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和比喻的区别
比喻借代比拟的区别

比喻借代比拟的区别
哎呀,说起这比喻、借代、比拟,咱们四川人讲起来也是头头是道,妙趣横生。
你想啊,这就像是吃火锅里头那几样必点的菜,各有各的味儿,各有各的讲究。
先说比喻,它就像那红彤彤的牛油锅底,一眼望去,热烈得很。
你把心里头的想法,找个像样儿的东西来打个比方,让人一听就明白,心头还热乎乎的。
比如,说人懒,就说他“懒得跟猪一样”,生动形象,一下子就懂了。
再讲借代,这就像是火锅里的毛肚,不用全名,换个说法大家也晓得。
它是不直接说出本体,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比如,说到文化人,咱们不说“文化人来了”,而是说“眼镜儿到了”,多含蓄,多有味道。
最后说说比拟,它就像是那调料盘里的蒜泥和香油,一加进去,味道立马就不一样了。
把物当人写,或者把人当物写,感情色彩浓厚得很。
比如,说风“轻轻地抚摸着大地”,风哪会抚摸哦,但这么一说,风都温柔起来了。
又比如,说人“忙得跟陀螺一样转个不停”,陀螺哪会忙哦,可这么一比,人的忙碌劲儿就活灵活现了。
所以说,比喻、借代、比拟,这三样儿在咱们四川话里头,用得好了,那文章、那话儿,就跟吃火锅一样,巴适得很,让人回味无穷!。
浅谈比喻与比拟、借代、象征的区别

学术论坛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26比喻就是打比方。
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本体就是被比的事物,喻体就是用来作比的事物,比喻词就是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
比喻有三种类型:明喻,其形式是“甲像乙”;暗喻,其形式是“甲是乙”;借喻,其形式是“乙代甲”,即本体和比喻词都不不出现,直接把喻体当作本体来说。
比喻有以下作用:一是用熟知的事物去说明还不熟悉的事物,使人们容易理解;二是用具体事物去描绘比较抽象的事物,增加语言的形象性,使读者产生联想。
这种修辞方法在各类文体中都十分常见,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
它与与比拟、借代、象征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区别还是十分显著的。
1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或把一事物拟作另一事物来描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前者叫拟人,后者叫拟物。
被比拟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比拟的事物叫拟体。
正确运用比拟,可以增加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不仅可以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以使读者对该事物产生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同比喻一样,比拟也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因为比喻和比拟都是两事物相比,所以部分同学常常分辨不清。
其实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十分明显的。
1.1 从表达重点看比喻重在“喻”,即比方,它十分注意并着重突出事物的相似点,用容易明白的事物来说明不易明白的事物;比拟重在“拟”,即模拟,它干脆把甲当作乙来描述,对于事物的相似点,已不着重突出了。
例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
例2,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例1是比喻,在“美”这点上,春天和小姑娘是完全相似的,作者借小姑娘的形象,目的是突出春天的无穷魅力。
例2是比拟,作者把房屋直接当作人来描写,只是为了显示其雨中的状态,至于它与人之间的相似之处,并不是作者关注和表现的重点。
1.2 从表达形式看喻体往往是以名词性词语的身份出现的,表示一种实体事物;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成分一般是描述性的,往往是由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充当的。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
初中教材中说:“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这仅是一种概括性的区别原则,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不仅初中学生不易理解,就是高中学生也怕难于接受.我以为必须作进—步的全体阐释。
(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
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
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
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
请看如下例句:(1)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玫暂且围着算了。
(徐海东《奠基礼》)(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老舍《骆驼祥子》)(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杨朔《金字塔夜月》)(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臧克家《胜利的狂飚》)例(1)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
例(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比喻。
例(3)“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 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
例(4)将无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
(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
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
借代和比喻的区别

