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
诱惑
儿子:音区越来越高,力度越来越强。害怕
恐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艺术歌曲对人物的情
感表现非常细腻,同时演唱技巧特别高。侧
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7、最后马蹄声歇,奔驰中止,孩子死在
父亲的怀里。又是如何表现的?请同学们聆
听伴奏音型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原来的三连音变成了两个很强的柱式和
弦,表现了父亲失去儿子的悲痛。
唱》引导学
生理解声乐
结合,将歌曲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套曲的定义
让艺术歌曲走向成熟。
让我们完整的来欣赏一遍《鳟鱼》。
12、舒伯特不但给予了艺术歌曲新的诠释
还开创了很多新的体裁形式,比如声乐套
曲。(举例黄河大合唱)。
13、声乐套曲《冬之旅》描写了一个被所有
体引到学
人包括他追求的爱人抛弃的流浪汉,在背
教师总结
生命相交融的创始者。
11、那第三段乐曲在音色上发生了哪些变
。
以情感为
线索,总
化?钢琴伴奏发生了哪些变化?
音色变得黯淡,伴奏音型变得短促、紧凑烘
引出声乐套
托紧张气氛,让清澈的小溪变得混浊。同时
曲 , 举 例
也刻画出旁观者对小鳟鱼的同情,和对渔
《黄河大合
夫的不满。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将词、曲和钢琴伴奏紧密
17、小结:
简介,艺术歌曲特点,声乐套曲。
同学们,舒伯特将音乐与诗歌达到了完美的结合,人们说“通过舒伯特之手,所有的诗歌都变为音乐”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里能喜欢艺术歌曲,热爱艺术歌曲。下
课。
,
。
4、接下来就让我们欣赏他的不朽名作《魔
王》。
先了解一下故事内容:(请学生朗读,教
高中音乐鉴赏舒伯特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舒伯特的歌曲》教案音乐鉴赏《舒伯特的歌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聆听《魔王》、《鳟鱼》、《菩提树》,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2、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本知识。
3、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
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基本掌握基础知识“艺术歌曲”和“声乐套曲”。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播放贝多芬的《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音乐片段说出所属音乐历史时期和作者。
古典主义者崇尚理性,音乐结构严谨。
贝多芬是集大成者,并在哪个作品中创造性的加进了人声?(《第九交响乐》),正因为此,贝多芬不但成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最高锋,同时也成为浪漫主义的先行者。
舒伯特生活的年代与贝多芬的中、晚期相同,比贝多芬晚去世一年,他们也都生活在维也纳。
今天请大家和我一起认识舒伯特,聆听舒伯特。
二、进入新课(一)学生阅读第114页,了解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年代划分,简介舒伯特及其所处的时代:见教参第121页(了解浪漫乐派形成的原因)。
(二)欣赏1、《魔王》(1)、阅读教材第116页后提问:①歌词是谁的诗作?(歌德)②反应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叙述者、父亲、孩子、魔王)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2)、聆听《魔王》听前提问:舒伯特怎样把歌德诗中的氛围和人物融入音乐中的?讨论小节:(不同的旋律音调表现不同的角色、钢琴伴奏的三连音表现逼人的气氛、两个特强的和弦表现父亲精辟力尽、悲痛欲绝的痛苦心情。
)2、《菩提树》(1)简介《菩提树》,简单讲解“声乐套曲”。
(2)聆听中文版《菩提树》①歌词是谁的诗作?(缪勒)②反应什么内容?(流浪汉的心情)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教师小节:舒伯特将钢琴演奏、歌曲和诗词融为一体,成就了音乐史上所谓的“艺术歌曲”。
3、《鳟鱼》(1)聆听中文版《鳟鱼》①表达什么内容?(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②歌词是谁的诗作?(舒巴尔特)(2)聆听原文《鳟鱼》(3)请学生试唱第一句乐谱;集体唱第一句乐谱;给拓展部分“3”填词随音响跟唱或教师教唱第一句。
人音版高中音乐音乐鉴赏全一册鉴赏课《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教案

《舒伯特的歌曲》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美妙,增加学习音乐的热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唱、欣赏、小组合作等方法,增强音乐表现力、音乐感知能力。
知识与能力:了解艺术歌曲的特点,并能感知歌曲的深刻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舒伯特歌曲的魅力教学难点:了解艺术歌曲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演唱法、聆听法、谈话法(一)新课导入:谈话导入:展示舒伯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并顺势介绍舒伯特作为歌曲之王,一生写了600多首艺术歌曲,其歌词许多选自歌德、席勒、海涅等著名诗人的诗作,在艺术歌曲的领域上的成就颇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舒伯特的作品,去感受他作品中的音乐魅力吧,一起学习《舒伯特的歌曲》。
(二)新课讲授1、播放《魔王》,并思考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故事情节?塑造了几个人物角色?明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2、提问:由几个人演唱?明确:对学生回答设误,并补充:一人演唱多个角色。
引出艺术歌曲的第一个特点【对于演唱者的技巧要求较高】3、再放歌曲,并思考:歌曲的氛围和情绪是怎样的?明确:生(紧张慌张。
一直有声音哒哒哒地响。
)师总结:艺术歌曲的第二个特点:追问:如果没有三连音会有这样紧张的特点么?(显然没有,因此)【钢琴伴奏有重要作用,是歌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播放《鳟鱼》,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特点?明确:生动、轻松、活跃(补充介绍歌曲内容)5、引导学生思考:《魔王》和《鳟鱼》的作词人有什么共同之处?明确:都是知名的文坛大家:歌德、舒巴尔特。
顺势引出艺术歌曲第三个特点:【歌词往往采用名家诗作】(三)巩固提高1、播放《菩提树》歌曲,小组讨论:《菩提树》的艺术特点体现在那些方面?明确:歌词都是名家诗作;钢琴伴奏三连音体现摇动树梢的感觉(432);对演唱者的技巧要求也很高。
四、小结作业师生总结。
(艺术歌曲的三个特点)。
