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研究方法
产业研究方法及框架

整体结论
• 分析产业战 略地位
• 分析该产业 发展现状、 特征及演变 趋势
• 确定产业链构 成,重点分析 关键环节的价 值和作用
• 对产业细分领 域进行分析
• 产业链资源整合
• 重点企业案例分 • 影响产业发
析
展的因素
• 产业未来发
• 中小企业创新创
展趋势
业分析
• 发展建议
• 产业链竞争态势
1、框架概述
其他 电子书 小笔电 MP3 汽车监视器 数码相框 多功能打印机 机械自动化 口袋式DVD 口袋式导航 口袋式多媒体播放器 游戏 数码相机 手机副屏 手机
注:该出货量包括a-Si,LTPS,CSTN,MSTN,AMOLED,PMOLED。
20
25% 20% 15% 10% 5% 0% -5% -10%
712,859
34.2%
-34%
12
2、产业现状
厂商
友达
奇美 华映 群创
LG 三星
全球低世代线产线布局(一)
世代
3.5G
4G 3.5G
4G 4G 4.5G 4.5G 3.25G 3.5G 3.5G 4.5G
代号
L3A L3B L3C L3D L4A G3.5 G4 T2 L1A,L1B
P2 P3 L3 L4
14
2、产业现状
中国大陆中小尺寸TFT-LCD面板厂商分布
量产
建设中
计划中
成都天马 (730*920mm) 30K/M TFT LCD Q2’10 MP
成都京东方 (730*920mm) 30K/M TFT LCD Sep’09 MP
成都
武汉天马 (730*920mm) 30K/M TFT LCD+CF Q4’10 MP
产业经济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产业经济学常用的研究方法1. 资料分析: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常用方法是通过收集并分析大量的统计数据和资料,以了解产业的规模、结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揭示出产业的运行规律和问题。
2.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收集实际的经济数据,并应用统计学和经济学的理论模型进行分析,以验证和检验各种产业经济理论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3. 实地调研:产业经济学研究常常需要实地调研,通过对产业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走访和观察,了解产业企业的组织形式、技术水平、生产流程等方面的特点,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产业经济问题的实质。
4. 案例研究:通过深入研究某一具体产业、企业或市场的案例,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解读。
案例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从具体的实践中获取经验和教训,深入了解产业经济问题的实质。
5. 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是指通过在不同时间点上对多个企业、产业或市场的观察和比较,来研究产业的发展和变化趋势。
这种方法可以揭示不同时间段内的产业演变、竞争格局等问题。
6. 纵断面研究:纵断面研究是指通过对同一企业、产业或市场在不同时间点上的观察和分析,来研究其发展和变化过程。
这种方法可以揭示产业的发展轨迹、变革因素等问题。
7. 对比研究:对比研究是通过对不同企业、产业或市场之间的比较,来分析其差异和相似之处。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揭示产业的优势、劣势,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8. 经济模型构建与仿真: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是基于经济模型的构建和仿真。
通过对产业经济问题进行形式化建模,可以通过模拟和仿真产业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变化过程,揭示产业经济问题的内在机制。
9.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通过人为创造一定的实验环境,对产业经济问题进行系统地观察和控制。
通过对产业经济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可以探索产业经济理论的有效性和政策的效果等问题。
10. 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是通过对产业过去的发展和变革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产业经济演进的历史轨迹和经验教训。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乡村产业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提出优化方案,促进乡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2. 创新驱动发展:研究乡村创新资源的现状和潜力,探索乡村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提出政策和措施,推动乡村创新能力的提升,培育新兴产业和新业态,推动乡村产业的创新发展。
3. 农业农村一体化发展:研究农村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实现农村一体化的路径和模式,研究农村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等问题,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4. 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研究乡村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问题,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林业资源、矿产资源等,探索乡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式,提出资源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乡村产业的绿色发展。
研究方法可以包括实地调研、文献研究、数据分析等。
