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绪论
《教育心理学》第3版名师张大均讲义和习题解

《教育心理学》第3版名师张大均讲义和习题解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机制、规律和促进策略的学科。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三层意思:①研究对象是教育教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特征、机制、规律和促进策略。
②施教者(教师)和受教者(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都是心理与行为的承担者和组织者,都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③教育心理学不仅要揭示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的特征、机制和规律,而且要重点揭示有效促进主体健全发展的策略。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二重性教育心理学侧重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的机制、规律和有效促进策略,因此,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二重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a.研究主体(师生)心理活动的一般机制和规律;b.研究指导教与学、促进主体(主要指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或层面a.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构建学科基础和学科体系;b.研究主体心理发展的一般机制和规律,揭示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的机制和规律;c.研究教与学情境中可促进主体心理发展变化的有效途径和策略;d.研究制约和影响主体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及主体发展的条件和因素;e.新兴研究课题,如美育心理问题、教育社会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等。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与体系(1)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①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又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兼具有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特点和规范。
②从学科任务看,它既是理论性学科,又是应用性学科,承载着揭示主体心理活动的机制和规律等方面的理论任务,又肩负着指导教与学并促进学习者健康发展的实践任务。
③从学科属性来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科学的分支学科,又带有明显的人文社会科学的色彩,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某些特点。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 3、学习与教学过程
三个过程:
(1)学习过程 (2)教学过程 (3)评价/反思过程
1.学习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核心内容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教师。同学 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 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
确定教学目标
组织教学内容
分析教学对象
选择 教学策略
选择 教育方法
选择 教学形式
评价教学效果 ? 找出原因 采取措施
当代教育心理学
教学内容
1 2 3 4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二部分 学生心理与教师心理 第三部分 一般学习心理 第四部分 分类学习心理
5 第五部分 教学心理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是研究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科学。
1、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 (1)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和发展 都起着重要作用(教育学中的教学论、课 程论、德育论) • (2) 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工 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2、实践意义
• (1) 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 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 学。 • (2) 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 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 (3)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 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 3、学习与教学过程
三个过程:
(1)学习过程 (2)教学过程 (3)评价/反思过程
总结: 三大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 程 五大因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 教学环境 三大过程统摄五大要素,又受五大要素的影响和 制约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 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 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 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 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 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 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 概况 • 第一个时期(1949年—1958年)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改造旧中国心理学并建设中 国的心理学。 • 第二个时期(1959年—1966年)统一认识, 明确方向,1962年成立了教育心理专业委 员会。 • 第三个时期(1966年—1976年)遭受破坏 • 第四个时期(1976年—)重新恢复、不断 发展的新生时期。
•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 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 态度的过程。 • 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 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 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 能和态度。 • 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 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 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 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 检验、反思。
• 学习心理——学生是怎样学习的 • 教学心理——教师是怎样教学,论述与 学校教育实践紧密相联的心理学问题。 • 学生心理——学生的心理发展 • 教师心理——教师的心理品质和专业素 质
• • • • • • •
• • • •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何谓教育中的儿童 论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的逻辑 激进建构主义:一个后现代数学教育观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探析 区域教育现代化实践新探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城市学校适应问题的文 化审思 独生与非独生儿童个性与攻击行为研究 新任特岗教师的现状与培养建议 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分析 外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内涵与特征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一章绪论
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大体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明白得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注意以下四点:
①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他要遵循科学的全数规律,具有科学学科应当具有的要求
②教育心理学并非研究所有的学与教的问题,它要紧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③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术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进程的有关能力的进展但也涉及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适应和情感态度的学习。
④学校中的教育和教学活动尽管是教与学两边一起完成的活动,但只有弄清楚了学生如何学习的进程及其要紧阻碍因素,才能明白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
因此,教育心理学是以学生学习进程的研究为核心,其研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
2.你以为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进程和学生学习进程的明白得
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体会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育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式基础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5个要素和3种活动进程)
5种要素:
学生:知识的主动吸纳者。
学生这一要素阻碍教育学的进程包括两个方面;群体的不同和个体不同。
教师:学生学习的的增进者、设计者、帮忙者和合作者。
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进程中成心传递的要紧信息部份,是教学中的客体。
表现为课程打算课程标准和教材;
教学媒体:用于传递旨在改变学习者行为的教学信息的媒体。
教学环境:学生所接触道德社会环境的要紧组成部份。
包括物质和社会环境,前者指照明座位等。
而后者指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等。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求是,切忌受主观偏见的影响。客观性 原则应是一切学科研究应遵循的通则, 但对于心理学研究来说尤为重要。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选 题要充分考虑学校教育实际的要求,研究情 境的设计要尽可能同实际的教育情境相接近; 研究所得结论要在学校教育实际中得到检验。