上网搜集关于中国的艺术歌曲,下节课交流分享。
五、板书设计舒伯特的歌曲特点:对于演唱者的技巧要求较高钢琴伴奏有重要作用,是歌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歌曲往往采用名家诗作。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九单元《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九单元《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
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舒伯特的音乐人生,学习艺术歌曲的基本知识,深入赏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魔王》,并学唱其中主要乐段。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赏析、讨论、现场反馈、表现等教学环节,学习作曲家怎样将旋律、节奏、调性、音色等要素运用到歌曲中,体会四个角色生动的音乐形象,感受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
情感与价值观:将舒伯特不平凡的一生及其创作的经典艺术歌曲《魔王》有机整合在教学内容中,用舒伯特追求艺术的执着精神来影响激励学生,感悟生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2学情分析
本次执教班级为高二音乐班学生,共XX人,本班学生已经历了近两年的高中艺术专业学习,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有较好的音乐素养。
3重点难点
重点:赏析艺术歌曲《魔王》,学习作曲家怎样将旋律、节奏、调性、音色等要素运用到歌曲中,体会曲中四个角色生动的音乐形象;掌握艺术歌曲的基本知识。
难点: 因乐谱较复杂,旋律变化音较多,学生学唱乐谱及表现音乐有一定难度。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小夜曲
师:今天老师将跟同学们一起开启一次浪漫的欧洲音乐之旅。
观赏视频,聆听歌曲《小夜曲》,思考:曲名是什么?曲作者是谁?是一种什么体裁的歌曲?它把我们带入怎样的意境中?。
《第十六节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学历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我们将通过学习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了解其创作背景、风格特点及对后世音乐的影响,从而感受艺术歌曲的魅力,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舒伯特的生平简介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了解艺术歌曲的定义及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分析等方法,感受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旋律美、词曲结合的巧妙之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艺术歌曲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对音乐的创新和创作欲望。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能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发表自己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2. 作品欣赏评价:学生能否准确分析舒伯特作品的音乐风格、词曲关系及艺术价值。
3. 创作能力评价:学生能否在课后完成一项与舒伯特艺术歌曲相关的音乐创作或演唱表演。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舒伯特著名作品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舒伯特的生平、艺术歌曲的定义及特点,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初步了解。
3. 作品欣赏:分阶段播放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引导学生从旋律、词曲关系、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魅力所在,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5.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内容,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内涵。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小测验或问答形式,检测学生对舒伯特生平及艺术歌曲特点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课后收集舒伯特的其他艺术歌曲作品,并选择一首进行深入分析。
(2)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艺术歌曲,以自己的感受为词,或选择合适的词进行谱曲。
(3)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型音乐会,演唱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或自己创作的作品,展示学习成果。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本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教学设计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教学设计连云港高级中学孙卫民一、教学内容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九单元第16节《舒伯特的艺术歌曲》。
二、教学目标1. 聆听、分析《魔王》、《鳟鱼》,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感知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
2. 在聆听、演唱、交流、探究等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艺术歌曲特点。
3. 了解舒伯特在艺术歌曲创作中的地位,培养对艺术歌曲的探究意识和认同感。
三、教学重点《魔王》和《鳟鱼》两首歌曲的聆听、演唱与分析四、教学难点艺术歌曲特点的把握及作品的分析与理解。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弹奏《摇篮曲》,提问学生:歌曲曲名叫什么?知道是哪位作曲家的作品吗?引出舒伯特。
[设计意图]由教师弹奏学生熟之的《摇篮曲》导入,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
(二)舒伯特生平及作品介绍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早期浪漫主义代表人物。
他的一生清寒贫苦,时常靠别人救助生活,年仅31岁便英年早世。
