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第3章讲述

合集下载

专题3《植物组织培养》课件

专题3《植物组织培养》课件

制备MS固 体培养基 移栽
外植体 消毒 试管苗
接种
(无菌操作)
愈伤组织
(幼苗长壮后)
丛芽、生根(胚状体P38)
愈伤组织:外植体培养一段时间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 成愈伤组织。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无定形状 态的薄壁细胞。
植物组织培养的MS培养基
无机营养成分: 大量元素及部分微量元素 有机营养成分: ① 含N物质:包括维生素和氨基酸 ② 碳源:2%—5%的蔗糖 ③ 琼脂 ④ 相关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PH值:5.0-6.0
实验结果 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 不分化 细胞既分裂又分化 分化频率提高
两种激素的浓度、使用的先后顺序和用量比例等都会影 响实验结果。
设置对照实验可以取用一个经过灭菌的装有培养
基的锥形瓶,与接种操作后的锥形瓶一同培养,
用以说明培养基制作合格,没有被杂菌污染。
五.菊花茎的组织培养和月季的花药培养比较
菊花茎的组织培养 理论依据 月季的花药培养
细胞的全能性 脱分化、再分化 材料、营养、植物激素、pH、温度、光照等。
菊花组培:每日用日光灯照12 h 月季组培:开始不需光照,试管苗形成后才需光照
产生花粉植株(单倍体植株)的两种途径:
选修一:P 38
花药中 的花粉 花药中 的花粉
胚状体 愈伤组织
丛芽 生根 丛芽 移栽
结果分析与评价
选修一:P 39
1、能够通过镜检找到处于适宜的发育期的花核靠边期的花粉粒。
思考:你打算做几组重复?你打算设置对照实
验吗? 答:每种材料或配方至少要做一组以上的重复。
专题3 植物组织培养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 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控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 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 完整的植株。 必要条件: 细胞离体 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

3第三章 植物组织培养简介

3第三章 植物组织培养简介
dedifferentiation〕 2.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已分化好
的细胞在人工诱导条件下,恢复分生能力, 的细胞在人工诱导条件下,恢复分生能力, 回复到分生组织状态的过程。 回复到分生组织状态的过程。
3.再分化 redifferentiation〕 3.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
Folke Skoog(1908- )
1955年,Miller从DNA降解物中分离出6-呋喃 1955年 Miller从DNA降解物中分离出6 降解物中分离出 氨基嘌呤(激动素), ),发现它诱导芽分化的效率比 氨基嘌呤(激动素),发现它诱导芽分化的效率比 腺嘌呤高3万倍。控制器官分化的激素模式变为激动 腺嘌呤高3万倍。控制器官分化的激素模式变为激动 生长素的比例关系 促进组培的发展。 的比例关系。 素/生长素的比例关系。促进组培的发展。
Gottlieb Haberlandt(1854-1946). He was the first to formulate clearly the principles of plant cell culture.
细胞全能性学说: 细胞全能性学说: 植物体中任何生活细胞都具有该 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 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具有相同的形态结构和一定的生理 功能。只要条件合适, 功能。只要条件合适,由一个单细胞就可以发育成为一个 新的个体。 新的个体。 该文还报道了几种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的培养实验,由 该文还报道了几种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的培养实验, 于当时的条件所限,都没有成功. 于当时的条件所限,都没有成功
第三章 植物组织培养 (tissue culture) 概述
第一节
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
植物组织培养概念(重点 重点) 一、植物组织培养概念 重点 植物组织培养理论基础(难点 难点) 二、植物组织培养理论基础 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类型(难点 难点) 三、植物组织培养类型 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特点(重点 重点) 四、植物组织培养特点 重点

