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燃烧试验校准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系统校准分析

评价在房间角落处, 模拟制品附近有单体燃烧火源的火
@S M O G R A 烟气生成速率指数;@6 0 0 s 时的总烟气产生 量 T S P 6 O O s 。 目测 法 参数 有 两个 : 分别 为 L F S火 焰横 向 蔓延 长度和 6 0 0 s内燃烧 滴落 物 及颗粒 物 。 由于燃 烧试 验会 产 生大量 的热释 放 及烟 气 , 对试 验 设 备 的稳 定性提 出了较 高要 求 。在试 验 中 , 由于热 输 出 的变化 及 大量烟 气 的生 成 , 造 成 排烟 管道 的体积 流速 低 于标 准要 求 0 . 5 ~0 . 6 5 m Z / s的范 围 的情 况 时有 发 生 , 严 重 影 响 了试 验 的正 常进行 。在 试 验过 程 中 , 需对 排烟 系 统 进行 调整 , 以满足 规 范的要 求 。鉴 于试 验 设备 的复杂 性及在试验过程 中的不稳定 l i( 特别是不合格建筑制 品 在 试验 中放 出大 量热 及浓 烟等 现 象) , 在《 建筑 材 料或 制 品的单 体燃 烧试 验》 ( G B / T 2 0 2 8 4 — 2 0 0 6 ) 中对 系统 校准 程 序 作 了 明确 的要 求 。 对 系 统进 行校 准是 保证 试验 各个 环 节 正 常进 行 的保 证 , 在 工作 中必须 严格 执 行 。系 统校 准 分 设备 部件 的校 准和 系统 响应 的校 准两 部 分 。 由于校 准 涉 及 项 目多 、 时 间复 杂 , 稍 一 疏 忽 易造 成 漏 项及 校 准 日 期 不及 时等 问题 , 为此 将 系统 校准 程序 总 结如 表 1 和 表 2所 示 , 从 中 可 以清 楚 地 看 出具 体校 准 日期 、 项 目和 具
性。
2标 准分 析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如下:
1.在进行实验12小时之前,需要打开总电源,并打开氧气分析仪和二氧化碳分析仪。
2.接下来,打开钥匙开关、计算机电源和丙烷总阀门,并调节压力为0.08~0.1MP之间。
3.然后,打开风机开关和气体采样开关,并调节氧气和二氧化碳流量为中间值。
4.进行手动辅助燃烧点火和手动主燃烧点火,并关闭。
5.装夹试件后进行拍照。
6.接着,打开软件,并输入实验编号。
调节分析仪氧气浓度为20.95%,二氧化碳浓度为0.02%,调节白光系统信号在98~100之间。
7.点击软件中的开始试验,大约运行98秒辅助燃烧点火,观察丙烷气体质量流量是否在637~657之间。
如果不在范围内,则需要进行调节。
大约运行298秒左右主燃烧点火,观察丙烷气体质量流量是否在637~657之间。
如果不在范围内,则需要进行调节。
8.实验结束后,依次点击“数据同步”、“计算结果”、“显示结果”和“记录实验结果”来进行数据的生成和保存。
9.最后,关闭丙烷总阀门,手动打开辅助燃烧点火,使气
管中余留的气体全部烧完,然后松开丙烷压力阀。
常见墙面材料的单体燃烧性能测定及影响因素简析

常见墙面材料的单体燃烧性能测定及影响因素简析发布时间:2021-04-26T13:24:45.560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1月第3期作者:田昊[导读] 本文主要介绍单体燃烧性能测试的方法,以及根据工作经验总结出常见墙面材料的单体燃烧试验数据,田昊上海华慧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201800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单体燃烧性能测试的方法,以及根据工作经验总结出常见墙面材料的单体燃烧试验数据,并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单体燃烧试验;墙面材料;影响因素引言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墙面装饰装修材料在室内装修中被广泛应用。
但是这些材料的防火性能差别很大,人们应在追求美观、节能的同时,更应注意不要选择易燃的装饰装修墙面材料,避免发生火灾产生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
常见的室内装修墙面材料有纸面石膏板、岩棉板、玻镁板、中密度板、硅酸钙板、阻燃胶合板、橡塑板、XPS板、EPS板、带防火涂料阻燃胶合板、聚氨酯板(100mm厚)等。
按照GB/T 20284-2006《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根据实验室日常收到的墙面材料进行单体燃烧性能测试结果,进行排序,为大家使用装饰装修墙面材料提供一些参考。
并对实验过程中影响单体燃烧实验结果有效性的因素进行简单分析。
1、实验原理及实验校准1.1实验原理模拟火灾发生时,用热输出为(30.7±2.0)KW的持续火焰对实验中由两个相互垂直的长、短翼组成的实验制品进行时长为20分钟的燃烧试验来进行评估。
通过在实验过程中观测的数据对实验制品进行评价。
实验中观测的数据有的需要传感器自动进行,一些数据需要通过目测法得出。
1.2实验校准1.2.1实验设备部件的校准单体燃烧试验中需要进行校准的设备部件有氧气分析仪、二氧化碳分析仪、丙烷流量控制器、光路系统。
首先对氧气分析仪进行漂移和噪声检测,它的检测校准周期应为每6个月至少进行一次。
校准的方法为,连接好各部件,向分析仪中通入无氧(浓度≥99.99%)的氮气使其达到平衡稳定状态,持续时间应超过1h;然后打开风机,调节大小使排烟管道中的体积流量达到标准规定的数值即(0.60±0.05)m3/s;然后关闭氮气阀门,向分析仪中输入空气,当分析仪稳定后,使其达到(20.95±0.01)%;然后进行数据统计与计算,计算出氧气分析仪的漂移与噪声。
