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合集下载

糖尿病宣传册

糖尿病宣传册

二、如何判断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检 查方法。有典型糖尿病症状者, 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两小 时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 无症状者需空腹血糖≥7.0mmol/L 和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 才达到诊断标准。
三、糖尿病易患人群 1、有糖尿病家族史; 2、45岁以上/肥胖者; 3、长期高热量饮食者; 4、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者; 5、有巨大胎儿孕史者; 6、精神持续紧张,压力大, 1223
1223
体力劳动少者。
四、危害 1、导致人体内代谢功能发生 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 迷,低血糖昏迷等。 2、危害人体肾脏,因为血糖 浓度、血压,血脂,肾小球微循 环滤过压异常指标的升高,对肾 脏功能造成损害。 3、危害周围血管,出现心脑 血管并发症,这是糖尿病致命性 的一种并发症。其危害表现在主 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 化。
1223
糖 尿 病
1223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 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 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功能 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 的产生主要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 决定,存在家疲乏无力 等。
1223
1223
1223
1223
1223
1223
五、防治 1.口服药物治疗:磺脲类药 物与双胍类降糖药联用效果比较 好,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合 并严重感染、糖尿病孕妇禁用。 2.注射胰岛素治疗。 3.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控制高 热量食物。 4.适量进行体育活动。降低体 重,减少脂肪量。
1223

叙述糖尿病

叙述糖尿病
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多发生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 可导致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肾脏血管, 进而导致肾功能受损,严重时
可发展为尿毒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血糖会损害视网膜血管,导 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糖尿病神经病变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神经系统, 引起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 常等症状。
叙述糖尿病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糖尿病概述 • 糖尿病临床表现与诊断 • 糖尿病并发症及危害 • 糖尿病治疗原则与方法 • 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与教育 • 糖尿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01
糖尿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 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 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而引起。
分类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 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 尿病。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其中,1型糖尿病 主要由遗传和自身免疫因素引起;2型糖尿病则主要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如肥胖、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等)共同作用所致。
危险因素
精神健康
糖尿病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可能会 对患者的精神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如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04
糖尿病治疗原则与方法
饮食治疗原则
控制总热量摄入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计算每 日所需热量,并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
少食多餐
建议采用分餐制,每日至少三餐,每餐不宜 过饱,以减少血糖波动。
均衡营养
家属参与和支持
家属的教育与培训
对家属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和 培训,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照护能 力。

【课题申报】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教育需求

【课题申报】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教育需求

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教育需求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教育需求课题申报一、选题背景与意义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

我国作为糖尿病的高发国家,糖尿病患者数量庞大,并且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目前,虽然有关糖尿病教育的研究很多,但根据我国三级医院对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糖尿病教育需求未得到满足的问题。

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系统研究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教育需求,为制定有效的糖尿病教育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改善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并提高医生的糖尿病教育能力。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1.了解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糖尿病教育需求程度。

2.分析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教育的诉求和期望。

3.探讨影响糖尿病患者接受糖尿病教育的因素。

(二)研究内容1.收集糖尿病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等。

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教育的需求和期望。

3.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调查数据,探讨影响糖尿病患者接受糖尿病教育的因素。

三、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一)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1.定性研究:通过深度访谈或焦点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索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教育的需求和期望。

2.定量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和分析大量糖尿病患者的信息,得出普遍规律。

(二)实施步骤1.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制定合适的研究方案。

2.设计合适的问卷和访谈指南,收集糖尿病患者的信息。

3.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数据。

4.整理和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5.撰写研究报告,完善和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教育。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一)预期成果1.明确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教育需求程度。

2.总结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教育的诉求和期望,为制定糖尿病教育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3.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接受糖尿病教育的因素,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教育效果提供参考。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

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一)一般治疗1.教育2.自我监测血糖二)药物治疗1.口服药物治疗(1)磺脲类药物(2)双胍类降糖药(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4)胰岛素增敏剂(5)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①瑞格列奈(诺和龙)②那格列奈(唐力)2.胰岛素治疗(1)1型糖尿病(2)2型糖尿病(三)运动治疗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

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四)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

1.总热量总热量的需要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力活动量、病情等综合因素来确定。

首先要算出每个人的标准体重,可参照下述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或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女性的标准体重应再减去2kg。

也可根据年龄、性别、身高查表获得。

算出标准体重后再依据每个人日常体力活动情况来估算出每千克标准体重热量需要量。

根据标准体重计算出每日所需要热卡量后,还要根据病人的其他情况作相应调整。

儿童、青春期、哺乳期、营养不良、消瘦以及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总热量。

肥胖者要严格限制总热量和脂肪含量,给予低热量饮食,每天总热量不超过1500千卡,一般以每月降低0.5~1.0kg为宜,待接近标准体重时,再按前述方法计算每天总热量。

