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基本 知识
核酸是怎么检测的原理

核酸是怎么检测的原理
核酸检测是一种用于检测特定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的方法,其原理主要基于核酸的存在与特异性。
具体来说,核酸检测主要包括两个步骤:提取核酸和检测核酸。
1. 提取核酸:提取样本中的核酸,可以使用方法如酚-氯仿法、盐酸法、磁珠法等。
提取核酸的目的是分离目标核酸与其他细胞组分,以便后续的检测步骤。
2. 检测核酸:根据目标核酸的序列特异性,使用特定的方法进行核酸检测。
常用的核酸检测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定量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循环放大酶联检测(CART),以及最近发展的等静电点法、CRISPR-Cas等。
在PCR等方法中,常用的是引物和探针技术。
引物是一对特异性的DNA片段,能与目标核酸的序列互补结合,作为PCR反应中扩增的起始序列。
探针则是与目标核酸序列互补结合,并携带着荧光分子的标记。
在PCR扩增过程中,如果样本中存在目标核酸序列,引物与探针会特异性结合,同时荧光信号也会被释放出来,使得目标核酸得以检测到。
总之,核酸检测的原理是通过特异性的核酸序列与目标核酸结合,利用PCR等方法对其进行扩增和检测,从而实现对特定病原体的快速和准确的检测。
三分钟了解核酸检测的原理

三分钟了解核酸检测的原理核酸检测是一种用于检测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方法。
它的原理基于分子生物学的技术,主要通过放大和检测病原体的核酸序列来确定是否感染某种病原体。
一般来说,核酸检测主要包括样本采集、核酸提取、核酸扩增和结果分析等步骤。
首先是样本采集。
核酸检测的样本可以是体液、组织或血液等,一般来说,采集的样本越纯洁,结果的准确性就越高。
例如,在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中,常用的样本是鼻咽拭子和咳痰样本。
第二个步骤是核酸提取。
在核酸检测之前,需要从样本中将病原体的核酸分离出来。
核酸提取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酚-氯仿方法、盐析方法和商用试剂盒等。
这些方法的目的是通过化学或物理手段将病原体的核酸从其他组分中分离出来。
第三个步骤是核酸扩增。
核酸扩增是核酸检测的关键步骤,它能够放大病原体的核酸,使其可以被检测到。
核酸扩增的主要方法有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等温扩增等。
其中,PCR是最常用的核酸扩增技术。
PCR可以将目标DNA序列在体外特定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快速、特异地进行扩增。
它包括三个步骤:变性、引物结合和扩增。
在PCR过程中,需要双链DNA的变性以及引物与模板的结合。
通过恒温循环,可以重复这些步骤,使DNA序列不断扩增。
最终的PCR产物可以通过凝胶电泳或其他检测方法进行分析。
最后一个步骤是结果分析。
在核酸检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扩增产物。
最常用的方法是凝胶电泳。
凝胶电泳是一种分离核酸分子的方法,通过电场的作用,可以将核酸分子按照大小进行分离。
通过观察凝胶上的条带,可以确定是否有目标核酸产生。
此外,还可以使用荧光染料、融解曲线分析和定量PCR等方法进行分析和检测。
综上所述,核酸检测是一种用于检测病原体的方法,它的原理基于核酸提取和扩增技术。
通过核酸检测,可以有效地检测到各种病原体的存在与否,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核酸检测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
核酸测试方法

核酸测试方法《核酸测试方法》一、概述核酸检测是利用核酸的特异抗原性,通过形成特异的抗体结合反应来识别有害微生物,从而实现定性和定量检测目的的方法。
它是目前最新的一种确诊微生物存在的方法,用于检测微生物的存在。
它可用于直接诊断和监测可能潜伏在病原体中的微生物,可以确定微生物的种类,鉴定微生物的分布和感染有害微生物的个体。
二、基本原理核酸检测的基本原理是核酸(DNA或RNA)检测。
它是以检测体外核酸,如病毒核酸或细胞核酸,或检测体内有害细胞的核酸,作为被检物,运用形成特异的特异抗体-抗原反应来识别有害微生物的一种理论和技术。
核酸检测的特点是生物特异性强,可以使用到不同的抗体,可以以定性或定量的方式检测出有害微生物。
核酸检测可以检测出病原体的基因序列,并可以分析和判断病原体的类型,使检测效率大大提高。
三、实施方法1. 核酸提取:核酸提取是核酸检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从检测样本中提取病原体的DNA或RNA,这是核酸检测的前提。
根据检测目的,可以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选择最佳的提取方法,为核酸检测提供有效的核酸样品。
2. 核酸标记:如果要实现核酸检测,需要在完成核酸提取后,对检测样本中病毒核酸进行标记,以便对其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
标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特异的核苷酸引物,利用PCR法进行放大,另一种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酶标记,将病毒核酸与特定的抗体或受体特异性结合。
3. 核酸技术:核酸检测技术有多种,最常用的有Southern hybridization(南方杂交)、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反应)及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4. 数据分析:核酸检测完成后,还需要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根据检测结果,可以判断是否有有害微生物的存在,以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
四、安全预防1. 核酸检测应遵循和遵守相关安全技术标准,如防止病原体污染、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实验室空气流通、密封保存核酸等。
核酸检测知识点讲解

核酸检测知识点讲解
1.什么是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是一种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检测样本中的病原体核酸
序列,来判断是否存在该病原体的检测方法。
常用于检测病毒、细菌、真
菌等病原体的存在。
2.核酸检测的原理是什么?
