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地理经典试题(-天气与气候)
最新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试题(及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阅读甲、乙、丙、丁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请你判断其中属于地中海气候的是()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答案】B【解析】【分析】地中海气候的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属于冬雨型,读图可知:甲地是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乙地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属于冬雨型,是地中海气候;丙地是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丁地是全年高温少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故乙地属于地中海气候。
故答案为:B。
【点评】判断气候类型时,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需牢记该标准并熟练运用。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地区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方地区的农业主要是()A. 河谷农业B. 水田农业C. 旱作农业D. 绿洲农业(2)下列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能够反映北方地区的是()A. AB. BC. CD. D(3)每年春季和初夏,威胁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普遍问题是()A. 寒潮问题B. 春旱问题C. 台风问题D. 洪涝问题【答案】(1)C(2)C(3)B【解析】【分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年降水量在400毫米至800毫米之间,耕地以旱地为主,为旱作农业。
故C项正确。
(2)由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由图可知,C选项夏季月平均气温都在15℃以上,降水多,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降水较少,冬季寒冷干燥,符合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
故C项正确。
(3)春季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降水少,而此季节农作物的生长和播种需水量大,导致春旱严重。
故B项正确。
故答案为:(1)C;(2)C;(3)B;【点评】(1)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100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读图,假如a>b>c,回答下面小题。
(1)假如图中曲线表示等高线,则甲、乙两处地形分别是()A. 山脊、山谷B. 山谷、山脊C. 山脊、山脊D. 山谷、山谷(2)假如图中曲线表示等温线,图示内容为某半球冬季气温分布图,则海拔高度相同的甲、乙两地海陆分布情况是()A. 陆地、陆地B. 海洋、陆地C. 陆地、海洋D. 海洋、海洋【答案】(1)A(2)B【解析】【分析】(1)若图中的曲线表示等高线且a>b>c,甲处等高线弯曲,由海拔高的地方凸向海拔低的地方,是山脊;乙处等高线弯曲,由海拔低的地方凸向海拔高的地方,是山谷。
(2)若图中的曲线表示某半球冬季气温分布图且a>b>c,据此判断该半球为北半球,因为北半球越往南,距赤道越近,气温越高。
图中甲处等温线弯曲,由温度高的地方凸向温度低的地方,因此甲处气温较高;乙处等温线由温度低的地方凸向温度高的地方,因此乙处气温较低。
由于海陆的热力性质不同,冬季海洋的气温要高于陆地,夏季陆地的气温高于海洋,所以甲是海洋,乙是陆地。
故答案为:(1)A;(2)B;【点评】(1)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
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
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
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2)等温线图判读,一般说来,气温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果越向北温度越高,说明向北是低纬,该地处于南半球;反之则为北半球。
夏季:内陆向高纬凸冬季:内陆向低纬凸,海洋相反。
2.宜宾某学校学生在地理特长课活动中收集了欧洲西部甲乙丙三地的气象资料,并绘制成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右图中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与左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 ①-甲② -乙③ -丙B. ①-甲② -丙③ -乙C. ①-乙② -甲③ -丙D. ①-丙② -乙③ -甲(2)左图中箭头所示风向及其性质是()A. 西南风,寒冷干燥B. 西南风,温暖湿润C. 东北风,寒冷干燥D. 东北风,温暖湿润(3)欧洲旅游业发达,下列有关左图中三地旅游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甲地有巴黎圣母院B. 乙地有阳光沙滩C. 丙地有阿尔卑斯山滑雪场D. 甲乙丙均有峡湾风光【答案】(1)B(2)B(3)B【解析】【分析】(1)左图中的甲、乙、丙分别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右图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故B符合题意。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练习题(附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气温和降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词语中描述气候的是()A. 风和日丽B. 四季如春C. 累风骤雨D. 阴转多云(2)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表述正确的是()A. 赤道地区降水少于极地地区B. 亚欧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少于内陆地区C. 低纬度地区气温高于高纬度地区D. 7月北半球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答案】(1)B(2)C【解析】【分析】(1)气候是大气的多年的平均状态,四季如春描述的是气候;风和日丽,累风骤雨,阴转多云,描述的是天气;B符合题意。