【VIP专享】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VIP专享】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病因1.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

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

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

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

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

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临床表现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

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检查1.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

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

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

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常为阳性。

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

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

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糖化血清蛋白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

糖尿病百度百科

糖尿病百度百科

糖尿病百度百科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代谢异常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疾病。

其特点是体内胰岛素分泌缺乏、作用障碍或同时存在,并伴有高血糖症。

一、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两种因素共同导致的。

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如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糖尿病的病因复杂,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

1型糖尿病通常与自身免疫有关,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

2型糖尿病则与遗传、肥胖、缺乏运动和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乏力等。

临床上通常通过测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方法来诊断糖尿病。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测量糖化血红蛋白、尿液中酮体和尿糖等指标来确认糖尿病的诊断。

四、糖尿病的并发症和防治措施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肾病等。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水平,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定期进行体检和随访。

五、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与脾胃失调、肝肾阴虚等有关,因此可采用中药治疗,如黄芪、苦瓜、茯苓等。

同时,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

六、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适当的体重、健康饮食、规律的运动以及避免烟草和酒精的摄入都能有效预防糖尿病。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早期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也至关重要。

总结: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加强对糖尿病的认识,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和并发症的发展。

同时,中医的治疗方法也为糖尿病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辅助治疗方式。

这些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改善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9年齐鲁专业技术(医学类)继续教育专业考试100分

2019年齐鲁专业技术(医学类)继续教育专业考试100分

课程考试001套题一、单选题1、哪种野菜可以缓解过敏性皮肤病的症状()。

正确答案:A:马齿苋"2、胆囊息肉大小与癌变有关吗?()正确答案:A:有"3、那种胆囊息肉风险更大。

()正确答案:A:单个"4、发现大肠息肉应采用那些对策?()正确答案:A:发现时去除"5、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是依靠()完成的。

正确答案:D:来自外界的营养素"6、()可缓解过敏流清鼻涕。

正确答案:A:百合"7、人体是由()种元素所组成。

正确答案:D:50多"8、碳水化合物还有一项很重要的生理功能,就是()。

正确答案:B:促进消化道的运动"9、我们知道食物可分两类,包括动物性食物和()正确答案:D:植物性食物"10、常喝()能够降血脂。

正确答案:A:荷叶茶"二、多选题11、适合老年人使用的豆类包括()正确答案:B:黄豆"C:大豆"D:绿豆"12、哪些情况会导致过敏?()正确答案:A:接触会过敏"B:化妆品"C:食物过敏"13、膳食纤维分为()。

正确答案:B:水溶性"D:非水溶性"14、维生素是个庞大的家族,现阶段所知的维生素就有几十种,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正确答案:A:脂溶性"B:水溶性"15、哪些食物富含蛋白质()正确答案:A大米"B牛奶"C花生"D:鸡蛋"16、有机物中的()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的。

正确答案:A:蛋白质"B:脂肪"17、过敏性咳嗽的特点是()正确答案:A:季节性加重"B:反复发作"C:干咳为主"D:运动后加重"18、维生素的分类包括()。

正确答案:A:水溶性"B:脂溶性"19、积极规律的运动哪些好处()正确答案:A促进同学们身体生长发育"B促进骨骼生长"C促进心理健康发育"D:可以提升学习"20、谷类蛋白质分为()。

糖尿病患者护理查房

糖尿病患者护理查房
糖尿病类型
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病因与症状
糖尿病病因
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因素 等。例如,1型糖尿病多因遗传因素 和免疫因素引起,而2型糖尿病则多 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引起。
糖尿病症状
主要包括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 轻等典型症状,以及皮肤瘙痒、四肢 麻木、乏力等其他症状。
THANK YOU
详细描述
该患者为老年女性,诊断为 2型糖尿病,存在焦虑和抑 郁症状。护士在护理过程中
,采取了以下措施
3. 定期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如焦虑和抑郁 程度等。
4. 健康教育
向患者普及糖尿病的知识和管理技巧,提 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案例四
总结词
通过综合护理措施,有效控制了糖尿病合并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
药物护理
01
02
03
按时服药
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按时 服药,不得随意更改剂量 或停药。
注意药物副作用
患者应了解所服用药物的 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如有 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患者应告知医生自己正在 服用的所有药物,避免与 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心理护理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 。
2. 运动指导
建议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慢跑等,每次 30-60分钟,每周5次。
3.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 素,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4. 健康教育
向患者普及糖尿病知识,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的作用 和副作用等。
案例二:预防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病因1.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

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

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

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

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

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临床表现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

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检查1.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

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

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

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常为阳性。

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

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

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糖化血清蛋白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

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7.血脂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

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8.免疫指标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

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

9.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4诊断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

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1.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 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

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2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

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

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5鉴别诊断1.肝脏疾病肝硬化患者常有糖代谢异常,典型者空腹血糖正常或偏低,餐后血糖迅速上升。