借代和比喻的区别及其练习题A.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C.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比喻:本体和喻体强调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借代:强调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借代四种类型举例借代指不直接说出要描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人或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
被借代的人或事物叫本体,用来借代的人或事物叫借体,借代的基础是人或事物的相关性。
运用借代应注意: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
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不能同时出现。
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一、特征代本体指的是用借体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1)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有“老鹰” ,有“鹦鹉” ,有“仙鹤” ,有“蜈蚣” …… (2)“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样的好运气了。
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
”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
(鲁迅《药》)二、专名代本体是指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体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3)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4)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三、具体代抽象指的是用具体事物代替相关的抽象事物。
例如:(5)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6)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
(赵树理《老杨同志》)四、局部代整体就是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代替本体事物。
例如:(7)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鲁迅《一件小事》)(8)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一条。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借体和本体之间仍然有直接的关联;借喻重在事物的相似性,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借体和喻体之间就不再有任何关联。
例如:(1)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2)恶意的批评家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然而遭殃的是嫩苗--平常的苗和天才的苗。
比喻 暗喻 借喻 借代 区别

比喻暗喻借喻借代区别2012-05-23 19:28你好!首先你要明白比喻句的三种形式是明喻、暗喻和借喻。
反过来说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句。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这三种比喻形式: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2、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以上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而借代则是区别于比喻的另一种修辞手法。
即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借喻中的喻体是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它和要说明的事物是有本质区别的两回事。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本体与借体的相关性,它是临时用一个名称来代替事物的本名,即利用客观事物的种种关系巧妙的形成语言上的艺术换名,说的是同一个事物。
借代的方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标志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结果代原因;部分代整体等等。
这种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建立在本体自身的特征、职业诸方面的,通过名词的借代使用表现出来的。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初发的龙头翻卷滚动,在凹凸不平的沟床上缓慢前进。
(《一次大型的泥石流》)(3)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吗?(《多收了三五斗》)(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沁园春·雪》)例(1)、(2)为借喻。
比喻_暗喻_借喻_借代_区别

比喻暗喻借喻借代区别首先你要明白比喻句的三种形式是明喻、暗喻和借喻。
反过来说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句。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这三种比喻形式: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2、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以上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而借代则是区别于比喻的另一种修辞手法。
即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借喻中的喻体是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它和要说明的事物是有本质区别的两回事。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本体与借体的相关性,它是临时用一个名称来代替事物的本名,即利用客观事物的种种关系巧妙的形成语言上的艺术换名,说的是同一个事物。
借代的方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标志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结果代原因;部分代整体等等。
这种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建立在本体自身的特征、职业诸方面的,通过名词的借代使用表现出来的。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初发的龙头翻卷滚动,在凹凸不平的沟床上缓慢前进。
(《一次大型的泥石流》)(3)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吗?(《多收了三五斗》)(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沁园春·雪》)例(1)、(2)为借喻。
例(1)中的“梨花”比喻雪花,两者在本质上具有完全不同的属性,但有其相似点,比喻形象,新颖美丽富有诗意。
借代的七种类型

借代的七种类型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它可以通过替换特定的名词、形容词等词语,使句子更具有表现力和形象化。
下面列举了七种常见的借代类型。
1. 指事借代指事借代是将某个事物替换成具体的事物形态,以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把握所指的对象。
例如,我们常常用“拳头”代替“暴力”、“车轮”代替“汽车”,这些都是指事借代的例子。
2. 比喻借代比喻借代是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并且产生更强烈的视觉形象。
比如,“他像一只猎犬一样追踪猎物”、“那个女孩儿的歌声像一阵清风般的柔美”,这些都是比喻借代的例子。
3. 拟人借代拟人借代是将非生物事物拟人化,赋予其人的特征,例如我们把太阳比作“朝气蓬勃的少年”,这样就使得抽象的太阳概念更加具体形象。
4. 借物象人借物象人是用物品代替人物,有时是为了强调某种特点或者抽象概念,例如“铁腕政策”、“钢铁般意志”,这些都是借物象人的例子。
5. 借代代词借代代词是指用一个表示代指的词语代替一个名词,例如用“他”代替某个人的名字,这样可以避免反复地使用某个名词,使得文章更加简洁。
6. 手术借代手术借代是将一个复杂的整体事物拆分成多个具体的部分,然后再加以描述。
例如将视为一整体的汽车拆分为引擎、轮胎、车架等多个部分进行描述,这样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个整体事物。
7. 借代时态借代时态是指用存在的事物及其产生的影响来描述过去或者将来。
例如,“昨天的阳光还在我的心里闪烁”、“未来的希望让我感到欣慰”,这些都是借代时态的例子。
总之,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提高作者的表达能力。
掌握不同类型的借代技巧,可以让文章更加丰富和精彩。
借代的七种类型