(2)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亚欧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多于内陆地区;低纬度地区气温高于高纬度地区;7月北半球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C;【点评】(1)天气是指短时间内,比如几分钟内或者几天内发生在大气中的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以及阴晴、冷暖等。
气候是指长时期内,比如几个月内或者数百年内温度、降水、风、日照等气象要素以及天气过程的统计状况。
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全球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a.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由于太阳辐射的分布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b.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致;c.同纬度高原、山地的气温比平原、低地的气温低,这是地形因素的影响。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地区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方地区的农业主要是()A. 河谷农业B. 水田农业C. 旱作农业D. 绿洲农业(2)下列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能够反映北方地区的是()A. AB. BC. CD. D(3)每年春季和初夏,威胁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普遍问题是()A. 寒潮问题B. 春旱问题C. 台风问题D. 洪涝问题【答案】(1)C(2)C(3)B【解析】【分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年降水量在400毫米至800毫米之间,耕地以旱地为主,为旱作农业。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100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下列诗句描述气候的是()A.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B.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答案】 A【解析】【分析】解:气候指的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描述的是春雨滋润万物的美好景象,形容的是春天的气候特征。
故答案为:A【点评】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大气状态,最大特点是多变,直接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深广影响。
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研究气候的科学是气候学,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
2.下列关于气温与降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 气温的测定是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1.5米的阴影处米测量B. 日平均气温是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C.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苞等,统称为降水D. 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以了解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
【答案】 B【解析】【分析】A. 气温的测定是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 1.5米的阴影处米测量,故A正确;B. 日平均气温是一天测量四次,然后求四次测量气温值的平均值,故B错误;C.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苞等,统称为降水,故C正确;D. 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以了解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故D正确。
故答案为:B【点评】日均温全称日平均气温,气象学术语,指一天24小时的平均气温。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日最高、最低气温平均,4个定时平均(即02时、08时、14时和20时平均)和24小时平均法。
采用不同观测方法会对气温序列产生不同影响。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影响降水的因素有:①海陆位置;②大气环流;③洋流;④地形;⑤人类活动。
3.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中数字与气候类型搭配正确的是()A. ①—热带雨林气候B.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C.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D. ④—温带季风气候【答案】 A【解析】【分析】解:亚洲幅员辽阔,气候深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泛的特点。
最新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试题(及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欧洲西部的沿海和内陆气候差异较大。
如图示意欧洲西部同经纬度地带5个城市冬季和夏季气温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欧洲西部气温年较差自西向东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别是()A. 变小地形起伏B. 变小人类活动C. 变大纬度位置D. 变大海陆位置(2)城市甲所在国家粮食产量较少,主要原因是()A. 夏季光热不足B. 灌溉水源短缺C. 平原面积狭小D. 农业科技落后【答案】(1)D(2)A【解析】【分析】(1)欧洲西部气温年较差自西向东变化的特点是温差越来越大,这是由于自西向东离海越来越远,气候的大陆性特征越来越强导致的,故选D。
(2)城市甲所在的国家是英国,该国粮食产量较少,主要是由于这里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的气候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故选A。
【点评】(1)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①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②海陆位置: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③地形:一般情况下山地小于谷地。
海拔愈高年较差越小;④天气:云雨多的地区小于云雨少的地区;⑤植被:有植被的地区小于裸地。