病程长者空腹血糖也可升高。

2.慢性肾功能不全可出现轻度糖代谢异常。

3.应激状态许多应激状态如心、脑血管意外,急性感染、创伤,外科手术都可能导致血糖一过性升高,应激因素消除后1~2周可恢复。

4.多种内分泌疾病如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甲亢、嗜铬细胞瘤,胰升糖素瘤可引起继发性糖尿病,除血糖升高外,尚有其他特征性表现,不难鉴别。

6治疗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

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一般治疗1.教育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

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2.自我监测血糖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

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

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二)药物治疗1.口服药物治疗(1)磺脲类药物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

因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对有一定胰岛功能者疗效较好。

对一些发病年龄较轻,体形不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也有一定疗效。

但对肥胖者使用磺脲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使体重逐渐下降,与双胍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联用较好。

下列情况属禁忌证:一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二是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及大手术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三是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四是糖尿病孕妇,妊娠高血糖对胎儿有致畸形作用,早产、死产发生率高,故应严格控制血糖,应把空腹血糖控制在105毫克/分升(5.8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h血糖控制在120毫克/分升(6.7毫摩尔/升)以下,但控制血糖不宜用口服降糖药;五是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双胍类降糖药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体重。

①适应证肥胖型2型糖尿病,单用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者;2型糖尿病单用磺脲类药物效果不好,可加双胍类药物;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用双胍类药物可减少胰岛素剂量;2型糖尿病继发性失效改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加用双胍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用量。

②禁忌证严重肝、肾、心、肺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缺氧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伴有严重感染、手术、创伤等应激状况时暂停双胍类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

③不良反应一是胃肠道反应。

最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腹泻,发生率可达20%。

为避免这些不良反应,应在餐中、或餐后服药。

二是头痛、头晕、金属味。

三是乳酸酸中毒,多见于长期、大量应用降糖灵,伴有肝、肾功能减退,缺氧性疾病,急性感染、胃肠道疾病时,降糖片引起酸中毒的机会较少。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型和2型糖尿病均可使用,可以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

①倍欣(伏格列波糖)餐前即刻口服。

②拜唐苹及卡博平(阿卡波糖)餐前即刻口服。

主要不良反应有:腹痛、肠胀气、腹泻、肛门排气增多。

(4)胰岛素增敏剂有增强胰岛素作用,改善糖代谢。

可以单用,也可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

有肝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者不宜应用。

(5)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①瑞格列奈(诺和龙)为快速促胰岛素分泌剂,餐前即刻口服,每次主餐时服,不进餐不服。

②那格列奈(唐力)作用类似于瑞格列奈。

2.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

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并已制成混合制剂,如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

1)1型糖尿病需要用胰岛素治疗。

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3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

需经常调整剂量。

(2)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方法为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变,睡前晚10∶00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一般每隔3天调整1次,目的为空腹血糖降到4.9~8.0毫摩尔/升,无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的最大不良反应为低血糖。

(三)运动治疗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

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四)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

1.总热量总热量的需要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力活动量、病情等综合因素来确定。

首先要算出每个人的标准体重,可参照下述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或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女性的标准体重应再减去2kg。

也可根据年龄、性别、身高查表获得。

算出标准体重后再依据每个人日常体力活动情况来估算出每千克标准体重热量需要量。

根据标准体重计算出每日所需要热卡量后,还要根据病人的其他情况作相应调整。

儿童、青春期、哺乳期、营养不良、消瘦以及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总热量。

肥胖者要严格限制总热量和脂肪含量,给予低热量饮食,每天总热量不超过1500千卡,一般以每月降低0.5~1.0kg为宜,待接近标准体重时,再按前述方法计算每天总热量。

另外,年龄大者较年龄小者需要热量少,成年女子比男子所需热量要少一些。

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每克产热4千卡,是热量的主要来源,现认为碳水化合物应占饮食总热量的55%~65%,可用下面公式计算:根据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可进主食(米或面)250~400g,可作如下初步估计,休息者每天主食200~250g,轻度体力劳动者250~300g,中度体力劳动者300~400g,重体力劳动者400g以上。

3.蛋白质蛋白质每克产热量4千卡。

占总热量的12%~15%。

蛋白质的需要量在成人每千克体重约1g。

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营养不良,消瘦,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加至每千克体重1.5~2.0g。

糖尿病肾病者应减少蛋白质摄入量,每千克体重0.8g,若已有肾功能不全,应摄入高质量蛋白质,摄入量应进一步减至每千克体重0.6g。

4.脂肪脂肪的能量较高,每克产热量9千卡。

约占总热量25%,一般不超过30%,每日每千克体重0.8~1g。

动物脂肪主要含饱和脂肪酸。

植物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糖尿病患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应采用植物油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