燃烧性能(单体燃烧)指导书(1)

燃烧性能(单体燃烧)指导书(1)燃烧性能(单体燃烧)试验作业指导书⼀、试验⽬的和适⽤范围本标准适⽤于测定各种类型的纺织品(包括单组分或多组分),如机织物、针织物、⾮织造布、涂层织物、层压织物、复合织物、地毯等(包括阻燃处理和未经处理)的燃烧性能检测。
⼆、执⾏标准《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标准⼤⽓》GB6529-1986《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GB/T 20284-2006《塑料⽤氧指数法测定燃烧⾏为第1部分:导则》GB/T 2406.1-2008 《塑料⽤氧指数法测定燃烧⾏为第2部分:室温试验》GB/T 2406.2-2009三、检测设备四、基本规定4.1 、续燃时间: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源后材料持续有焰燃烧的时间。
4.2、阴燃时间: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当有焰燃烧终⽌后,或者移开(点)⽕焰后,材料持续⽆焰燃烧的时间。
4.3、损毁长度: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损毁⾯积在规定⽅向上的最⼤长度。
4.4、极限氧指数: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氧氮混合物中材料刚好保持燃烧状态所需要的最低氧浓度。
五、操作流程5.1、试验装置检查:打开⽓体供给部门的阀门,并任意选择混合⽓体浓度,流量在10L/min左右,关闭出⽓和进⽓阀门,并记录氧⽓、氮⽓、混合⽓体的压⼒流量。
放置30min在观察各压⼒计及流量计所⽰数值,与前记录值核对,如⽆变动,说明装置⽆漏⽓。
5.2、试验温湿度:试验时在温度为10~30℃和相对湿度为30%~80%的⼤⽓中进⾏。
5.3、试样氧浓度的初步选择:当被测试样的氧指数值完全未知时,可将试样在空⽓中点燃,如果试样迅速燃烧,则氧浓度可以从18%左右开始。
如果试样缓和地燃烧或燃烧得不稳定,选择初始氧浓度⼤约 21%。
若试样在空⽓中不能继续燃烧,选择初始氧浓度不⼩于25%.据此推定的氧浓度,从附录B中查出相应的氧流量和氮流量。
变化浓度时应注意混合⽓体的总流量在10~11.4L/min之间。
5.4 将试样装在试样夹中间并加以固定,然后将试样夹联同试样垂直安插在燃烧玻璃筒内的试样⽀座上,试样上端距筒⼝不少于100mm,试样暴露部分最下端离筒底⽓体分配装置顶⾯不少于100mm.5.5、打开氧、氮⽓阀门,调节从附录B中查出相应的氧⽓和氮⽓流量,让调节好的⽓流在试样点⽕之前流动冲洗燃烧筒⾄少30s,在点⽕和燃烧过程中保持此流量不变。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系统校准分析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系统校准分析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系统是评估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重要工具,其校准分析是确保试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就单体燃烧试验系统的校准分析进行详细阐述,包括校准的目的、常见校准项目、校准流程和关键要点等方面的内容。
校准的目的:单体燃烧试验系统的校准目的是通过比较试验结果与标准结果的一致性,评估试验系统的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校准,能够最大程度上消除试验系统的误差,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为建筑材料或制品的火灾安全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常见校准项目:单体燃烧试验系统的校准项目主要包括温度测量、质量测量、气体分析、烟气浓度测量以及试验条件的控制等。
其中,温度测量是常见的校准项目,可以通过使用标准热电偶或红外测温仪等设备进行校准。
质量测量主要涉及样品的重量测量,可以使用标准天平进行校准。
气体分析涉及气体成分的测量,可以通过标准气体进行校准。
烟气浓度测量可通过使用标准烟度计进行校准。
试验条件的控制可以通过使用标准控制设备来进行校准。
校准流程:单体燃烧试验系统的校准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确定校准项目、选择标准设备、进行校准实验、比较实验结果、分析差异并调整试验系统、编制校准报告。
1.确定校准项目:根据试验系统的具体要求和标准要求,确定需要校准的项目,包括温度测量、质量测量、气体分析、烟气浓度测量以及试验条件的控制等。
2.选择标准设备:根据校准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标准设备进行校准。
标准设备应具备高精度、可靠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3.进行校准实验:按照标准要求,通过使用标准设备进行实验,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记录并保存相应的数据和信息。
4.比较实验结果:将实验结果与标准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评估试验系统的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比较结果,计算误差并进行调整。
