
诗经的韵律特点
THEME TEMPLATE
押韵方式
双声叠韵:两个音节声母相同,如“青青子衿” 叠韵:两个音节韵母相同,如“蒹葭苍苍” 双声:两个音节声母相同,如“关关雎鸠” 叠韵:两个音节韵母相同,如“桃之夭夭” 双声叠韵:两个音节声母相同,如“昔我往矣” 叠韵:两个音节韵母相同,如“杨柳依依”
《诗经》中的许多作品被历代文 人墨客传颂和引用,成为中华文 化的瑰宝
对现代人的启示
诗经的创作背 景:反映了当 时的社会生活 和人们的情感
世界
诗经的影响: 对中国文学、 文化、思想产 生了深远影响
现代人可以从 诗经中学习到 什么:如何表 达情感、如何 处理人际关系、 如何面对生活
挑战等
诗经对现代人 的启示:珍惜 传统文化、传 承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文化
运用对比手法: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将两种不同的情感进行对比,使情感表达更加鲜明强烈。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 自然景物:如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 情感表达:通过景物的描绘,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 例子:《诗经》中的《蒹葭》、《关雎》等篇目中都有借景抒情的描写
叙事抒情
通过讲述故事来表达情感,如《关雎》中的爱情
乡情主题
思乡之情:对故乡的思念和怀想 亲情主题:对亲人、朋友的思念和怀想 离别之情:对离别的感慨和思念 乡愁主题:对家乡的思念和怀想,以及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诗经的用韵

古代汉语:把主要元音、韵尾和声调相同的字归在 一起的单位,即韵书中的韵。(字)
现代汉语:音节中声母以外的部分。(字母)
2、从韵在句中的位置看,( 式。
句尾韵
3、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句中韵或变相的句尾韵。
)韵是最普遍的形
4、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唐宋以后语音变化更大。但南北朝乃至 唐宋时代,人们还没有确立古今音不同的 观念,用当时语音读《诗经》,遇到押韵 不和谐之处,就临时改读成自己认为合适 的读音,把这种做法称为“叶音”、“叶 韵”(“叶”也作“协”)、“取韵”。
《詩經·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吐當反) 踴躍用兵。(叶晡芒反) 土國城漕, 我獨南行。(叶戶郎反) 從孫子仲, 平陳與宋。 不我以歸, 憂心有忡。 (叶敕衆反)
至明末陈第才彻底批判叶音说,提出具有划 时代意义的古今语音不同说:“时有古今, 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在这一 学说的指导下,古音学的研究真正走上正确 的道路。
陈第是古音学的开路者,顾炎武是古音学的奠基者。 顾氏分古韵10部,初步确定了古韵分部的规模。
清代及现代著名古音学家:
江永继承了顾氏的古音学,分古韵13部。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鸠、洲、逑,押幽部)
(3)交韵 奇句和奇句押韵,偶句和偶句押韵。
如《静女》第三章: 自牧归荑,——奇句,韵脚是“荑” 洵美且异。——偶句,韵脚是“异” 匪女之为美,——奇句,韵脚是“美” 美人之貽。——偶句,韵脚是“貽”
“荑” “美”属于脂部——奇句相押。 “异”是职部, “貽”是之部。职、之合韵——偶
陈第: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 转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韵例
一、定义:即关于用韵的格律。
就是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诗经》用韵的特点:
韵式多种多样。
韵密。
二、《诗经》的韵例
1.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来看:
a.句尾韵。
b.句中韵。
富韵:句尾是虚字,韵就常常落在倒数第二个字上,这样就构成富韵,因为句尾虚字本已可以押韵了,但同字押韵不好,所以在虚字前加上押韵的字,实际构成两个韵脚,故称:富韵。
句尾虚字被称为“虚字脚”
如:之字脚、兮、矣、也、止、思、只、焉、哉、与、乎、我、汝
2.从一章中所用韵数来看。
a.一韵到底。
从韵脚之间相互的距离来看:
偶句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鱼)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真)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质)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誓不古处。
胡能有定?宁不我顾?(鱼)
首句入韵:也是偶句韵,不过第一句加上韵脚,与一般偶句稍有不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幽)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脂)
句句用韵: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屋)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鱼)
b.两韵以上的诗章。
一般换韵: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元部)彤管有炜,悦怿女美。
(微脂合韵)。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铎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侵部)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月部)。
交韵:两韵交叉进行,单句与单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
野有死麕,(文)白茅包之,(幽)有女怀春,(文)吉士诱之。
(幽)
自牧归荑,(脂)洵美且异(职)匪汝之为美,(脂)美人之贻。
(之)
抱韵:
伐木丁丁,(耕)鸟鸣嘤嘤。
(耕)出自幽谷,(屋)迁于乔木。
(屋)嘤其鸣矣,(耕)求其友声。
(耕)
思文后稷,(职)克配彼天,(真)立我烝民,(真)莫匪尔极。
(职)
三、合韵
概念:临近的韵互相通押。
1.入声韵与非入声韵通押。
如: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宵)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药)
2.韵母近似的韵通押。
四月秀葽,(宵)五月鸣蜩。
(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