E. L. Thorndike 1874—1949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我国最早编写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的学者是廖世承(1924年出版)。 1980 年 , 潘菽出版我国第一部 《教育心理学》。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广义的定义: 1、潘菽(1980):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 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狭义的定义: 1、美国教育百科全书(1970):教育心理学是对教 育过程中的行为的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 常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景的学生的学与教的科 学。 2、彼得罗夫斯基(1972):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研 究教学和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上的任务两个方面: 从理论上说,教育心理学要为发展与完善学 与教的理论提供心理学依据,同时也要为促 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发展提供事实材料与科 学的概括。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内容
就实践任务来说,教育心理学必须选择业已
形成的理论,将其转化为对教育实际工作的 建议,以提高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成效。 但教育心理学在为教育实践服务时,只能为 有效的学与教提供一般原理和建议,而不能 为解决特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准备好可以直 接采用的处方。
(三)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1 夸美纽斯 2 卢梭 3 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4 赫尔巴特:将“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付诸 实现 (1)提出意识域和统觉团、统觉过程等概念
1-第一章 绪论(高等教育心理学)

❖ 自然科学以发现和描述客观世界的 规律为目的,也可称为“分析科学”; 人工科学以提出完善的设计方案为目的, 也可称为“设计科学”。 (Simon,1969)
❖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方法用于教育心理学 领域,都是描述和解释学习和教育领域中的 客观现象、基本关系或规律;设计型研究旨 在通过形成性研究过程来检验和改进有关原 理和先期研究而得出的教育设计。
❖ 教育与心理学、教育与心理之间存 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心理学
教育
心理
❖ 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孔子的教育思想: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学记》“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 柏拉图的思想:知识即回忆 亚里士多德:记忆三定律(相似律、相对律、邻近律)、
《灵魂论》 洛克:白板说
❖ 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是以冯特 在德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 室为标志。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心理学发展初 期出现了学派纷争的局面。较有影响的 是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 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派。
❖当代心理学出现了相互吸纳、融合发展 的局面,主要取向有人本主义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
❖ (3)成熟时期(1960—1980)教育心理学内容集中, 正形成为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西方教育心理学重 视为学校教育服务,认知学习理论发展并兴盛,发展出 认知结构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 人本主义思潮出现
❖ (4)深化拓展时期(1980—) 教育心理体系发展越 发完善,研究越发深入,视角越发综合。
❖设计型研究采用“逐步改进”的设计方法, 把最初的设计付诸实施,看其效果如何,根 据来自实践的反馈不断改进,直至排除所有 缺陷,形成一种更为可靠而有效的设计。设 计型研究的目的不只是改进实践,它承担着 改进实践和完善理论的双重使命。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一)教育心理学同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也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四、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
(二)实践: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教育性原则八、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国:儒家的《学记》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荀子:“教学相长”西方:夸美纽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赫尔巴特:教学过程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二、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桑代克(Thorndike)(美):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加涅——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的概念190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第三章学习心理概述一、学习的一般含义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活动,由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发生学习由经验的获得并引起相应的行为变化而体现二、学习的定义广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理解: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②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③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理解一:人与动物学习的区别①内容:简介经验为主②方式:以语言为中介③性质:有目的、积极主动理解二:学生的学习特点①掌握简介经验②在教师指导下③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四、学习的分类(一)、我国传统的学习分类法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二)、西方的学习分类法1加涅的分类法①从学习水平(复杂程度)分: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合、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②从学习结果来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一、基本观点1、学习的实质: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2、学习的过程: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一定的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trial and error)的过程而建立。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教案第一章绪论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虽然时间不过百余年,但是教育心理学的思想却由来已久。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都有许多深刻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在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论著中也蕴涵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夸美纽斯(enius,1592-1670)、裴斯泰洛奇(J.H.Pestalizzi,1746-1827)、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等更是提出了许多教育心理学观点和主张。
为了让大家对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本章主要论述三个问题:一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二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三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学完本章以后,应做到:1、能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作出适当的评价;2、能陈述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3、能指出教育心理学的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4、能列举教育心理学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代表任务及其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第一节研究对象与任务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体系(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何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研究领域和对象,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
但是由于不同的教育心理学家对教育和心理学所持的观点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因此他们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看法也不同。
概括起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学现象”,这一观点以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潘菽为代表。
另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在持这一观点的心理学家中,又由于对学与教有不同的侧重而分为两种看法。
一种看法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把教师的教学看成只是影响学生学习外部因素,以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P.Ausubel)和我国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为代表。
另一种看法强调以教师的教为主线,认为教育心理学家应研究教师教学的全过程,以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盖奇(N.L.Gage)为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问题
为什么学生对学校生活这么不满和厌倦?