可以通过深入乡村进行调查和采访,了解实际问题和需求;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和统计数据,获取相关信息和指标;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研究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和模型构建;借助计量经济学等方法,对政策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
同时,可以结合实践案例和国内外经验,进行比较和借鉴,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产业集聚研究方法

产业集聚研究方法
产业集聚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将归纳和演绎两种方法结合起来,通过对各种类型的产业集聚进行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和共同特征,然后根据这些一般性原理演绎出创意产业集聚等特定产业的集聚特征。
这种方法有助于使研究更全面和深入。
2. 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规范研究主要关注产业集聚“应该是怎样的”,而实证研究则主要关注产业集聚“是什么”。
通过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结合,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产业集聚的实际运作和效果。
3. 格里芬指数(Gini coefficient):格里芬指数最初用于测算个体之间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后来也被应用于衡量产业集聚度。
通过收集区域内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计算企业市场份额的累计占比,然后根据累计占比计算格里芬系数,可以得出产业集聚度的值。
4. 默顿指数(Herfindahl index):默顿指数用于衡量市场份额集中度,也可
以用于衡量产业集聚度。
通过收集区域内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计算企业市场份额的平方,将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平方相加得到总和,然后根据总和计算默顿指数,可以得出产业集聚度的值。
这些研究方法各具特点,应根据具体的研究目标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为了使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可信度,通常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产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发展的学科,它主要探讨经济活动在产业层面上的运行规律。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分析、理论建模和政策评估等多种手段,通过对产业现象的观察和实证,以及对经济理论的运用和检验,来揭示和解释产业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因。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是产业经济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采集和整理大量的统计数据,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产业经济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和实证检验。
实证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产业的规模、结构、增长率等基本特征,揭示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影响因素。
例如,在研究某个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时,可以利用市场集中度指标,通过计算市场份额和市场集中度等指标来量化市场竞争的程度。
同时,还可以运用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市场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为产业政策制定提供客观的依据和参考。
二、理论建模理论建模是产业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
通过构建模型,对产业经济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和解释。
理论建模通常基于一定的假设和前提条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推导出产业经济现象的内在机制和规律。
例如,在研究产业集中度对市场效率的影响时,可以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建立模型,分析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
通过理论建模,可以深入理解产业经济现象的本质,提供对策和政策建议。
三、政策评估政策评估是产业经济学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来检验和验证产业经济理论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政策评估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了解政策实施的成效,为政策调整和改进提供依据。
例如,在研究某项产业政策的效果时,可以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政策实施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比较政策实施前后的产业发展情况,来评估政策的效果。
通过政策评估,可以了解政策的实际效果,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分析、理论建模和政策评估等多种手段。
产业发展调研方案

产业发展调研方案一、调研目的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了解和把握各种产业的发展趋势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研究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二、调研方法1. 数字化调研通过大数据分析、网络搜索以及相关报告等资料,搜集和分析产业发展的最新数据和趋势。