(2)欧洲西部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显著,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最典型的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光照不足,不适合谷物生长,但适合多汁牧草生长,所以适合发展畜牧业。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适合发展园艺业。
2.下图示意三明某月 31 日天气情况(中国天气网),读图完成下列题。
(1)该日三明天气状况是()A. 晴B. 阴C. 多云D. 小雨(2)关于该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三明昼短夜长B. 三明昼长夜短C. 太阳直射在北半球D. 太阳直射在赤道(3)图示月份,最可能是()A. 5 月B. 7 月C. 8 月D. 10 月【答案】(1)C(2)A(3)D【解析】【分析】(1)天气符号是人们认识天气的重要载体,由图中天气预报可以看出,当天三明市的天气状况是多云,故选C。
最新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读“一带一路”部分线路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选项中,所列两个城市气候特点相似的是()A. 鹿特丹莫斯科B. 威尼斯雅典C. 内罗毕科伦坡D. 吉隆坡福州(2)下列水域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有()①霍尔木兹海峡②苏伊士运河③红海④马六甲海峡⑤巴拿马运河⑥墨西哥湾A. ①③⑤B. ②③④C. ①②⑥D.④⑤⑥(3)关于图中甲所在国家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东北沿海盛产石油B. 淡水资源严重匮乏C. 属于“阿拉伯国家”D. 是世界人口稠密区【答案】(1)B(2)B(3)D【解析】【分析】(1)关于以上四组城市气候类型的说法,鹿特丹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莫斯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威尼斯和雅典位于地中海沿岸,都属于地中海气候;内罗毕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科伦坡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吉隆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福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2)由图可以看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水域有马六甲海峡、红海和苏伊士运河,没有经过巴拿马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和墨西哥湾.(3)由图可知,图中甲所在的国家是沙特阿拉伯,该国东北部的波斯湾石油资源丰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淡水资源十分缺乏;属于阿拉伯国家,居民多是阿拉伯人;该地区气候条件恶劣,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故答案为:(1)B ;(2)B;(3)D ;【点评】(1)世界上的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为7:3,大陆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无论怎样平均划分两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洲。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太平洋占世界大洋面积的一般左右,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洋。
(2)“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初中地理】 天气与气候(含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读图,假如a>b>c,回答下面小题。
(1)假如图中曲线表示等高线,则甲、乙两处地形分别是()A. 山脊、山谷B. 山谷、山脊C. 山脊、山脊D. 山谷、山谷(2)假如图中曲线表示等温线,图示内容为某半球冬季气温分布图,则海拔高度相同的甲、乙两地海陆分布情况是()A. 陆地、陆地B. 海洋、陆地C. 陆地、海洋D. 海洋、海洋【答案】(1)A(2)B【解析】【分析】(1)若图中的曲线表示等高线且a>b>c,甲处等高线弯曲,由海拔高的地方凸向海拔低的地方,是山脊;乙处等高线弯曲,由海拔低的地方凸向海拔高的地方,是山谷。
(2)若图中的曲线表示某半球冬季气温分布图且a>b>c,据此判断该半球为北半球,因为北半球越往南,距赤道越近,气温越高。
图中甲处等温线弯曲,由温度高的地方凸向温度低的地方,因此甲处气温较高;乙处等温线由温度低的地方凸向温度高的地方,因此乙处气温较低。
由于海陆的热力性质不同,冬季海洋的气温要高于陆地,夏季陆地的气温高于海洋,所以甲是海洋,乙是陆地。
故答案为:(1)A;(2)B;【点评】(1)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
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
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
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2)等温线图判读,一般说来,气温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果越向北温度越高,说明向北是低纬,该地处于南半球;反之则为北半球。
夏季:内陆向高纬凸冬季:内陆向低纬凸,海洋相反。
2.2019年1月25日,巴中市气象台发布,受北方强冷空气与寒潮影响,巴中市通江县出现最低气温-7.2℃,该温度是自建站以来的最低温。
运用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6℃~8℃,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这说明天气与什么密切相关()A. 农业生产B. 交通C. 人们生活D. 旅游(2)下列天气符号所示天气,每年夏秋季节,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是()A. B. C. D.(3)每年的6月5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精选含答案100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全年温和多雨的气候类型是()A. 地中海气候B. 温带海洋性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D. 温带大陆性气候【答案】 B【解析】【分析】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是常考的重要考点,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牢记每一种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地区分布及气候特征。