组织培养第三章 愈伤组织培养资料

组织培养第三章 愈伤组织培养资料

2、操作程序
获取外植体材料-消毒处理-修整除去 坏死组织-切成5mm的圆柱形或方形小块- 直放或倒放到培养基上-每9cm培养基接种5 -6块外植体-培养。 选用较大组织做材料时,可用打孔器 从块茎和块根中钻取一批圆柱型组织,切 成相同厚度的小圆片进行培养。
采用圆形的原因:
能得到外形简单结构相同的材料
第一节 愈伤组织的培养
愈伤组织培养是指将母体植株上的各个 部分切下,形成外植体,接种到无菌的培养 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生长和发育的一 门技术。 一般情况下,植物组织均能诱发形成愈 伤组织,由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标志着植 物离体培养的开始。
一、愈伤组织的诱导 (一)诱导原理 1、细胞全能性 植物每一细胞具有全套遗传信息,在 特定环境下能进行表达,而产生一个独立 完整的个体。
(二)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1、加快园艺植物新品种和良种繁育速度, 迅速高效低成本 2、培养无病毒苗木 3、获得倍性不同植株,易染色体核内加 倍育种有利用价值 4、克服远缘杂交困难 5、利于种质资源长期保存 6、提供育种中间材料 7、诱发和离体筛选突变体 8、制造人工种子
植物离体培养中的器官发生类型: 不定芽型—诱导顶端分生组织产生不定 芽,再生成植株的方式。顶芽、腋芽培养。 多数植物培养采用。
圆形的表面积大
圆柱形的外植体有利于组织块与外界进 行物质和气体交换;也使外植体表面促进愈 伤组织形成的分泌物较多,诱导率增高。
培养基
MS培养基 激素 IAA、NAA、2,4-D、BA 椰子汁、番茄汁、酵母提取物。
二、愈伤组织细胞的分化
单个细胞或一块外植体形成典型的愈伤 组织,大致经历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中细 胞代谢、细胞数目、细胞形态均有明显差别。
细胞分化——持续细胞分裂增殖——原胚期— —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子叶期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第3章讲诉讲解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第3章讲诉讲解

(5)微量元素
➢ 指小于0.5mmol/L的元素,Fe,B,Mn,Cu,Mo,Co等。
➢ 铁是一些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的组成 成分。同时,它又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培养基中的 铁对胚的形成、芽的分化和幼苗转绿有促进作用。
➢ 在制做培养基时用FeS04·7H20和Na2-EDTA结合成螯合物 使用,避免Fe2+氧化产生Fe(OH)3沉淀。
作用以及能量的储存、转化与释放等重要的生理生化过程, 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促进早熟。 组织培养过程中需大量的磷。磷常以盐的形式供给。 常用的物质有KH2P04或NaH2P04等。
(3)K:
许多酶的活化剂。 促进器官和不定胚的分化, 促进叶绿体ATP的合成, 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产物的运输, 能调节植物细胞水势, 调控气孔运动, 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浓度不易过大,一般为1-3mg/L为好。 制备培养基时,常以KCl、KNO3,等盐类提供。
➢ 硼能促进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参与蛋白质合成或糖类运 输,可调节和稳定细胞壁结构,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
➢ 锰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代谢过程,影响根系生长, 对维生素C的形成以及加强茎的机械组织优良好作用;
➢ 锌是各种酶的构成要素,增强光合作用效率,参与生长素 的代谢,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提高抗逆性;
➢ 不同糖类对生长的影响不同。从各种糖对水稻根培养的影响来看,以 葡萄糖效果最好,果糖和蔗糖相当,麦芽糖差一些。
➢ 不同植物不同组织的糖类需要量也不同, ➢ 高压灭菌时一部分糖发生分解。 ➢ 在大规模生产时,可用食用的绵白糖代替。
(2)维生素(vitamin)
在植物细胞里主要是以各种辅酶的形式参与多种代谢活动, 对生长、分化等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园艺植物栽培学PPT-园艺植物栽培课件-第1-3章