2. 实地调研我们将拟定一份详细的调研计划,并组织一支专业的调研团队,对目标产业进行实地走访和深入了解,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第一手数据。
3. 专家咨询我们将联系相关产业领域的专家,进行专业性的咨询和访谈,以获取权威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内容1. 行业概况对目标行业进行全面的概况介绍,包括目前的规模、市场份额以及主要参与者等信息。
同时,对行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以了解该行业的整体形势。
2. 市场需求通过调查和分析市场需求,了解目标产业产品或服务的受欢迎程度、消费趋势以及市场规模。
同时,对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定位进行详细研究。
3. 技术研发研究目标产业的技术研发情况,包括创新技术的研发方向、产业关键技术的现状以及与其他行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合作情况。
4. 政策环境调查目标产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法律环境,了解政府对于该产业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变动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5. 人员结构研究目标产业的人员结构,包括行业从业人员的总体情况、专业背景和技能要求等。
6. 资金投入调查目标产业的资金投入情况,分析投资者的分布和投资策略,了解企业对于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情况。
四、调研成果1. 调研报告形成一份详细的调研报告,包括行业概况、市场需求、技术研发、政策环境、人员结构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分析。
2. 建议和指导根据调研结果,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方案,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决策提供参考。
3. 演讲和培训根据调研结果,为企业的相关部门或员工提供相应的演讲和培训,提升其对产业发展的理解和认知。
五、调研计划1. 概述调研目标和调研内容,并明确调研时间和地点。
产业经济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产业经济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研究的是产业的运行和发展规律。
在研究产业经济学时,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许多种,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是产业经济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实证数据,来验证产业理论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实证分析常用的数据来源包括统计年鉴、企业调查、市场调研等。
研究者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经济模型的构建和经验分析,从而得出对产业经济问题的深入认识。
二、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通过对具体产业或企业的深入研究,来揭示产业经济问题的内在机制和规律。
案例研究可以通过采访、观察、文献资料分析等方式进行,研究者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来发现产业经济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和行为,从而对产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规律进行推测与预测。
三、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产业经济学中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经济数据分析的一种方法。
计量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利用实证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从而得出对产业经济问题的定量分析结果。
计量经济学常用的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等。
研究者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研究。
四、实验经济学实验经济学是通过设计和实施实验,来研究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实验经济学可以通过控制变量和随机分配的方式,对产业经济中的某些因素进行精确测量和分析。
实验经济学的优势在于可以对产业经济中的因果关系进行较为准确的测量,从而得出更为可靠的结论。
实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个体决策、市场交互、产业组织等。
五、理论分析理论分析在产业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理论框架,来解释和预测产业经济中的现象和行为。
理论分析可以通过推导和证明,得出对产业经济问题的深入认识和理解。
在进行理论分析时,研究者需要借助数学工具和逻辑推理,对产业经济中的关键因素和机制进行剖析,从而得出有关产业经济的一些重要结论。
产业研究方法路径

产业研究方法路径
产业研究方法路径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例如研究某个产业的发展趋势、竞争力分析、市场前景等。
2. 收集资料: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产业的资料,包括政府报告、行业协会报告、企业年报、市场研究报告等。
同时,还需要关注产业内的新闻报道、社交媒体等动态信息。
3. 分析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链分析、竞争格局分析、市场需求分析等方面。
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工具进行分析。
4. 制定研究方案: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研究方案,包括研究方法、数据来源、研究内容、预期成果等。