2.宜宾某学校学生在地理特长课活动中收集了欧洲西部甲乙丙三地的气象资料,并绘制成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右图中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与左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 ①-甲② -乙③ -丙B. ①-甲② -丙③ -乙C. ①-乙② -甲③ -丙D. ①-丙② -乙③ -甲(2)左图中箭头所示风向及其性质是()A. 西南风,寒冷干燥B. 西南风,温暖湿润C. 东北风,寒冷干燥D. 东北风,温暖湿润(3)欧洲旅游业发达,下列有关左图中三地旅游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甲地有巴黎圣母院B. 乙地有阳光沙滩C. 丙地有阿尔卑斯山滑雪场D. 甲乙丙均有峡湾风光【答案】(1)B(2)B(3)B【解析】【分析】(1)左图中的甲、乙、丙分别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右图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故B符合题意。
(2)读图可得,左图中箭头所示的风向是西南风,其特点是温暖湿润,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主要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3)读图可得,甲位于德国,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故A错误;乙位于意大利,有阳光沙滩的景观,故B正确;丙不是阿尔卑斯山,故C错误;甲、乙和丙无峡湾风光,峡湾风光位于挪威,故D错误。
【点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步骤如下:首先判断半球,最热月是7月的属北半球,最热月是1月的属南半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一:多变的天气1.(2010·四川巴蜀)学校准备周末到郊外春游。
小强担心下雨去不了,晚上看电视的天气形势图后,小强很高兴。
请问他看到了反映当地天气的什么符号?()【解析】选B。
上题中ABCD天气符号分别表示的是:冰雹、多云、大雨、雷雨,多云的天气比下雨的天气适合出行。
2.(2010·山东济宁)我国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反映天气或者气候的美妙诗句,下列反映气候的诗句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解析】选B。
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天气和气候的特点,天气时刻在变化,而气候一般变化不大。
而“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是由于地势高低不同造成的,变化不大。
3.(2010·山东淄博)下列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人类活动组合最为合理的是()【解析】选B。
B晴天适合晾晒衣服;A大雨的天气不适合户外活动,C大雪的天气不适合播种小麦,D雷雨环境下不适合高空作业。
4.(2009·天津)寒冷的冬季,农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了许多夏季才能吃到的蔬菜,塑料大棚改善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A.地形条件B.气温条件C.肥力条件D.抗病条件【解析】选B。
该题考查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
在寒冷的季节,因为气温低许多农作物无法生长,农民利用塑料大棚正是为了提高温度,以满足蔬菜生长的需要。
5.(2009·山东威海)某日天气预报图的天气符号和气温状况如图,说明威海的天气情况是()A.晴转多云,气温19到27摄氏度B.多云转晴,气温19到27摄氏度C.阴转晴,气温27摄氏度以下D.晴转阴,气温19到27摄氏度【解析】选A。
图中天气符号表示晴转多云,天气预报预报的是该日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19℃为最低气温,27℃是该日的最高气温。
6.(2009·河北保定)天气预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对下列图表信息表述全部正确的是()A. 哈尔滨中雪转小雪,空气质量优B. 北京小雨转多云,空气质量良C. 南通小雨转多云,空气质量优D. 广州晴转阴,空气质量良【答案】选C。
7.(2009·辽宁葫芦岛)卫星云图每天都出现在天气预报节目中,关于卫星云图叙述错误的有()(双项选择)A.白色表示陆地B.蓝色表示海洋C.白色表示云雨区D.绿色表示森林【解析】选A、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卫星云图的常识性认识。
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摄取的地球大气的图像。
读懂卫星云图,是进行简易天气预报的基础。
分析卫星云图的一般方法是: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
白色程度愈浓,表明云层愈厚,此云区往往有较大降雨。
8.(2009·湖南株洲)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大量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诗句。
以下四句诗中,描述天气的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吹来舶棹风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天气和气候两词的理解,是一道兼文学与地理知识于一体的综合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共同点,两者都是针对大气状况而言的;而差异主要是,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比较稳定的,天气是短时间的,气候是长时间的,由此可判断A、C、D指的都是气候,只有B是天气现象。
9.(2009·福建泉州)下列描述,表示气候的是()A. 四季如春B. 风和日丽C. 暴风骤雨D. 多云转睛【答案】选A。
10.(2009·山东菏泽)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进行的活动,比较妥当的是()A B C D【解析】选D。
这是一道生活常识题,变相的考查了天气符号,台风天气不适合出海捕鱼;强沙尘暴天气不适合跳绳;北方的同学可能比较熟悉,霜冻天气不适合插秧;晴朗的天气打篮球是合适的。
11.(2009·江苏淮安)下列图中的天气符号:,表示阴转晴的天气是()【答案】选A。
12.(2008·湖南常德)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秋高气爽,水碧林红C.常德夏季高温多雨D.春暖花开,草长莺飞【解析】选A。
A选项表示的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而其他选项都是相对稳定的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13.(2008·湖南益阳)下列行为对空气质量没有影响的是()A.秋收后,村民把秸秆烧掉,用秸秆灰肥田B.城里的汽车越来越多,尤其是私人汽车C.许多家庭用煤炉生火做饭D.电动摩托车的使用【解析】选D。
此题考查了最基本的生活常识,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空气污染的程度,它是根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