园艺植物栽培学PPT-园艺植物栽培课件-第1-3章
利用植物的茎、叶等部位进行 扦插或嫁接,繁殖新植株。
移栽技术
将幼苗移栽到适宜的生长环境 中,注意保护根系,提高成活 率。
无土栽培技术
利用营养液代替土壤栽培植物 ,可有效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种植后的管理
灌溉与排水
根据植物需求和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灌溉时 间和水量,避免积水。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保护植物健康。
园艺植物栽培的历史与现状
历史
园艺植物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埃及、中国等文明古国。随 着时间的推移,园艺植物栽培技术不断发展,培育出了更多品种和类型的植物。
现状
现代园艺植物栽培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种子种苗、园艺资材、花 卉苗木、盆栽植物等领域。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园艺植物栽培技术也在不 断创新和进步。
产品的储存与运
储存方式
根据不同园艺植物的特性和产品特点, 选择适宜的储存方式。如冷藏、保鲜、 干燥等,以保持产品的品质和延长保 质期。
运输要求
园艺植物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需注意防 震、防压、防水等措施,以避免产品 受损。同时要确保运输及时,避免长 时间延误导致产品变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水分与养分
水分和养分的供应对园艺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 要,合理的水肥管理能够 促进植物的生长。
土壤与基质
土壤或基质的质地、酸碱 度、有机质含量等都会影 响园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
通过种子进行繁殖,能够 遗传母本的优良性状。
无性繁殖
通过分株、扦插、嫁接等 方式进行繁殖,能够保持 母本的优良性状。
园艺植物栽培的意义与价值
意义
园艺植物栽培具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提高生 态效益等意义。此外,园艺植物还可以提供食物、药材等资 源,为人类生活和发展做出贡献。

北林园林植物组培组培第1-3章笔记(仅供复习)

北林园林植物组培组培第1-3章笔记(仅供复习)

由于培养的对象是脱离了母体的外植体,在试管内培养,所以植物组织
培养是指: 在 ①无菌条件下,
②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外植体),接种到:
③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
④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
⑤使其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
统称为植物组织培养。以也称植物离体培养或试管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的英文表达

Plant culture in vitro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如果具有与有机体一样的
条件,每个细胞应该可以独立生活和发展。
(二)理论准备阶段• Nhomakorabea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布兰特(Haberlandt)根据细胞学说提出了高等
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可以不断分割,直至单个细胞的观点。

为证实这个观点,他首次进行了高等植物的细胞培养试验。利用野芝

Plant tissue culture

In test – tube culture

Micropropagation
外植体(explant):
• 指脱离了植物母体的用于离体培养的植物材料,统称为 • 器官:根、茎、叶、花、果、茎尖等
外植体。
• 组织:表层、皮层、髓部等 • 细胞: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
• 我们国家开展组培技术研究情况:

1931年,李继侗进行银杏的胚培养。
• 1935-1942 年罗宗洛进行玉米根尖的离体培养。
• 在其后,罗士伟进行了植物幼胚、根尖、茎尖和愈伤组织培养。
• 中科院植物所朱自清先生创制了 N6 培养基,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 四、在观赏植物上的应用概况

始于1960年Morel培养兰花的茎尖。茎尖培养能脱除兰花所带的病毒并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农学函授专用计划学时:2学时属累计学时:1-2学时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组织培养的概念、类型及发展简史。

教学重点:组织培养、外植体、细胞学说、细胞全能性的概念,组培的条件,组织培养的类型教学难点:组织培养、外植体、细胞学说、细胞全能性的概念教学方法:理论讲解教学过程:[ A ] 组织教学[ B ] 讲授新课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植物组织培养是本世纪初开始,以植物生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

本书所指植物组织培养具有广泛的含义。

即应用无菌操作方法,培养植物的一个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

经各国科学家80多年的辛勤探索,现在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植物,其器官、组织或细胞都能离体培养成功。

大多数还能从细胞的一部分,甚至没有细胞壁的裸露的原生质体中,再生出无数的小植株。

这项技术已非常成熟,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生物学理论探讨和生产实践上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植物组织培养是生物技术的一个工作平台,近几年来由于转基因技术取得巨大成功,边境证基因植物的组织培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适当的培养基,对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再生细胞或完整植株的技术。

进行组培的条件:1、无菌:指培养基、接种工具、外植体、接种环境等处于无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环境。

措施:利用超净工作台接种(原理是空气过滤)、用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培养基和接种器械、用消毒灭菌剂浸泡外植体、用消毒液喷雾和紫外线照射接种室和培养室等。

2、人工控制的环境:指对光照、温度、湿度、气体等条件进行人工控制。

3、培养基;由水、无机盐类、有机营养成分、激素、天然物质、PH、琼脂等构成。

需经过高压灭菌才能使用。

4、外植体:用于离体培养的植物材料,包括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等。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根据外植体的不同,分为:1、组织培养:常用分生组织、形成层组织、薄壁组织、韧皮部组织等。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3-任务三 植物组培快繁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3-任务三 植物组培快繁技术