核酸检测的原理是利用特定PCR引物和荧光探针,逐一扩增样本中目
标病原体的核酸分子,并通过荧光信号变化来检测样本中是否有该目标病
原体,实现对感染情况的快速诊断。
3.核酸检测的步骤是什么?
核酸检测包括样本采集、核酸提取、PCR扩增和荧光信号检测四个步骤。
样本采集:根据不同的检测对象,采用不同的样本采集方法,常见的
有鼻咽拭子、喉拭子、唾液、血液等。
核酸提取:将采集到的样本中的核酸分子提取出来,并进行纯化处理,以避免其他样本成分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
PCR扩增:通过特定PCR引物和荧光探针,逐一扩增样本中目标病原
体的核酸分子,并通过荧光信号变化来检测样本中是否有该目标病原体。
荧光信号检测:利用荧光检测仪对PCR扩增产生的荧光信号进行检测
和分析,来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目标病原体。
4.核酸检测的适用范围和优势有哪些?
适用范围:核酸检测可用于多种病原体的检测,例如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结核杆菌等。
优势:核酸检测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快速诊断和可靠性高等优点,可以在检测感染病原体的同时,减少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群,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验核酸的方法

验核酸的方法一、背景介绍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基因组由30,000个核苷酸组成。
为了诊断新冠病毒感染,需要进行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新冠病毒检测方法之一,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患者体内是否存在新冠病毒。
本文将详细介绍验核酸的方法。
二、取样1. 取样时间:在发病初期和早期采样更有利于准确诊断。
2. 取样部位:喉咙拭子和鼻咽拭子是目前常用的两种取样方式。
3. 取样方法:(1)喉咙拭子:先让患者张口,用消毒后的棉签沾取患者喉部分泌物,并反复刮拭舌根、扁桃体等部位。
(2)鼻咽拭子:先请患者向后仰头,将消毒后的棉签插入至鼻腔深处,旋转数次后取出。
三、提取RNA1. 样本处理:(1)将采集到的喉咙或鼻咽拭子放入含有病毒保存液的管中,振荡混合。
(2)离心样本,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离心管中。
2. RNA提取:(1)加入裂解缓冲液和蛋白酶K,使细胞和病毒颗粒裂解释放RNA。
(2)加入乙醇沉淀RNA,使RNA与乙醇结合形成沉淀物。
(3)用洗涤缓冲液洗涤RNA沉淀物,去除杂质。
(4)用去离子水溶解RNA沉淀物。
四、核酸检测1. 反转录:将提取的RNA模板反转录成cDNA。
反转录过程需要引物和逆转录酶等试剂。
2. PCR扩增:在PCR扩增过程中,引物特异性地识别并扩增新冠病毒的基因组序列。
PCR扩增需要引物、Taq聚合酶等试剂。
3. 结果判断:经PCR扩增后,可以通过凝胶电泳或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扩增产物是否存在。
若存在,则说明患者体内存在新冠病毒。
五、注意事项1. 取样前要先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 取样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误伤。
3. RNA提取过程中要保证试剂的无菌性和纯度。
4. PCR扩增过程中要防止污染,避免假阳性结果。
六、总结核酸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新冠病毒检测方法之一。
本文详细介绍了验核酸的方法,包括取样、RNA提取、PCR扩增及结果判断等步骤。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消毒、操作规范、试剂纯度和防污染等问题。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知识点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知识点
1.采集标本:新冠病毒是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的,所以我们要从呼吸道采集标本。
一类是用咽拭子、鼻拭子在上呼吸道(咽部或鼻腔)擦拭采集;另一类是收集下呼吸道痰液、支气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等。
2.扒皮裂解:核酸的外部包裹着蛋白质外壳。
它保护着病毒核酸不被破坏。
我们采集标本后,放入细胞裂解液中,扒去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留下“裸奔”的RNA。
3.复制复制再复制:提取到了RNA片段之后,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来反复复制扩增它的片段。
就像我们找到一个特别的“标签”,可以把新冠病毒最特别的那一段信息识别出来,识别出来之后再反复的复制、扩增这一片段,复制达到百亿级别之后,就很容易发现它了。
4.荧光“显形”:为了更便捷的找到病毒核酸,我们在反应液中加入荧光探针来标记,然后用仪器去读取荧光强度,得到一条荧光曲线,这时候就可以捕捉到新冠肺炎病毒的信息。