需要确保研究方案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
5. 实施研究:按照研究方案进行实证研究,包括数据收集、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6. 撰写研究报告:将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报告需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具有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7. 评估研究成果: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估,检查是否达到了研究目标。
如果未达到,需要分析原因并进行改进。
以上是产业研究的一般方法路径,但具体的研究过程可能因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12.1.1系統動態學的概念
任何一變數的變動,會造成環路產生強化 該變數的變動幅度者,稱為正向因果回饋 迴路(Positive Causal Feedback Loop), 亦可由迴路中有偶數個負性因果鍵判別之。 反之迴路中任何一改動會造成該迴路產生 抑制該變數的變動幅度者,稱為負向因果 回 饋 迴 路 (Negative Causal Feedback Loop),亦可由迴路中有奇數個負性因果鍵 判別之。
17
12.1.2系統動態學與產業發展
在產業發展系統演化過程中,無法精確定 義初始值,同時在系統結構分類上不明顯。 而產業發展系統會受到個體與組織行為的 干預,人類行為影響參數因子,同時改變 社會系統結構。
18
12.1.2系統動態學與產業發展
不論是物理系統或社會系統,均可以微觀 角度探究個體行為以及巨觀角度探究整體 現象。然社會系統不若物理系統可藉一條 方程式,來闡述社會系統成員間的交互複 雜行為,所有社會系統的共通特性乃為複 雜的非線性網絡關係。
第12章
產業研究方法
第12章 產業研究方法
12.1 系統動態學 12.2 平衡計分卡 12.3 層級分析法 12.4 專家深度訪談法 12.5 個案研究法
2
第12章 產業研究方法
產業研究的方法眾多,除了一般在量化研 究上常見的統計分析方法以外,近年來質 性研究的方法也日漸受到重視。從量化研 究而言,信度是指研究結果可以被複製的 程度或測量程序的可能性,也可謂是研究 工具的延伸,像是在多次的問卷調查之後, 仍可重製出同樣的結果或回覆,即謂之具 有信度。至於質性研究者對有關信度的認 知,研究者本身即是主要的調查工具,於 是其研究永不可能全然一致,也不會是可 複製的。
9
12.1.1系統動態學的概念
理論上正回饋環路隨著時間將無止境的增 長,呈現一種「滾雪球」的效應;相反的, 負回饋環路則是一個動態的收斂過程,由 於正、負回饋環路兩股力量逐漸抵銷,因 此會逐漸趨於穩定,亦即系統狀態將朝系 統目標或邊界不斷前進,並不斷地縮小差 距。
1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1.1系統動態學的概念
3
第12章 產業研究方法
對質性研究者而言,雖然有的研究者仍然 沿用「效度」這樣的詞語,但它所代表的 意義內涵和檢測標準已經產生了變化。質 性研究真正感興趣的並不是量化研究所謂 的客觀事實的真實性本身,而是被研究者 所看到的真實;以研究者看事物的角度和 方式,以及研究關係對瞭解這一事實所發 揮的作用。
13
12.1.1系統動態學的概念
如圖12-1所示,變數A為變數B的因,變數 B為變數A的果。當A改變導致B改變,且二 者變動為同方向,則A、B之間為正向關係, 反之則為負向關係。當A影響B,B影響C, C再影響A,三者間形成一封閉回饋環路。
14
12.1.1系統動態學的概念
15
12.1.2系統動態學與產業發展
系統動態學(System Dynamics; SD)係美 國麻省理工學院 (MIT) 教授 Forreter 於 1956 年所提出,其結合系統分析實驗方法、決 策制訂理論、資訊回饋控制理論與電腦模 擬技術作為理論基礎,著重於探究「高階、 非線性與多環」之動態複雜系統。
6
12.1.1系統動態學的概念
在今日面對不確定或國際化程度提高的挑 戰下,產業不再呈現靜態均衡,而是隨時 間進行動態演化,與周遭成員有著複雜的 交互作用,諸如廠商、政府、消費者、供 應商與其他產業的競爭夥伴等。
16
12.1.2系統動態學與產業發展
然而,現存的理論模型,傾向於假設成員 間的互動為線性關係,缺乏回饋機制。因 此,如何藉由系統動態的觀念,將系統與 系統間錯綜複雜的因果關係作一釐清,並 憑以尋得影響系統變化的驅動因子,實為 一重要關鍵。
19
12.1.2系統動態學與產業發展
整體觀的開放有限系統,成員間持續的交 互作用,會引起系統或組織產生自發性改 變,是一種在因果之間自由選擇、行動與 結果交織而成的回饋循環之概念。 Chase(1985)亦認為產業發展系統的演化行 為,是根據物理世界中多種回饋力量交互 作用共同演化而成。
系統動態學以流體的觀點來觀察系統運作, 將組織中的人員、資金、材料、訂單與機 器設備,視為一種流動的流體(Flow),藉由 對流體流動的觀察可使管理者以一種自然 的方式跨越次組織的界線,打破視野的障 礙,整合次組織間的衝突和不合於整體組 織利益的個別目標。
11
12.1.1系統動態學的概念
Forrester在其所著「Industrial Dynamics」 一書中認為整個世界是一個循環互動、互 為因果的動態系統。其中存在許多決策點 會基於目前的狀態,導致某些行動產生, 行動將引起狀態的改變,再回來影響新的 決策,形成一因果循環的系統。
12
12.1.1系統動態學的概念
1978 年 Roberts 提出系統動態學的基本步 驟,認為系統動態學主要是為了解決高階 管理問題,亦為管理系統設計提供量化的 模擬基礎。因此系統動態學的方法用於企 業系統設計或研究時,應遵循的基本步驟 為:問題定義、系統描述、建立模型與模 擬、結果闡述與系統修正、尋優與政策設 計。
7
12.1.1系統動態學的概念
在實際中,當A 增加,B 可能是增加或減 少的,如果 A 變數增加, B 變數亦增加, 則可認為此兩變數的變化方向是相同的, 則以「+」號表示,此稱為正因果鍵 (Negative Causal Link);反之,則稱為負 因果鍵(Positive Causal Link)。
4
第12章 產業研究方法
因此,無論是量化研究或質性研究,重要 的是運用何種研究工具,能夠使欲探究的 問題更為清晰可見,才是真正重點所在, 以下謹介紹相當適合在產業研究方面,所 使用的系統動態學、平衡計分卡、層級分 析法、專家深度訪談法及個案研究法等五 種研究方法(工具) 。
5
12.1.1系統動態學的概念
系統動態學是以定量之分析方法,研究複 雜之實際問題,以數學語言的一階導數微 分方程或高階系統,來表現一系統複雜的 正負回饋結構、因果關係及延滯效果。因 果關係圖(Causal Relationship Diagram) 或因果迴路圖 (Causal-Loop Diagram) 是 用圖的形式,描述了系統變量之間的因果 關係,這種關係是系統動態學模型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