已离体培养植株 (试管苗)
❖ 多数情况下,应尽量使用温室或人工气候室控制 培养的植物材料作为外植体来源,减少培养过程 中的微生物感染概率。同时,生长在控制条件下 的植物可以保持培养料间的一致性,提高实验的 可重复性,也便于培养技术的规范。
❖ 某些多年生植物或特殊材料,必须取自自然生长 的植物,就需要尽可能避免使用那些生长过于潮 湿和不洁净环境中的植物。对于培养过程中可能 出现内生菌污染的材料,应尽量取生长旺盛期的 生长点部位作为起始培养的材料。
任务四、植物脱毒技术
植物病毒对园艺植物的危害;脱毒技术; 脱毒苗鉴定;脱毒苗的保存和繁殖。
任务五、常见园艺植物的脱 毒与快速繁殖
马铃薯、苹果、草莓、兰花的脱毒快繁。
主要内容
1. 外植体选择与处理 2. 外植体培养 3. 试管苗驯化移栽 4. 快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回顾知识点: ❖ 什么是外植体?
因此,外植体的采集尽量选用植物体最幼态的组织。
2、材料取材
(4)外植体的大小: 外植体越大,污染率越高,但也不能过小,越小成活率越 低。在通常情况下,叶片、花瓣等的面积约为5mm²,茎段 为0.5cm²,除非是用于去除病毒,否则不宜将外植体切得
过小。
一、外植体选择与处理
(二)外植体处理
1、外植体预处理 首先,将采来的植物材料除去不用的部分,将需要的部分仔细洗干 净,如用刷子刷洗。 把材料切割成适当大小,以能放入灭菌容器为宜。 置于自来水下流水冲洗几分钟至数小时,冲洗时间视材料清洁轻度 为宜。细小的材料,可装入纱布袋内冲洗。洗时可加入洗衣粉清洗, 然后用自来水清洗洗衣粉水。目的是去除轻度附着在植物表面的污 物,除去脂质性的物质,便于灭菌液的直接接触。最理想的清洗物 质是表面活性物质——吐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量元素,指浓度大于0.5mmol/L的元素, 有N,P,K,Ca,Mg,S等。其作用是:
(1)N:蛋白质、酶、叶绿素、维生素、核酸、磷脂、生物碱
等的组成成分。
氮(N):细胞中核酸的组成部分,也是生物体许多酶的成分,氮被 植物吸收后转化为氨基酸再转化为蛋白质,然后被植物利用。
氮还是叶绿素、维生素和植物激素的组成成分。 氮主要以铵态氮、销态氮两种形式被使用,实际中常常将两者混合使
➢ 不同糖类对生长的影响不同。从各种糖对水稻根培养的影响来看,以 葡萄糖效果最好,果糖和蔗糖相当,麦芽糖差一些。
➢ 不同植物不同组织的糖类需要量也不同, ➢ 高压灭菌时一部分糖发生分解。 ➢ 在大规模生产时,可用食用的绵白糖代替。
(2)维生素(vitamin)
在植物细胞里主要是以各种辅酶的形式参与多种代谢活动, 对生长、分化等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肌醇 (inositol): ➢ 又叫环己六醇,在糖类的相互转化中起重要作用。 ➢ 用于构建细胞壁,参与细胞膜的构建。 ➢ 使用浓度一般为50-lOOmg/L,适当使用肌醇,
能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以及胚状体和芽的形成。 ➢ 对组织和细胞的繁殖、分化有促进作用,对细胞
壁的形成也有作用。
(4)氨基酸(amino acide)
官. ➢ 在建立一项新的培养系统时,首先必须找到一合适
的培成分
培养基的成分主要可以分水、无机盐、有机物、天然复合 物、培养体的支持材料等五大类。
1.水 配制培养基母液时要用蒸馏水,以保持母液及培
养基成分的精确性,防止贮藏过程发霉变质。 2、无机元素(inorganic nutrition )
大多数的植物细胞在培养中都能合成所必需的维生素,但 数量上不足,通常需加入一至数种维生素。
主要有VBl(盐酸硫胺素)、VB6(盐酸吡哆醇)、B5(烟酸)、 VC(抗坏血酸)、有时还使用生物素(维生素H)、叶酸(维 生素M)、VB2(核黄素)等。一般用量为0.1-1.O mg/L。
VB1对愈伤组织的产生和生活力有重要作用,VB6能促进 根的生长,Vpp与植物代谢和胚的发育有一定关系。Vc有 防止组织变褐的作用,用量为1-100 mg/L 。
用,以调节培养基中的离子平衡,利于细胞的生长发育。有KN03、 NH4NO3,Ca(NO3)2等。 一般认为,铵态氮的含量超过8 mmol•L-1时容易伤害培养物,但这种 情况也依植物种类、培养部位、培养类型而定。
(2)P:
是磷脂的主要成分。而磷脂又是原生质、细胞核的重要组 成部分。
磷也是ATP、ADP等的组成成分。 促进对N的吸收。 参与植物生命活动中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光合作用、呼吸