教育规律
教育促进适应并人的全面发展,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
教育现象(之四):都是乱改成语惹的祸
“我衣衣不舍地看着小猫被抱走……”前不久, 徐女士在检查孩子作业时发现,女儿错将成语“依 依不舍”写成“衣衣不舍”。可当徐女士指出错误 时,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立马反驳道:“街上的广 告牌都这样写的,怎么会错呢?” 衣衣不舍`````服装店 鳖无所求`````口服液 见伊思迁`````房地产 有杯无患`````磁化怀 默默无蚊`````驱蚊器 咳不容缓`````咳嗽药 码到成功`````发动机 净如人意`````去污剂 骑乐无穷`````摩托车 码到成功`````发动机 无所胃惧`````胃药 一气喝成`````可乐 随心所浴`````浴霸 饮以为荣`````饮料 终身无汗`````空调 无读不丈夫```书店
黄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 注油。” 钟启泉: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 基础。 秦文君:“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 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 展。” 康德:教育是由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 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自我能力的发展,它体现着社 会意志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审慎严肃 地共同探究的机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 更不是让茧中的幼蝶曲意迎合或违心屈从。 爱因斯坦:“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 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教育现象(之一):义务教育的年限
1998年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世界教育报告》则显示:在有数据可查 的171个国家中,义务教育的平均年限为8年,非洲的平 均年限已达7.2年,北美、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的平均年限 为10-12年。 实行13年义务教育的国家:荷兰 实行12年义务教育的国家:比利時、德国、 实行11年义务教育的国家:以色列、英国 实行10年义务教育的国家:加拿大、美国、法国等 实行9年义务教育的国家:中国大陆、韩国、俄罗斯等
教育现象(之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高校在校生总数与相应年 龄段(18~22岁)人口的比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表 明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提供高等教育机会的综合水平。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002年~2003年度数据 的130个国家(地区)统计,世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 为31.3%,国际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的有加拿 大、芬兰、韩国、俄罗斯等,美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更是超过了80%。 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02年,为15%,2004 年达19%,2005年达21%,年达2006年达22%,2010年 600万人。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 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 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像方面 的自由。” 作为教育工作者,弄清楚什么是教育这个问 题,对于认清教育的本质、明确自己的职能和职 责、找准前进的方向是大有好处的。这并非什么 咬文嚼字、钻牛角尖。因为没有理性的自觉,是 不可能在实践中做个自觉而清醒的教育者的。
哈沃德· 加德纳:什么叫教育?教育是让孩子 体验发现世界是怎样一回事,教育者在其 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 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 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 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亚米契斯:教育是 “爱的教育”。
教育问题
为什么我们不办10年或11、12、13年的义务教育?
为什么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还比较低?
教育规律
一个国家教育的发展水平受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教育现象(之三):灰色童谣
“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加入黑 社会,有的吃,有的穿,还有美女陪着睡!” “人在教室心在外,读书不如谈恋爱。老师怒问 为什么,为了子孙下一代。”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 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 弦,赶快跑,轰隆一声,学校炸没了” “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到九十点钟; 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父母不在, 老子最凶,拳打脚踢,发泄一通!” “现代老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教学更是 有法宝,不是作业就是考;班里纪律真是妙,不能说 话不能笑;学生胆敢大声叫,马上把他父母找。”
(一) 教育的含义 1. 广义的教育: 凡是影响人们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 形成和发展的活动。 教育的分类 2.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 在学校中,教育者(教师)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的对受教育者(学习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 活动。 3.更狭义的教育:指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教育学?) 什么是教育 什么是教育?关于教育的定义,中外的教育 家、思想家和一些人士都有自己的“语录”,这里集粹 如下: 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鲁迅:“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 和解放。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 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 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 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二)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问题 2. 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是认识教育现象,研究教育问题,揭 示教育规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教育实践 1. 教育现象 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可以感知、可以认 识的各种教育情景、事实、实践活动等。 2. 教育问题 各种教育情景、事实、实践活动积累到一定程度,被 人们议论、评说,企图去分析原因、解决其中的矛盾和疑 难时,就产生了教育问题。 3. 教育规律 指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 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4. 教育实践 即具体的教育行为。
绪 论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 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节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教育学与师范生未来的教育工作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明确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了解教育学的任务;
3、了解教育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4、了解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5、明确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