车辆、船舶、飞机的尾气,工业企业生产的排放物和居民生活取暖、垃圾焚烧等是造成空气质量低的重要因素。
电动摩托车以电代油,对空气没有任何的污染。
14.(2008·湖南长沙)下列天气状况与人们的户外活动对应妥当的是()A.沙尘漫天——在操场打篮球B.台风将至——捕鱼船队起航C.久雨初晴——带儿童日光浴D.雷雨大作——在大树下避雨【解析】选C。
雨后天晴、空气清新,适合户外活动。
空中弥漫着沙尘的天气,不适合户外运动;去海上捕鱼遇有台风天气十分危险;雷雨大作,在树下避雨易遭受雷击或被树砸伤,不安全。
15.(2008·广东东莞)下列符号所示的天气状况中,适合召开学校运动会的是()A B C D【解析】选A。
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天气符号的辨别,正确辨认各种天气符号是我们收看天气预报的前提,对天气符号的记忆可采取分类记忆的方法,如把晴天、多云和阴天放在一起,把小到中雨、阵雨、大雨暴雨、雷雨放在一起加以区分等,图中符号分别表示晴天、雨夹雪、阵雨和大雪,召开运动会当然最好是晴天了。
16.(2008·浙江温州)下表是2008年5月7日温州市部分监测点的空气质量日报。
从表中可知,该日空气质量最好的是()A.南浦B.将军桥C.状元D.黎明西路【解析】选B。
空气污染指数越低,说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越少,因此空气质量就越好,级别就越高。
上表中将军桥空气质量为Ⅰ级,污染指数最低。
17.(2008·江苏盐城)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在该地区的卫星云图上有利于抗震救灾的颜色是()A.蓝色B.白色C.绿色D.红色【答案】选C。
A代表海洋,B代表云层,C代表地势低的陆地,D代表火点。
18.(2008·广东韶关)2008年1月中旬到2月上旬,我国南方各省发生了50年一遇的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
这次南方低温冰冻天气,仅从1月25日~30日,全国有3250个航班取消,3350个航班延误。
广州有100余万旅客滞留。
说明这次灾害天气严重影响了()A.工业生产B.农业生产C.军事训练D.交通运输【答案】选D。
19.(2008·湖南株洲)“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6度到8度,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
”这段天气预报表明()A.天气是稳定的B.气候是多变的C.天气的变化有规律可循D.气候的变化不可预测【答案】选C。
20.(2008·湖南永州)“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所描述的天气,用符号表示为()【解析】选C。
解答该类问题,关键是读懂古诗词的意思,且能熟练掌握各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解题时,首先审视题干的内容。
前两句只是描述万籁俱静的场面,而后两句所述为一老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在雪天里钓鱼。
21.(2007·湖南岳阳)某日的天气预报显示:降水概率100%,风向东南风,风力二、三级转三、四级,气温20℃/8℃。
对于这次预报小明的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一定有雨 B.风是吹向东南方向的C.风力会越来越大 D.当日最低气温为8℃【答案】选B。
22.(2008·甘肃天水)读“天水地区某日天气预报图”,完成下列各题:(1)此日天水地区的天气为,最低气温为℃,最高气温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左右。
(2)此日天水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3)天气预报中最基本的气候要素是()A.空气质量B.风向C.气温和降水D.风力【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阅读天气预报图的能力,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包括天气现象、最高最低温度、风向风力等,从图中可以看出,天气预报中最基本的气候要素该日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两点,而不是我们一般想象中的正午12点,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过了春分,太阳直射点北移,白天慢慢变长,黑夜变短,到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
【答案】(1)小雨 19 28 14 (2)昼长夜短(3)C知识点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1.(2010·湖北十堰)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是()A.气温和光照 B.降水和风力 C.气温和降水 D.气温和风力【解析】选C。
气温和降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
2.(2010·湖北十堰)下图是某气象观测站一天中四次气温的观测记录,其中正确反映14时气温状况的是()【解析】选C。
一天中14时左右气温最高,所以能反映14时气温状况的是C。
3.(2009·福建永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受降水影响最大的是( )A、日常生活B、交通出行C、工业生产D、农业生产【答案】选D。
4.(2009·广东东莞)某山山脚下温度为16℃,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相对高度约为()A.2000米B.1000米C.600米D.200米【解析】选B。
此题考查了气温的垂直递减规律,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该山山脚下和山顶气温相差16-10=6℃,因此这座山相对高度约为1000米。
5.(2009·湖南邵阳)上课铃响了,几个同学满头大汗跑进教室,老师说:通常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要注意防暑。
这节课上课的时间最有可能是()A.10点 B.12点 C.14点 D.16点【答案】选C。
6.(2009·辽宁葫芦岛)小亮测得5月7日最高气温是24℃,最低气温是14℃,那么这天的日较差是()A.38℃ B.10℃ C.19℃ D.5℃【答案】选B。
7.(2009·湖南益阳)有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沿海地区降水一定十分充沛,内陆地区降水一定十分稀少B.世界各地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C.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西岸降水多D.一般而言,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解析】选D。
此题考查了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是一个无图考图的判断题,世界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是“三多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