优缺点
优点:核酸检测具有早期、敏感、特异性高的优势。
基因检测地敏感性高是因为它有一个基因扩增地过程,可将一个基因序列扩成多个,便于结果判定,这是基因检测的优越性,特异性是基因扩增用了新冠病毒的2个特有基因序列,只要测出病毒的基因序列,那就意味着被感染了。
缺点:患者发病早期,体内病毒量少,不易检测发现;呼吸道标本
采集的部位、采集量、保存方式和时间都会对检测产生不同结果。
采集标本是开放性操作,会给采样医生带来不小的感染风险。
核酸检测基本知识

核酸检测基本知识1.什么是核酸检测核酸的定义:核酸是由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一类生物大分子。
核酸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功能,主要是贮存遗传信息和传递遗传信息。
2.核酸的分类核酸大分子可分为两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3.核酸的组成DNA和RNA都是由一个一个核苷酸(nucleotide)头尾相连而形成的,由C、H、O、N、P,5种元素组成。
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RNA是少数不含DNA的病毒(如HIV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等)的遗传物质。
RNA平均长度大约为2000个核苷酸,而人的DNA却是很长的,约有3*10^9个核苷酸。
4.核酸的功能在蛋白质的复制和合成中起着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作用。
核酸不仅是基本的遗传物质,而且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上也占重要位置,因而在生长、遗传、变异等一系列重大生命现象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DNA与RNA都是核酸,它们在化学组成上有什么区别如下:5.检测方法核酸检测方法,主要通过同时进行靶核酸扩增和可检测信号的生成来检测样品中的靶核酸。
可应用于临床微生物学、血液筛选、遗传病诊断和预防、法医学等领域的核酸检测。
目前主要使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a.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法NASBA是由一对引物介导的、连续均一的、体外特异性核苷酸序列等温扩增RNA的新技术。
反应在42℃进行,可在2h内将RNA模板扩增约109倍。
NASBA原理是提取病毒RNA,加入AMV逆转录酶、RNA酶H、T7RNA聚合酶和引物进行扩增。
整个反应分非循环相和循环相:在非循环相中,引物I与模板RNA退火后在AMV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形成RNA:DNA杂合体,随即RNaseH降解RNA,引物Ⅱ与cDNA退火,在反转录酶作用下合成第2条DNA互补链。
双链DNA可在T7RNA聚合酶的作用下,经其启动子序列起动而转录RNA,RNA又可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反转录成DNA,进入循环相,对模板进行大量扩增。
核酸检测培训资料

核酸检测培训资料摘要核酸检测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疾病预防控制和研究领域。
本文档旨在提供核酸检测培训的资料,包括核酸检测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核酸检测方法和实验操作流程等内容。
通过本文档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掌握核酸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为相关工作提供支持。
引言核酸检测是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技术检测生物样本中的核酸分子,从而了解其中的基因组成和表达情况。
核酸检测在疾病诊断、基因表达研究、病毒监测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将介绍核酸检测的基本原理、常见的核酸检测方法以及相关实验操作流程,帮助读者快速入门核酸检测技术。
1. 核酸检测的基本原理核酸检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异性的互补配对关系,将待检测的核酸与探针或引物结合,并利用特定的信号标记方法来检测目标核酸的存在与否。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DNA与RNA的结构和特性•互补配对原理•控制实验条件以实现特异性检测2. 常见的核酸检测方法2.1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n Reaction, PCR)PCR是一种常用的核酸检测方法,通过不断重复进行DNA 的扩增,从少量起始模板DNA扩增到大量目标DNA。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选择性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个体鉴定和基因工程等领域。