舒伯特为后世留下大量的音乐作品。
其中歌剧14部,交响曲9部,合唱100多首,歌曲600多首,被誉为“歌曲之王”。
艺术歌曲是舒伯特创作的重要体裁,他的艺术歌曲代表作有《魔王》、《菩提树》、《鳟鱼》、《小夜曲》、《摇篮曲》等。
(三)舒伯特艺术歌曲赏析1.欣赏《魔王》⑴背景介绍这首歌的歌词来源于歌德的叙事诗《魔王》。
(艺术歌曲多采用名家诗作进行创作)1815年,年仅18岁的舒伯特根据歌德写的诗谱曲,完成了这首著名的艺术歌曲《魔王》。
⑵出示歌词,了解诗的内容和四个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四个人物,分别是:旁白(叙事者)、父亲、儿子和魔王。
叙事者--旁观父亲—焦急儿子—恐慌魔王—诱惑⑶探究:舒伯特是如何演绎四个人物形象的?①听父亲演唱片段,学生交流:父亲演唱音域在中低音区,音调也较平稳,体现出父亲的年龄和性格特征。
钢琴伴奏旋律低沉快速,体现着父亲焦急的形象。
②听儿子三次惊呼录音,让学生感受并交流。
三次惊呼都采用了不协和音,力度一次比一次大,音调也一次比一次高,较高的音调,表现了孩子惊恐与不安,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教案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教案第一部分:引导学生了解艺术歌曲1.1 课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艺术歌曲这一音乐形式,能够分辨和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歌曲,掌握艺术歌曲的基本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
1.2 学习内容•掌握艺术歌曲的基本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感受艺术歌曲不同类型的表达手法;•探究人音版艺术歌曲的特点。
1.3 学习方式•听力辨析•课堂互动•个人思考1.4 预备知识•对艺术歌曲的基本认识;•对音乐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的基本认识;•对人音版音乐的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2.1 艺术歌曲的表现手法艺术歌曲是一种融合了音乐和词语的音乐形式,其表现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1 旋律表现艺术歌曲的旋律通常是由简单旋律片段组成的,以呈现情感和表达歌词内容。
旋律通常会体现出歌曲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元素。
2.1.2 曲式结构艺术歌曲的曲式结构通常比较简单,由几段主要旋律片段组成,这些片段通常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变化,以适应歌词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1.3 歌词表现歌词通常是艺术歌曲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因为它可以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
歌词可以直接表达情感,也可以通过旋律的表现来传递情感。
2.2 艺术歌曲的情感表达艺术歌曲的情感表达通常比较深刻和多层次,其表达手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2.2.1 歌词反映歌词中充满了对生命、爱情、友情等复杂情感的反映,歌词的表现可以自由地描绘各种情感,深入人心。
2.2.2 旋律传递艺术歌曲的旋律不仅能够表达情感,同时也可以渲染情感并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艺术歌曲的旋律通常很易记,不能因此而觉得眼前的艺术歌曲会因此而失去深度,考察学生如何欣赏别样深度。
2.2.3 演唱表现演唱细节是艺术歌曲的表现手法之一,比如音量的大小,音调的抑扬顿挫等。
演唱将演唱者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2.3 人音版艺术歌曲的特点人音版艺术歌曲是指用人声去表现乐器的音色和音效,与演奏的艺术歌曲不同,人音版艺术歌曲通常不需要乐器伴奏,其特点在于:2.3.1 人声运用人声是表达艺术歌曲的核心,它可以通过振动喉咙、发出变化的音调和音量等方式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情感表达。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一、 聆听《魔王》、《鳟鱼》、《菩提树》,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二、 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本知识。
三、 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
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与舞蹈第二单元中的傣族舞蹈傣族舞蹈是少数民族民间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人民以舞蹈这种特殊的语言直率真挚的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劳动风俗娱乐场景及思想感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第十六节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导入
师:(播放舒伯特《摇篮曲》)这首歌曲是否听过?能否一起哼唱一段?
歌曲的作者是谁?(学生回答)
师:舒伯特的歌曲还知道哪些?(学生回答)
一起聆听舒伯特的三首经典歌曲。
新课
一《鳟鱼》
1(ppt 展示聆听任务,播放中文版,小组内讨论)歌曲分为几个段落?音乐色彩是否有变化?在何处变化?如何变化?
A- A1-B 23 段之间开始变化,有轻松活泼转为暗淡紧张
2(播放中文版)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提问—学生回答)
师:歌词来源于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因政治原因入狱,为表达向往自由的心情创此诗,把统治者比作渔夫,把善良的群众比作小鱼,表达了什么思想?(学生答)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愤慨和不满。
1817 年夏,舒伯特生活窘困,靠微薄的报酬和稿费生活,偶读舒巴尔特诗作时深有感触,快速写成这首歌曲。
表达了什么思想?(学生答)表达了对受欺骗的弱小者的同情。
3(ppt 展示聆听任务,播放原文版本,小组内讨论)
分析伴奏及其作用
4演唱歌曲,进一步体会歌曲内涵(播放中文版本,学生跟唱全曲)
师生谈话:歌曲是否容易演唱?难点在哪里?
结论:歌曲较难,旋律线条曲折多变,节奏不容易把握,乐句较长需要气息支持,演唱的情绪不好把握。
(教师教唱第一段-- 师生共唱第一段)
5统观全曲,梳理脉络---- 什么是艺术歌曲
二(ppt 展示聆听任务,播放歌曲,小组内讨论,分组展示谈论成果)
1《魔王》
可小组内角色扮演,进一步体会角色特点和情感。
2《菩提树》什么是声乐套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3 在音乐声中认识舒伯特。
结束:课下收集舒伯特艺术歌曲与同学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