5.分析差异并调整试验系统:根据比较结果,分析差异,并针对试验系统的不足之处进行调整和改进。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一、引言单体燃烧试验是一种用于评估建筑材料或制品燃烧性能的测试方法。
该试验旨在模拟实际火灾情况下材料的燃烧行为,并为设计和安全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单体燃烧试验的操作规程,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各种建筑制品和材料的燃烧性能测试,包括但不限于:墙体、天花板、地板、门窗、装饰材料等。
三、试验设备和器材1、单体燃烧试验仪(SBI):包括燃烧室、燃气供应系统、烟尘采集系统、温度控制系统等。
2、试样:待测试的建筑制品或材料。
3、计时器:用于记录试验时间。
4、测量工具:用于测量试样的尺寸和重量。
5、燃气供应:满足试验要求的燃气,如甲烷、丙烷等。
四、试验步骤1、试验前准备 a. 检查单体燃烧试验仪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确保各系统运行正常。
b. 选择合适的试样,并确保试样的尺寸和重量符合试验要求。
c. 准备好计时器和测量工具。
2、试验操作步骤 a. 将试样放置在燃烧室中,并固定好。
b. 启动燃气供应系统,并调节燃气流量以满足试验要求。
c. 点燃燃气,观察试样的燃烧情况,并记录燃烧时间。
d. 在试验过程中,定期收集烟尘样品,并分析其成分。
e. 试验结束后,关闭燃气供应,并清理试验现场。
3、数据处理与评价 a. 根据观察和记录的试验数据,计算出试样的燃烧速率、释放热量等指标。
b. 将试验结果与相关标准或规范进行比较,评估试样的燃烧性能。
五、记录与评价1、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燃气流量、燃烧时间、烟尘成分等。
2、根据试验结果,对试样的燃烧性能进行评价,并将结果记录在报告中。
3、将报告与其他相关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为建筑设计和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六、安全措施1、确保试验现场通风良好,防止燃气泄漏引起危险。
2、操作人员应熟悉单体燃烧试验仪的使用方法,避免误操作。
3、在试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设备,如防护手套、护目镜等。
单体燃烧设备校准规范 编制说明

《单体燃烧设备校准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单体燃烧设备校准规范编制组二零二零年三月《单体燃烧设备校准规范》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行业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函[2018]210号)的要求,《单体燃烧设备校准规范》(计划号JJFZ(建材)005-2018)已列入2018年制修订计划,由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工作。
二、规范起草的背景、目的与意义随着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科学领域的不断深入与发展。
对建筑材料的燃烧特性也从火焰传播与蔓延,扩展到包括燃烧热释放速率、燃烧热释放量、燃烧烟气释放速率、产烟量等性能参数,这对建筑材料燃烧分级判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单体燃烧设备是判定材料燃烧性能分级的关键设备,在材料燃烧性能判定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准确度、重复性、稳定性及试验误差直接影响试验材料燃烧分级判定情况。
单体燃烧设备校准规范的制定可促进单体燃烧试验数据准确、规范。
单体燃烧设备在制造、安装、校准和使用过程中的准确、统一、规范,对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定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单体燃烧设备目前无相应的国家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试验检测机构主要参考GB/T 20284-2006《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中关于检测设备综合测量装置准确度进行计量测试,关于设备的周期性计量校准主要针对以年为周期的长周期校准,并未就较为适用的短试验周期内的校准做出统一规定。
目前行业内单体燃烧设备生产厂家繁多,科研、检测使用的需求量较大。
为此急需在行业内制订一个标准统一、针对性强的校准规范,确保单体设备的准确和统一。
本规范编制的目的是研究单体燃烧设备的校准方法,制定出适合本行业单体燃烧设备使用、校准的国家校准规范,满足我国计量技术机构或设备使用者计量校准的需要,使测量结果的量值具有溯源性,并保证量值的准确可靠,保证产品质量提供计量保障。
单体燃烧设备校准规范的制订主要解决:规范单体燃烧设备校准的量值溯源途径、统一使用技术要求、统一校准程序、统一校准结果的表达方式、统一设备质量评价标准。
SBI单体燃烧试验作业指导书

SBI单体燃烧试验装置操作规程一、预热状态预热,是设备正确运行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序,必须依以下步骤进行:1.1依次打开设备控制柜上端的“总电源”、“分析仪”、“抽气泵”、“除湿器” 开关。