借代的七种类型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指用另一种词语代替原词,以达到强调、修饰、比喻等效果。
在文学作品中,借代常常被用来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本文将介绍七种常见的借代类型。
一、比喻借代比喻借代是最常见的一种借代类型。
它通过将原词与另一种无关的词语进行比较,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
比如,用“狮子”来比喻勇猛、威武,用“花儿”来比喻美丽、娇嫩等等。
比喻借代的效果是使原词更加形象化,更加生动有力。
二、拟人借代拟人借代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类的思维、行为和感情特征。
比如,“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风吹草低”,就是对风和草的拟人化。
拟人借代的效果是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三、借物为喻借物为喻是将某种事物或物品作为代表,来表达某种含义。
比如,“孟母三迁”中的“孟母”,就是以人物代表某种品质或行为;“黄粱一梦”中的“黄粱”,则是以物品代表人生的虚幻和短暂。
借物为喻的效果是使作品更加深刻、富有哲理。
四、典故借代典故借代是将某个历史故事或文化传说作为代表,来表达某种含义。
比如,“水滴石穿”就是从《庄子》中的故事中借代而来的。
典故借代的效果是使作品更加文化沉淀和历史感。
五、反语借代反语借代是通过使用与原意相反的语言来表达某种含义。
比如,“你真聪明!”这句话的反语含义就是“你真傻!”反语借代的效果是使作品更加幽默、诙谐。
六、夸张借代夸张借代是通过夸大或缩小某种事物或特征,来表达某种含义。
比如,“天下无敌”就是夸张表达某人的强大能力;“针尖对麦芒”则是缩小表达某种矛盾关系。
夸张借代的效果是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七、转喻借代转喻借代是通过将某种事物或概念与其他事物或概念进行类比,来表达某种含义。
比如,“君子之交淡如水”中的“淡如水”,就是将友谊与水进行类比。
转喻借代的效果是使作品更加深刻、富有哲理。
综上所述,借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辞手法,它可以使作品更加形象、生动、有趣、富有文化沉淀和历史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代和比喻的区别
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
可分为三类:旁代、对代、其它。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是: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地
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
借喻的本体与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人们不过根据它们之间具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借代是指一件事物換個說法,借喻則是指比方和被比方兩件事物。
借代的本體和借體之間不能加「像」字,借喻的本體和喻體間可以加
「像」字。
作用:使語言簡潔、生動、形象化,喚起讀者的聯想。
例子(1):巾幗不讓鬚眉。
(以「巾幗」借代女人、「鬚眉」借代男人。
) 例子(2):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杜甫(以「朱門」借代富貴之家、「死骨」借代屍體。
)
例子(3):過盡千帆皆不是。
《夢江南》.其二溫庭筠(以「帆」借
代帆船。
)
例子(4):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桃花源記》陶潛(以「黃髮」
借代老人、「垂髫」借代小孩。
)
例子(5):她希望長大後當白衣天使。
(以「白衣天使」借代護士。
)
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不能
借代和借喻,在\'代替本体事物\'这一点上是相通的。
但它们的区别
是明显的:二者构成的基础不同。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它成立的基础必须是本体与喻体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东西,它利用的是本体事物与喻体事物的\'相似性\'。
借代的基础是相关性,它不直接说出要
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和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
区别借代与借喻的最简便的方法是借喻可以还原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借喻是一种省略了本体和比喻词的比喻,完全可以根据具体语境把本体找出来,再加一个“像”字将借喻还原成明喻的形式。
比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和“鸿鹄”都是借喻,我们把它们还原成明喻形式: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好象渺小的燕雀;自己好象翱翔万
里的鸿鹄。
借代是用甲事物来代替乙事物,甲乙两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某些相关之处。
记住是相关性,部分可以代替整体,特征可以代替事物。
比如:那边来了个红领巾。
“红领巾”是借代,是用少先队员的标志来代替少先队员。
不能说少年队员象红领巾。
再比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枪杆子”是借代,用“枪杆子”来代替“武装斗争”。
因为“武装斗争”必须得用枪杆子,二者之间有联系。
不能说武装斗争像枪杆子。
在鲁迅《故乡》中杨二嫂的描写,有两种情况,一是作者直接说杨二嫂像画图仪器里的圆规,这是比喻。
但你举的这个例子,使用杨二嫂的特征来代替杨二嫂了,这时候就是借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