2.2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PCR)是PCR技术的改进版,可以实时监测PCR反应的过程,通过荧光信号的定量分析来确定起始模板的数量。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准确性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研究、病毒检测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2.3 基因测序基因测序是确定DNA序列的方法,可以深入了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常见的基因测序方法包括Sanger测序和下一代测序技术。
基因测序在基因组学、遗传学和进化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4 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分析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分析是研究蛋白质与核酸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可以深入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酸检测基本知识
1.什么是核酸检测
核酸的定义:核酸是由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一类生物大分子。
核酸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功能,主要是贮存遗传信息
和传递遗传信息。
2.核酸的分类
核酸大分子可分为两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3.核酸的组成
DNA和RNA都是由一个一个核苷酸(nucleotide)头尾相连而形成的,由C、H、O、N、P,5种元素组成。
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RNA是少数不含DNA的病毒(如HIV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等)的遗传物质。
RNA平均长度大约为2000个核苷酸,而人的DNA却是很长的,约有3X10^9个核苷酸。
4.核酸的功能
在蛋白质的复制和合成中起着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
作用。
核酸不仅是基本的遗传物质,而且在蛋白质的生物
合成上也占重要位置,因而在生长、遗传、变异等一系列
重大生命现象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DNA与RNA都是核酸,它们在化学组成上有什么区别如
下:
DNA与RNA的比较DNA RNA
主要存在部位细胞核细胞质
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碱基种类A、G、C、T A、G、C、U
五碳糖种类脱氧核糖核糖
核苷酸链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一条核糖核苷酸链
5.检测方法
核酸检测方法,主要通过同时进行靶核酸扩增和可检
测信号的生成来检测样品中的靶核酸。
可应用于临床微生
物学、血液筛选、遗传病诊断和预防、法医学等领域的核
酸检测。
目前主要使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a.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法
NASBA是由一对引物介导的、连续均一的、体外特异性
核苷酸序列等温扩增RNA的新技术。
反应在42℃进行,可在2h内将RNA模板扩增约109倍。
NASBA原理是提取病毒RNA,加入AMV逆转录酶、RNA酶H、T7RNA聚合酶和引物进行扩增。
整个反应分非循环相和循环相:在非循环相中,引物I与模板RNA退火后在AMV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形成RNA:DNA 杂合体,随即RNaseH降解RNA,引物Ⅱ与cDNA退火,在反转录酶作用下合成第2条DNA互补链。
双链DNA可在T7RNA聚合酶的作用下,经其启动子序列起动而转录RNA,RNA又可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反转录成DNA,进入循环相,对模板进行大量
扩增。
b.转录介导的扩增技术
TMA技术原理与NASBA基本一致,略有不同之处是TMA利用的是MMLV逆转录酶及T7RNA聚合酶两种酶,MMLV逆转录酶既有逆转录酶的活性又具有RNA酶H活性。
反应在41.5℃进行,可在1h内将RNA模板扩增约109倍。
c.连接酶酶促链式反应(LCR)
LCR是基于靶分子依赖的寡核苷酸探针相互连接的一种
探针扩增技术,是继PCR后新发展的一种较有前景的体外扩
增技术。
它的原理就是由2段寡核苷酸单链DNA探针与目标序列杂交,当该2段DNA探针与没有发生突变的模板褪火后,如果2探针是紧邻的,中间没有核苷酸间隔,则可在连接酶作用下连接起来,连接以后的新链又可以作为模板,引导下一周期的连接产生新的子链。
若连接区段发生核苷酸的碱基
突变,则连接反应不能发生,扩增反应终止。
d.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法(PCR)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