1.2打开控制柜下端锁式总电源开关。
同时按下上方绿色的“流量测量” 和“光通量按钮”按钮,使其处于点亮状态。
1.3观察除湿器的工作温度设定状态是否处于5℃度。
30分钟后观察工作温度是否恒定为5℃±1℃1.4打开氮气瓶,然后将“旁路流量”开关打至“预热”并调节流量为100L/h,“氧气样品流量”开关打至“校对”并调节流量为30L/h。
注意事项:1.4.1预热时,要注意观察U23(二氧化碳表)状态,因为在预热30分钟左右,U23表会自动重新启动,有时候会出现假死状态,必须手动按下表盘上的“ESC”键,恢复仪表的重启。
1.4.2预热初期,调节好的“旁路流量”和“氧气样品流量”会出现浮动,及时调整流量计的流量,使之流量处于平稳状态。
至此,设备处于预热状态、预热最少进行90分钟。
预热结束后可进入下一步“工作状态”。
二、工作状态2.1打开设备电脑,双击桌面上的“单体燃烧”图标,进入软件操作界面。
2.2将样品按照标准的要求装夹在燃烧炉上(试样具体安装方式见附表一),对装夹好的样品长翼正面粘贴编号并进行拍照,然后燃烧炉推进燃烧室,关闭燃烧室门。
分别将丙烷气体软管和点火线连接到燃烧炉上的指定接口上。
2.3开启U23表(二氧化碳表)的工作状态,开启顺序为:点击仪表盘上的“£设0J按钮,按方向键选择,依次选择仪表中的"Configuration” -“Special Functions” ―"ELAN/PROFIBUS/Interf” —“ELAN ext,interfer” (4 -2 ―3—2)顺序移动确认"Enter”,调整光标选中Interferences的项目,按“Enter” 选中OFF,按方向键的上,使得OFF变为02再按下空玳0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体燃烧试验校准
引言:
单体燃烧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材料在燃烧条件下的性能。
试验校准是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介绍单体燃烧试验的校准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校准目的
单体燃烧试验校准的目的是确认试验设备和操作方法的准确性,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信度。
通过校准,可以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重复性。
二、校准方法
1. 确定校准标准:选择合适的校准标准是校准的基础。
校准标准应具备稳定的燃烧特性和已知的燃烧性能,通常使用已经广泛研究的材料作为校准标准。
2. 设计校准试验方案:根据校准标准的特性,设计合适的试验方案。
包括试样的尺寸、试验装置的设置和试验条件的确定等。
3. 校准试验操作:按照设计的试验方案进行操作。
首先,准备试样并安装到试验装置中;然后,调整试验装置的参数,使其符合校准要求;最后,进行试验记录和数据收集。
4. 数据分析和比对:对校准试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
首先,计算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然后,将试验结果与已知的校
准标准进行比对,判断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校准结果评估:根据数据分析和比对的结果,评估试验设备和操作方法的准确性。
如果校准结果符合要求,则认定设备和方法是可靠的,可以进行后续的单体燃烧试验。
三、校准注意事项
1. 试验环境的控制:试验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气流等因素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校准试验时需要对试验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测。
2. 试样的选择和制备:试样的选择和制备应符合标准要求,以保证试验的可比性和可重复性。
试样的尺寸、形状和材料应与实际使用条件相符。
3. 试验装置的校准:试验装置的参数如氧浓度、温度和压力等应符合标准要求,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处理和分析:试验结果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应严谨和准确,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工具,以得到可靠的校准结果。
5. 校准结果的记录和报告:校准试验的结果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报告,包括试验条件、试验数据和分析结果等,以便后续的校准和验证。
结论:
单体燃烧试验校准是确保试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步骤。
通
过选择合适的校准标准、设计合理的试验方案、严格控制试验环境和对试验数据进行准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可信的校准结果。
校准结果的评估和报告是校准的重要环节,可以为后续的单体燃烧试验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进行单体燃烧试验时,应遵循校准结果和标准要求,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