培养基中若只含有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常称为基本培养基。 常加入的有机成分主要有以下几类:
(1)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 最常用的碳源是蔗糖,葡萄糖和果糖也是较好的碳源,麦芽糖、半乳 糖、甘露糖和乳糖在组织培养中也有应用。
➢ 蔗糖使用浓度在2%-3%,常用3%,胚培养时采用4%-15%的高浓 度,因蔗糖对胚状体的发育起重要作用。
第三章 培养基及其配制
OUTLINE
培养基成分 培养基种类 培养基配制 培养基的设计
2020/10/1
Huo XW, IMAU
2
第一节 培养基的成分 培养基(Medium): ➢ 是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基质. ➢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种植物的组织对营养有不
同的要求. ➢ 同一种植物不同部位的组织对营养的要求也不相同. ➢ 没有一种培养基能够适合一切类型的植物组织或器
➢ 硼能促进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参与蛋白质合成或糖类运 输,可调节和稳定细胞壁结构,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
➢ 锰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代谢过程,影响根系生长, 对维生素C的形成以及加强茎的机械组织优良好作用;
➢ 锌是各种酶的构成要素,增强光合作用效率,参与生长素 的代谢,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提高抗逆性;
是很好的有机氮源,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
培养基中最常用的氨基酸是甘氨酸,其他的如精 氨酸、谷氨酸、谷酰胺、天冬氨酸、天冬酰胺、 丙氨酸等也常用。
有时应用水解乳蛋白(LH)或水解酪蛋白 (CH),是含有约20种氨基酸的混合物,用量 在10-1000mg/L之间。
➢ 铜能促进花器官的发育; ➢ 钼是氮素代谢的重要元素,参与繁殖器官的建成。
缺素症:
当某些营养元素供应不足时,愈伤组织表现出一定的 缺素症状。 缺氮,会表现出一种花色素苷的颜色,不能形成导管; 缺铁,细胞停止分裂; 缺硫,表现出非常明显的褪绿; 缺锰或钼,则影响细胞的伸长。
3.有机化合物(organic compound)
(4)Mg、S和Ca: ➢ 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又是激酶的活化剂; ➢ S是含S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组成成分。 ➢ 它们常以MgS04·7H20提供。 ➢ 用量为1-3mg/L较为适宜。 ➢ Ca是构成细胞壁的一种成分。 ➢ Ca对细胞分裂、保护质膜不受破坏有显著作用,
常以CaCl2·2H20提供。
(5)微量元素
➢ 指小于0.5mmol/L的元素,Fe,B,Mn,Cu,Mo,Co等。
➢ 铁是一些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的组成 成分。同时,它又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培养基中的 铁对胚的形成、芽的分化和幼苗转绿有促进作用。
➢ 在制做培养基时用FeS04·7H20和Na2-EDTA结合成螯合物 使用,避免Fe2+氧化产生Fe(OH)3沉淀。
作用以及能量的储存、转化与释放等重要的生理生化过程, 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促进早熟。 组织培养过程中需大量的磷。磷常以盐的形式供给。 常用的物质有KH2P04或NaH2P04等。
(3)K:
许多酶的活化剂。 促进器官和不定胚的分化, 促进叶绿体ATP的合成, 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产物的运输, 能调节植物细胞水势, 调控气孔运动, 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浓度不易过大,一般为1-3mg/L为好。 制备培养基时,常以KCl、KNO3,等盐类提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