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
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①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
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
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
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1条新的与模板DNA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
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
循环的模板。
每完成1个循环需2~4min,2~3h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
检测HIV RNA,需要先利用逆转录反应将RNA转录为cDNA,继而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即可,这样的反应称为RT-PCR。
e.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本技术的原理是使用荧光基团标记探针,5′端标记荧光基团R,3′端标记淬灭基团Q,在没有PCR扩增时,由于荧光基团和淬灭基团空间距离很近,使荧光基团被淬灭,不发荧光;而当PCR扩增时,引物与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探针同时结合
在模板上,荧光标记的探针与模板的结合位置位于上下游引
物之间,利用Taq酶的5′3′外切酶活性,将荧光探针水解,荧光基团被释放出来,由于在空间上与淬灭基团分开,则发出荧光。
发出的荧光可以被荧光探头检测到,一边扩增,一边检测,这样就实现了“实时”检测。
该技术不仅实现了
PCR从半定量到定量的飞跃,而且与常规PCR相比,它具有特异性强、自动化程度高、有效解决了PCR污染问题等特点。
f.支链DNA检测法——bDNA
bDNA是定量检测血浆中的HIV1型RNA的一种方法。
bDNA是指人工合成的带有侧链的DNA片段,在其每个侧链上
都可以标记被激发的标记物。
将HIV的RNA通过离心从病毒
颗粒中释放出来,然后用捕获探针1将其捕获到微孔中。
捕
获探针2与病毒RNA的另一部分特异结合,又与预放大探针结合。
后者再与放大探针即bDNA探针杂交。
两套靶探针分别
与病毒RNA的pol基因的不同区域特异结合。
在微孔中形成HIVRNA寡核苷酸复合物。
再加入1种化学发光底物孵育后可
放大化学发光信号。
通过发光强度来定量,因为发光强度与样品中HIVRNA含量成比例。
bDNA不存在扩增物的交叉污染,这较PCR是一大进步。
bDNA有数十个覆盖整个基因组的探针,可以方便地检测HIV某些变异株,但灵敏度不及PCR,提高bDNA灵敏度是一大难点。
检测步骤
HIV核酸定性检测技术,其检测过程分为核酸提取、逆
转录合成cDNA、PCR扩增反应、扩增产物定性分和结果判定
和完成报告单。
6.实验室检测具体步骤如下:
a.核酸提取
使用硅胶柱离心、磁性硅胶颗粒分离方法以及自动化
仪器等商品化试剂或设备并按说明书操作。
提取RNA时应注意防止RNA降解。
DNA应置于-20℃保存,RNA和需长期保存的DNA应置于-80℃保存。
b.逆转录合成cDNA
逆转录cDNA合成反应需使用逆转录引物、dNTPs、逆转录酶、RNA酶抑制剂、DTT、缓冲液和适量无RNA/DNA酶的超纯水以及RNA模板。
在扩增仪或水浴箱中,在规定的温度和
时间下进行逆转录反应。
建议使用商品化RT-PCR一步法试剂进行第一轮扩增反应。
逆转录cDNA合成反应需使用逆转
录引物、dNTPs、逆转录酶、RNA酶抑制剂、DTT、缓冲液和适量无RNA/DNA酶的超纯水以及RNA模板。
在扩增仪或水浴
箱中,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逆转录反应。
使用商品
化RT-PCR一步法试剂进行第一轮扩增反应。
c.PCR扩增反应(使用二次扩增的套式PCR扩增方法)
PCR反应需使用引物、dNTPs、DNA聚合酶(如Taq酶等)、缓冲液、和适量无RNA/DNA酶超纯水、以及模板(DNA或cDNA)。
在扩增仪中,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扩增。
使用二次扩增的套式PCR扩增方法。
e.扩增产物定性分析
扩增产物常用分析方法是琼脂糖凝胶电泳法,与分子
量标准比较,判断扩增片段是否在预期的分子量范围内。
其它扩增产物分析方法还有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特异
性探针杂交分析以及DNA序列分析等。
自动化核酸扩增仪使
用酶联比色分析或荧光探针杂交等原理测定。
f.结果判定和完成报告单
(1)实验成立的条件:每一次检测需同时做两个阳性
对照、两个阴性对照,只有阳性对照扩增出预期的片段、
阴性对照没有扩增出任何片段、双份平行样品结果一致的
情况下实验才成立,可以作出核酸阳性或阴性反应结果的
判定。
(2)HIV核酸检测阳性:发现核酸阳性反应,应该重复采集样品进行复测,复测结果呈核酸阳性反应则判定为
核酸阳性,复测结果为核酸阴性反应则判为不确定结果,
需进一步随访检测。
(3)HIV核酸检测阴性:只可报告本次实验结果阴性。
(4)应在完成检测后5个工作日内发出检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